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3 18:15: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解剖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口腔颌面解剖学研究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国内各医学院校相继对解剖学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说课程,是任课教师向同行介绍自己对某一门课程的理解,以及教学设计和设计依据,交流教学经验,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师群体的专业化素质为目的的教研活动方式。如何结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充分发挥其特有功能,将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现代教育设计理论为基础,《口腔颌面解剖学》内容为案例,结合本人教学实践活动,从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组织与实施、方法与手段、考核与评价、建设与特色六个方面,对《口腔颌面解剖学》课程做一番探讨,并与同行商榷,以便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
《口腔颌面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口腔、额面、颈部形态结构的学科,是口腔临床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已经完成了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课程的学习,对人体的结构有了大体的了解,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学习本门课程。依据口腔临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口腔医学岗位需求和口腔医学执业医师考试大纲,我们制定了三个课程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口腔颌面解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力目标,熟练掌握口腔颌面颈部解剖操作基本技术,培养临床动手能力;素质目标,培养高尚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以及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
二、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
《口腔颌面解剖学》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临床口腔岗位就业为导向,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临床执业能力为目标,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必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课程总共48学时,理论与实践各占一半,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设。学习《口腔颌面解剖学》课程的主要是临床口腔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差异性比较大,除了有大陆学生,还有来自港、澳、台的学生。选用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口腔解剖生理学》,由皮昕主编,本教材将口腔颌面解剖知识和口腔生理知识相衔接,不仅有利于学生的预习,更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复习。
三、教学组织与实施
解剖学教学优势探讨
【摘要】目的对目标式教学法在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优势进行探究。方法从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抽取8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40名,应用常规教学方式)与研究组(40名,应用目标式教学法)。对比学期末不同组别学生考核成绩、成绩分布情况、教学方式评价情况。结果研究组实验动手能力、解剖结构认知能力、综合问题解决能力、实践考核总成绩、理论考核总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成绩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提升、转化理论知识能力提升、对教学方案满意同意率上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式教学法在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可提升学生考核成绩、成绩分布优良率,改善教学方式评价情况。
【关键词】目标式教学法;解剖学;组织胚胎学
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属于医学形态学基础课程,专业名词多、描述多、记忆难度高[1]。随着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以及教学课时的逐渐压缩,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为分析目标式教学法在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优势,本次研究选取8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探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我校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抽取8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40名,男生22名,女生18名,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23岁,平均年龄(21.1±0.9)岁;研究组40名,男生21名、女生19名,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23岁,平均年龄(21.0±0.7)岁。