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途径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3 14:56:0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解决途径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解决途径

探究域名侵权争议解决途径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高度发展,虚拟的网络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市场竞争主体为了追逐网络所带来的最大利益,在注册和使用网络域名的过程中,经常使用与他人的注册商标、知名商号、知名商品名称等相同或近似的标识。因此,这些商标权、企业名称权、商号权等在先权利不可避免的受到侵犯。当在先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根据现行的规定,域名争议解决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行政裁决,向域名争议解决机构投诉,要求无条件转移侵权域名归在先权利人所有;另一种是通过司法途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域名注册人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

下面将两种解决途径的依据和条件进行介绍。

一、投诉人向域名争议解决机构投诉的依据、条件和结果。

(一)投诉人向域名争议解决机构投诉的依据。

无论是按照《统一域名争议解决政策》(UDRP)和《统一域名争议解决政策之规则》(theRules)的规定,还是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办法》的规定,任何机构或个人认为他人已注册的域名与该机构或个人的合法权益发生冲突的,均可以向适格的争议解决机构提出投诉。

UDRP和theRules是由ICANN认可的,为以.com、.net、.org等结尾的顶级域名提供注册服务的注册商所采纳,同时它是域名注册商和域名注册人之间的约定(在申请域名注册时,有关规则就已经以附件的形式纳入了注册协议)。UDRP和theRules为因域名注册和使用而引发的有关争议设定了条款和条件,当第三方向域名争议解决机构提出投诉时,需以书面方式载明有关投诉应根据该政策和规则予以裁决的请求。

查看全文

解决“三农”问题的产业化途径

2004年,我国一系列政策都突出强调了增加农民收入的紧迫性、重要性,并将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搞好主产区粮食加工增值转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农业产业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农民以家庭作为一个经济实体进入市场,并按市场要求安排生产和进行商品交换的超小规模、高度分散的经营组织方式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便日益显露,致使农民在流通中所获利益和生产效率越来越低,农业的比较利益和竞争中地位逐步下降,农业发展速度和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城乡差距有所扩大。只有发展农业产业化,把分散的一家一户农民组织起来整体地进人市场,使农业生产和整个经营活动成为一个产业,即在农业产业内部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或贸、工、农一体的经营方式和公司+农户的组织形式,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化解和防范风险,使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收入、利润、风险以适当的方式合理地分散在农民和公司之间。

二、发展粮食深加工是实现产业化、带动主产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围绕农民增收问题,中央提出了促进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民增收的紧迫性、重要性。为支持粮食主产区,中央主要强调了搞好粮食生产和促进粮食加工转化增值。也就是说,在这个问题上,抓住了主产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就抓住了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的关键。因此,粮食深加工作为农业产业化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被明确下来。

1.发展粮食加工业可带动农业结构调整

查看全文

农村信访问题根源及解决途径剖析

摘要:农村信访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到农村的稳定与发展,甚至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解决好农村信访问题,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文章对农村信访的新特点,农村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等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解决农村信访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关键词:农村信访;原因;途径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任务,是我们党的历史使命和重要目标。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信访工作,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对于不断增强党的群众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当前,随着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矛盾频发,冲突加剧,农村信访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群众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异常上访有增多趋势,并已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当前农村信访工作的新特点,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搞好信访工作的途径,确保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无疑是各级基层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笔者通过本文尝试对农村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一、农村信访的新特点

(一)农村信访方式发生改变。一是由原来的信函、电话方式变为亲自访,认为只有亲自去了,才能把问题说清楚。一个问题、一件事情,拉上亲戚朋友、左邻右舍,由个访转化为规模较大的集体上访。二是由原来的逐级向上反映变为越级上访,农民群众向上反映问题,本级政府解决不了,上访人员不是逐级向上反映情况,而是组织人员,直接到省府、北京越级上访,希望以此给办案人员施加压力,从而尽快达到自己的目的。

