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民主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2 21:31:0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基层民主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基层民主

城乡基层民主

扩大基层民主,是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趋势和重要基础。随着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全国各地城乡基层民主不断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渠道增多,民主的实现形式日益丰富。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对所在基层组织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民主自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中国13亿人口中有8亿多在农村。如何扩大和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使农民在所在村庄真正当家作主,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农民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途径,这就是实行村民自治。

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制度。它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展于80年代,普遍推行于90年代,已成为在当今中国农村扩大基层民主和提高农村治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

中国宪法规定了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中国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村民委员会的性质、职能、产生程序和任期等相关问题作了明确规定,使农村基层民主自治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制定或修订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办法或村委会选举办法,使村民自治有了更加具体的法律法规保障。

查看全文

基层民主交流

中央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战略高度,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鼓励基层探索创新,使党内民主建设从理论到实践、从中央到地方和基层全面展开,不断取得新成果。比如,不断丰富党员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的内容与形式,使党员民主权利得到进一步保障;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扩大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使基层党内民主选举制度的改革迈出了新步伐;改进党代表的产生方式和组成结构,探索党代表在党代会闭会期间发挥作用的形式,使基层党代会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等等。

基层党内民主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基础工程。从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它们是党的组织体系的基础,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夯实基层党内民主。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推进党内民主具备了比以前好得多的经济文化等条件。但是,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传统和现实中存在的不利影响仍然很深,党内民主不够和集中不够的问题仍同时存在。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推进党内民主的任务仍然相当繁重。总结以往经验,发展党内民主先从基层做起,再逐步推进,是可行的、有利的,也是党内民主建设应当遵循的一条规律。为此,我们必须作长期不懈的努力,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层党内民主。

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层党内民主,要把服务于党的执政使命和党的中心任务作为方向。党内民主作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在全党共同的政治信仰和奋斗目标基础上的,它既是新时期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一个重要手段。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实现自己的执政使命和中心任务。按照这个要求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就是使基层党内民主的各项工作服务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服务于全党和全国人民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因而,发展基层党内民主的一切措施和实践,都要坚持有利于把广大党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把全体党员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为实现党的政治任务而奋斗上来,把推进基层党内民主落实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上来,确保基层党内民主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层党内民主,要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搞好基层党内民主建设,要认真研究、正确把握基层党内民主建设的规律,建设有自身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基层党内民主。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学习借鉴国外政党民主建设的一些有益经验,但不能照抄照搬;要学习借鉴社会民主建设的经验,但要防止把基层党内民主同社会民主混为一谈。要清醒地看到,基层党内民主无论作为观念还是作为制度,其发展水平和模式最终都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文化条件所决定的。基层党内民主建设是与基层党组织的各方面建设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紧密相联的,必须循序渐进、系统推进。因此,仅有推进基层党内民主的良好愿望,缺乏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把基层党内民主的进程想得过于简单、过于理想,是不现实的。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战略性目标与阶段性任务结合起来,把自上而下的指导和自下而上的探索结合起来,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保证基层党内民主稳妥有序发展。

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层党内民主,要把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作为前提和基础。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的必然要求,是以人为本在党内生活中的集中体现。党内民主建设的实践证明,党内民主的每一项制度、措施,每一个原则要求,都贯穿和体现着党员主体地位的精神,建立在党员主体地位这一基础之上。紧紧围绕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就抓住了党内民主建设的根本。同时,随着基层广大党员民主意识的普遍增强,也要求我们为落实党员主体地位积极地创造条件。比如,大力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讲真话、讲心里话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广大党员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激发全体党员的创造活力,克服一些地方存在的重党员义务、轻党员权利的倾向,更好地落实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层党内民主,要把扩大党内民主同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有机结合起来。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其他政党的重大区别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具有强大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根本保证。加强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始终把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贯穿于党内民主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全过程。认识这一点,对于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十分重要。从一些基层单位的探索实践看,有的比较好地处理了民主和集中的关系,能够在不断扩大基层党内民主过程中不断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有的则有意无意地把两者对立起来。实践证明,只有把握好发展党内民主与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关系,才能既充分激发全体党员的创造活力,又防止和克服分散主义;才能既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又防止和克服个人专断;才能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查看全文

