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3 02:27:0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象山教育思想研究

[摘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我们提出的要求。“素质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千百年来人类教育发展和改革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对自孔子、墨子到宋儒以及近代先进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象山教育思想产生于中国传统教育发展的第二个高峰——书院教育时代,研究象山教育思想,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并且提高自身素质。

[关键词]课程改革;素质教育;书院教育;象山教育思想

荆门有象山中学、象山小学,是以象山先生命名的。象山先生,姓陆氏,名九渊,字子静,号象山,八百多年前曾任荆门知军,南宋光宗三年十二月(公元1193年1月)卒于荆门知军任内,荆门老百姓世世代代怀念他,尊称他为陆夫子。象山中学、象山小学是荆门基础教育的两所知名学校,这两所学校的教师们,为发展荆门基础教育事业,学习象山先生的教育思想,“识义利公私之辨”,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曾创造了这两所学校昔日的辉煌。今天,在深入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侯,我们在这里同大家一起讨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象山教育思想研究问题。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我们的要求

我们的社会已进入二十一世纪。这个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世纪,知识已渗透到政治、经济等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领域并处于中心的位置;知识制约并决定经济、产业发展的方向、结构、水平,并且也成为一种产业;知识已成为权力的象征,成为影响财富、政治的最重要权力的来源。随着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为抢占经济和科技的制高点,全球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以合作为前提,民族经济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补充,一国、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日益取决于他国和他地区的经济发展。这种国际趋势的出现,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挑战,对培养人才的教育提出了挑战。上个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了“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并提出了一份题为《学习:内在的财富》的报告,认为21世纪教育应以“四学”为支柱,即:学知、学做、学会发展、学会共同生活。

为了积极适应当今国际社会发生的变化,培养当今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我们的教育必须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教育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查看全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制度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周期。应当始终贯彻“积极进取、稳妥推进、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在国家宏观指导下,实行地方责任制。在改革条件尚不具备的地区,仍应执行现行课程方案。教育部将组织力量修订现行教学大纲、教材,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为过渡到新课程体系做好充分准备。

二、教育部设立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作为国家级课程改革的常设组织机构,并组成由课程专家、学科专家、教育专家以及教育实践工作者共同参加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为课程改革的国家决策提供研究咨询意见,负责新课程体系的研究和新课程实验的指导。

教育部在部分师范大学建立“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承担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课程改革任务,开展课程改革的研究和实验,进行课程研究人员及实验教师的培训,提供课程研究信息和咨询服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应当建立课程改革实验区,积极开展新课程的实验。实验区将分层推进,滚动发展,发挥示范、培训和指导的作用,确保2000-2010年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并运行起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三、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中已经列出专项经费用于支持本指导纲要的实施,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也应承担起课程改革的领导、组织和协调的职责,比照国家级专项,相应划拨地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项经费,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四、为了保证新课程体系的实验与推进,必须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加强对与课程改革实验有关的中小学校长、教师、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干部和教育科研人员的培训。

查看全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唯物史观的发展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了素质教育乃至基础教育的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遵循了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坚持了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产生了一些争议和问题:如课程改革中的“形式化”问题、教师培训问题、评价问题等。用科学发展观审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中国基础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1世纪初,我国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影响甚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简称“课改”),这是建国以来我国规模最大,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和较大反响。但是,我国学术界以及社会对课改的看法并不一致。

教育部先后于2001年12月、2003年3月和2004年12月委托专家组三次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实验的追踪调查表明:“教学活动形式更加灵活多样”[1]“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课堂教学行为发生变化”[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多年来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已经在切实推进新课程的实验工作中体现了出来”[3]。2006年,由国务院牵头组织,、人事部、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完成的“素质教育调研报告”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取得了重要进展,已经为学校教育带来了一些具有本质意义的变化,促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积极而深刻的改变”[4]。

然而,学术界以及社会对课改仍有不同的声音,特别是一些知名专家(包括院士)对课改也提出了质疑和批评。例如,在“素质教育调研报告”中还发现:“许多中小学生作业多、补课多、考试多,睡眠少、体育活动少、社会实践少,因此失去快乐的童年、自由成长的空间和多样性发展的可能。”[4]一些中小学教师也批评课改中出现“家长找老师补课,补旧教材,穿新鞋,走老路”[5];有教育学资深专家指出“这一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一开始便出现争议”。[6]甚至一些院士对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提出了尖锐批评。

当前课改已进入关键时期,如何看待课改中的成绩、争议和问题已经直接影响课改的发展,甚至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影响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进程。当然,看问题的立足点不同,看问题的视角和采用的方法不同,得到的评价结论是不同的。我们认为应该而且必须用科学发展观审视课改,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并推动课改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查看全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管理论文

