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护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2 18:04:1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疾病护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疾病护理

骨科脊柱疾病患者护理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在骨科脊柱疾病患者中采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的效果。方法1600例骨科脊柱疾病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8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评分、睡眠时间、康复锻炼时间、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术后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2.02±1.14)分低于对照组的(3.03±1.05)分、睡眠时间及康复锻炼时间分别为(4.28±1.22)h、(49.47±13.33)min,显著长于对照组的(4.08±1.06)h、(41.19±18.3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5.0%、住院时间(26.6±7.4)d及切口恢复时间(31.2±13.3)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3.5±8.2)、(40.2±1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运动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52.2±11.7)、(64.5±13.3)、(54.5±11.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5±11.4)、(42.6±23.3)、(45.6±2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脊柱疾病患者中采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的效果较为理想。

【关键词】骨科脊柱疾病;规范化疼痛护理;效果

骨科脊柱疾病患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需为患者加强护理干预。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规范化护理,以患者为中心,疼痛作为骨科脊柱疾病患者主诉,受到临床重视[1]。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1600例骨科脊柱疾病患者,分析采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600例骨科脊柱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800例。实验组男352例,女448例;年龄40~93岁,平均年龄(60.5±10.9)岁。对照组男348例,女452例;年龄41~92岁,平均年龄(60.8±10.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严格按照本院常规护理流程执行,为患者采取基础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常规检查及伤口清洗,及时补充蛋白营养,及时调整患者至合理体位等。1.2.2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疼痛护理。护士需为患者宣教规范化疼痛知识,指导患者积极参与疼痛管理,护士需在患者入院8h内完成疼痛教育,促使患者初步认知疼痛及疼痛治疗方法等,对患者疼痛进行准确评估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超前镇痛临床意义,评估患者疼痛次数,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在患者入院8h内首次完成疼痛评分,采用Wang-Baker面部表情评分进行疼痛评估。每天上午,护士需为患者提供常规疼痛评估,评估3次/d。另外,护士需为疼痛评分>1分患者实施疼痛护理,与患者加强沟通,为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及无痛操作、环境干预等。护理期间,护士需采用数字等级对患者疼痛感进行准确评估,给予存在严重心理困扰患者实施心理疏导,找出患者负面情绪诱发原因,制定应对对策,鼓励患者,关心患者,倾听患者主诉,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护士需为患者提供饮食指导,日常生活中叮嘱患者禁烟禁酒,叮嘱患者禁食刺激性食物及油炸食物,告知患者需进食清淡食物、多进食蔬菜水果。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评分、睡眠时间、康复锻炼时间、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术后康复情况。①护理满意度[2]:采用本院自拟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统计。②术后康复情况:包括切口恢复时间、运动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等。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心血管疾病护理

1变换角色,换位思考

从传统工作的角度来说,护士的工作就是执行医生开出的医嘱。在提倡护理工作人性化的今天,除了要执行医嘱之外,护士还应多了解自己所管辖患者的生活、性格特点,把自己除了是护士还是晚辈的角色体现出来,与患者的和谐沟通有利于向患者进行疾病预防宣传,指导疾病治疗,同时也有利于工作得到配合并顺利开展。首先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是喜欢安静还是喜欢热闹,是顽皮型还是抑郁型,可根据不同人的特点营造良好、温馨的气氛,而不是给患者冷冰冰的感觉;应给患者天使般的印象,而不是某些媒体宣传的“魔鬼”恐惧感。其次,了解患者的衣、食、住、行习惯,针对病情有目的地指导患者改正不良生活习惯,以减少疾病恶化的几率。在心血管内科,最常见的急救患者就是心功能不好的老年患者,在天气转冷或者日夜温差大的时候不注意保暖,容易引发严重心力衰竭,因而,对那些自以为身体还可以的、比较倔强的老年人就要注意劝说的方式,但最终目的是要其注意穿衣保暖。最后,对患者的关怀可以延伸到对其家人的了解。很多老年患者住院期间被发现存在害怕孤独的心理,其主要原因是子女工作忙,老人又不好意思开口,此时医护人员除了要帮助老人解决心理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要以一个专业医疗工作者的身份对患者家属进行善意提醒,使其配合患者的治疗。

