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央行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2 22:35:1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基层央行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基层央行

基层央行集中监管论文

摘要:2001年7月和2002年7月,人总行先后两次对全系统内部监管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进行了重大改革调整,形成了目前的“管监分离、集中监管”体制。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基层央行适应新监管体制,转变监管理念,完善行政管理操作程序和责任制,创新行政管理手段,建立协调联动机制,推进金融安全区创建,防范和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等对策和建议。

为推动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适应加入WT0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央银行的监管工作,提高监管水平和效率,2001年7月和2002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坚持改革、合理分工、管监分离、集中监管”的原则,先后两次对人民银行内部监管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进行了调整。这是人民银行实行新的管理体制以来的一次重大改革,形成了“管监分离、集中监管”的新的监管体制模式,这种模式,对进一步提高人民银行监管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中心支行、县支行的金融监管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必须尽快转变监管理念。

一、转变监管理念,理清监管思路,明确监管重点,积极适应新形势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要求

针对“管监分离、集中监管”体制给基层人民银行金融监管工作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基层人民银行应尽快转变监管理念,确立全新的监管思路和重点:即以创建金融安全区,全面提升社会信用度为中心,突出抓好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通过强化监管和扶持措施,督促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加快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全面完成上级行下达的不良贷款下降、增加盈利或扭亏增盈目标;创新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金融行政性管理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其经营管理情况的调研力度,促进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依法合规经营;继续加大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在经济发展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持金融稳定。从这两次监管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的调整可以看出,分行、金融监管办事处监管职责更加明确,而且要大量充实监管力量,这就预示着下一步基层央行面临的监管任务会更加艰巨,对监管工作的质量要求会更高。因此,基层人民银行要进一步加强对新监管体制下强化监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决摒弃无事可做、无所作为的消极思想观念,教育广大干部职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总行党委的决策上来,围绕上述监管思路和重点,搞好工作衔接,理顺工作关系,保证新监管体制的顺利运行和优势的发挥。

二、完善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行政管理的操作程序和管理责任制,创新行政管理手段和措施

一是上级行应尽快制订下发新监管体制下基层人民银行加强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行政管理的实施方案。原监管体制下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机构年检、高级管理人员考核内容,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管理的需要,操作难度较大。应将有赖于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获取考核依据的内容进行调整,如经营合规性调整为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合规性,使调整后的内容,既符合银行管理工作的特点,又便于基层人民银行的实施操作。在此基础上,基层央行修订完善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行政管理责任制,明确银行管理部门监管人员的管理职责及奖惩办法,层层签订责任书,奖罚兑现,督促监管人员认真履行银行管理职责。同时根据监管机构、监管职责调整后的实际,及时对年度责任目标绩效考核办法的有关内容进行修订、补充,保证对机关监管科室和县(市)支行年终考核工作的顺利实施。二是疏通基层国有商业银行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信息传输渠道。在新的行政管理操作考核办法未出台之前,基层人民银行应按照《金融机构管理规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和机构年检、高级管理人员的考核指标规定,要求辖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定期向当地人民银行报送有关资料,同时采取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座谈、高级管理人员定期汇报等措施,采集有关国有商业银行机构、高级管理人员考核的信息,为科学、持续进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基层人民银行要定期对采集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和咨询,分析研究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通过召开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管理例会、下达通报或整改通知书等方式,对有问题的机构督促其整改。

查看全文

基层央行行政处罚论文

一、基层央行实施行政处罚工作现状

(一)存在的问题

1“.警告”的处罚效果难以体现。主要包括两种情形:一是部分法律法规对某种情形(如《商业银行、信用社国库业务管理办法》第43条规定的情形)仅仅规定单独处以警告时,执法单位认为无必要或效果不好,而干脆不予处罚。二是作出了处罚,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只使用了罚款处罚,而漏用了警告处罚。从被处罚人角度看,警告处罚不痛不痒,对被处罚人触动不大,导致违规金融机构对警告处罚往往是“虚心”接受后束之高阁,置之不理,其成效甚微。从处罚实施机关看,在法律仅规定单独处以警告处罚的情况下,由于一般均同时规定要求被检查单位限期整改,执法部门往往认为在被检查单位限期整改措施已经到位的情况下,再作出警告处罚没有必要。对于法律规定警告并处罚款的情况,执法部门常认为在当前的金融管理条件下,警告处罚作为一种声誉罚,往往对行政相对人(尤其是相对人是机构而非个人时)的权利义务无法产生实质影响。同时警告处罚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在没有合适主体和合适方式对警告处罚决定对外宣示、披露和记载的情况下,警告处罚的实际效果根本无法体现,因此会产生将警告处罚免除,单独处以罚款情况。2“.罚款”的处罚效果经常被金融机构通过各种方式予以对冲。罚款处罚主要起惩戒、震慑、教育作用。实践中,被处罚金融机构经常使用很多手段对冲罚款处罚的功效。一是将对单位的罚款直接分摊给责任人,由“单位罚”变成“个人罚”。如:在缴纳罚款前,要求责任部门或责任人将罚款自行交足,集中后的款项不经本单位大帐,直接以现金形式缴入基层央行指定的罚没账户;或者先将罚款由本单位大帐缴入基层央行指定的罚没账户,然后将罚款以“内部绩效考核”的名义分解到相关部门和人员。二是尽量缩小被处罚信息的知悉面。如果是专项检查,由于金融机构负责配合检查的是业务部门,文书签收也由业务部门负责,存在部门消化罚款,不向单位报告的可能;对综合执法检查或其他大型检查,则尽量不让其他金融监管机构和上级单位知晓处罚情况。三是不将行政处罚文书进行归档,试图抹去被处罚的痕迹。3.部分违规问题屡查屡犯,凸显行政处罚实施效果不尽理想。实践中,金融机构被处罚主要是基本账户未经核准、一般账户不备案,虚报、瞒报、错报统计数据,延迟缴纳财政存款或资金,收缴假币、残损币兑换违规,违规查询信用报告、无效贷款卡发放贷款,存款准备金不足,反洗钱违规等问题。这些违规问题在不同机构、不同时段反复发生,甚至同一机构屡查屡犯,说明行政处罚的教育功能没有很好地实现。

