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2 17:49: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级别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级别

什么级别期刊容易投稿

我们当前经常所说的期刊级别主要为:核心类、SCI、EI、国家级、省级类等这些级别,不同的级别对于论文的投稿要求自然是不同的。大家要按照相应的格式要求和征收事项来进行论文的投稿发表。不同的级别中都有收录较快的期刊,所以对于期刊的选择上要注意的有以下这些问题:

1、注意期刊的正规,对于这一点可以通过中国知网来进行查阅,当然了有关套刊、假刊、电子版期刊来说也需要注意相关的事项,避免自己选择了不正规的刊物。作者朋友也可以通过掌握期刊的邮发代号、国际刊号和国内刊号来进行期刊的判断等。

2、注意期刊的征收范围,每本期刊的征收范围都是有一定限制的,若是你的投稿不在范围之内则论文是不被收录的,为此大家一定要注意期刊征收范围的相关信息与要求。

3、注意投稿期刊的时间,投稿时间一定要在期刊所征收的时间段内,不然论文是不被收录的,要等到下一期才可进行此刊的投稿等。

当论文投稿与时一定要符合期刊的征收时间段,这样论文在第一时间才能被编辑看到。

在初审时要检测的主要是:论文的规范格式要求和对于论文几率的要求,这些方面也就成为论文在投稿前的检测事项,所以投稿人员务必要进行这些相关的检测。

查看全文

如何确认学术期刊级别

如何确认学术期刊级别?学术期刊级别的高低是对于职称晋升评审中加分不等的一个方面,同时期刊的影响力度也是对于你后职称晋升的主要关键方面。为此选择一本等级高的影响力度大的刊物是对于职称评审晋升比较好的方面。

期刊的等级在当前可以划分为:SCI、SSCI、EI、中文核心期刊、南大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国家级、省级等等不同级别的刊物。对于选择期刊的等级选择来说自然是要根据职称的评审了,一般的来说副高级及高级的职称都会选择核心类的刊物进行发表,而对于其他等级没有什么特定需求的直接发表普刊类的刊物就可以了。

学术期刊(academicjournal)是一种经过同行评审的期刊,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文章通常涉及特定的学科。学术期刊展示了研究领域的成果,并起到了公示的作用,其内容主要以原创研究、综述文章、书评等形式的文章为主。其他为辅。学术期刊的等级,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所发论文学术水平的标志,也是论文者在学术界影响和地位的一种象征。

我国的学术期刊进行分级管理,在标准和依据的把握上,不能片面化,而是应当全方位地进行综合考察。确定学术期刊分级的依据是做好学术期刊分级工作的基础。我们认为学术期刊的分级依据应主要从学术期刊自身的主客观条件两个方面来掌握和考察,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术期刊主办单位在国际国内的学术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其主办的学术期刊水平和档次因为学术期刊主要是反映其所属会员、所属研究人员科研成果的机关刊物。

主办单位学术水平的高低是由其所属成员的学术平均水平决定的,当然,其主办的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与主办单位所属研究人员的学术水平直接有关。有一种情况,就是学术期刊在以吸收本单位论文为主的情况之下,应适当吸收一些外稿,严格说来,外稿的比重不能太大。所以它对学术期刊的质量影响不会很大,决定学术期刊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主要取决于主办者自身的学术水平,以及由此决定的学术地位。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它聚集了一大批国内甚至国际一流的专家、学者,因此决定了它在国内社会科学的大部分领域里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均居一流水平。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刊——《中国社会科学》主要是反映主办单位内部学者学术水平的,它成为一流刊物在这一方面很具备条件。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各主要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同样也大都是国内外同行科学研究的一流人才,他们所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也应该是代表国家水平的,例如《经济研究》、《哲学研究》等就是如此。还有,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等国家级专业研究机构主办的《教育研究》、《出版发行研究》以及国内一流重点高校所主办的学报等均应是代表国家在这些领域里科研水平的最高学术期刊。

查看全文

期刊投稿方法及级别确认

期刊投稿论文方法有:邮寄、邮箱、在线投稿这些方法。对于现在选择投稿方式居多的主要是邮箱投稿和在线投稿了。

对于在线投稿是投稿最多的方面,主要体现他的优势是其他方面不可比拟的。

在先投稿方式的主要优势有以下这些方面:

