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公开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3 12:33:2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结果公开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国家审计结果公开论文
一、审计结果公开的重要意义
首先,审计结果公开是审计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必须保证事实确凿、证据充分,处理、处罚的尺度把握正确,所作的审计评价和结论经得起社会公众的推敲。再则,审计机关同其他经济监督机构一样,在监督别人的同时,自身也需要接受监督,而实行审计结果公开本身也是一种接受监督的方式,而且事实已经证明,这种监督方式是受社会公众欢迎的。可以说,审计结果公开是加强社会各界对审计机关的监督,以及社会认识审计,塑造审计权威形象的有效举措。
其次,审计结果公开是审计整改落实的助推器。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开,不仅是为了扩大社会影响力,更重要的是扩大社会对审计结果的知情权,便于社会和舆论直接参与监督,将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形成监督的强大合力。在众目睽睽之下,公开审计结果会给被审计单位产生巨大压力,这种压力将促使被公告单位主动、迅速地去抓好审计整改措施的落实,并促进政府及其部门领导更加重视制度建设,规范管理。通过推动审计决定的执行,促进对违法违纪问题的查处整改,也增强了审计的执法力度和威慑力。
第三,审计结果公开是促进依法行政,增强政府威信的有力手段。审计结果公开能够满足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的信息需求,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把政府部门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资产、资源的有关信息公布于众,揭露公共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让公共财政管理暴露在社会公众的“阳光”之下,促进政府不断加强和改进公共财政管理,做到依法行政、公开透明、科学规范。通过审计结果公开,提高行政透明度,借助社会公众监督的力量,促进廉政勤政建设,遏制与惩治腐败,增强政府工作的威望和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二、审计结果公开需要把握的几个方面
一是要坚持严谨细致、客观公正的原则。审计结果公开不仅是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进行曝光,同样也是对自己审计质量的检验。审计结果公告必须建立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评价公正的基础之上,做到内容“铁”,事实“铁”,确保审计结果公开不出半点差错。公开这样的审计结果才能让人心服口服,被审计单位才会接受,社会舆论才会公正评议。因此,要求审计结果公开不应掺杂主观臆断和人情味,否则,公开就有失公正,失正则有失审计本色。
审计结果公开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了规范审计结果公开行为,提高审计工作透明度,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其他法律法规及《市审计局审计结果公开办法》的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区审计局主动公开审计结果工作。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审计结果,是指区审计局的审计报告、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等审计结论性文书所反映的内容。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审计结果公开,是指区审计局根据审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不定期向社会公开审计管辖范围内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
第五条区审计局公开审计结果,应当坚持积极稳妥、依法有序的原则,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六条区审计局公开审计结果,应保证审计质量,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评价客观公正。
国家审计结果公开分析论文
一、审计结果公开的重要意义
首先,审计结果公开是审计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必须保证事实确凿、证据充分,处理、处罚的尺度把握正确,所作的审计评价和结论经得起社会公众的推敲。再则,审计机关同其他经济监督机构一样,在监督别人的同时,自身也需要接受监督,而实行审计结果公开本身也是一种接受监督的方式,而且事实已经证明,这种监督方式是受社会公众欢迎的。可以说,审计结果公开是加强社会各界对审计机关的监督,以及社会认识审计,塑造审计权威形象的有效举措。
其次,审计结果公开是审计整改落实的助推器。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开,不仅是为了扩大社会影响力,更重要的是扩大社会对审计结果的知情权,便于社会和舆论直接参与监督,将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形成监督的强大合力。在众目睽睽之下,公开审计结果会给被审计单位产生巨大压力,这种压力将促使被公告单位主动、迅速地去抓好审计整改措施的落实,并促进政府及其部门领导更加重视制度建设,规范管理。通过推动审计决定的执行,促进对违法违纪问题的查处整改,也增强了审计的执法力度和威慑力。
第三,审计结果公开是促进依法行政,增强政府威信的有力手段。审计结果公开能够满足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的信息需求,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把政府部门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资产、资源的有关信息公布于众,揭露公共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让公共财政管理暴露在社会公众的“阳光”之下,促进政府不断加强和改进公共财政管理,做到依法行政、公开透明、科学规范。通过审计结果公开,提高行政透明度,借助社会公众监督的力量,促进廉政勤政建设,遏制与惩治腐败,增强政府工作的威望和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二、审计结果公开需要把握的几个方面
一是要坚持严谨细致、客观公正的原则。审计结果公开不仅是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进行曝光,同样也是对自己审计质量的检验。审计结果公告必须建立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评价公正的基础之上,做到内容“铁”,事实“铁”,确保审计结果公开不出半点差错。公开这样的审计结果才能让人心服口服,被审计单位才会接受,社会舆论才会公正评议。因此,要求审计结果公开不应掺杂主观臆断和人情味,否则,公开就有失公正,失正则有失审计本色。