(二)造成的不利影响

1.行政处罚的实际效用没有发挥到位。行政处罚的根本目的在于督促金融机构依法合规经营。行政处罚的正常实施,一方面体现了基层央行对违规金融机构的警示和教育,希望通过处罚措施对其产生触动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希望能够引起上级金融机构的重视,进而通过其内部严格的考核机制,真正发挥出应有的震慑和教育作用。但罚款处罚措施被行政相对人异化现象的存在,直接导致行政处罚由“有形罚”变成了“无形罚”,被处罚人通过罚款不入大账、处罚文书不归档、处罚情况不报告上级、处罚信息不扩散等手段,使基层央行罚款处罚的效果消弭于无形,无法实现行政处罚的目的。2.诱发金融机构及其员工对金融监管的抵触情绪。一方面,金融机构将罚款以“内部绩效考核”的名义分解到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做法,会直接影响到个别员工的切身利益,极易诱发金融机构员工对基层央行行政管理活动的反感与抵触情绪,将原本是金融机构内部管理矛盾转化为金融机构员工与基层央行之间的外部矛盾。另一方面,如果不将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只一味强调“罚款”,也容易引起金融机构对立情绪,进而带来处罚决定作出后违规金融机构不交罚款的僵局。3.干扰基层央行正常的金融监督管理工作。违规金融机构将罚款分解到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做法,对一线的普通员工造成了一定的工作压力。为了避免受到责罚,有的员工在执法检查过程中,会想尽办法让自己所负责领域内存在的问题不被检查人员发现,不配合检查活动,弄虚作假隐瞒问题,造成执法活动难以正常开展;有的员工则在检查发现问题后,以罚款会由自己承担为由,对检查人员开展“情感攻势”,或者通过各种关系和途径向检查组说情,要求减少或不进行处罚,这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基层央行正常的金融监督管理工作。

二、制约行政处罚效能的原因分析

查看全文

基层央行行政执法分析

一、审计发现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行政执法主体资格不具备。国库部门组织对某商业银行国库业务专项执法检查,检查立项单位为人民银行,但执法检查会谈纪要和工作底稿中,检查人员包含了多名当地财政局人员。非人民银行执法人员参与人民银行执法检查,不符合《中国人民银行行政执法检查程序规定》第三条和第十四条的规定。【审计分析】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是行政执法主体所具有的行政执法权并承担相应法律后果的能力,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行政执法主体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执法权;二是行政执法主体须能够独立地对外承担由于行使行政执法权而引起的法律后果。财政局人员不是人民银行员工,无《中国人民银行执法证》,不能代表人民银行行使执法检查权。即外单位人员参与人民银行执法检查,不具备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其经办的行政执法文书不具有法律效率,易引发行政执法的法律风险。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与财政部门等外单位组成联合检查组,开展业务工作检查是可以的,但不能进行执法检查。【审计建议】加强队伍建设,优化执法理念。强化业务培训,使执法者牢固树立合法行政理念,深刻认识“程序违法也是违法”,提高对行政执法程序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切实规范各种程序要素,做到对内规范操作,对外依法履职,树立央行公信力和权威性。(二)行政相对人认定不准确。货币金银部门对某农信联社立项开展人民币收付业务及反假货币业务专项执法检查,发现其下属两家农商行分别存在未按月向人行分支机构上缴假币和单人办理假币收缴业务问题,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二款、《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做好假人民币收缴工作的通知》第二条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对该农信联社出具并送达了给予警告并罚款的行政处罚意见告知书,最终该笔处罚未实际执行,而是改为对两家农商行分别实施了行政处罚。【审计分析】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是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独立享有行政法律权利,承担行政监管的法律义务。行政执法人员在实施行政处罚时,一定要找准行政相对人,也就是监管义务主体。如出现行政处罚对象错误,也就是行政处罚的主体错误,是根本性错误。以错误的行政处罚对象作出的行政处罚意见告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是不能成为执行的依据的。农信联社目前实行的是两级法人体制,农信联社和市、县级农商行均是独立的金融企业法人,依照农信联社章程规定,承担对社员社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由于农信联社本身不对外办理公众存贷款金融业务,因此不是人民币收付业务及反假货币业务的监管义务主体,不是该项业务的行政相对人。两家农商行具体承办存贷款金融业务,是监管义务主体,也是以上违反假币收缴相关规定的行为主体,是行政相对人。该行经研究最终认定行政处罚对象为两家农商行,废除原行政处罚告知书,重新立案分别对两家农商行实施了行政处罚。【审计建议】正确实施行政处罚。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认定行政相对人,既要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又要维护法律权威。(三)违规事实认定不准确。反洗钱部门将某金融机构少数金额低于1万美元的交易错误归属于单笔单日1万美元以上的跨境交易,并将其界定为“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的违法行为,与该金融机构其他违法行为一起进行了行政处罚。【审计分析】全面、客观、公正地认定事实是合法有效行政执法的基础,事实认定错误,必然导致行政管理手段、措施以及法律适用的错误,直接导致法律风险。《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单笔或单日累计1万美元以上的外币现金收支,以及交易一方为自然人、单笔或单日累计1万美元以上的跨境交易属于大额交易,金融机构应向当地人行报告。金额低于1万美元的交易不属于大额交易,不需报告。该行将其界定为“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是事实认定错误,不应给予行政处罚。【审计建议】行政执法人员要不断增强工作责任心,加强对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学习和理解,除要熟练掌握本岗位业务技能、操作规程外,还需熟悉执法程序和执法要点,该查的问题要查到位,问题要查深查实,用实际行动维护依法行政的严肃性和公正性,树立基层行依法行政的权威。(四)适用法律依据不当。支付结算部门依据某商业银行金融违法行为下达了《行政处罚意见告知书》和《行政处罚决定书》,对该行“某月26日为A公司开设基本账户,当月20日办理1笔存现业务;某月15日为B公司开设基本账户,第二天为其办理1笔转账业务;某月11日为C公司开设一般账户,第三天为其办理1笔转账业务。”等行为,定性为“违反规定为存款人办理现金存入”业务,依据《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3〕第5号)第六十七条予以罚款。【审计分析】适用法律依据不当是指行政主体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没有正确地适用法律依据。行政执法如果适用法律依据不当,将导致行政行为实体性错误,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无效,可能引发行政复议,潜在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该行第2、3项事实违反了《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第三十八条“存款人开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自正式开立之日起3个工作日后,方可办理付款业务”的规定,但此类违规行为目前暂无适用的行政处罚法律条文,因此这两笔业务不应纳入行政处罚范围,该行政处罚决定书无效。【审计建议】强化行政执法检查监督,切实防范法律风险。各分支机构法律事务部门要充分发挥在依法行政工作中的指导作用,加强对执法文书的审核把关和依法行政工作的监督检查,切实履行行政处罚合法性、合理性的审核职能。(五)应罚而未罚。货币金银部门执法检查发现某商业银行的经办人、复核人未在假币收缴凭证上盖章,假币实物未加盖‘假币’章等不合规行为,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和《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审计分析】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因不履行法定的义务而构成的行政违法。行政执法主体人对应行政处罚的问题未实施处罚,也无免于行政处罚的依据和相关证明材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属于“不履行法定职责的”的行政违法。金融机构存在“发现假币而不收缴的、未按照规定程序收缴假币的、应向人民银行和公安机关报告而不报告的、截留或私自处理收缴的假币,或使已收缴的假币重新流入市场的”等行为,尚未构成犯罪的,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3〕第4号)第十七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应对金融机构给予警告、罚款,并责成该金融机构对相关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给予相应纪律处分。如应罚未罚,又无正当理由,属于行政不作为,是行政违法,可能引起行政复议,存在潜在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审计建议】优化执法理念,使行政执法人员深刻理解并树立“金融行政执法必须遵循法定程序”的观念,提高对行政执法程序重要性的认识,切实规范各种程序要素。(六)同案不同罚。某行综合执法检查发现,A行某分行和B行某分行均存在未按照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的违法行为,最终只对A行作出了行政处罚。【审计分析】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是在法律规定的幅度和范围内,行政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条件,在各种可能采取的措施中进行选择的权力。自由裁量权是现代行政权力的核心,是一种实质性的行政权力。合理行政的核心内容051就是依法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和行政处罚时,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原则。行政机关对于违规情节和危害后果相近的违法行为,如自由裁量权运用不当,适用的违规依据和处罚依据不同,则问题定性、行政处罚种类和幅度不同,行政处罚就会有失公平,造成同案不同罚,影响行政执法活动的公正性和廉洁性。A行、B行均存在未按照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可疑交易报告的违法行为,该中支对A行作出了行政处罚,对B行未实施行政处罚,同案异罚,有失公允,潜藏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自【审计建议】牢固树立合理行政理念,建议行政机关依照相关规定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细化自由裁量权。行政机关通过立法立规,建立基准制度、细化标准、规范程序等,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使行政约束变为法律约束,以减少自由裁量权的滥用,使执法者公平、公正执法,不断优化行政管理环境。

