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精神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2 15:41: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基本精神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基本精神

我国哲学精神基本内涵分析论文

[摘要]哲学大家们用专业性很强的哲学语言对“中国哲学精神”概括与诠释,对于广大群众来说是晦涩难懂的,甚至误以为“哲学知识的普及都是哲学家的事情”。这与党“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是有出入的。文章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中国哲学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人为本,内在超越,自强不息,实事求是”等内容。这对哲学知识的普及与大众化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基本内涵;哲学精神;中国哲学

中国素有“哲学”之实但无“哲学”之名,“哲学”是日本学者西周1873年由希腊文“爱智”(Phi—losophia)翻译而来。哲学起源于文化没落,有志之士指点迷津,提出化解之道,哲学是文化的医生。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再加一句,哲学是民族精神的精华。准确表述“哲学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统一”。中国哲学精神是先哲们留下的精神基因、文化遗产;是我们对于先哲思想所做的一种领悟、对话、心灵的交契;是一个体悟性的话题。“中国哲学精神”有诸多答案,无论是冯友兰的“内圣外王之道”说、牟宗三的“生命哲学”说,还是张岱年的“六大特点”说、李泽厚的“实用理性”说,这些哲学大家都是用专业性很强的哲学语言进行概括与诠释的,对于哲学素质本来就不是很高的广大群众来说是晦涩难懂的,难于理解其真谛,导致不少人以为:哲学知识的普及都是哲学家的事情。这与党关于理论的“普及活动”、“大众化”、“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等要求是有出入的。本文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在与西方哲学、印度哲学的比较中论述中国哲学独特的内涵。

一、人生观:以人为本

中国哲学首先是一种人生哲学。哲学的理论形态可以概括为:自然哲学;宗教哲学;人生哲学。关怀人生实际、怎样做人,是中国哲学的独到韵味、独到精神。中国哲学就是教你“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学问,它的理论关注点不是自然与彼岸,而是现实的人生,怎么样把人生过得更好、更有意义,无愧于祖宗、无愧于天地。“以人为本”的这个“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体的、现实的、社会的人,是广大人民群众,包括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人的生命、人权和人的尊严等等;这个“人”,不是被动的客体,而是能动的主体,不能把人民群众仅仅看作是被同情、关爱和扶助救济的对象,更不能仅仅看作是需要别人从上面赐予雨水、甘露和阳光的被动客体,而应看作是推进社会发展的创造性主体,看作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这个“人”既是发展的主体也是被发展的客体,当今科学发展观所坚持的“以人为本”是主张一种具体性、有条件性和有限意义上的“人类相对中心论”。“以人为本”的这个“本”不是事物的本原或本体而是发展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力量的来源,以人为本就是把重视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把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作为我们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动力,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我们长远奋斗的目标;这个“本”既是指人的理性世界也是指人的非理性世界,是坚持人的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坚持二者的内在和谐统一,要在二者之间保持一个必要的张力,在人的现代性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尤其要重视人的欲望、情绪、情感、意志、激情、知觉、灵感、集体无意识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人生哲学具有积极性的功能,对社会群体来说也提供了渐进的原则。那就是:修身——个人独立性的完成;齐家——群体意识的温床;治国——群体生活实习之所;平天下——群体性最终目标的形成。中国哲学也谈天,是为了说明做人的道理,不是单纯地谈论天,也不是单纯谈论人,谈的是交天人之际,把天作为人生存的一个环境。中国哲学不关心纯粹的自然问题,也不关心纯粹的彼岸问题,而是非常重视人在现实人生中的意义、价值与地位。

查看全文

“三个代表”的基本精神和深刻内涵

"三个代表"的基本精神是论述新世纪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和如何建党的总目标问题,重点是回答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中的先进性问。"三个代表"的关键在于能否"忠实代表"。就是说,要看我们党能否把握住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制定出一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且在实践中通过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这里讲的"忠实代表",要求我们在实现"代表"时,一定要做到"始终如一"、"全心全意"、"认真负责"。

"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整体。先进社会生产力,即是发展先进文化的物质条件,又是实现人民利益的物质基础。同时,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科技、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思想道德建设和人民崇高精神的培育。建设先进文化,既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又能为生产力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党致力于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离开这个根本目的,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就会失去人民的参与和支持,因而就无法推动先进社会生产力、先进文化的持续发展。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理解它的精神实质,应该从三者的内在联系上准确把握,自觉将三者统一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去。为了进一步加深理解"三个代表"的基本精神,还应完整准确把握每一个"代表"的深刻内涵。