通过对两组学生进行一般资料上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负责两组学生教学的教师为硕士及以上学历,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具有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及班主任工作经验,追求进步思想品德良好。1.2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教学模式,即将教师作为主体,基于教学大纲的要求,将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教材作为基础,安排学生学习。研究组使用目标式教学法。(1)确定学习目标将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基础内容与实验操作方式列为必须掌握的内容,并将这些内容进行细分,包括基础理论知识目标、临床技能目标、综合能力目标等。(2)围绕学习目标,制订、实施教学计划创新教学方式。将教师作为引导,学生作为主体,使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进行教学,指导学生根据目标预习,预习内容包括基本知识点、相关学科知识点,课堂上由教师进行提问,学生需要脱离教材分辨标本结构,对不足之处和错误由教师进行补充和纠正错误。通过病案对目标进行引导。由于学生还未接触到临床,因此需要将适用的病案筛选出来并进行简化,将临床病例与本次课堂相关内容相结合,从而提升学习兴趣与思维能力,建立基础知识与临床相联系的思维系统。如阑尾炎病人压痛点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三分之一交点处,即麦氏点,同学们可在自身找这个点。事实证明,理论联系实际,不仅使同学们记得牢记得准,而且课堂气氛活跃,他们迫切希望进一步学习认识人体结构,学习氛围浓厚。对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的反馈与评价。在常规的教学方式中,仅在期末考试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3]。但是目标式教学中,学生占据学习主体地位,学习目标是否完成需要尽快反馈与评价。评价方式主要有课堂讨论、章节测试、实验报告填写,通过这些方式,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发现问题,从而及时解决问题,这样一来,他们遗留下来的问题就少的多。在学期末评价教学效果。1.3研究指标。学期末不同组别学生考核成绩。实践考核总成绩(0~50分)包括实验动手能力(0~15分)、解剖结构认知能力(0~20分)、综合问题解决能力(0~15分),理论考核总成绩为0~50分,分数越高,学生成绩越优秀。成绩分布情况。总成绩=实践考核总成绩+理论考核总成绩=100分,优秀:85分以上。良好:70~85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优良率=(优秀+良好)/总人数×100%。(3)教学方式评价情况。通过对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提升、转化理论知识能力提升、对教学方案满意这些问题是否同意进行评价。1.4数据处理借助SPSS20.0版本软件检验组间数据差异,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的描述方法分别为“均数±标准差”、“构成比”,检验方法分别为t和x2,且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的条件。
2结果
冰壶投壶动作解剖学解析
摘要:根据吉林省冰壶运动员投壶技术动作特点,从运动解剖学角度出发,通过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环节受力分析法,对冰壶运动员在投壶过程中主要关节的运动规律及肌肉的工作进行分析,阐明投壶动作的一般原理和内在规律,为运动员更直接全面地了解技术动作、掌握技术要领提供理论基础以及为吉林省冰壶队科学的训练提供运动解剖学上的依据。
关键词:冰壶;投壶动作;解剖学
人体运动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精确控制下,通过神经冲动引起骨骼肌的收缩进而牵拉骨骼,使得骨骼绕关节轴转动实现的。因此,任何复杂的专项技术动作都能分解为一个个简单的基本单位,从而进行解剖学的分析,该分析的采用的主要方法是环节受力分析法,就是运动解剖学知识与运动实际加以结合,灵活使用的一种方法,其实质是通过环节受力情况来定性分析肌拉力的方向和作用。该方法简单实用、不受场地、仪器、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在我们教学实践中越发成熟、实用、有效,为我们运动解剖学的教学、体育工作者应用基础理论知识去指导运动实践提供了方便[1]。在我国四部委下发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七部委下发的《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5年)》以及即将于2022年在我国举办冬奥会的鼓励与推动下,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程。冰壶项目作为冰雪项目的一部分,也日益得到了国民的重视;在2017年日本札幌亚洲冬季运动上,中国男女冰壶运动员双双夺冠,确实令国人骄傲。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冰壶运动作为一项竞技运动,对冰壶技术的改进就成为了我国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运动技术的本质是一个竞技项目在规则许可下所特有的动作序列,精湛的技术都建立在标准和正确的“动作”基础之上[2],所以,竞技就是动作,动作是人体运动的基础,是运动技术的关键因素[1]。因此,对冰壶投壶动作的正确解读,有助于冰壶专项训练的开展,有助于冰壶比赛成绩的提高。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国内外研究者将冰壶投壶动作分为准备、开始、滑行、出手4个阶段[3]。该文就从这4个阶段来进行冰壶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1开始阶段的解剖学分析
1.1身体姿势
1.1.1准备阶段身体姿势
人体解剖学教学实践探讨