二、原因分析

(一)执法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一是依法行政观念淡薄。有的执法检查人员认为基层央行执法检查只是走走过场,不重视执法检查工作程序,出现处罚对象定位不准问题;有的执法检查人员认为行政机关实施的执法检查,即使检查程序存在瑕疵,只要不作出行政处罚,执法对象也不会提出异议,就不存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风险,导致应罚未罚、无依据减轻处罚等问题时有发生。二是业务素质不过硬。基层央行执法检查人员大多为业务部门工作人员,有的法律知识相对欠缺,对执法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未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有的央行业务知识不精,部分基层央行执法检查人员是临时抽调的,对执法检查的业务领域不一定熟悉;有的执法检查人员虽对执法检查的业务领域熟悉,但由于长期从事专项业务工作,容易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感情代替规章,导致违规事实认定不准确、应罚未罚、无依据减轻处罚、同案不同罚等问题产生。(二)行政权力缺乏有效监督制约。基层央行现有的行政权力包括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等,其中行政检查和行政处罚是最能体现监管权威的两大行政权力。目前基层行的行政检查和行政处罚权力基本上集中在同一个部门,办案人员既行使检查的职能又行使处罚的职能。有的行虽设有法律事务部门,但依法行政监督职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这种“查罚一体”的管理模式,由于缺乏相互制约和一定透明度,易出现处罚定性、定量不准现象,不利于行政执法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不利于行政检查和处罚工作的严密性和准确性。从近年辖内依法行政审计发现问题来看,在依法行政内控机制建设、审核检查、案卷评审方面存在问题占比超50%,说明各级分支机构在依法行政活动中未能有效履行法律事务把关、监督职能。(三)执法瓶颈有待突破。目前基层行依法行政过程中,“重检查、轻程序,重问题、轻取证,重现场、轻档案”问题是主要的法律风险。由于部分执法人员凭经验行政、依习惯执法,造成行政程序执行不严谨,部分执法职能未能完全履行到位。执法检查程序的时限性、取证的规范性、检查档案的完整性等方面问题,依然是基层央行行政执法工作的薄弱环节。

三、相关意见及建议

(一)加强普法培训,优化金融执法环境。一是深入开展金融法律宣传,树立依法行政理念,丰富普法宣传培训,专家讲座、短期授课和脱产培训等方式相结合,强化法律学习培训,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使执法检查人员熟练掌握相关专业技能和执法要点,筑牢依法履职基础,建立法治央行长效机制。二是优化执法理念,持续增强执法人员风险责任意识,使其牢固树立“程序违法也是违法”“金融行政执法必须遵循法定程序”理念,提升执法人员自由裁量权合规使用意识,确保行政执法合法性和公正性。(二)加强制度执行,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各级分支机构一是要严格执行执法程序,规范执法检查业务操作,做到执法程序合规、手续到位、文书合法、处罚得当,规避执法行为的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二是要加强对证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确保取证严谨规范、充分完整、合法有效,促进行政执法高效履行。(三)加强监督制约,全面提升执法水平。一是建立健全金融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分支机构法律事务部门的法律审查和指导作用,发挥内审部门的审计监督职能和监察部门的执法监察职能,实行执法行为再监督,进一步规范、监督基层央行行政权力的行使,科学构建权力制约机制,使监督管理职权的行使程序化、规范化。二是完善行政执法评价体系,定期开展执法效能评估,将行政职权的行使与执法人员的年度考核奖惩紧密挂钩,促进金融行政权规范运作。(四)加强制度建设,促进行政执法规范。一是为体现行政执法公平、公正,建议总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按照执法检查、行政处罚、罚款收缴三权分离原则,修订完善《中国人民银行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和《中国人民银行执法检查程序规定》,切实规范行政执法活动,预防行政行为的法律风险。二是健全央行各项业务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细化自由裁量权,督促基层央行合理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促进行政处罚进一步规范化。三是修订完善行政处罚委员会相关制度规定,扩大基层行行政处罚委员会审议范围,适当降低上会金额标准、免予或减轻处罚情况均须上会,充分发挥行政处罚委员会的集体决策作用。

