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3 05:43:1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基地建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研讨
【论文关键词】纳税评估税源管理符合性测
【论文内容摘】:本文将从理性思维;讲求实效;理论先行,方法科学;知行合一行重于知三个方面阐述如何进行纳税评估加强税源管理
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报送的纳税申报资料以及日常掌握的各种外部信息,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纳税人在一定期间内履行纳税义务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纳税资料系统的审核、分析和评价,及时发现并处理纳税申报中的错误和异常现象,监督、帮助纳税人正确履行纳税义务,为税源管理、日常检查及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等工作提供信息和依据。
一.理性思维,讲求实效
现代国家的税法,都是经过一定的立法程序制定出来的,这表明税法属于制定法而不是习惯法。它一开始就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形成的规则,而不是对人们自觉形成的纳税习惯以立法的形式予以认可。税法属于制定法,而不属于习惯法,其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征税权凌驾于生产资料所有权之上,是对纳税人收入的再分配。税法属于侵权规范。征纳双方在利益上的矛盾与对立是显而易见的,离开法律约束的纳税习惯并不存在。从法律性质看,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义务性法规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强制性,它所规定的行为方式明确而肯一定,不允许任何人或机关随意改变或违反。税收是纳税人的经济利益向国家的无偿让渡。税法的强制性是十分明显的在诸法律中,其力度仅次于刑法,这与义务性法规的特点相一致。从税法的角度看,纳税人以尽义务为主。并不是指税法没有规定纳税人的权利,而是说纳税人的权利是建立在其纳税义务的基础之上是从属性的。并且这些权利从总体上看不是纳税人的实体权利,而是纳税人的程序性权利。例如,纳税人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的权利,有依法提请行政诉讼的权利等等。但这些权利都是以履行纳税义务为前提派生出来的,从根本上也是为履行纳税义务服务的。
由此可见,征纳税双方在利益上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勿庸讳言,纳税人进行的税务委托、税牧筹划等都是为了寻求最小合理纳税的帮助。而征纳双方的经济信息又是不对称的,按照约翰•纳什的“零和博弈”理论,谁获得的信息更客观,谁将会更有利。对税收征管而言,尽管存在着纳税人对税务机关征税依据,对税法内容理解上的差异。但税法信息是公开的,对每一个纳税人都是一视同仁的。纳税人对自身组织机构、经营状况,财务情况等信息的掌握,远高于税务机关。所以说,征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还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信息不对称。所谓的税收的经济观,就是税收的多少,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水平。纳税评估这项工作,正是为了获取真实的经济发展信息,使税收工作建立在客观现实基础之上而展开的。由于税法的特点,这项工作的开展将是比较困难的。对此,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思想上重视起来,要理性地思维,一切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纳税评估工作任重而道远。
小学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探讨
摘要: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在师资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占据重要地位,但当前实践教学基地多为“人情式”建设模式,难以持续发展。建设“共赢式”实践教学基地需获得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扶持;需与地方政府及小学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管理队伍;需共同制定基地建设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基地资源,丰富工作内涵以及完善监督机制和反馈、评价机制。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模式
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是高等师范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当前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在师资培养过程中,“人情式”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使实践教学遭遇瓶颈,地方小学在与师范院校合作共建专业实践基地中表现普遍消极。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受阻,严重制约师范院校实践教学的开展,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是当前师范专科学校发展的关键。本文拟探索师范院校与小学开展校际合作共建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长效机制,力图寻找既可促进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教学质量,又可提高合作基地的办学水平、促进教师能力提高,实现多方共赢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为师范专科学校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供可行性参考。
一、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遭遇发展瓶颈