这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座谈会是在课程改革实验经过两年努力探索,进入由点到面推进、不断扩大实验范围并逐步推广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会议的任务是以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两年来各实验区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一步深化对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认识,对课程改革的一些重点工作做进一步的研究和部署,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开展。

在今、明两天的会上,福建、江苏、安徽、河南、广东、浙江等省和一些市、县、区将介绍开展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经验,与会同志将参观、考察福建省南安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并通过讨论进行深入的交流和研究。基础司、师范司、督导办的负责同志还将围绕课程改革部署有关工作。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经验

自2001年9月在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启动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以来,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探索与实践,实验区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素质教育的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已在学校、社会得到广泛的传播和积极的实践。今年暑期前后,基础教育司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大规模的调研,统计数据表明,新课程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基层广大教师的高度评价。其中实验区教师对语文和数学课程标准满意度分别达到93.6%和96.l%。教师们普遍认为这次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最为深刻的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是对国家未来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具有深刻影响力的一次改革。今年又有1067个县区进入课程改革实验。迄今为止,全国共有1642个实验区、3500万中小学生使用新课程。实际上,新课程已经从实验进入了推广阶段。在这样的形势下,总结交流实验工作的经验,研究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对于指导和推动实验和推广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两年多来,广大实验区认真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教育部的部署,在各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充分依靠广大校长。教师。教研工作者和教科研工作者,广泛动员、精心组织、积极探索,使实验工作健康、顺利开展,积累了可贵的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是:

坚持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课程改革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责任感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实验区的领导干部和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国家关于实施课程改革的一系列重要文件,深刻认识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增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而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来抓。为此,各实验区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同志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不仅给予了经费政策方面的保障,而且深入研究,亲自指导。如海南省省委书记、副省长、湖北、湖南省的副省长深入课程改革第一线,对课程改革工作给与全面的指导与支持。实验区的各级教育管理人员和在改革一线的广

查看全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内容及特征

摘要:研究巴基斯坦基础教育是探寻巴基斯坦课程体系的重要角度,有助于加强对巴基斯坦教育的认识。由于在21世纪初存在基础课程设置陈旧、注重机械记忆、忽视批判与创新等缺陷,在2009年的课程规划基础上,巴基斯坦于2016年开始了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文章通过研究巴基斯坦政府文件,聚焦改革主要方面,包括组建国家课程机构、开发教育最低标准和制定国家课程框架,分析其在协商中共同行动、使承诺与行动相匹配、聚焦于质量和公平、关注课程经费的保障等特征,以期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巴基斯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示

巴基斯坦学校教育可追溯到公元七世纪,学校开始传授伊斯兰《古兰经》,18世纪初巴基斯坦沦为英国殖民地,其教育也殖民地化。1947年独立以来,巴基斯坦教育经历了不断的探索,已确立了完整的教育系统,其中,基础教育包括初等教育(5年)和中等教育(7年),高等教育包括本科(4年)以及随后的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研究生院教育。中小学国家课程改革一直是巴基斯坦基础教育改革历程中的重要内容,研究当前巴基斯坦中小学国家课程改革的背景、内容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巴基斯坦教育及其背后的社会和文化支撑,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启示和借鉴,为中巴两国的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

一、巴基斯坦基础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21世纪初的课程改革

巴基斯坦教育发展缓慢且基础薄弱,为响应国际社会“教育高于一切”的呼声,2001年,巴基斯坦制定了《国家教育政策(1998-2010)》。为回应学者批评课程由意识形态主导、内容过时和学习水平低的问题,巴基斯坦政府于2006年启动针对所有年级(I-Ⅻ年级)和学科的课程改革。2006—2007年,巴基斯坦国家课程主要有以下特点:标准和能力主导;学习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结果相对应;将生活技能整合到学科中;重视提高学习者的创新性写作和分析性思维,而不是机械学习;为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教学提供课程指南;为评价提供指南。新课程虽然可以从教育部网站上下载,但几乎没有宣传,发行仅限于公共教育部门、全国的识字和培训部门以及正式要求的民间机构,几乎没有措施确保课程提供给了教师、校长和公众;由于国家课程的语言是英语,课程使用严重受限。但21世纪初,巴基斯坦的课程改革几乎没有落实,导致课程现状依旧不容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课程设置陈旧,没有调整内容来解决巴基斯坦社会的本土问题;第二,注重机械学习,教学唯一目的是应付考试,没有课堂讨论的余地;第三,忽视批判和创新,多数教学几乎没有批判性的活动;第四,各省缺乏统一性,学校课程由省级教材委员会开发,适合各省特定需要和要求,甚至带有地方主义的色彩[1]。