查看全文

基层央行绩效沟通论文

随着金融全球化发展和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在制定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等方面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银监分设后,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履行新职能,人民银行开始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转变用人机制,建立健全约束激励机制,使传统的人事管理逐步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目前,一些地区的基层央行开始在本单位内部试行行员绩效管理,开展行员绩效考评,建立业绩工资制度,探索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方法。但是在行员绩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基层央行并没有对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绩效沟通”给予充分的重视,使行员绩效管理的效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加强和改善绩效沟通,已经成为推动基层央行绩效考评工作的重要途径。

一、基层央行开展绩效沟通的现实意义

沟通是协调的前提,协调是沟通的结果。绩效沟通是指企事业单位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与职工进行的各种交流和沟通,是绩效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成绩效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1]开展绩效沟通对基层央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绩效考评工作顺利开展。基层央行在推行绩效考评过程中经常遭到各种抵制:有的行员认为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管理仍然是参照公务员有关管理办法执行,没有必要实行绩效考评;有的行员认为绩效考评只是走走过场,最终会流于形式;有的部门认为绩效考评指标的设计没有体现部门特点,有失公平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人事部门进行绩效沟通。通过召开行员座谈会、部门负责人协调会等形式,开展广泛深入的事前沟通,可以使行员认识到绩效考评有利于单位整体工作效率的提高和行员个人的长远发展,不应成为无原则的走过场、走形式。通过沟通,可以纠正行员对绩效考评的错误看法,消除行员的偏见和消极态度。通过沟通,还可以充分征求各部门意见,发现绩效考评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不断完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和考评机制,确保考评工作顺利开展。

2.有利于提高工作水平、改进工作效率。对基层央行部门负责人来说,进行绩效沟通有助于了解工作进展情况,了解行员工作所遇到的障碍,能够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领导支持和智力帮助,同时可以尽早发现潜在问题,在情况恶化之前加以解决。对行员来说,进行绩效沟通可以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得到关于自己工作绩效的反馈信息,得到部门负责人的帮助,及时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并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工作过程中不间断的双向沟通使部门负责人和行员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助”机制,部门工作水平得以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改进。

3.有利于增强绩效考评结果认可度。考评结果的反馈必须依赖于沟通来进行。通过沟通,向行员反馈工作情况和考评结果,可以使行员明白上个阶段自己干了什么、干得如何、考评结果怎样、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考评结果,使行员熟悉绩效考评操作流程,把握各项工作每个细节上的评分结果,进而消除行员对绩效考评工作的不信任感,提高考评结果的认可度。

查看全文

基层央行风险导向审计应用论文

一、基层央行实行风险导向审计应遵循的原则

在基层央行的审计实物中,针对金融行业的高风险性,结合央行的工作实际,以风险防范为基础,树立风险导向和控制理念,将风险导向审计与制度基础审计、账项基础审计结合起来运用。央行应用风险导向审计应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一)服务主体明确的原则

《中国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制度》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实行行长负责制,内审部门对行长负责并报告工作。”同时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各级分支机构的内审部门应在本行行长领导下,负责本辖区的内审工作,接受上级行内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央行内审服务主体是本行行长,服务主体工作目标在不同的时期虽有所侧重,但最根本的目标都是要防范风险,确保安全。这就决定了内审工作最终目的是防范风险,对风险的评估与改善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首要目标。不论是账项基础审计还是内部控制审计,或者是风险导向审计、绩效审计均要以防范风险为基础。

(二)审计重点突出的原则

《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明确指出:“内部控制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支行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具体的制度、程序和方法,对相关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应对的机制和动态过程。”这是内审部门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依据,与风险导向审计的目的和内容相符,央行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是认真贯彻《指引》有关要求所采取的举措。审计重点主要是制度执行是否到位、决策程序是否合规、业务开展是否规范、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等方面,财务报表审计已非央行内部审计的重点。因此,在防风险的前提下要重点突出,针对不同的审计项目有所侧重。

查看全文

基层央行绩效审计的难题及策略

基层央行开展节能减排绩效审计的力量颇显不足。一方面,基层央行审计部门的人才结构难以满足节能减排绩效审计要求。目前,基层央行审计部门普遍缺乏节能减排专业人才,据对某市中支审计部门统计资料显示,在现有审计人员中,90%左右是金融、财会专业出身,审计部门人才结构单一的缺陷十分突出,这也可以从目前审计人员具备的专业技术职称中得到验证,而这一情况在基层央行审计部门尤其突出。另一方面,基层央行现有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难以满足节能减排绩效审计要求。基层央行审计人员在知识结构上过多的偏重财税金融知识,其它知识则非常匮乏,特别是节能减排绩效审计,它涉及到能源、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等多项相关专业知识,要求实施绩效审计的审计人员必须是掌握多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如对节能减排数据进行审计时,需要审计人员掌握能源消耗的计量统计分析对节能减排设备安装改造、工程建设造价进行审计时,需要审计人员具备工程造价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执业资格;对节能减排工程合同管理的情况进行评价时,则需要审计人员具备合同法等法律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等。