当前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首先考虑便捷原则,“就近、交通便利,便于师范院校师范专业领导和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与管理,也利于节约实习经费”[1]。基于此,师范院校通过各种途径与目标小学沟通,让其“自愿”签署协议,承接学生的实践教学任务。师范实践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模仿、试做、实操等手段,在小学教师和师范教师双重指导下,学习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活动组织、作业批改甚至学校管理等多方面技能技巧。这就要求师范生的实践活动要深入到小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中。但现实情况是由于基地领导和教师态度不积极,师范院校在安排实践活动时不敢做过多或过高要求,在工作开展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实践基地领导缺乏重视
林业储备林基地建设论文
1储备林基地建设的意义
1.1基地建设是促进森林资源培育、缓解木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基地建设的主要内容是营造工业原料林、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等优质高效多功能的森林,这必然会增加有林地面积,促进森林资源培育工作的开展。目前,我国在世界上是第二大木材消耗国,第一大木材进口国,有近一半的木材需求依靠进口。如何加快森林资源培育,逐渐减少木材进口数量,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矛盾,已成为当前我国林业发展的一大问题。通过基地建设,大力培育森林资源,提高大径材比例,增加可采森林资源数量,从而缓解木材供需矛盾。1.2基地建设是调整木材供应结构、缓解国际压力的现实要求。目前,全世界的森林资源保护力度不断加强,依靠进口解决我国对珍稀材和大径级原木的需求已经难以为继,且因木材贸易问题一些国家和组织对我国的指责不断增加,只有大力培育国内森林资源,依靠我国自身力量解决木材供应问题才是长久之计。因此,通过基地建设,调整木材供应结构,减少木材供应对进口的依赖,对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赢得更大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意义。1.3基地建设是促进森林生态效益发挥、带动经济发展的又一措施。基地建设的目的是促进森林资源的培育,提高大径材比例,这将使得林业有形产品数量不断增加,林业有形产品的增加又会促进林业生态产品生产和供给的增加,对保护森林资源、提高生态建设实力,减轻生态建设压力均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基地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并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2储备林基地建设的有利条件
2.1充足的土地资源。根据第八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显示,黑龙江省有林地面积居全国第二位。黑龙江省地方林业林地面积958.99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为704.49万hm2,占林地面积的73.45%,其中用材林面积为167.22万hm2,占有林地面积的23.74%。土壤以暗棕壤为主,地方林业范围内各类暗棕壤面积之和达到国土面积的78.29%;其中,阴缓坡和阳缓坡中层暗棕壤型面积最大,二者之和占国土面积的41.64%。充足的林地资源和良好的立地条件为大规模木材生产提供了优质的土壤条件。2.2丰富的植物资源。黑龙江省仅高等植物就有2000多种,其中树木百余种,利用价值高的有30余种,生物多样性较高,而且还拥有大量的珍贵树种等林木良种资源。丰富的物种资源使得黑龙江省木材生产和储备具有很大潜力,并且为储备林基地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3长期的经验积累。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黑龙江省即开展了用材林建设;其后,又陆续开展了长白落叶松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速丰林工程大径材培育项目、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等,经过长期的生产建设,黑龙江省林业工作者积累了丰富的工业原料林、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建设以及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经验,为储备林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3储备林基地建设布局和培育方式
3.1储备林基地建设布局。根据黑龙江省自然条件、培育树种和培育方式相似的原则,将黑龙江省地方林业储备林基地划分为五大区域。3.1.1西部平原区速生用材林培育基地在西部平原地区规划建设速生杨树培育基地,通过新造、抚育、改造等方式,重点培育以速生杨树为主,混交云杉、樟子松等的工业原料林。该区域交通方便,人工用材林发展较快,集约经营水平较高,也是我省培育优质速生杨树重点地区。3.1.2三江平原区落叶松培育基地在三江平原地区规划建设落叶松培育基地,通过在采伐迹地、林辅耕地、宜林荒山荒地上新造、抚育及改造等方式,重点培育以人工落叶松为主,混交山槐、水曲柳、紫椴等珍贵阔叶树。该区域地势平坦、交通方便、降水适中,也是我省培育优质速生用材林的理想地区。3.1.3东部红松果材兼用林培育基地。根据当地水热情况和现有林的资源状况以及经营状况,规划建设以红松为主的红松果材兼用林。通过新造、抚育和改培方式,培育中短期红松果材兼用林。3.1.4中南部珍稀用材林培育基地黑龙江省中南部水热条件较好,珍稀树种较多,为满足国家对特种珍贵用材的特殊需求,在此规划建设珍稀用材林培育基地。采用新造、现有林定向培育、改造等方式,重点培育我国急需的特种珍贵用材。3.1.5北部长周期用材林培育基地黑龙江省北部地处高纬度地区,积温低,植物生长周期长,但木材质地坚硬,材质优良,为满足国家对高强度优质用材的需求,在此规划建设长周期用材林培育基地。采用新造、现有林定向培育、改造等方式,重点培育长周期优质用材林。3.2储备林基地建设的培育方式根据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并结合黑龙江省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黑龙江省地方林业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培育方式为:集约人工林栽培、现有林改培、中幼林抚育。
临床护理示范基地建设标准指标探讨