查看全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场会讲话(县)

同志们:

经县委、县政府同意,今天我们在峡江明珠郭家坝镇召开全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场会。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全面总结全县前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以强力推进、健康发展为指导思想和指导方针,调动一切资源服务于课改,进一步研究超常规措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推进全县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根据郑县长讲话精神,结合我县前段课改实施情况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现就后段课改工作谈四点意见,供与会同志们参考。

一、认真总结经验,增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准确地说,我县课程改革实施应追溯到20*年。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教育系统上下共同努力,课程改革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目前主要呈现出以下五大特点:

(一)掀起了大学习、大培训的热潮。

全县牢牢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以教研室为主阵地,精心组织了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培训活动。全县先后举办课改骨干教师培训278人次;通识性培训2554人次;新课标培训2797人次;新教材培训1608人次。综上所述,全县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48场次,参训教师7237人次。此外,我县向省市送培培训者156人次。

查看全文

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伴着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合着课程改革催人奋进的节奏,根据局长王罡同志提出的“强力推进、健康发展”的课改思路,今秋,我县小学一至三年级,初中起始年级、起始学科进入课改实施期,为总结经验,找准不足,拟定办法,再添措施,我们在郭家坝镇隆重召开了这次全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场会。

为开好这次会议县教育局、县教研室做了大量前期视导工作。今年,局领导、各股室负责人、各科教研员开展了为期近一个月的课改调研视导,掌握了大量课改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县教研室积极主动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挥了核心作用。

这次会议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规模很大,格次较高,精神重要。郑礼昌县长亲临大会,发表了及为重要的讲话。8个单位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课改实施情况进行了经验介绍。县教研室谭文生主任就实施课改后的课堂教学作了专题发言。王罡局长对前段课改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对今后的工作作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我希望大家回去以后,认真领会郑县长、王局长、谭主任的讲话实质,传达好本次会议精神,在狠抓落实上做文章,在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上下功夫,在体制改革和创新上下功夫,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上下功夫,在民主治校、师资培养上下功夫,加强领导,狠抓管理,切实推动我县课改工作全面健康发展。

下面,我从操作层面就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统一思想,坚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查看全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德育工作

一、构建符合新教育理念的德育工作目标,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如何适应这种竞争,是学校教育目前要认真考虑的首要问题。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在建立符合新教育理念课程改革目标体系的同时,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按照时代要求,分层构建起符合新教育理念的德育工作目标体系。具体来讲,可将下列“七个学会”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

(1)学会做人。教育学生做爱国爱民、遵章守纪、严于律己、关心他人、艰苦奋斗、勇于进取的人。

(2)学会求知。教育学生做胸怀目标、博学多思、珍惜时光、善学乐学、学有特长的人。

(3)学会健体。教育学生做体魄健康、竞技突出、具有坚定信念、良好心理素质和毅力、不怕困难的人。

(4)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做热爱生活、以情感人、乐观向上,具有高尚情趣和创美能力的人。

查看全文

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总结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师生走进了新课程。*县于*年秋季进入课程改革实验区,这次课改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学习革命。它将改变学生沿袭已久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使之转变为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角色,教学行为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总之,中小学教师都应该接受新课程的洗礼。

一、取得的一些经验

(一)精心准备,提前谋划,为新课改作铺垫。

为了让我们的教师了解并认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做好实施新课程的准备,为进一步的学科培训(包括课程标准、教材、教法的培训)做好铺垫。*县教育教学中心结合继续教育培训,*年选取了《走进新课程—与实施者对话》、《课堂教学心理》等课程,对全县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培训。通过培训,教师们对新课程的改革目标及其教育理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改革中有可能遇到的困难能够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并能够在进入课改实验区时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之中。*年还选取两个专题《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采用自修—反思的培训模式,对全县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参与的培训学习,为*年秋季学期进入课程改革实验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年又选取了《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等课程,对小学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广大教师知道自己已不再是“儿童保姆”、“小树的园丁”、“知识的批发商”,而是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成长的促进者”、“课程建构的研究者”。教师角色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要经过观念转变、实践探索、结果反思等反复磨炼,才能够实现角色的转变。为此,我们积极选派教师参与省、州级的新教材培训班学习,*年7月选送教师到丽江参加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7月选送小学语文、数学教师到丽江参加两个学科的课程标准解读培训;*年8月在县里组织各中心校骨干教师、小学语文、数学课程解读培训;*年5月共选派30名小学教师前往昆明参与省级新教材培训。培训了小学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音乐等学科;*年6月又选派初中各学科教师45名前往昆明参加省级新教材培训。*年7月在县级组织二级培训,选派小学各学科骨干教师110多人参加各学科新教材培训及课程标准解读培训;*年7月在县级组织初中教师二级培训,选派七年级科任教师100多人参加新教材培训及课程解读培训。*年秋季学期开学时,各乡校组织全体教师利用三天的时间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培训学习的理念是:激发和培养教师自我发展的愿望和能力,通过对教师进行新课程的培训促进其职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让教师亲身体验新课程所追求的理念,从而促进他们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创造性地使用此类方法。通过培训充分调动教师现有的经验,在合作交流中生成新的经验,为新课程的创设和实施贡献自己的智慧。