基层央行节能减排绩效审计相关制度规定还不够完善。现阶段人民银行的法规、制度主要是规范被审计单位金融工作的真实性与合规性,基层央行长期以来都是以监督金融工作的真实性与合规性作为审计的主要工作重点,绩效审计转型也是近几年的事,且绩效审计方面的规范相对比较笼统、滞后。由于基层央行开展节能减排绩效审计工作时间较晚,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科学、完整和权威性的绩效审计准则及评价标准,造成基层央行审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感到缺乏依据和标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能减排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而且,节能减排绩效审计与真实合规性审计在审计范围、内容和方法上都有很大不同,如真实合规性审计的证据客观性较强,审计风险较小,而节能减排绩效审计评价由于审计对象的不同、行业专业知识的缺陷、审计方法的限制、节能减排法律法规规章掌握不透,审计评价存在较大风险。

基层央行缺乏可借鉴的节能减排绩效审计经验。节能减排绩效审计是基层央行审计转型工作的新课题。目前,各基层央行节能减排绩效审计还处在探索阶段,对于节能减排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做得尤其不够,开展绩效审计多是参照经济发达地区或上级行审计部门的审计经验,来探索本单位、本辖区节能减排绩效审计模式,缺乏可借鉴的绩效审计经验。基层央行大多数审计人员长期从事金融工作的真实性、合规性审计,近年来审计工作虽然已经向绩效审计转型,但业已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基层央行审计人员接受新事物、拓展新领域的积极性,在实际工作中大都满足于对资料真实性、对工作合规性的审查与判断,审计的成果更多地局限于纠错防弊,缺乏对节能减排工作效益性的分析与评价。

加大宣传力度,优化基层央行节能减排绩效审计基础环境。加强节能减排绩效宣传是优化基层央行绩效审计基础环境的重要途径。基层央行各级领导要在重要工作会议上大力宣传节能减排工作绩效及绩效审计的重要性,审计部门及审计人员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积极做好宣传工作,不断加强与被审计单位(部门)的沟通交流,在建立绩效评价标准、取得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以至提出审计建议等一系列工作环节上,虚心听取被审计单位(部门)管理者、执行者的意见建议,争取各方理解和支持,不断强化基层央和干部职工的绩效意识和绩效审计意识,切实优化基层央行节能减排绩效审计的基础环境。

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基层央行节能减排绩效审计能力素质。基层央行审计部门配备充足、合格的审计人员,是有效开展节能减排绩效审计的基本条件。基层央行要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审计人员认真学习国家节能减排、产业结构调整、行业节能减排具体技术标准等政策、法规和规章,切实提高基层央行审计人员政策的把握和运用能力。基层央行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以会代训、以查代训等方式,积极开展节能减排绩效审计讲座和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央行审计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基层央行要通过各种培训,使审计人员能够更新观念、知识和技能,尽快适应开展节能减排绩效审计工作的需要;要通过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基层央行审计人员自学专业知识,获取专业资格证书;重视调整审计人员结构,增加多专业经历的专业人才,在行员补充时建议引进复合型人才;加强对基层央行审计资源的整合力度。

加大建设力度,规范基层央行节能减排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基层央行节能减排绩效审计准则、实施细则和其他规范,能够反映基层央行节能减排理论的研究成果和实际的审计经验,可以帮助基层央行审计人员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恰当合理地开展节能减排绩效审计工作,从而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基层央行审计部门要以现行的法律规章制度、行业专业标准和规定以及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等作为绩效审计评价的尺度,积极广泛地开展节能减排绩效审计探索和实践,在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中筛选、确定、创立符合实际需要的节能减排评价指标,逐步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系统完善的节能减排绩效审计指标体系。同时,建议上级行针对人民银行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和特点,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可行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统一人民银行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口径和标准。

查看全文

工会职能加强基层央行履职探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赋予工会组织的四项基本职能是:参与职能、维护职能、建设职能和教育职能。表面上看这四项职能是相对独立的,但实质上这四项职能是相辅相成、相对统一的。只有落实好维护职能,有效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才能使职工产生归属感,使职工能够接受工会教育,有效推进工会对职工的教育职能;职工通过教育素质得到提升,才能使职工有参与企业、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的欲望,培养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大局意识;有效推动落实职工参与职能,实施民主监督,从而有效推进建设职能;而建设职能是工会工作的最终目标,是靠参与职能与教育职能来提高的。归根结底工会工作是通过这四项基本职能来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参加建设和改革,努力完成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任务,积极推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产力提高的最终目的。当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流思想也在多元化的信息媒介中受到冲击,作为社会个体的价值取向也随之受到影响,在不经意间发生了各种变化,随之而来的社会各种利益矛盾的冲突也逐渐显露出来。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部分基层央行工会会员的心态必将产生一定的变化,这些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工作中的表现,从而影响履职。笔者试着从如何充分发挥工会的基本职能,解决这部分受影响人的问题,从而达到加强基层央行履职的目的。

一、基层央行部分受到影响的职工会员工作中的几种工作表现

受外界不良因素干扰,导致部分工会会员心态发生了变化,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工作状态,将这几种工作表现划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堆活干”、二是“挑活干”、三是“推活干”、四是“不干活”。1.“堆活干”的表现。这部分职工会员的工作表现就是工作效率低下,平时工作态度不够积极,喜欢把所有的工作集中一起处理,上级交派的工作要求5日内完成,他们决不会在4日之前呈交工作成果,虽然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但是工作质量不能够得到保证;另一方面,这部分人从不会主动参与工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不会主动地承担起活动中应承担的责任。无论在工作还是活动中属于那种对于批评虚心接受,但从不改过的人。2.“挑活干”的表现。这部分职工会员的工作表现就是工作中挑三拣四,拈轻怕重,对于上级交派的工作并不完全接受,总是与上级讨价还价,喜欢干面子工作、有成就感的工作及对自己有利益的工作。在工会活动中,认为工会活动不是主业,虽勉强参与工会活动,但在其中发挥作用一般。3.“推活干”的表现。这部分职工会员的工作表现就是工作中能推就推不愿意干活,但还不想与上级发生正面冲突,工作中总喜欢找各种理由不干活,日常工作不积极,更有甚者上班期间总是找各种理由请假,而且从来不参加工会任何活动,对于业余期间的活动总是找各种理由推脱。4.“不干活”的表现。这部分职工会员的工作表现就是工作中得过且过,能不干活就不干,也是工作中的“刺头”,工作中他们认为“自己能来上班就算不错了,还干什么活?”,对于上级交派的工作直接拒绝,直接说这种活不会干或者干不了,要不就说自己最近身体不好你交派别人吧等等理由进行搪塞,导致领导工作开展极其为难,从而与上级领导产生直接矛盾;在工会活动中,无理由不参与任何活动,与工会领导亦会产生直接矛盾。