第一,要完整准确理解"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深刻内涵。首先,要明确我们党是"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而不是中国落后社会生产力的代表。为此就要搞清楚什么是中国先进的社会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生产力学说告诉我们,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有两大基本特征:一是具有先进觉悟和先进技能的人,运用先进管理和先进技术能有效地改造与保护自然界,从而达到持续快速的创造社会财富;二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须同步发展、协调进行,从而达到社会的全面进步。

其次,要明确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含义。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求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为此就要及时变革或调整生产关系,使之能推动生产力的持续快速发展;二是要求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为此就要及时变革或者调整上层建筑,使之能促进生产力的持续快速发展;三是要求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为此就要不断纠?quot;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使之能保证社会生产力的全面、健康发展。

第二,要完整准确理解"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深刻内涵。首先,要明确我们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为此就要搞清楚什么是先进文化。先进文化是继承优秀文化传统,顺应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文化。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很显然,这里讲的文化,不是狭义的文化,而是广义的文化。它包括先进的思想道德和先进的科学文化两个部分。其中思想道德规定着整个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是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或者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所以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它以先进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即以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二是它以先进的思想道德为核心,即是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核心;三是它既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的传统,又积极吸收和借鉴了当代一切外国文化的优秀成果;四是它既重视思想道德建设的决定性作用,又重视科学文化建设的基础性作用;五是它既强调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又强调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其次,要明确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含义。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集大成者,而且是人类新文化的创造者。因此,她始终代表着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文化奋斗的过程中,就指出它的前进方向是社会主义文化,所以在夺取政权以后,就积极为建立社会主义文化而努力。在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认为社会主义文化有一个由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再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过程。当我们为建设社会主义奋斗的时候,从来没有忘记共产主义的前进方向。在当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标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努力提高党员、干部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基本素质。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目标和大方向。

查看全文

公务员精神的基本特征

公务员精神是公务员在社会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政治思想、职业素养和精神风貌,其基本内涵是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公务员精神有以下基本特性:

首先,公务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的文化结晶,其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公务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公务员精神作为个性,既为作为共性的中华民族精神所统领,又因其丰富性和具体性,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的具体体现。

第二,公务员精神是公务员制度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公务员制度是对公务员进行管理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总称。我国公务员制度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等等。

第三,公务员精神是党的干部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干部精神。如红军精神、苏区干部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等。公务员精神既继承了这些精神的精髓,又丰富了党的干部精神的内涵。

查看全文

领会基本精神问题解决思考

最近,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号召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并做出明确部署。这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落实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各项战略任务的根本要求,是在新的世纪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巩固发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根本要求,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以积极的姿态,迅速行动起来,把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来对待。通过深入学习、深入贯彻,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入脑入心,不断地化为实际行动,真正成为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一定要在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精神上下功夫,一定要在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要把握它的基本精神,必须在以下一些问题上加深认识。

要深刻认识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深刻认识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法宝;深刻认识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意义;深刻认识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实现人民利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要求;深刻认识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深刻认识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深刻认识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刻认识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只要我们认真研读十六大报告和党章,认真研读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著,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开阔思路,深入思考,就一定能够在这些问题上有进一步的认识,就一定能够深切体会到,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推向前进,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这样,我们的思想就得到了正确的武装和真正的提高。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伟大的武器,那么,我们掌握这个武器的目的就是要解决改革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就是要把这一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落实到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中,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在思想上有所提高,使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切实得到改进。

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思想和精神状态问题。要把思想进一步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凝聚到实现十六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把奋斗目标进一步集中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开工作新局面上来,真正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要进一步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良好精神状态,更新观念,不断推进各方面的创新,力求取得实际的工作效果。思想和精神状态问题解决好了,才能有效防止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

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力解决本地区本部门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要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要把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始终关注群众的安危冷暖,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查看全文

会计基本精神论文

什么是会计?有观点认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定期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1].如果我们用“语文”的方法,提炼出句子的主干,则这一概念可以表述为:“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更简捷一点则:“会计是活动。”据此,我认为这一概念值得商榷,理由如下:

