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点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3 12:54: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结合点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结合点

职教理论与实践结合点论文

这些年来,国内职教界热点颇多:办学热、办产业热、办新专业热、办高职热……就连过去一向不为人们所重视的职教研究似乎也开始在很大程度上热了起来。现在不但各省市和各大行业,就连不少学校和企业也都办起了自己的职教研究杂志,确实可喜可贺。尽管其中多数还是内部发行,但面对其各自特定范围内的热心读者,依然办得有声有色,乐此不疲。

也许是受某种固定模式的影响,我们总能发现这些杂志上有两个固定栏目且往往都是必不可少的??一曰“理论研究”;一谓“教学研究”。前者系为体现刊物之学术水平而设,撰文者多为负责决策管理的行政领导及少数专职的科研人员;后者则体现了刊物为基层服务的基本宗旨,投稿人大多是在第一线从事实际教学工作的教师和教学培训管理人员。两个栏目分工明确,“科研”与“教研”各有侧重,但又似有“井水不犯河水”之嫌。这就不能不促使我们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理论研究”与“教学研究”之间是否还缺了些什么?或者说,将宏观的教育理论与微观的教学实践联系起来的“结合点”究竟何在?

答案是唯一的:课程。只有课程这座横跨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才正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结合点。因为课程是一切现实的教育活动得以展开的轴心,无论是什么样的教育理论及其思想和观点,包含在其中的各种各样的目的和宗旨,都必须通过课程这座桥梁才能最终实现;课程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最重要的手段,因为课程具体体现着培养目标的要求,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更加具体体现了各行业对各类人才知能结构的客观要求,这种特定的培养目标也只有通过课程这座桥梁才能最终实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教事业在规模和数量上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办学质量方面仍与社会需要相距甚远,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不相适应。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很多,但笔者认为其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我们未能牢牢地抓住课程这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从当前职教课程的现状来看,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如课程设计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课程内容及结构安排不够合理且时有偏离培养目标的现象,必要的课程评价与课程管理制度也还远未形成……这些方面的改革工作都亟待开展。

有人可能会说,你所讲的“课程”不就是指“教学内容”吗?否,这样的理解未免太过狭隘。过去我国长期受前苏联教育学理论的影响,总习惯于把课程当作教学理论的一部分来研究,但事实上随着现代教育科学的发展,课程理论已从教学理论中分离出来而直接成为教育学理论的下位理论。因此,从现代课程论的观点来看,课程应是指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这样,就应将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理解为是培养社会生产第一线所需职业技术人才而设计的所有教育活动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亦即学习某一特定专业或工种的学生在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包括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和企业及社会培训部门)的指导下所应取得的全部经验。

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仅牵涉到教育行政部门,更与广大企业和学校负责教育培训工作的管理和教学人员直接有关。因此,我们每一位职教工作者都应在思想上自觉地增强职教课程意识,更新职教课程观念,积极地投入到现代职教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去。由于我国当前的职业技术教育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现实问题和具体困难,人们为了摆脱困境而往往把注意力放在职教的外部,希望国家和地方的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以始终保持对职教的强烈需要,希望职教立法和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能更有利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希望上级部门增拨经费以满足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等等。这些无疑都是正确的。但我们同时也应看到仅有这样的想法还不够全面,也不够现实,因为它缺少了对职教本身的自省,其中也包括对职教课程发展现状的检讨和反思。其实,外部因素的改善固然能够促进问题的解决,但更为根本的措施还在于职教自身的不断完善。所以我们不仅要在理顺体制和改善管理等方面下功夫,而且更应注重对职教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改革。

如何切实地做到增强职教课程意识呢?笔者认为,我们首先应运用现代课程论的思想来更新职教课程观念,树立起一种职教“大课程观”。这里包含以下三层意思:

查看全文

职教理论与实践结合点分析论文

这些年来,国内职教界热点颇多:办学热、办产业热、办新专业热、办高职热……就连过去一向不为人们所重视的职教研究似乎也开始在很大程度上热了起来。现在不但各省市和各大行业,就连不少学校和企业也都办起了自己的职教研究杂志,确实可喜可贺。尽管其中多数还是内部发行,但面对其各自特定范围内的热心读者,依然办得有声有色,乐此不疲。

