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组织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2 23:28:4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基层组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乡镇基层组织述职述廉
县委全委会:
现将本人一年来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0年主要工作
(一)基本情况
1、基层组织情况。乡党委辖党总支1个,党支部17个(其中农村支部13个,非公企业支部1个,蔬菜交易批发市场支部1个)。党员517名,其中农民党员429人,妇女党员58人。35岁以下的党员105人,60岁以上的党员208人,初中以下党员348人,高中(中专、中技)党员103人,大专以上党员61人。截至目前入党积极分子95人,2010年新发展党员15人(其中女党员3人,35岁以下11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8人)。流出党员29人。
2、干部队伍情况。乡上共有各类人员49名(其中公务员16名,事业干部23名,工人3名,县聘人员6名,三支一扶1名)。女职工21名(其中女干部12名)。乡镇党政班子平均年龄43岁。职工的平均年龄33岁。35岁以下的职工23名,50岁以上的职工4名。文化程度本科18名,大专22名。副科以上干部10名。村干部37名(其中女干部1名),平均年龄45岁,其中30岁以下5名,55-60岁3名。有大专文化程度4名。
基层组织一肩挑思考
随着**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颁布施行,尤其是**年全区村委会实行直接提名、直接选举之后,村级党组织建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村“两委”特别是村支书、村主任工作中的关系不协调甚至是矛盾冲突,已经成为当前村级班子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倡导并推行的村支书与村主任“一肩挑”、村“两委”交叉兼职的办法,为从根本上改善和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根据我区在行政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建设的现状,为更好地指导基层做好村“两委”的选举工作,选准配强村级班子,本文试从当前农村基层组织中提倡“一肩挑”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区提倡和推行“一肩挑”的有利条件和客观问题以及提倡“一肩挑”的基本思路和途径展开探讨,为明年全区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提供决策依据。
一、在村级组织建设中提倡“一肩挑”的积极意义
实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是解决村“两委”不协调、压缩村干部职数、减轻农民负担的一种制度创新。所谓“一肩挑”,是指在村委会民主选举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法定程序,正确引导,把党组织的意图与尊重民意统一起来,使大多数村支部成员通过合法程序成为村委会成员,实现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的交叉任职,使村党支部书记同时当选为村委会主任。提倡和推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对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1.有利于推进行政村工作规范化,巩固党的执政之基。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管理体制的基本模式,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现实需要。随着农村管理体制改革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农村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矛盾,就是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不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工作任务的需要。因此,结合当前农村发展新形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提倡和推行“一肩挑”,正是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出发,把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放在首位,突出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全面规范党支部领导下的村务运作体系,为保障村民自治条件下实现党的有效领导提供了新经验。同时,围绕“一肩挑”进一步强化了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推进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为主要内容的村级制度建设,这样既体现了党组织的意图,也保障了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促进了村民自治的开展。
2.有利于体现精简效能的原则,提高办事效率。实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可以减少干部职数,进而减轻农民负担,这在规模较小的经济薄弱村,显得尤为必要。但就深层次的思考,其重要意义更在于对工作环节的精简,便于加快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节奏,提高工作效率。不少村支部书记反映,在分设情况下,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支书必须先与主任商量,然后再分别召开两委联席会、党员大会研究,重要事项再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表决,贯彻执行的中间环节较多,同一件事往往要经过4-5轮的会议,同一个人往往也要参加4-5次会议,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而实行“一肩挑”,支部书记(即村主任)可以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统筹考虑,作出合理安排,减少了不必要的环节,从而提高了办事效率。
3.有利于促进村“两委”的协调运作,减少推诿,扯皮。尽管《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地位及其各自职责,村党支部、村委会也都分别制订了任期工作目标责任制。但具体到一个村,既要强调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又要强调村民自治,到底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村里的哪些事该谁管、怎么管,不够明朗。这就导致了一些村支书与主任之间的权力之争,一方片面强调领导核心就要领导一切,一方错误地认为村民自治就是村委会自治,遇到好事抢着上,遇到难事往后让,造成“两委”班子之间的矛盾和工作上的推诿、扯皮的现象。实行“一肩挑”后,村里的领导核心显而易见,村级各类组织在党支部的直接领导下,“两委”合一,目标同向,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合作,协调配合。
基层组织制度