二、造成基层央行部分会员履职不利行为的成因分析

基于上述基层央行部分员工履职不利的四种表现,以目前社会因素、流行作法及自身定位等因素分析造成部分员工履职不利的心理成因。1.人生目标的缺乏造成部分职工会员“堆活干”目前,一方面,由于社会风气的复杂化,网络媒体的多元化,部分趋利思想、享乐主义思想在不断冲击着人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部分基层央行会员思想也受到了侵蚀,从而造成了人生目标偏差。另一方面,在工作中,他们亦未能真正地将央行履职工作当成事业来看,并未产生职业紧迫感与危机感,在职业生涯中没有追求与目标,因此,造成在工作中他们认为领导交派的工作只要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即可,影响了工作效率。2.责任感的缺失造成部分职工会员“挑活干”作为集体中的个体,缺乏为集体分担解忧的思想信念,不能主动承担起自身应承担的集本责任,这就是责任感的缺失。工作中以自我利益为中心,不能为集体勇挑重担,时刻想着自己越轻闲越好,从未考虑过大局,从而造成了“挑活干”的现象,因此,缺乏大局意识是造成部分会员“挑活干”的主要原因。3.错误的思想意识和惰性造成部分职工会员“推活干”一方面,某些会员受外界错误的思想意识影响,工作怕担责任,意识中存在工作干的多错的多和干的多麻烦就多的错误思想理念;另一方面,自身的惰性也是“推活干”的主要原因,工作中习惯于“两杯茶水一张报纸”的“懒政”生活,认为自己干多干少工资也不会少拿,甚至对于一些奖金的态度也是极其消极,总是认为别人工作付出了那么多才拿一点奖金不值当。工作中这种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不光自己不干活,同时,也会相应地影响到集体中的其他个体。4.错误的自我评价造成了部分职工会员的“不干活”对于“不干活”的人,在工作中主要存在两种,一种是“养老型”,这部分人主要是工作中已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没有了人生追求,并且已身居某一层次的级别,在集体内单纯“养老”;第二种是“破罐子破摔型”,这部分人总觉得自己在集体中没有任何发展机会,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任何希望,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失业危机感,所以宁可自己干副业或闲着,也不服务集体分派的任何工作任务。这种人在集体中的危害是巨大的,一种危害是造成了集体中其他个体负面情绪,由于他的不干活,他的工作领导必然就会安排能干活的人来承担,久而久之势必损害能干活的职工会员工作积极性;二是严重影响集体战斗力,有这种人的存在,管理者如果没有妥善安排处理,集体中其他个体亦会效仿和攀比,容易造成大部分人流行的负面情绪,导致整个集体的战斗力下降。三是影响集体管理者的公信力和权威。这种人的存在与管理者在工作中形成了对立面,久而久之会严重影响管理者的公信力和权威。

三、依托工会职能加强基层央行履职的建议

查看全文

基层央行金融风险论文

摘要:本文从基层中央银行的角度,考察分析了可能面临的各类系统性金融风险,并探讨性地提出了防范和化解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基层央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

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要“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稳定”。也就是说,中央银行要注重防范化解那些“整体性、行业性和全局性”的金融风险,如政策风险、货币风险、利率风险、证券风险、国际风险等等,对涉及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在内的整个金融业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进行监控,维护其整体稳定,促进其协调发展。

现阶段,就基层央行来说,影响区域金融安全稳定的金融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信贷风险。信贷风险,亦称信用风险,主要是指当前十分普遍的企业对银行债务的逃废以及企业之间的相互拖欠,经济发展失衡,信贷结构单一,信贷投向过分集中等,导致金融机构资产质量非常低下。这也是目前最为集中、最为严重的金融风险,其严重损害着商业环境和经济秩序,打击了投资者的积极性,破坏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巨额的不良资产累积威胁着地区乃至国家的经济稳定。就目前来看,国家不可避免地会承揽这个损失,但同时不可能完全通过财政资金来补偿,而是主要通过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扩张予以平衡。在超过正常经济和金融发展所要求的货币供应增长限度之外,就会发生明显的通货膨胀,从而导致经济较大波动,并损害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2.支付风险。支付风险,就是借款人不能依约偿还借款本息的风险,是指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发生支付危机,即银行、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等,由于经营不善、资不抵债或是流动性发生问题,在一定的地区和一定的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支付困难,甚至引起挤提风潮。这是最容易由个别风险、机构风险而引发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因素,所以这类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是以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这些银行又与中央银行直接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虽然保留了某种“吃大锅饭”的弊病,但是可以起到存款保障的作用,可以避免支付危机。当然,这种以增加国家负担为代价来保证支付并非长久之计,下一步随着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势必要增强各金融机构自己的独立性和责任心,但必须把防止支付危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重要前提来同时考虑。

查看全文

基层央行工会现状及对策

一、基层央行工会工作现状

通过调查四个县支行工会工作现状,发现基层央行工会存在以下特征:一是工会入会率较低。现南县支行工会入会率82.8%、其他三个县级支行工会入会率分别为81.7%、86.9%、83.7%,均低于90%,离国家100%的标准和要求还较远。二是制度逐步完善,经费逐年增加,活动开展形式逐渐丰富,水平越来越高,但是缺乏内涵,主动性、实效性不强。多年来,基层央行工会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丰富了职工精神生活,培育了团队合作精神,为支行行政决策也曾建过言献过策,但是,要符合新形势下工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奋斗中的遗缺,不断创新。