基层党内民主生活思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如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的那样,把“发展基层民主”作为“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基层民主包括基层人民民主和基层党内民主两大部分,其中基层党内民主尤其重要,因为作为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起着带动、示范的作用,中国共产党要以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来推动并实现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来推动并实现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如果执政党的基层党内民主没有搞好,就会影响到基层人民民主的健康发展;或者说假使执政党的基层党内民主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就会造成对基层人民民主的阻碍和伤害。改革开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党内民主的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已取得可喜的成就,现在的问题是,要重在贯彻、重在落实。在当前时机成熟、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为了加快发展和落实基层党内民主,应集中做好以下10件事项。

一、实行基层党组织的党务公开

发展基层党内民主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赋予党员有了解党内事务的权利。党员既然拥有了解党内事务的权利,就必然要促使党务走向公开。《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各级组织要按规定实行党务公开,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所谓党务公开,是指凡涉及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能力等方方面面的建设和发展的状况以及财务开支账目必须向全体党员报告。在基层党组织实行党务公开,就是使基层党组织的所有事务让所有党员都知晓。过去,基层党组织的党务往往只为少数党员,主要是领导班子的成员知道。而需要将党务传达给基层党组织全体党员知道的,只是那些因为要求大家执行,而只有了解了组织上的意图后才有利于贯彻的内容。这样,就使基层党务长期处于封闭、限制的状态。现在,实行党务公开必须打破这种状态。

党务公开应建立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通报的内容既包括一般情况通报,也包括重大情况通报。要根据通报内容的不同性质和特点规定时限,一般性工作一个月或一个季度作一次情况通报,有重要性或紧急性的工作则要迅即通报。党的各级组织要把党内的工作和活动情况,尤其是重大情况,及时通报给全体党员,使党员对党组织各方面的情况有所知晓,就能保持密切的联系。党内情况通报,可以采取党的会议、文件、简报、资料以及网站等形式进行。公开党务公开到什么程度?往往会碰到“党务机密”的困扰。其实,中国共产党早已从革命党变成执政党了,对于基层党务来说,已经不再涉及国家机密和军事机密的问题,究其实质已没有什么机密可言,不能再借口“机密”而拒不公开。应树立“基层党务必须透明”的理念,及时地将基层所有党务公开。

二、实行基层党内情况反映制度

如果说党务公开主要是组织方面所采取的行为的话,那么党内情况反映制度则可以包括党员个人向党组织的思想汇报和情况反映、党内思想倾向的反映、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的汇报反映、党内作风方面的情况反映,以及党外人士和群众对党员、干部、党组织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方面的情况反映,还有社情民意的反映等。这一制度要保证基层党员群众在第一时间反映问题,提高情况反映的效率。反映的情况要及时向领导或上级组织汇报,不能截留。要规范情况反映的程序,一般问题逐级反映,重大事项可多级反映或越级反映,直至向中央反映。

查看全文

构建党内基层民主实践

市委着眼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方面。高度重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积极探索融党的领导与群众自治互为一体,经济建设与民主建设互相促进,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有效实现形式。经过几年的实践运行,公推直选”民主议政日”党务村务财务公开、述职评议、五位一体”党员意愿表达机制等富有特色民主政治建设模式彰显了蓬勃生机和活力,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从市的探索与实践情况来看,工作中至少应把握以下几点。

探索建立起富于地方特色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新模式,必将对深化全党民主政治建设进而带动人民民主建设产生重大影响。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为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指明了方向。作为处于相对宏观位置的市级党委,如何把中央、省委的大政方针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

