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维度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2 13:40:1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价值维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价值维度

引入价值维度规避偏好价值影响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价值中立与效率崇拜:传统公共行政的二元悖论;价值中立和价值祛除的荒谬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主张在公共行政学的研究中借鉴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价值中立是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基石、效率也是管理者追求的最理想的目标、公共行政学被当作了是一门和自然科学一样的学科、传统的公共行理性模型主张价值中立和价值祛除、公共行政学是一门关于人的行为的学科、公共行政的政治性和公共性、对组织效率的追求可能很容易以牺牲民主和公民对政府工作的参与为代价、新公共服务是一场基于公共利益、民主治理过程的理想和重新恢复的公民参与的运动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传统公共行政理论是建立在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和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两分法基础上的,这种行政理论既主张价值祛除又迷信效率。但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以人的行为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不可能规避人的偏好和价值的影响。对这种悖论的突破与求解,就在于提倡在公共行政领域引入价值的维度。为此,新公共行政学和新公共服务理论都作了不同的尝试和努力。

[关健词]效率价值中立新公共行政新公共服务

一、价值中立与效率崇拜:传统公共行政的二元悖论

我们知道公共行政学诞生的标志是威尔逊于1887年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的《公共行政研究》一文。在这篇公认的行政学开山之作中,威尔逊提出了政治—行政两分法,从而奠定了传统公共行政的理论基石。这种主流的行政理论强调事实和价值的分离,主张在公共行政学的研究中借鉴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试图建立一种价值中立的科学。这种行政理论关注“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对人及其价值观的存在视而不见,完全把公共行政视为独立于政治和社会之外的一种纯粹的技术领域和管理过程。

可以说,价值中立是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基石,它承载了早期公共行政学家们追求一门公共行政科学的梦想——古立克的行政原则、西蒙的理性决策模型莫不如此。

查看全文

产品美学价值及设计维度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和界定产品美学价值的概念与内涵,并且从美学和设计学的交叉视角,针对产品美学设计提出系统性创新思维。方法在分析和总结国内外有关产品美学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产品美学价值的概念,然后对其特征和要素进行概述,接着分析其审美认知层次,再运用系统化和结构化思维对产品美学设计的创新维度进行划分,构建理论创新模型,最后结合问卷调查和人物访谈进行反馈验证,并解读各维度的内涵及其关联。结论产品美学价值是产品在一定条件下以物质为载体,带有一定功利性的以满足消费者审美需求为主要目的的无形属性,它具有审美愉悦性、关系依附性、感官观照性、表现多样性和价值动态性五大特征。物质要素、技术要素、符号要素是其三大构成要素,感知觉层、品位体验层和领悟判断层是其主要认知层次,造型感官美、功能体验美和形象内涵美是其设计创新的三大维度。

关键词:产品美学;设计创新;美学价值;创新维度

现代产品美学从现代设计开始以来,一直是学者和企业所关注的话题。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罗维为代表的设计师,通过产品美学设计来提升产品的商业价值,促进产品营销的现象也早已证明产品美学的价值。如今,消费者的审美品位和审美力都已提升[1],国家也正在实施创新战略,设计创新与美学的结合成为企业竞争的最大优势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因此,重新审视和界定产品美学价值及其设计创新维度,对社会、企业和消费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1产品美学价值的概念和内涵