2护理重点

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医生强调最多的是患者要有足够的休息,因为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会极大地影响疾病的治疗,甚至导致更为恶劣的后果,其中,出现最多的情况就是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而每发生一次这样的情况,对心脏就是一次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凡是会影响患者休息的因素,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都是要引起重视,并尽量避免,这同样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心血管内科护理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2.1便秘的护理

便秘是指连续48h未排便,且有自觉症状。便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且严重的便秘常伴有头痛、腹胀、厌食,并因排便时过度屏气使老人颅内压和肠内压升高,从而诱发心绞痛、心率失常甚至心肌梗死,因此不容忽视。便秘原因如下:①Brant[1]研究发现,在不运动的老年人中,左半结肠和直肠内可见到粪便积聚现象。另外,由于老年人脑血管硬化,大脑产生抑制,使胃、结肠反射减弱。②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减退,机体虚弱,无力排便均可致便秘发生。③老年人多因牙齿松动、脱落,喜食软烂之食,纤维素摄入减少产生便秘。④老年人味蕾数目减少,喜食肥甘、厚腻之物,加重便秘。在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建议不要过于依赖排便药物解决问题,以免增加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作用,而应从生活习惯方面纠正,如进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适当摄取粗糙、多渣的杂粮及油脂类食物,适量饮凉开水、蜂蜜等。做到劳逸结合,适当参加娱乐活动,加强腹肌和盆底肌的锻炼,有助于便秘的预防。2.2失眠的护理

查看全文

消化科疾病护理研究论文

随着基础与临床医学的发展,边缘交叉学科的渗透,消化内科疾病护理在原专科护理基础上新理论、新观点及新的护理方法得到迅速发展,促进了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满足了病人身心整体护理的需要。现综述如下。

1消化道出血的抢救与护理

在原有基础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近10年来纤维内镜技术已成为诊断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常用手段。护理上术前应给予病人安慰,插管前10min肌注安定10mg,皮下注射阿托品1mg,对大出血者可先行气囊压迫6~8h等。术后应密切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注意生命体征、粪便颜色,了解有无胸痛、呼吸困难等。溃疡病合并出血者,术后按溃疡病饮食要求进食;食管静脉注射硬化剂治疗后6h无出血者可进冷流质食,2天后逐渐增加流质浓度,在8~10天过渡到软食。

放射介入止血治疗是在影像学方法引导下经插管向局部病变血管注入止血药物(灌注法)或栓塞物质(栓塞法),而达到止血的治疗方法。护士应做好病人的术前护理,如备皮、碘试敏、心理护理等,备好急救药品器材。术后患者应绝对卧床24h,穿刺点以砂袋压迫,穿刺的肢体伸平,24h内病人咳嗽、大小便、呕吐时需用手按压穿刺点,若出现出血,应立即用大拇指在穿刺点上方1cm处用力压迫;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腹部情况及穿刺侧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情况;对短期留管给药病人,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保持导管通畅。[1,2]

2肝硬化的护理

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是近年治疗肝硬化的新技术。1989年德国学者Richter[3]首先报道了3例临床应用结果。我国于1993年初将此技术应用于临床。[4]TIPSS术前护理除进行备皮、试敏、心理护理等准备外,还要给病人准备单人病房,对室内物品及空气进行彻底消毒。TIPSS术后近期主要的并发症是肝功能暂时性减退、腹腔及体内出血、感染及内支架移位或阻塞等。因此,术后病人宜绝对卧床休息24h,48h内限制活动;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水电解质平衡,记录24h出入量;保持大便通畅。[5,6]

查看全文

血症患者疾病护理论文

1998年2月至5月,我院外科应用新型的前列地而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18例下肢动脉缺血症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就治疗过程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42~84岁,平均65.5岁。临床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1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例,糖尿病性末梢动脉闭塞2例。

