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服务体系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2 19:54:4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基层服务体系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基层服务体系

农村水利基层服务体系探析

[摘要]整个农村水利工作是以完善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为重要基础和前提。通过分析辽宁省农村水利基础服务体系基本状况,针对水利站渠道经费、岗位编制、专业人员水平等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建议,从管理、经费、政策等层面研究探讨农村水利基层服务体制、机制的优化对策。以期能够建立健全高效、精简的农村水利基层服务体系,为促进和保障农村水利设施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服务。

[关键词]农村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对策建议;辽宁省

1水利基层服务体系现状

辽宁省东南与朝鲜、日本隔海相望,南与渤海、黄海相邻,不仅处于我国老工业生产的核心区域,而且是东北地区沿海沿边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全省面积14.8万km2,主要包含沈阳、大连、鞍山、葫芦岛等14个省辖市,各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占比95%以上。由于地方财政困难使得没有工作经费保障的基层水利站达35%,只有少量工作经费和工资在当地财政预算范围。农村水利基层服务体系的经费保障不足、工作环境艰苦、建设能力薄弱,而且技术手段与服务设施落后,与目前大规模、高强度投入的水利建设趋势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要求下,如何建设高效、精简的基层水管单位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1]。1.1乡镇水利站现状。根据辽宁省2015年乡镇水利站统计资料,人员编制数和在岗人员分别为5326、4820个,平均每个水利站在编人数4个,在岗人员不足4人;专职与临时人员为4328、481个,平均每个站专职人数为3人,专职人员站在岗人数的86.7%,站总编制人数的78%。财政支付为辽宁省水利站办公经费与人员工资的主要来源,其中全额支付与差额的水利站分别为1320个、5个;每人每年的平均工资为3.5万元,全额支付与差额支付的办公经费分别为1248个,35个,共有62个自收自支的乡镇水利站;每人每年的平均办公经费为0.4万元,有368个水利站的经费没有落实到位,每个水利站的年平均总经费额度为1.8万元。辽宁省有独立办公场所和没有独立办公场所的水利站分别为632个、693个,办公场所建筑面积平均值为130.72m2。1.2用水协会建设现状。辽宁省农民用水协会自2005年成立以来,在各级水管部门的共同努力和相互配合下,开展实施了先试点、后推广的方法,建设完成了小农水、烟田建设、人畜饮水、农村小康水利等多个依托项目,用水协会组织群众并积极参与小型水利的建设和管理[2]。截止2015年,辽宁省已成立用水协会1.2万多个,在解决农田水利管理和建设主体“缺位”等问题方面用水协会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充分发挥了农民的民主权利,而且使得管理体制更加规范化与制度化,并为“一事一议”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和前提条件。

2农村水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及问题

2.1主要做法与实施效果。辽宁省要求进一步健全水利基层服务体系,切实落实农村水利设施工作人员经费和编制,明确岗位职责并解决管护缺位问题。自2012年开始,每年补助乡镇水利办公设施建设200个并筹措2000万元省级经费,大力改善乡镇办公环境。1)合理设置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管理机构,充分发挥体系各项职能。从水利水土保持管理站成立至今辽宁省始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基层水利改革与建设精神,通过对基层服务体系的不断改革与深层优化实现农村水利服务功能的全面提升与完善。县水利局直管之前由乡镇管理的水管单位,从而确保了基层水利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落实。对人员工资和编制问题设施专门的管理机构核定,保证了基层单位的科学与合理性。基层水利单位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涉及到项目的实施、设计规划以及管理运行等各个环节,为积极发挥体系的功能作用应特别重视水利工作。在农村水利改革发展与建设管理过程中基层水利单位做出了重大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功能作用。在组织群众参与农村水利建设、抗旱与防洪,水利设备乡规民约的制定,协调处理当地用水纠纷以及处理破坏水利设施事件等方面,基层水利单位发挥着积极作用[3]。2)提高作业人员综合素质,加强一体化水务改革。为不断提高辽宁省农村基层水利队伍的业务素质,辽宁省农业大学,省水利学校以及水利厅等单位多次联合举办了业务培训班,不断提高水利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辽宁省进一步加强了一体化水务改革力度,从而确保了各项水务管理事务的条理清晰和顺利实施。截止2016年底,辽宁省已建成水务局的市县68个,各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进一步理顺一体化水务管理体制和改革李素。通过推行物、财、人的统一管理,进一步推进农村水利的不断发展。3)加强对农村水利站的建设,大力发展用水合作组织。根据辽宁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相关要求,为改善基层水管单位的生活条件和办公环境应保障公益性推广机构履行职能所需的经费,并将所需资金纳入各级财政的预算范围,补助水利站仪器设备购置与办公用房费用,从根本上解决水利设施落后的问题。在实际运行管理过程中用水协会根据自身实际状况,相继制定并完善了用水协会公约、水费收缴办理办法、工程管理制度、用水协会章程以及财务管理制度等,改善了原来责任不明确和制度不到位的现状[4]。2.2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辽宁省全额财政拨款的乡镇水利站占96%,然而由于地方财政困难使得没有工作经费保障的基层水利站达35%,只有少量工作经费和工资在当地财政预算范围。农村水利站的经费保障不足、工作环境艰苦、建设能力薄弱且技术手段与服务设施落后,与目前大规模、高强度投入的水利建设趋势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水利站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现有人员普遍存在学历较低且年龄结构老化,技术人员比例在范围内中仅为56.2%。基层条件比较艰苦需要大量的人才,并且尚未建立基层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机制,城市为专业人才主要流向。水利站单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质为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的最新要求,然而辽宁省大部分乡镇水利站受机构改革的影响并入乡镇综合服务中心,部分原有的水利人员、岗位编制兼职水利工作并纳入农业服务中心,由此以来不仅没有加强基层水利的队伍建设,反而不适应于农村水利发展。