一、正确处理党委意图与群众意愿的关系,实现民主选举的公平性

选出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基层领导班子,实现党委意图与群众意愿的有机统一,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市在基层领导班子换届选举中,着眼于尊重群众愿意,努力创新基层组织选举形式,拓宽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渠道。一是“公推直选”领头雁。采取群众推荐、党员推荐候选人,党员大会直接选举,党委任命的方式选任党支部书记。博兴县陈户镇纪刘村以前是有名的乱村,村里交不上电费,老百姓喝不上水,原支部书记主动辞职,村班子一直瘫痪。通过“两推一选”该村党员尹洪志被选为支部书记,尹洪志上任以后,通水、修路、安路灯、发展经济,目前已成为全县的村级规划示范村。用尹洪志的话说,“村里不乱了,老百姓安心挣钱了,上级也放心了”。二是“自荐海选”村主任。在村委会换文秘杂烩网届选举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采取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组织推荐“三荐”方式,全面综合党员和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通过严格的组织考察和选举确定正式候选人,达到党组织意图与群众意愿相统一,拓宽了选人视野,调动了群众参与政治的积极性。沾化县大高镇村民参加村委会选举的比例达到了96%。三是差额票决选好党委书记。按照《干部任用条例》和党内有关选举法规要求,博兴县在纯化镇探索实行了党委书记差额票决试点,通过在全县范围内精心组织、宣传发动,报名人数多达26名,经过严格审查,确定了20名初步人选,形成了组织推荐、个人自荐良好的政治氛围,最后2名同志“过五关、斩六将”进入县委全委会和常委会票决。目前这个县已有10多个单位通过差额票决的方式,产生了45名基层党组织成员。

二、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实现民主决策的科学性

民主议政日”范围不断扩展、内容不断深化、方式不断完善,几年的实践证明。议出了科学发展的新思路、议出了干群和谐,议出了基层民主政治新气象。一是议政范围广,群众参与热情高。党员集中活动除研究党内有关事项外,吸收入党积极分子、群众代表、科技能手、致富带头人参加。民主议政除群众代表参加外,吸收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参加。沾化县古城镇于河村村民肖国良撰写了一副对联贴到村委办公室的门上。上联是高声低声呼吁声声声入耳”下联是大事小事烦心事事事关心”横批是民主议政”形象的表达了群众对“民主议政日”信任和拥护。二是议政内容实,解决问题办法多。宅基地划分、计划生育、社会稳定、粮食直补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成为议政的主要内容。博兴县博兴镇东河东村修建路桥,村“两委”打算在两座桥建上白玉栏杆。但是党员集中讨论时,多数党员不同意这个方案,要求腾出资金先硬化村里的道路。村“两委”采纳了党员的意见,建了两座水泥栏杆桥,为修建道路节约了资金,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三是议政方式活,群众满意效果好。民主议政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进行,村内重大问题先由党员集体讨论拿出意见,再由党员和群众代表民主决策,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和民主执政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方式的转变。同时,针对基层工作特别是农村工作面广量大、琐碎具体的问题,民主议政日”将党员活动日、村务公开日、村民议政日‘三日’合一,将月内村务集中处理,民主决策。形成的决议由村两委干部按照分工落实执行,避免了推诿扯皮,提高了办事效率。博兴县纯化镇袁东村党支部书记袁存锡说:确定每月5日统一开展‘民主议政日’活动,将党员活动日、村务公开日、村民议政日‘三日’合一,节省了时间,这种安排附合农村实际。邹平县实户村支部书记王泽民说:以前群众办事找到支部书记家里,现在通过民主议政日讨论解决,不能办的说明理由,群众也很理解。办事程序和结果张贴公开,群众心里明白了更信任我工作确实好干了目前,全市100%的村和90以上的机关事业单位开展了民主议政日”活动,95%以上的党员能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党务、政务公开率和群众满意率达到95%以上。

查看全文

推动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稳定

村级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抓得如何,特别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简称“四民主、二公开”)能否真正落实,直接关系到干群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稳定。针对当前农村基层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把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作为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的深化和延伸,力保稳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真正抓住主要矛盾,着力化解矛盾。当前,影响农村基层不稳定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究其根源,就是没有把“四民主、二公开”落到实处,在利益分配等方面出了乱子,引起民怨。特别是城乡结合部村居的征地款分配、资金使用不透明以及少数村居干部腐败的问题最容易引起突发性群体事件。要在村居全面推行“四民主、二公开”工作,认真贯彻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土地管理、集体财务管理、征租地款管理和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强化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督力度。

