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专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3 05:21: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机电一体化专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就业岗位探讨
摘要:随着“中国制造2025”新战略出台,工业4.0的发展,企业转型升级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能力的需求带来新的变化。为此本专业的课程团队用时一年多,对该专业就业岗位进行了调研,希望能为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调整课程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就业;岗位
当前我国机电一体化技能型人才非常紧缺,负有培养机电技能型人才任务的高职院校机电专业也随之成为热门专业,发展速度很快[1]。为全面掌握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以及“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等新形势下用人企业对该专业人才的能力与岗位需求,课程团队选择了区内外十多家生产、制造企业以及历届毕业生就业的岗位与能力需求开展了调研。
1调研过程和方法
团队历时一年多,调研了14家区内外的企业,采用深入企业与人力资源部、生产管理部门及技术骨干座谈的方式,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岗位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对82名往届毕业生采用了电话和问卷的形式进行调研。
2就业岗位及岗位能力要求
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分析
一、机电行业就业情况分析
中国还远不是装备制造和机电产业的强国,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就有一线技术人员方面的数量少、层次低的问题。随着科技进步及产业发展,各类装备设备、应用型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机械与电子电气这两大技术从生产到应用都变得密不可分,企业进行新产品研发、技术革新等工作需要大量的机电复合型人才,大多数企业对现有职工的工作经验、专业素质、技术水平情况并不满意。新招员工中普遍存在的知识技能与实际工作脱节、不能独立开展工作等问题,逼迫企业只能采取高薪聘用的方式从同类企业挖人,但存在年龄结构偏大、企业认同感低等情况再次让企业倍感无奈。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笔者通过多种渠道与方式走访调查了中原经济区域内的几十家企业,对其生产一线的电气、机电等工作岗位加以分析。
1.机电一体化专业所对应职业岗位
机电一体化专业适合的职业岗位主要有:自动化生产线的生产、安装、调试及使用维保;机电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及使用维保;机电设备液压与气动控制;机床维护、维修;机电设备装配;机电一体化技术管理;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管理;机电产品营销等。以上职业岗位,基本涵盖这么四类:设备或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保养;生产技术管理;市场营销。
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建设研究
摘要:“双高计划”的专业群建设是职业学校引领改革、支撑发展、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因此,本文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群体系为例,从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内容方面阐述专业群建设,以期达到专业群对接矿山智能装备产业、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目标。
关键词:双高计划;专业群;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建设思路
高职院校实施“双高计划”,需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产教深度融合、提升服务能力三个关键要素。机电一体化专业群作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热门专业,更需要定位清晰、目标明确、错位发展、视野开阔、谋划长远,在高原之上再建高峰。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双高计划建设”为例(以下简称我校机电一体化“双高计划”),专业群对接矿山智能装备产业,坚持以绿色、安全、高效、智能为矿山智能装备的发展方向,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集成应用为引领,以机电一体化技术带动工业机器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煤矿开采技术5个专业协同发展,服务矿山智能装备产业链所涉及的装备生产岗位、设备安及调试岗位、系统集成岗位、设备管理岗位、生产运营及维护岗位、售后维修岗位等。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建设目标
专业群建设需要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为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依据学校发展规划,明确阶段性的主攻点和突破口,点面结合、长短结合,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实现学校变轨发展、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以我校机电一体化“双高计划”为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服务矿山智能装备及相关智能装备产业生产、应用、运营与维护。将专业群建成有国际影响力的矿山智能装备职业教育领域领头羊,以矿山智能化转型为契机,以矿产资源的绿色、清洁、安全、高效开发为特色,以矿用智能采掘设备、运提设备、安全监控设备为着力点,聚焦矿山智能装备在应用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建设高水平的智能装备专业群,为矿用智能装备的生产、安装、应用、研发、集成及服务等领域全方位地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通过特色高水平专业群,21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的矿山智能装备专业群,成为支撑矿山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应用技术研发中心。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思考
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建设应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作为中心,进行教学模式、专业课程体系等一系列的教学改革,这样才能构建出“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且要注重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以达到强化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的需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要求技工院校能够把校企合作、工学一体作为切入点,从而实施“校企共建”的专业建设模式。这样才能够满足教学做一体化的需求,从而构建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开发体系,使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具有明显的成效。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发展前景