【摘要】在护理本科的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南京医科大学遵循“以人为本”和“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整合解剖学和护理学的教学资源,探索以提高胜任力为目标的护理解剖学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建立和完善基于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自主学习模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应用解剖基础扎实、具备沟通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的本科护理专业人才。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护理专业;讨论式自主学习;课程设计
护理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实践能力的高低与人体解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密切相关。长期以来,南京医科大学本科护理专业的人体解剖学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均与临床医学专业相似,未能体现本科护理专业特色,也未能满足临床护理实践对解剖学知识的需求,不利于应用型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此,我们以提高胜任力为目标,改革护理解剖学的教学内容和模式,为后期课程的学习和临床护理技能的需求奠定坚实的解剖学基础。
1编写护理解剖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组建护理
解剖教学团队南京医科大学在本科护理的教学改革中,以召开解剖学教师、护理专业教师及临床护理人员研讨会为契机,讨论护理专业解剖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并根据学时要求,围绕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以胜任力为基础的解剖教学需求,共同制订适应护理本科生的解剖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组建专门的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团队,加强解剖学教师与护理专业教师的联系与交流,共同探讨各护理操作的解剖学基础,以明确解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整合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
浅谈高职人体解剖学教学
摘要:教育信息化帮助高职人体解剖学教学化枯燥乏味为生动形象,并帮助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增强学生自学能力,但也给该学科的教学带来了一些问题。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高职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
提出“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后,教育信息化在全国各大高校铺展开来,“信息化教学比赛”、“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等也因此在全国范围如火如荼开展。有些教师因为这些比赛“一夜成名”,这更大大增强了教师参与教育信息化的积极性。当然教育信息化不只需要在软件(教师教学思想与能力)上的更新突破,还需要我们的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来辅助,从而使学科的教学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信息化更使高职院校医学院的人体解剖学这门古老的学科教学焕发了生机,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本文以现阶段普遍应用到人体解剖学教学的信息化手段为例浅谈其对该学科的一些影响。
一、信息化教学为人体解剖学这门古老学科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使教学内容由枯燥变得有趣味性。教育信息化科技公司推出的产品使抽象问题直观化、复杂知识简单化、静止的结构动态化。例如桥媒科技推出的3DbodyAPP就实现了把课堂上以前借助挂图、多媒体图片等展示的人体结构以三维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可以把人体九大系统叠加,同时还可以模拟解剖过程使学生在感官上体会到人体结构的立体层次。图片效果逼真与学生平时玩的游戏画面的相似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学习积极性。手机App下载后实现人体结构图片成为“口袋画册”而可随时翻阅。除此之外,visiblebody图集App还扩充了其简短的flash内容,其阐释的人体各个关节的运动就使学生对其中参与的肌肉的作用更容易理解。(二)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早期的在线精品课程资源开始实现了学生可以随时自学。如今的慕课开始注重交互性的提升,精悍的微课紧紧抓住学生的黄金7分钟注意力将知识点的精华以图片、动画、声音的形式淋漓尽致表达。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进而融合更多的数字化人体结构教学资源并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内外时间通过这些教育信息化的成果如在线慕课、微课、医学类论坛、3D人体结构软件等来完成任务,然后在课上分组研讨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老师辅助答疑重难点并适时结合临床实际来帮助加深人体结构的学习,进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并开阔了视野。(三)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和职业意识。高职院校医学院学生的自学意识亟待引导,自学能力当然是他们作为大学生必须具有的素质,在以后的职业道路上他们的自学能力会显著影响其职业技能的提高。而之前有限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很难理解所学的基础医学知识的意义,与将来自己从事的医学行业很难联系起来,学生就选择不认真学习基础课程比如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更不要说去突破难点,从而不能很好地为日后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如“丁香园”、“小木虫”这样专业的医学论坛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打开手机App了解将来考取助理执业医师证需要现阶段掌握什么人体解剖学知识,记忆知识有哪些诀窍等,还可以在病例讨论区运用所学习的人体解剖学知识去做简单的分析理解,进而体会到学习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对于以后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的益处而主动认真学习。另外,还有推出的“人体解剖学立体书城”涵盖了教材、PPT、病例分析、课外拓展、课后测试等,这都大大方便了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锻炼提高其自学能力,最终还可把学到的知识与临床病例相结合加深人体结构知识的理解。