时间上的优势之处为:邮寄方式投递的时间、反馈的时间自然也就会过长,并且在这其中避免会有一些投递错误以及中途遗失的风险,既不安全又耗费时间。而对于在电子邮件投稿同样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投稿者的邮箱容量的局限性、编辑部的邮箱承载量的局限性等等。这些都是在线投稿时可以避免的一些问题,为此在投稿时间上来说在线投稿占有一定的优势。

修改优势之处为:邮寄方式和邮箱投稿时在审核时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要修改时,还需要联系作者朋友,这就会大家耽误了一定的时间和效率,有可能会在沟通上出现一些细节上的出入,为此论文的修改不能及时做到。而对于在线投稿来说可以很直观的了解到自己论文中的那些不足,对于修改上的事项来说也可以得知如何进行修改能使的论文被收录发表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方面。

怎么确认学术期刊级别?学术期刊级别的高低是对于职称晋升评审中加分不等的一个方面,同时期刊的影响力度也是对于你后职称晋升的主要关键方面。为此选择一本等级高的影响力度大的刊物是对于职称评审晋升比较好的方面。

查看全文

深究国际法效力级别问题

众所周知,从权力的结构及其运作角度来看,国际社会和国内社会是存在根本区别的,这导致国际法体系和国内法体系具有不同的特点。国内法体系是一个呈现为金字塔型的结构,宪法居于塔尖,其下的法律规范分为不同层级,下级规范的效力来自于上级规范,宪法具有最高效力,是该体系内一切规范效力的最终源头。而国际法则呈现为一个扁平的结构,没有宪法性规范,其内部的法律规范也没有层级关系,一般不存在效力优劣问题。二战后,国际法规范数量日益庞大,各个领域的规范逐渐发生冲突,这引起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的注意,开始研究这一被称为“国际法碎片化”(Fragmentation)的现象①。一些学者提出,对于国际法体系应像国内法体系一样形成一定的等级结构,以解决规范冲突和碎片化,但这一主张及其有关学说仍面临着理论及实践的许多困难。

一、国际法效力等级问题源起探究

国际法效力等级问题的源头,必须从国际法的相对规范性(Relativenormativity)谈起。1983年,法国学者普罗斯佩·维尔(ProsperWeil)在《美国国际法杂志》上发表了《国际法走向相对规范性?》一文,就相对规范性以及国际法规范等级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此后近30年中,他所提出的问题和观点引起了国际法学者的极大兴趣,不断有相关文章发表,对其观点或赞同或反对。法律规则在确认两个因素之间联系时依照规范性,即,如果A这样,则B就“应当”(Ought)这样。规范性是法律规则据以描述对象的原则,也是法律规则区别于自然法则的重要特性[1]49-50。在传统国际法体系内,各个规范在规范性上是平等的,不存在强弱问题,即在两个“应当”之间没有先后之分。维尔指出,国际法的晚近发展出现了相对规范性的趋向,这主要是由于强行法(Juscogens)理论、对国际社会整体义务(Obligationergaomnes)理论的出现,以及对国际罪行(Internationalcrime)和国际不法行为加以区分,这使得国际法规范之间开始产生等级,其规范性相对化[2]。维尔认为,国际法在结构和概念上都存在缺陷,其规范性的门槛不明确,在是否构成规范以及合法与非法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推进国际法规范性的相对化,一些强势国家将借国际社会整体的名义将符合自己价值和利益的规则升格为层级较高的法律,将导致国际法原有的多元性和中立性46被破坏,其调整国际关系的功能无法发挥[2]。维尔对国际法相对规范性以及等级化的反对意见引发了众多争论,有学者表示支持,但更多是反对。反对维尔观点的学者一般认为,国际法的相对规范性不可避免,甚至认为这是解决国际法体系目前冲突状况的根本途径。传统观点认为,国际法中所有规范在效力等级上都是一样的。

