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代辞格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3 07:23:0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借代辞格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借代辞格运用研究论文
摘要:借代是汉语中的传统辞格,运用极为普遍。借代作为一种修辞实践早在先秦时期就产生了,本文从传统修辞学和逻辑思维学角度对借代定义进行了分析,并对借代辞格的种类进行了划分,在分析归纳借代辞格功用的基础上对借代辞格运作的过程进行了阐释,并指出相关性、显著性、切镜性是借代辞格运用的三大基本原则。
关键词:修辞辞格借代
一、借代的定义及分类
(一)借代的定义
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第一次明确地将借代定义为:“所说事物纵然同其他事物没有类似点,假使中间还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时,作者也可借那关系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所说的事物。如此借代的,名叫借代辞。”传统修辞学将借代辞格定义为根据修辞需要,临时以相关的人或事物代替本来的人或事物的修辞格,叫做借代;逻辑思维将借代定义为借代是同一个概念域中邻近概念之间的临时替换。这种定义是建立在对借代辞格产生的心理基础的认之上的,是对借代更为理性的定义。与传统定义相比,这个定义仍然包涵相关性、临时性、本体与借体的替换三个因素,而概念可以是名词概念、动词概念,也可以是形容词概念,以“概念”的替换代替“名称”的替换,弥补了传统定义容易让人误解为借代只是名词间替代的不足。
(二)借代的分类
借代辞格运用研究论文
摘要:借代是汉语中的传统辞格,运用极为普遍。借代作为一种修辞实践早在先秦时期就产生了,本文从传统修辞学和逻辑思维学角度对借代定义进行了分析,并对借代辞格的种类进行了划分,在分析归纳借代辞格功用的基础上对借代辞格运作的过程进行了阐释,并指出相关性、显著性、切镜性是借代辞格运用的三大基本原则。
关键词:修辞辞格借代
一、借代的定义及分类
(一)借代的定义
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第一次明确地将借代定义为:“所说事物纵然同其他事物没有类似点,假使中间还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时,作者也可借那关系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所说的事物。如此借代的,名叫借代辞。”传统修辞学将借代辞格定义为根据修辞需要,临时以相关的人或事物代替本来的人或事物的修辞格,叫做借代;逻辑思维将借代定义为借代是同一个概念域中邻近概念之间的临时替换。这种定义是建立在对借代辞格产生的心理基础的认之上的,是对借代更为理性的定义。与传统定义相比,这个定义仍然包涵相关性、临时性、本体与借体的替换三个因素,而概念可以是名词概念、动词概念,也可以是形容词概念,以“概念”的替换代替“名称”的替换,弥补了传统定义容易让人误解为借代只是名词间替代的不足。
(二)借代的分类
借代辞格运用研究论文
摘要:借代是汉语中的传统辞格,运用极为普遍。借代作为一种修辞实践早在先秦时期就产生了,本文从传统修辞学和逻辑思维学角度对借代定义进行了分析,并对借代辞格的种类进行了划分,在分析归纳借代辞格功用的基础上对借代辞格运作的过程进行了阐释,并指出相关性、显著性、切镜性是借代辞格运用的三大基本原则。
关键词:修辞辞格借代
一、借代的定义及分类
(一)借代的定义
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第一次明确地将借代定义为:“所说事物纵然同其他事物没有类似点,假使中间还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时,作者也可借那关系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所说的事物。如此借代的,名叫借代辞。”传统修辞学将借代辞格定义为根据修辞需要,临时以相关的人或事物代替本来的人或事物的修辞格,叫做借代;逻辑思维将借代定义为借代是同一个概念域中邻近概念之间的临时替换。这种定义是建立在对借代辞格产生的心理基础的认之上的,是对借代更为理性的定义。与传统定义相比,这个定义仍然包涵相关性、临时性、本体与借体的替换三个因素,而概念可以是名词概念、动词概念,也可以是形容词概念,以“概念”的替换代替“名称”的替换,弥补了传统定义容易让人误解为借代只是名词间替代的不足。
(二)借代的分类
借代辞格运用研究论文
摘要:借代是汉语中的传统辞格,运用极为普遍。借代作为一种修辞实践早在先秦时期就产生了,本文从传统修辞学和逻辑思维学角度对借代定义进行了分析,并对借代辞格的种类进行了划分,在分析归纳借代辞格功用的基础上对借代辞格运作的过程进行了阐释,并指出相关性、显著性、切镜性是借代辞格运用的三大基本原则。