也许是受某种固定模式的影响,我们总能发现这些杂志上有两个固定栏目且往往都是必不可少的??一曰“理论研究”;一谓“教学研究”。前者系为体现刊物之学术水平而设,撰文者多为负责决策管理的行政领导及少数专职的科研人员;后者则体现了刊物为基层服务的基本宗旨,投稿人大多是在第一线从事实际教学工作的教师和教学培训管理人员。两个栏目分工明确,“科研”与“教研”各有侧重,但又似有“井水不犯河水”之嫌。这就不能不促使我们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理论研究”与“教学研究”之间是否还缺了些什么?或者说,将宏观的教育理论与微观的教学实践联系起来的“结合点”究竟何在?

答案是唯一的:课程。只有课程这座横跨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才正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结合点。因为课程是一切现实的教育活动得以展开的轴心,无论是什么样的教育理论及其思想和观点,包含在其中的各种各样的目的和宗旨,都必须通过课程这座桥梁才能最终实现;课程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最重要的手段,因为课程具体体现着培养目标的要求,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更加具体体现了各行业对各类人才知能结构的客观要求,这种特定的培养目标也只有通过课程这座桥梁才能最终实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教事业在规模和数量上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办学质量方面仍与社会需要相距甚远,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不相适应。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很多,但笔者认为其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我们未能牢牢地抓住课程这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从当前职教课程的现状来看,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如课程设计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课程内容及结构安排不够合理且时有偏离培养目标的现象,必要的课程评价与课程管理制度也还远未形成……这些方面的改革工作都亟待开展。

有人可能会说,你所讲的“课程”不就是指“教学内容”吗?否,这样的理解未免太过狭隘。过去我国长期受前苏联教育学理论的影响,总习惯于把课程当作教学理论的一部分来研究,但事实上随着现代教育科学的发展,课程理论已从教学理论中分离出来而直接成为教育学理论的下位理论。因此,从现代课程论的观点来看,课程应是指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这样,就应将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理解为是培养社会生产第一线所需职业技术人才而设计的所有教育活动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亦即学习某一特定专业或工种的学生在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包括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和企业及社会培训部门)的指导下所应取得的全部经验。

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仅牵涉到教育行政部门,更与广大企业和学校负责教育培训工作的管理和教学人员直接有关。因此,我们每一位职教工作者都应在思想上自觉地增强职教课程意识,更新职教课程观念,积极地投入到现代职教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去。由于我国当前的职业技术教育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现实问题和具体困难,人们为了摆脱困境而往往把注意力放在职教的外部,希望国家和地方的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以始终保持对职教的强烈需要,希望职教立法和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能更有利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希望上级部门增拨经费以满足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等等。这些无疑都是正确的。但我们同时也应看到仅有这样的想法还不够全面,也不够现实,因为它缺少了对职教本身的自省,其中也包括对职教课程发展现状的检讨和反思。其实,外部因素的改善固然能够促进问题的解决,但更为根本的措施还在于职教自身的不断完善。所以我们不仅要在理顺体制和改善管理等方面下功夫,而且更应注重对职教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改革。

如何切实地做到增强职教课程意识呢?笔者认为,我们首先应运用现代课程论的思想来更新职教课程观念,树立起一种职教“大课程观”。这里包含以下三层意思:

查看全文

证券法发展最佳结合点论文

我国《证券法》伴随着证券市场的跌宕起伏和国人的牵肠挂肚,终于走出了立法圈子,于1998年底出台了。我们在盛赞这部来之不易的法律的同时,也不得不指出其立法指导思想上的缺憾。证券法立法过程中理当贯穿“发展与规范并重”的指导思想,但纵观《证券法》全部条款,很难看出发展与规范的有机结合,显而易见的却是规范优于发展、规范代替发展。