1.1产品美学价值的概念。从哲学来讲,“美学”和“价值”都有着丰富的内涵,都诞生了多种观念和流派,然而一般学者很少正面直接谈论产品美学价值的概念,而是从产品美学、设计美学和技术美学等角度间接讨论其内涵。多数学者认为,“价值”属于主客体关系,它以主体为中心,以客体主体化为表现形式,以主体本性、需求和能力为尺度[3]。从价值角度来讲,产品美学价值必须以人为中心展开,即人是核心,是价值评价的标准[4],因此产品美学价值的属性必然要满足人的某种需求[5],而这种需求自然是围绕“人与美”的关系展开。持客观说的美学观念会认为美是独立于人类而客观存在的属性,它不因人的需求的改变而改变,但这种感念是片面的,不能包括所有美学研究对象,因为它排斥了价值论角度的考量[6]。在现实中,特别是商品经济中,美往往是功利的,因为“美”的显现离不开审美活动,且“美与关系俱生、俱变、俱衰、俱灭”[7]。工业产品作为一种因消费者而存在的物品,它的美自然不能独立存在。另外,从人类美学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美”至少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羊大”为美,说明美因为生活需要而存在;二是“羊人”为美,表现美的社会属性和对人精神信仰的价值;三是“女色”为美,体现出美具有诱惑性的本质[8]。作为一种价值存在现象,美对人的价值就是审美价值[3],这是人类劳动生产演进和需求扩大而必然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9]。从表现形式上看,它是一种虚构价值[10],也是人与现实价值关系中的一种区别于使用价值、科学价值的特殊精神价值[11];从功能价值角度上看,它是一种能够驱动审美主体心理情感的情感价值[8]。它的本质是产品客体与消费主体的价值关系,是一种满足主体审美需求的属性。总的来说,基于价值和美学的主流观念,可以认为产品美学价值是产品在一定条件下以物质为载体,带有一定功利性的以满足消费者审美需求为主要目的的无形属性。1.2产品美学价值的特征。从产品美学价值的概念来看,其主要特征有如下几点。1审美愉悦性。带来“愉悦”或者“快感”是一般美的事物给人的体验,产品如果不能提供给人美的享受,也就失去了美学价值,这是产品美学价值区别于产品其他价值的首要特征。产品美学价值的审美愉悦性不只体现在感官知觉的刺激上,还体现在情感的共鸣和反思的觉悟等精神愉悦中。2关系依附性。美学价值的无形属性和主客体价值关系,决定了产品对美学价值的依赖程度。产品美不美,具有多少价值是由消费对象决定的。不同消费者会因为观念、偏好等因素对同一价值对象给出不同的处理结果[6]。同时,作为产品价值中的一种价值,在实用功能为前提的产品中,如果产品功能设计得不合理,产品美学价值也就产生不了实际作用。3感官观照性。通过感性知觉而迅速地把握理性本质的心理过程即为观照。产品美不美,或者是否具有美学价值,消费者会在接触后的很短时间内作出判断,而使用价值则需要在较长时间的操作后作出反馈。不仅如此,美学价值的精神属性,也能为产品的使用价值起到承诺品质的作用[12]。4表现多样性。克莱夫•贝尔认为美是有意味的形式。对产品而言,一般形式构成所需要的材质、形态、色彩、图案及其组合方式,让产品美学价值的设计实现形式丰富多彩,有着“自由发展的空间”[13]。正因为如此,在技术成熟的产品设计和营销中,产品美学及其价值成为企业竞争的优势。5价值动态性。主客体关系决定产品美学价值的大小,审美边际效应使产品美学价值会随着市场和时间的变化而产生动态变化,正因为如此,企业在不断改进产品功能的同时,会对产品美学设计推陈出新,而“有计划的废止制”则加速了这种动态变化性。1.3产品美学价值的要素。1物质要素。产品的物质性,决定了产品的附属价值必须依托物质要素或者通过物质要素得以实现,产品的美学价值也不例外,因此,构成产品的材料、颜色、零部件是承载产品美学价值的首要因素。各物质要素的造型、质感、色泽、纹理及其组合方式,体现和决定了产品的美学形式,对产品美学价值起着直接的作用。2技术要素。对人工物品而言,美的实现方式离不开技术,哪怕是纯粹的艺术美学,也需要绘画技术。作为带有功利性的工业产品而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决定了产品形态语言表达的多样性,而且对产品功能的实现和体验设计起着决定性作用,这种决定性作用也左右了产品美学价值的现实意义。3符号要素。作为一种“合目的形式”,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是产品美学价值的本质要求。符号,作为某种意义的载体,一种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能够体现信息、情感、观念、文化等内容。符号所指称和代表的事物,能牵动人的精神意识,影响人的价值判断,因此,品牌产品的优势往往不在物质层面和技术层面,而在符号层面。

2产品美学价值的认知层次

查看全文

分析价值维度视野下的餐饮业服务制胜战略

摘要:随着餐饮业竞争的加剧,餐饮企业要想取得长足发展,不能只关注自己的产品,而应当对内依托于员工提供优质的服务,对外满足或超越顾客价值的需求,加强员工和顾客之间的互动。只有依赖顾客,餐饮企业的发展战略价值才能得以实现,因为只有顾客才是检验企业战略是否可行的唯一标准;同时由于餐饮企业的特殊性,也只有依靠员工才能使企业战略得到充分实施,因为员工是贯彻餐饮业发展战略的最重要途径。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为了有效提高餐饮企业的竞争力,必须基于餐饮业总体战略,加强对顾客价值维度和员工价值维度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餐饮业顾客价值员工价值餐饮业服务制胜策略

