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3 10:10:4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解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贯实解放思想不能空谈思想解放

前天,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同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解放思想不是因为解放思想而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不是空谈,关键要取得效果。解放思想最重要的是改革,特别是制度的改革,要有一些突破性的改革举措,否则,解放思想只是一句空话。

解放思想不是思想解放的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思想解放,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实际利益。

解放思想是思想领域的变革,这种变革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思想引导,但毕竟不能取代经济社会发展本身。思想的力量有时是巨大的,有时也是最无奈的。要让解放思想的活力,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必须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机制。没有这些,解放思想就会流于空谈,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毫无效果。空谈解放思想,不是我们所期望的,不是我们所需要的,也背离了解放思想的本意。因此,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要深刻反思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具体做法和体制机制,寻求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机制。

从当前情况来看,确实存在许多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如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提出的五方面问题,都是现实的、具体的,这些问题不解决,将有碍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更难言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通过解放思想的大讨论,认识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但仅有思想解放是不够的,可以说,解放思想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而更为重要的一步是要有实际的行动。如要解决城乡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既要认识到问题形成的原因、问题的具体表现,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机制,更要在实际工作中转变观念,将这些新举措、新机制落到实处,使问题真正得到解决。如此,解放思想的力量才能凸显出来。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贯彻这一点要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根本利益不是抽象的概念,有其独立性,也有其复杂的构成。就其属性来看,人民根本利益大致可以分为生存利益与发展利益两大类别。前者对应于人的生存需要,后者对应于人的发展需要。发展利益以生存利益为基础,但发展利益较之生存利益具有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为丰富的内涵。无论生存利益,还是发展利益,都是实实在在的,是看得见甚至摸得着的。我们常说,人民群众是最讲实际的,只有当解放思想的大讨论能够为他们带来实际利益的增量时,解放思想才能得到他们的认可与支持。因此,解放思想的力量,必须转化为科学发展的实际行动,以解决与人民根本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满足人民的利益诉求。

解放思想的本质是实事求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将解放思想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的实际行动,离不开对客观实际的把握,离不开对市场经济规律的探索、认识和遵循。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的研究,加强对市场经济规律的探索,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出发和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出发,谋划发展蓝图,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脱离实际的解放思想,背离市场经济规律的解放思想,只能是盲目的发展,同样难获科学发展的实际效果。

查看全文

现代解放与政治解放分析论文

【内容摘要】现代解放仅只是政治解放,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一个核心命题,它从根本上揭示了现代解放的基本成果及其限度,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和体系结构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中澄清马克思这一思想的基本含义,能够有效地回应当代思想界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实践的批判和质疑,本质性地突出马克思思想在当代政治哲学争论中的关键位置。

【关键词】现代解放政治解放人类解放现代政治后现代政治

现代性政治——不论就其实践还是观念而言——从一开始就遭遇了各个方面的批判,从保守主义,到空想社会主义,再到马克思主义等等。如今,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乌托邦主义都同时遭遇了后现代主义的批判。在一些人看来,后现代主义政治对现代主义政治的批判和反思已经构成了政治哲学的一次重大转向。我们关心的是,作为现代性政治批判者出现的马克思思想在这场争论中居于何种地位?它应该作为现代性政治哲学甚至传统****主义被审判,还是能够提供一种超越现代性政治和后现代政治争论的政治概念?我认为,马克思以现代解放仅只是政治解放这一命题,揭示了他对现代性政治的基本理解及其批判,是马克思政治哲学和历史哲学的核心思想。全面澄清马克思这一思想的基本含义以及它在整个马克思思想中的地位,就可能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上面对现代性政治和后现代政治的冲突,阐释一种具有原则意义的政治概念。此一概念可能导向政治哲学的全面变革,突破现代性政治哲学及其实践的限度,以及一些后现代主义者对现代政治的敌视和抽象否定。

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是在《论犹太人问题》中提出来的。在这一重要的文献中,马克思阐释了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原则性区别,指出“政治的解放本身并不就是人的解放”,现代只是政治解放,此种解放并不以废除宗教为前提,也不以废除私有财产作为前提。马克思指出,人没有从宗教中获得解放以前,现代国家却可以从宗教中获得解放,在人没有从私有财产中获得解放以前,人可以获得政治上的解放。也就是说,现代解放将宗教的信仰、经济上的活动等等同政治生活分离开来,变成私人生活的领域,从而使“私人”获得自由。然而,这种解放恰恰没有消除信仰生活和人们实际生活中不自由的前提。