2018年3月,人社部印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颁布〈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2018年修订)〉的通知》,在“机械类”新增补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2018年5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8年修订),在“机械类”设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专业编码:0127—4)。机电一体化技术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它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推动了当前制造技术的迅速更新换代。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从事机电设备操作、机电装调、维护维修和机电产品质量检测、营销、售后服务的高级技能人才。目前,该专业的实操性人才极度缺乏。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1.专业定位不够准确。之前,机电一体化专业都是以机械为主、电力为辅,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就应该以电力为主、机械为辅,从而形成机械、电力、计算机三足鼎立的局面。技工院校应该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定位在懂机电又会电的基础上。但是因为缺少专业的定位,导致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定位不够准确,也无法满足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的需求。2.课程体系不合理。在创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初期,机械是重要的内容,并且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偏向于机械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机电一体化中的电力与计算机作用逐渐提高,但是技工院校的课程设置却没能够与时俱进,依旧偏向于机械专业知识,这样与社会的发展需求有所背离。课程体系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的有序开展,一旦体系设置不够合理,就会降低整体的教学质量。3.师资力量薄弱。师资的教学力量以及教学水平会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就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专业教师而言,不但需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由于条件限制,技工院校缺少这一类型的双师型教师,教师的专业水平综合度不足,只能够偏向于一方,懂得理论知识的教学,无法掌握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教师理论基础薄弱。4.专业教材、设备比较陈旧对于技工院校而言,其本身的专业教材更新缓慢,并且设备相对陈旧。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就应该掌握先进的机械设备应用技术,这就要求教材和设备能够真正做到与时俱进,能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更新,但是实际上技工院校的教材与设备还无法体现现代机电行业的发展情况,其内部相对陈旧落后。并且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科之间相对独立,原本应该相互渗透的机械、电力等内容与设备,却出现了相互切断的问题,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需求。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的思路
机电一体化专业方法研究
摘要:针对技能大赛选手的训练方法如何促进专业课程教学,以及技能大赛成果如何有效转化成教学资源两方面问题进行思考,结合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经验,提出了可行的方法与路径。
关键词:技能大赛;教学资源;情景教学
随着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经验的积累,各职业学校形成了丰富的成果与资源,很好地体现了行业领先的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而这些通过大量人力、物力付出,一批又一批“大赛人”不断积累形成的资源却只能在少数的参赛学生和大赛教练中应用,并没有在日常的专业教学中惠及更多的学生。笔者尝试探索机电一体化专业技能大赛成果转化的方法和路径。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相关的技能大赛项目性质和成果分析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对接的技能竞赛项目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竞赛内容几乎包含了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的所有专业核心课程,并且各有特色和侧重,可以发挥各赛项的优势,完善、提升相关专业课程的建设。表1所示赛项中涉及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可以直接应用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多门核心课程中。(二)技能大赛衍化的教学方法性成果技能大赛的参赛选手在训练过程中目标明确,以老带新,自主学习的愿望和团队意识很强,无形中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情境。而普通课程教学中,学生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对完成项目目标和过程学习的动力不足,教学效果一般。可将技能竞赛的训练思想和一些具体的方法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特别是学习情境的建立会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三)技能大赛衍化的技能性成果技能大赛的赛项内容通过多年的总结与提炼,在装配方法、工艺流程、设计方法与技巧、系统调试、职业规范等方面形成了丰富的成果,可以说代表了行业和专业领域的先进水平。如果能将这些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专业知识点和技能标准,将竞赛训练中学生在专业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融入普通教学中,可充实专业课程教学的内容,使得知识结构更深入、更完善。(四)技能大赛衍化的资源性成果过程性成果。技能大赛成果不仅仅局限于最后的结果,事实上在训练的过程中就可以形成资源。对于训练过程的记录本身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在训练过程中可以通过视频、图片、录音等形式,将选手的训练、教练的指导记录下来进行梳理,形成教学素材。总结性成果。各大赛项目的试题、评价标准、大赛团队的总结、心得体会、训练日志等等都是第一手教学资源,从中可以提炼项目化教学的项目设计、教学方法、情境建立等方面的内容,使得专业课程的教学更贴近行业应用、技术前沿,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和质量的提高。(五)技能竞赛对实践性教学师资力量的提升完成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条件是实践性教学的师资力量,他们是保证实践教学水平的前提条件。有技能竞赛指导经验的教师,通过竞赛中对学生的指导与自我锻炼,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综合能力,巩固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教学水平,从而强化了实践性教学能力。
