解热镇痛药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3 18:37:1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解热镇痛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解热镇痛药的不良现象剖析
大病去医院,小病去药店,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认同,而解热镇痛药和一些含有解热镇痛药的感冒药已成为许多家庭的必备药,而且往往不止一种。但由于很多患者缺乏相应的医药知识,患了感冒以后急于治好,经常两种或两种以上感冒药同时服用,(而大部分感冒药的主要成分即是解热镇痛药),错误的以为药量加大能好得快些。孰不知最常用的药也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尤其是两种以上的感冒药同时服用等于是加大解热镇痛药的剂量,更容易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1阿斯匹林是属于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主要抑制前列腺素及其它痛觉兴奋物质的合成,抑制白细胞活力,并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以产生镇痛、消炎及解热作用,抑制血小板的前列腺素环氧酶,从而防止凝血栓素的生成,抑制血小板聚集;一般剂量是安全的,但过量服用可导致血液PH值下降,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同时可刺激呼吸中枢和呕吐中枢,引起呼吸急促、恶心呕吐,并因第8对脑神经受刺激而引起耳鸣、耳聋。尤其是儿童应慎用阿斯匹林,避免引起阿斯匹林肝脏毒性或药物性肝炎。还可引起肾脏毒性、造血功能障碍等毒性反应。
2对乙酰氨基酚属于乙酰苯胺类,解热作用似阿司匹林,但镇痛作用较弱,无消炎作用,也是常用的解热药,绝大部分感冒药里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或长期使用可引起急性肾炎或肾小球坏死等肾病病变,甚至还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儿童可能引起支气管痉挛、鼻炎和荨麻症等,因此湿热儿童患者应禁用。
还有据文献报道,过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每日6g,或长期服用将引起严重的毒性反应,尤其以肝细胞坏死为常见,10g可导致死亡)。还有服用本品期间不得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可加重对肝脏的损害。而我们国家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复方感冒药多达三十余种,将使临床医生不容易掌控患者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的剂量,无意中会导致患者过量服用,尤其是感冒患者为了快些缓解症状,自行服用几种均含对乙酰氨基酚的抗感冒药,很可能造成严重的肝脏毒性。
3去痛片、APC含有氨基比林和非那西汀(此药已被淘汰),据不完全统计,已有多例服用去痛片致死的药源性事故。还有滥用此药还可导致肾乳头癌、肾盂癌和尿路癌症。据报道,美国20%的慢性间质性肾炎中,5%~9%的终末期肾病是因为滥用解热镇痛药引起的。
4吲哚美辛属于芳基乙酸类解热镇痛药,是对前列腺素合成有强烈抑制作用的非甾体类消炎,解热镇痛药,也是常用的解热镇痛抗炎药,本品不良反应更多,常见的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但有时正常剂量服用此类药品都可能引起出现胃肠道出血、溃疡和穿孔的不良反应,其风险可能是致命的。同时,本品对造血系统有抑制作用,对肾脏也有一定的毒性,临床常见引起血尿、水肿和肾功能不全。同时还会加重高血压和冠心病的症状。
小议解热镇痛药在儿科的运用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全球的患者有1/3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我国现有<14周岁的儿童约4亿,发热是小儿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所以解热镇痛药的合理应用是儿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现就解热镇痛药的分类、儿童的生理特点、儿童解热镇痛药的体内代谢特点、合理应用解热镇痛药等问题阐述如下:
1解热镇痛药的分类
本类药物按结构可分为四大类,水杨酸类、乙酰苯胺类及吡唑酮类和其他有机酸类。作为非处方药是以解热或镇痛为目的。仅限于口服与外用。其活性成分可分为两类,一类可以单独应用,另一类仅作为配制复方制剂,不能单独应用。可单独应用的活性成分包括:阿司匹林及其衍生物,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仅限外用),吲哚美辛(仅限外用)。限用于复方,不可以单独应用的活性成分包括:咖啡因,氨基比林,非那西丁,异丙氨替比林[1]。
2儿童的生理特点