一、餐饮企业发展战略

尽管人们对企业战略从各个不同的侧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是从更接近于企业战略的实践来看,企业战略可以被认为是一种企业与顾客认知互动的过程,具有顾客中心性、认知互动性和战略过程性三个特征。企业战略定位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企业行为,而是一种顾客行为,是顾客在为企业定位,因此顾客价值是一个战略问题,本文将其纳入餐饮企业战略的范畴加以分析;此外,结合餐饮企业产品的无实体性、不可分割性、不可储存性等特点,由此决定了员工对于餐饮业的关键作用,尽管员工战略和餐饮业的人力战略有一定的重合之处,但是为了强调员工价值对餐饮业经营的重要性,本文将其单独列出来并上升到战略高度进行研究。

二、餐饮企业发展战略实施力的两个维度

(一)顾客价值维度

查看全文

大学英语教学价值维度及路径

摘要:结合茶文化体系的人文价值和精神内涵看,其中所诠释的多样思维和价值理念正是现阶段我们创新和优化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关键前提。因此,通过充分发挥茶文化的文化属性和人文内涵,从而提升整个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本文拟从茶文化体系的价值内涵分析入手,结合英语文学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价值维度分析,从而探究融入茶文化和英语文学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实施路径分析。

关键词:茶文化;英语文学;大学英语教学;价值维度;实施路径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其更多关注的是英语知识和技能上的教育,忽略了必要的人文素养教育,大学生自身的英语人文素养水平存在明显性不足,甚至在诸多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学教学更是被“边缘化”处理。在教学活动全面创新的今天,探究包容性与文化性的英语教学机制,就成为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新方向。

1茶文化体系的价值内涵分析

茶文化是以茶元素为基础,饮茶活动为途径,彰显多种文化内涵和精神理念的重要文化体系。通过对茶文化体系的本质内涵进行分析,我们看到其中所向我们展现的不仅是具体的文化素材,同时更是系统化的精神理念。尤其是茶文化机制中所展现的深厚物质属性和浓厚的精神理念与人文思维等等,都是现阶段我们充分应用茶文化的关键前提。1.1茶文化体系内涵分析。通过对当前茶文化体系的整体表现进行成熟认知,我们看到其中包含层次化、系统化的文化机制和多样化的物质素材。茶文化形成的基础是茶叶这一物质元素,从唐朝时期的茶文化初步形成,到今天世界性茶文化元素的成熟表达,其中所展现的都是茶文化自身的价值力和影响力。茶文化体系从出现到成熟,其中最终呈现的是茶文化的生动价值。1.2茶文化体系的教育价值。茶文化体系中包含了多样化的内涵要素,其中所能发挥的价值是多样化的,最重要的就是其中所表述的教育价值。在茶文化体系教育价值发挥与诠释时,其中所具有的精神理念和规范化的行为指引等等,都是该文化体系所包含的价值所在。茶文化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创新思维都能够成为当前我们具体创新教育体系的关键。1.3茶文化体系的人文素养启迪。在整个茶文化体系中,其不仅包含了丰富多样化的人文内涵,更重要的是其中所包含的文学素材更是能够成为启迪学生形成丰富人文素养的关键所在。人文素养是一种成熟、内涵化的素养理念,这些内容都能够在整个茶文化得以彰显和表达。如果能够将具体的茶文化元素应用到学生培养过程中,其将在丰富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真正启迪学生理解文化的内涵价值。

2英语文学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价值维度分析

查看全文

环境法发展观价值维度论文

摘要:对消费主义的迷醉构成了现代性发展理念的灵魂。由消费主义所制导的发展观,在逻辑与现实中必然造成人与自然的对峙,并进而导致严重的社会异化和生态环境的危机。环境法走出了消费主义的狭隘伦理观,将和谐理念贯穿于整个法律规范之中,它是站在和谐的角度上反对消费主义。环境法坚持和主导的发展观是协调共生的和谐发展理念,是一种能够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重价值维度的和谐发展理念。