随着国际法在二战后的迅猛发展,国际法的各个分支领域都获得了空前的丰富和完善,这些领域是以国际法调整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如国际环境法、海洋法、空间法、人权法、战争法等。由于一个具体的事件可能涉及多个领域的规范,而这些规范在制定时的价值取向、目标、功能都有不同,甚至抵触,因此,国际法规范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多。当国家同时承担两个相互冲突的义务时,就会发生应优先履行哪一个义务的问题。在许多国际案件中存在规范竞合,需要法官或仲裁员决定应优先适用哪一个规范。例如,在WTO争端解决中,就出现了国际贸易法和其他国际法竞合的现象,对于争端解决机构能否适用WTO规则之外的国际法(例如人权法、环境法等),对于缔约方能否以其他国际法规范为理由豁免履行义务,学者们意见不一。

在发生这种规范竞合与冲突时,能否不考虑规范效力强弱、优劣,而适用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后法优于前法的一般规则呢?事实证明,这是很难解决问题的。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如WTO案件,无法判断规范属于特别法还是普通法,往往这些规范都是特别法。由于规范性质、领域不同,也无法判定后法就应当推翻前法。法律应具备确定性、可预期性特点,目前国际法体系内所出现的这种冲突和混乱将极大地妨碍国际法功能的实现。从国际法主体角度来看,他们对自己行为的后果将无法进行判断,导致无所适从,不考虑国际法的单边主义做法可能上升。从国际争端解决机构角度来看,他们也将无法秉持一致的评判标准,再加上此类国际机构的分散性,国际司法和仲裁裁决将会更加不统一。因此,为了国际法律体系的稳定、统一,实现其应有功能,对国际法规范的效力等级进行一定范围内的划分是有必要的。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也指出,“虽然等级有时会导致体系混乱,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可以用于确保国际法律体系统一。”

查看全文

期刊级别选择及外文期刊投稿介绍

每一本刊物都有自己的要求,期刊的影响因子也不同,对于期刊的征收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就比如说天下没有完全一样的人这是一个道理。对于你所选择的刊物则就要按照期刊的征收标准来进行,期刊的率、期刊的征收时间段、期刊征收论文的范围、期刊对于论文的格式规范上的要求等等,这些都是约束的一个状况。

对于期刊选择来说一定要选择与你职称评审文件要求相同的刊物,这样对于今后的职称晋升也才有帮助。以下就是有关刊物选择上的一些简单介绍。

1、期刊所属学科领域是否与你的文章相匹配,期刊的主题和研究方向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需要有针对性地根据你的稿件来挑选适合的期刊。对于这些可以到常用的文献搜索引擎中进行检索,看看最近几年都有什么期刊发表过包含这几个关键词的文章,这些期刊最有可能符合你的研究方向。你可以通过增加或者减少关键词来调整搜索到的文献的数量。

2、不要忽略期刊出版论文类型的细节问题。还要注意的是综述论文,很多期刊虽然发表这类文章,但是都是通过期刊编辑约稿,而不接收作者主动投稿。

3、期刊的“审稿速度”和“出版时间”,对于某些领域的期刊审稿周期长达半年以上也是比较常见的,而又有一些期刊尽管接收速度较快,但或许过了将近一年才会收到校稿通知并见刊。

4、期刊的评价体系有很多种,只是国内将SCI影响因子和SCI分区看作是衡量期刊声誉的一个常见指标,但并不总是最重要的。你同时也应该考虑在你的目标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和作者的影响力,以及你的研究是否具有类似的水平。也就是说,当你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就应该慢慢了解到一个期刊的学术水平以及所发表文章的质量。而一些与你的研究论文方法类似、水平相近的文章所发表的期刊可能会非常适合你,请重点关注。

