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2 21:38:1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思考
同志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强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我们党历来重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努力探索,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逐步形成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项民主管理制度,村民自治、政务公开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思路和方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的改革稳定发展。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历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大事。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维护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保障和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农民是我们党在农村的主要依靠力量,也是我们国家政权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村民自治等基层民主政治实现形式是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保证农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行使民主权利,参与管理农村事务,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群众的生产经营和对自身事务的管理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群众的市场主体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明显增强,积极要求参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尊重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坚定广大农民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第二,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城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措施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这些重要的论述,是我们做好新时期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的行动纲领,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全面把握,认真落实。大力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这个时候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这项工作。 一、以加强规范选举为切入点,切实保障基层群众民主选举权利
实行基层民主选举,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基层民主制度的基本体现,是关系基层政权建设的大事。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切实负起领导和指导的责任。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难度很大,我们一定要从巩固基层政权大局出发,从维护农村稳定实际出发,从推动基层民主发展出发,切实加强党的领导,认真组织好这项工作。明年是村级组织换届年,我们要从现在起,认真开展换届前的调研、培训和试点,为明年全面开展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做好准备、打好基础。在换届选举工作中,要加强宣传指导,加强规范选举程序和选举行为,认真做好防范和处置违法、破坏选举的行为,确保村级换届选举平稳顺利完成。当前我市正在进行城市社区换届选举,我们要根据中央对发展基层民主的要求,大力推行城市社区直接选举,扩大直选范围,争取社区直选率达到80%。我市还是第一次实行社区直选,我们要大胆探索,谨慎操作,加强调研、试点,加强对选举程序规范,加强现场指导,切实维护居民民主权利,保障城市社会和谐稳定。
二、以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高基层民主管理水平
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是发展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工作。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必须适应新形势,采取新措施,着力提高基层群众自治水平,促进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全面实现。从2006年起,我市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全面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活动,利用三年时间,到2008年基本全面达标。实践证明,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活动,是促进基层民主管理落实、推动基层民主发展、保障基层群众民主权利的一个有效抓手。我们要认真贯彻十七大提出的实行村务公开、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要求,充分运用这个抓手,促进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建设。要进一步规范和落实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和程序,统一基本做法。要加强对公开内容的监督,完善公开内容,做到能公开的一律公开。要把新农村建设中各级财政到村到户的优惠政策和资金及时纳入公开内容。不仅做到财务公开,还要做到政务公开、党务公开,真正使基层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要通过采取组织检查督查、实行目标考核、讲评通报进度、实行以补代奖等方法措施,促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基本全面达标。并在基本达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制度、创新方式,巩固和提高基层民主管理水平。
三、以创新自治机制为突破口,着力解决基层社会管理中的薄弱问题