马克思说,政治解放的限度首先就表现在,即使人还没有真正摆脱某种限制,国家也可以摆脱这种限制,即使人还不是自由的人,国家也可以成为共和国。现代政治解放从根本上确立了人生活的“二重性”:“完成了的政治国家,按其本质来说,是人的同自己物质生活相对立的类生活。这种利己生活的一切前提继续存在于国家范围以外,存在于市民社会之中,然而是作为市民社会的特性存在的。在政治国家真正形成的地方,人不仅在思想中,在意识中,而且在现实中,在生活中,都过着双重的生活——天国的生活和尘世的生活。前一种生活是政治共同体的生活,在这个共同体中,人把自己看作社会存在物;后一种生活是市民社会中的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人作为私人进行活动,把他人看作工具,把自己也降为工具,成为异己力量的玩物。政治国家对市民社会的关系,正像天国对尘世的关系一样,也是唯灵论的”“政治解放一方面把人归结为市民社会的成员,归结为利己的、独立的个体,另一方面把人归结为公民、归结为法人。”[1]作为政治的人只是“抽象的、人为的人”,而不是市民社会的“私人”。因此,政治解放只是一种形式的解放,“形式主义国家”的完成同市民社会的形成是内在统一的过程:“国家的唯心主义的完成同时也是市民社会的唯物主义的完成。消灭政治桎梏同时也就粉碎了束缚市民社会利己主义精神的羁绊。政治解放同时也就是市民社会从政治中获得解放,甚至是从一切普遍内容的假象中获得解放。”[2]宗教、私有财产都被政治解放推到了市民社会的“私人的领域”。政治解放不是废除宗教、私有财产等等,恰好相反,政治解放“必然要以宗教、私有财产和市民社会一切要素的恢复而告终”。在政治解放中:“人并没有摆脱宗教,他取得了宗教信仰的自由。他没有摆脱财产。他取得了占有财产的自由。他没有摆脱行业的利己主义,他取得了行业的自由。”[3]马克思说,市民社会的、利己主义的成员是政治国家的基础和前提,政治国家通过承认这样的人的权利获得自己的基础。

查看全文

解放思想应当首先解放表达

解放思想是一个宏大命题,是一项系统工程,表达则是这项系统工程中的头道工序。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思想主要通过语言来表现,真知灼见,只有说出来,才能为人所知,付诸实践,发挥效能。反之,再好的主意,如果像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无论如何也发挥不了作用。因此,解放思想应当首先解放表达,解放“话语权”。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华民族自古就酷爱民主,崇尚自由表达。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周南·关雎·序》中就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的至理名言,春秋时期《国语·周语上》有“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古训,初唐盛世时便有“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治国经典,宋朝苏洵在《衡论·远虑》中提出过“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的箴言。孙中山先生也指出过:“言论自由,各国宪法所重,善从恶改,古人常以为师”、“平等自由原是国民的权利,但官吏却是国民公仆。”同志特别注重“话语权”的解放,他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指出:“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中国人民的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他还为思想文化战线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从而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推动了当时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实践证明,解放表达历来是解放思想、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强大助推器。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发扬民主和解放表达。1978年12月13日他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一文中说:“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因为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现在敢出来说话的,还是少数先进分子。我们这次会议先进分子多一点,但就全党、全国来看,许多人还不是那么敢讲话。好的意见不那么敢讲,对坏人坏事不那么敢反对,这种状况不改变,怎么能叫大家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四个现代化怎么化法?我们要创造民主的条件,要重申‘三不主义’: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在党内和人民内部的政治生活中,只能采取民主手段,不能采取压制、打击的手段。宪法和党章规定的公民权利、党员权利、党委委员的权利,必须坚决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邓小平同志的这些理论,在改革之始,无疑为解放表达,推动思想的大解放,推动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新世纪、新阶段,同志尤其强调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他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原则上要公开听取意见。”几年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经常深入基层群众和困难群体中去,听民声,解民情,汇民智,励精图治,促进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社会,使社会和经济发展逐渐走上了又好又快的轨道。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在一定范围内解放表达并非易事。而今在公开场合,说四平八稳的套话,讲滴水不漏的官话,已经成了一些人的“话语逻辑”,他们习惯于泛泛空谈,说套话、空话甚至假话,讲真话在一定氛围内反而被认为“不识时务”。7月7日新华网理论频道的一篇《空话、大话、套话、假话何以成为痼疾?》让笔者深有同感,在我们的工作汇报、讲话报告里,有很多空话、大话、套话,一些所谓“正式”场合的领导报告、工作汇报,很多人发表讲话、撰写文章,假话、空话、大话、套话屡见不鲜。文中指出:假话、空话、大话、套话”之所以成为痼疾,说到底是由于我们的那些“领导者”、“作者”缺乏基本的民主意识。有些同志在发表讲话、撰写文章的时候,常常是以人民群众的教育者自居,以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教育人民群众、训导人民群众,这样,就必然要颠倒自己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