查看全文

学术期刊级别如何确定

我国的学术期刊进行分级管理,在标准和依据的把握上,不能片面化,而是应当全方位地进行综合考察。上述有的论者强调仅仅用一项指标来确定期刊级别的做法显然有失公允,例如“核心期刊”论,最近有人用事实提出了强烈的质疑:“北京大学的学者王建喜在《语文建设》上发表了《中国现当代作家的笔名》一文,被众学者指为‘通篇谬误不只一端’,‘可谓满纸荒唐言’。众所周知,北大是我国一流学府,《语文建设》则在汉语言文字类核心期刊中高居榜首,够权威的了吧!但这样的文章权威何在?”确定学术期刊分级的依据是做好学术期刊分级工作的基础。我们认为学术期刊的分级依据应主要从学术期刊自身的主客观条件两个方面来掌握和考察,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术期刊主办单位在国际国内的学术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其主办的学术期刊水平和档次因为学术期刊主要是反映其所属会员、所属研究人员科研成果的机关刊物。主办单位学术水平的高低是由其所属成员的学术平均水平决定的,当然,其主办的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与主办单位所属研究人员的学术水平直接有关。有一种情况,就是学术期刊在以吸收本单位论文为主的情况之下,应适当吸收一些外稿,严格说来,外稿的比重不能太大。所以它对学术期刊的质量影响不会很大,决定学术期刊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主要取决于主办者自身的学术水平,以及由此决定的学术地位。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它聚集了一大批国内甚至国际一流的专家、学者,因此决定了它在国内社会科学的大部分领域里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均居一流水平。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刊——《中国社会科学》主要是反映主办单位内部学者学术水平的,它成为一流刊物在这一方面很具备条件。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各主要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同样也大都是国内外同行科学研究的一流人才,他们所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也应该是代表国家水平的,例如《经济研究》、《哲学研究》等就是如此。还有,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等国家级专业研究机构主办的《教育研究》、《出版发行研究》以及国内一流重点高校所主办的学报等均应是代表国家在这些领域里科研水平的最高学术期刊。

2.学术期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低,也是确立学术期刊学术水平和级别的客观依据学术期刊办得好与坏的主要标志在于两个效益情况的好坏上。但是,这里的经济效益绝非指期刊本身的创收能力,而是指科学、文化、技术通过期刊这座桥梁的媒介作用,转化为生产力的多少。所以说这里的经济效益是指社会的、宏观的经济效益,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学术期刊为国家经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服务这个办刊宗旨之一实现的程度。一般说来,经济效益大小主要是用来考察应用技术和管理技术学术期刊的,因为它们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更为紧密、直接,这也是由应用科学的特点所决定的。同时,对这类学术期刊的考察也不能忽视社会效益的好坏,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宏观的社会经济效益等同于社会效益;另一方面,由于一种应用技术学术期刊发表、推广了一项新技术成果,这项成果虽然给某一系统的产业部门或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同时是以更大程度的生态破坏为代价的,这种代价及其治理所花费的经济支出若超出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那么从宏观上说就没有社会效益,甚至有负效益。所以说社会效益指标也是衡量这类学术期刊的一项指标。社会科学和基础自然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应用其社会效益的好坏来考察。先进的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能够为国家的长治久安献计献策,为社会文化、道德的进步提供食粮,为社会生产方式的合理、高效运行提供依据和方案;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成果能为应用科学的进步提供理论基础。它们最终都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反映和登载这方面社会科学和基础自然科学学术成果的多少,也是考察这类学术期刊级别的一条重要标准。考察后者、即社会科学和基础自然科学学术期刊,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看其二次文献转载率的高低。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类学术期刊的效益往往是潜在的、滞后的,对其二次文献转载率高低的考察可以弥补上述不足。

3.培养人才的情况有水平、有威望的学术期刊常常被人们赞之为“良师益友”,培养人才是学术期刊的一大职能,这一职能发挥得如何也是考察期刊级别的依据。我们认为,学术期刊培养人才的职能可以从读者、编者和作者三个方面来认识。从读者角度讲,学术水平高的期刊,读者从中汲取的营养就多、受益就深,因为科学工作者知识的补充和更新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阅读学术期刊实现的。直观地看,高水平的学术期刊登载的论文被学者在研究中应用、引用得就多(即“影响因子”就多);反之,就少或没有,甚至有的谬种流传,误人子弟。从编者方面看,学术期刊都拥有自己的编辑队伍,这支队伍学术水平的高低、编辑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辑部的工作是否高效。一个有凝聚力、有活力、有事业心的编辑部一定能培养出自己的精壮队伍来。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在这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表率作用,它不但使自身的素质得到很大提高,出了众多的科研成果,还为全国培养了数以百计的编辑学高层次人才。从作者角度来考察,学术期刊编辑部不应仅是一个工艺加工厂,它应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引导和培养自己的科学研究队伍,这支队伍壮大与否、水平的提高多大比重得益于编辑部的培养,这也是考察学术期刊的一项指标。总之,培养人才情况的好坏应当是确定学术期刊级别的一项指标。

