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3 03:06:2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基础设施建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基础设施建设

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政策

1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需求

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产业,是维系国家社会生产和生活正常进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和基础保证,在我国目前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阶段,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运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发展程度将直接决定其他各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市场交易的效率和投资环境的改善。正因如此,近年来,我国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枢纽机场、国际航运中心为重点,大力推进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至2000年末,我国运输线路中,铁路营运里程6.8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140万公里,内河千吨级以上航道7855公里,沿海港口万吨以上泊位646个,民航机场129个,航线1120条,里程151万公里,管道运输2.5万公里。货运量总计135亿吨,货物周转量总计43359亿吨公里。

尽管这样,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我国仅为1344.48公里/万平方公里和10.43公里/万人,而美国为6869.3和253.59,德国为14680.4和65.94,印度为5403.9和21.6,巴西为1885.8和118.4。由此可见,我国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远远落后于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就是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要改变目前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滞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状况,必须加快建设速度,加大建设力度。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数量巨大,建设周期长,在建设中面临资金投入需求大而实际投入不足的矛盾,这单靠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自身积累和国家投资,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因此,在对交通运输的投融资政策上,必须进行改革,以增加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投入水平。

实现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融资,对于集中解决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有效的推动我国各产业发展的投资收入无疑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有效融资,实现运输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建设,也是发展基础设施平台,加速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的重要一环。

2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政策的主要模式

在我国加入WTO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内部形势下,运输基础设施融资政策的转变必须适应内部和外部的现实条件与要求。调整后的政策应建立起政府投资主体和其他投资主体并存的综合投资体制,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投资决策机制和风险约束机制。但必须看到,在各种投资中国家投资仍是交通运输建设投资主渠道,其他多种投融资方式则起着加大投资力度、加强治理与加大收益的作用,以适应交通运输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查看全文

浅析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

[摘要]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是增进公共福利水平、进一步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全国性基础建设,关系到社会保障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我国社保基础设施建设在覆盖范围、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当前社会的发展对社保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快建立、完善社保基础设施建设是构建法治社会、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

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收入分配的“调节器”和经济波动的“减震器”,特别是在劳动者收入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社会变化的应对,风险的预防和管理上,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是以现行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为依据,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服务平台的搭建、劳动保障数据库和信息化的建设等方式,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进一步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全国性基础建设。我国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民生为本”的工作主线,积极作为、稳中求进,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以2002年10月全面启动的“金保工程”为例,旨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统一、高效、简便、实用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实现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决策支持四大功能目标。[2]

1我国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1.1夯基础——社保卡基础建设。社会保障卡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一规划,面向社会发行的用于记录参保人员基本信息、个人账户、社保缴费、职业资格、就业经历等情况的IC卡,是为我国公民提供便利服务的重要载体,是我国社会保障进一步深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2010年至2016年,社保卡持卡人数大幅增加,极大地促进了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1.2抓规范——制度建设。近年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不断加强,部门规章立、改、废同步推进。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社会保险法》为开端,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保障制度的综合性法律,对于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1.3搭平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2010年始,我国开始在中西部地区开展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试点,建设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和乡镇(街道)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所),截止到2016年,累计共支持1500多个县、5500多个①乡镇开展项目建设,通过加强资源整合,改善服务设施条件,提升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和办事效率。1.4促提升——信息化建设。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有12333服务热线建设、金保工程建设、新农保和城居保业务系统建设等,利用现代信息手段进一步明确办事指南、细化办事流程、公开信息一体化,突出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的宗旨。[4]2011年末“金保工程”一期建设全面完成,全国32个省级单位全部实现了与部中央数据中心的网络联接,28个②省份实现了部省市三级网络贯通,城域网加速向街道、社区、乡镇基层服务机构延伸。截止到2016年,全国所有省市均已开通12333电话咨询服务,全年接听总量达8326.1万次。[5]