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儿童有不同的生理特点,根据小儿解剖生理特点,可将小儿分为6期:①胎儿期:此期从受精卵形成至小儿出生为止,共40周,此期是胎儿发育十分重要的阶段,各组织器官处于形成阶段,许多药物可致胎儿的器官损害和胎儿死亡;例如阿司匹林,孕妇大剂量服用可致胎儿畸形,如脑积水、先天性心脏病、软骨发育不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亦可引起胎儿动脉导管早期关闭,还可造成新生儿出血倾向如颅内出血、紫癜、便血,新生儿黄疸加重,低体重。②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时开始至满28天之前,此期患病率和死亡率高;吲哚美辛(消炎痛)对婴儿的动脉导管有收缩作用,可导致出生后迅速关闭,产生肺动脉高压,从而增加了分娩后婴儿的死亡率,阿司匹林也有类似副作用。所以绝大多数新生儿发热选用物理降温。世界卫生组织建议2个月以内的婴儿禁止使用任何退热药品。③婴儿期:自胎儿娩出时开始至1周岁之前,此期生长发育最迅速,但容易患传染病、感染性和营养性疾病;④幼儿期:自1周岁至满3周岁之前;婴幼期是解热镇痛药应用最多的时期。⑤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周岁入小学前;⑥学龄期:自6~7周岁至青春期开始之前;⑦青春期[2]。
3儿童解热镇痛药的体内代谢特点
解热镇痛药的不良反应诠释
摘要:解热镇痛药的不良反应属于药学栏目范畴,属于非处方用药,好多感冒患者缺乏相应的医药知识,患了感冒以后急于治好,经常两种或两种以上感冒药同时服用,(而大部分感冒药的主要成分即是解热镇痛药)。但常用的药也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尤其是两种以上的感冒药同时服用等于是加大解热镇痛药的剂量,更容易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解热镇痛药感冒药不良反应
大病去医院,小病去药店,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认同,而解热镇痛药和一些含有解热镇痛药的感冒药已成为许多家庭的必备药,而且往往不止一种。但由于很多患者缺乏相应的医药知识,患了感冒以后急于治好,经常两种或两种以上感冒药同时服用,(而大部分感冒药的主要成分即是解热镇痛药),错误的以为药量加大能好得快些。
孰不知最常用的药也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尤其是两种以上的感冒药同时服用等于是加大解热镇痛药的剂量,更容易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1阿斯匹林是属于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主要抑制前列腺素及其它痛觉兴奋物质的合成,抑制白细胞活力,并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以产生镇痛、消炎及解热作用,抑制血小板的前列腺素环氧酶,从而防止凝血栓素的生成,抑制血小板聚集;一般剂量是安全的,但过量服用可导致血液PH值下降,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同时可刺激呼吸中枢和呕吐中枢,引起呼吸急促、恶心呕吐,并因第8对脑神经受刺激而引起耳鸣、耳聋。尤其是儿童应慎用阿斯匹林,避免引起阿斯匹林肝脏毒性或药物性肝炎。还可引起肾脏毒性、造血功能障碍等毒性反应。
2对乙酰氨基酚属于乙酰苯胺类,解热作用似阿司匹林,但镇痛作用较弱,无消炎作用,也是常用的解热药,绝大部分感冒药里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或长期使用可引起急性肾炎或肾小球坏死等肾病病变,甚至还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儿童可能引起支气管痉挛、鼻炎和荨麻症等,因此湿热儿童患者应禁用。
解热镇痛药的临床药理功能分析论文
【关键词】米非司酮甲氨蝶呤异位妊娠
【摘要】在临床上,解热镇痛药是经常应用的。常用的解热镇痛药有水杨酸钠、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安乃近、消炎痛、地塞米松、板蓝根等。由于解热镇痛药的解热和镇痛作用不尽相同,在应用时注意合理选择,正确应用。
一、解热镇痛药的作用机理
要掌握和了解发热、疼痛得发生机理以及各种解热镇痛药物的作用特点,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正确合理选用解热镇痛药。
1.1当细菌、病毒或某些炎性分泌物等致热源作用于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时,使周围血管收缩,散热减少,组织氧化分解加速,产热增加,使体温上升。解热镇痛药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血管扩张、出汗等增加散热,于是使体温下降。但正常体温不受解热镇痛药影响。