查看全文

基层水文服务体系创建成效

【摘要】为推动德州市水文工作高质量发展,针对当前在乡镇水文服务覆盖率、水文技能竞赛氛围、党建业务深度融合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提出推进县级水文中心标准化建设、实施乡镇水文中心业务能力建设、加快部署新阶段水文现代化建设的工作建议。

【关键词】德州市;基层水文服务体系

德州市准确把握新时代水文工作的基本定位,从巩固水文对水利改革发展的支撑作用和强化水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出发,围绕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水文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市县水文中心实现了水文行业和当地政府双重管理,业务范围得到全面拓展,服务防汛抗洪经受住巨大考验。

1创建成效

1.1双重管理促进改革发展

德州市水文机构自2008年实行省水利厅和德州市人民政府双重管理体制以来,致力于弥补短板,不断深化改革和强化管理,立足促进县级水文事业健康发展、提升服务驻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推动临邑县、武城县、齐河县、乐陵市等四个县级水文中心全部实现市级水文机构和县级人民政府双重管理,实现政府有户口、财政有户头、编委有职能,变“市水文局直管测站”的管理模式为“小机关、大基层”的工作格局,引导水文从业人员向县以下流动和倾斜,大大缩小了水文工作半径,提升了服务质量与水平。

查看全文

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笔者首先分析了基层农机推广服务的供需情况,然后立足于农机推广服务现状,指出资金、人才和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创新优化措施。力求通过加强政策扶持、注重人才培养、搭建农机信息交流平台等方式,使农机推广拥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推广人员素质得到提升,在新型农机化作业组织模式下克服推广困难,促进农作物产量和生产效率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农机推广;服务体系;资金投入;创新路径

在我国农业长期发展中,基层农机推广与农业机械化生产紧密相关,只有扩大农机推广范围、引入更多新型农机产品和技术,才能够加快农业发展步伐,使农业朝着现代化、智能化方向转型。现阶段,县级农机推广服务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在资金、人才和体系建设方面均存在不少问题,需要积极探索创新路径,使农机推广服务体系更加贴合实际,满足农户对农机服务的现实需求,因此改善农机推广服务现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经济促进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1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供需分析

以榆中县农机推广服务工作为例,农户对农机服务的需求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1)农业生产以“兼职”农民为主。当地处于丘陵沟壑地区,土壤肥力强,农业始终为主导产业。但在开发区工业区建成后,许多工业企业落地,导致大量青年劳动力进厂务工,他们只有在农忙时节回家,雇佣他人利用农机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播种、收割等工作,兼职农民成为主流,而专职农民数量则大大降低。2)农机信息获取渠道较多,当地农业除了奔走相告传播农机信息之外,还通过电视、网络等获取信息,一些农户还会主动咨询科研单位、农机主管部门等来获取信息。3)农机需求差异性显著[1]。因不同农户的家庭条件、土地面积、家中劳动力数量等有所区别,他们对农机服务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2基层农机推广服务工作现状和问题

