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点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2 14:44:2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基本点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事迹演讲撰写基本点
什么是事迹演讲?所谓事迹演讲,就是运用演讲的艺术形式和手段,表现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揭示生活的真谛,反映时代的本质,激励人们奋发进取,创造新生活,推动历史前进。事迹演讲的兴起,极大地丰富了演讲的内涵,增强了演讲的社会作用,赢得了更多的听众,使无数人为之鼓舞,为之感动,为之奋发。
事迹演讲的基本要求有:
一、表现真事真人,令人信服事迹演讲具有严格的真实性,首先要求事迹材料真实,不可添枝加叶,更不可捏造事实。事迹材料真实是事迹演讲的必要条件。有了真实的事迹材料,还要用演讲的艺术手段表现出来,只有如此,才能造成如临其境的现场氛围,才能使听众沉浸其中,深为信服,深为感动。请看张屹、刘铁宏的演讲《军装是一面旗帜》是如何将军人从地震废墟中抢救幼女的“真事”艺术地表现出来的:
……我睁眼一看,顿时被这凄惨景象吓呆了:闷热的空气夹杂着呛人的尘土,眼前熟悉的高楼早已不见踪影,到处是撕人心肺的呼救声。我被一堆瓦砾紧紧地压着,动弹不了,我惊恐地呼喊着:“妈妈!妈妈!”我慌乱中伸出小手在不停地乱抓,多么希望能抓住妈妈温暖的手……忽然,我的眼前闪现了一簇绿色……“解放军叔叔!”只见那眼熟的军装已被血水、汗水和泥水浸透,两只手已经磨得血肉模糊,眼睛也被扎伤了,可他硬是摸索着,顺着我的呼叫声,一步步地爬了过来,从死神的魔爪里把我夺回到绿色的怀抱中。
演讲者以“我”的视角写出了亲眼所见亲身所感,以景物、动作、语言、心理的描写,情景交融、有声有色地再现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以衬托的手法,蓄势的结构技巧和控场艺术,扣人心弦地突现了英雄形象,在艺术上达到了事迹演讲的真实性要求。这种极富形象性、暗示性和感染性的演讲,完全避免了报告式的说教和乏味的陈述,使人甘愿投入其中而不是游离其外。
其次,事迹演讲的真实性还要求表现“真人”,即写出真实鲜活的贴近生活贴近人心的“真人”,可敬可亲可信可学,而不是完美无缺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包霖的演讲《为了共和国大厦永远屹立》写了“我”作为一个共和国税官的高尚行为,但同时也真实地袒露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立基本点
制度建设;监督制度建设;预防制度建设;惩治制度建设;基本点
在党的十七届中纪委五次全会上从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反腐倡廉监督制度、反腐倡廉预防制度、反腐倡廉惩治制度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的整体结构框架。这就把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上升到党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层面,需要我们关注和研究。
一、推进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建设的基本点在党的十七届中纪委五次全会上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建设,加强和改进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和改进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反腐倡廉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
按照这一精神,深入推进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建设必须牢牢确立和把握以下基本点。
1、坚定反腐倡廉教育的基本理念。理念是任何工作得以推进的坚实思想基础和价值动因。任何工作和行为背后都有理念作支撑,不管这种理念是正确的还是中性的甚至是错误的。推进党的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建设,理念的确立必须先行。这就要切实确立“腐败不除、亡党亡国”的基本理念,深刻认识能不能坚决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问题。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有许多次的改朝换代。为什么一个王朝不能万寿无疆下去呢?黄炎培指出:我国历史上每个朝代在开始之初大都兢兢业业、十分廉洁,结果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运蒸蒸日上,但每个王朝在后期都腐败贪污盛行、各式各样的潜规则盛行,从上到下都充斥着腐化变质之风,结果积重难返,老百姓活不下去被迫起义抗争,以致最后不得不通过改朝换代来解决问题。为了防止历史周期律在我们党的身上重演,必须着力推进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建设。
2、将反腐倡廉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中。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按照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在全党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把廉政教育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改进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实效。”[1]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干部素养的重大举措。因此,反腐倡廉教育可以充分运用好大规模培训干部的契机和平台,纳入到干部教育培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中,将预防惩治腐败的理念和制度规范灌输到广大党员和干部的头脑中。
如何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点
同志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通过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要想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必须重点把握好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的“十个基本点”。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科学理论基础。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顺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既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最好坚持和实践,也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和实践。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的心得体会
为配合在全党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编写了《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以下简称《读本》)。《读本》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准确地阐释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是一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好教材。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读本》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一次是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思想;一次是与中国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在理论上的一大贡献,就是创造性地提出和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从理论前提、实践基础、时代条件等方面论述了科学发展观产生的必然性,展现了科学发展观在这一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价值。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读本》从科学理论体系的高度,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这个体系的基本形态是:第一,第一要义是发展,其基本点是: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在发展中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展应是又好又快的发展。第二,核心是以人为本,其基本点是:发展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第三,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其基本点是: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各项建设;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第四,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其基本点是: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第五,要抓好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其基本点是: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上述几点,是当前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必须把握的基本原则。
关于《读本》的文风特点。《读本》不仅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完整准确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而且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文风。它运用普通百姓都看得懂的文字来阐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可以说是一部具有大众化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读物。
学习科学发展观读本心得体会