4.学术期刊订数的多少,也是确立学术期刊级别的一项指标这里所说的订数,既包括国内的,也包括国外的。在计算国外订数时可以另加一个百分数(如100%或200%等),因为国外订户比国内订户更难征订到。一般说来,除了极个别涉及特别偏僻学科的专业学术期刊之外,期刊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往往能通过订数的多少体现出来,特别是同类型的学术期刊,这种比较更能说明问题。一个几乎无人问津的学术期刊,很难说它有多高的学术价值,它的存在必要性难说,它的级别就更成问题了。

另外,学术期刊与“消费类”期刊不能简单地按数字进行比较。就是发行量最大的《北京大学学报》也仅有1800份,学术期刊,尤其是大学学报,在经济上无一例外全由国家赔本倒贴。需要指出的是,学术期刊的占有方式与通俗期刊的占有方式是不相同的,通俗期刊主要是订阅,而学术期刊,尤其是学报,主要是借阅,即通过查找文献索引检索出所需资料的期刊,然后到图书馆或资料室借阅来完成的。还有一种情况是借阅学报的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来完成阅读。这就是说,学报的订数远远小于其读者人数,用订数来评定它的效益是不公正的。

查看全文

国家公务员职务与级别对应关系

国家公务员职务与级别对应关系如下:

(一)国务院总理:一级;

(二)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二至三级;

(三)部级正职,省级正职:三至四级;

(四)部级副职,省级副职:四至五级;

(五)司级正职,厅级正职,巡视员:五至七级;

查看全文

文广局防汛抗旱预警级别工作细则

一、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各股室、下属单位和文旅市场的汛期防范工作,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充分认识到汛期防汛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理念。切实加强对汛期灾害防范工作的组织领导,有效预防和遏制各类自然灾害引发的安全事故,特制定汛期预警机制。

二、防汛领导小组

成立市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防汛抗旱应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局领导班子担任,成员由局机关各股(室),局属各事业单位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防汛抗旱办公室,由李冬同志负责防汛抗旱日常工作。局应急工作小组的职责是决策和部署区文体广旅的应急工作;决定启动和组织实施本局应急预案;组织现场应急援助有关事宜、疏散安置、灾害伤亡人员的善后工作;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工作情况。

三、预警及预警机制

查看全文

国家级别管辖制度现状论文

「摘要」级别管辖制度是从纵向确定不同级别法院之间一审民事案件管辖权限的制度。由于现有的不完善,级别管辖无序的现象凸显于司法实践之中。级别管辖制度的最核心是划分标准的确定性问题,解决此问题需以“争议标的额为首要标准”代替传统的案件性质、繁简程度和范围相结合的“三结合标准”,同时还要完善一些相关制度。

「关键词」管辖;级别管辖;划分标准

级别管辖制度的特点就是从人民法院系统的纵向方面来确定上下级法院之间对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它不涉及人民法院系统内部的横向管辖权限与分工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通过第18、19、20、21条的规定确立了我国级别管辖的原则:民事一审案件原则上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一审民事案件为重大涉外案件、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和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高级人民法院管辖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一审民事案件为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和认为应当由其审理的案件。另外关于级别管辖,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也进行了规定。但我国很多地方的法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违反法律和司法解释中关于级别管辖的规定而受理案件的现象,这造成了司法实践中管辖上的无序和混乱,对司法公正的实现和当事人权利的维护产生了负面影响,并滋生了地方保护主义等现象。导致级别管辖无序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和复杂的,但其中关于级别管辖的法律规定不完善即是其主要原因。下面将对我国级别管辖制度的现状作如下,并提出完善该制度的建议。