1、会计具有统一性。一笔经济业务应如何登记和做账,在全国都基本上是统一的,甚至有些可以超越国界而达到全球统一。而活动不具有这种属性,也许有人会说篮球、足球是活动,同样具有统一性,但我认为,这种活动统一的是游戏规则,而并非活动本身,如果统一的是活动本身,就意味着所有参加的人应当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参加同一活动,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最起码的一点,这种活动其规则就限定了参与的人数。

2、会计具有确定性。也就是说,一笔经济业务应如何登记、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其基本原则、程序和方法都是确定的。例如我国《企业会计报告条例》第17条就规定:“企业不得违反本条例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随意改变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企业违反本条例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改变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而活动明显不具有这种属性,仍以足球为例,比赛开始后,只要不违反游戏规则,任何一方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意变更自己进攻或防守的程序和方法,任何人无权干涉。

3、会计具有强制性。即任何企业都必须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那怕设置会计人员的单位和企业也要委托专门的会计师事务所或专门的会计人员对其业务进行账务处理。例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条就规定:“本准则适用于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企业。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中国投资企业(以下简称境外企业)应当按照本准则向国内有关部门编报财务报告。”而不进行账务处理是无法编制财务报告的。活动明显不具有这种属性,因为我至今还没有找到任何一项法律法规曾规定有哪项活动是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参与的。

4、我们知道,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以及其他国家机关利用法律法规处理案件的活动,我们通常称为“执法”,但如果我们把这种执法活动与法律、法规本身混为一谈,那简直是非常可笑的。这一概念的错误之处在于——把利用会计技术、会计方法等进行经济管理的活动与会计本身混为一谈。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会计不是活动,也不可能是活动。那到底应该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是一种制度,或者说是一种制度体系,是一系列制度的集合体。据此,我们可以把会计的概念表述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定期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系列制度、方法的总称。我认为会计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所谓狭义的会计,也可以称为纯粹的会计,就是指会计的核算、反映、监督这三项基本职能。广义的会计除了这些以外,还包括:账簿该如何设置、该采用什么样的记账方法、如何对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如何制作会计报表以及应当设置哪些会计人员和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等,具体来说,就是还应当包括《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会计师条例》、《现金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因为这些法律法规可以说已经融入并贯穿到所有的会计教科书当中,如果我们脱离了这些法律法规来学习会计,是根本不可能学好的,或者说即使学了也是没用的,至少在我国境内是这样。

查看全文

浅谈我国《公务员法》的基本精神

2005年4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并将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公务员制度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和历史演变的产物。公务员制度作为人类政治文明建设的成果,与一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观世界各国公务员法,它们不仅程度不同地继承了政治文明建设的共同遗产,而且也扎根于自身所处的具体的社会和历史条件之中,是人类政治文明共同发展和本国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历史传统等因素的综合体现。

我国公务员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公务员法》体现了以下的基本精神。

一、始终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的根本指导思想

我国公务员制度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就是要服务和服从于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我国公务员制度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公务员法》的基本精神之一。

二、全面体现党管干部原则,贯彻执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

查看全文

理解十七大精神的基本方法

十七大报告是指导全党思想和行动的战略性文献,其中并没有艰深晦涩的文字,因此理解报告,一般也不需要用各种多么深奥复杂的理论去解读,那样反倒容易偏离其精神实质。但是,这并不是说对报告全面、正确理解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其实解读十七大报告还需要掌握基本方法。

怎样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十七大报告?最关键应该抓住一点:对于政治报告,应该用政治的视角和逻辑来解读它,而不要就事论事、仅仅从文字概念上理解。

什么是政治视角?政治一个极为重要的视角就是大局,对于中国来说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面对的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中国共产党的任何思考和决策,都是从这两个大局出发的。在这两个大局之中,国际大局及其趋势,特别是信息化、经济全球化、高科技和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是我们宏观决策必须参考的背景。国内大局,特别是我们实现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过程中,遇到的基本、主要问题及其趋势,是我们必须关注的焦点。中国经过30年改革开放,基本上解决了贫穷的问题,现在又面临着在新的层次上进一步发展的问题,还要解决在迅速发展条件下的社会和谐问题,正是面对这样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党的十七大做出了系统的战略部署。因此对于报告的理解必须结合实际,而且首先并不是局部的、细节的实际,而是作为大局的实际,切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否则就无法做到全面、深入、准确的解读。