二、教育信息化对人体解剖学教学带来的问题
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为了适应现代化与时俱进的教学,为了弥补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尸体不足的矛盾,我系解剖学实验课引入虚拟数字化教学。新的教学方式以真实的标本与虚拟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共同构筑新的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的需求。本文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以期为虚拟教学更好地应用、更广泛的推广提供经验。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虚拟数字化教学;虚拟实验;教学软件;教学改革
人体解剖学教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根基[1],解剖实验教学又是解剖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推进解剖实验教学改革,对培养适应21世纪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至关重要,同样也是加快医学院校教学数字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2-3]。虚拟实验室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先进而又灵活的实验教学环境,课堂教学将不再局限于在有形的实验室中,教学和动手操作实践的空间和时间可得到无形的扩展,资源共享,降低教育成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适合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是对传统实地解剖人体标本实验室教学的有力促进和有益补充[4]。
1为何引进虚拟数字化教学
传统的解剖学教学,是以课本结合挂图,模型结合标本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但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依托于虚拟仿真技术,数字人虚拟解剖系统应运而生。因此虚拟仿真数字解剖实验室的建设可以有效提高解剖学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解剖标本的认知能力,减少尸体标本的浪费,已然成为现代解剖学教学中的必要组成部分。临床医学系本科生的培养与其它学生不同之处,也是基础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就是局部解剖学。这门课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也是检验一所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教育教学条件和教学效果的重点课程。局部解剖学的特点是每几位学生解剖一具尸体,医学生通过亲自动手逐层解剖尸体,将理论描述与解剖操作紧密结合,掌握正常人体局部结构、层次和毗邻关系,为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局部解剖学这门课程必备的教材,也是最特殊最难获取的教材即是尸体。为了提高临床医疗专业本科解剖学教学的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先进的学习环境,同时弥补尸体标本的不足,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利用软件进行虚拟教学。将人体解剖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充分结合在一起,使同学们在计算机上就能完成仿真的局部解剖操作,可能是解决尸体不足,并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最好的解决途径。
2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方案和内容
功能解剖学实验教学初探
[摘要]目的探究功能解剖学实验教学授课方法和技巧。方法采用分组实验模式、活体教学模式、板书考核模式和交叉学科模式进行实验教学。结果通过教学改革既能活跃实验教学课堂气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结论实施有效的功能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功能解剖;表面解剖;板书;交叉学科
功能解剖学主要介绍人体器官结构和功能及人体结构配布规律,隶属于生物科学形态学范畴。在医学领域,功能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为学习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奠定基础[1],也是康复医学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习康复医学专业技能和临床应用课程及康复实践服务,是在认识解剖学结构基础上进行功能分析,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课程[2]。广西医科大学自2015年招收康复治疗专业本科,功能解剖学这一课程是在康复治疗专业上学习系统解剖学以后深入学习的专业基础课程,针对功能解剖学课程的要求和特点,笔者尝试对本课程的实验课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整和探索,现总结如下。