真正落实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首先是要把街道(镇)、村居二级基层班子建设成为法制意识强、民主作风好、群众信任支持的领导班子。要根据实际情况完善民主选举的组织形式和操作办法,拓宽用人渠道,选出组织和村民比较满意的“两委”班子,配强村居党支部书记,建设基层强势班子,为维护稳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要牢固树立“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的思想,进一步健全各级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建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齐心抓、一级抓一级,下级向上级负责的维护稳定工作新格局。各街道(镇)党政一把手,都是维护辖区稳定的第一责任人,要把维护稳定和基层民主建设列入年度各街道、镇班子的考核内容。

真正通过建章立制实现有效管理。要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民主决策机制、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强化村务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努力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特别是要按照“四民主、二公开”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村务工作制度,使村居“两委”及工作人员履行岗位职责、议事决策等工作有章可循。要进一步完善政务财务公开制度,把人、财、物的使用情况向村民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既给村干部一个清白,又给群众一个明白。

查看全文

推动基层民主 促进农村稳定

村级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抓得如何,特别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简称“四民主、二公开”)能否真正落实,直接关系到干群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稳定。针对当前农村基层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把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作为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的深化和延伸,力保稳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真正抓住主要矛盾,着力化解矛盾。当前,影响农村基层不稳定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究其根源,就是没有把“四民主、二公开”落到实处,在利益分配等方面出了乱子,引起民怨。特别是城乡结合部村居的征地款分配、资金使用不透明以及少数村居干部腐败的问题最容易引起突发性群体事件。要在村居全面推行“四民主、二公开”工作,认真贯彻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土地管理、集体财务管理、征租地款管理和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强化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督力度。

真正落实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首先是要把街道(镇)、村居二级基层班子建设成为法制意识强、民主作风好、群众信任支持的领导班子。要根据实际情况完善民主选举的组织形式和操作办法,拓宽用人渠道,选出组织和村民比较满意的“两委”班子,配强村居党支部书记,建设基层强势班子,为维护稳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要牢固树立“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的思想,进一步健全各级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建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齐心抓、一级抓一级,下级向上级负责的维护稳定工作新格局。各街道(镇)党政一把手,都是维护辖区稳定的第一责任人,要把维护稳定和基层民主建设列入年度各街道、镇班子的考核内容。

真正通过建章立制实现有效管理。要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民主决策机制、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强化村务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努力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特别是要按照“四民主、二公开”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村务工作制度,使村居“两委”及工作人员履行岗位职责、议事决策等工作有章可循。要进一步完善政务财务公开制度,把人、财、物的使用情况向村民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既给村干部一个清白,又给群众一个明白。

查看全文

推动基层民主 促进农村稳定

村级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抓得如何,特别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简称“四民主、二公开”)能否真正落实,直接关系到干群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稳定。针对当前农村基层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把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作为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的深化和延伸,力保稳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真正抓住主要矛盾,着力化解矛盾。当前,影响农村基层不稳定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究其根源,就是没有把“四民主、二公开”落到实处,在利益分配等方面出了乱子,引起民怨。特别是城乡结合部村居的征地款分配、资金使用不透明以及少数村居干部腐败的问题最容易引起突发性群体事件。要在村居全面推行“四民主、二公开”工作,认真贯彻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土地管理、集体财务管理、征租地款管理和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强化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督力度。

真正落实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首先是要把街道(镇)、村居二级基层班子建设成为法制意识强、民主作风好、群众信任支持的领导班子。要根据实际情况完善民主选举的组织形式和操作办法,拓宽用人渠道,选出组织和村民比较满意的“两委”班子,配强村居党支部书记,建设基层强势班子,为维护稳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要牢固树立“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的思想,进一步健全各级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建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齐心抓、一级抓一级,下级向上级负责的维护稳定工作新格局。各街道(镇)党政一把手,都是维护辖区稳定的第一责任人,要把维护稳定和基层民主建设列入年度各街道、镇班子的考核内容。