这里讲的规范,实际是指强化监管、加大限制;这里讲的发展则是指促进市场进一步拓展、延伸。强调规范与监管,就意味着控制证券发行、上市和市场主体的量;强调促进发展则意味着鼓励发行与上市、鼓励主体入市。立法中侧重规范与监管,就需增大强制性规范的比重,强化行政管理的主导作用;而侧重促进发展,则需增大任意性规范的比重,注重政府指导与发挥当事人积极主动性的双重作用。作为证券市场的基本法,证券法应包括规范与发展、监管与促进两方面的内容,但《证券法》却有所失衡。

在《证券法》所确立的六项原则(第2条至第8条)中,除一项为民商活动“平等、自愿、有偿、诚信”的准则外,其余五项均以监管为中心,包括“公开、公平、公正”、“合法”、“分业经营、分业管理”、“集中统一监管”、“监管与自律相结合”,其倾向性十分明显。

在《证券法》的条款中,涉及规范与监管的量多且明确、具体,涉及促进发展的量小且原则、含糊。规范方面,管理方法多样化、管理程序细致化、处罚措施详尽化,另外如市场进入的资格限定、监管机构的权限职责亦不厌其详,易解易行;而发展方面,如发行核准制的实质、股票发行的条件等均十分原则,证券自营商合法融资渠道、证券交易所的性质地位、企业投资者参与交易等规定也语意不详、难以操作。以至于有专家认为《证券法》的本质是一部管理法。对当前市场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证券法亦采取回避态度。

出现立法指导思想上的偏差是有一定原因的:近来证券市场连续出现违法违规现象,使人产生形势严竣的感觉,提出了严厉监管的要求;亚洲金融危机也催醒了人们的风险意识,使人们对继续加快发展证券市场有所顾忌。但是千万不可因噎废食,证券市场在中国的高速发展及其重大作用世人有目共睹,而且我国国有企业解困与发展,乃至经济改革与现代化建设,对证券市场仍有着巨大的需求,士气可鼓而不可泄,发展与完善仍应成为证券市场的主题。虽然人们可以要求证券市场规范发展、健康发展,但规范与发展都有自身的特征与规律,规范不能代替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规范与发展的关系,实质就是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平,就要加大规范力度,严厉执法,适当减缓发展速度,必要时还得牺牲效率,力求稳定;效率,则要加大发展速度与规模,营造发展的环境,必要时要暂时的牺牲局部的公平,力求以最少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回报。公平与效率是冲突的,但也是可以协调的,其有机结合有两方面:一方面表现为二者的兼顾与融合,宽严有度的规范与监管,本身对市场有调节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阶段性有所侧重、并适时调整,尤其在我国证券市场正处在发育成长的初级阶段,需要法律与政府加大鼓励与扶持的力度,应侧重于发展,在进行必要的规范时,也应留有足够的探索与发展的空间。

查看全文

找准农村党建与经济工作的结合点

文山州第一家农民行业协会党支部在西畴县兴街镇兴街村委会“刺绣协会”正式挂牌成立。随后,文山县开化镇塘子寨村委会姑娘寨村民小组“三七种植协会”党支部、砚山县稼依镇“生猪协会”党支部相继挂牌成立。这是文山州在实施“云岭先锋”工程过程中,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子的重要举措。

支部建在农民行业协会上,是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支部建在连队上”这一基层党组织建设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与时俱进,是扩大党的工作在广大农村覆盖面的有效载体。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和产业支柱的逐步壮大,全州已先后成立了三七、八角、草莓、辣椒、蔬菜、民族服饰等800余个农村行业协会,有会员近2万人。这些协会把壮乡苗岭农民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力地促进了全州财政增长、农村经济和农民致富增收。为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帮助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党员带领群众摆脱贫困、共同致富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农民行业协会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服务、协调作用,中共文山州委在年初制定的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和“自我经营、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求发展”的原则,在有条件的地方,把党支部建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和乡村经济实体上,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有人管事、有钱办事”的根本途径和有效办法,把党的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等方面的优势,同农民行业协会在技术、信息、市场、资金上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走“支部加协会,农民得实惠”的路子,使支部与协会、协会与农户相互结合,良性互动。