1分组实验模式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笔者对功能解剖学的实验教学进行了大胆尝试,在实验课开始时即随机将全班同学按3名分为一个学习小组,每组均有男女生组成,这样既避免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男生学习过于草率和女生过于纠结知识点现象,又避免了爱学习的同学扎堆学习和懒散同学扎堆聊天的现象。而平日的实验标本考核也以小组为单位录入成绩,即小组的考核成绩作为3名同学的共同成绩,这样就营造出优生带差生,勤生带懒生的积极学习氛围。在分组实验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小组之间进行问题讨论和相互考核,这样有利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活体教学模式
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数字人”解剖系统在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40人,随机将学生分为A组和B组,各70人,分别对两组在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传统教学模式和“数字人”系统解剖辅助教学模式,对比两组解剖学教学成绩得分和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结果B组学生在随堂测验中解剖位置、结构组成、功能意义三部分的成绩得分均高于A组(P<0.05);B组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高于A组学生(P<0.05)。结论在系统解剖学试实验教学中应用“数字人”解剖系统可提高学习成绩和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
关键词:数字人解剖系统;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应用探讨
随着近年来我国开始大力培养医学人才,医学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学用尸体标本资源紧缺问题日益突出[1]。“数字人”解剖系统是利用计算机重建技术重建人体的三维结构图,可准确、真实且清晰的显示人体的骨骼肌肉组织特点,本文将分析在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数字人”解剖系统的教学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我校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40人,均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入学,将140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有70人。A组中男生39人,女生31人,年龄18-25岁,平均(20.0±1.5)岁。B组男生41人,女生29人,年龄18-26岁,平均(20.0±1.6)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包括文字叙述、挂图、医学标本模型以及尸体标本讲解。观察组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应用“数字人”解剖系统辅助教学,该解剖系统包括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脉管、视器、神经运动、内分泌以及皮肤等人体十大系统,在教学前教师根据课本内容与教学大纲要求,选择好所需教学目录,将本节课所讲的解剖结构通过“数字人”解剖系统单独切割,对重点部位通过局部的放大功能显示其解剖位置与毗邻关系,使学生获得更加清晰、真实的感官。1.3评价方法。由老师根据教学大纲行随堂测验,主要包括解剖位置、结构组成、功能意义三部分,每部分各30分,分数越高为知识掌握情况越好。为学生发放教学方式满意度调查问卷,主要从知识的接受度、吸引注意力、趣味性、学习兴趣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总分100分,根据得分结果将教学满意度分为A、B、C、D四个等级,教学满意度为A、B两个等级占比之和。1.4统计学分析。统计学分析工具为SPSS20.0,计量和计数资料以(±s)和(%)表示,数据比较为t检验和χ2检验,P<0.05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多媒体解剖学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解剖学的教学模式从传统的课堂模式转变,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越来越依赖多媒体的便捷。不论是板书还是解剖图鉴,都可以使用PPT加投影仪的形式展现。因此,绘图法这一解剖学传统在重要学习方式越来越不受重视。笔者将以绘图比赛作为绘图法的载体,抓住中国解剖学会举办“全国医学生解剖绘图大赛”的契机,探讨绘图比赛对多媒体教学背景下的解剖学教学的促进作用,以此调动学生对于解剖学学科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绘图比赛;绘图法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门基础形态学科,是所有医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解剖学的课程特点除了直观性强以外,还有内容、结构和专业名词较多,形态和毗邻复杂。历届学生都表示这门学科易学,但是难记[1]。对于中职医学生来说,人体解剖学是让学生全面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形态,认识主要器官的形态和功能。只有打好了良好的基础,才能学好其他的医学专业课程。近几年,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以投影仪、课件PPT作为载体的多媒体课堂已经融入了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微课的兴起也在冲击着传统课堂模式的地位。采用多媒体教学对于解剖学课程来说,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各种解剖图谱。图谱存在的意义本身就是其能够直观地全面地为学生展示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形态,但是对于解剖图谱中精美的示意图,学生往往会因为信息量太大而导致抓不住重点,甚至在一幅示意图面前无从下手,不知从何看起[2]。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对于教师所讲的细节和知识点不能在脑海中与图谱形成一个映射关系,对知识点的记忆就会感到吃力。对于传统的绘图法而言,其视觉冲击力确实没有多媒体展示的解剖图谱那么强烈。但是在课堂上,绘图法对于教师而言具有更多的可操作性,且具有方便自如、适应力强、突出重点、利于记忆等多方面的作用[3],而且能够让学生跟随自己的思路,把难点在绘图的过程中,从头到尾梳理成板书。学生结合绘图与板书,不管是在学习或者复习中,都更加便于记忆,抓住课堂重点。从教学对象的角度上来说,中职生基本都是刚接触医学知识的初中毕业生,基础知识的薄弱以及学习主动性的不足,又碍于名词数量多、知识点较零散、相比其他课程枯燥等原因,使得他们对于解剖学这门课,很难提起强烈的学习热情。本研究将在解剖学教学中引入绘图比赛,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点并探究绘图法在多媒体教学背景下对解剖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1研究方法与对象