(二)组织性明显增强。从组织程度看,通过集资、聚会等形式上访的现象越来越多。一些农民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上访人数越多,效果越好。个别农民精心策划,左右联络,有组织有规模地上访,给当地政府施加压力。

查看全文

科技期刊编校过程归类及解决途径

科技期刊中科技类文章的质量是科技期刊最核心的部分。科技文章的质量又与编校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国家在2020年发布了新的规定,要求各类期刊都必须保证出版内容的质量,其中编校质量是强调的重点,不仅关系到期刊出版内容的质量,还关系到期刊发展的方向。如何提高期刊编校质量成为了大部分期刊都需要重视的问题。本文从科技期刊的逻辑问题入手,对编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并提出解决的途径。

1编校过程中逻辑校对的必要性

期刊稿件编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多种多样,包括形式、内容、排版等都可能会出现编校问题。将这些问题归类有多种方式,比如格式存在错误、文字存在错误、标点符号存在错误等,这种归类的方式就是最基础的编校问题的归类方式。虽然能够快速地解决编校过程中出现的大多数问题,但是也只能解决形式上的问题,仅仅只是对文章的格式进行了修改,并且这种方式基本上是人工编校的,程序化的校对并没有普及。如此一来,编辑大多数是处在一种重复同一工作的模式,很容易忽略一些逻辑性方面比较明显的问题。科技期刊对于逻辑性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如果出现了逻辑性问题,会直接影响出版文章的质量,读者的阅读体验下降,甚至还会对读者造成一些误导,从而产生比较深远的影响。如果长期出现这种逻辑性的问题,科技期刊的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影响。现在处于一个科技急速发展的时代,形式上的编校工作正在一步步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由于逻辑性问题有着程序无法替代修改的性质,因此人工的编校工作重心也是需要向着逻辑性进行偏移。对科技期刊出版的文章进行逻辑上的编校是保证与提升文章内容质量的重点,并且还有助于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编校过程中对逻辑进行校对是非常有必要的。

2逻辑问题的归类与分析

2.1文字表述存在的逻辑问题

文章中经常会出现文字表述上的逻辑问题,比如说在文章的开头,将一个内容分成了三大类,但是在详细描述时却不止这三大类,这个问题就是在文章开头提到这个内容时,并没有使用“等”“一些”表示多种的文字,详细叙述时超过了这三类,这是非常典型的逻辑上出现的矛盾。还有一种比较典型的逻辑性问题,比如在介绍某种物体的结构或者制作流程时,中间部分突然少了一个结构或者制作流程,但是可以确定文章中提到过这个部分,这种问题会导致文章的内容结构不够完整,读者阅读时会有一种疑惑感。还有一种不是很容易被发现的文字表述上的逻辑性问题,比如文章中的两句话之间并没有什么关联性,但是有一句却出现了“所以”“却”等这类字眼,即本身没有关联性的两句话,突然产生了因果或者转折的关系,这是一种很明显的逻辑错误,文章内容上产生了明显的跳跃[1],这种逻辑性的问题使读者阅读时感觉作者的思维比较混乱,文章结构也不够严谨,进而对文章的内容持怀疑态度。

查看全文

探求高校德育实效低的成因及解决途径

摘要: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切实扭转高校德育实效低的状况,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德育对策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党和政府明确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行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模式,这就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切实扭转高校德育实效低的状况,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觅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高校德育实效低的原因作了一些简要分析,并就相应对策提出一些意见。

一、高校德育实效低的原因

当前高校德育实效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理论教育与实际脱节。我们现行的思想品德课的教育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很大的背离,表现在:我们讲社会主义先进性和优越性,讲社会主义道德行为,讲集体主义,助人为乐,而学生看到和听到的更多的却是西方国家生活比我们国家好,我们的人际关系中存在着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现象;为集体的少为个人的多,助人为乐得不到应有的回应等等。面对这样的许多新问题,高校德育理应做出回答。然而,由于德育内容陈旧、单薄,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于是德育就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相脱离,成了“来自天外的声音”.既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认同,更难促其内化,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在认识、情感和行为上发生倾斜并产生智德分离。因此,德育工作也就难以取得实效。