二、基层央行工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会组织建设弱化。1.工会组织不健全,工会干部履职难。基层央行没有设立专门的工会部门,工会干部均为兼职,甚至连工会主席都由分管政工的副行长兼任,致使在群众利益与行政决策不一致需要作出抉择时,更多的倾向于行政决定。另外,工会工作委员会和经审委员会是两个班子一套人马,而上级行与基层行之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管理模式,再加上岗位责任考核日趋精准、细化,致使各工会干部必须应付多重岗位工作,对工会工作既无心思去研究更无精力去创新,导致工会干部积极性不高、工会工作难以落到实处。2.工会干部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工会干部队伍,是做好工会工作的关键所在。一个团队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组织的业务培训、职业道德培训、纪律教育。近年来,基层央行工会干部几乎没有岗位技能培训、深造的机会,只能通过自身理论知识学习,凭借工作经验闭门造车,难以提高工会干部组织协调、沟通的能力,无法发挥工会在部门之间、领导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再者,工会干部多年来人员固定,容易形成固定的工作模式,工会干部事做得越多遭领导的批评越多,遭职工的埋怨指责越多,久而久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思潮在基层支行蔓延。3.职工入会率,部分职工游离于工会组织之外。基层央行因为人员严重不足,目前大多采用外聘的方式解决人员的刚性需求,导致形成多种用工形式的问题。但在如聘用制、合同制员工是否可以甚至必须纳入工会组织的问题上,由于没有统一规范的标准,且在用工合同中也未明确是否加入工会组织,以至于外聘人员基本上没有加入工会组织,导致职工入会率不高,致使工会在维权、开展活动等工作时容易出现两套标准,外聘人员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工会组织的凝聚力显然削弱。4.基层央行工会开放性不足,缺乏生机。基层央行工会组织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体制,除与上级行工会有工作联系之外,与更上一级工会、其他央行工会、地方工会几乎没有交流,造成基层工会工作消息闭塞、信息不灵、工会工作趋于行政化、机关化。一是工会一年活动开展较少,活动开展仅仅是本单位职工唱歌、跳舞、打球等文体活动,活动单一且形式化,缺乏活力,未真正与职工切身实际需求相结合。二是虽然金融机构领导提出希望人民银行牵头组织开展行业性的活动,加强职工之间的交流学习机会,但因央行工会与金融机构工会之间的关系未理顺,在协调与辖内金融机构工会之间的工作、沟通、联络方面,存在着角色冲突,迟迟未作出行动。三是多年来基层央行切断了与地方工会的联系,未向地方工会缴纳工会经费,地方工会举办的活动无基层央行工会的身影,基层央行难以得到地方工会的评选推荐,唯有上级行推荐这一条路,不利于提升人民银行在地方的知名度。(二)维权制度执行不力。依法维权是工会的基本职责,是工会工作的永恒主题。但是,基层央行工会在实际工作中维权制度执行力较差,其主要原因及表现为:一是工会对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认识不到位。一方面认为基层央行工作较稳定,职工思想稳定,不需要进行维权;另一方面,工会干部都为兼职,非法律专业,对相关法律法规学的不精,掌握不透彻,不知道如何开展维权知识的宣传,致使职工对维权知识空白,不知道有哪些合法权益,如何依法维权。二是基层央行工会遇事疲软,不敢发言。当有职工找工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工会思前揣后,未能理直气壮为职工发言,积极解决职工诉求。三是职工代表大会趋于形式,征集群众建议的活动少之又少,一年一度的职工代表大会亦是变成行政会议,领导传达,职工听从,领导和职工之间断联,职工诉求难以得到解决。(三)财务建设管理薄弱。1.经费收支预算形同虚设,失去基本内控功能。经费收支预算是基层央行工会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反映了工会年度工作的总思路、总格局及其财力调控的举措和力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央行工会往往使“重决算、轻预算”,编制预算几乎是照抄照搬上年实际完成数,未履行预算编审程序,未经工会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和提交经费审查委员会审查同意,与工会的实际工作脱节;日常的各项经济活动也不依据预算办理会计业务和实施会计监督,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花钱就怎么花钱,只要工会主席批了,会计人员就报销,导致工会经费开支的随意性较大。2.现金支付为主要手段,忽视资金安全。《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中明确规定:使用现金的结算起点定为1000元,“超过使用现金限额的部分,应以支票或银行本票支付”;“经核定的库存现金限额,开户单位必须严格遵守”。《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中规定:在县级及县级以上地区不具备刷卡条件的场所发生的单笔消费在200元以下的公务支出可暂不使用公务卡结算。但是,基层央行工会以现金为主要支付手段,出纳私人掌管大量现金,存在坐支现象。这不仅违反现金管理、公务卡管理规定,同时带有极大的安全风险。3.违背记账规则,不按规范化标准操作。由于缺乏管理监督,导致基层央行工会财务核算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如对银行、现金日记账不能按照基本的记账规则进行“序时、逐笔、日清、月结”,仍然采用旧版单机工会软件,可自主操作性大,存在资金管理漏洞;出纳和会计未能独立记账,甚至存在出纳和会计一人一手清的情况;采取现金支付,存在活动支出在前、账面现金为负、出纳支票取现在后等情况。4.经审委员会形同虚设,缺乏有效的内外部监督。审计监督是工会经审委员会的核心职责,高效的财务管理离不开有效的内外部监督。在内部监督方面,基层工会设有工会经审委员会,因其成员是工会工作委员会成员兼任,且对经审人员的日常工作没有硬性的工作要求,经审委员会其形同虚设,一年也不开一次经审会议,不搞一次经费审查,在年终考核时也没有把经审工作列入考核范围,甚至是一笔带过,没有发挥出其审计监督应有的职能。在外部监督方面,一方面上级工会对基层央行工会组织的审计监督检查较少,不能够有效起到监督作用;另一方面目前未建立有效的信息公开制度,缺乏群众监督的约束。