1.1研究方法。适逢中国解剖学会举办“全国医学生解剖绘图大赛”的契机,其“弘扬解剖文化,激发学习兴趣,挖掘绘图人才,推动医学科普”的大赛宗旨对于中职生的培养也具有指导意义。于是作者所在教研组在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以下简称“学校”)2017级各班级中举办全国医学生解剖绘图大赛的初赛,对参赛作品进行征集并选拔。1.1.1比赛形式。为参加中国解剖学会举办的绘图大赛,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增加学生对解剖学这门学科的了解,增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本次征稿比赛在学校2017级各班中举行。比赛以人体解剖学或组织胚胎学为主要内容,学生自选人体某一局部或器官,之后依照教材、图谱或者在生命科学馆内对标本进行绘图且标注后上交。作品类型可包括临摹画或者创意画,鼓励实物标本临摹画,在作品信息中加以说明。1.1.2比赛流程。第一轮:首先,各班以班集体为单位,从班级内部征集作品。之后,由班主任及班委对作品举行初步评比,从中选拔出5幅优秀作品参与校级评比。第二轮:从各班征集到作品中评选出最好的10幅作品进入校级决赛。评审为所有入围第二轮作品的学生组成的评审团,让学生参与到评审中来,提高积极性并互相学习。每人有10次投票机会,只能投给其作品不能投给自己。票数前10名入围决赛。第三轮:进入决赛的10幅作品由本解剖教研组的教师根据绘图的准确性跟逼真性进行打分,综合各位教师的评分之后,选出最优秀的5幅作品选送参加“全国医学生解剖绘图大赛”。1.1.3比赛奖励。进入校级评比的所有学生奖励2分操行分及学期末总分。进入前10名的学生由学生科校团委颁发奖励证书。1.1.4活动效果。此次比赛由于采用绘图比赛的方式,对于正在学习解剖学的2017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小,且参与门槛低,学生自己充当评委、优秀作品将代表学校直接参加“全国医学生解剖绘图大赛”,极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此次参与的学生人数远超预期,平均每个班级收到24份作品,且作品质量高。征稿期间,学生参与课堂热情明显高涨。特别是从解剖学教学过程中,从教师在黑板上绘图并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以及课后布置的绘图作业完成效果上来看,此次绘图比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于解剖学这门课的学习热情。1.2研究对象。在学校2017级学生中,选择了参与比赛热情最高且收到最多作品且质量普遍较高的农村医学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共100人。选择2016级且用传统教学方法教授解剖学的农村医学班作为对照组,共50人。班级之间性别、年龄、入学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由于绘图比赛是在期中考试前一个月进行了征稿,此次研究以2017级农村医学班级的期中考试成绩与上一学年中2016级农村医学班级的同期期中考试做比较。在2017级农村医学两个班级中发放调查问卷,不记名调查学生对于绘图比赛的反馈意见。
2效果评价
解剖学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解剖学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1级护理两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两个班学生在入学分数、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女生,具有可比性。
1.2实验方法
实验班教师在专业课讲授期间讲解具体疾病手术过程中手术部位解剖结构的变化,例如甲亢病人采取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后病情的观察和并发症的护理与甲状腺周围的解剖结构变化密切相关。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讲解甲状腺解剖和生理功能,并播放视频,使学生掌握甲状腺周围的主要神经(如喉上神经、喉返神经)、腺体(如甲状旁腺)和周围器官(如气管、食管),并讲解这些神经、腺体、周围器官的作用。如果手术中牵拉和损伤神经、腺体或者术后伤口内出血,病人在术后就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如喉返神经支配声带,若术中牵拉和损伤,术后病人会出现声音嘶哑或失音的情况;术后伤口出血压迫气管,病人会出现呼吸困难。学生理解了甲状腺周围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就会理解术后病人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学生学习后就会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增加了学习兴趣,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识记。在课堂上虽然增加了解剖学讲解,花费了一些时间,但学生在学习术后护理措施时,通过教师引导,可以自己总结出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观察内容,避免死记硬背,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其他系统疾病手术护理措施也可以根据护理工作要求引入解剖学相关内容,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所以,结合临床护士岗位能力要求,在外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适度引入解剖学内容,使学生了解手术过程及病人手术部位解剖结构的变化,对学生掌握疾病术后病情观察内容及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知识很有必要。对照班学生在前期系统学习过解剖学课程的基础上,由教师按护理程序直接讲解常见手术的并发症表现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