什么是政治逻辑?政治逻辑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历史的逻辑,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及其关系,政治就是要在反映和把握它的基础上,解决今天的问题,把握未来的趋势。所以我们学习十七大报告,一定要结合改革开放历史来理解。通过学习历史,特别是了解我们当年为什么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从而弄清改革开放发展的基本脉络,看清今天所处的历史阶段,认识今天所面对的问题,我们才能理解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是指导我们在总结改革开放经验、坚持改革开放方向的基础上,去用创新的方式解决今天新的问题。离开对历史的认识,对报告的理解就很容易简单化和片面化,无法领会其丰富的内涵。

政治逻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政治理论的逻辑,我们只有真正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才能正确理解十七大报告。政治理论在逻辑上不同于普通学术理论,它和历史逻辑是相统一的。30年改革开放,在解决不同阶段问题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们都是对于改革开放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基本或重大问题的回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的思路和方法。如果不结合历史来看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必然性,而去对三者进行简单的横向比较,这样在理解上就很容易落入偏颇。因为政治理论不同于纯粹学术理论之处,就在于它总是有其产生的重大时代背景,不能脱离历史逻辑来抽象看待,不能只是对其做简单的概念分析。只有站在历史逻辑上来看理论发展的逻辑,才能认识清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之间共同的精神实质和一脉相承的关系。也只有认识清楚了这样的逻辑,才能充分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质和方法,才能更好地理解十七大报告,理解科学发展观,并自觉地用其来指导实践。

理解是贯彻执行的前提。只有对于十七大报告在政治视角、政治逻辑上真正理解了,每个地区、每个单位、每个人才可能更好地结合自己的具体实际,有效贯彻执行,将其真正落到实处。

查看全文

理解十七大精神的基本方法

十七大报告是指导全党思想和行动的战略性文献,其中并没有艰深晦涩的文字,因此理解报告,一般也不需要用各种多么深奥复杂的理论去解读,那样反倒容易偏离其精神实质。但是,这并不是说对报告全面、正确理解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其实解读十七大报告还需要掌握基本方法。

怎样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十七大报告?最关键应该抓住一点:对于政治报告,应该用政治的视角和逻辑来解读它,而不要就事论事、仅仅从文字概念上理解。

什么是政治视角?政治一个极为重要的视角就是大局,对于中国来说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面对的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中国共产党的任何思考和决策,都是从这两个大局出发的。在这两个大局之中,国际大局及其趋势,特别是信息化、经济全球化、高科技和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是我们宏观决策必须参考的背景。国内大局,特别是我们实现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过程中,遇到的基本、主要问题及其趋势,是我们必须关注的焦点。中国经过30年改革开放,基本上解决了贫穷的问题,现在又面临着在新的层次上进一步发展的问题,还要解决在迅速发展条件下的社会和谐问题,正是面对这样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党的十七大做出了系统的战略部署。因此对于报告的理解必须结合实际,而且首先并不是局部的、细节的实际,而是作为大局的实际,切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否则就无法做到全面、深入、准确的解读。

什么是政治逻辑?政治逻辑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历史的逻辑,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及其关系,政治就是要在反映和把握它的基础上,解决今天的问题,把握未来的趋势。所以我们学习十七大报告,一定要结合改革开放历史来理解。通过学习历史,特别是了解我们当年为什么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从而弄清改革开放发展的基本脉络,看清今天所处的历史阶段,认识今天所面对的问题,我们才能理解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是指导我们在总结改革开放经验、坚持改革开放方向的基础上,去用创新的方式解决今天新的问题。离开对历史的认识,对报告的理解就很容易简单化和片面化,无法领会其丰富的内涵。

政治逻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政治理论的逻辑,我们只有真正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才能正确理解十七大报告。政治理论在逻辑上不同于普通学术理论,它和历史逻辑是相统一的。30年改革开放,在解决不同阶段问题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们都是对于改革开放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基本或重大问题的回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的思路和方法。如果不结合历史来看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必然性,而去对三者进行简单的横向比较,这样在理解上就很容易落入偏颇。因为政治理论不同于纯粹学术理论之处,就在于它总是有其产生的重大时代背景,不能脱离历史逻辑来抽象看待,不能只是对其做简单的概念分析。只有站在历史逻辑上来看理论发展的逻辑,才能认识清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之间共同的精神实质和一脉相承的关系。也只有认识清楚了这样的逻辑,才能充分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质和方法,才能更好地理解十七大报告,理解科学发展观,并自觉地用其来指导实践。