2我国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报告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我县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来抓,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抓手,以改善民生为目标,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不断强化农村发展能力建设,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6亿元,同比增长18.8%;实现夏粮总产10.1万吨,油脂产量位居全省之首;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987元,同比增长27.2%。

(一)突出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抓紧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危桥改造工程,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2007年以来,累计投资5974万元,完成土石方383万立方米,整修渠道177公里,其中硬化渠道49公里,疏浚店埠河3.68公里,建设大中塘264口,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8.8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6万亩,解决了4万多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和饮水困难问题;完成危桥改造工程15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9座,出色完成了国家级小(一)型水库重点项目稻香水库主体工程。

(二)构建网络,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今年,我县要完成村村通水泥路建设任务260.3公里,目前已完成路基基层177.93公里、混凝土面层55.94公里。国债项目范栏路、石高路全长33公里,已经完成全部征地、拆迁工作,沿线桥涵配套设施全部建成,路基土方工程完成25%;省交通厅通乡公路项目马店路、王黄路、八青路共38公里的三、四级油路、水泥路改建任务,已经完成12公里路基补强工程;合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已完成店埠河大桥、南淝河大桥东段建设,路基土方工程完成80%以上。

(三)美化环境,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新村居建设日新月异。白龙清水、八斗小普、马湖小陶等新村居建设基本完成,设施配套基本完善,特色产业优势渐显,土地复垦全面展开,拆迁农户陆续入住。其中白龙清水村原村址占地335亩,规划新建后仅占地60亩,新增耕地275亩。二是村庄环境整治初见成效。完成村庄环境整治村4个;完成农村改水3.9万立方米、改厕1631个,植树17万株,建设垃圾填埋场1.2万平方米;城中村、镇中村、园中村改造快速推进,拆迁房屋60余万平方米。三是生态家园建设蒸蒸日上。启动100立方米沼气工程建设2处,改造和新建沼气池340口、巩固已建沼气池2600口、推广太阳能热水器780平方米、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菜、猪-沼-果、猪-沼-渔等生态生产模式1300余户,户均每年可节支增收2000多元。四是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有序推进。高质量完成了我县生态农业发展和巢湖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8个,总投资近10亿元,部分项目已通过专家评审并被批准立项。五是“缩村让地”和“整村推进”等项目亮点纷呈。上半年,实施国家、省、市、县土地整理项目55个,总规模7.1万亩,新增耕地1.38万亩。其中白龙镇长王村“整村推进”项目,涉及15个自然村庄、1227户拆迁,总规模1.3万亩、预算投资1.3亿元。目前,已完成土地丈量测绘、规划设计、论证评审等工作,新村居建设已经展开。六是农业产业蓬勃发展。按照做大粮油业、做强畜牧业、做优蔬菜园艺业的思路,把着力调整种植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全县涌现出一大批规模较大、特色各异、市场反应较好的专业村和主导产业品种。清水的花卉、小陶的果树、建华的净菜等都初具规模。其中元疃丰宝科技示范园已发展成为合肥市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也是安徽省最大的平菇生产基地之一;撮镇建华社区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引导群众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发展合作生产,带动周边8000多农民共同致富。规模养殖进一步扩大,1-6月份,完成养殖业投资近2亿元,新增养殖场(小区)200多个,规模养殖比重达65%以上。

(四)精益求精,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精心实施农村配网建设“四大工程”,即基本性支出工程、农网完善工程、雪灾恢复重建工程、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等,总投资2686万元。已新建和改造10KV线路53.6公里、400V线路185.9公里、新增和更换配电变压器55台。其中,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重点落实一个电气化镇(元疃镇)和15个电气化村建设任务,总投资1020万元。目前,前期勘察、测量等工作已全部完成。其中马湖乡小陶电气化村一期建设已经竣工;省级10KV农网组合式配电台区建设试点工作也在白龙镇长王新村顺利启动。