一、我国级别管辖制度的现状

级别管辖制度的最核心问题即为级别管辖权的划分标准的确定性问题。我国并未以世界通行的争议标的额作为确定级别管辖的标准,而是顺应我国的传统作法,实行的是案件性质、繁简程度和影响范围三结合的“三结合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司法实践的,该标准在实施的过程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

第一,我国各级别法院都享有民事案件的一审审判权,确定级别管辖的标准不确定。我国民事诉讼实行的是四级两审终审制,四级法院均享有一审案件的管辖权,而在大多数国家,对双方当事人争议的金额或者价额在一定限度以下,诉讼主体无特殊性,属于一般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纠纷,原则上均由级别较低的法院管辖,如英国、德国、日本等,反之,分别由较高级法院管辖。〔1〕中级以上人民法院如果“认为”某个案件“有重大影响”,就可行使一审管辖权。这种“认为有重大影响”,又应该有个“标准”,而作为标准应该是确定的,而不应当出现标准本身也需要以一定标准来加以确定,否则就没有止境了,标准不成之为标准了。正是因为三结合标准的不确定,一些地方的法院随意抬高一审案件审理级别,从而给较高级别的法院带来了较重的审判任务,尤其是高级人民法院一审案件的增多,导致最高人民法院二审负担较重。这与最高法院作为最高审判机关“指导监督、统一司法”的主要任务是不协调的。针对高级法院一审案件过多的现象,最高法院了[1999]11号《关于各高级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民事、纠纷案件问题的通知》,通知对各高级人民法院每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有了定额的要求,超过定额需要受理的,受理前须报最高法院批准,为此各省高级法院就规定了一审民事案件受理的数量限制,如:海南省高院每年的总数不得超过8件;青海、甘肃和内蒙古高院每年的总数不得超过5件。这种限制反过来也说明了“三结合标准”本身的不确定性,因为在一个高级法院管辖区域内不可能正好只有限定数额的“复杂、影响大”的案件,由于该标准的不确定和它的主观随意性,最高法院不堪重负,而不得不加以定额限制。另外,尽管立法规定最高法院享有民事案件的一审管辖权,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行使过。

查看全文

对未定级别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研究

内容提要:我国已发现未定级别的不可移动文物占文物总数的百分之八十。连云港市不可移动文物是我市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我市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生活状况第一手资料,也是直接反映当时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情况的具体体现。但由于数量较多,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在当前城市建设中,各种破坏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对我市未定级别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认真贯彻《文物保护法》的“十六”字方针及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现阶段工作,是我市文物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文物调查未定级别不可移动文物

我国已发现不可移动文物40余万处,其中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近7万处,未定级别的不可移动文物占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①由于未定级别的不可移动文物数量较多,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在当前城市建设中,各种破坏未定级别不可移动文物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对未定级别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成为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认真贯彻《文物保护法》及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拟以连云港市未定级别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现状为例,提出对未定级别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一些想法,敬请方家指正。

一、连云港市历年发现的有代表性的未定级别不可移动文物的基本情况

城后土城遗址

城后土城遗址位于东海县白塔埠镇城后村南首约一公里,四周为农田,呈正方形,面积约40000平方米。城墙高约4米,上窄下宽,呈梯形,上宽约2.5米,下宽约10米。南北正中各有5米宽的城门。据当地居民介绍城外原有壕沟,现已被填平,城址内东北部原有庙基,现不复存在,城址外西北100米处有一古墓墩。城后土城遗址自被发现以来,国家历史博物馆信立祥先生、南京博物馆邹厚本先生、浙江省绍兴市文理学院考古与文物保护技术研究所所长张志立先生、绍兴市博物馆馆长彭云先生多次考察城后土城遗址,并且在此采集到汉代陶器残片、瓦片等遗物,据专家们初步判断,认为城后土城遗址为一处汉代古城址。专家们认为,城后土城遗址虽然城廓不大,但轮廓之清楚,保存之完整,在目前连云港地区乃至苏北鲁南一带所仅见。目前,由于城址内被城后村辟为村公共墓地,城墙外侧又种上杨树以防止水土流失,因此该城址城墙无人为破坏现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