1.2疼痛的发生机理则是由于前列腺素、激肽、组织胺、5-羟色胺、乙酰胆碱、高渗和低渗溶液、酸性和碱性物质、钾离子等物质刺激了末梢神经感受器所致。解热镇痛药能对抗这些物质,从而起到止痛、消炎、抗风湿等作用。最近有研究证明,阿司匹林能抑制炎症区的前列腺素合成,阻抑末梢神经受体对激肽等化学介质的敏感性,因此能缓解疼痛。它还能够直接作用于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从而不仅使炎症所致的疼痛得到缓解,还可以使高热消退。
外科患者术后护理论文
1术后疼痛评估
1.1口述疼痛分级评分法:将疼痛分为无痛,轻微疼痛,中度疼痛和剧烈疼痛,每组1分。
1.2数字疼痛评分法:用0-10这11个低点的数字描述疼痛强度。0表示无痛,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
1.3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采用1条10厘米长的直线或标尺,两端分别为0和10,0代表无痛,10代表最剧烈的疼痛。
2手术后疼痛的原因
2.1内脏受伤所致的疼痛:内脏手术操作刺激引起的内脏痛,开腹手术后,胃和胸管内气体扩张或引流不畅,刺激腹膜,引起的疼痛。
对幼儿合理用药的策略分析论文
【关键词】小儿用药常见问题合理用药
【摘要】小儿是处于迅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特殊人群,其解剖、生理、病理、免疫等方面与成人都有很大的不同,许多脏器发育尚不完全。因此,儿科用药绝不能把它简单的看成是成人的缩影。但儿科用药不合理现象目前依然存在。现对小儿用药常见问题作一分析,以及对如何合理用药作一探讨。
一、儿科用药常见问题
1.1抗生素的滥用
目前这个问题非常普遍。儿童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因复杂,其中家长想为孩子快速治愈疾病的迫切期望是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再者,门诊治疗时家长经常点名要抗生素,且越贵越好,医生为迎合患儿家长心理,无原则满足其需要,进而大量使用抗生素。这种滥用首先体现在病原体不明确的滥用。对非感染性疾病如肠痉挛、单纯性腹泻以及一般感冒发热儿童,不究其因,先用抗生素,特别是针对上呼吸道感染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以病毒多见,占90%以上,仅少数为细菌感染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但有调查结果报道表示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100%。虽然孟黎辉等报道的儿科上呼吸道感染使用抗生素的概率为71.32%,但仍高于卫生部规定的使用抗生素控制在50%以下这一标准。其次,对于小儿腹泻也存在较多不恰当的抗生素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62.8%~63.4%为轮状病毒和肠产毒性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既不能减轻症状也不能缩短病程,反而易导致二重感染和增加耐药性,但临床实际情况中抗生素的应用较为普遍。
1.2解热镇痛药的滥用
小儿用药研究论文
1儿科用药常见问题
1.1抗生素的滥用
目前这个问题非常普遍。儿童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因复杂,其中家长想为孩子快速治愈疾病的迫切期望是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再者,门诊治疗时家长经常点名要抗生素,且越贵越好,医生为迎合患儿家长心理,无原则满足其需要,进而大量使用抗生素[1]。这种滥用首先体现在病原体不明确的滥用。对非感染性疾病如肠痉挛、单纯性腹泻以及一般感冒发热儿童,不究其因,先用抗生素,特别是针对上呼吸道感染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以病毒多见,占90%以上,仅少数为细菌感染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2],但有调查结果报道表示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100%[3]。虽然孟黎辉等报道的儿科上呼吸道感染使用抗生素的概率为71.32%[4],但仍高于卫生部规定的使用抗生素控制在50%以下这一标准[5]。其次,对于小儿腹泻也存在较多不恰当的抗生素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62.8%~63.4%为轮状病毒和肠产毒性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既不能减轻症状也不能缩短病程,反而易导致二重感染和增加耐药性,但临床实际情况中抗生素的应用较为普遍。
1.2解热镇痛药的滥用
发热是婴幼儿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解热药是儿科常用药物。原则上3个月以下的小儿发热应慎用解热药,在物理降温无效的情况下可选择外用栓剂以减少副作用。当前适用于小儿解热镇痛药品种剂型相对较多,扑热息痛和布洛芬是小儿解热药中最安全的品种[6]。但在我国已公布的非处方药目录中,有近百种抗感冒或解热镇痛药中含有扑热息痛,除少数为单方制剂外,绝大多数是复方制剂。在非处方消费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超过推荐剂量使用,甚至把退热药当预防性药用。而有些临床医生,由于对复方制剂成分了解不够,易造成该药的重复使用而使药物使用过量,特别是对3岁以下的小儿,更易造成肝、肾、血液系统等器官的损害。