审计结果公开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了规范审计结果公开行为,提高审计工作透明度,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市审计局关于印发<*市审计局审计结果公开办法>的通知》(*审办[108号)的精神,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区审计机关向社会公开审计结果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审计结果,是指区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等审计结论性文书所反映的主要内容。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审计结果公开,是指区审计机关根据审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不定期向社会公开审计管辖范围内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
第五条区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公开,应当坚持积极稳妥、依法有序的原则,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六条区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应保证审计质量,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评价客观公正。
行政审批会审结果公开制度
第一条为推进国土资源政务公开,规范会审结果公开行为,严格依法行政,根据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下列行政审批事项的会审结果应当公开,但涉及国家秘密及不宜公开的内容除外:
1、省厅政务服务窗口受理的国土资源审批项目;
2、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立项审批和验收结果确认;
3、建设用地置换、新增耕地指标异地有偿调剂审批和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折抵建设用地指标的确认;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基础测绘规划等各项国土资源规划的审批;
公开审理质量交流
近年来,**县为加强和改进案件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案件审理工作透明度,加快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法制化进程,保障党员干部合法权益,提高纪检监察办案水平。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创造性地推行合议制公开审理违纪案件,取得显著成效。
一、公开,促使办案人员公心
在精心设置合议公开审理违纪案件程序和要求时,**县着重考虑和要切实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促使办案人员公心,确保查处案件质量第一。因此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最后规范合议制公开审理违纪案件的程序,为公开审理前的准备、公开审理中的实施和公开审理后的整理三个阶段。准备阶段:要求合议组对案件进行初审,熟悉了解案情,对认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则退回调查组补充调查;要求将审理时间、地点、合议组成人员在审理5日前书面通知违纪人,同时告之对合议组成人员可以提出申请回避,可以请辩护人1名,并在合议审理3日前,将辩护人基本情况和申请回避的合议人员基本情况,报送县纪委案件审理室。实施阶段:一是主审人介绍参加审理的合议组成人员、记录人、调查人员、违纪人和辩护人;二是调查人员宣读《错误事实见面材料》;三是违纪人或辩护人对案件的事实、证据、定性、程序等方面进行申辩,调查人员对当事人的申辩进行解答,并出示和宣读相关证据;四是主审人召集合议组成员依据事实、证据和党纪条规进行合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进行表决,形成审理意见,五是主审人宣布合议结果,如违纪人或辩护人不服,提出不同意见,由主审人负责解答。最后主审人宣布合议审理结束。整理阶段:一是核对记录,并要求违纪人和辩护人签字;二是合议组根据合议情况写出审理报告,参加合议的人员在审理报告上签字,审理结果报县纪委常委会审批。程序的每个环节都对办案人员提出了同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做到公心,不能带有丝毫个人情感和倾向。而且对某些案件在公开审理现场,邀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约监察员、公检法司代表,以及被调查人所在单位或乡村的群众代表参加旁听,进行面对面直接监督,也促使了办案人员必须做到公心。
二、公开,确保审理结果公正
运用合议制是**县违纪案件公开审理工作的一大特色,也是提高办案水平,确保审理结果公正的有效手段。20**年,**县为了进一步完善公开审理工作,确保违纪案件审理过程的公平、审理结果的公正,在全县党政机关、派、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中,聘请24名有影响、懂党纪知法律、有专业的人员为特邀审理员,依据案情和特邀审理员的专长,对个案成立由3名或5名审理员组成的合议制审理小组,并由县纪委专业审理人员担任主审。对具体案件进行共同审理,共同作出审理意见。在审理过程中,认真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为了保证案审小组正确审定案件,并在案审小组内部意见不一致时,遵守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二是坚持权利平等原则,案审小组成员不分级别大小,不分纪委监察局干部还是特邀案审员,均有平等的权利,均有权参与案审现场调查,有权阐述自己对案件事实的看法,并表明相关理由,不受其他成员的左右和干预,对案件最终处理意见有平等的决定权。开展运用合议制公开审理违纪案件以来,由于对证据的认定更客观、全面,防止和避免了其他形式审理可能带来的疏漏和错误;由于运用党纪法规更加准确、合理,充分体现了公开审理案件的公平、公正;由于使案审小组内部形成制约与监控机制,防止和避免了案审员滥用权力,维护了党纪政纪的严肃性,保障了党员的合法权益。,到20**年底,运用合议制公开审理违纪案件96件,对处理结果心服口服的违纪人员达100%,从而出现了“零申诉”。在对经合议制公开审理的受处分的党员和监察对象回访调察时,受处分者都纷纷表示对如此透明、公平的审理和公正的处理结果,很受感动,也很受教育。
三、公开,赢得党员群众公认
供电所经济审计在企业中的运用
本文作者:刘静宙