查看全文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传播启示

[摘要]农村文化建设一直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有些地方农村群众文化水平不高,文化建设进度相当缓慢,使得文艺作品在乡镇中传播存在一定的阻碍。广西近年来不断加强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极大地丰富了广大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乡风民风的好转,做到了政府从“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农家书屋—文艺舞台—乡文艺队”的乡村文化传播新形式,极大推进了乡村文艺的繁荣与发展。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作为乡村文化传播的新模式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同时,文旅融合更是让乡村从文化的受者变成了传者,使优秀的民族文化能够传得开、走出去。

[关键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传播

公共文化服务,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基层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和薄弱环节。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成效明显,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增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城市流动人口大幅增加,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特点,现有的基层文化设施和服务已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一是基层特别是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总量明显不足,布局存在不合理情况。尤其在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基层文化设施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二是面向基层的优秀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特别是内容健康向上、形式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种类和数量少,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三是由于缺少统筹协调和统一规划,公共文化资源难以有效整合,条块分割、重复建设、多头管理等问题普遍存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功能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服务效能低等问题仍较突出,总量不足与资源浪费问题并存,难以发挥出整体效益。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广西各地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高度重视,大胆探索,推动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广西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是后发达地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种成功模式。2009年以来,广西整合文化、体育、卫生等部门资源,在行政村一级开展“一栋楼、一个戏台、一个篮球场、一支文艺队、一支篮球队”的“五个一”建设,形成了集文化、体育、卫生等功能于一体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在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基础上,实现了以文化为核心,融宣传教育、娱乐健身、信息服务、科学普及、卫生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的广西模式。西部后发达地区的广西来宾市,因地制宜,创新发展,全力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经济洼地”上成功建起“文化高地”,走出一条在后发达地区发展农村文化的特色之路,形成了一套“建得起、管得好、用得上、可持续”的新型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来宾模式”。2011年成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2014年又成为“全国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城市。广西也从“来宾模式”中不断地总结和探索,最终形成广西经验与模式。

一、建设以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为核心的文化传播新阵地

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为谁建、怎么用,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问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是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和文化民生的重要保障。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是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传播的桥头堡和主阵地。广西农村地区地域广阔,民俗众多,历史文化积累厚重,民风朴实,在建设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努力拓宽农村公共文化活动的方式、渠道,积极支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周”“农民文化节晚会”等一系列活动。广大农村群众以村级文化服务中心为平台,集思广益,开展富有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特征和特色的活动。指导成立各种文化协会,发挥文化行业的“种文化”作用。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组织成立文艺队、戏剧队、唢呐队、山歌队、广场舞表演队等村屯文艺团体以及诗词协会、书画协会等民间组织,并派出专业人员进行辅导。各文化部门各尽所能,为定点扶贫村献计献策献力,在春节、“三月三”等传统重大节日,组织开展文艺演出,或派出文艺队下乡与村屯文艺队同台演出。广西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及、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切实做好文化惠民系列演出活动。从2015年开始,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每年组织区直及各地市院团开展“唱响八桂中国梦•艺术精品到基层”惠民演出活动,把广西近几年来的丰硕文艺成果送到基层。基层文化站实施千团万场群众文化活动。一是实施基层文化骨干培训行动,培训一批基层文化活动人才;二是实施文艺演出资料赠送行动,将短小精悍的小戏小品编辑出版,赠送给各个业余文艺队排练演出使用;三是“千团万场”群众文化活动辅导行动,文化馆专业人员每年要完成60天的下乡任务,并和乡镇文化站长一起辅导各个业余文艺队的创建和正常活动的开展。

二、打造“农家书屋—文艺舞台—乡村文艺队”的文化传播新形式

查看全文

农业险基层服务体系构建方案

为建立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防范农业生产风险,化解农村灾害损失,保障农民切身利益。根据《市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发展农业保险的精神和中国保监会关于政策性农业保险“五公开、三到户”(惠农政策公开、承保情况公开、理赔结果公开、服务标准公开、监管要求公开,承保到户、定损到户、理赔到户)的工作要求,切实增强农业、农村和农民抵御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风险的能力,建立农业保险长效发展机制,统筹城乡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自主自愿,市场运作,协同推进的原则。

查看全文

基层党员干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

[摘要]本文就积极心理学背景下基层党员干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展开论述,从分析基层党员干部心理健康的突出问题入手,在具体阐述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重视不够、机制不全、能力不足等现状的基础上,以积极心理学作为研究方向和途径,着重从服务体系、平台体系和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基层党员干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基层党员干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