关键词:修辞辞格借代
一、借代的定义及分类
(一)借代的定义
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第一次明确地将借代定义为:“所说事物纵然同其他事物没有类似点,假使中间还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时,作者也可借那关系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所说的事物。如此借代的,名叫借代辞。”传统修辞学将借代辞格定义为根据修辞需要,临时以相关的人或事物代替本来的人或事物的修辞格,叫做借代;逻辑思维将借代定义为借代是同一个概念域中邻近概念之间的临时替换。这种定义是建立在对借代辞格产生的心理基础的认之上的,是对借代更为理性的定义。与传统定义相比,这个定义仍然包涵相关性、临时性、本体与借体的替换三个因素,而概念可以是名词概念、动词概念,也可以是形容词概念,以“概念”的替换代替“名称”的替换,弥补了传统定义容易让人误解为借代只是名词间替代的不足。
(二)借代的分类
借代辞格运用论文
一、借代的定义及分类
(一)借代的定义
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第一次明确地将借代定义为:“所说事物纵然同其他事物没有类似点,假使中间还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时,作者也可借那关系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所说的事物。如此借代的,名叫借代辞。”传统修辞学将借代辞格定义为根据修辞需要,临时以相关的人或事物代替本来的人或事物的修辞格,叫做借代;逻辑思维将借代定义为借代是同一个概念域中邻近概念之间的临时替换。这种定义是建立在对借代辞格产生的心理基础的认之上的,是对借代更为理性的定义。与传统定义相比,这个定义仍然包涵相关性、临时性、本体与借体的替换三个因素,而概念可以是名词概念、动词概念,也可以是形容词概念,以“概念”的替换代替“名称”的替换,弥补了传统定义容易让人误解为借代只是名词间替代的不足。
(二)借代的分类
从唐代崔融所论菁华体开始对借论进行研究起,到标志修辞学产生的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以至现当代修辞学的权威著作中都对借代做了系统的研究,总的来说传统分类中借代辞格大致可以分成十类。
第一,以部分代全体,即以事物的主要特征指代该事物。
修辞格教学的瓶颈探索
本文作者:袁凌工作单位:湖南女子学院文学与传媒系
教材上对借代的阐述分三步走:第一步,什么是借代;第二步,借代的分类;第三步,借代与借喻的区别。这三方面的内容是打基础的,学生也有一定的认知度,作为课堂教学来说是不够饱满的,所以教师需要大幅度地扩充教学容量。那么教师还可以补充借代的哪些方面内容呢?首先,可以讲解借代在成语中的体现。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成语非常丰富。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成语,但不一定会有意识地将成语和辞格联系在一起。因此探讨成语中的辞格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成语的认识,还能够提高学生对辞格的判断能力和感悟能力。汉语中有一部分成语就和借代有关。例如“红颜薄命”,意思是:女子太漂亮,则大多命运多舛。红颜:指女子美丽的容貌,特指美女。这就属于借代中以人的某一方面的突出特征来称代该类人物的类型。又如“大动干戈”,原指进行战争,后多比喻大张旗鼓地做某事。干、戈:武器名。这又属于借代中的借事物的使用工具、器械等来指代事物的类型。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说明含有借代辞格的成语有着足够的数量,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其次,可以说明借代在广告中的运用。广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广告的成败,与广告语的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否让人耳目一新,是否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就看广告语中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段。一些优秀的广告语往往依赖的是修辞格的魅力,这其中就有借代的身影。例如世界四大白兰地品牌之一的“人头马”白兰地因其商标上有一匹人头马而得名,它有一句深入人心又经久不衰的广告语: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从内容上看它符合了中国人好吉祥图吉利的心理。而从语言层面上来说“,人头马”在这里指代白兰地酒,属于借代中的用事物的标志代替事物这一类型。再比如“喝青岛,好心情”,这是青岛啤酒的广告语。青岛原本是地名和商标名,在这里代指啤酒,既属于用物品的产地代替事物的借代,又属于用事物的标志代替事物的借代。由此可见,借代在广告语中也占据着一定的份量,它为广告语增色不少。广告借助广告语来愉悦我们的心灵,而我们也可以通过修辞格这一途径来赏析广告甚至于打造广告。当然,借代的综合运用不仅限于成语和广告,还有很多值得教师去挖掘去探究的方面。依此类推,其他修辞格自然也可以从内容上加以拓宽,引向深入。把这些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相信修辞格的教学就能充实、立体、灵动起来。