查看全文

浅析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解决途径

[摘要]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包括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够,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不精,内部审计方法的科学性不强,内部审计管理的制度不健全。为了降低内部审计风险,应加强内部审计的法制建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执行科学合理的审计工作程序,正确处理降低风险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开展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

[关键词]审计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固有风险是指在假定与内部会计控制无关的情况下,被审计单位整体财务报表和各账户余额或某项业务发生重大差错的可能性,即由于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的特点和会计核算工作本身的不足而形成的审计风险。如某些企业缺乏对会计制度应有的重视,账户体系庞杂、会计信息明晰性降低,报表利用困难,成本、费用缺乏成本核算概念等。控制风险是指由于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完善,内部控制行为不力,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某个账户或某种业务中的重大错误而形成的审计风险。有时即使审计人员确认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合理或在关键环节上失控,其提出的修正建议能否真正适合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也会形成一种修正风险。

一、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1.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够

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设机构,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单位服务。因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如社会审计,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单位的利益制约。内审人员面临的是与单位领导层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以及与各科室、部门之间的同事关系,所涉及的人不是领导就是同事,非直接有关也是间接相关,审计过程及结论必然涉及到具体的个人利益,因而审计过程难免受到各类人员干扰。

查看全文

国企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国有企业薪酬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客观地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地解决办法。通过了解此类问题产生的原因,从企业制度、政策、人力资源中薪酬管理等方面具体分析,其中重点研究人工成本控制、薪酬日常管理及其实施程度等问题。相信会对企业有效控制薪酬成本、有力的发挥激励效果、提高人才利用率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控制人工成本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有企业不断进行改革,促使薪酬管理问题跟不上其改革的步伐,与企业的管理制度不甚协调,随着生产要素,人工劳动等生产成本的不断增加,保险等福利费用的过大支出,企业的薪酬设计制度不够完善,最终引起了人才的流失。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论述。

二、当前国企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国企薪酬管理现状

查看全文

解决中国水危机的途径论文

1999年底,我完成了《中国水危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一书,书中分析了中国七大流域各自面临的水问题,指出洪水、缺水都和生态退化直接相关,而水污染又大大恶化了水资源紧缺。我在书中提出中国的水资源问题不可能仅仅通过工程措施来解决,如果不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变革治水思路,中国很多地区会在不久的将来面临水危机。

今天,北方的持续旱情正使水危机从预言变成报刊的头条新闻,而南方很多城市和乡村则陷入守着河湖没水喝的境地,水污染对公共健康的巨大危害开始显现,人们渐渐意识到,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国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但仅仅认识到水危机的威胁是不够的,要应对这样的威胁,要避免陷入危机,必须认识其根源,进而有针对性地改革现有的水资源和环境管理体系。

一、七大流域面对三大难题

当今中国的水问题可以归纳为洪水、缺水和水污染三大问题。两千年来,洪水泛滥的威胁一直被视为心腹之患,防洪是治水的主要动力,1998年长江和松花江的大水再次凸现了这一主题。但实际上,缺水矛盾自70年代起在中国多个地区蔓延发展,并在世纪之交爆发出来。继1999和2000年发生严重旱灾后,2001年再次发生特大干旱,旱情波及全国二十三个省区。此时人们才猛然意识到,缺水已经上升为中国水资源的首要矛盾。目前在全国城市缺水严重,六百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四百个,日缺水1,600万吨,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300亿元。1990年起,缺水每年造成农业减产1,000万吨到5,000万吨,至今尚有2,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