关键词:消费主义;环境法;价值维度;和谐发展

一、消费主义制导的发展理念

就一般意义而言,发展是人类社会的特征。但人类社会现代意义上的发展是从工业革命开始的。当代语境中的发展又是与国际社会中贫富悬殊以及后来的对于现代性发展理念的反思相联系的[1]。

工业革命在开辟出一个完全不同于中世纪文明的新时代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关于现代性发展的神话,现代性发展理念在没有批判的征程中可谓是一路凯歌。(注:现代性发展理念是惟经济效益是问的发展理念,实现经济增长是现代性发展理念的唯一目标。现代性发展理念认为凡是能够带来经济增长的办法都是可行合理的,经济增长是人类的福利,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基础,与其他社会因素相比,增长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有“经济奇迹之父”称号的德国经济学家路德维希·艾哈德对于现代性发展理念的表述最为典型。他认为经济上的成就是一切的基础,一切社会决策不能损害经济增长,间接损害也不行。他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发展经济,通过扩大市场需求和生产规模,扩大对自然利用的广度和深度,获取最大的经济增长。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当面对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二难问题时,现代性发展理念选择前者,抛弃后者。比如,科斯在谈及河流污染导致鱼类死亡时,他认为要解决的问题是鱼类损失的价值究竟是大于还是小于可能污染河流的产品的价值。他还认为要求工厂对排放烟尘造成的损害负赔偿责任或责令该厂搬出居民区的解决办法并不合适。西方经济学对发展至上的肯定与崇拜,从理论和实证问题分析上都给予了现代性发展理念支撑。前引观点分别参见路德维希·艾哈德来自竞争的繁荣[M]祝世康,等,译商务印书馆,1983:64、158、179R·科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M]上海三联书店,1991,179)这个时代以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标志,使人类拥有了叹为观止的物质力量和日新月异的知识财富,人类消费需求的满足一度成为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同义语。但是,就在人类尽情享受着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丰硕成果,陶醉于不断得到满足的消费需求的时候却发现,消费的急剧增长固然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资源的大量耗费和废弃物的大量排放。虽然人类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同时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消费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祸似乎并不少于福祉的事实,前所未有地突出了人类消费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引发了严重的资源危机和环境危机。

对现代性发展理念进行深刻的透视,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现代性发展理念缘由于对消费的无批判性崇拜和追从,它在经济生活中的集中表现就是消费至上论或消费主义。毫不夸张地说,对消费主义的迷醉构成了现代性发展理念的灵魂,形成了在经济发展观上的盲目虚妄信念。所谓消费主义是指一种鼓吹在大众层面上追求欲望满足的消费价值观念,或者说是指超出实际经济能力甚至压抑基本需要的满足而去追求群体心理所推崇的消费水平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消费主义将欲望消费合理化,使欲望获得人的资格且成为人的标志。消费本来是满足人需要的活动,但是随着消费主义形成,特别是进入消费社会以来,消费活动本身却越来越同需要失去了必然的联系。(注:应当说,消费主义价值观曾经切实迎合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二战后,消费甚至被渲染为一种爱国责任,西方许多国家正是通过刺激和扩大人们的消费,帮助自己摆脱了经济萧条的困境,度过了一次大的经济危机,从而使资本主义经济转向繁荣,挽救了资本主义的命运。事实上,就笔者看来,这种消费价值观的产生并不意味着人的自甘堕落,当一个国家的政府将刺激消费作为经济政策的目标,当消费被推崇为公民的爱国主义的义务与责任时,大众没有理由不为能亲身将其付诸实践而感到自豪,尤其是当这种实践确实还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超出人们基本需要的物质欲望和心理欲求的时候。由是,传统的以生产为中心的社会转变为以消费为中心的社会。详情还可参阅艾伦·杜宁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M]毕聿,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12)消费不再是对需要的满足,而是越来越被人的欲望所支配,并成为支撑生产发展、保障经济增长的金科玉律和绝对有效手段。

