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2 22:53:0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基层医院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基层医院临床药学服务思考
摘要:分析基层医院在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方面存在观念陈旧、专业人才匮乏、资金投入较少等问题的原因,为提高基层临床药学服务的质量,提出基层医院药学服务要树立临床药学服务的观念和意识,全面提升药师的业务素质,对药物不良反应做好监测,加大基层医院临床药学服务的资金投入。
关键词:基层医院;药师;药学服务
我国自八十年代开展药学服务以来,卫生部门出台了多个相关文件,对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进行规范和指导,如《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医学教育模式、现实存在的客观条件等种种因素的制约,基层医院开展药学服务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综述如下。
1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存在的问题
1.1对临床药学服务不重视
我国传统观念认为,药师主要的作用是按照医生的处方发药、配药、管好库房、药房等相关工作[1]。虽然药学本科教育及研究生教育出现后,这种先入为主的传统观念有所改变,但是,药师的工作仍是围绕着药学自身问题诸如药品的稳定性、处方筛选、药品检验等展开,而具有实质性的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在基层医院并没有真正实施。
基层医院全科护士培训探讨
【摘要】目的:探索基层医院全科护士的培训模式。方法方法:将3年培训期分为两期,Ⅰ期(前18月)培训后进行考核,在分析和找出难点问题的基础上,作出调整后再进行Ⅱ期(后18月)的培训,然后结合临床护理综合技能考核和社区护理实践技能进行效果评估。结果:在条件设备、师资人力相对滞后的基层医院和受训护士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基础上进行全科护士的培训,要实施“因势利导的个体化培训”方法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培训完毕:(1)针对临床护理综合技能考核的专科理论知识、专科操作技能、急救技术、临床教学、科研能力考核成绩显示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P﹥0.05)。(2)社区护理实践技能各项考核结果的医疗与用药、康复与保健、饮食与访视、心理与临终关怀的比较,显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P﹥0.05)。结论:采取“强化师资、分层分班、因势利导、‘一对一’个体化”的培训方案并结合临床病例督促自学和实时汇报是在基层医院进行全科护士培训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基层医院;全科护士;培训模式
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改善服务和提高水平,培养全科医生下基层是在“新医改”背景下提出的一项培养人才的重大举措,而要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必须构建医护相匹配的医疗体系,才能确保达到“便捷、有效、高效”的医疗服务。相较于国外全科医学培训已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现阶段我国以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为重点的全科医学培养模式已然形成[1,2,],而全科护士仍以转岗培训为主,至今仍无一所专门培养全科护士的学校。本科教育虽将其列为教育目标之一,但实际上未培养出一名合格的全科护士[3],特别是在条件、设备、师资人力相对滞后的基层医院培养进程尤为缓慢。现将我院在进行全科护士培训时遇到的难点及应对策略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总床位285张,护理人员135名。设置科室有内科2个、外科、妇产科、儿科、康复科2个、手术室、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等。在岗护理人员117名,其中N4级9名(50±4岁8%),N3级25(40±5岁22%),N2级27名(30±4岁23%),N1级41名(25±3岁35%),N0级15名(25±3岁13%);本科6名(6%),大专98名(84%)。专科护士共10名,其中ICU2名(20%)、急诊3名(30%)、手术室2名(20%)、靜疗1名(10%)、伤口造口1名(10%)、康复1名(10%)。1.1.2参加全科护士培训的标准:在全院N0-N2级护士中选择20名参加培训,年龄22±3。年资3±1。职称结构护师:护士=6:14=30%:70%。岗位结构N0:N1:N2=4:10:6=20%:50%:30%。学历结构本科:大专=6:14=30%:70%。临床工作时间4±2年。1.1.3带教老师标准:选择院内具有带教经验的高年资护士20名进行一对一带教,年资16±9年。年龄结构32±2:37±2:45±5:≥50=3:5:8:4;分别占该年龄段的50%:100%:34.78%:36%。学历结构本科、大专分别为6、14名;分别占该学历群的100%和20.59%。、职称结构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1:13:6=5%:65%:30%。岗位结构N2、N3、N4级护士各3、12、5名,分别占该级别护士的8.33%、63.16%、38.46%。专科护士均在列。