1.3糖皮质激素的滥用
增强自我保护正确使用抗感冒药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大病去医院,小病去药店,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认同、目前治疗感冒的药物品种繁多、抗感冒药只是缓解感冒症状,只能治标不能治本、速效感冒胶囊是常用的一种抗感冒药,长期服用会产生依赖性和肝肾功能损害、阿斯匹林为家庭常备解热镇痛药,但过量服用,可导致血液pH值下降、扑热息痛也为常用的解热药,但过量或长期使用可引起急性肾炎或肾小球坏死等肾病综合症、已有多例服用去痛片致死的药源性事故、滥用感冒药是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属于药学栏目,主要讲述了大病去医院,小病去药店,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认同,如今感冒药成为许多家庭的必备药,而且往往不止一种。但由于相当数量的人缺乏相应医药知识,一旦患感冒后急于求成,常常几种感冒药同时服用,错误地认为“多吃一点无妨”。殊不知最常用的药品也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若两种以上感冒药同时服用等于加大药物剂量,不...。本文重点关注感冒药不良反应服用引起等内容进行讨论。
【关键字】药学;感冒药;不良反应;服用;引起;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
大病去医院,小病去药店,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认同,如今感冒药成为许多家庭的必备药,而且往往不止一种。但由于相当数量的人缺乏相应医药知识,一旦患感冒后急于求成,常常几种感冒药同时服用,错误地认为“多吃一点无妨”。殊不知最常用的药品也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
目前治疗感冒的药物品种繁多,如:康必得、康得、力克舒、感冒通等。但因药物组成类似,所以药物作用也大同小异。若两种以上感冒药同时服用等于加大药物剂量,不良反应的危险性成倍增加。所有抗感冒药只是缓解感冒症状,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对流感病毒和细菌不起丝毫作用。滥用则适得其反。
1速效感冒胶囊是常用的一种抗感冒药,长期服用会产生依赖性和肝肾功能损害。文献报道,严重者可诱发肝细胞坏死、止痛剂性间质性肾炎、急性乳头坏死等病变,最后导致肝肾功能不全,乃至发展成肝坏死、肝硬变、肝癌和尿毒症等。所以,使用该药应遵医嘱,根据病情按规定剂量服用,不可随意加大服用量和任意延长服药时间,尤其是患有慢性肝脏疾患和肾功能低下及有过敏体质的人。临床实践证明,该药在感冒早期,即患病第1天~2天服用疗效最佳。
抗感冒药合理选择方法论文
【摘要】目的浅谈常用抗感冒药的作用和应用特点,以便临床合理选用。方法学根据各种抗感冒药的处方组成,对其作用特点及应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的抗感冒药适用于不同症状的患者。结论感冒患者应根据症状,合理选用感冒药,避免滥用及重复用药。
【关键词】抗感冒药合理选择应用
感冒作为一种上呼吸道急性感染常见病,多为病毒感染所致。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7d左右患者多会自行康复。目前并没有可以有效治疗感冒的药物,主要是通过提高滋生免疫力产生抗体来消灭病毒。感冒的主要症状是呼吸道症状,即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咽喉部不适、乏力等。抗感冒药大多数是非处方药,虽然药品名称不同,但药物组成类似,药物作用大同小异。他们多是复合制剂,所含成分不外乎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等。
抗感冒药是临床医师最常用的药物。而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今后将有更多的人自行选择抗感冒药,目前市售的抗感冒药品种繁多,如何指导患者选择抗感冒药,提高抗感冒药的疗效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这是医务工作者必需认真关注的一件事情。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的中心医院,临床用药品种多,用量大,随着大量新药、特药的不断涌现,老药新药的不良反应问题、安全性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就其目前感冒患者日益增多,特就应用感冒药浅谈自己粗浅见解。抗感冒药在我国和其他国家都是使用最多的药物类别,不仅是家庭的常备药,也是患者可以在药店随时买到的药品。