二、技能大赛的训练方法促进专业课程教学的方法研究
机电一体化专业分层教育思考
摘要:为解决当前高职扩招形式下生源种类多、基础差异大,统一教学不便于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本文提出在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实施分层教育的设想,对分层的策略和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分层教育;专业方向
1.分层教育的必要性
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高职教育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力量。2019年5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当年全国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其中包括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特殊群体(以下简称退下农新)。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三峡职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作为三峡职院第一批被批准招收退下农新的专业,2019年不仅招生人数上升,生源类型更是涵盖普通高招生、单招生、技能高考生、3+2转段生、退下农新等多种类型。多样化、多类型的生源,意味着各类学生受教育经历不同、学习目的不同、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不同,入学前的知识水平、技能基础、综合素质和心理特征不同。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老师如果按同一教学目标、同一教学内容,相同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势必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同时,企业的用人需求因职业岗位不同也呈多样化和细精化,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原则指导下,高职学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加工厂”,面对不同的“原材料”,和不同的“产品”加工要求,若采取相同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方法”,显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可见,差异化的分层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必然趋势。分层教育是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分成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老师针对性的帮助,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的方法,分层教育的本质是因材施教,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从而得到最优的发展。
2.机电一体化专业分层教育的策略建议
2.1增设不同技术复杂度的专业方向。专业方向是对专业作进一步细分,其目的是在满足基本人才培养规格的基础上,侧重培养学生某方面的技能,让学生具备某方面的专长,使学生的能力素质更贴近目标岗位的需求。三峡职院机电一体化专业近年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专业方向是装备制造方向和自动化方向。分析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岗位能力等内容不难发现,装备制造方向重点培养学生数控机床的操作使用、安装调试和维护维修,自动化方向重点培养自动生产线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检测验收能力,二者都是典型的工业3.0时代技术,是机械制造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液(气)压传动技术、传感检测技术、PLC技术、人机界面等技术的综合应用。两个专业方向在技术的复杂度上没有明显差异,但两个方向本身的技术复杂度均对学生的知识基础、逻辑思维和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并不适合理科基础太差和逻辑思维太弱的学生学习。从教学实践也能得出上述结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到专业学习的后期两极分化明显,优等生不仅能较好的达到培养目标,还能在高职院校技能大赛、西门子、机械创新大赛中取得优良成绩,而学困生则明显完成课业吃力,个别学困生甚至只能通过在学习小组内“搭便车”才能勉强通过课程考核。秉持以学生为中心和因材施教的思想,笔者建议增设或调整专业方向,增设或调整的原则应是使各专业方向在技术复杂度上呈现一定梯度,以便不同基础的学生选择。比如,对技术复杂度做减法,可以增设定为于以传统电气控制为主、自动化程度稍低的普通机电设备的专业方向,对接机械加工、机械装配、简单机电设备安装调试和维修、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改造等岗位。对技术复杂度作加法,可以增设定位于分布式的生产控制系统的专业方向,对接大型自动生产企业的设备调试、运行、监控、维修等岗位。具体增设什么样的专业方向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在市场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来进行,综合岗位需求和学生能力来调整专业方向才有实际意义。2.2构建科学的细分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是以课程作支撑,只有科学构建对接不同岗位需求的专业课程模块,才能形成不同专业方向的特色和优势,这是分层培养的关键。依据三峡职院专业课程模块规范,专业课程体系由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三部分组成。专业必修课是为保证人才培养基本规格,所有学生都必须修读的课程;专业限选课是培养特定职业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课程,不同专业方向的目标岗位群不同,其限选课课程也不完全相同;专业任选课是学生扩大专业知识面,提高适应能力的课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可见,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差异主要体现在专业限选课模块上。遵循就业导向的原则,深入企业进行岗位调研,归纳寻找各专业方向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对其工作过程进行剖析,构建满足基本培养规格的专业必修课模块和不同专业方向富有特色的专业限选课模块,是实现不同专业方向培养的必要条件。2.3合理分流学生到不同专业方向。分方向的目的是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大一新生初入校时,老师对学生了解不多,学生对专业了解不细,对自己的专业学习能力、优势、弱势更难以有全面真实的认识,如果刚入校就选择专业方向,多数学生的选择势必盲目,难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根据三峡职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现行培养方案的教学进程安排,专业必修课基本在第三学期完成,第四学期开始安排专业限选课,因此第三学期结束时是最好的分流时机。经过了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特征已比较稳定,知识基础、技能水平、兴趣爱好也基本明确,这时再选择后续的专业方向,随意性就大大降低。学生分流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既要尊重学生的兴趣、意愿,也要体现老师的指导性,专业老师要帮助学生对学习状况、技能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评估,选择更适合学生个人发展的专业方向。比较可行的方法是依据前期某几门重要课程的学习效果,再结合学生个人意愿进行分流。