从根本上说,国家课程改革的理念、方案、计划,都要通过教师才能真正转变成教育教学行为。为让我们的教师尽快的适应新课程改革,让他们订阅《新教材怎样教丛书》,能够协助教师解决以下问题:明确教学目标;处理学习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评价;丰富课程资源;实现交往互动。*年至*年中,我们对参与新课程改革的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为我们的教师能很快适应新教材,为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而做了大量的工作,也使*县在*年秋季顺利进入课程改革实验区。

(二)深入调研,为新课程顺利实施提供有效服务。

查看全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体育教育探讨

摘要:为适应新时势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国内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纷纷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整合。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怎样合理迎合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找准两者之间的契合点至关重要,需要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机融合,构建起满足新课改需求与适应时展规律的健全体系。对此本文针对基础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以及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存问题,提出了一些策略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1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概述

伴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与深入,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文要求国内高校与相关培训机构,其教育改革应当根据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目标及改革内容,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专业的优化设置,合理课程架构,革新教学手段。高校体育教师是新课标与新课改的直接执行者兼参与者,是基础教育改革融合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主体,其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对于新课标的贯彻落实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高校体育专业师资人才的培养契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眼下体育教育改革的重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发挥体育健康课程的若干功能及价值,不但要关注高校生的体能水平的提高,也关注他们适应社会前提下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进而全面发挥体育健康课程在高校生全面发展上的独特性能与促进作用,实现体育教育的健身育人的基本功能,所以高校体育教师必须注意对其职能作出重新的认识以及对自身角色作出重新定位,注意提高自身职业水平与专业水平。

2关于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存问题简析

(1)单一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所设置的课程仍然处于传统单一型阶段,缺乏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式,虽然目前培养出的体育人才仍然在市场需求中获得一丝生机,但随着社会的持续进步这一丝生机必将荡然无存,到此时再对高校人才培养方式进行改革为时必然已晚,也势必会造成高校体育专业声誉的下降直接影响生源。(2)狭窄的专业覆盖面。因受传统观念的桎梏,高校一直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而忽视了人才综合能力的发展,其过于强调专业对口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学生能力出现两极划分即专业强与专业弱,专业能力强的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其他问题而无能力解决,思维固化较重缺乏创新能力;而专业能力较弱的学生因其综合能力同样不足使得他们在社会上生存的竞争力更加低微。其主要诱因便是高校课程的设置上过于注重专业课程而忽视了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桎梏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3)课程设置的偏差。当前许多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虽对课程进行了调整,但过于盲从而忽视了既定目标,在效仿的过程中虽有突出的教育特点即心理学与教育学两种教学学科的设立,但除此之外其他的学科设置过于趋向综合型,反而忽视了体育专业针对体育的专业化教学内容,两者间出现了明显的不平衡,使得高校体育教学在效仿的过程中出现邯郸学步的四不像现象,反而制约了体育专业教学的质量。(4)缺乏创新性教学。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然不适用,学生在学习时经常会出现逃课、翘课、交头接耳、注意力涣散、自顾自的现象,究其根源便是教学方法的陈旧,学生上课时无法提升兴趣;教育虽有改革但教师的传统观念的陈旧,教育主体地位的模糊不清是学生丧失积极性的关键所在。(5)基础教育教学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相分离。从当前教育改革后可以看出,体育专业教育与基础教育两者随然共同发力,但却缺少了彼此间的配合,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往往遇到问题而无法从根本上进行解决。从高校的体育视角出发其本质影响便是与高中、初中教育的衔接,对基础教育的补充不充分,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出现了断层。另一方面随着全面健身理念的飞速传播,体育专业必将迎来快速的发展机遇,而过度投入的体育资源势必会让学生本就出现问题的基础学科雪上加霜,两者的教学投入出现严重的不对等,这对本就具有的隔阂更加深厚、融合更加困难。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