据报道1998年全球在非处方(OTC)药市场中,抗感冒药药物的销售额占第二位,达17.2%,因此,正确应用本类药品和充分认识其ADR对社会、家庭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1这类药品种类繁多,配方也极其复杂,它既不同单纯的中药制剂,又与单纯的化学药相异。由于医生难以记清及区分导致病人重复用药。如我院曾发生一例男患者75a,医生使用新速效感冒胶囊与金刚烷胺并用,两天后患者精神不安,严重头痛和失眠为此住院。因新速效感冒丸含有金刚烷胺,再与金刚烷胺合用导致金刚烷胺超量,该药每日超过300mg可导致失眠、精神不安和运动失调等症状。这例病人以典型的ADR所致。OTC药大多用商品名,不用品牌的抗感冒药大多为复方制剂,其主要成分大多是相同的,患者错误地认为商品名不同就是不同的药物,因此在连续服用不同商品名,但含有相同成分药物时会导致药物超量服用,就有中毒的可能性,在患者自用OTC药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2例中,1例是超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引起腹胀、返酸、烧心、呕吐等症状而就诊。另1例是在2001年11月1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紧急通知,停用含笨丙醇胺(PPA)的药品制剂以前,康泰克胶囊与白加黑片伍用,引起较严重的头痛及血压升高,急诊入院治疗。康泰克含有PPA,收缩血管作用较强,能引起头痛和血压升高,白加黑片中含有伪麻黄碱,也有收缩血管作用,两者呈现协同作用,故发生ADR。
感冒药的正确选择与服用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浅谈常用抗感冒药的作用和应用特点,以便临床合理选用。方法学根据各种抗感冒药的处方组成,对其作用特点及应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的抗感冒药适用于不同症状的患者。结论感冒患者应根据症状,合理选用感冒药,避免滥用及重复用药。
关键词:抗感冒药正确选择应用
感冒作为一种上呼吸道急性感染常见病,多为病毒感染所致,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7d左右患者多会自行康复。目前并没有可以有效治疗感冒的药物,主要是通过提高滋生免疫力产生抗体来消灭病毒。感冒的主要症状是呼吸道症状,即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咽喉部不适、乏力等。抗感冒药大多数是非处方药,虽然药品名称不同,但药物组成类似,药物作用大同小异。他们多是复合制剂,所含成分不外乎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等。
抗感冒药是临床医师最常用的药物,而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今后将有更多的人自行选择抗感冒药,目前市售的抗感冒药品种繁多,如何指导患者选择抗感冒药,提高抗感冒药的疗效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这是医务工作者必需认真关注的一件事情。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的中心医院,临床用药品种多,用量大,随着大量新药、特药的不断涌现,老药新药的不良反应问题、安全性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就其目前感冒患者日益增多,特就应用感冒药浅谈自己粗浅见解。抗感冒药在我国和其他国家都是使用最多的药物类别,不仅是家庭的常备药,也是患者可以在药店随时买到的药品。据报道1998年全球在非处方(OTC)药市场中,抗感冒药药物的销售额占第二位,达17.2%,因此,正确应用本类药品和充分认识其ADR对社会、家庭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1这类药品种类繁多,配方也极其复杂,它既不同单纯的中药制剂,又与单纯的化学药相异,由于医生难以记清及区分导致病人重复用药。如我院曾发生一例男患者75a,医生使用新速效感冒胶囊与金刚烷胺并用,两天后患者精神不安,严重头痛和失眠为此住院。因新速效感冒丸含有金刚烷胺,再与金刚烷胺合用导致金刚烷胺超量,该药每日超过300mg可导致失眠、精神不安和运动失调等症状。这例病人以典型的ADR所致。OTC药大多用商品名,不用品牌的抗感冒药大多为复方制剂,其主要成分大多是相同的,患者错误地认为商品名不同就是不同的药物,因此在连续服用不同商品名,但含有相同成分药物时会导致药物超量服用,就有中毒的可能性,在患者自用OTC药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2例中,1例是超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引起腹胀、返酸、烧心、呕吐等症状而就诊。另1例是在2001年11月1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紧急通知,停用含笨丙醇胺(PPA)的药品制剂以前,康泰克胶囊与白加黑片伍用,引起较严重的头痛及血压升高,急诊入院治疗。康泰克含有PPA,收缩血管作用较强,能引起头痛和血压升高,白加黑片中含有伪麻黄碱,也有收缩血管作用,两者呈现协同作用,故发生A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