三、改进当前基层央行工会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工会组织建设。1.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根据支行人员少、股室分散、青年较少、职工参加活动兴趣不浓、职工家务多等特点,工会应根据工作需要和职工意愿民主选举产生“文体委员、生活委员、摄影委员、文化委员、青年委员、中老年委员、出纳、会计、工会专干、工会主席“组建工会委员会;由各股室民主推荐“懂财务,参加活动积极,敢说真话,热爱集体,遵纪守法”的职工组建经审委员会(经审委员可由工会委员兼,也可另选)。工会委员会和经审委员会要每三年一界,民主选举产生。两会建成后要尽快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定期召开会议,明确职责,严格分工,严明纪律。工会委员和经审委员工作要纳入考核,计工作量,计报酬,有奖有罚。2.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倡导人民银行工会组织异地学习、交流的范围扩大至县支行,鼓励工会干部走出“家门”,多前往国家级、省级先进央行工会参观、考察,学习先进经验,适时邀请工会建设方面的行家、领导来行讲座和实践指导,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二是支行行政领导要提高认识,重视工会工作,重视工会干部政治思想、组织纪律、职业道德建设和业务能力培养,提高工会干部的履职能力;三是工会主管行级领导要经常组织工会干部开展政治学习、业务学习,要求工会干部既要认真履行职责,又要积极合作,讲团结;四是工会干部要坚持能进能出,优进劣出原则,重视年轻干部培养;3.完善干部考核和奖罚制度,激化工作热情,增强责任感。过往工会干部工作不计工作量,不计报酬,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不如干坏强,谁老实听话谁吃亏,工会组织工作懒散,缺乏动力。4.建立金融工会联合会,恢复与地方工会的联系。基层央行工会要借鉴沿海地区的金融工会联合会的工作经验,结合本行实际,成立金融工会联合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密切央行与商行等金融机构的联系,推进相关工作。基层央行还要根据总行银党(2000)20号文件精神主动向地方工会缴纳工会经费,恢复与地方工会的联系,接受地方总工会的领导,并且带领金融工会联合会成员参加地方工会活动,丰富金融职工精神生活,增强金融机构职工凝聚力,密切与地方党政的关系,扩大央行在地方的影响力。(二)增强维权力度,提高实效。习指出,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在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实践中,必须依法依章开展工作,实现对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因此,工会作为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应积极开展普法宣传,让职工明确自己有哪些合法权益,怎样维权;工会要健全职工诉求机制,设置“意见箱”,召开座谈会,聘请法律顾问法律咨询,加大维权力度。(三)加强财务制度建设,严明财务纪律,实现财务无缝管理。1.强化财务预算管理。基层央行工会组织要把编制和执行预算作为一项主要工作落实到年度计划中去,基层央行工会要按照上级工会要求及时编制年度预算和决算,年度预算要经工会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要经委员会审核通过。工会日常经济活动要遵守“统筹兼顾、收支平衡、量入为出、略有结余”原则,最大限度提高工会经费使用实效,最大程度做好对职工的服务工作。2.缩减现金配额,采用非现金支付手段。工会应严格按照现金管理、公务卡管理相关规定做好活动经费支出等工作,财务开支采用非现金支付手段,工会财务人员可通过办822理网银业务,转载方式报账。3.落实经费管理细则,规范操作流程。《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工会会计凭证规范管理细则的通知》对工会经费收支作了明确规定,基层央行工会财务人员应遵照执行,不能走样。出纳和会计要各司其职,分工协作,互相监督。记账要“序时、逐笔、日清、月结”。上级工会应对基层央行工会人员加强业务指导和纪律培训,督促硬件和软件更新,将基层央行工会财务纳入新的财务管理系统之中,杜绝财务记账的随意性。4.加强经审力度,发挥经审会的作用。工会领导要提高对经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经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把经审工作作为工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相反;工会领导要定期召开经审成员工作会议,完善经审工作制度体系,定期组织经审,定期听取经审工作汇报,掌握经审工作的整体情况;工会领导要重视经审成员劳动的社会价值,承认其工作量,将经审工作纳入年度考核范围,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经审成员要恪尽职守,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创新审计手段和方法,从结果审计、过程审计追踪源头,为事前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健全献计献策,从根本上确保工会经费正确使用,确保工会资产安全、高效。

查看全文

基层央行科技管理模式论文

一、支行科技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体制管理现状和问题

1.科技工作边缘化,重视程度不足。支行科技工作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工作面向全行各个部门各个业务,繁琐而复杂,与具体业务股室的工作职能不同,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但均未成立与科技相关的工作室,科技人员一般挂靠在其他部门。主管科技的领导多是业务工作出身,对科技工作难以参与和管理,多数工作是由科技人员独立完成,这样导致了领导认为科技工作越来越独立,科技人员却感觉越来越孤立,逐渐趋向边缘化。2.科技工作任务重、积极性不高。支行电脑专管员属于兼职岗位,随着业务系统逐渐增多,科技维护的工作量也随之加大,科技人员经常陷于主业和兼职两项工作之间,分身乏术,顾此失彼。主业工作在调研、业务创新等方面容易做出佳绩,而科技工作是常规性、费时费力的服务性工作,做不好还要影响考核,如此心理落差导致支行科技人员积极性不高。3.部门之间缺少交流、科技工作受制约。很多业务部门认为科技维护工作不需要懂业务,新业务知识培训或者新系统上线培训并未要求科技人员参加,但是系统安装、调试或者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要求科技人员提供技术支持,科技人员在对系统不了解的情况下很难准确定位故障原因,延长了系统恢复时间。4.制度种类繁多,执行标准不统一。上级行规定的科技制度种类繁多,并且在很多要求上科技直属上级部门与内审部门意见不一致,而且要求相同的文字往往有不同的理解,造成了制度执行标准的不统一。另外,科技管理要求的登记簿很多,但登记簿格式不统一,要素不明确,难以实现规范化管理。

(二)硬件设施现状和问题

1.条件限制、设施不达标。各支行办公大楼均修建于十多年前,并且在当时的条件下未考虑机房建设,目前所有支行简易机房均为办公室改造而成,对于面积大小、功能分区、温湿度控制、防静电地板、门禁系统等要求无法达到机房标准。而且近几年来,人民银行的经费一直都很紧张,能给予支行用于机房改造的经费更是少之又少。2.设备繁多、老化严重。由于业务系统岗位众多或者应用系统不兼容一机一系统等原因,电子设备总体数量较多,更新换代周期比较长,设备老化严重。而且如UPS供电系统、发电机、核心交换机等设备更新需要一次性投入比较大,因涉及费用问题各支行很少主动定期更换,超限使用现象比较普遍。硬件配置低,设备老化严重,科技人员在维护过程中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必然会影响科技人员的运维能力,进而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产生不良影响。

二、加强支行科技管理的探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