扩充了修辞格教学的容量之后,教师紧接着需要面对的是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的问题。若是一味地采取讲解举例的方式,遵循教材编排的路线,不分辞格地平均使力,即使教学内容上有很大程度的改善,也可能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回应。反过来说,若从手段上突破修辞格教学的瓶颈,就可以形成与学生的良性互动,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课堂富有张力和活力。就对偶这种辞格来说,对偶是由两个字数相等、句法结构相同的语句构成的。教材的编排是:(1)什么是对偶;(2)对偶的类别;(3)运用对偶要注意之点。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补充对偶和对比的区别、对偶在成语中的体现以及对偶和俗语的关联等内容。若讲对偶和俗语的关联,首先要告诉学生什么是俗语。新编汉语词典对“俗语”的解释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俗语贴近我们的生活,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而且大多数也算家喻户晓。如果教师只是选取几个例子来讲解俗语中的对偶,不仅不能让学生从大量的俗语当中充分感知对偶的魅力,而且也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关注,课堂气氛或许流于平淡。我们不妨以对答的方式来考察俗语中的对偶,即教师出上半句,学生对下半句。比方说教师先说“姜是老的辣”,学生接着说“酒是陈的香”。又如教师说“拳不离手”,学生对“曲不离口”。不管学生是否对答如流,他们都会发现要对出下半句,就必须满足对偶的要求,即下半句在字数和结构上必须和上半句一致。这种教学手段,既加深了学生对辞格对偶的了解,理论用于实践,又点燃了学生内在的激情,使课堂焕发勃勃的生机。若讲对偶在成语中的体现,单纯地举例说明可能也不会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但如果结合对偶和对比的区别这一知识点,在进行了常规比较之后,再把两者放到成语当中去鉴别,或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学生需要明确什么是对比,对比就是把两种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的修辞方法。然后学生需要知晓对比与对偶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前者是内容上的对立,后者是结构上的对称。教师用具体事例佐证,学生也能消化并接受,但是否经得起实践的考验还是未知之数。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分别列举含有对偶和对比的成语,作为进一步考察学生对辞格掌握程度的手段。学生的回答很有可能混淆两种辞格,原本想说含有对偶的成语,却事与愿违说了对比的例子;反之亦然。对错之间,学生的荣誉感和竞争意识被调动了起来,教学效果定会事半功倍。综上所述,教师若能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双管齐下,积极开拓,就能使修辞格的教学焕然一新,变得有声有色,富有生机和活力。
英语新闻题目修辞特点思索
标题通常被喻为新闻的眼睛。读者看新闻,首先会去读标题,并根据标题的提示来选择阅读。好的标题言简意赅,起到传神达意和抓住读者注意力的作用。英文报纸种类繁多,风格各异,为了吸引更多读者的注意,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各家报纸都会想尽办法突出新闻标题,标题标新立异吸引眼球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使用丰富的修辞手段。本文试图通过对英语新闻标题修辞特点的分析,揭示修辞在英语新闻标题中的重要性。
一、修辞在英语新闻标题中的作用