查看全文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

多年来,我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一、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市委、市政府历年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每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每年都要利用一冬一夏农闲时节,大力开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开始喝上放心水,走上平坦路,用上便宜电,烧上清洁气,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农村面貌发生较明显的变化。

1、水利设施有新改善。全市现有水利设施13055处,总蓄水能力1.5亿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两处,小(一)型水库14处,小(二)型水库96处,万方以上水库225处,塘堰6671口、全市主干渠53条,895公里,有效灌溉面积12万亩,小水电站28座,总装机5250千瓦,年发电量1500万度,各类人畜饮水工程7502处,累计解决14.2万人和8.38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

2、农村道路有较快进展。通村公路总里程1388公里,已水泥硬化1180公里,全部纳入养护管理,惠及20余万人。

3、农村通电水平有大的提高。实施了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全市农户通电率达到95%,城乡实现同网同价,一大批无电村、无电户,迎来了电的光明。

查看全文

市长在基础设施建设会讲话

同志们:

今年,我市遭遇了自1954年以来的最大洪水,全市经济发展受到巨大损失。洪灾过后,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及时将全市工作重心转移到生产救灾和加快发展上来,要求全市上下一手抓生产救灾不放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不动摇;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不能变,加快发展的力度不能减,确保实现年初既定的目标任务。市政府召开这个会议,其目的就是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确保全年城市建设目标任务的实现。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增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市“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把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作为中心城市,我认为起码要有中等城市规模,综合功能上要比较强,发展要有潜力,对周边城镇及广大农村具有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而这几方面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今后若干年我市经济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就是要按照“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要求,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发展,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当前,城市建设既适逢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概括地讲,主要面临以下机遇:首先,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市场化的深入发展趋势,为我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大环境,赋予我们一个很大的社会推动力;其次,中西部崛起政策也为我们提供一个难逢的机遇,国家非常重视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在政策、资金等方面都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持,比如,为了改善人居环境,国家不断加大对城市供排水及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工程的支持力度。第三,经济快速发展,为城市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214.1亿,同比增长13.1%,财政收入22.4亿元,同比增长32.1%。第四,整个社会对城市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程度空前提高。经济发展了,人民富裕了,人们对生活质量有新的标准和要求,这首先就是生活环境问题,房子宽敞不宽敞,小区环境好不好,道路通畅不通畅,有没有休闲游乐的场所等,这为建设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群众基础。我们要抓住以上难得的机遇,利用好有利条件,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同时,我们还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国家正在实施宏观调控,控制经济过热,紧缩银根,给我们带来融资的压力。国家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紧缩地根,使我们的发展空间和城市土地经营受到很大限制。比如,我们年初上报的420亩沙颍河治理移民安置用地,已上报国务院,至今未批;河滨路(西二环至南京路段)建设用地也未得到批准;还有几块安置用地和储备土地都未得到批准,结果导致一系列项目不能正常实施。面对困难和压力,我们不能束手无策,要迎难而上,创造条件,抢抓机遇,趋利避害,用足用活政策,增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创造性地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二、肯定成绩,增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17.81亿元,虽然受到天气、资金、施工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但是经过在座各位和广大建设者的共同努力,至7月底已完成投资4.9亿元,比去年全年投资总额还多0.8亿元,城市路网工程、沟河塘治理工程、园林绿化工程、灯饰亮化工程、城市供水工程、污水处理工程等六项工程全面启动,城市建设取得新的成绩,城市面貌发生新的变化。

查看全文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考察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

为了解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部署,9月10日—11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水和,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尚天法分别带领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农业小组人大代表,分赴林州市、县、滑县、内黄县等县(市),听取了有关县(市)的工作情况汇报,认真察看了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并与基层干部群众进行了广泛的交谈,对我市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有了较深的了解。