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制度,是十七大强调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加强探索实践。特别要结合基层社会管理中存在的薄弱问题,从完善制度、规范程序、方式入手,提高民主管理质量,促进群众自治健康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立完善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的若干意见,加强对经济薄弱村工作经费的扶持;加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加强农村筹资筹劳“一事一议”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加强对村干部和村民代表的教育和培训;加强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民理财小组的建设。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对农村基层干部民主监督的措施和途径;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措施和途径;积极探索增强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对基层社会管理调控力、充分发挥领导指导作用的措施和途径。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意见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对于广大农村,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之后,如何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把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是新形势下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去年以来,山西省洪洞县在乡、村两级普遍实行了“两定一查三评”制度,“两定”包括党组织“两定”和党员“两定”。党组织“两定”是指乡、村两级党组织年初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确定当年要办的实事和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党员“两定”是指根据农村工作的实际,设定了干部类、监督类、示范类、服务类、综治类、其他类六大类二十个岗位。如示范类设有种植、养殖、加工、文明户等岗位,根据党员本人特点确定岗位和职责。“一查”,即年中督查促落实。“三评”,即年终评议乡镇干部、村干部和党员。
实行“两定一查三评”制度,有助于农村重大事项的决策充分尊重民意,服从民愿,汇集民智,落实农民群众的参与权和决策权。“两定一查三评”制度,规定农村要办的事情都要通过“两定”程序来决策,从制度上保证了决策尽量体现和代表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高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广大农村党员干部逐渐达成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共识。他们站在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高度,在汇聚民意、广集民智上下功夫,让广大农民群众广泛参与决策。一是把村“两委”联席会议初步提出的“两定”目标,连同征求意见卡分发到各家各户,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并对意见进行仔细梳理归类,力争使“两定”目标能充分反映群众意愿和要求;二是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对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基础上拟定出的“两定”目标任务进行严格评定,讨论通过。通过这样反复讨论,征求意见,使广大农民群众能够置身于农村事务的决策之中,行使参与权和决策权。
实行“两定一查三评”制度,有助于村务财务管理体现干部情愿、群众自愿,有章可依,落实农民群众的自治权和管理权。“两定一查三评”制度,使农民参与村务管理的权利得到了尊重。部分村根据群众要求,已把民主管事、民主理财等内容确定为年内或近期要落实的目标任务,依法治村,民主管理,完善村规民约,健全各种制度,已自觉地在“村官们”思想上达成共识,并付诸实施。绝大多数村根据本村实际成立了各种村民自治组织,村干部们将大量的村务管理工作交给自治组织去管理、去组织、去实施。
实行“两定一查三评”制度,有助于监督乡村干部和村组事务,落实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两定”目标任务明确以后,以不同形式向群众进行了公开,要办哪些事,怎么办这些事,由谁来办这些事,什么时候完成,都公开得清清楚楚。县委每半年对目标的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督查,目标任务完成得如何,不但要看进展、看效果,而且要走访群众,征求群众意见,看群众满意不满意。对照“两定”目标,年终要对镇、村干部和农村党员进行民主评议,看镇村两级年初“两定”目标任务完成得如何,承诺的事是否办完办好;议每一个班子成员、每一位干部、每一名党员在落实“两定”任务中做了哪些工作,起了什么作用,是否尽职尽责。民主评议会上干部要述职,党员要说事,党员干部和群众要对他们投票评议。对完不成目标任务的还要按有关规定处理。“两定一查三评”制度把干部和党员放到为农民群众办实事中去经受教育、经受锻炼,放到群众的监督之中改进作风、转变观念,让群众客观评价,评定优劣,为群众咨询、质询和评议党员干部提供了制度保证。
实行“两定一查三评”制度,有助于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得到合理规划,和谐发展,落实农民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两定一查三评”制度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另一方面促使全县把建设“三个文明”的战略任务,变为年度目标和必须抓好的一件件实事,具体分解到广大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村党员干部的实际工作中。通过乡村两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地办好一件件实事,完成一个个目标任务,促使农村的经济不断得到发展,农民群众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和自身素质不断改善提高。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思考
党的**大提出,要“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大力推进社区民主建设,是新形势下巩固城市基层政权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客观需要。四方社区作为湖南省首个“海选”社区,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厚爱下,社区的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探索出了一条通过加强社区建设,落实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我们从推进基层民主的实际出发,着眼于“四健全”,从抓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素质建设等方面入手,通过完善基层民主实践的载体、渠道、制度保障、运行机制,提高居民民主素质等,使社区群众的各项民主权利得到了真正落实。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社区体制,落实基层群众民主权利实现的载体