**县城关镇党委历时四天,脱产办班对全镇46个村(居)、96名支部书记、村(居)主任进行了系统的政策、理论、法律、科技、制度、廉政教育,使96名农村主要干部的理论素养、政策水平、法律观念、科技意识、项目意识、发展意识,制度规范、廉洁自律意识明显增强,基层班子战斗力大大提高。那么,这一举措的动机、原因、内容、效果如何,为此,自己通过个别访谈、集中座谈、考试考核、社会测评等方法方式展开了调查:
一、培训原因
1、时势的需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把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年1号文件指出,新农村建设关键要发展现代农业。党的十七大提出,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更好更快地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谱写人民良好生活的新篇章。而农村基层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自己思想的解放程度、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农村发展与稳定。
2、解决问题的要求。在基层干部队伍中,大部分干部能顾全大局、乐于奉献,能扎根基层、埋头苦干、见多识广、思想活跃、心系发展,但仍有少数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工作运行不够规范,管理不够民主。二是党的建设严重滞后,干部管理失范。三是村(居)集体经济薄弱,村(居)民享受不到发展成果,四是个别班子问题较多,发展合力不够。五是工作机制不顺,班子建设欠帐太多。六是发展经济缺乏招数,招引项目没有路子。七是维护稳定责任不实,越级上访时有发生。八是农民教育不够经常,文化建设严重滞后。九是个别干部违纪违规,投资环境欠缺。十是培训抓的不够,班子素质不高。十类问题归纳起来,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党员干部自身的问题。目前,农村当中有很多能力强,有一定经济头脑的人,常年在外务工,导致村干部队伍中和党员干部队伍中,新鲜的血液不足,造成干部年龄老化,知识退化现象。这些干部中有的发展能力不强,眼界不够宽广,信息渠道单一,导致个人致富就有一定困难;有的因子女上学、就业、成家的问题日夜操劳,很少有精力去想怎么带领群众致富,工作更无创新;有些干部办事和解决问题还是凭老经验,工作靠老方法,导致老方法不管用,新方法不会用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干部放松了学习,工作作风有待改善,行政命令的多,示范引导的少,遇到发展现代农业问题束手无策,导致群众有时误解。
二是农村改革的深化带来的问题。农村税费改革的彻底,使乡镇基层干部,由原来的“催粮收款、刮宫引产”到现在“指导生产、抓好治安”,好象无具体目标任务、无所事事。工作重心的转移,农村基层干部主动到农户指导生产,抓工作的时候也少了。改革后村里的陈欠款不能收,村级债务多,办公经费紧张造成村里要办的事情不能办,部分群众认为干部能力差。以上由农村改革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有的严重影响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或者一时还不能够适应新的要求。
基层组织设置思考
**县是一个以高扬程灌区为主的农业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过去单纯按行政区划和党员居住地就近设置党组织的做法已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近年来,根据农业产业化迅猛发展的需要,**县按照“产业建支部、党员带头富、农民增收入”的工作思路,大胆探索创新“支部+合作社”的农村党建新模式,对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党建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新路子,取得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共赢的良好效果。
一、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民专业经济合作新组织。按照“搭台不唱戏、扶持不干预、参与不包办、服务不添乱”的要求,各级党组织坚持走多领域延伸、多形式创办、多元化推进的路子,紧紧围绕养猪、养羊、枸杞、洋芋、红枣、小杂粮等主导产业,牵头把专业大户、党员示范户和群众组织起来,扶持产业带头人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领办产业合作社,引导致富能人自发创办产业合作社,逐步形成了以产业为依托、以合作社为载体、以农户为基础、以富民为目的的党组织领办型、政府扶持型、致富能人创办型等多类产业合作社。在合作社发展中,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不靠行政命令去强性组建,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让农民自行选择,自主管理,自我发展;坚持边发展、边规范、边提高的原则,使各类专业合作社逐步由松散结合向紧密联合、由简单合作向规范运作、由小范围向宽领域发展。目前,全县成立养殖、洋芋、枸杞、红枣、瓜菜,良种繁育、小杂粮等各类专业合作社27个,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绿色食品认证的4个,会员6000多人,其中党员260人,有3名以上党员的合作社19个。
二、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新模式。结合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实际,县上下发了《关于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实施意见》,确定芦阳镇、红水镇等4个乡镇为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试点乡镇,乡镇党委采取“党组织管合作社、合作社促产业、产业连农户”的方法,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初步形成了芦阳镇养殖合作社党支部建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上的单设模式;草窝滩镇枸杞合作社党支部和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两种组织、一套人马”的复合模式;五佛乡红枣合作社党支部在专业合作组织中开展工作的依托模式;还有一些党组织在专业合作组织中组建党小组、设立党员示范岗的过渡模式。通过创新党组织的设置,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专业合作组织的群众化、市场化特点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起了以村党组织为主体、产业合作社党支部为骨干、专业党小组为基础的新型组织网络。党组织努力把合作社中的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思想积极、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产业带头人和专业大户培养发展成党员,让党员在合作社中挑大梁,带领和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合作社建设,实现了合作社经济利益与农村党建的有效对接,找准了党建工作的立足点和新抓手。芦阳镇党委将处在同一产业链条上的160多名党员从一些行政村党支部剥离出来重新组合,跨村组建了养殖合作社党总支和劳务经济合作社党总支,下设6个党支部,合作社理事长、副理事长兼任合作社支部书记、副书记,使合作社支部成为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中坚力量。草窝滩镇党委为促进枸杞产业发展,以红跃村为主组建了“世纪红”沙漠枸杞产销合作社,建立了村社合一的联合党支部,全村38名党员全部参加了合作社,16人担任了合作社负责人,承担起了种植销售任务,成了合作社的骨干力量。目前,全县27个农村专业经济组织中成立党组织11个,其中党总支2个、党支部9个,党小组25个,“支部+合作社”工作模式覆盖4个乡镇25个村。