一、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通过视察,大家认为: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使全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较快,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成绩突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明显加强。近年来,我市以“红旗渠精神杯”竞赛为动力,持续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连续14年获省政府颁发的“红旗渠精神杯”。在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先后实施了南谷洞、琵琶寺水库除险加固,河市区东段治理、茶店坡沟治理,引黄补源、跃进渠灌区节水技术改造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在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方面,通过建水库、机电井、旱井、水窖、集中供水处,初步形成了沟相通、渠能联、旱能浇、涝能排的防洪除涝抗旱减灾体系和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节水灌溉面积已达370多万亩,年可节水3亿m3,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二)重点林业工程进展顺利,林业生态市建设开局良好。近年来,我市林业工作紧紧围绕林业生态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两大任务,积极组织实施了太行山绿化、防沙治沙、退耕还林、外资造林等重点林业工程,扎实开展“四荒”拍卖造林体制改革,大力搞好林业高效园区建设,切实加强林地、湿地、沙地林业资源管护工作,使全市各项林业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在今年林业生态市建设过程中,通过加强领导、加大奖补力度、严格考核奖惩、严把造林技术关、实行户户合同以及广泛宣传发动等措施和手段,使我市林业生态市建设开局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34.28万亩,是省下达28.83万亩的119%,完成森林抚育和改造4.3万亩,是任务的100%。全市的林木覆盖率由21.6%提高到25.4%,生态环境状况初步得到改善。

查看全文

气象基础设施建设研究

1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指导思想

气象台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据《中华人们共和国气象法》等。气象局主要的工作之一是实现更好的防灾减灾工作,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动力支持和贡献。应该重视气象事业的发展,增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投入力度。我国的气象发展已经比较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气象事业起步比较晚,底子薄,基础设备稍显落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日益扩大。必须提高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虽然存在阻碍,但是在政府和人们群众的努力下,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的提升。1.1存在的问题。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道路、职工食堂、活动场地和临时性的用房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在气象观测过程中使用的值班房中的结构设计不合理等,直接制约了该地气象观测事业的发展。气象观测站与标准的要求存在差距[1]。1.2指导思想。应该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以现代气象服务的要求为发展的契机,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建设的重点,进行统筹兼顾的发展,提高效益和质量,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公共气象站台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气象站台服务的管理办公能力和改善其工作条件,有效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气象业务能够更好的为社会和人民群众服务[2]。

2建设目标

该地对气象站台等基础设施进行了优化和建设,同时制定发展目标,即在2020年实现完成气象主题公园建设和观测业务的用房改造工作等,为气象工作的发展奠定基础,实现建设美丽站台的目的,不断促进该地区的气象服务工作向着科学化、规范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3建设任务和时间

3.1观测业务用房改造。气象业务的建设中应该坚持生态的需求原则,实现气象业务进行长期观测和遥感动态观测,对气象预报进行及时的,进而使政府能够及时掌握气象变化的信息,为预防气象灾害的发生提供参考和保障,实现减少气象灾害发生的目的,不断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职工食堂的建设,经过改造之后的职工食堂能够解决工作人员的就餐问题[3]。3.2气象文化主题公园的建设。建设气象主题公园能够实现将气象文化融入其中的目的,将气象公园建设成集气象观测、观光和休闲为一体的基础设施,实现在休闲中了解气象文化,获取气象知识,同时气象公园的建设能够营造一定的学习氛围,提升气象职工和干部的素质,为培养优秀的人才提供学习氛围和文化环境。

查看全文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分析论文

一、农村基础设施的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

1.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推动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据统计,2007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40.36元,其中工资性收入为1596.22元,占人均纯收入的38.55%;家庭经营纯收入为2193.67元,占人均纯收入的52.98%;在家庭经营纯收入中,农业收入(包含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收入)达到1745.12元,占家庭经营纯收入的79.55%,占人均纯收入的42.15%[1]。由此可见,农业收入仍然是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业生产的发展,是关系到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问题。