健全社区体制,即通过社区的组织整合、功能整合和资源整合,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区管理体系和组织体系,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我们按照体现党的领导、政府指导、社会参与、居民自治的总体要求,在社区建立健全了四大组织,即: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各类社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新型社区组织结构,形成了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社区自治体系。社区党组织是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支持和保证社区组织依法履行自治职责;社区居委会是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的办事机构,由社区居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具体执行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决议,主持社区日常事务管理和服务;社区居民代表大会是社区事务的决策机构,是民主自治的主要组织形式,每年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决定社区重要事项;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由社区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代表、社区单位代表等组成,在社区建设中发挥协商、议事和监督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在社区内大力培育发展各种中介组织和志愿者服务组织等居民自治载体,不断丰富社区自治的内容,规范社区民主的形式和程序,通过召开评点会(民情恳谈、事务协调、工作听证、民主评议等内容)的形式,不断加快社区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进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自主管理络,起到了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民主建设的作用。
二、健全制度机制,畅通基层群众民主权利实现的渠道
有了健全的组织机构作为载体,还要有相应的决策、议事、管理和监督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和民主自治的运行机制作保障,才能确保居民各项民主权利的实现。为此,我们着重从两个方面健全社区民主自治机制:一是让社区群众自主决定社区内部事务。通过制定《社区自治章程》、《居民公约》、《社区成员代表职责》、《社区成员代表会议章程》、《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职责》、《社区居委会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确定社区群众在社区中的主人翁地位。社区群众依法选举、罢免、监督社区领导人员,自主决策社区内部重大事项,自主管理或协助政府管理好社区内部事务,自行管理和支配社区财务,实行财务公开、社区事务公开,居民充分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形成了良好的社区内部监督机制。二是让社区群众对政府的工作实施评议监督。通过召开居民评点会,实行“下考上”、“民考官”,社区居民对居委会及工作人员进行评议、考核和监督,考评的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主要依据。这项工作的开展,有效落实了居民的民主权利,促进了工作人员工作作风的改进和工作效率的提高。通过建章立制,完善机制,强化了社区的民主化、规范化管理,居民各项民主权利的行使和落实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三、健全自治形式,在实践中提高基层群众民主素质
镇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情况报告
自2005年5月,我镇切实贯彻县委《关于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意见》以来,通过完善各项党建制度、优化办事程序、认真开展“三务”公开、发挥各级党群组织监督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已近一年来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健全了党委会会议制度,优化了办事程序。
为增强党委会民主决策的科学性,结合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一是严格执行《××镇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列席镇常委会办法》要求,建立专家咨询、群众参与、组织决策相结合的决策制度,对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我们做到请专家或相对应的相关部门进行可行性论证;对土地流转、拆迁、社会保障等事关群众利益的决策事项,都通过举行座谈会、印发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二是2005年机构改革后,通过各项职能制度的不断完善,在职能错位、职责不到位、管理效能不高等方面有了很大改善,在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中,我们以“以人为本,以客为尊”的服务理念,开展了简化办事流程,方便群众办事的一系列举措,如:完善《办事流程导引图》和《规范化服务细则》、严格执行一次性告知制和首问责任制、推进电子政务、全面落实《行政许可法》等,塑造了具有人文关怀和亲和力的政府服务新形象。
二、创新干部选任机制,加强班子建设,提高干部整体素质。
按照“职业化管理”的发展趋势,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从“选优、留住、提高、用好”入手,完善了镇村干部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等工作机制。党委班子向“四好”,党支部班子向“五好”努力。
一是严格执行《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文件精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2005年6月村组管理体制改革中,和2006年初镇机关中层干部选拔任用中,我们严格推行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公示制、票决制、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平级竞职、投票表决等坚持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把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干部选拔进“两委”班子和机关中层干部里来。村组管理体制改革将原15个行政村合并为10个行政村,选举后产生10名村党支部书记和10名村主任;竞争机关中层干部中,产生5名部门主任。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影响论文