文山县塘子寨村委会姑娘寨村民小组是该县三七种苗的主要培植基地。全村168户群众共种植三七744亩,三七产业已成为村里群众发展经济的主导产业。为进一步提升三七产品附加值,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格局,村里96名三七种植及三七经营者共同组建了“三七种植协会”,并在协会上建立党支部。党支部班子和协会班子一方面积极与州、县“三七”协会和州内外以三七为主要原料的制药企业联系,逐步理顺三七销售渠道,为广大七农的生产、销售提供良好服务。另一方面,认真组织村民学习《云南省农村工作守则》及相关法律法规,对协会会员进行三七种植技术培训80余人(次)。兴街镇兴街村委会“刺绣协会”首批吸纳农民会员94人,去年,兴街镇的刺绣产品远销昆明、贵州、四川、及两广等地,并出口新加坡、美国,年产值近3000万元。协会建立党支部后,支部书记、“刺绣协会”副理事长、刺绣产品营销大户胡德凯和班子成员正按《党章》及相关规定,建章立制,并决定把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作为工作重点,在党员发展上下功夫。稼依镇“生猪协会”会长陈文辉当选为协会党支部书记后,他和支部一班人在继续抓好种猪改良、提高仔猪品种质量的同时,还在开展技术培训和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查看全文

企业廉洁文化建设要注意抓好结合点

廉洁文化是文化建设和廉政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推进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抓好“三个结合”。

要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在全企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廉洁观。企业廉洁文化既置身于企业文化之中,但其又有着自己特定的领域和内容,良好的廉洁文化能够推动员工形成良好的廉政修养和工作、生活方式,并产生巨大的精神和物质力量,在企业中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要把握好几个环节:一要唱响主旋律。在导入企业目标、企业使命、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等主导理念的同时,要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法律法规、党纪条规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教育,不断强化企业领导人员的宗旨意识、群众意识和廉洁从业意识,引导树立正确的公仆理念、自律理念、他律理念、民主理念、节俭理念、奉献理念等。二要创新教育形式,扩大廉洁文化的声势和效果。在坚持定期举办廉政法规培训班,开展系列理论研讨、座谈讨论活动,组织撰写学习体会、廉政理论文章,公开签订党风廉政承诺书等传统的教育形式的同时,开展读书思廉、歌曲颂廉、典型倡廉、警示促廉活动,开展征集廉政格言、警句,寄送廉政贺卡、书籍,学算廉政政治帐、经济帐,在公共场所设置廉政格言、警句牌,定期举办廉政建设展览,通过广播电视媒体播放廉政歌曲、警示案例等,使廉政理念深入人心。三要不断总结、深入挖掘和提炼企业廉洁文化的精华。要认真总结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深入挖掘和提炼在长期企业实践中形成的廉洁文化理念,使公平竞争、诚实守信、依法经营、廉洁从业等企业廉洁文化理念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行为,形成一个“人人思廉、人人保廉、人人促廉”的文化氛围。

要与健全企业管理制度相结合,促进企业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完善。廉洁制度建设是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适应和遵循企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将廉洁制度建设融入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的全过程,做到既置身其中,又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廉政制度文化,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一要解决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实现制度建设的与时俱进。把廉洁从业的要求纳入企业经营管理规章制度之中,针对容易滋生腐败的关键环节,从管住权、钱、人、物、事入手,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堵塞管理中的漏洞、消除管理盲点,有效规范经营管理行为。二要解决执行制度不严,落实制度不到位的问题。强化领导人员和重要岗位人员贯彻落实制度的执行力,防止领导层面和重要岗位、重要业务及关键环节发生违法违纪等问题。

要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相结合,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廉洁文化建设不能脱离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搞“体外循环”,搞自我服务、自我热闹,而必须将企业廉洁文化的理念、制度、行为等融入企业的改革发展之中,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要完善领导干部诺廉、述廉、考廉、评廉制度,形成学廉、倡廉、崇廉、守廉的良好风气。坚持和完善厂务公开制度,从制度上保障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突出对“三重一大”决策运行和重点环节、重点部位权力行使的监督。要把廉洁从业要求融入到岗位职责,要探索适应岗位实际的教育形式和内容,要通过建立岗位保廉检查考核制度,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的廉洁从业意识。要加强对重点工程、专项工程项目的监管,做到项目多方案、验收多部门、效果后评估,真正落实项目承诺责任制度。要广泛开展以创建廉洁家庭为内容、以陶冶情操为目标、以寓教于乐为形式的亲情助廉活动,增强家庭成员的廉洁意识,筑牢家庭廉洁防线。