【摘要】目的构建科学合理的新时代军队临床护理示范基地建设标准指标体系,为军队临床护理示范基地的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在文献回顾、专家访谈、基地调研和专家会议的基础上,采用Delphi法确立新时代军队临床护理示范基地建设标准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建设标准的区分度。结果15名专家参加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0.93,Kendall协调系数一、二、三级指标分别为0.333、0.226、0.174(均P<0.01)。层次分析法各指标权重的一致性检验<0.01。实证研究中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距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形成新时代军队临床护理示范基地建设标准,包括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64个三级指标。结论新时代军队临床护理示范基地建设标准指标体系层次清晰、科学性好、区分度高,为新时代军队临床护理示范基地建设提供了科学客观的依据。
【关键词】临床护理;示范基地;建设标准;指标体系;Delphi专家咨询法
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不断推进,军队发展正处于转型重塑的关键时期。在强国兴军的背景下,军队医疗卫生系统作为国防后勤中的坚实力量,专科护理人才亦是我军人才培养的重要对象,因此军队护理更加聚焦备战保打赢的总体方针[1]。调查[2]显示,全军已建立了包含24个专科的30个军队临床护理示范基地,军队医院已在多个领域培养了大量专科护士。随着军队医院转型重塑和使命任务的变化,目前基地的建设已无法满足军队备战打仗保障需求,必须进行职能转变与内涵升级。本研究旨在构建新时代军队临床护理示范基地建设标准指标体系,为军队临床护理示范基地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成立研究小组
组成7人研究小组,包括:主任护师4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1人;博士2人,硕士4人,本科1人;其中护理研究生导师3人。主要任务是确定研究方法,拟定指标条目,编制函询问卷,组织专家咨询,统计分析等。
顶岗实习医学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摘要】教学基地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医学技术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笔者以学校医学技术学院为例,分析新形势下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性、模式构建及现状,并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医学技术类专业;顶岗实习基地;开发建设
1引言
顶岗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实践技能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我校2017年整合技术类专业成立医学技术学院,深入研究和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经过探讨和初步验证,在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医学美容、放射治疗、眼视光等技术类专业建设中,“以充分发挥校、企(院)双方优势,培养更加适应社会与企业(医院)发展所需的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为改革切入点,探讨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医学技术类专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2实习实训基地在顶岗实习中的重要性
2.1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均十分重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倡高职高专院校探索以提高学生能力的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认为职业教育应从培养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入手,做到面向人人,面向社会。
核桃苗木繁育基地建设方案
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发展壮大核桃产业,为半高山地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可靠的保障。根据县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专纪[2013]18号和县委专题办公会议纪要[2013]7号专纪精神,特拟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建设地点
根据我县的地理位置、土壤条件、气候条件、技术力量和设施设备等条件将项目建设的地点确定为县柑橘良种繁育中心即九畹溪镇砚窝台村东风坝。
二、基地规模
核桃苗木繁育基地建设规模150亩,其中采穗圃50亩,苗圃地100亩。繁育品种以本地优良品种和引进苗木品种中的优良单株为主。
三、建设期限及业主
奶源基地建设管理汇报
市人大常委会: 四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加快奶源基地建设的工作报告》,并形成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关于加快奶源基地建设的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对审议意见进行深入研究落实,现就研究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明确目标,加快奶源基地建设推进步伐 市政府把加快奶源基地建设工作作为全年重点工作,特别是下半年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推进农牧“主辅换位”这一总目标,认真实施《省千万吨奶战略工程规划》,举全市之力,把奶业振兴作为发展质量效益型畜牧业的重点加快发展。一是加大宣传推进力度,努力营造全民养奶牛的良好氛围。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多角度宣传我市扶持奶业发展优惠政策,进一步调动奶户的养殖积极性。多次召开会议,统一步调,明确市政府对奶源基地建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的决心。二是加快推进《市奶牛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组织实施,在国家《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奶牛发展规划。