机电一体化专业生产实习改革研究
1机电一体化专业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
随着学生临近毕业,越来越多的学生需要进行生产实习方面的实践工作。但是学生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总会存在不少的问题,影响学生正常的实习工作。其中主要表现为:(1)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大部分大中型企业也随之进行了改革。改革的进行,导致部分大中型企业已经不具备支持大学办学的义务,因此,接受学生实习的企业已经越来越少。并且部分接受的企业,也在实习薪酬方面,不能够给学生满意的答复。而且部分企业对学生所采取的实习方式,仅仅是进行一部分参观式的学习,实质上并不给学生生产劳动方面的机会。这已经违背了生产实习的初衷,从而无法达到生产实习的目标,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2)在传统生产实习的过程中,主要的实习方式是在老师的带领之下,通过企业工程师对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讲解,进而带领学生对企业进行参观。但是,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对于生产工作都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触碰。学生无法进行实际的生产工作,从而导致学生对于这种实习形式缺乏理解,无法进行主动配合,学生的生产实习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3)虽然在工程实践训练的过程中,高校普遍安排了各种实践课程,学生虽然学习了专业的实践知识,但是在进行生产实践方面,却变得越来越少。这是由于部分高校本身对于实习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而导致的。因此,对于学生的生产实践,没有起到良好的促进效果。
2生产实习的改革措施
2.1做好生产实习前的准备工作。(1)对需要进行教学的课程做好规划。大部分高校学生进行实习的时间,一般都是在结束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学习之后开始的,需要进行的社会实践为半年左右。因此,学校为了能够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实践活动,必须将所需教学的课程做好安排。而大多数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生产实习都会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即将结束之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拥有充足的知识和技术,进行实践工作。(2)做好相应的社会考察工作。在学生进行实习之前,学校必须对所需要进行实习的企业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只有进行充足的准备,才能促进实习效果的提升。在学生进行实习之前,必须对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和管理做好相应的考察工作,以避免企业与学校所需要进行实习的工作不相符,不仅浪费时间,也无法提升学生的生产实践水平。进而根据所考察的情况,为每一位学生准备好相应的实纲,让学生根据实纲,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实习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投入到实践中去,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2.2做好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学校在选择实习单位的过程中,必须选择大中型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大中型企业拥有先进技术装备,并且岗位众多,人才需求量大,对学生的生产实践工作,有着良好的条件。而为了能够让学生们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工作,学校必须和企业进行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技术合作以及人才培养的方式,从而构建生产实习多元化教学模式。同时,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生产实习的参与度,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践中去,学校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意见,让学生在选择实习单位方面,有着良好的自主性。这样在进行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相应的实习工作,才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实习的时效性。2.3对学生的实习过程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部分学生在进行生产实践的过程中,由于对于生产实践工作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无法理解实习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因此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无法积极地投入进去,部分学生还为了能够不进行这方面的实践而逃离,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影响进入社会之后的发展。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到实习内容来自应用第一线,必须进一步加强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指导工作。其中不仅包含书本中的知识与技能,还包括在生产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让其领略到实践的真正内涵,从而帮助其进一步促进其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后续的学习和毕业设计做好坚实的基础工作。藏地区的经济。借助企业平台,职业学校与企业相互合作,可在未损害企业的利益甚至可获得更大利益基础上增强了企业的社会影响力、知名度;加强与企业合作,能为师生创设更好的教学实践和科研活动场所及实习基地。当然,这一过程的实现还需要政府协调和国家政策调控,对那些对职业教育发展工作有突出贡献的企业给予奖励,更好的增强已参与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已参与的企业也可带动其他企业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以促进校企合作更好地发展。借助高校平台,积极拓展与内地省份职业院校合作办学,加快改革职业学校办学方式、教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路、体制、资源、评价等,逐步形成西藏与内地省份职业教育多方位、多层次互动的“源头”与“活水”格局,做到从外部引“源”入藏与从内部引“流”出藏相结合,不断提高西藏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国际化程度。(2)加强职业基础教育,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与质量。加强对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骨干职业院校、建设一批实验实训基地以及加强重点学科专业的建设工作,从而实现西藏地区职业教育的资源共享。