生产性基础设施,如:农田水利和农业气象服务等,可以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以农田水利设施为例:自1949年以来,中国农田灌溉规模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从1962——2002年,中国人口增长了1倍,人均耕地面积减少50%,但是人均灌溉面积增加了50%。全国粮食产量净增2.6倍,其中占全国耕地面积不足40%的灌溉土地的粮食产量占总产量的80%。据资料分析,约有60%的粮食作物,75%的经济作物和90%的蔬菜作物都生产在灌溉农田上[2]。

截至2007年,中国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已经达到46.42%,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6.83%,占粮食播种面积的53.50%。2007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5.02亿吨,比2006年增长0.72%,较1980年增长了1.81亿吨[1]。由此可见,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增加有效灌溉面积,从而有力的推动了粮食生产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农民的农业收入的增长。

2.基础设施建设能够降低农业生产总成本,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在目前中国农业小规模经营、农业的弱质性和农产品的特殊性等条件下,降低农业生产总成本将成为增加农民农业收入的主要途径。这是因为:

(1)从价格方面来看,一方面,由于农产品是人们的基本生活所需,关系到国计民生,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虽然政府在特定时期(战争、自然灾害等时期)可以通过提高农产品的价格来刺激农业生产,但是政府无法长期将农产品的价格定位在比较高的水平上;另一方面,由于农产品产量大,产品的差异性比较低,农产品市场是比较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的市场形态。在这种市场形态中,每一个生产者,也就是农民,都不能通过提高价格来获得比较高的利润,也就是说,由于缺乏垄断力量,农产品价格由市场决定。总之,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农产品的价格会保持在比较固定的低水平上,农民无法通过提高价格来获得高收益。

查看全文

广电基础设施建设考察报告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议题安排,月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领由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组成的视察组,在县政府副县长、政府办公室和县广播电视局负责人陪同下,对全县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视察。为保证此次视察活动顺利进行,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大会对视察活动进行了研究部署,常委会办公室、教科文卫工委加强与县政府办公室及广播电视部门沟通协商,制定了具体的视察方案,并在第二十次常委会上专门邀请市广播电视局事业发展科科长祁中山对《广播电视条例》进行了专题辅导讲座。视察组先后实地察看了洋坪镇九里岗村广播室、太平顶“中央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以及洋坪镇三板村“村村通”工程现场,召开了由县广播电视局、财政局、发展改革局、人事局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听取县广播电视局关于全县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情况的汇报,围绕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进行了研究座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评价

近几年来,在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广电部门的积极努力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县广播电视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管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广播电视覆盖面不断扩大,广播电视服务不断优化,全县广播电视事业步入了良性快速发展的快车道,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近年来,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资金投入力度,财政投入资金由年的79.76万元上升到年的179.8万元,省市专项资金也由26万元上升到48.3万元,推动了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有线电视网络发展步伐加快。有线电视网络由城区向乡镇延伸,实行县乡联网,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共建有线电视干线光缆254.8公里,光节点157个,有线电缆187.6公里,网络公司所属的城区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3320户,乡镇用户达到了3786户,未被网络公司收购的乡镇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931户。今年来,县网络公司积极搭建数字平台,通过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开通了74套有线数字电视节目,截止目前,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开局良好,已发展用户4000余户。数字电视的开通,极大地丰富了我县广大有线电视观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供了更高质量的服务。二是“村村通”工程稳步实施。县政府高度重视广播电视网络建设,把发展广播电视“村村通”作为丰富农村精神生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先后投入资金120万元,于2005年建设50户以上广播电视盲点自然村“村村通”项目点59个,年建设20户以上广播电视盲点自然村项目点40个,今年我县有270个20户以上的盲点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项目纳入国家建设计划。通过推进“村村通”项目建设,截止年,全县广播电视有线骨干网基本形成,开通有线电视的区域扩大到59个村,占全县行政村的53.6%,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三是无线电视覆盖工程扎实推进。抓住“村村通”建设机遇,架通了县城至太平顶广播电视发射台的光纤线路。并投资20万元对县城和太平顶发射台的三台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机进行了更新,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无线发射转播台作用,提高广播电视无线覆盖水平,抓住中央台覆盖工程的契机,完成了中央台一套、七套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三套节目的天线和发射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工作,提高信号质量,有效地扩大了广播电视覆盖率。投入资金120多万元对太平顶发射台专用公路6.4公里进行道路硬化,并多方筹集资金对太平顶发射台机房进行装修改造,使我县及周边县市近20万人受益,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5%以上。四是广播电视宣传硬件建设迈上新台阶。按照科学设计、合理施工的原则,突出安全性、可靠性和前瞻性,分期分批对广播电视台机房进行改造。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播出质量和水平,县政府共投入40多万元,先后对新闻采访设备、编辑制作设备、播出设备进行了升级更新,将广播电视拍摄采访设备全部更换为数字设备,制作全部采用非线型编辑设备,后期播出设备更换为硬盘播出系统,并组建了局内部办公网和制作播出网,大大提高了广播电视工作效率和自办节目质量。