【内容提要】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利益逐渐分化,我国农村已形成了包括农业劳动者在内的八大利益集团。但这些利益集团发育极不成熟。由于其群体性和组织性不强、集团综合利益表达和保护能力差等致命缺陷,乡村利益集团很难有效发挥其对基层权力的制约作用,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制度因此形同虚设。大力培育农村利益集团,将极大地提高村民的自治能力,促进村级民主选举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的法治化,使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摘要题】基层民主建设
【关键词】农村/利益集团/村民自治/民主政治
【正文】
中图分类号:D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79(2002)05-0021-03
所谓利益集团就是以某种特定利益、政治主张、价值目标所维系的人们所组成的集团,它集中代表、表达某个特殊群体的利益和要求,并对政府和人民代表机构施加影响,使其制定出符合自身利益和要求的政策。利益集团以其较高水平的组织性,比较有效地克服了普通个人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势单力孤的状况。在我国,利益集团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传统的影响,我们把一切制度甚至民主的创立都看作是政府的事情。但真正的民主必须是人民自己的创造和自己努力的结果。而按利益集团组织起来的个人则是实现这种创造的前提。在我国,由政府推动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乏力,宗族、宗教势力与政府控制等问题,多半就应归咎于利益集团发育的极不成熟。由于利益集团在民主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我国农村利益集团的情况如何,它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培育利益集团这样的社会组织等等,就成了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
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继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又揭开了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序幕。2000年,全旗第四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结束后,我们从本旗实际出发,以村务公开为重点,制定了《阿荣旗村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对村级事务进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
一、推行村务公开、实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所取得的成效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旗实行的村务公开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加强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村务公开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质是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它们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农村推行村务公开、实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一方面,村民可以在依法管理自己事情的过程中,行使民主权利,对村务、财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另一方面,也对农村基层干部在财务和村务管理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他们认真学习和掌握党的农村政策,公开办事,民主理财。实践证明,村务公开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载体。
(二)理顺了干群关系,解决了农村的一些重大问题。过去,村干部在村务管理中由于作风不民主、办事不公开,使很多正常的工作也说不清、点不明,使群众产生了很多的误解,影响了干群关系。实行村务公开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使村干部认识到,只有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上级党组织的方针、政策才能深入人心;才会集思广益,形成群众支持拥护的科学决策;才会真正消除群众的不理解,进一步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目前,各乡镇对涉及本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事都先征求村民代表的意见,再提交镇人代会讨论通过。去年,那克塔镇为修建索尔奇通往301国道的大桥,在全镇范围内以村为单位组织召开了村民代表会议,讨论了每个农村劳动力集资270元的议案,最后在镇人代会上通过。事后,政府的一位干部深有感触地说,如果你办的事不让群众知道和理解,好事也会办砸,正事也会办歪,实事也会办瞎。实践证明,村务公开和村民代表大会是干部与群众联系的重要形式,是解决村民关心关注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减少了矛盾纠纷,使农村社会更加稳定。过去,村干部以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为主,对党委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村“两委”班子几个人研究后就做了决定,很少考虑群众的实际情况。同时,部分村干部对涉及群众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焦点、热点问题不能正确面对,时间久了留下了一些隐患,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实行村务公开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给群众以知情权、参政议政权、监督权,使干部增强了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凡事都要站在群众的角度想一想,对一些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征求群众的意见,加强了与群众的沟通。