真正通过建章立制实现有效管理。要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民主决策机制、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强化村务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努力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特别是要按照“四民主、二公开”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村务工作制度,使村居“两委”及工作人员履行岗位职责、议事决策等工作有章可循。要进一步完善政务财务公开制度,把人、财、物的使用情况向村民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既给村干部一个清白,又给群众一个明白。

查看全文

基层党委民主决策思考

在各级党的基层组织里,党委领导班子是组织肌体的头脑。基层党委的决策水平、决策质量、决策效率和决策的正确程度,决定着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要提高决策质量,减少决策失误,就要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不断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实行党委制是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体现。目前,总的来看,基层党委贯彻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是好的,但在一些基层党委的决策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有悖于民主集中制的现象。比如:对民主集中制采用实用主义态度,随意变通,对制度程序人为取舍,轻易抛开制度的约束,使得制度淡化,程序虚化,监督弱化;一言堂,民主成了形式,决策程序走过场;一般决策甚至重大决策暗箱操作;不重视调查研究,只凭片面依据甚至主观意愿,不收集足够的信息,不经过充分的酝酿,在议不够、议不透的情况下,就轻率地做出重大决策;班子主要领导遇事怕承担责任,不作为,不敢为,对于矛盾集中的问题和棘手的问题,往往采取上交、拖延、回避等办法;班子成员之间缺乏思想交流,缺乏沟通,互相不配合,表面和气,背后生气;决策程序不当,不分决策的性质和内容,一律简单化处理,采用举手表决或鼓掌通过的方式进行表决,即使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也不对操作过程做出严格规定;无考核,没监督,形不成提高决策水平和决策质量的有效机制。

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环节,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为了有效克服一些基层党委存在的有悖于民主集中制的现象,推进基层党委决策民主化的进程,当前要着重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决策观念。党委决策是在获取足够的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对若干方案进行分析、判断和抉择,从中选取一个最具合理性和可行性的方案的过程。决策民主要贯穿决策的全过程。在决策前,要走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广开言路,拓宽信息渠道,采用先进技术手段,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在决策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倾听不同意见,在民主的基础上实行正确的集中,防止久拖不决。尤其要正确处理好民主与集中、服从多数与尊重少数、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等几个方面的关系,把握好“度”。

第一,要把握好民主与集中的“度”。坚持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二者不可对立,不可偏废。第二,要把握好服从多数与尊重少数的“度”。根据多数人的意见做出决策,有利于在实践中得到贯彻执行。但是,对于少数人的意见,尤其是一再强调、反复呼吁、言之成理的意见,要引起重视。在决策中既不能造成多数人压制少数人,甚至剥夺少数人权利的氛围;又不能过分迁就少数人,使其破坏集中统一的步调。第三,要把握好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的“度”。“决策随同”、“不敢作为”、“一言堂”等现象的产生,与班子成员的民主意识和责任感密切相关,实际上是决策成员的责权利关系不对称的结果。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明确每个成员在决策过程中的职责,有利于形成每个成员的民主意识,克服“集体负责,谁都没责”的弊端。

2.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决策水平。发扬决策民主,建立健全决策制度是基础。应从两方面来加强制度建设。

查看全文

基层党委民主决策思考

在各级党的基层组织里,党委领导班子是组织肌体的头脑。基层党委的决策水平、决策质量、决策效率和决策的正确程度,决定着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要提高决策质量,减少决策失误,就要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不断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实行党委制是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体现。目前,总的来看,基层党委贯彻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是好的,但在一些基层党委的决策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有悖于民主集中制的现象。比如:对民主集中制采用实用主义态度,随意变通,对制度程序人为取舍,轻易抛开制度的约束,使得制度淡化,程序虚化,监督弱化;一言堂,民主成了形式,决策程序走过场;一般决策甚至重大决策暗箱操作;不重视调查研究,只凭片面依据甚至主观意愿,不收集足够的信息,不经过充分的酝酿,在议不够、议不透的情况下,就轻率地做出重大决策;班子主要领导遇事怕承担责任,不作为,不敢为,对于矛盾集中的问题和棘手的问题,往往采取上交、拖延、回避等办法;班子成员之间缺乏思想交流,缺乏沟通,互相不配合,表面和气,背后生气;决策程序不当,不分决策的性质和内容,一律简单化处理,采用举手表决或鼓掌通过的方式进行表决,即使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也不对操作过程做出严格规定;无考核,没监督,形不成提高决策水平和决策质量的有效机制。