1问题的提出

积极心理学是上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倡导的一门新兴学科,以积极心理品质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关注人类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1]。在积极心理学背景下,探索构建基层党员干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对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1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的有力举措。近年来,干部心理健康和服务体系建设已上升到国家层面。党的要求“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卫疾控发〔2016〕77号)提出,到2020年,全民心理健康意识明显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要把心理健康工作纳入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基层党员干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2]。1.2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是改善基层党员干部心理健康状况的迫切需要。笔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重庆市渝中区、南岸区基层党员干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基层党员干部心理健康现状总体情况较好,部分干部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一方面,基层党员干部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在213个问卷调查受访人群中,强迫症状占12.8%,人际敏感症状占21.4%,敌对症状占8.5%,抑郁症状占17.1%,焦虑症状占12.4%,偏执症状占5.8%,躯体化症状占10.7%,一些基层干部莫名的亚健康症状也十分明显。另一方面,基层党员干部心理健康问题差异性特征明显。主要表现在年龄、性别、职级等方面。调查发现:30~45岁的干部在总分、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30岁以下、45岁以上的干部;男性干部强迫、敌对、偏执等3项症状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实职领导职务心理压力高于非领导职务,科级干部心理压力明显大于普通职员和处级及以上干部。1.3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是促进社会积极心态形成的重要动力。基层党员干部平常和群众打交道最多,影响面广泛而直接,必然会对周围群众乃至整个社会心态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如果基层干部普遍心理健康状况低下,工作中就难免会带有患得患失、急功近利、浮躁不安、消极敷衍等不良情绪,必然影响办事效率、工作成效和政府形象。同时,这种心态也无疑会感染到基层群众,反过来进一步恶化整个社会心态环境。因此,通过加强基层干部心理健康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必会带来“正能量”,形成正效应,有效引导全民朝着积极健康的良好社会心态方向发展。

2基层党员干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

2.1重视不够,建设不力。调研表明,各级对基层干部心理健康问题重视不够,主要表现为:在干部考核任用中,主要关注对思想政治、业务能力、工作业绩表现进行考察,缺少将心理测评纳入评价体系;在干部培训培养中,尽管近年来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相关培训,但多是知识讲授,缺乏系统性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导致部分干部心理健康意识淡漠,对“心理不健康”与“精神疾病”界线模糊、认识有误区,从而谈之色变、讳疾忌医,有的甚至造成了严重不良后果;在干部管理中,机关单位心理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普遍缺乏,忽视对干部心理素质、压力应对技巧、情绪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和干部积极心态塑造。2.2队伍缺乏,力量不足。从干部队伍构成来看,由于种种原因,基层单位往往专兼职政工干部较多、心理咨询专业辅导人员较少,大部分基层单位没有具备专业心理咨询师或者相关资质的专业人员。从内部培养力度来看,人才队伍培训体系不完善,缺少专技培训,内部咨询师的心理督导体系尚未建立,导致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推进困难。从服务平台力量来看,不少基层单位对党员干部的心理测试与评估、心理教育与培训、心理咨询与辅导等服务工作,基本上以外部机构为主,内部兼职人员配合为辅,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够,严重滞后于实际需要。2.3体系不全,实效不佳。一方面,干部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呈“倒三角”分布,即在中央国家机关、省市级机关,服务体系比较健全,越到基层、越到偏远山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逐渐下降。另一方面,受时空限制、经费不足、体制机制等因素影响,基层单位往往难与高等院校研所、医疗卫生机构及社会心理机构形成协同联动机制,在服务形式、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上均缺乏专业指导和帮助,进一步制约了对基层党员干部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开展。

查看全文

全力推进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

各区县要通过参观**县农技服务体系改革的成果,学习**的机制创新,学习**农技服务体系改革在内部管理上、服务机制上、考核评议机制上灵活高效的特点。加快基层服务体系改革和建设是基层服务人员和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的现实要求,也是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的有效途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基层农业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意见》精神,确保我市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顺利进行。陈副市长在会上部署了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抓好乡镇公益性农业服务中心组建,按照“减一、合一”的原则进行组建,合理划分并实现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分开。二、抓好财政资金投入保障措施的落实。三、妥善处理人员安置等相关问题,应该兑现的遗留问题,要认真清理兑现,抓紧落实,确保原来被清退的人员基本生活需要;对于那些乡镇农业服务体系中仍存在的部分非在编人员,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继续清退。四、抓好农业服务中心的规范管理和人员的培训。明确职能,落实责任,放开出口,严把进口,在内部运行和管理上、建立岗位责任制基础上建立“双向评议”机制,考核中应提高基层干部和农民评议比重(增加到60-70%)。五、抓好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的培育和健康发展,积极引导、鼓励和扶持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六、抓好农业技术人员的信访和稳定工作,宣传好政策,做好说服教育工作,确保稳定。**县县长管洪同志在会上介绍了**改革中的经验、市编办副主任李承基同志、市财政局副局长封毅同志就我市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和部署。