三是根据龙头企业辐射范围和收奶范围及奶牛的基础条件,确定至公路沿线14个乡镇为奶牛生产带,重点发展奶牛园区、奶牛小区和奶牛养殖专业村,使之成为我市奶源基地建设的主体,逐步消灭奶牛养殖空白乡镇,基本形成以常庆乳业为龙头,24个乡镇为奶源基地的生产格局。到年底要外引、外购奶牛10000头,可繁奶牛4000头,存栏总量达到3万头。到2012年底,根据全省《千万吨奶战略工程规划》要求,全市奶牛存栏达到7.2万头,年产鲜奶19.5万吨;存栏50头以上养殖大户达到500户,存栏500头以上养殖小区达到20处;机械化奶站发展到100个;平均奶牛单产达到5.5吨。乳品加工企业年产值达5亿元,财政增收5000万元。使全市奶业发展再上心台阶。 二、落实任务,加强奶源基地建设管理和保障体系建设 奶源基地建设涉及部门多、范围广,市政府要求市畜牧兽医局、发展改革局、财政局、技术监督局、工商局、物价局、卫生局、监察局等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确保完成以下六项工作任务。一是加强奶站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严格审查生鲜乳收购站资质条件,实现全部生鲜乳收购站的标准化管理。二是推进养殖规模化,力争使全市奶牛良种覆盖率提高到100%,1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奶牛比重提高到35%左右。三是合理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做大做强乳制品加工业。四是完成乳制品生产企业良好生产规范改造,实现基地自产生鲜乳与加工能力的比例达到80%以上。五是加强对乳制品生产企业不良竞争行为的监管,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六是建立奶业检测监管体系、质量管理和疫病检疫防控体系,确保从奶畜养殖、生鲜乳收购到乳制品生产、销售和消费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保障奶源基地健康发展。 三、强化措施,为奶源基地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一)加大对奶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一是扶持奶牛生产基地建设。积极落实省级财政对奶牛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企业基础设施给予贷款贴息政策,利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对规模化养殖场(小区)扩建牛舍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扶持。积极筹措保费补贴,扩大奶牛政策性保险覆盖范围,努力降低和分散奶牛养殖风险。二是扶持良种引繁。以提高奶牛单产水平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重点支持优良品种的培育、引进、扩繁和科技推广。三是扶持饲草饲料生产。重点推广青贮、黄贮饲料,支持草场改良。四是扶持粪便资源化处理。重点扶持规模化牧场、规范化小区的奶牛排泄物资源化处理设施建设。 (二)建立生鲜乳收购、交易、质量监管制度。认真执行《省生鲜乳购销合同》示范文本,并坚决制止随意拒收生鲜乳的行为,维护奶农利益。实行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管理制度。鼓励乳制品生产企业通过收购、控股、租用等方式对现有的奶站进行接管。切实规范生鲜乳交易行为。建立生鲜乳价格协调机制并协商确定生鲜乳交易参考价格,确定在每年4月20日和10月20日前向社会。物价、畜牧兽医等部门要加强指导,保证协调机制的正常运行。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生鲜乳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对监测结果不合格的,依法进行了查处。 (三)加快奶业科技推广。加大了以“三进五到位”(进村、进场、进户,良种到位、良法到位、良料到位、良医到位、良管到位)为主要内容的奶牛养殖技术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养殖者的技术水平。一是强化科技服务队伍建设。对现有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到年计划培训200名基层奶牛防疫和繁育技术人员,同时选拔一批品学兼优的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充实到奶业科技服务队伍中,建立高素质的市、乡、村三级奶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二是开展奶牛饲养先进技术推广。积极开展多种形式技术培训活动,逐步实行“标准舍、冻精配、青贮料、全价喂、科学管、创高产”的科学养殖模式。大力推广奶牛标准化饲养、奶牛群体高产、全价配合日粮、奶牛疫病防治、青贮生产、优质牧草栽培和乳品安全等新技术,全面提高奶牛生产的科技含量。三是建立培训基地。以省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和奶牛生产科技园区为依托,集中轮训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执法人员,层层扩大受训面,提高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科技素质和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 (四)、鼓励培育新的奶业主体。制定奶源基地建设规划,着力发展奶牛养殖小区和规模化养殖场,同时积极扶持乳品企业自办万头牧场,把我市奶源基地建设成“养殖、生产、研发、储备”为一体的现代化乳业基地。常庆乳业计划利用世行贷款5800万元在二河乡平房店林场建设11处高产奶牛园区,每个园区饲养奶牛500头,经过2-3年的发展,奶牛存栏达到1万头,日销售鲜奶100吨。目前,政府正在与企业就转贷担保手续问题进行协商,土地整理工作基本完成,将会按计划如期施工。 (五)、发挥奶业协会作用。鼓励和支持奶业龙头企业、奶牛场户及涉奶部门、企业参与协会,开展技术交流与协作;组织奶农成立奶农合作社或奶农协会,把分散的奶农组织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发挥奶协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向奶农贯彻党和国家有关发展奶业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组织协调好基地与龙头企业的利益关系,为产加双方的和谐共赢提供必要的支持。 (六)、整合现有奶业资源。按照全市奶牛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要求,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充分调动广大奶农饲养积极性。市政府出台了优惠政策引导和扶持常庆乳业同我市31家奶站签订回购、租赁协议,保证常庆乳业初期加工鲜奶的生产需求。现已同3家奶站签订了租赁协议,市政府为保护奶农利益不受损害,对鲜奶予以财政补贴。 四、加强领导,强化执行与考核 市政府成立了奶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部门关系,把发展奶业纳入各级领导的政绩考核指标,年终按完成工作任务兑现奖惩。对年新增存栏奶牛500头(自繁的除外)以上的乡镇,奖励党委书记、乡镇长各3万元;对奶牛生产空白乡镇,每新建一个奶站并拉动奶牛增长300头以上的乡镇,奖励书记、乡镇长各5万元。通过奖励先进、鞭策后进,切实推进我市奶源基地的快速发展。 特此报告。