基层医院成本管理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医疗改革事业的深入推进,医院迎来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如何赢得发展先机,扩大医院区域影响力,建立良好医院品牌,是当前每一所医院必须思考的问题。医院应加大对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结合医院内部实际情况,重视对医院科室开支的成本核算,强化医院工作人员成本管理意识,合理的降低医院各类服务成本,在保障医疗质量的前提下,真正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缓解医院资金压力,为医院赢取更大发展空间。本文根据当前医院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强化医院成本管理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医院;成本管理;对策;分析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的逐渐提升,政府加快了医疗改革的步伐,在这种背景下,医院作为经济独立实体,虽然属于国家发展的基础行业,但也需面对市场竞争,如何在竞争过程中展现医院独特优势,获得发展机遇,是医院必须思考与解决的问题。医院应不断完善自身成本管理体系,重视医院成本管理工作,详细登记医院的收支情况,确保医疗支出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同时,强化医院成本管理工作意识,还能全面提高医疗水平,保障医院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从而切实保护群众基本利益。
一、医院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医院具有明显的公益性质,但仍旧属于市场经济中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医院所需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但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医院对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仍不高,存在部分亟待解决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医院的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
(一)医院成本管理意识不强
基层医院妇产科临床分析
在妇产科临床,急性出血是一种常见病症,可由多种疾病引起,若不及时治疗,不仅可能使妇女失去生育能力,还可能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是一种新的手术方法,可有效治疗妇产科出血性疾病。它不仅具有止血快、损伤轻的优点,而且并发症也较少和轻微。为探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在基层医院妇产科出血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对我院2013年至2017年58例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妇产科出血性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至2017年收治的58例经各种保守治疗无效的妇产科出血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包括输卵管妊娠8例、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妊娠15例、难治性产后出血26例、宫颈妊娠9例。患者年龄20~39岁,平均(29.68±5.33)岁。患者入院收缩压(100.08±11.58)mmHg、舒张压(66.85±7.92)mmHg、心率(96.52±10.46)次/min、血红蛋白(79.39±12.24)g/L。纳入标准:①经去除病因,补充血容量,药物(如宫缩剂、止血剂、钙剂等),物理疗法(如按摩子宫)等保守治疗未获成功者;②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③剖宫产时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后再出血;④异位妊娠所引起的出血。排除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术禁忌证患者,所有病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1.2治疗方法。所用仪器为西门子AXIDMArtisu型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患者均已给予常规抗休克治疗。手术时常规消毒患者的腹股沟区,给予1%利多卡因局麻,Seldinger法穿刺右侧股动脉,并进行DSA拍摄,查找到出血动脉之后常规使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治疗,栓塞后进行造影复查,若靶血管血流明显受阻,其末梢分支未显示,则提示手术操作成功。术毕对穿刺点进行加压包扎,患者术后24h平卧,下肢给予制动8h,常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输液、补血等治疗。密切观察患者术后有无活动性出血,监测血压、心率、血红蛋白等指标。1.3观察项目。术后对患者的栓塞结果(栓塞成功率和监测指标等)、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分析。临床疗效标准[2]:①治愈:患者术后无活动性出血,随访未复发;②有效:患者术后活动性出血减少;③无效:患者活动性出血情况经栓塞介入治疗后未能控制,尚需进一步手术治疗。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x±)表示,采取t检验,以P<0.05为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2结果
2.1栓塞术手结果。58例患者均成功进行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术后造影显示子宫动脉末梢及中远段均消失;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血压、心率、血红蛋白等指标均明显优于栓塞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1)。2.2临床有效率。58例患者经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后,痊愈46例(79.3%)、有效10例(17.2%)、无效2例(3.4%),临床有效率为96.6%。2.3不良反应情况。术后有18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腰部或盆腔疼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31.0%),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无子宫坏死、血尿、卵巢功能受损、继发闭经等严重并发症出现。
3讨论