同时,经常深入群众中了解掌握群众关心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更多地体察群众的疾苦,为群众办几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实事,真正赢得群众的关心和支持,消除各种影响不稳定的因素,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讲话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召开以后,沈阳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构建和谐社区的全过程,始终坚持从基础抓起,不断完善运行机制,统筹规划,周密部署,落实责任,明确提出了创建全国一流社区的目标,使全市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得到全面加强,社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全市的社区建设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长春会议以后,我们围绕贯彻会议精神,在认真分析构建和谐社区面临的形势与社区建设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制定了沈阳市和谐社区建设标准(讨论稿),通过在沈阳日报全文刊登的形式向全市人民征求意见之后,于2005年11月下发了《沈阳市开展创建和谐社区示范活动方案》(沈委办发[2005]37号)。随着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市委、市政府更加感到加强和谐社区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认为虽然我市制定了构建和谐社区的工作方案,但一些影响构建和谐社区的深层次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要切实实现构建和谐社区的目标,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为此,市委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到社区开展调查研究,亲自主持制定沈阳构建和谐社区的政策措施。在历时3个多月的深入调研论证之后,市委、市政府于2007年2月下发了《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沈委发〔2007〕3号),确定了实行社区工作目标管理、强化社区队伍建设、保证社区公共用房、完善社区物业管理、改善社区环境、确保社区平安、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推进社区共驻共建、加强对社区工作领导等10个方面34项具体措施。可以说,市委3号文件的出台,一揽子解决了长期困扰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的诸多深层次问题,3号文件在沈阳社区建设的历史上创造了10个“第一次”:第一次明确了社区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进行量化考核的思路;第一次提出了构建10至15分钟便民利民服务圈的要求;第一次明确了治安管理中社区的职责;第一次从加强和完善党领导下的居民自治出发,提出了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区主任由一人担任的思想;第一次明确了群众满意率低于60%的社区工作者要进行调整或依法罢免的标准;第一次提出了共驻共建的办法与措施,鼓励和支持驻社区企事业单位实现资源共享;第一次提出了为社区提供社区党建经费;第一次提出社区公共用房的全面解决办法;第一次明确了社区对物业管理负有考核、评议的责任,对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负有指导、监督的责任;第一次提出了今后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一次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确定每年由市财政出资50万元对和谐社区示范活动标兵(先进)单位给予奖励。
二、努力提高社区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
----规范管理,适应新形势对社区工作者的要求。为实现社区工作者管理的规范化,制定了《沈阳市社区工作者管理暂行办法》,在社区工作者中实行的岗位问责制、财务公开制、弹性工作制、楼道责任制、服务承诺制;为适应构建和谐社区对社区工作队伍的需要,选拔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社区工作,我市结合社区换届选举,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提出了候选人建议条件,采取“面向社会、定岗竞争、公开招聘、择优入围、依法选聘”的办法,通过组织推荐、居民联名推荐和居民自荐的方式产生初步候选人,每一位初步候选人都必须经过素质考核、竞选演讲,由代表大会投票产生正式候选人,并在正式选举中全部实行差额选举。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和“费随事转”的可能,全面推出了社区工作者选聘相分离的改革措施,明确规定干事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较高的政治素质、较强的工作能力、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等必要条件。新进入社区工作的人员须经各区、县统一进行基础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后,由民政、监察部门会同街道、社区共同组织面试,通过考试、考核的方法聘用了一批社区专职干事。目前,全市9092名社区工作者中,大专以上文化91%,党员33%,平均年龄38岁,35岁以下的38.3%。许多普通高校毕业生踊跃到社区参选应聘,新进入社区工作的30岁以下人员全部达到本科以上,甚至还有10余名硕士研究生被选聘为社区工作者。
----改善待遇,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2004年开始,我们就实行了社区工作者补贴与社平工资水平基本相适应的标准,2008年11月,我市自社区体制改革以来将连续第6次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2004年开始为社区工作者建立了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重大疾病保险,2007年又为社区工作组建立了失业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社区办公经费提高到不低于3万元的标准,建立了拨付党建专项经费的体制。
乡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思考
近年来,**从健全制度、规范决策、促进公开入手,不断加强乡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较好效果。
一是分解任务,明确职责。各乡镇党委一方面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另一方面实行严格的个人分工负责制。每个成员都按照职责分工,对自己分管的工作提出具体任务目标和保证措施,经党委讨论研究后发行。对党委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及时分解到人头,列出督办单,明确责任者和完成时限,每个党委成员都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尽职尽责地抓好分管工作。