2治疗方法

2.1治疗药物前列地而脂微球载体制剂(凯时),10ug/支,保存条件0~5℃。

2.2用法将前列地而脂微球载体制剂10ug溶解在10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注射,每天一次,连续用药14天为一疗程。

查看全文

血管治疗疾病护理论文

1998年2月至5月,我院外科应用新型的前列地而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18例下肢动脉缺血症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就治疗过程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42~84岁,平均65.5岁。临床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1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例,糖尿病性末梢动脉闭塞2例。

2治疗方法

2.1治疗药物前列地而脂微球载体制剂(凯时),10ug/支,保存条件0~5℃。

2.2用法将前列地而脂微球载体制剂10ug溶解在10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注射,每天一次,连续用药14天为一疗程。

查看全文

心理护理对儿科疾病患儿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中心理护理对儿科常见疾病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儿科治疗的80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50%,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将心理护理科学融入儿科护理,可以提高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心理护理;儿科护理;护理满意度

与其他科室患者相比,患儿更加特殊,护理人员需要兼顾患儿的实际需求和家属的情绪,同时由于儿童的年龄较小,在患儿接受护理的过程中更容易出现不安、烦躁等问题,影响护理甚至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加强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3月~2019年2月于本院儿科治疗的80例患儿,支气管炎、肺炎、急性扁桃体炎,胃肠功能紊乱以及发热是患儿所患疾病的主要类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4±1.4)岁;研究组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6±1.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行以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输液治疗阶段,由于部分患儿的年龄过小,需要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方式。护理人员在患儿接受输液治疗前,需与患儿和家长进行有效地沟通,以获得患儿和家长的配合,确保输液的顺利进行[2]。而且患儿治疗的过程中较容易表现出抵触、反抗等问题,对此护理人员要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具体的措施,安抚患儿的情绪,并积极向家长普及相应的医学知识,通过与家长的配合,稳定患儿情绪,提高患儿的医治依从度。对于部分年龄相对较大的儿童,护理人员要尊重儿童的心理,通过友好的交流了解儿童的内心需求,积极引导儿童在治疗与护理期间的正确行为,减少患儿的不配合行为,从根本上提高患儿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另外,护理人员应科学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解决家长的内心疑虑和问题,并告知家长疾病相关的注意事项,获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3-5]。1.3观察指标。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调查表共包含20项调查内容,每项内容5分,总分100分。其中,>80分即“十分满意”,60~80分即“满意”,<60分即“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疾病诊断护理成本管理研究

摘要:结合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模式特点,就目前DRGs对护理成本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和探讨。指出DRGs作为一种病人疾病分类系统已被证实对临床治疗过程的成本控制起到了有效的作用,是成本运营、护理质量的有效评价指标,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DRGs在护理成本运营中的效益研究。

关键词:疾病相关诊断分组;护理成本;综述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relatedgroups,DRGs)是指依据疾病诊断、病人主要诊疗方式、年龄、合并症、并发症、疾病严重程度和疾病转归等因素,将病人分入不同诊断组进行管理的疾病诊治分类体系[1-2]。1983年在医疗改革背景下,美国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首次将其作为医疗支付方式投入使用。DRGs预付制模式在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支出、规范诊疗行为、提升病人就医体验、激励医院加强内部管理等方面凸显出一定的优势,随后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并成为目前国际上各医院最主要的医疗支付方式之一[3]。除此之外,国外在DRGs支付模式对护理的影响方面也做了一些研究,主要包括护理质量[4]、护理成本[5]和护士职业发展[4]、护理工作量测量等方面。国内研究也表明DRGs可以作为医疗服务质量、工作效率、运营成本、绩效等方面的评价指标[6-8]。近年的1篇Meta分析显示DRGs支付模式能明显改善病人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有助于全面、有效地控制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同时利于激励医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有效降低医疗保险部门管理难度和医疗支出,有利于形成医疗资源支出标准化模式,从而节省医疗成本[9]。