广东省委书记曾大声疾呼,要讲真话不讲套话,讲实话不讲空话,讲有感而发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就必须允许讲不准确的话,或者是允许讲错话。“继续解放思想”,是十七大确立的重要主题,也是推进中国航船破浪前行的不竭动力,而解放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解放思想的前提。笔者以为,只有解放表达,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个体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发挥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把人们强大的精神力量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把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查看全文

思想解放要重在解放实际问题

着力推动“四个创新”,重在解决实际问题。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聂辰席带领省委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办公室部分同志,就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近日到省社科院调研。明确提出,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的、普遍性问题,切实找准影响自身发展的陈旧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把解放思想与施策求效有机结合,找准自身定位,谋划自身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探索、勇于变革,真正在“四个创新”上找方法、找“钥匙”,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的出台一些政策文件和规章制度,巩固运用大讨论成果,努力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善始善终地抓好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真正使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有大突破,工作标准有大提升,工作作风有大转变,不断增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力、活力和竞争力。

解放思想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工作、促进发展。大讨论活动的成效,也要用工作成效和发展成果来检验。各级各部门要正确处理大讨论活动和各项工作的关系,把解放思想大讨论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精神结合起来,与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结合起来,与推进和谋划好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真正使解放思想大讨论的过程成为转变观念、谋划思路、完善措施、加快发展的过程。

一方面,改革开放和发展中的种种实际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思维瓶颈和观念障碍的突破,从而使我们找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另一方面,解放思想也必须落实到解决实际问题、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实践上来。判断一个人思想是否真正解放,拿什么做标准呢只有一个标准,就是看他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和绩效。常见这样的现象,一些同志谈解放思想,常常是“几破几立”,口若悬河,满嘴的新概念、新名词,可一接触到实际问题,则茫然不知所措了;特别是某些改革触及自身利益时,又心存疑虑和抵触,原先口头上讲的种种“新观点”就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诸如此类的“解放思想”,其实是空谈式的解放思想,甚至是“叶公好龙”式的解放思想,完全背离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真谛,应当摒弃。

解决实际问题不但是解放思想的落脚点,而且是解放思想过程的继续和深化。须知解放思想不仅仅是认识活动、思维活动,更重要的是实践活动,贯穿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全过程。现在一些地方习惯于开展“大讨论”来推进思想解放,应当说起了一定作用。但讨论只是解放思想的一个环节,不是解放思想的全部。许多同志都有这样的体会:讨论得来终觉浅,真正解放要躬行。通过讨论获得的新观念、新认识,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判明其真伪,只有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显示其价值。我们不但要有开展讨论实行观念创新的热情,而且要承担起把观念创新转化为实践创新的责任。

查看全文

继续解放思想感悟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要求全党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我觉得应当在牢记继续解放思想的明确要求的同时,还要正确理解和处理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的辩证关系。

从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某一历史时期来说,解放思想是前提,统一思想是归宿。由于与以往相比,一个新时期所要完成的任务不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同,只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才能推动社会发展和前进,也只有首先形成新的创见、新的观点,才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统一思想。否则,在人们的思想还很困惑,面临一大堆问题还无法解决时,很难做统一思想的工作。

从解放思想和统一思想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来说,解放思想是手段,统一思想是目的。强调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思维观念对新的形势、新的条件的束缚,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然而,解放思想这一认识过程完成以后,并没有解决理论如何变为行动,如何转化为巨大的能动性的问题。这就还需要做统一思想的工作。只有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做到了统一思想,才能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众志成城。