二是严格的组织生活制度。为不断提高班子自我调节、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乡镇党委委员坚持党性锻炼、接受组织监督的自觉性,该县建立了《乡镇党委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乡镇党委委员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民主考核制度》。同时,为避免由于对问题缺乏相应了解而造成班子成员在认识上的不一致,促使班子成员在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严格执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互通情报,取长补短。
三是严格的议事决策制度。为进一步提高党委会的议事效率和决策技能,推进乡镇党委决策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并严格执行《党委会议规则》。在会议时间上规定,一般每月至少召开2次以上,遇有重要情况随时召开,使乡镇的一些重大问题都能及时提交党委会讨论研究,及时做出决策。在党委会议事时,书记不先表态。从而使大家充分发扬民主,毫不保留地发表个人见解,每个议题讨论结束后,由乡镇党委书记集中大家的讨论意见提出决策方案或意见,提交会议表决,从而使党委的每项重大决策都能严格按议事规则办事,做到会前有准备,会上有议题,讨论有中心,决策有依据。
四是检验完善,调整补充。乡镇党委的决策作出后,立足现实,反复征求基层群众意见,让决策经受实践考验,一旦发现错位或不足及时调整、补充、完善,反复经历“决策-实践-调整补充-再实践”的过程,始终以最科学、最准确的决策指导实践,使决策在实践中发挥出最佳效果,真正体现出民主的意志。
五是严格落实村村务公开。乡镇建立村务公开档案,健全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实行重大事项乡村共议制度。乡镇党委委员从各自分管的工作出发,分期分批到基层开座谈会,到自己的联系点搞调研,对村里的重大项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加强对村干部落实民主的监督,加快村级事务民主决策进程。村务公开在原来“四类15项”的基础上,增加了粮食直补资金的发放原则农业税减免的政策和各户享受的减免数额、在文明生态村创建等各项活动中得到各方的支持情况、退耕还林还草的补贴政策和补贴资金三项内容。建立健全村务公开“五项”激励约束制度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八日”工作制度、民主管理规范运作办法,并采取逐级督查、多级抽查、随机暗访等形式,进一步加大督导检查力度。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调研报告
[内容提要]完善村民自治,是推进基层民主,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工程。我市1983年在全市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了适应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解决农村社会矛盾、解决三农问题、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农民素质,建立了村民委员会,落实村民自治制度,探索和实践“四个民主”,农民的法制意识、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理念和能力都明显增强。面对农村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必须对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进行认真总结和反思,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不断规范民主实践,提高干部群众的民主法治素质,维护好、实现好群众的利益,使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大局中更好地发挥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村民自治*市基层民主
世界民主化的浪潮不断推动威权政权(集权政治)向民主政治的演进,民主的政治制度是人类运用公共权力配置社会利益探索到今天比较理想的制度、规则和程序。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和价值取向顺应了人类政治发展的民主化取向,又是在准确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总体性和阶段性的特征的基础上做出的部署安排。
1978年至今,我国走出了改革开放的新格局,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政治发展也进入关键期,多种经济成分、分配制度必然产生群体分化、价值取向多样和政治上的多元要求,社会内生出更强烈的一种对社会利益配置方面的参与愿望。如果党不能够正视这样一种社会内生的发展需求,不能够适时地在政治制度上有所跟进,使之更完善,在当前和今后的社会发展当中就会出现参与的膨胀与制度水平之间的矛盾,阻碍现代化的建设。因此,怎样把人民当家作主一点点地落到实处,支持公民对我国的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经济事务、乃至立法监督进行有序政治参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主攻方向。十七大报告把我国的政治制度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三项制度,扩展为包括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内的四项制度。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立为我国民主政治的四项制度之一,作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这是我们党的一个重大决策,是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地位的重大提升。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规律把握得越来越科学,具体道路与框架规划得越来越符合实际。完善村民自治,是推进基层民主,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工程。
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展于80年代,普遍推行于90年代的村民自治制度,已成为在当今中国农村扩大基层民主和提高农村治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农村群众直接行驶民主权利的自治组织的建立,适应了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客观要求,是改革开放30年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标志。
一、*市加强村民自治制度建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