1DRGs制定的原则与方法

DRGs的本质是一种病人分类系统,其疾病分类体系的制定需遵循4个基本原则[10]。第一,临床特征相似原则:首先根据病人疾病严重程度、主要治疗方法将病例相似的分在一起;第二,医疗资源消耗相似原则:在病人临床特征相似的基础上,将依据病人医疗资源消耗相似性再细分病例;第三,临床经验与病例数据匹配原则:将临床咨询获得的分组结果与病人出院病例数据进行校验;第四,分组数目的可管理性:即分组组数适中,原则上要求既能在使用上被服务提供方接受又能兼顾卫生系统改革和组织结构的改变。根据上述原则,依据住院病案首页中的主要诊断、次要诊断、并发症等数据进行分组,分组设计为4级分类。第一级为主要诊断类别(MDC),根据病人的主要诊断将病例分到一类疾病系统;第二级为诊疗方式,根据病人的主要诊疗方式分入到某类诊疗方式下;第三级为基本组,根据病例接受的主要诊断和主要治疗方式,病例被分入唯一的基本组;第四级为细分组,根据病人的年龄、住院天数、其他医疗资源消耗信息等情况进一步将病例分到最终的细分组,即DRG组。

2DRGs与护理成本的研究

查看全文

肺疾病综合护理干预作用思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m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老年人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呈进行性发展,常常伴有气道高反应性,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且逐渐加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严重。由于该类患者具有机体处于缺氧状态以及老龄化的特殊情况,其胃肠道粘膜常常充血、水肿,肠管分泌液减少,肠壁平滑肌功能减退,粪便的正常排泄功能受阻,因而极易导致患者发生便秘。便秘不仅可以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情,而且明显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因此,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便秘患者,采用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是有必要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收集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便秘患者62例,所有入选者均经临床、影像学及肺功能检查,完全符合COPD诊断标准。按照人院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1例。对照组男12例,女19例,年龄67~85岁,平均(65.7±11.8)岁,平均病程(11.23±4.i7)年。研究组男15例,女16例,年龄65—84岁,平均(64.9±12.4)岁,平均病程(11.62±5.13)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肺功能、临床症状等方面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与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通便药物及饮食结构调整,通便药物采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溶于125mL温水中,每日2次,饭后30min口服,选择进食如芝麻、香蕉、蜂蜜等润肠通便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同时吸入沙美特50g、氟替卡松500Ixg,每日2次。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给予心理护理、腹部按摩和适当运动等综合护理方法。

查看全文

心血管疾病护理论文

1变换角色,换位思考

从传统工作的角度来说,护士的工作就是执行医生开出的医嘱。在提倡护理工作人性化的今天,除了要执行医嘱之外,护士还应多了解自己所管辖患者的生活、性格特点,把自己除了是护士还是晚辈的角色体现出来,与患者的和谐沟通有利于向患者进行疾病预防宣传,指导疾病治疗,同时也有利于工作得到配合并顺利开展。首先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是喜欢安静还是喜欢热闹,是顽皮型还是抑郁型,可根据不同人的特点营造良好、温馨的气氛,而不是给患者冷冰冰的感觉;应给患者天使般的印象,而不是某些媒体宣传的“魔鬼”恐惧感。其次,了解患者的衣、食、住、行习惯,针对病情有目的地指导患者改正不良生活习惯,以减少疾病恶化的几率。在心血管内科,最常见的急救患者就是心功能不好的老年患者,在天气转冷或者日夜温差大的时候不注意保暖,容易引发严重心力衰竭,因而,对那些自以为身体还可以的、比较倔强的老年人就要注意劝说的方式,但最终目的是要其注意穿衣保暖。最后,对患者的关怀可以延伸到对其家人的了解。很多老年患者住院期间被发现存在害怕孤独的心理,其主要原因是子女工作忙,老人又不好意思开口,此时医护人员除了要帮助老人解决心理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要以一个专业医疗工作者的身份对患者家属进行善意提醒,使其配合患者的治疗。