新闻标题作为传达给读者的第一信息,应当言简意赅、吸引眼球。在英语新闻标题中经常出现各种修辞手段,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标题生动、有趣、吸引读者的注意。修辞手法在英语新闻标题中的主要作用是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生动形象新闻标题就如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能够起到传神达意和吸引读者注意力的作用[1]。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能赋予这双眼睛以神采,因此,标题中恰当修辞手法的使用能够使标题生动形象,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使概念化的东西形体化,从而赋予标题以明晰的立体感,唤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引起其阅读的兴趣。通俗易懂新闻语言务必做到措辞明确,简洁精辟,作为归纳全文的新闻标题则更需要言简意赅。新闻的读者群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所以新闻标题也必须要通俗易懂,趋于口语化,做到妇孺皆知。朗朗上口新闻标题在字数、节奏和音律等方面进行推敲,可以让读者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语言内在的韵律,感受到语言的美感,也为新闻标题添加神采。在英语中,常用的音韵修辞就能产生音律的美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有效吸引读者注意力。
二、英语新闻标题的修辞
新闻标题是新闻内容的集中和概括,它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了新闻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如何让新闻标题吸引眼球成为报纸需要仔细考虑的重要一环,因此,标题语的使用和选择至关重要。常用在英语新闻标题中的修辞格包括音韵修辞格与词义修辞格,这些修辞手段的巧妙使用能使有限的标题更准确有效地传达信息,增强可读性,突出新闻事实,同时赋予标题以美的形式。在追求修辞效果和深层含义时,新闻标题与文学英语有共同之处。
(一)音韵修辞格
委婉用语的修辞分析论文
一、委婉语的定义
关于委婉语的定义有两种比较流行的说法:1、“用一种不明说的,能使人感到愉快的含糊说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不够尊重的表达方法。”(《语言与语言学词典》斯托克和哈特蔓等编)。2、“委婉语就是用婉转或温和的方式来表达某些事实或思想,以减轻其粗俗的程度。”(《语言学词典》法文版)。通过定义我们看出:首先,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人们在一定的场合用以交际的重要手段,人们通常尽力避免使用引起双方不快或损坏双方关系的语言,而是采用一种迂回曲折的语言形式,表达思想,交流信息;第二,委婉语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已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广泛的社会现象或人民心理:如考虑到避讳问题、禁忌问题、礼貌问题等。
这里所说的委婉语用语与修辞中的委婉格不完全相同。它更是一种语义手段,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的方式,委婉与其说是修辞的一种手段,不如说是目的。语言中大量存在,如:比喻、借代、双关、反语、析字等,达到“委婉”这一目的。学者也发现了许多与委婉表达有关的修辞现象,使在特定的语境中,说话人采用恰当的委婉表达方式,做到语言礼貌得体,而听话者根据共知信息,通过合作原则,推导出说话人想要表达的含义,达到理想的实际效果。下面试从修辞格和合作原则与委婉语的联系方面阐述委婉语与修辞与语用的联系。
二、与委婉有关的修辞格
1、隐喻
隐喻的特点是用喻体掩盖了本体,从而可以避开所忌讳的事物。如“死亡”的许多委婉语(回老家、安睡、长眠、安息、作古)就是借助隐喻造成的。
谈论汉语言文学
摘要以往发表的新词语a的文章。侧重于从新词新义的显现入手探讨,从修辞格方面入手研究新词的比较少。本文主要从新词语的现状,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的研究的意义,由比喻、借代、仿拟构成的新词的情况和其他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的情况这几方面来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修辞新词语比喻借代仿拟