为配合在全党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编写了《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以下简称《读本》)。《读本》以党的*精神为指导,全面准确地阐释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是一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好教材。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读本》根据党的*精神,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一次是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思想;一次是与中国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在理论上的一大贡献,就是创造性地提出和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从理论前提、实践基础、时代条件等方面论述了科学发展观产生的必然性,展现了科学发展观在这一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价值。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读本》从科学理论体系的高度,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这个体系的基本形态是:第一,第一要义是发展,其基本点是: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在发展中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展应是又好又快的发展。第二,核心是以人为本,其基本点是:发展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第三,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其基本点是: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各项建设;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第四,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其基本点是: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第五,要抓好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其基本点是: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上述几点,是当前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必须把握的基本原则。
关于《读本》的文风特点。《读本》不仅根据党的*精神完整准确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而且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文风。它运用普通百姓都看得懂的文字来阐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可以说是一部具有大众化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读物。
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实事求是对立统一体制改革两点论重点论
[论文摘要]邓小平理论是建立在邓小平长期参与党的重要决策,长期参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并且把马列主义、思想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有机结合的产物。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的辩证法,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也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邓小平以自己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实践,为每一个共产党人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它的哲学思维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劳动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新派别”①。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邓小平理论是建立在邓小平长期参与党的重要决策,长期参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并且把马列主义、思想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有机结合的产物。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台阶式发展理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理论”等等,一方面自始至终继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又结合自己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体会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一、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为基础,重新确立经济工作中“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一贯强调实事求是是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违反这一根本点,实际上就是违反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实际上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反映。
1977年4月,邓小平尚未恢复工作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此后,他在出来工作后的多次讲话中一再提醒全党同志要解放思想,恢复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78年,当理论界开展检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时,邓小平及其他中央领导积极倡导和推动了这一场解放思想的大讨论,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高度评价了这一大讨论的重大意义。经过检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到恢复和确立,并且将这一重要思想贯彻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时中国的事实是什么呢?这就是国民经济仍处在崩溃的“边缘”,与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比五十年代时还要大,还要明显,周边四小龙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腾飞迅速崛起对中国造成很大的潜在的威胁,人民群众在“”中受到的伤害急需得到疗治和补偿,等等。面对这样的“事实”,“是”在那里?如何去“求”?邓小平的答案是“摸索”,在摸索中“求是”。他坦率地承认,“苏联搞社会主义,从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算起,已经六十三年了,但是怎么搞社会主义,它也吹不起牛皮。我们确实还缺乏经验。也许现在我们才认真地摸索一条比较好的道路”。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提出了改革一切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任务。怎么改?邓小平认为,“在全国的统一方案拿出来以前,可以先从局部做起,从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做起。逐步推开。中央各部门要允许和鼓励它们进行这种实验。实验中间会出现各种矛盾。这样,我们才能进步得比较快”。③根据这一精神,中央决定选择一定的地区作为试点。1980年,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划出一定的区域作为经济特区。特区实验极大地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也为内地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1992年,邓小平又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④在“事实”中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唯物主义理论基础。
如何从基本路线高度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
总书记“6·25”在中央党校的讲话,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深刻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是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习纲要。
“6·25”讲话紧紧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创新理论,包括科学发展观,加以贯通,高屋建瓴地论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
总书记在“6·25”讲话中提出,“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保证。要坚持把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这里,关键是要搞清楚科学发展观同基本路线的关系。
进入历史新时期后,邓小平就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他提出,要寻找一条比较快的发展道路。基本路线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中国的路线。党的基本路线的完整名称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
基本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高度概括和凝练。基本路线规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和我们的奋斗目标,以路线形态表达了我们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集中体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基本路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能够经受风险、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这是语重心长的话,也是他的政治交代。路线的内涵就是道路。基本路线反映的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二十九年的实践证明,这条基本路线是能够比较快地发展中国的正确路线。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充实发展。
邓小平理论探究论文
一、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为基础,重新确立经济工作中“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一贯强调实事求是是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违反这一根本点,实际上就是违反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实际上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反映。