理解是贯彻执行的前提。只有对于十七大报告在政治视角、政治逻辑上真正理解了,每个地区、每个单位、每个人才可能更好地结合自己的具体实际,有效贯彻执行,将其真正落到实处。

查看全文

美学基本精神研究论文

一生存美学在福柯思想体系中的地位福柯的生存美学(l’esthétiquedel’existence),是他长期进行知识考古学(l’archéologiedusavoir)以及权力和道德系谱学(lagénéalogiedupouvoiretdelamorale)研究的直接成果,也是他自身生活历程的经验总结和实践智慧(phronesis)的结晶,同时又是他在探索西方思想源头和批判古希腊罗马时代原有生存美学古代版本的基础上,为了彻底摆脱近代西方思想及其社会制度的约束,根据现代生活条件而创造性地设计出来的新型的自由生活方式(unenouvellemanièredevivre)。福柯一生所关怀的基本问题,始终是我们自身的生活命运;为此,他既要探讨我们自身的现状及其历史原因,又要寻求我们自身实现自由的审美生存的出路。所以,1983年,福柯很明确地指出﹕“思想史的任务,与行为史和观念史完全相反,是要发现和考查,人类自身究竟根据什么条件,不断地反思和考量自身﹑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及自己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但是,在提出这个非常一般化的问题时,特别是当它涉及到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时候,我认为,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同我们社会中特定时期内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系列生活实践方式,有密切关系。这一整套实践方式,可以称之为‘生存艺术’

(lesartsdel’existence)。所谓生存的艺术,就是一整套反身的和自愿的实践方式(despratiquesréfléchiesetvolontaires)﹔人们不仅由此确定一定的行为规则,而且还设法改变他们自身,形塑他们自身的独特生存方式,并使他们的生活,改变成为具有特定美学价值﹑又符合特定风格标准的艺术作品(uneoeuvred’art)。这样的生存艺术(artsd’existence)以及‘自身的技术’(latechniquedesoi),当它们被基督教整合到教士的权力运作模式中,当它们在更后一个阶段又被整合到教育﹑医学和心理学的实践的时候,就丧失了它们的一部份重要意义及其自律性”(Foucault,1994:IV,544-545)。因此,福柯指出:“我应该承认,同‘性’(lasexualité)等问题相比,我是更多地对‘自身的技术’以及与此相关的问题感兴趣”(Foucault,1994:IV,383)。由此可见,探讨‘自身的技术’以及相关的生存美学,在福柯后期的研究工作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福柯的生存美学是他寻求‘关怀自身的生存艺术’的自然产物。但是,要彻底探索生存美学,不但同‘自身的技术’的演变过程有关,而且势必要关连到西方文化中最重要的主体性原则(leprincipedelasubjectivité)的形成和运作过程,关系到贯穿于西方文化生活中的真理游戏(lejeudevérité)策略(desstratégie),也同西方人的基本生活经验(l’expériencefondamentaledesOccidentaux),特别是他们在性的方面的生活经验(l’expériencedelasexualité)息息相关。福柯为此强调说:“我所研究的,毋宁是探索我们文化中,有关我们人类的各种不同的主体化模式的历史(J’aicherchéplutôtàproduireunehistoiredesdifférentsmodesdesubjectivationdel’êtrehumainedansnotreculture)”

(Foucault,1994:IV,222-223)。显然,福柯之所以在临死前十年左右,转而集中思考西方社会文化中的‘性史’部分以及‘自身的技术’的转变过程,就是为了从中揭示西方主体性原