并且通过对教学模式、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的改革来提高办学质量和活力,进而推动西藏职业教育特色及品牌专业的形成,为西藏的发展培养一批有素质、有能力的技术人才,为西藏职业教育的稳定、快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3)加大经费投入,建立职业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增加对西藏教育的投入和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手段。因此,要加强政府、社会以及个人等多渠道的经费投入,例如:鼓励民办院校引进民间资本,吸引社会闲散资金运用到职业教育发展中,亦或是以其他合作方式参与职业教育的建设发展中等方式来加大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为职业教育的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财力报账。对此,西藏应不断完善和健全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制定合理的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当前,西藏初等、中等以及职业教育实行的是“三包”政策,高等职业教育中的畜牧、机电、农林等学科专业实行的是免费教育政策。(4)引导人们转变传统观念。在各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推进西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做好各项宣传工作,转变传统观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转变,一是转变广大农牧民传统的教育观念,降低传统宗教教育的负面影响,加大教育的宣传力度,使农牧民家长逐渐认识到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农牧区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农牧区文化水平整体上有所提高,促进农牧区职业教育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二是转变农牧民对技术性工作人员的社会偏见,使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专业型人才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多样化的人才为满足多样化的行业需求,西藏职业教育培养人才有了用武之地,同时,观念的转变也会极大地激发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动力,使其能更好、更长久地发展下去。
作者:李奕晓 单位:永城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基地的职场化改造
摘要: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之一,也是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最显性化的内容之一。其中,学校实训室职场化建设成效明显,实践教学及管理制度需要更为健全,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可以保障实训课顺利进行。本文就针对本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及系统建设进行研究,针对现有实践教学条件现代化、实训室文化、职场化等方面进行系统化的建设和研究,使机电工程学院实践教学基地提升到一个新的平台,从而提高学校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实训室制度;管理模式;校企职场化
高校实践型实训基地建设是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作为省示范性专业及优质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文从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意义开始,分析了本校存在需要改进的制度、管理模式及需要开展校企合作新模式,提出了符合我校本专业实事求是的策略和发展目标,符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一些应对,以满足学校实训基地的硬件资源及职场化建设使用需求。
1建立科学及符合本校的实训管理方法与制度
1.1校内实训基地的制度完善与建设
实训基地管理制度,最大作用是维持实训室内部的秩序,若没有一套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实训室内部则自乱,将会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去处理大量琐碎重复的事,当前机电实训中心管理形式采用的主要是由实训中心主任领导下实验员管理的制度,负责整个实训室的耗材管理、资产管理、设备维修、日常实训课前准备等大量工作,实训室教学也是日常实训教学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应参照实际企业的职场化建立更加完善制度,包括《实训室安全管理》《实验员管理职责》《实训基地耗材管理制度》《实训指导书及实训报告》《借用制度》《设备仪器使用登记制度》等。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分析
【摘要】近些年来,机电一体化行业的快速发展,使社会在急需大量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同时,也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专业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而通过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改革,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当前紧迫的人才就业压力形势,还能为社会的快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此,本文便基于社会需求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改革途径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社会需求;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
一、社会需求下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
近些年来,众多新型技术不断涌入到机电一体化领域当中,从而极大提高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使用价值与应用规模,并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在当前的形势下,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不断应用,也使社会对机电一体化人才求贤若渴,并对人才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也使各个高职院校纷纷开始重视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培养,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知识方面的教学,而忽略了对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造成这些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难以适应相应的岗位,更加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为了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的冲击,培养出更多能够满足社会要求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就必须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此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只有充分认识到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充分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才能确保高职院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能够满足社会需求。