笔者认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既是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的推动力,也是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对于企业治理的作用还是体现发挥审计的本质是企业的“免疫系统”的功能都有着深远的意义,理由如下:1.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有利于促进权利在“阳光”下运行,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促进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企业员工有权通过信息公开途径获悉并监督企业管理者的经营成果及企业的运营状况。没有企业员工对企业及行政一把手经营状况的知情权,就无从谈起对其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保障员工的知情权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相一致的。促进领导干部不断加强和改进服务,做到依法办事、科学规范,促进勤政廉政建设,遏制与惩治腐败,增强工作的威望和公信力。2.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有利于整改审计所反映的问题,发挥审计的本质是企业的“免疫系统”的作用,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权威性。审计的目的不是查出问题,而是要在查出问题的基础上,对症下药,整改审计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从而彻底清除病症,发挥免疫系统的功能。审而不改,还不如不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将审计监督与纪检监督、员工监督有机结合,形成监督与整改的强大合力。3.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有利于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自身的工作质量,是推动经济责任审计事业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审计部门在监督别人的同时,自身也需要被监督,不被监督就无法进步,也难以取信于人,而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这把“双刃剑”就是一种引入监督的好方法,使审计部门的成果公开透明,直接面对企业员工的监督,向员工公布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就必须保证事实确凿、证据充分、定性准确,处理、处罚的尺度把握正确,对领导干部履责的审计评价和结论经得起企业员工的质疑,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从而逼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人员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强化质量和风险意识,促进其不断增强专业素质、提高水平、改进工作,以过硬的审计质量扎实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一步向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审计部门、审计人员就无法应对这一重大挑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就无法得到企业员工的信任和认可。
只有审计结果公开才能更好地运用审计成果,为了更好地推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的有序开展,笔者认为在充分认识上述必要性的基础上,还应把握以下几方面:1.进一步保障审计机关的独立性。首先要在经费保障上理顺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关系,将审计经费单独列入预算,切实解决经济责任审计必需的经费,彻底摆脱靠被审单位解决经费来源的局面,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其次在审计结果汇报制度上变革,变“阶梯式”为“扁平式”,改变审计结果层层汇报的做法,将审计结果平行汇报,同时向本单位领导及上级审计部门汇报,这样做能够在暂未改变现行审计体制前提下尽量淡化审计属于企业内部监督的色彩,既体现“谁任命谁管理”的原则,又能争取上级审计部门的支持,客观上减少某一方面对审计部门独立开展工作及审计结果公开的干预,防止审计结果所应公开的问题被层层过滤。增强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任重道远。2.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应坚持的原则。一是坚持客观公平的首要原则。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公告必须建立在事实明确、证据确凿、定性准确、评价公平的基础之上,做到内容“铁”,事实“铁”,确保审计结果公开不出半点毛病。二是遵循稳妥的必要原则,既要保证结果公开的时效性,及时满足企业员工对审计工作的知情权,还要顾及结果公开的稳妥性,结果公开至少应在审计结论性文书生效落后实行,同时还要考虑审计整改,可能存在复议等情况及其需要的时间。三是注重规范简明的便民原则,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不能简单等同于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积极借鉴其他审计项目结果公告的做法,改变以被审计单位为对象的报告形式,制定出统一规范、适宜面向企业员工的文书格式,在内容上尽量达到全面完整,将被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审计评价、查出的主要问题、审计处理意见、被审计对象整改落实等情况涵盖其中,文字表达上还要做到简明扼要,让社会公众看得明白,知的容易。
政务公开工作意见
各市(州)人事局、编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和《*省政务公开规定》以及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的意见》、人事部《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现就全省人事编制部门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人事编制部门推行政务公开的重大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政务公开工作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推行政务公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要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国务院颁发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把行政决策、行政管理和政府信息公开作为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的意见》强调指出,要把政务公开作为各级政府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
人事编制部门直接面对社会,服务群众,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落实党和政府人事编制工作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能部门。人事编制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行政务公开的重大意义,坚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已取得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增添措施,切实推进各项工作。
二、人事编制部门推行政务公开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审计局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报告