基层医院聘请护士的状况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医院都面临着缩减编制与强化基础护理服务的两难境地。在这种情况下,为弥补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聘用护士已经成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主力军。为了探讨聘用护士的管理和发展,对我市五家二级医院的聘用护士现状进行调查。寻找和发现聘用护士面临的管理重点和现状,以达到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更好地推动医院健康、持续发展,促进医院建立健全聘用护士的管理组织体系。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择县市区5家二级医院为调查对象,与聘用护士有关的调查项目,分层次,分类别对医院高层管理人员、中层领导、正式编制的医生、护士及聘用护士本人进行调查。
1.2调查方法
1.2.1重点访谈
基层医院药学环节管理研究
近年来,合理用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基层医院的医疗质量,是衡量基层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贯穿着整个医疗过程。合理用药是指利用管理学系统中管理学知识、药学知识、医学知识的角度,科学合理的使用药物,最终实现用药的经济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从基层医院临床的角度来看,用药是包括科学合理诊断、对症下药和处方正确、治疗效果及疗效回访的详细过程;而合理是指在科学理论知识和客观观察的基础上的合理性[1]。为了提高基层医院用药的质量和水平,本文经过探讨基层医院合理用药的药学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1基础医院合理用药的药学管理现状
1.1药师专业水平较低
由于部分基层医院对药学管理工作不够注重,导致基层医院在药事管理工作中能拥有药师管理技术职称的人少之又少,使其药学管理工作人员缺乏药学知识与执行药学法规的职能,从而导致药学人员整体的素质不高,不能进行规范性的药学服务。另外,部分基层医院的药学人员的学历不高,大部分药学人员的学历都在中专和大专水平之间,而学历在本科生与研究生水平的药师更加稀少。药学人员严重呈现年轻化的问题,与有经验的老药学人员相比,年轻药学人员存在知识不够丰富、经验不足的问题,导致药学服务的水平降低。基层医院大部分药学人员是通过培训非药学专业性的人员,药师用药水平低和素质也较低,严重影响基层医院用药的安全性,从而危害到患者的身体健康[2]。此外,由于基层医院待遇低,高级的药师不愿到基层医院工作,同时基层医院的设备比较陈旧,严重影响药师工作的效率,影响药师提高自信心,从而导致发生恶性循环,出现药师数量少而工作量多的情况。由于基层医院对药学人员的培训不到位,使其药学人员不能很熟练的掌握专业知识,导致基层医院的药学管理水平降低。
1.2药学管理制度落后
许多基层医院缺少规范性的药学管理制度,对于药物的管理模式还需要进行完善和改进。如药品招标采购和配送要有一定的便捷性,但由于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导致临床常用药物的采购速度缓慢,无法满足临床用药的需求。药物在配给方面上,因药学人员工作分配不合理,使其药物的储存没有按照顺序进行分配,在发放药物时出现混乱的现象,甚至把过期药物使用到临床治疗上,引发临床用药隐患。此外,基层医院存放药品的设备简陋,无法控制药品的药性挥发,且管理人员对药物养护知识不足与没有执行养护制度,导致药品受到环境的污染,严重影响药品的药效,从而影响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药品没有按照保存的条件进行储存,没有对药品存放的地方进行监测,缺乏调节通风、排气和控制温度、防鼠及防火的设备,特别是对生物与中药制剂的管理不到位,使其质量发生变化,造成不良的反应,使其药品的药效降低,导致药学管理质量受到影响。
基层医院药学管理状况和策略
【摘要】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医院药学管理体系和制度已呈现出一定的滞后因素,特别是受到传统模式影响的基层医院,对药事管理在医院药学中的作用不够重视而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基于此状况,本文主要对目前基层医院药学管理状况及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一些可行性策略来改善药学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基层医院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基层医院;药学管理;现状;策略
药学管理在医院管理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影响基层医院发展的状况。药学管理的实施使得用药过程更加规范化、安全化,对于提高医疗质量起到了显著的作用,给患者的用药安全提供了保障。然而,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基层医院传统观念的药事管理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鉴于此,为了解决基层医院药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基层医院药学管理的策略,实现药学规范化管理,患者用药安全,促进基层医院稳定发展。
1药事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1.1药事管理水平影响医院管理水平。药物治疗在医疗过程中普遍存在,其质和量对治疗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加强药事管理对于保证医疗活动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反映了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此外,医院对药事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与规范化的药学管理措施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基础,对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2药事管理水平影响医院的竞争力。药事管理水平与患者的满意度相关,若患者认可医院的药事服务,会产生信任感,就会吸引更多的患者就诊,从而提升医院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2基层医院药事管理现状
基层医院创建安全文化论文