三、规范管理,切实完善合作社党组织运行新机制。乡村党组织主动帮助合作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指导合作社建立健全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管理机构,基本实现了合作社“有组织、有会员、有场地、有章程、有实体”的“五有”目标。各产业党组织坚持“支部抓合作社、合作社促产业、产业富群众”的工作方式,引导合作社坚持“五不”原则,即不得搞强迫命令,不得违背大多数农户的意愿,不得低于市场价格压级压价,不得向农户摊派费用,不得随意违反与农户签订的有关协议,以保证决不坑农、害农。同时,在产业发展进程中,坚持让党员会员唱“主角”、发挥主导作用,在推广新技术、传授新技能、指导经营管理过程中提供无偿服务,引导更多的农户参加合作社、参与产业化经营。合作社在尽可能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的前提下,在一些服务环节合理收取一定的费用,实现以会养会,不断发展壮大。草窝滩镇枸杞合作社坚持新品种、新技术由党员率先引进,试验成功后逐步向群众推广,在党员的带动下,全县240多农户参与种植,形成了15000多亩的枸杞种植规模,产品远销上海、北京、广州、新疆等十多个省市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在上海首届国际林产品博览会上荣获“最受欢迎奖”;芦阳镇养殖合作社实行品种、饲料、防疫、销售、品牌“五统一”,使参与养猪合作社的社员每头猪配种费用降低了10—15元,猪肉销售每斤比市场价高出0.10—0.30元。
四、搭建平台,有效拓宽群众共同致富新路子。合作社党组织坚持把服务放在首位,不断健全完善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方式,把党的组织优势融入到了产业发展中,积极为农民提供市场、技术、信息、资金等方面服务,解决了群众在致富过程中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使农村党建工作有了落脚点。红水镇马铃薯经销合作社党支部,以市场为导向,把单打独斗的分散种植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有效解决了分散种植、无序竞争的难题,保障了农民的利益和会员的合法权益,有力促进了产业化进程。五佛乡大红枣合作社党支部在加强种植指导的基础上,重点放在“找市场、促销售”上,形成了20多人的销售专业队伍,**年销售红枣200多万斤,实现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种植户人均增收2000元,有效解决了枣农的后顾之忧。草窝滩镇红跃村65%的农户从事枸杞种植,种植面积达到5052亩,合作社党支部因势利导,建起了科技书屋、信息之家等技术服务阵地,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教授举办培训班,到村里进行现场培训指导,去年入社社员户均收入达到20250元,人均纯收入达4500元,使这个经济长期落后的村,步入全县富裕村的行列。同时,“支部+合作社”把活动的着力点和侧重点放在调整产业结构、搞好科技推广、延伸产业链条、开拓产品市场、强化辐射功能上,推动了产业化经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芦阳镇养殖合作社,目前已建成猪、羊、鸡标准化示范小区5个,万头种猪场1家,千头猪场5家;千只羊场1家;万只鸡场2家。全镇猪、羊、鸡饲养量分别达到6万头、8万只和25万只。农民来自合作经济组织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结合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和开展“双联双带”活动,党组织引导和组织入会早、技术好、资金足的党员,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从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开展结对帮扶。合作社党组织普遍建立了入社党员带小户和帮扶困难户的帮带责任制度,明确要求每个党员联系2—3户经营潜力较大的农户,帮扶1户困难户。通过推行这一制度,目前党员帮带有潜力的散养小户80多户,困难户21户,落实帮扶资金200多万元。其中,养鸡合作社理事长张明杰担保协调贷款60多万元,解决了本村30多户养殖户资金短缺的问题。
“支部+合作社”党建模式在我县的推行,尽管仍处于探索、完善的过程中,但实践证明,它深化了“三级联创”活动和“双培双带”工程,成功破解了党员想带头致富无门路、想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无载体、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想发挥作用无舞台等问题;它创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形式,打破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单纯按地域设置和党员只参加一个支部生活的传统模式,使党组织构架由过去的垂直式变为网络式,形成了乡镇党委、党总支部、专业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党组织网络管理体系;它拓宽了党组织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收入的渠道,形成了乡镇、村党组织领导产业合作社党组织,产业合作社党组织带领合作社,合作社带领能人,能人带领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机制;它完善了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使党的组织生活更加贴近党员的生产实际和切身利益,为实现党员分类教育管理构筑了新平台。
基层组织基础调研报告
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是落实党和政府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任。认真抓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对于选好配强村级班子,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是村级组织换届之年,我们应该在总结和完善过去村级组织换届工作的基础上,把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贯穿村级组织换届工作的始终,进一步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本着依法、公开、公正的原则,切实抓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努力提高村级组织的整体战斗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夯实基层组织基础。
以村级换届选举为契机,选好配强“领头雁”
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力和战斗力的强弱,关键在村党组织书记。因此,选好配强村级组织的“一把手”,是村级组织换届的重点。在村党组织的换届选举中,要把坚持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与推进基层民主有机结合,把组织意图与党员群众的意愿有机结合,在党章和党内法规的框架内,要注重工作方式和机制的创新。要积极扩大视野,拓宽选人渠道,注重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致富能手、务工经商人员、复转军人、大中专毕业生中的党员选入村党组织班子。要改进“两推一选”的党内选举方式,采取“两测两推一选”的做法,变原来单一的党内选举,为党员和村民代表一起测评、推荐,党内正式选举的办法,并开展任期述职演讲。关注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的突出人选,广泛听取广大党员群众的意见,全面考察确定候选人,确保村党组织的班子整体素质。同时,要进一步探索扩大党内民主直选的办法,采用无候选人直接选举方式产生村党组织班子成员,从而使村党组织换届更为民主,使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强。