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上报2005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的通知》要求,我局对全面贯彻《××市政府信息公开暂行规定》,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检查总结。
现将2005年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基本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我局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市政府信息公开暂行规定〉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局长办公会专题研究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施方案,并决定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由局长负总责,分管副局长具体抓落实;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由办公室、综合处、法规处、人事处、机关党委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办公室牵头并明确专人负责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从而使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做到了有领导分管、有工作机构负责、有专人承办,切实保障了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明确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任务,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求。
中美审计环境比较论文
简介:审计结果公告在发达国家是一种通行做法,近年来我国也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完整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尚未建立。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受政府信息公开程度、审计模式、审计规范体系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文章从以上环境因素着手,分析比较了中关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异同,以期对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建立和健全提供参考。
一、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现状
(一)审计公告制度法律规范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审计机关通报或者公布审计结果,应当依法保守国家秘密法被审单位的商业秘密,遵守国务院的有关规定。这里并没有将审计结果公告作为审计机关的一项义务,而是作为一项可自由裁量的权利。《国家审计基本准则》规定:审计机关每年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对上一年度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结果报告,也并未对审计结果公告做出规定。虽然我国尚未对审计结果公告立法,但对公告的内容、审批程序和法律责任作了一些规定。2001年颁布了《审计机关公布审计结果准则》,第一次以法规形式确立了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审计机关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必须经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涉及重大事项的,应当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审计机关可以按原审批程序向社会公布下列审计结果:本级人民政府或上级审计机关要求向社会公布的;社会公众关注的;其他需要向社会公布的。2002年颁布了《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试行办法》,规范了审计署以《审计结果公告》正式文本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的行为,规定审计结果公告应当符合的审批程序。同年审计署还颁布了《审计结果公告办理规定》,对审计结果公告的内容、程序作了具体规定。这些准则的出台,为审计结果公告提供了操作指导。可见,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审计结果公告的相关制度。
(二)政府信息公开尚处于初级阶段作为一项基本人权的知情权观念在我国远未普及,宪法也没有直接规定公民享有知情权。如2004年修订的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些条文都没有明确规定政府有义务向公众公开政府信息,只能从中间接推导出公民享有知情权,政府有提供相关政府信息的义务。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尚处于初级阶段,2002年中国社科院受国务院委托开始起草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但在立法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如在立法的层级选择、保密与公开的界限、知情权的救济手段等方面,我国都缺乏与政府信息公开相对应的法律法规。
(三)行政型政府审计模式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宪法》确立了行政模式的政府审计安排。这种模式的选择一方面由于我国的治理结构不同于三权分立,而是立法机关高于行政机关的垂直结构;另一方面是受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影响,特别是苏联模式的制约。在模式采用初期适应了我国的国情,有效发挥了审计机关的经济监督和制衡作用。但随着民主进步和经济发展:现行体制的弊端逐渐暴露,突出表现为审计独立性差,审计报告质量低下。
(四)审计规范体系有待健全审计质量低下必然加大审计结果公告的风险,进而制约公告的程度和影响公告的立法进程。我国1994年审计署颁布《审计法》,根据其规定的原则于1996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是在审计机关及其人员应当具备的资格条件和职业要求,以及作业准则、报告准则、处理、处罚准则方面,将《审计法》的内容具体化。我国已经构建起以《宪法》为依据、《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有关补充规定为主体,审计准则为基础的审计法律体系,这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其中审计准则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国家审计基本准则)、通用审计准则和专业审计准则、审计指南三个层次,但国家审计准则没有与新修订的独立审计准则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