科技局甜叶菊基地建设方案
一、基地名称:甜叶菊科技示范基地。
二、建设规模:50亩。
三、建设地点:吉埠镇上堡村
四、建设内容
1、示范推广2个新品种。主要示范“谱兴1号”、“菊隆5号”新品种。
2、推广6项新技术。
略谈商务英语实训基地建设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面临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上取得了较大进展,但通过参观学习和实地调研,笔者发现商务英语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上还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
1基地规模偏小且数量少商务英语专业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涉外经贸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行政助理、商务翻译、外贸业务员、跟单员等。而一般外贸企业或进出口公司规模都较小,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及资金使用都比较有限,无法投入过多的精力参与基地建设;同时,尚不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导致企业热情不高。这些导致商务英语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规模都普遍较小,且数量偏少。
2实训周期长导致受益学生面偏窄除了基地规模小、数量少外,外贸企业的工作性质决定商务英语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也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实训要求。在一般外贸企业,进出口贸易的绝大部分甚至全部流程基本都是由同一个人完成的,而且通常需要1至2个月。如此计算,如果每批安排5位学生进入基地实训,即使寒暑假包括在内,每学年也只能满足30位学生的实训要求,而这显然是不够的。
3教学计划与生产计划矛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兼有教学实训功能和产品生产功能,然而学校的教学计划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企业的生产计划是随着市场波动变化的,不同的属性导致两者之间经常出现矛盾。
4欠缺有效的实训组织模式导致管理松散“引企入校”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有些基地将企业引入学校后,对实训项目开发、实训组织与管理等缺乏规划与创新;同时,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使得企业重生产轻实训,忽视了对学生的指导与管理。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训效果。
中药材基地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区地处四川省东北部,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日照时数1462小时,降水量1119毫米,无霜期275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宜,适宜发展川明参、桔梗、虎杖、栀子等中药材。目前,*区上规模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也主要集中在虎杖和栀子两个品种上。
一、*区中药材基地建设现状
目前,*区人工种植有各类中药材2.37万亩,主要种植品种12个,连片规模种植的有川明参3千亩,木瓜2千亩,银花、栀子等5个品种均有1千亩左右,虎杖320亩,其次杜仲、乌梅等大宗品种1.2万亩。年代*区的桔梗被国家和省列为中药材发展基地县,虎杖被推荐为国家重点建设中药材GAP(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种植基地。全区有药材示范种植基地两个,分别是巴中普瑞制药在*区南阳天南村和平梁西华村建有320亩虎杖示范种植基地,巴中百顺中药饮片厂在*区平梁青包山村建有409亩栀子示范种植基地。全区现有生产中药产品资质的企业3家,其中巴中普瑞药业具备中药材提取产品的生产条件,主要生产以虎杖、丹参、板兰根、枳壳等为原料的解毒降脂片、保心宁、板兰根冲剂、小儿麻甘颗粒冲剂、小儿咳喘灵5个中成药品种,百顺中药饮片公司和正华医药中药饮片厂以生产传统中药饮片为主,年加工中药材能力均能达到4000吨。因地方药材的品种和数量均难以满足药材质量标准和企业的生产需要,这3家药品生产企业所需要的原料,80%的品种从外地购进。
二、*区药材产业问题分析
1、只求立项缺乏规划。有的企业立足于把中药材基地当作向外推介、展示形象的金字招牌,为争取中药材基地项目立项,大做表面文章。在中药材品种引种、选育上和发展布局上,缺乏总体规划和科学论证;在药材栽培上缺乏技术支撑,种植方式零星分散,生产管理粗放,单产低,质量差,效益低。
2、只重建设不重管理。高起点、高质量、高产出、高效益是推进中药材基地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药材基地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所能建成,需要实施主体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并保持高效率地运行。但目前一些中药材基地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现象,建设之始能做到合理规划,对照标准,严格把关。一旦建成,后期管理出现松懈或断档,不能保持对中药材在正常生长过程中的监测预报与田间管理。同时,大部分中药材基地建设在一些相对偏远的乡镇,当地药农文化素质较低,而企业在后期管理上缺乏对药农的相应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往往造成药农对基地想管又不知道怎么管,流于粗放生产经营。这样,就不能有效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