与此同时,水污染问题也伴随工业化的高速推进而急剧恶化,每年工业和城市污水排放量达630亿吨,理论上足以污染全国所有的地表水源。北方的海河、淮河和辽河变黑发臭,几乎成了超级排污沟,而南方的太湖、巢湖和滇池由于接纳了大量有机污染物,造成严重富营养化,时常因藻类爆发而失去使用价值。今天,水污染依然在恶化,并且从支流向干流、从城市向农村、从地表向地下、从陆地向海洋蔓延发展。水污染和水短缺在很大程度上互为因果:一方面缺水造成污染物难以被稀释,另一方面水污染又破坏了有限的水资源,极大地恶化了缺水问题。

从全国的七大流域来看,水资源状况都不容乐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形象早已成为民族进取精神的寄托,可能再没有甚么比黄河断流更能深刻地反映中国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局面了。1972年黄河首次断流,到1997年黄河断流期长达226天,近700公里河床干涸,给黄河下游两岸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困难。如今保证黄河不断流已成为政治任务,为此黄河常年维持小流量状态。但这样的流量无法把十亿吨泥沙带到河口,大量泥沙淤积在水库和下游河道,造成严重的洪水隐患。水污染和黄河的断流也有关系,它实际上涉及水资源的使用效率。由于污水不能得到有效处理和循环使用,由于黄河上中下游各个城市厂矿一味争夺开采有限的清水资源,黄河的水资源短缺变得更加严峻。

查看全文

农业投资风险及解决途径

摘要: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东盟地区成为我国重要战略合作地。为此,考虑到我国与东盟农业领域存在较强的资源互补性,进一步加深双方农业领域的投资合作变得尤为关键。然而,当前东盟地区存在政治环境复杂、市场风险严重、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为中国涉农企业投资带来了一定风险。由此,应积极深入探讨中国投资东盟农业领域面临的主要风险,并提出相关解决途径。

关键词:东盟国家;农业领域;投资风险;解决途径

长期以来,东盟国家一直都是世界上农业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据新华网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中国对东盟国家农业投资存量已超过203.8亿美元,占我国对外农业投资总额的39.5%。作为世界农业资源集中地区,多数东盟国家均以农业立国,以泰国为例,超过70%以上泰国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享有“东南亚粮仓”的美誉。并且目前,依据东盟44%的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我国已着手打造包括大米紧急储备、清迈倡议多边化等在内的一大批东盟农业投资旗舰项目。由此,在立足中国对东盟国家农业领域投资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中国涉农企业投资东盟面临的风险,并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途径,对于优化我国对东盟国家农业领域投资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一、中国对东盟农业领域投资的现状