1977年4月,邓小平尚未恢复工作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此后,他在出来工作后的多次讲话中一再提醒全党同志要解放思想,恢复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78年,当理论界开展检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时,邓小平及其他中央领导积极倡导和推动了这一场解放思想的大讨论,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高度评价了这一大讨论的重大意义。经过检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到恢复和确立,并且将这一重要思想贯彻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时中国的事实是什么呢?这就是国民经济仍处在崩溃的“边缘”,与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比五十年代时还要大,还要明显,周边四小龙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腾飞迅速崛起对中国造成很大的潜在的威胁,人民群众在“”中受到的伤害急需得到疗治和补偿,等等。面对这样的“事实”,“是”在那里?如何去“求”?邓小平的答案是“摸索”,在摸索中“求是”。他坦率地承认,“苏联搞社会主义,从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算起,已经六十三年了,但是怎么搞社会主义,它也吹不起牛皮。我们确实还缺乏经验。也许现在我们才认真地摸索一条比较好的道路”。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提出了改革一切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任务。怎么改?邓小平认为,“在全国的统一方案拿出来以前,可以先从局部做起,从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做起。逐步推开。中央各部门要允许和鼓励它们进行这种实验。实验中间会出现各种矛盾。这样,我们才能进步得比较快”。③根据这一精神,中央决定选择一定的地区作为试点。1980年,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划出一定的区域作为经济特区。特区实验极大地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也为内地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1992年,邓小平又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④在“事实”中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唯物主义理论基础。
二、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的统一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原理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十多年里,邓小平一直是改革开放的倡导者、总设计师。他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对我国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实践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巨大变化。因此,即使出现了“六四”风波之后,邓小平仍清醒地指出,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不但要坚持,而且要做得更好、更稳定、甚至更快,“我们的一些基本提法,从发展战略到方针政策,包括改革开放,都是对的。要说不够,就是改革开放得还不够”。⑤但是,邓小平又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的辩证统一,反对那种离开四项基本原则谈改革开放,谈“四化”建设的错误观点。他说,“我们干四个现代化,人们都说好,但有些人脑子里的四化同我们的脑子里的四化不同。他们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记了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我们的发展道路。他又说,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政策的两个基本点,这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的。”⑥
三、根本制度与具体制度、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辩证法
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分析论文
一、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为基础,重新确立经济工作中“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一贯强调实事求是是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违反这一根本点,实际上就是违反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实际上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反映。
1977年4月,邓小平尚未恢复工作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此后,他在出来工作后的多次讲话中一再提醒全党同志要解放思想,恢复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78年,当理论界开展检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时,邓小平及其他中央领导积极倡导和推动了这一场解放思想的大讨论,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高度评价了这一大讨论的重大意义。经过检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到恢复和确立,并且将这一重要思想贯彻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时中国的事实是什么呢?这就是国民经济仍处在崩溃的“边缘”,与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比五十年代时还要大,还要明显,周边四小龙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腾飞迅速崛起对中国造成很大的潜在的威胁,人民群众在“”中受到的伤害急需得到疗治和补偿,等等。面对这样的“事实”,“是”在那里?如何去“求”?邓小平的答案是“摸索”,在摸索中“求是”。他坦率地承认,“苏联搞社会主义,从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算起,已经六十三年了,但是怎么搞社会主义,它也吹不起牛皮。我们确实还缺乏经验。也许现在我们才认真地摸索一条比较好的道路”。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提出了改革一切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任务。怎么改?邓小平认为,“在全国的统一方案拿出来以前,可以先从局部做起,从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做起。逐步推开。中央各部门要允许和鼓励它们进行这种实验。实验中间会出现各种矛盾。这样,我们才能进步得比较快”。③根据这一精神,中央决定选择一定的地区作为试点。1980年,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划出一定的区域作为经济特区。特区实验极大地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也为内地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1992年,邓小平又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④在“事实”中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唯物主义理论基础。
二、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的统一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原理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十多年里,邓小平一直是改革开放的倡导者、总设计师。他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对我国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实践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巨大变化。因此,即使出现了“六四”风波之后,邓小平仍清醒地指出,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不但要坚持,而且要做得更好、更稳定、甚至更快,“我们的一些基本提法,从发展战略到方针政策,包括改革开放,都是对的。要说不够,就是改革开放得还不够”。⑤但是,邓小平又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的辩证统一,反对那种离开四项基本原则谈改革开放,谈“四化”建设的错误观点。他说,“我们干四个现代化,人们都说好,但有些人脑子里的四化同我们的脑子里的四化不同。他们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记了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我们的发展道路。他又说,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政策的两个基本点,这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的。”⑥
三、根本制度与具体制度、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辩证法
从基本路线高度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
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深刻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是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习纲要。
“*”讲话紧紧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创新理论,包括科学发展观,加以贯通,高屋建瓴地论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
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保证。要坚持把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这里,关键是要搞清楚科学发展观同基本路线的关系。
进入历史新时期后,邓小平就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他提出,要寻找一条比较快的发展道路。基本路线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中国的路线。党的基本路线的完整名称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
基本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高度概括和凝练。基本路线规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和我们的奋斗目标,以路线形态表达了我们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集中体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基本路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能够经受风险、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这是语重心长的话,也是他的政治交代。路线的内涵就是道路。基本路线反映的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二十九年的实践证明,这条基本路线是能够比较快地发展中国的正确路线。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充实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