查看全文

寻求四个结合点推进法院规范化建设

寻求四个结合点推进规范化建设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要实现“公正与效率”主题,落实司法为民要求,依法、高效、公正地审理好各类案件,建设一支高素质、战斗力强的职业化队伍,就必须建立一套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运行管理机制。近年来,永清县法院紧紧围绕规范化建设的工作重心,以建立权责明确、配置科学、监督有力、运转有序的管理机制为目标,紧密寻求和把握制度建设、法庭建设、队伍建设和落实司法为民要求与规规范化建设的结合点,狠抓工作规范和管理制度的落实,提升法院规范管理水平,深入推进法院规范化建设向前发展。

一是把规范化建设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制度建设是巩固规范化建设的成效终极目标,而规范化建设是促进制度建设的不竭动力。深入稳步推进规范化建设,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环节,建立完善的长效机制。通过在审判实践中检验和评估已有的各项工作规范和管理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完善、发展和提高审判执行工作、队伍建设、司法政务管理等各项工作规范和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司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对审判、执行等司法行为具体环节的规定,增强司法工作的透明度,不断推动法院规范化建设向前发展,全面提高法院的管理水平。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工作规范和管理制度,使法院的每一项工作都纳入规范化管理,使法院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受到监督制约,才能促进法院各项工作水平不断提高,确保法院各项工作的健康持续深入开展。

二是把规范化建设与落实司法为民要求相结合。规范化建设为司法为民指明了方向,司法为民是规范化建设应有之意。在规范化建设中,应全面落实“公正司法、一心为民”工作方针,正确把握规范化建设与司法为民的内在联系,将规范化建设的着力点放在便民、利民、为民的具体工作上,在规范化建设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司法为民的思想内涵,通过加强立案、信访两个“文明窗口”的建设、开展积极司法救助、健全信访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切实解决“执行难”的问题等工作,着力解决群众诉讼难、申诉难的问题,提高司法为民措施的实施效果。

三是把规范化建设与加强队伍建设相结合。规范化建设能否取得成效,各种规范化的管理措施能否顺畅运行,关键要有一支强有力的班子和向心力的队伍,健全的队伍管理是展现规范化建设积极成效的人的媒介。要想实现两者的结合,就要始终把领导班子建设作为加强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以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核心,完善领导抓队伍建设责任制,明确职责,积极探索队伍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强化管理,打造过硬的法官队伍。通过坚持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和廉政纪律作风教育等活动载体,并根据各个时期法院干警的业务及思想实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干警业务和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干警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养。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优化队伍结构,实现审判资源的合理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不断健全和完善责任机制,建立外部监督和自我监督并重的队伍监督机制,以制管人,从严治院改善人民法院的执法形象。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四是把规范化建设与深化法庭建设相结合。法庭建设是规范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规范化建设为深化法庭建设提供积极的平台。要推进法院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司法水平,就要把抓好法庭建设纳入法院日常工作之中,通过加强法庭队伍管理,改善法庭的工作作风,树立法官的良好形象。要按照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的要求,着重从法庭设置、基础建设、人员配备、规范管理等方面对法庭资源进行了整合,实现人民法庭机构设置规模化、物质装备现代化、司法管理规范化,为人民法庭进一步落实司法为民宗旨,促进司法公正奠定良好的基础。

查看全文

推进法院规范化建设管理水平须寻求四个结合点

寻求四个结合点推进规范化建设

要实现“公正与效率”主题,落实司法为民要求,依法、高效、公正地审理好各类案件,建设一支高素质、战斗力强的职业化队伍,就必须建立一套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运行管理机制。近年来,**县法院紧紧围绕规范化建设的工作重心,以建立权责明确、配置科学、监督有力、运转有序的管理机制为目标,紧密寻求和把握制度建设、法庭建设、队伍建设和落实司法为民要求与规规范化建设的结合点,狠抓工作规范和管理制度的落实,提升法院规范管理水平,深入推进法院规范化建设向前发展。