则的考古学和系谱学根源,并同时系统地清理出原本存在于古希腊罗马文化中的‘获取自身愉悦快感的性经验’(aphrodisia)和生存美学(l’esthétiquedel’existence)。福柯通过他的研究发现: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关于‘性’的艺术(l’artdesexualité)以及生存美学,是关怀和陶冶自身、以便使自身的生活方式,提升到具有艺术游戏性质的实践智慧(phronesis)的更高层面﹔古代的生存美学,虽然会对自身的行为,有某种程度的约束,但其目的,完全是为了满足自身审美愉悦的欲望,而且,它的实行过程,也完全出自个人内心的自由意愿,并有利于自身生存的审美化。因此,福柯后来集中探讨生存美学,并不是偶然的。根据福柯的看法,人生在世并非为了使自己变成为符合某种‘身份’标准的‘正常人’或‘理性’的人。对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把自身界定或确定在一个固定身分框框之内,而是要透过逾越游戏式的生存美学,发现人生的「诗性美」的特征,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人生历程。福柯一向把理论创造和思维活动以及生活本身,当成生存游戏艺术,当成‘关怀自身’和进行自身生命审美化的过程,也当成追求最高自由境界的一种「自身的技术」(techniquedesoi)或「自身的实践」(pratiquedesoi)。正因为这样,福柯赞同他的法兰西学院的同事、古希腊研究专家哈多(PierreHadot)的基本观点,强调哲学的任务,不应该是进行抽象的意义探讨,也不是为了建构系统的理论体系,而纯粹是探索和总结生活的艺术,寻求生存美学的各种实践技艺(Hadot,2001)。人是一种永远不甘寂寞、时刻试图逾越现实而寻求更刺激的审美愉悦感的特殊生命体;真正懂得生存审美意义的人,总是要通过无止尽的审美超越活动,尽可能地使自身的整个生活过程,谱写成一首富有魅力的诗性生存的赞歌。

二生存美学与‘我们自身的历史存在论’考虑到西方社会和文化的特点,福柯认为:生存美学的重建及其实施,是离不开对于‘我们自身的历史存在论’(l’ontologiehistoriquedenous-mêmes)的研究(Foucault,IV,223;383;609);这是因为在西方文化和思想的演变过程中,自从基督教道德和罗马统治者的权力运作紧密相结合之后,特别是自从近代社会产生之后,西方人的思考模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体性,逐渐成为了个人和社会生活以及文化再生产的基本原则。“我们自身”的历史存在论所要探讨的基本问题,就是”我们自身是如何成为主体的”﹖福柯在这个基本论体中,强调了两方面的意含:一方面是试图揭示他所一贯严励批判的传统主体性原则的真正实质及其建构过程,另一方面则重点指明:“创建绝对自由的个人自身(soi-même)”在生存美学理论和实践中的核心地位。为了揭示传统主体性原则的真正实质,福柯在其一生的理论研究中,以大量的精力从事知识考古学以及权力和道德系谱学的批判研究活动,不遗余力地揭示权力(lepouvoir)、知识(lesavoir)和道德(lamorale)以及各种社会文化力量的紧密交错关系,揭露它们相互配合、纵横穿梭而彼此渗透的狡诈计谋,特别是揭示它们在创建和散播各种论述(lediscours;Discourse)以及贯彻论述实践(lapratiquediscurcive)的过程中,威胁利诱地运用复杂的策略的权术游戏的特征。福柯指出,就是在这种政治运作中,我们逐渐地丧失了‘自身’,一方面成为知识、权力和道德的主体(lesujet)以及成为说话、劳动和生活的主体,另一方面也不知不觉地沦为历代社会统治势力所宰制的对象;所以,福柯由此指出,主体无非是各种传统理论对每个人的自身进行扭曲的结果,也是社会统治势力普遍宰