查看全文

小议思想政治教学目前价值的三个维度

要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思维范畴就是价值。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安身立命的本源。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价值客观上折射出它的当前价值意蕴: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价值;道德精神资源的开发价值;和谐社会的构建价值。在现代条件下,物质性、精神性、实践性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在规定性,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时代价值的三个维度。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指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当前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物质性;精神性;实践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政治秩序和社会发展进程产生过深远影响,对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及维系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当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进程中,我们仍有必要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发掘它的当前价值意蕴。

一、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能促进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创造的能促进社会生产力进步,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效应。人们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特别是对生产力所发生的作用,只能是一种以政治为中介的作用,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用。“以往在效率源泉问题的研究中,通常只看重经济因素与技术因素而忽略非经济因素与非技术因素,只注意利益的影响而不注意社会责任感与公共目标的作用,只强调物的价值实现而忽视人的价值实现。”这显然是十分片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其根本任务就是要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即人的思想水平、道德面貌、劳动态度以及事业心、责任感、敬业精神等,不仅直接影响生产力及其要素的作用方式和人自身的发展状况,而且还决定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性质和方向,影响人的智力和体力发挥的程度,影响劳动者技术水平、劳动能力和创造性的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价值的创造密切相关。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对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价值。

这一命题的确立是基于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生产力,归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而思想政治教育则归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根据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起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而且,从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主要的因素劳动者来看,劳动者是指有一定体力和智力的人,是首要的生产力,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发展。此外,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来看,生产力由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构成。其中,人的因素是生产力最活跃、最具潜能的主导性因素,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我们应该从思想政治教育对生产力主要因素劳动者的作用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价值。

查看全文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维度论文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思维范畴就是价值。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安身立命的本源。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价值客观上折射出它的当前价值意蕴: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价值;道德精神资源的开发价值;和谐社会的构建价值。在现代条件下,物质性、精神性、实践性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在规定性,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时代价值的三个维度。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指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当前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物质性;精神性;实践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政治秩序和社会发展进程产生过深远影响,对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及维系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当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进程中,我们仍有必要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发掘它的当前价值意蕴。

一、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能促进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创造的能促进社会生产力进步,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效应。人们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特别是对生产力所发生的作用,只能是一种以政治为中介的作用,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用。“以往在效率源泉问题的研究中,通常只看重经济因素与技术因素而忽略非经济因素与非技术因素,只注意利益的影响而不注意社会责任感与公共目标的作用,只强调物的价值实现而忽视人的价值实现。”[1](第50页)这显然是十分片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其根本任务就是要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即人的思想水平、道德面貌、劳动态度以及事业心、责任感、敬业精神等,不仅直接影响生产力及其要素的作用方式和人自身的发展状况,而且还决定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性质和方向,影响人的智力和体力发挥的程度,影响劳动者技术水平、劳动能力和创造性的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价值的创造密切相关。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对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价值。

这一命题的确立是基于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生产力,归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而思想政治教育则归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根据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起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而且,从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主要的因素劳动者来看,劳动者是指有一定体力和智力的人,是首要的生产力,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发展。此外,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来看,生产力由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构成。其中,人的因素是生产力最活跃、最具潜能的主导性因素,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我们应该从思想政治教育对生产力主要因素劳动者的作用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价值。

查看全文

小议护士职业价值观及影响

论文关键词:低年资护士;职业价值观;影响因素;数据收集

论文摘要:目的调查低年资护士的职业价值观现状,找出相关影响因素,为培养社会需要的护理人才、稳定护理队伍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和自行设计的护士职业价值观影响因素问卷对344名低年资护士进行调查,并对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低年资护士职业价值观各条目的均分值为3.023-3.919;不同医院等级、科室、第1学历、劳动关系等方面职业价值观维度比较在一些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职业规划、分层次使用、自主学习时间、收入与付出相符度等因素是影响低年资护士职业价值观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低年资护士的职业价值观总体中立偏积极,其职业价值观受较多因素的影响,有关部门应从多方面人手,促其形成积极的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是人对社会职业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它是人生价值观在职业问题上的反映,是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职业需要、职业评价、职业动机、职业意愿、职业态度、职业理想等内容。低年资护士处于工作初期,刚刚完成了学校教育,在学校、课堂形成的理想价值观和日常工作实践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虽然低年资护士初步具有了自己的护理职业价值观,然而现实工作中,专业和组织方面的因素不断地、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如时间压力、角色的限制、人手短缺、工作超负荷等。由于专业和组织因素限制了低年资护士价值观的落实,无论士气、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方面都受到了影响,导致职业倦怠现象较为普遍,离职倾向较高。因此,有必要探讨低年资护士的职业价值观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培养社会需要的护理人才、稳定护理队伍提供借鉴。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8年11月随机抽取扬州市1所三级医院,4所二级医院的低年资护士(本研究将工作年限镇3年的护士定义为低年资护士)344人为研究对象,其中三级医院173人,占50.3%,二级医院171人,占49.70r6。调查护士年龄19}-28岁,平均(22.262士1.697)岁,其中女性343名,男性1名。