一是把规范化建设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制度建设是巩固规范化建设的成效终极目标,而规范化建设是促进制度建设的不竭动力。深入稳步推进规范化建设,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环节,建立完善的长效机制。通过在审判实践中检验和评估已有的各项工作规范和管理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完善、发展和提高审判执行工作、队伍建设、司法政务管理等各项工作规范和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司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对审判、执行等司法行为具体环节的规定,增强司法工作的透明度,不断推动法院规范化建设向前发展,全面提高法院的管理水平。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工作规范和管理制度,使法院的每一项工作都纳入规范化管理,使法院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受到监督制约,才能促进法院各项工作水平不断提高,确保法院各项工作的健康持续深入开展。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二是把规范化建设与落实司法为民要求相结合。规范化建设为司法为民指明了方向,司法为民是规范化建设应有之意。在规范化建设中,应全面落实“公正司法、一心为民”工作方针,正确把握规范化建设与司法为民的内在联系,将规范化建设的着力点放在便民、利民、为民的具体工作上,在规范化建设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司法为民的思想内涵,通过加强立案、信访两个“文明窗口”的建设、开展积极司法救助、健全信访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切实解决“执行难”的问题等工作,着力解决群众诉讼难、申诉难的问题,提高司法为民措施的实施效果。

三是把规范化建设与加强队伍建设相结合。规范化建设能否取得成效,各种规范化的管理措施能否顺畅运行,关键要有一支强有力的班子和向心力的队伍,健全的队伍管理是展现规范化建设积极成效的人的媒介。要想实现两者的结合,就要始终把领导班子建设作为加强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以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核心,完善领导抓队伍建设责任制,明确职责,积极探索队伍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强化管理,打造过硬的法官队伍。通过坚持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和廉政纪律作风教育等活动载体,并根据各个时期法院干警的业务及思想实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干警业务和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干警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养。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优化队伍结构,实现审判资源的合理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不断健全和完善责任机制,建立外部监督和自我监督并重的队伍监督机制,以制管人,从严治院,改善人民法院的执法形象。

四是把规范化建设与深化法庭建设相结合。法庭建设是规范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规范化建设为深化法庭建设提供积极的平台。要推进法院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司法水平,就要把抓好法庭建设纳入法院日常工作之中,通过加强法庭队伍管理,改善法庭的工作作风,树立法官的良好形象。要按照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的要求,着重从法庭设置、基础建设、人员配备、规范管理等方面对法庭资源进行了整合,实现人民法庭机构设置规模化、物质装备现代化、司法管理规范化,为人民法庭进一步落实司法为民宗旨,促进司法公正奠定良好的基础。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查看全文

浅谈班主任工作的艺术--寻找管理与育人的最佳结合点

教书育人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那么,作为班主任呢?对一名合格班主任的基本要求又是什么呢?有人借用江总书记的一句话来总结对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看好自班门,管好自班人"--认为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就是管理。的确,自班的门没看好,自班的人没管好,就不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不利于整个学校的安定团结,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也有人认为教师的工作重点是教书,班主任的工作重点是育人,只有这样相辅相成各有重点,才能真正体现出学校这一特殊机构的工作职能--教书育人。上述两种观点各有特色,各有成功的一面。从我个人的实践经验看来,将上述两种观点结合起来,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坚持"两手抓方针"一手抓管理,一手抓育人,找准班主任工作中管理与育人的最佳结合点,在工作中渗透育人思想,通过育人工作达到加强管理的目的,才是对班主任的基本要求,也是作为一名合格班主任比被的基本素质。