从解放思想和统一思想的过程来说,解放思想和统一思想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关系。解放思想和统一思想看起来好像是一对矛盾,似乎要强调解放思想就不好强调统一思想,要做到统一思想就做不到解放思想。但实际上,解放思想和统一思想必须是紧密结合的。因为我们所指的解放思想,不是胡思乱想,不是主观臆断,不是追求标新立异,而是要在深刻认识客观规律,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对传统思维方式、旧的思想观念的打破,对束缚社会发展的旧体制的创新。解放思想要有科学的理论为指导,要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为目标,要有严明的组织纪律作保证。没有这些前提条件,解放思想只能造成思想混乱。同样,在做统一思想的工作中,如果我们向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灌输陈旧观念,提倡脱离实际的论断,就会遭到反对和抵制,就会脱离群众,根本谈不上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公务员之家:

把解放思想和统一思想结合起来,是对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国家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回顾我们党的事业发展的历程,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统一思想的历程。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的取得,都经历过解放思想和统一思想的艰难历程。在解放思想和统一思想二者关系的处理上,我们也经历过一番认识上的曲折。曾经出现过强调统一思想,忽视解放思想的情况,结果造成思想僵化保守,行为迷信盲从,使革命和建设事业遭受停顿和挫折的状况。我们也曾经出现过强调解放思想,忽视统一思想的情况,结果造成错误思想泛滥,行为步调不一,管理涣散软弱的状况。历史证明,只有把解放思想和统一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我们的党和人民,既保持永不衰竭的创新精神,取得与时俱进的创新成果,又保持团结统一,奋发昂扬的斗志,最终实现十七大的奋斗目标!

查看全文

论继续解放思想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其中,关于“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的论断,尤其需要首先全面理解和深刻领会。

关于解放思想是“一大法宝”的基本内涵

“法宝”是个形象的说法,我们必须把它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实践基础上才能准确把握其内涵。在我党的历史上,1939年首次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提出了“三大法宝”的论断。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的论断,基本上沿袭了关于“法宝”的用法,即解放思想是我们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基本关系、基本历程、基本经验,立足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第一位重要的问题。由于“解放思想”主要是一种精神状态和思想面貌,因而集中体现在党的指导思想上。正如所指出的,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这不仅揭示了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而且指明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所在。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推进改革开放、落实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与邓小平1978年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相同,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正确的思想路线仍然是新形势下全党能否有所作为的关键,但今天的要求又有所不同。如果说,在改革开放之初,解放思想主要为恢复作为思想精髓的实事求是,因而具有“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功效,那么今天则要进一步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在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新起点、新特征的形势下,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胜利。因此,解放思想在今天具有特殊的意义。

我们今天要走的路,从走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道路,到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前所未有的崭新课题,体现了当代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趋势。因此,我们所面临的矛盾就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新”。许多矛盾不仅是我们从未遇到过的,也是全球性问题,如环境生态问题、人类持久和平问题、消灭贫困和实现社会公平问题、人自身的价值依托和精神出路问题等等,均无现成经验可供借鉴,必须总结我们自身的实践经验并广泛地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进行探索,这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查看全文

必须继续解放思想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决定我们必须把发展的新起点同时作为解放思想的新起点,以新的思想解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一)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实践在发展,事物在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必须向前发展,解放思想应该成为人们思想的常态,什么时候僵化了,什么时候就要犯错误了。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即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转型期,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由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对外开放社会的转型期,机会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许多新事物需要我们去认识,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许多新矛盾需要我们去处理,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只有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越来越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才能越来越兴旺。

(二)解放思想要努力进行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各方面工作创新

解放思想、要着力推进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它贯穿于这一理论的各个方面,又贯穿于这一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既是我们将近30年理论创新的成果,又要求我们以不断创新的态度去对待这一理论成果。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些重大问题,始终是需要我们着力解决的根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只有紧紧围绕这些重大基本问题解放思想,才能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才能有效从全局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形成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新世纪新阶段,尤其要重视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号召我们:“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解放思想要着力推进体制创新。体制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分析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时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在论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时,他又强调“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等等。一切改革都以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为前提,而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创新理论和更新观念。

查看全文

解放思想 永不僵化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这个重要论断,集中说明了在新时期新阶段不断解放思想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极端重要性。

解放思想,才能不断提高认识。解放思想是过程,也是动力。历史的内在逻辑告诉我们,社会发展没有止境,解放思想也就没有止境。解放思想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解放思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和不竭动力。从一定意义上说,我国推进改革开放、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就是一个新旧思想观念不断碰撞、新的思想观念战胜旧的思想观念,从而推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才能不断获得新认识,为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提供精神动力。