以开展民主测评为抓手,努力提高“先进性”
村级组织的换届选举,是广大党员和农村干部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一次广泛的基层民主建设的实践过程,对党员是加强党性教育的过程,对广大群众也是一次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民主法制意识的过程。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党员就业日益多样化,导致一些党员对村级组织换届意识比较淡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的发挥。因此要把村级组织换届作为提高农村党员队伍先进性的有利时机,进一步调动党员在党内行使权利和表达意愿的积极性,引导更多党员主动参与到村两委换届中来。同时在村党组织选举中,开展对村党组织和党员的“两测”,变过去只对党组织成员测评为对所有党员的测评,变只在党内测评为党内、党外同步测评,使一些外出党员主动加强与组织的联系,自觉返乡参加和接受评议。进一步鞭策他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真正体现党员的先进性。
以把握关键环节为切入,着力增强“组合力”
基层组织改革创新思考
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更是基层组织建设的生命线。党的十七大对基层组织建设提出的一系列新思路、新观点、新论断,既为纳溪区基层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全区基层组织建设改革创新提出了全新的课题。近一段时期以来,纳溪区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整体工作或一些单项工作先后多次得到中央和省市有关领导的肯定,引起中央和省市有关媒体关注,获得了群众的公认;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仍然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制度还不够健全;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还不高;部分基层组织推进发展的能力还比较弱,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方式还比较单一、活力彰显还不够等等。要真正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必须以改革创新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原动力,紧紧抓住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方法和载体,突出重点,破解难题,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水平。
一、突出思维理念创新,形成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推进的大格局
纳溪区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组织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联系服务群众方面的作用尤其显得突出。基层组织建设的创新必须打破“单打一的”思维模式,放在推进全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中去审视和研究,统筹思考,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大党建”格局。具体工作中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分与合”的关系。既要重点整合农口、群团、科教等部门在联系服务基层中显现出来的资金、人才、物力等方面的优势,整合资源,集中联动;又要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量化工作职责,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分工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以“百村党建富民行动”、“党建示范带”、“党员示范责任区”等活动为载体,通过领导干部联村、部门包村、党员干部驻村,集中打造亮点村、帮扶后进村,以点带面,以分促合,推进全区基层组织建设整体发展。目前,全区已建立区级领导联系点20多个,派出了70多个区级部门包村,500多名党员干部驻村,整合项目20多个、资金300多万元。
二是要处理好“10与1”的关系。要学会“弹钢琴”,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千头万绪,要始终把与党的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对接程度高、联系紧、关系大的工作作为重点。比如,干部队伍建设中执政能力建设是重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干部选任是重点,而干部的实绩评价既是群众关注的热点又是重点中的重点。又比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党员队伍素质建设是重点,而党员的行为和党性的评价又是重点中的重点,直接影响党组织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资源配置、力量组合、精力投入放在重点工作上,确保基层组织建设取得更大实效。今年,全区制定出台了“组织工作项目化管理办法”,重点实施了“科级领导执政能力建设案例征集”、“党员党性定期分析评议”、“基层党组织活力建设工程”等5个重点课题,得到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好评,群众的积极参与。
三是要处理好“对上与对下”的关系。上级党组织的目标任务是工作的行动指南。群众满意是衡量工作的最终标尺。要认真分析,统筹考虑,有机结合,既要做到让上级党组织放心,又要让群众满意。要建立健全党建问责、实绩公示、群众评价等工作制度,全面搭建“组织满意”与“群众满意”有效对接的工作平台。全区先后推行了“党建工作问责制”、“党委书记定期述职制”、“党员承诺服务制”、“党建工作社会评价制”等一系列制度,形成承诺、述职、评价、追究“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把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对上与对下”的关系有机统一,进一步激发了基层组织的活力。
基层组织建设思考
党的**大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要求基层党组织“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街道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按照**大的要求,以创新的精神推进街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
一、推进街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街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环境和形势、任务和要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推进街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是适应这些变化的要求。