一、根据管理中的要点把握加强育人的立足点

我在实践中体会到,管理工作要搞好,有赖于育人工作的加强;而保证和促进管理工作,则是加强育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我确定每学期班级工作思路时,首先结合学生处对全校学生工作的学期总体安排,针对本班级实际情况,不是鼓励地就安排论安排,而是"反弹琵琶"--在明确整个学期班主任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指导思想的基础上,由此及彼,从管理的要点中把握加强育人的立足点,这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既是工作方法问题,也是思想认识问题。对于一个具有的班级来说,要在这一点上有所突破,班主任至少要解决好三个问题:首先,要充分认识管理工作与育人工作的辨证关系,牢固树立管理工作与育人工作一盘棋思想;从长远角度将两者放在同一高度考虑,不能顾此失彼。其次,要围绕管理工作中心,不断明确育人工作任务,抓出育人工作特色。每个班级的具体情况不同,这就要求班主任潜心研究本班级的个性,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不同形式、不同方法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的实际下国,使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育人工作。再次,管理工作要积极发挥对育人工作的能动作用。通过加强管理工作,从更高层次上驾驭好育人工作,贯彻落实好学校育人工作的方向、方针、政策,引导育人工作在健康的轨道上顺利发展。

二、根据管理中的难点寻找深化育人的突破口

由于二中在丹东地区是一所省级重点中学,大多数家长或学生都把能够进入二中做为骄傲,做为资本。这里不免有些家长靠关系,托门子进入学校,这些学生由于基础差,没有良好的习惯,依靠家长的关系,学习不仅不努力,还干扰一部分同学的正常学习,在班级工作中是最头疼的事,也是很难处理的。这正是我们学校自费班班主任工作管理的难点。从实践经验来看,在日常班主任工作中,不要回避这一难点,而是要紧紧抓住这一难点,结合本班学生思想的实际情况,因人制宜,找到育人工作的金钥匙;也只有突破这一难点,抓住学生思想实际动态,才能有的方矢地展开管理和育人工作,收到标本兼治之效,避免扬扬止沸之弊。找到了管理工作的难点,在班会上采取"四个结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深化育人工作。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阶段的学习对将来生活的重要性,自觉提高学习积极性。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自然就成了加强管理工作的原动力。一是把对学生进行商品经济知识教育与公产主义人生观教育结合起来。二是把劳动致富教育与自身所具有的劳动技能辨证关系教育结合起来。三是把遵守学校纪律教育与个人的自由教育结合起来。四是把理论教育与学生的自由实践教育结合起来。

三、加强管理寻求优化育人的关键点

查看全文

国税局科学发展观结合点调研报告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相结合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我们国税部门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国税机关要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着力提高密切联系群众的本领,尊重纳税人的主体地位。要公平、公正、公开执法,创造公平竞争、和谐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真正做到“执法为民、阳光办税”,在群众中树立起“为民、务实、清廉”的国税形象,从而进一步密切国税机关与纳税人的关系。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用先进的服务理念来支配和指导纳税服务实践,必将能促进税务机关创新纳税服务的手段与措施,改进纳税服务方式方法,提高纳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一是树立“应需”服务理念,以纳税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为其提供各项涉税服务;二是树立“亲情”服务理念,从关怀和爱护纳税人的角度,将纳税人视为自己的亲人,将纳税人在办税中的顾虑降至为零;三是树立“无限”服务理念,将服务内容、服务范围不断拓展和延伸,把纳税服务中的问题归集整理及时整改,最大限度地满足纳税人的需求;四是树立“效率”服务理念,制定纳税服务操作时限,降低纳税成本,保证纳税人方便、高效、快捷完成涉税事宜。

国税机关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力加强国税干部队伍建设,认真做好“人”的文章。首先,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人的积极性往往与一个人的需求有关系,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基本需求由低级到高级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而这些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又要用激励的措施加以激发和触动。因此,为调动国税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我们要采取强而有效的激励措施,不断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来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潜能;其次,要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发挥人的创造性,一方面是要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良好工作氛围;另一方面是要用激励机制鼓励干部职工在工作中超越自我,敢于创新。要在系统内部大力培养税收、会计、外语、政法、写作、信息化等专业化人才的同时,着力推动复合型人才库建设,为国税事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提供高效快捷的纳税服务相结合