查看全文

从三重维度深入把握科学发展观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的文字表述言简意赅,而其内涵却蕴含着科学与价值、空间与时间、生态与“人态”等多重维度的统一。其中,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的统一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赋予了理性取向;空间维度与时间维度的统一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开辟了实践路径;而生态维度与“人态”维度的统一则为当代中国的发展确立了基本原则。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三重维度,唯物史观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以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文字表述言简意赅,而其内涵却蕴含着科学与价值、空间与时间、生态与“人态”等多重维度的统一。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在维度,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用科学发展观统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的统一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赋予了理性取向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使发展的内涵更为深刻,发展的视野更为广阔,发展的途径更为明晰。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和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我党始终坚持的战略思想。在现阶段,离开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二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解决发展什么、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才是更好、更合理、更科学的发展。以发展生产力为核心的社会历史观,是当代中国新发展观的“科学之根”;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本质的主体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新发展观的“价值之源”。因此,科学发展观中内在的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的统一,其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与主体价值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主要是从社会物质生产出发,建立的以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为基础,以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来考察社会发展的客观进程,体现了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客观必然性的理论。它侧重于探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侧重于科学维度部分。物质生产活动既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内容,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社会历史观主要侧重从人类社会发展的纵向角度,论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必然性,探求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本”居于重要的、中心的地位;马克思主义主体价值观主要是以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进程为依据,侧重于探讨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考察人的全面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所在,强调的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的主体性问题。并以此作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尺度和最终目标,侧重于价值维度部分。社会发展中价值目标所具有的意义,其核心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主体价值观侧重于从社会发展某个历史阶段的横向角度,探索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把人的生存质量和全面发展作为实现社会价值目标体系,探求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质”。“本”与“质”的有机结合,即社会历史观与主体价值观的有机统一,集中概括了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的“本质”内涵和深刻意义,即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问题。

查看全文

科学发展观三重维度研究论文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的文字表述言简意赅,而其内涵却蕴含着科学与价值、空间与时间、生态与“人态”等多重维度的统一。其中,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的统一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赋予了理性取向;空间维度与时间维度的统一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开辟了实践路径;而生态维度与“人态”维度的统一则为当代中国的发展确立了基本原则。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三重维度,唯物史观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以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文字表述言简意赅,而其内涵却蕴含着科学与价值、空间与时间、生态与“人态”等多重维度的统一。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在维度,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用科学发展观统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的统一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赋予了理性取向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使发展的内涵更为深刻,发展的视野更为广阔,发展的途径更为明晰。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和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我党始终坚持的战略思想。在现阶段,离开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二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解决发展什么、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才是更好、更合理、更科学的发展。以发展生产力为核心的社会历史观,是当代中国新发展观的“科学之根”;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本质的主体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新发展观的“价值之源”。因此,科学发展观中内在的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的统一,其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与主体价值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主要是从社会物质生产出发,建立的以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为基础,以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来考察社会发展的客观进程,体现了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客观必然性的理论。它侧重于探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侧重于科学维度部分。物质生产活动既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内容,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社会历史观主要侧重从人类社会发展的纵向角度,论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必然性,探求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本”居于重要的、中心的地位;马克思主义主体价值观主要是以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进程为依据,侧重于探讨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考察人的全面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所在,强调的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的主体性问题。并以此作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尺度和最终目标,侧重于价值维度部分。社会发展中价值目标所具有的意义,其核心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主体价值观侧重于从社会发展某个历史阶段的横向角度,探索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把人的生存质量和全面发展作为实现社会价值目标体系,探求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质”。“本”与“质”的有机结合,即社会历史观与主体价值观的有机统一,集中概括了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的“本质”内涵和深刻意义,即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问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