(一)农业领域投资存量增长较快。东盟诸国作为我国农业领域重要的战略合作国家,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我国对该区域农业领域投资存量提升了2.7倍。据中国新闻网资料显示,作为中国投资东盟农业窗口的广西省,“十三五”以来,该省在东盟开展农业投资企业数量累计达71家,投资协议额累计2.74亿美元。且截至2017年,中国与东盟农业双向投资存量累计已超过1830亿美元,而中国投资存量为750亿美元。数据上看,我国投资量占比较小,但“一带一路”战略实行以来,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农业投资得到快速增长。其中,2017年中国对东盟的农业投资额,占我国对外农业投资总额的38.2%。与此相对,东盟国家对中国的农业投资却仅为我国投资存量的一半。此外,2017年11月落幕的广西农业项目投资合作对接洽谈会中,价值7.7亿美元的“中国-东盟宝能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项目,也在首日达成了投资合作意向,只待后续更深层次的谈判合作。(二)农业基础设施投资逐渐扩大。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业领域投资合作的不断加深,东盟国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获得质的飞跃。据全景网资料显示,就农业水电站项目,截至2018年5月,中国电建已在老挝投资超过32亿美元,目的在于帮助老挝解决境内农业灌溉问题。据悉,预计到2019年3月,南欧江水电站二期工程竣工,蓄水量可达3.5亿立方米,可解决老挝南欧江流域内60%农业作物的用水问题。且在2017年底,由中国电建承建并已投入使用的柬埔寨斯伦河水利项目,大幅度提升了斯伦河流域内农作物产量,降低了暹粒省的洪涝灾害。同时,在我国对外农业投资合作中,始终将东盟国家视为“一带一路”重点农业投资区域。据新华网资料显示,此前我国与东盟国家敲定的中老铁路、雅万高铁、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均已动工建设。其中,造价高达55亿美元的中泰铁路建设,也于2017年12月正式启动。据统计,目前中国面向东盟的145个投资项目中,农业领域项目占据了26.6%,在铁路、水电等农业基础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方面逐渐扩大。(三)农业科技领域投资涉及范围较广。“一带一路”战略实行以来,为沿线国家带来新发展同时,也为我国投资东盟国家带来了新机遇。而我国在农业领域播种、育苗、农机等高新技术日益成熟,为拓宽东盟农业领域投资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例如,2018年广西农科院同越南农业大学、越南北江种业公司联合建立的联合防控实验室,就迁飞性病虫害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在2018年4月的大棚果蔬病虫害试验项目中,得到了实际运用。防虫害等技术的引入,为我国各类种植业在越南投资奠定了技术保障。据悉,因防控防虫技术的大面积推广,至2018年5月,越南方面大米产量平均增收了20%-30%。同时,云南云天化集团也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于2017年9月,携手缅甸AWBA集团签订了化肥投资协议,共同助力缅甸农业发展。并且,2018年5月,云天化助力缅甸农民1.2万吨复合化肥,以实现农业增收。此外,在气候水文条件的监控上,中国投资泰国共同建立了中泰气候与海洋生态联合实验室。这些高科技领域的投入,可进一步提升东盟国家在农业育种、施肥等领域的科技含量。(四)民营企业占据投资重要位置。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升温,我国对东盟国家农业领域投资,渐渐发展到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民营企业投资东盟农业领域,已上升至全国企业总投资的59%,占据了中国对东盟农业领域投资的半壁江山。例如,广东农垦集团斥资2.8亿美元,收购了泰国最大橡胶种植集团泰华的60%股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天然橡胶全产业链经营企业。至此,在引进泰国橡胶种类基础上,广州农垦橡胶种植项目,由原来20类增加至45类,极大丰富了我国橡胶项目种类。2017年10月,天津聚龙集团同印尼达成农业产业合作区的投资意愿。而截至2018年7月,聚龙在印尼已种植油棕6万公顷,年产棕榈毛油超过10万吨。2017年11月,黑龙江幸福人集团,就马来西亚棕榈秸秆废料,也同其国家创新中心签署了石油制品替代品的投资设厂协议。此外,湖南尔康制药投资1亿美元,于柬埔寨设立尔康生物淀粉有限公司,从事淀粉植物空心胶囊、改性淀粉生产与销售等。

二、中国投资东盟农业领域面临的主要风险

查看全文

养老保险稽核困境解决途径探究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养老保险稽核工作中常见的征缴稽核、支付稽核及保险稽核能力等方面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养老保险稽核问题对策

社保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生命线,基金问题始终是社会保障的首要问题,它不仅直接影响到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发展,也直接影响改革的成败和社会的稳定。由于我国社会保险事业起步较晚,发展迅速,因而客观上存在着相关的立法滞后、制度不完善、操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一些单位和个人在利益的驱动下,利用挤占、挪用、瞒报、冒领、欺诈等手段,侵吞、蚕食社保基金。

社会保险稽核就是通过对缴费单位履行社会保险缴费申报、缴费义务的情况进行调查和检查,防止和杜绝缴费单位瞒报、漏报和拖欠社会保险费;通过对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者的资格、待遇水平进行核查,防止冒领、骗取社会保险费;通过对社保经办业务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控制,防止单位和个人挤占、挪用、贪污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监督检查工作。简言之,社会保险稽核就是在社会保险领域进行反欺诈行为。

一、养老保险稽核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及难点

(一)在养老保险征缴稽核方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