国税机关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积极探索优化纳税服务的有效措施,切实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深层次的服务,是建设现代征管体系、提高征管效率的重要基础环节。税务机关则要尽量简化办税程序,减少审批事项,缩短办税时间,减少征纳双方成本,努力实现纳税服务的“效能化”。一要以高效率和高效能为目标,建立服务型税务机关,实现高效率、快速度办税;二要以纳税人为顾客,建立顾客导向型税务机关,推行无差别化服务、个性化服务、人性化服务和“贴近式”服务;三要以信息化为载体,建立全天候的“一站式”电子税务服务体系,推行简便式、多元式和快捷式服务;四要以税务机关为主导,建立政府协调、内外结合、上下联动的多种服务组织共同参与的纳税服务体系,推行社会化、公开化和程控化服务。

查看全文

关键在于找准结合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探索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广大农村的生产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行政管理体制等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使其真正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各级党委需要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丽江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搞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关键在于找准结合点。我们认为这一结合点就是围绕经济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

一、明确一个方向: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抓党建

发展农村经济是广大农民的最大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关键,也是使党的基层组织更加坚强有力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来抓党建,农村基层党建才有着力点,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拥护。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少农村基层党组织却在群众中失去了凝聚力和感召力,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甚至受到削弱,党的先进性难以体现。其所以如此,主要是一些基层党组织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发展农村经济是村委会的职责,脱贫致富主要是农户自己的事情,从而放弃了对农村经济工作的领导;有的农村党支部虽有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但找不到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党对农村工作领导的新途径,缺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新办法,不具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村经济的本领和能力;有的党员干部只想着自己致富,没有想到带领群众一起致富,因而工作打不开局面,经济发展上不去,导致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群众中威信下降,战斗力减弱。

为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方向,丽江市委明确要求全市各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决克服就党建论党建、脱离经济抓党建的思想,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农村党建的中心任务来抓,并用发展取得的实际成果来检验农村基层党建的实效。各基层党组织按照市委的要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树立起了发展是第一要务、带领群众致富是自己应尽的职责等思想,取得了明显实效。如玉龙县长水村党支部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三从三谈”活动(从党支部工作与全村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谈如何进行支部职能转变;从本村实际出发,谈如何带领群众走出一条富民强村的路子;从支部成员的职务分工,谈应肩负的职责),统一了支部成员和全体党员的思想,提高了对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该村确定和实施了“一创双带三帮”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组织广大党员创新发展思路;带动产业发展,带领群众致富;帮助解决思想观念、实际困难和经济发展问题),把以“农家乐”为主体的乡村民俗旅游搞得红红火火,把以奶牛养殖、大棚蔬菜种植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进行得有条不紊,并创办了农工商贸总公司等4家经济实体。

二、突出一个重点:建设坚强有力的党支部班子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因此,带领广大群众一心一意奔小康就成为基层党组织的中心工作。基层党组织只有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才能凝聚人心,成为群众的主心骨。为此,丽江市首先把建设一个能够担当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重任的党支部班子,作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选配好支委班子,大胆把党员能人吸纳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中,并推荐到村级领导岗位上;同时,要求各乡镇党委改变识人用人观念,拓宽识人用人渠道,配强党支部书记,大胆把有思想、敢于创新、责任心强的同志选配到村支部书记岗位上;从市、县(区)直机关选派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到乡村任职,同时通过公开招考、择优录用,每年从高等院校毕业生中选拔一批优秀青年到村、组任职,优化干部结构。其次,在创新领导体制上下功夫。通过“两推一选”,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大胆推行村支委和村民委员会“两委”班子交叉任职,实行村支书、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提倡村支书、村委会主任、村办企业或产业协会负责人“一肩三挑”,从而克服“两委”班子“两张皮”现象,确保党组织对农村各项工作的有效领导。如玉龙县长水村党支部不仅由支部副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还选拔了一名带领和组织村里16家农户发展“农家乐”的党员,担任党支部副书记兼村农工商贸公司总经理,将能人的一般性带动作用提升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壮大党员队伍。“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主要看干部”。只要把支部配强了,干部选好了,党员队伍壮大了,发展农村经济就有了组织者和带头人。因此,市委要求农村党建试点村切实改变消极、被动发展党员的状况,积极主动地做好发展党员的工作,把那些有文化、有本事、年富力强、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人吸纳到党组织中来,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