1西部基层医院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简析
医院安全文化是医院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安全文化氛围以及医院全体员工安全意识与安全行为方式的总和,它不是一种独立构成,而是渗透于医院的每个领域,影响和制约着医院整体功能的发挥。作为一个服务性的机构,安全建设始终是医院的生命线,在医院实施和建立安全文化是医院安全建设的重要部分[2]。针对医院实际情况以及社会大安全文化背景,积极地开展医院安全文化建设,其不仅能够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对进一步维护医院安全运营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3]。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西部许多基层医院的安全文化建设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1安全文化意识淡薄
西部许多基层医院规模小,没有诊治高危疾病的条件,社会服务能力相对较弱,一些医院主要以预防疾病和诊治一般疾病为主,客观上减少了严重医疗事故发生的机率,这使得一些基层医院对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缺乏理性的认识。而且整体眼光的缺失使得医院将一些负性事件往往看成是独立存在的事件,没有看到构成要素的负面效应对整个系统稳定性的严重破坏作用,更没有看到系统要素负性效应结合后会出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非加和性,破坏作用会更强。因此,一些基层医院既没有制定全面、系统、科学的安全文化建设规划,也没有进行相应投入,安全文化意识的淡薄使西部一些基层医院根本没有将安全文化建设提上议事日程;部分医院虽然有安全文化建设的规划,但相关配套措施的缺乏又使得安全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1.2安全文化发展缺乏整体性
一些医院虽然意识到了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构建安全文化的方式过于单一。如为了遏制和减少医疗事故和医患纠纷的发生,一些医院仅以加大惩罚力度的方式来取代先进的科学管理。没有看到安全文化的建设和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过程性,未能有序推进安全文化建设,而是将其看成了短期的应急措施,使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大打折扣。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情绪使安全文化建设虽然在部分基层医院初步开展起来,但却并没有渗入到员工的思想深处,从而没有内化为高度的自律精神去指导员工的行为,安全文化事实上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力。另外,在一些基层医院部门之间的安全文化建设是相互割裂的,没有进行有效整合,安全文化建设事实上是一个松散的联合体,缺乏较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控制。
基层医院中药房管理论文
在基层医院中,中药房承担的工作基本可细化为计价划价、质量验收、审配调剂、煎药以及计划采购管理等工作[1]。但总体来讲中药房管理首先是以质量验收为重点,因为医院中药质量的优劣与中医临床治疗用药安全有效密切相关。医院中药房只有重视中药质量管理,才能不断提高中药质量,确保“辨证准确、处方正确、用药有效”,改变“医准、方对药不灵”状况。
1存在的问题
1.1入库把关不严
基层医院医药消费者又是普通百姓,对用药质量,疗效没有太多的认知能力,受到媒体及其他监督力量小,因此基层医院往往在管理上不严格。另外国家对医药市场的部分开放使得医药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很多药材经营者不顾伦理道德,为了牟取更大的利润,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甚至对库管人员行贿,更有甚者在草类药材中掺杂大量沙土,在质轻的药材里面夹杂土块瓦砾等。针对这些手段,库房人员如果没有良好的鉴别能力和工作责任心,仅仅凭借私人关系或药材外表就让药材入库,严重影响了临床疗效和损害了病人的利益,甚至会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安全。
1.2配方过程不严格
中药配方是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方的,否则对饮片的质量和疗效影响非常大,甚至没有任何医疗作用。中医讲究辨证用药,即根据中药本身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性能来选择的。但是在具体用药时,又必须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实际情况,通过炮制使得药性符合医疗的需要,因此炮制方法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疗效。而基层医院中,很多配方人员没有很丰富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土经验来进行配方,炮制。另外基层医院中药配方的过程没有很好的监督,从门诊到配方及炮制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多个人,而多个人容易引起误解而造成所配置的饮片失效。
基层医院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1.信息化建设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1.1加强医疗流程管理,提高医疗质量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用,使得许多手工操作的医疗项目均进行网络传输,节约了人工成本,也减少了差错事件。特别是对临床医师和各理化科室系统的无缝链接,使得临床医师能及时了解患者的各理化指标,及时制定或变更患者的医疗计划设计,提高了医疗质量[3]。
1.2增强竞争能力,提高全员素质
随着计算机及时在医院各层次、各部门的广泛运用,促使各类医护人员也在不断的进行计算机运用能力的学习,也只有不断的进行学习,才能与医院的各项工作协调发展,适应医院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基层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