解放思想,才能统一思想。事实表明,一种新的思想观念代替一种旧的思想观念的最终结果,往往就是一种新的政策代替一种旧的政策,一种新的机制代替一种旧的机制,一种新的体制代替一种旧的体制。而任何一种稳定态的改变,都会遭遇既得利益者的阻抗。但是,正像不会因艰难而放弃改革开放一样,解放思想也决不会因为艰难而停步。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是历史的结论,更是全党的共识和统一意志。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每当面对艰巨的使命、繁重的任务,每当处于重要的时刻、关键的时期,党中央都十分强调加强全党的学习,强调统一全党的思想认识。实际上,解放思想是前提,也是结果。解放思想,是为了统一认识。也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统一思想,从而从根本上回答“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解放思想,才能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信心。每个国家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找到一条既适合自己国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一个民族要实现自己的伟大复兴,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历经艰辛探索而逐步开辟出来的,是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中国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理想信念。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没有别的什么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在前进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复杂局面,无论遇到什么风险考验,我们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解放思想,就要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解放思想,才能更好地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同志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今天,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所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方法而言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而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去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坚持与发展是统一的。只有坚持,才能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坚持。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宝,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

查看全文

解放思想不是作秀

眼下,解放思想在一些地方显得有点形式化、作秀化,因为,思想解放大讨论都举行过多次了,就是看不到具体的行动,或者说“讨论成果”往往被作为向上汇报的材料置之高阁。窃以为,解放思想的最终目的是要真正地促进事业的发展,而不是形成一堆“讨论成果”供人瞻仰。

如何才能促进事业的发展?纵观历史,只有当我们具备了三种“力”后,发展才可能真正地起步。这三种力,就是:实力、活力、竞争力。

“实力”反映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各方面发展的总体状况与水平,是事业发展的基础和目标,它既包括了基础设施、经济状况、硬件等方面的硬实力,也包括了文化、理念、思潮、观念方面的软实力。没有实力,就没有单位、地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然而,实力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创造出来的。一个一穷二白的人、单位、地方或者国家,要改变自己实力薄弱的格局,只有想尽千方百计干事。但是,只有实干也不行,还必须思路对头,方向对头,巧干。这就是方法论。而活力,是造就良好方法的动力——这是一种精神状态,对事物发展趋势的应变力和改变力。

我们常形容某人“死眉烂眼”、“懒死拖落”、“萎靡不振”,就是说这个人没有活力。没有活力的人,其生活状态一定非常糟糕,因为他打不起精神、没有奋进的状态来做好自己的事,对生活状态也没有更多的想法,就是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态度。单位也与人一样,如果“死眉烂眼”、“懒死拖落”、“萎靡不振”了,就没有活力了,没有活力了,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想干事,有思想,活力四射了,也不一定干得了事情或者干得好事情。还必须有竞争力——与其他人、其他地区相比的比较优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

查看全文

论继续解放思想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其中,关于“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的论断,尤其需要首先全面理解和深刻领会。

关于解放思想是“一大法宝”的基本内涵

“法宝”是个形象的说法,我们必须把它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实践基础上才能准确把握其内涵。在我党的历史上,1939年首次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提出了“三大法宝”的论断。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的论断,基本上沿袭了关于“法宝”的用法,即解放思想是我们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基本关系、基本历程、基本经验,立足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第一位重要的问题。由于“解放思想”主要是一种精神状态和思想面貌,因而集中体现在党的指导思想上。正如所指出的,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这不仅揭示了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而且指明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所在。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推进改革开放、落实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与邓小平1978年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相同,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正确的思想路线仍然是新形势下全党能否有所作为的关键,但今天的要求又有所不同。如果说,在改革开放之初,解放思想主要为恢复作为思想精髓的实事求是,因而具有“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功效,那么今天则要进一步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在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新起点、新特征的形势下,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胜利。因此,解放思想在今天具有特殊的意义。

我们今天要走的路,从走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道路,到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前所未有的崭新课题,体现了当代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趋势。因此,我们所面临的矛盾就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新”。许多矛盾不仅是我们从未遇到过的,也是全球性问题,如环境生态问题、人类持久和平问题、消灭贫困和实现社会公平问题、人自身的价值依托和精神出路问题等等,均无现成经验可供借鉴,必须总结我们自身的实践经验并广泛地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进行探索,这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