农业部经管司副司长胡建锋同志莅临会议并做重要讲话。胡副司长在会上高度赞扬了我市在财政工作条件存在不少困难的条件下,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全面推动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的做法,充分肯定了我市推动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胡副司长表示重庆市的经验在全国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中有普遍借鉴意义。今后将通过多种方式及时学习、总结、组织交流、宣传推广重庆市经验。

市长助理项玉章在会上总结时指出,全市各地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意见》精神和本次会议精神。为此,他提出了四点要求:一、及时把本次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渝委发[*]20号文件精神向区、县(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全面汇报,并认真组织学习和传达贯彻。二、各地要组建领导班子,成立工作班子,组建推广小组,各区、县(市)负责编制的领导要亲自抓这项工作,组织专人负责具体抓,责任真正落实到人。三、各区、县(市)要认真贯彻陈副市长在这次会议上讲话精神,力争本月底拿出推动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的方案和实施计划,做到具体、细化、注意时效性。工作计划按陈副市长要求时间倒计时完成。四、各区、县(市)要在本月20号前,将这次会议精神贯彻情况报市农办,市农办汇总后报告市委、市政府;30号前将具体工作方案、计划、工作进度报市农办,市农办视各区、县(市)具体情况报告市委、市政府。

出席会议的还有市委副秘书长长艾智泉、市政府副秘书夏祖相、市政协农业委员会主任傅钟鼎、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周世科,市农办主任刘涛,市农业局局长王越。参加会议的有市政府有关部门、市人大、市政协、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县(市)农业部门、财政部门领导同志。**县委书记马平同志在会上致辞。

查看全文

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论文

1基层的水利服务体制

基层水利服务体制的实施是为了基层水利建设、维护、管理和运行提供多方位服务的组织与机构所形成的整体,它的代称不属于一个机构或是组织,这个体系应该包含3点:农民用水服务组织、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准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基层水利服务体制的建立要对其功能进行强化,要对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运行机制、功能定位进行完善。

2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建设

2.1服务人员的素质不高、年龄偏大

水利服务的基层人员大部分文化程度都不是很高,文化程度在大、中专以上的很少,学校分配过来的太少,很多是修水库时加入其中的,还有的是顶班人员,文化程度偏低不是很奇怪,文化程度太低跟年龄偏大造成了没有一个专业性的水利服务组织。

2.2专业性不强,知识老化

查看全文

农村水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路径

摘要:农村水利工作的开展是以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为基本前提的。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含义,然后指出农村水利基层服务当前现状,最后提出加强农村水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农村水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发展

多年来,我国很多地方的水利服务建设始终是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开展的,提升水利服务管理职能,实现水利持续发展,成了当前我国水利服务体系完善化发展的重点,实现水资源、水安全管理、防汛抗旱、灌溉排涝等综合管理为一体的水利服务体系,为提升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农村基层水利服务体系阐述

1.1农村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含义

农村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主要指的是为促进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维护与运行全方面服务与管理,由各种组织和机构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具体来讲,第一,基层水利服务管理机构。主要是以小流域、乡镇为单位所设置的,作为县级行政管理机构,同时也是我国最基层的水利管理部门,在其辖区内,实施行政管理职能,体现了政府职能的延伸作用,同时也是基层水利服务管理体系的重要力量。第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此组织是由农户自发组织、以自我服务为目的的民间合作组织,主要是从事农田灌溉、收取水费、基层渠系的建设与维护工作。

查看全文

三农险基层服务体系构建实施办法

为了构建全市三农保障体系,积极创建农村保险示范县,确保三农保险业务依法合规经营,健康持续发展,有效提升三农保险服务能力,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大力推进三农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是落实中央惠农政策,扶持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维护农民利益,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三农保险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做好三农保险工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引导的原则。要把做好三农保险工作作为落实国家惠农政策的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坚持政府主导,形成职能部门和保险公司齐抓共管、责任共担的三农保险运行机制和服务体系。

(二)坚持依法合规的原则。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按照国家财政、保险监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三农保险基层服务体系依法合规,健康运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