制个人的欺诈手段。正因为这样,福柯对传统‘主体’深恶痛绝,欲予彻底批判而后快。更具体地说,福柯在其长期的理论研究中所要探讨的基本论题就是:‘我们自身为什么和怎样同时地成为知识、权力和道德的主体和客体(对象)’﹖我们自身在形成为知识、权力和道德的主体的过程中,究竟又怎样既满足于主体地位,又永远感受到自身的不自由﹖福柯由此认为,如果我们自身并不知道自身的奥秘,不知道自身何以成为主体、却又同时成为被宰制的对象,那么,掌握再多的知识真理,握有再强大的权力,把自身练就成德高望重的人,又有什么意义﹖在探寻上述基本论题的基础上,福柯终于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将研究中心转向关怀自身(lesoucidesoi-même),转向‘我们自身’的真正自由的基本条件和实践原则,这就是他的生存美学的基本宗旨。由此可见,福柯对传统主体论的系谱学批判,是他建构生存美学的基础和出发点。正如福柯所说﹕实际上,“唯有首先通过将主体自身的存在纳入真理游戏之中的代价,真理才有可能被赋予主体自身”(lavéritén’estdonnéeausujetqu’àunprixquimetenjeul’êtremêmedusujet)(Foucault,2001:17)。所以,福柯明确地指出:“我的问题,始终都是关于主体与真理的关系﹔也就是说,主体究竟是如何进入某种真理游戏之中”(Foucault,1994:IV,717)。为此,福柯在1980至1981年度的法兰西学院课程大纲进一步明确地指出,‘步入真理的门槛’(l’accèsàlavérité),对当代西方人来说是如此重要,以致连西方人自身的身份及其生活的意义,都是由此决定的(Foucault,2001:504)。经过长期探讨,特别是经过曲折的知识考古学和权力道德系谱学的批判研究之后,福柯终于以总结的姿态,对主体性问题作出如下结论:“首先,我想,实际上并不存在一种握有主权、作为建构者、又到处可以找得到的普遍形式的主体(jepenseeffectivementqu’iln’yapasunsujetsouverain,fondateur,uneformeuniverselledesujetqu’onpourraitretrouverpartout)。对于这个主体概念,我是非常怀疑和讨厌的(Jesuistrèssceptibleettrèshostileenverscetteconceptiondusujet)。我想,与此相反,主体的建构,是通过一系列约束的实践,或者,以某种更加自律的方式,通过解放的和自由的实践,如同古代时期那样,同时,当然也根据人们在文化领域内所遇到的相当数量的规则、风格和规定(Jepenseaucontrairequelesujetseconstitueàtraversdespratiquesassujettissement,ou,d’unefaçonplusautonome,àtraversdespratiquesdelibération,deliberté,comme,dansl’Antiquité,àpartir,bienentendu,d’uncertainnombrederègles,styles,conventions,qu’onretrouvedanslemilieuculturel)”(Foucault,1994:IV,733)。三生存美学的核心是‘关怀自身’福柯就是这样,试图通过对统治者所操纵的真理游戏的考古学和系谱学的研究,揭示和阐明:人生的真正目标,不是寻求时时约束我们自己的‘真理’、‘权力’和‘道德’,也不是盲目地依据传统的主体论而将自身改造成为知识、权力和道德的主体;而是使自己成为自身命运的真正主人,成为具有绝对独立意志,敢于和善于满足自身的审美愉悦快感,使自身的言语运用熟练自如,文风优雅﹐培养成为富有创造性的独具自由个性的个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自身的历史存在论’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同追求自身生存自由的生存美学相一致的。福柯试图通过他的生存美学的考察,将人本身从传统主体性原则的约束中解放出来,恢复人之为人的自然面目:人之为人,不是他物,不是主体性原则所为﹔而单纯是其自身而已。换句话说,人既不从属于‘他人’,也不从属于世界,更不追求抽象的‘意义’﹔人的真正奥秘就在其自身(soi-même)之中。自身,是个人生命的基本单位及其生存过程,是决定个人自由以及创造个人生命的审美生存特有本色的基础力量。福柯指出:“人人与之相关的自身(lesoi),无非就是关系自身(n’estriend’autrequelerapportlui-même)。总之,自身就是内在性,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关系网中的自身的存在论本身”(Foucault,2001:514)。我们的‘自身’,在未同他人和他物发生关系以前,在本质上是一种‘缺乏’(absence)。作为缺乏,自身永远需求建构和重建它所期望的同他人和同他物的关系。所以,自身虽然深处于人的生命活动过程内部,但它那只属于其自身的生命力本身,具有完全自律的超越性,使它始终又发自内部的自我超越倾向,永远产生能够推动自我实现的某种张力关系。这就是人的‘自身’不同于其它生命的地方(Ibid.)。福柯强调,生存美学所寻求和探讨的自身,是自由的自身,是真正靠自己本身的自由意向所创建﹑并不间断地实现审美超越的生命单位和生存过程,因而是唯一的和不可取代的。

查看全文

我国《公务员法》的基本精神和中国特色

—、我国《公务员法》的基本精神

2005年4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并将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公务员制度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和历史演变的产物。公务员制度作为人类政治文明建设的成果,与一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观世界各国公务员法,它们不仅程度不同地继承了政治文明建设的共同遗产,而且也扎根于自身所处的具体的社会和历史条件之中,是人类政治文明共同发展和本国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历史传统等因素的综合体现。

我国公务员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公务员法》体现了以下的基本精神。

(一)始终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的根本指导思想我国公务员制度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就是要服务和服从于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我国公务员制度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公务员法》的基本精神之一。

(二)全面体现党管干部原则,贯彻执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