(一)推进街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基层党组织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街道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广大群众的重要纽带,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每个基层单位、落实到广大群众中去的重要责任。近年来,多种经济成份迅速发展+各种新的经济组织和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民间组织大量涌现,非正规就业形式多样化,形成了党的基层组织“空白点多,覆盖面小”的状况。同时,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国企改制,一些企业兼并、关闭、破产、重组,使部分职工党员下岗、待岗、离岗、转岗,社会上流动党员的数量不断增多,出现了一些党员游离于党组织之外的现象。传统的街道党的基层组织的设置形式,与街道党的基层组织面临的形势、所处的地位和肩负的重任,极不相适应,迫切要求我们加强和改进街道基层党建工作,探索街道基层党建的新路子。
(二)推进街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是“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迫切需要。随着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社会工作走向社区化已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原由政府和企业承担的许多职能将逐步转移、分离到社会,导致人们对“单位”的依赖程度弱化,必然要求所居住的社区进行有效的承接。能否承接得好,不仅关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也关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只有全方位推进街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从而保证街道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加快“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步伐。
(三)推进街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是坚持党的先锋队性质的迫切需要。目前,街道基层党的工作覆盖面不够大,对生活在社区中的在职、下岗、待岗党员和离退休党员,对工作在各种新的经济组织和其它民间组织中的流动党员,尚缺乏严格规范的组织管理,致使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够明显,党的先锋队性质在有些街道基层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建立健全街道党的基层组织,不仅是组织管理好党员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发挥好这些党员的作用,发挥好街道党的基层组织的先锋队作用,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带动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推进街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对于坚持党的先锋队性质,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层组织建设年讲话
同志们:
今年2月,省委印发了《关于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意见》和《贵州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对2008年全省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作了部署,州委也及时于3月12日上午召开全州动员大会进行了安排。为认真落实省、州委要求,经县委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全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动员部署会议,主要任务是对全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进行安排部署。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的部署和州委、县委的要求上来
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是省委着眼贵州实际,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
三都是一个典型的欠开发、欠发达的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基础差、低子薄,我们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任务十分艰巨。党的十七大召开后,随着新一届中央执政理念的转变,随着国家发展战略、发展思路的调整和工作重心的转移,我们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而随着我县工作格局发生的一些新变化,我们的干部特别是乡村两级干部将面临着新的挑战,主要体现为“五难”:一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快速增长难,二是村级干部工作开展难,三是农村干部队伍稳定和素质提高难,四是干部工作方式方法适应难,五是灾后重建工作难。在这样一个县情和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全县各级党组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奋力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事业。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计划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大精神,进一步推动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县**—**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党的**大精神为指导,巩固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成果,积极探索建立“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的目标,围绕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突出党的群众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党员先进性教育,全面提高基层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工作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本领,把党的基层组织真正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为建设小康**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总体思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任务,在抓提升上下功夫。