(二)管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一是完善经营机制,提高广告经营创收水平。县广播电视局通过加强管治、挖掘潜力,,将远安电视台广告文艺节目时段经营权对外出让,由宜昌三人广告传媒有限公司以每年25万元买断经营权,实现经营创收保运转。二是深化内部改革,实现管治标准高效。县广播电视局根据新形势、新工作,不断深化改革,加强标准化、制度化建设,在机构改革上,率先完成了局网分设;对乡镇所属有线电视网络探索引入民营资源,逐步将经营权出让,乡镇从事文化广播公益服务的人员统一归口到乡镇公益综合服务中心管治,从而实现了人员和机构的精简。在人事制度改革上,广播电视局事业人员通过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末位淘汰和对工作人员全员竞聘、双向选择的方式进行精简分流。通过改革,全县广播电视系统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和比学赶超、奋发向上的氛围,激发了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活力。

(三)广播电视服务不断优化。以提高宣传质量,多出宣传精品和保障安全播出为目标,严格管治,优化服务。一是严格审核把关,保证导向正确。完善节目审查制度,加强导向把关,发展监听监看,保证节目宣传中心突出。二是狠抓节目创优,提高导向水平。克服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人少事多的现实困难,坚持“三贴近”原则,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县委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宣传报道经济社会建设中的先进典型,并及时向省市广播电视新闻媒体推介,不断增强了新闻宣传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从整体上改进和提高宣传质量,为推进远安科学发展,努力走在山区县市前列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三是认真履行有线电视安装、维修限时提速承诺。不断加强了广播电视网络设施设备维修报装队伍建设和服务保障制度建设,对用户的安装申请和报修投诉,严格兑现服务承诺的时间和质量。坚持对农村广播室维修零收费服务措施,有效推进了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四是完善健全各项制度,成立了安全播出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建设畅通、快速、高效的联系协调机制,在重大节日、敏感时期加强值班工作,启动应急预案,出现紧急情况,立即处理,保证了广播电视节目播出和广电网络传输安全运行.

查看全文

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三农”领域补短板项目库建设工作的通知》以及做好“三农”领域补短板项目——“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要求,现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特制订此实施方案。

一、工作要求

首先,强化组织领导,乡主管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村书记负责项目进度等工作。乡新村办将始终加强对我乡的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项目进度、质量、管护等进行监管,确保项目建设如期完工。

其次,加强项目资金的监管力度,乡纪委、财政所将对资金的使用、拨付等进行专项监管,确保专款专用、拨付合法合规。

最后,明确和强化建设和管护的主体责任,乡镇为项目的主体责任单位,各项目行政村为项目建设和管护的具体责任单位,负责各自项目的实施进度、质量、管护等具体事项。

二、项目建设实施内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