新词新语是观察社会生活的晴雨表,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其人文景观绚丽多彩。改革的大门开放以后,国外文化蜂拥而来。诸如“的士”、“酒吧”等词语纷至沓来。国内国外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产生了一批反映时代变革的新词新语。随着国内旅游热兴起,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许多农村人口投身于旅游景点的商业服务,于是便在原先的交通工具上精心修饰,仿照“的士”,出现了“马的”、“驴的”、“轿的”、“摩的”、“板的”等系列新词。这种由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旅游文化的发展,农业文明开始向现代文明转换。研究这种新词新语具有广义文化学的意义。研究这种新词语还有社会学的意义。比如“下岗”一词,在计划经济时期是不存在的。进入90年代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市场经济严酷的竞争机制,必然使有的企业破产,有的工厂倒闭,职工下岗不可避免。与“下岗”相对应,运用对义仿拟手段出现了“上岗”这个新词语。此外,“绿灯”、“黄昏恋”等等,都反映了这一特定时期的重要社会问题。
最重要的是研究这种新词具有语言学的意义。语言同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反映生活也最为迅速。如“绿色工程”“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绿色农业”“绿色事业”、“套书”“套裙”“套餐”“套会”“套票”等系列套词反映了修辞构词的灵活性、形象性和系统性。语言的活跃,反映思想的活跃,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的结果。研究由修辞构成的新词语是要寻找其规律,预测其走向趋势,引导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促进语言规范标准化。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信息时代全球化国际交往的需要。
一、“修辞学造词法”诠释
词汇就其本身而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新词的产生概括的说不外乎两条途径:一是构造新词,二是吸收外来词。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新的事物、新的现象不断出现,由此导致了人们的新观念、新感受的不断产生,面对这种现象,原有的词汇难免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于是人们便倾向于寻求各种造词手段来对客观世界大量的空符号作及时有效的补充。产生新词新语的方式很多,有新外来词语的吸收、旧词语的复活、方言词语的吸收等等。我们着重要谈的是以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的研究。任学良先生曾提出“修辞学造词法”,就是运用修辞手法(即所谓的辞格)来创造新词的方法。新词语有不少正是利用这种方式产生的。比如用“鞭打快牛”来喻指对贡献大的人或企业过度加码,使其做更大的贡献;用演员出台表演的“出台”来喻指一系列成套的政策措施跟群众公开见面,即形象又生动。诸如“蛋糕”、“绿灯”、“断奶”、“窗口”、“余热”、“网络”、“黄牌”、“拳头”、“婆婆”、“阵痛”,“铁饭碗”、“红眼病”、“花架子”、“大锅饭”、“毛毛雨”、“大气候”,“一刀切”、“走后门”、“打头阵”、“剃光头”等都是通过比喻式构成的。“拳头产品”是指一种品牌或产品在企业中的作用向拳头一样粗壮有力,它是比喻方式造成的新词语。至于“龙头企业”、“文山会海”等等都是此类。还有借代式新词语,如“菜篮子”、“绿色食品”、“国脚”等。据语料库我们统计得出这种由修辞格形成的新词语约有700多个,以比喻、借代、仿拟方式构成的新词语最为常见。此外,还有其他修辞方式如比拟、夸张、谐音构成的新词语,下文中我们将会一一谈到。
量词的语法分析论文
一、量词的语法特征
1、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或指示代词的后边,同数词或指示代词一起组成数量短语或指量短语。可以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例如:一本、一箱、一次等是数量短语、这本、那箱、这些等是指量短语。
2、单音节的量词大部分都能重叠,双音节的不能。重叠后可以作主语、谓语、定语、状语,不能作补语。语法意义随着句法功能而变化,一般表示“每一”或“多”的意思。
由数词和量词组成的数量短语也可以重叠,组成“-A-A”式,或“-AA”式。例如:“一箱(一)箱(的衣服)”、“一箱(一)箱(的衣服)”。这种数量短语作主语表示“每一”。作定语表示数量多,作状语表示按次序地进行。这种重叠格式中的后一个“一”可以省去,成为“-AA”式,其语法意义和用法不变。例如:一个一个——一个个,一堆一堆——一堆堆。有时不限于数词“一”。如“两排两排地走过来”。“三架三架地飞过”,表示方式,作状语。
3、量词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在“带份礼物给他”,“那份留给你”中。“份”是“一份”的省略。只有数词是“一”的时候,数词才能省略。但数词和量词组成数量短语或量词重叠后可以作各种句子成分,具体例子如上边两点所述。
二、量词的语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