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环节,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为了有效克服一些基层党委存在的有悖于民主集中制的现象,推进基层党委决策民主化的进程,当前要着重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决策观念。党委决策是在获取足够的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对若干方案进行分析、判断和抉择,从中选取一个最具合理性和可行性的方案的过程。决策民主要贯穿决策的全过程。在决策前,要走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广开言路,拓宽信息渠道,采用先进技术手段,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在决策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倾听不同意见,在民主的基础上实行正确的集中,防止久拖不决。尤其要正确处理好民主与集中、服从多数与尊重少数、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等几个方面的关系,把握好“度”。

第一,要把握好民主与集中的“度”。坚持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二者不可对立,不可偏废。第二,要把握好服从多数与尊重少数的“度”。根据多数人的意见做出决策,有利于在实践中得到贯彻执行。但是,对于少数人的意见,尤其是一再强调、反复呼吁、言之成理的意见,要引起重视。在决策中既不能造成多数人压制少数人,甚至剥夺少数人权利的氛围;又不能过分迁就少数人,使其破坏集中统一的步调。第三,要把握好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的“度”。“决策随同”、“不敢作为”、“一言堂”等现象的产生,与班子成员的民主意识和责任感密切相关,实际上是决策成员的责权利关系不对称的结果。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明确每个成员在决策过程中的职责,有利于形成每个成员的民主意识,克服“集体负责,谁都没责”的弊端。

2.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决策水平。发扬决策民主,建立健全决策制度是基础。应从两方面来加强制度建设。

查看全文

基层民主建设思考

基层党内民主是构建整个党内民主的基石,没有这一基石,整个党内民主无异于空中楼阁。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做出了重要部署,并对十六大以来发展党内民主的实践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但我们在发展基层党内民主方面仍然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继续深入地研究、探讨。

一、当前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民主透明度不够。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基层党组织对本应该让所有党员知道的事情,却总是捂着、盖着,不让党员知道;一些本应该让所有党员参与的事情,却总是堵着、瞒着,不让党员参与;一些本应该让所有党员去监督的事情,都总是应付着、回避着,不让党员监督。该公开的不公开或少公开,有所公开的内容也缺乏实质性、真实性,做表面文章,特别是有些领导的活动、决策过程和权力运作过程缺乏公开和透明度,让广大党员不能全面、深入的了解,无法知情。

二是普通党员权利难落实。长期以来,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我们比较重视领导干部的权利,较少重视普通党员的权利;比较强调党组织的权威,较少注重普通党员的作用;偏重要求党员履行各种义务,而不怎么注重保障他们应享有的各种权利,普通党员权利难以保障。

三是决策权力过于集中。在党内重大事项的决策上,往往是集中讲得多,民主讲得少。有的领导干部对党员的意见和建议不理不睬,对党员的要求和呼声不闻不问,对党员的个人选择意愿进行干预,民主集中制变成了个人决定制。

四是监督不到位。一方面普通党员对党内事务的了解程度与参与层面不能得到充分保证,不能监督,其监督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予以保障,党员在思想上顾虑、担心,行而畏之,不敢监督;另一方面监督缺乏激励机制,部分党员民主监督意识不强,不想监督;再加上监督渠道不畅,监督结果不透明不公开,处置不严,导致党员失去监督信心,不愿监督。导致“对上级说恭维话,对同级说过年话,对下级说表扬话,对棘手问题说含糊话”,监督流于形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