2护理重点

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医生强调最多的是患者要有足够的休息,因为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会极大地影响疾病的治疗,甚至导致更为恶劣的后果,其中,出现最多的情况就是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而每发生一次这样的情况,对心脏就是一次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凡是会影响患者休息的因素,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都是要引起重视,并尽量避免,这同样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心血管内科护理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2.1便秘的护理

便秘是指连续48h未排便,且有自觉症状。便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且严重的便秘常伴有头痛、腹胀、厌食,并因排便时过度屏气使老人颅内压和肠内压升高,从而诱发心绞痛、心率失常甚至心肌梗死,因此不容忽视。便秘原因如下:①Brant[1]研究发现,在不运动的老年人中,左半结肠和直肠内可见到粪便积聚现象。另外,由于老年人脑血管硬化,大脑产生抑制,使胃、结肠反射减弱。②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减退,机体虚弱,无力排便均可致便秘发生。③老年人多因牙齿松动、脱落,喜食软烂之食,纤维素摄入减少产生便秘。④老年人味蕾数目减少,喜食肥甘、厚腻之物,加重便秘。在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建议不要过于依赖排便药物解决问题,以免增加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作用,而应从生活习惯方面纠正,如进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适当摄取粗糙、多渣的杂粮及油脂类食物,适量饮凉开水、蜂蜜等。做到劳逸结合,适当参加娱乐活动,加强腹肌和盆底肌的锻炼,有助于便秘的预防。

查看全文

呼吸疾病手术室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本文主要选出了120例常规护理的方法,严格按照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观察组主要对在手术前后进行了人文关怀护理。2005年8月~12月对入住我院呼吸疾病的50例慢阻肺患者,将他们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住院号、联系电话、家庭住址、治疗经过等资料建立档案,并进行出院后的随访,指导他们坚持正规的药物及氧气治疗,调整情绪和心理状态,加强饮食营养和功能锻炼,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常规组使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和患者简单交流,严格按照护理常规进行操作,医生坚持一天两次查房,也没有进行必要的沟通方法。患者的反映是不了解自己的病情,对自己的病情没有信心,悲观,焦虑,抑郁,精神状况不好,甚至怀疑自己不久就离开人世,对自己的康复有着极大的没有信心,因此,必要的效果不好。对照组使用积极的沟通方法,医生和护士定期和患者沟通,沟通的时候湘西了解患者的情况,往往患者的情况会更加乐观,患者的反映是比较了解自己的病情,对自己的病情有信心,乐观,自信,充满热情,精神状况好,甚至从不怀疑自己不久就离开人世,对自己的康复有着极大的有信心,因此,必要的效果好。对比两组,发现这种情况会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是沟通的比较起作用,因此,要积极和患者沟通在使用常规的治疗方法比如结合呼吸科相关内容,而在哮喘患者中则更高。因为哮喘、及喘息性支气官炎皆属如过敏性疾病。而拟肾上腺素类药物、特别是β-受体激动剂如盐酸克伦特罗(舒喘灵)、沙丁胺醇(咳喘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如地塞米松、强的松等均是免疫抑制剂。在抗过敏的同时增加脂肪的重分配,降低蛋白质含量。所以应用该类药物要求:早用快撤,规范治疗。尤其那些胶囊、秘方等成药。很多里面添加了这些成分。叫患者长期服用。最后导致肺大泡—破裂—气胸—死亡。因此加强营养与支持、坚持护理与指导尤为重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冲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慢阻肺是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冲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

2结果

结果对照组的护理手段较为常规,对照组的情况较好,患者恢复良好。常规组效果不是很好,而对照组效果较好。观察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干预,发现,经过干预以后,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果:对照组的患者的临床效果、满意度均明显低于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患者的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分别高于实验组。将语言沟通,身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呼吸疾病手术室护理中,明显取得很好效果,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的评分,明显提高了效果,因此这个方法值得推广。

3讨论

加强呼吸疾病手术过程的护理,使得患者有家的感觉,很快能够融入集体,很快康复起来。希望以后再重视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重视沟通护理,让患者尽快康复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住院患者对护患沟通满意度,让我们的手术护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效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