二、基于社会需求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途径
1.社会需求下的专业设置改革。高职院校要想确保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就需要先从专业设置上入手,并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核心培养目标,以市场对接作为专业的设置根本。高职院校在对专业设置进行改革时,应将社会需求下的机电一体化人才标准与职业素养进行掌握,并以此作为参考来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进行定位。此外,高职院校还要充分结合自身的教学优势来进行特色化的专业设置,以此提高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能力。2.社会需求下的课程体系改革。高职院校在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时,要想实现机电一体化专业与社会需求的良好对接,就必须对市场需求形势下的人才培养需求与岗位技能要求进行充分掌握,以此作为课程体系改革的关键,并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专业素养层次来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在课程体系改革上应分为三个课程类型,分别为专业核心课程、氛围基础课程及素质拓展课程,并充分结合专业理论课程的进度与内容来建立实践性课程。实践性课程应以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运用与强化自身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战略定位,当然,在建立实践性课程时,必须要确保实践性课程能够满足社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需求。3.社会需求下的教学过程改革。机电一体化专业作为一门知识内容涵盖范围广、专业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一门学科,如果在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理念教学的灌输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会使学生难以理解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理论知识,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从而使教学效果大大降低,更会使其在未来的市场就业中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改革,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实践性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工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实现学用结合的教学方式,这样更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4.社会需求下的教学计划改革。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计划是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前提,在高职院校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上更是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社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极度渴求的形势下,要想确保机电人才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就必须对教学计划进行改革,通过对社会需求下的岗位能力与人才标准进行分析,以此作为参考来制定教学大纲,并对教材内容及重难点进行充分结合,来不断完善教学计划,此外还要建立人才考核体系,以此确保高职院校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中能够有效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5.社会需求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职院校应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通过加强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来引导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生产实践,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时,应以多元化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以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为学生创造更加真实的实践环境,使其能够在大量的实践环节中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此外,通过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方式,不仅能使企业获得更多人才选择的机会,还能通过院校资源方面的优势来提高自身的生产水平,此外还能够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在实训资源方面的匮乏问题。6.社会需求下的师资力量改革。教师是培养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主要力量,只有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才能使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必须要对师资力量进行改革,高职院校通过建立一支具备过硬素质、教学水平高超的师资队伍,来进一步加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不仅能使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加高效,还能使教师获得更多的社会历练与学习机会。
机电一体化专业考试考核方法改革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考试考核方法问题
1.考试考核的目的问题
高职教育目前的机电一体化考试考核与过多的利益以及目的挂钩,虽然这提高了学生对考试考核的重视程度,但也令考试考核的最根本目的被埋没。许多学生抱着过重的功利心参加考试考核,甚至连学习目的也转变为如何取得更高的考试考核成绩,而不是如何获得必要的机电一体化技能,考试考核的根本价值受到了冲击。
2.考试考核的结构问题
高职院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作为一门实践应用性专业,其考试考核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践技能考试。但目前只有理论知识考试拥有较为完善的考试体系和较为严格的考试准则,而实践技能考试由于考试体系随意、考试审查宽松,所以学生对其的重视程度很低。
3.考试考核的内容问题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机电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