在工作中做到六个结合:一是同发展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是面上的思想作风建设与点上的组织整顿相结合,使基层组织建设从整体上加以推进;三是村级组织建设同乡镇党委建设相结合,相互促进,同步提高;四是同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相结合,全面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五是同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保持农村稳定,提高文明水平;六是同县级部门帮扶村级组织建设相结合,形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坚持分类指导和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后进抓整顿,即重点抓好后进乡镇和村级组织的整顿和建设,按照“五个好”的要求,每年要排出10%后进状态的村,以乡镇党委为主,采取县级部门帮扶乡镇党委抓重点村整建工作的方法加强整顿;中间抓争创,即对中间状态的村、乡镇,对照“五个好”、“六个好”的目标找差距,本着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什么地方薄弱就加强什么地方的原则抓好建设,争取达到“五个好”、“六个好”要求;先进上水平,即对先进状态的村、乡镇,主要抓提高“五个好”村党支部和“六个好”乡镇党委建设水平。**年确定19个县级部门包抓19个重点村的基层组织建设。
奋斗目标:**年,彻底消灭三类班子,全县有75%以上的乡镇党委实现“六个好”目标,75%以上的村实现“五个好”目标,以后逐年增加4%,到**年全县“六个好”乡镇党委达到95%、“五个好”村级班子达到95%以上,力争使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到新水平,干部、党员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得到显著增强,民主与法制不断健全,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的改善,实现争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的目标。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党基层组织建设思考
一
党的基层组织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就是要求党的基层组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伟大实践中,坚持把“三个代表”作为贯穿自己全部工作的灵魂和主线。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基层的各项工作,把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成效作为检验自己工作的根本标准。
——党的基层组织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就是要求党的基层组织切实承担起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职责,充分发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着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大力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所在地区和单位形成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的“小气候”,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和凝聚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中来,调动和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来,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党的基层组织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推动者,就是要求党的基层组织切实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牢固树立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观念,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党的工作大局和本地区本单位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或政治核心作用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以富一方群众,兴一方事业的实际成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
——党的基层组织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就是要求党的基层组织坚持用“三个代表”的要求审视自己,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不断加强自己、提高自己,充分发挥表率和示范作用。同时,不断从群众的实践创造中汲取新营养、获得新动力,实现坚持党的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带领群众不断夺取新胜利。
党的基层组织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统一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其中,成为“组织者”是关键。党的力量来自于基层,基层党组织的力量来自于广大党员和群众。这既有对党员、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进行有效整合的要求,也有对财力,物力、技术等因素进行合理构建的内容。成为“推动者”是目的。党的事业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党的基层组织必须为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做出实际贡献。这既有促进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的要求,也有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成为“实践者”是前提。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实践性。党的基层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同样在于它的实践性。这既有把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运用于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实践的要求,又有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的内容。这“三个代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构成了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的目标体系,为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