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目标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2 13:11:4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价值目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价值目标

基于价值管理企业目标论文

摘要:价值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思想,被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和学者关注,特别是企业,要想实现价值管理,必须把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的首要目标,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对企业实现管理观念和经营方式的转变提供借鉴。

关键词:价值管理;企业目标;股东价值

企业作为在生产或流通领域从事特定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获取经济利益的实体,需要有一个简明、连贯、合理、具有推动作用的目标,以充分发挥其导向、激励、凝聚等作用。因此在制定企业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一个目标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特定的主题,不应该是模糊不清,过于抽象的。如:“我们的目标就是要使本企业成为一家更有进取心的企业。”这个目标就十分不明确;其次,目标应该是可以测量的,只要有可能,目标就应该用定量指标来描述。为了对企业管理活动的结果给予准确衡量,企业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可以检验的。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地说明企业将在何时达到何种结果。目标的定量化是使目标具有可检验性的最有效的方法;再次,目标应该是积极进取的,具有挑战性,同时又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目标本身是一种激励力量,特别是当企业目标充分体现了企业相关利益者的共同利益时,就会极大地激发企业职工的工作热情、创造力,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总之,正确的目标对企业的行为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它是企业制定战略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目标明确了企业努力的方向,体现了企业的具体期望,表明了企业的行动纲领,它是企业战略实施的指导原则,目标必须能使企业中的各项资源集中起来,减少企业内部的冲突,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它是企业管理的评价标准,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和可衡量的,以便对目标是否最终实现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考核。

一、正确理解股东价值最大化

价值管理(ValueManagement)是美国学者肯·布兰查(KenBlanchard)在《价值管理》一书中提出的概念,他认为,依据组织的远景,公司设定符合远景与企业文化的若干价值信念,并具体落实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上。惟有公司的大多数股东、员工和消费者都能成功,公司才有成功的前提。为达到此“共好”的组织目标,必须逐步建立起为成员广泛接受的“核心信念”,并且在内部工作与外部服务上付诸实施,使其成为组织的标准行为典范,方能获得真实与全面的顾客满意。采用价值管理,能将管理的决策重点放在价值的驱动因素上,将远景总体目标、分析技巧及管理程序协调起来。

企业管理目标从利润最大化、规模最大化向价值最大化转化的过程中,需要重新理解财富创造的途径和转变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企业管理的重点不再局限于工人的效率和企业的内部管理职能,也不再把营运规模、社会效益、市场份额、社会形象作为经营管理的终极目标,而是紧紧围绕“价值”这个中心,通过兼并、重组等最直接、最便捷的资本市场运作方式,为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富。价值管理指企业紧紧围绕价值最大化目标,适时地根据环境变化,通过对投资机会的把握,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其中包括战略性投资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采取兼并收购、资本重组等超常方式,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增加社会和公众对企业收益和增长的预期,最终为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富。对于企业管理来说,首先必须理解价值,尤其是股东价值最大化问题。

查看全文

经济政策价值目标研讨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经济政策实践中的价值目标;经济政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经济政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所谓经济政策是指国家和政党为实现一定的政治和经济任务、公平与效率作为经济政策的两个目标,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我国制定并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政策、经济政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经济政策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我国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完善要兼顾公平与效率、经济政策属于上层建筑、改革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引导消费需求的方向,改善消费的结构、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持社会安定等,具体请详见。

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经济生活和道德生活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如何从道德上规范市场经济的运行,以及道德和市场的互动关系等,日益成为理论和实践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经济政策实践中的价值目标

所谓经济政策是指国家和政党为实现一定的政治和经济任务,为指导和调节经济活动所规定的在经济生活上的行动准则和措施,主要包括财政与税收政策、货币政策、贸易政策等。平等与效率是任何政府追求的两个基本的政策目标。经济上的公平即平等主要指收入均等和机会均等。但是经济平等决不是一条绝对的原则,它的部分内容不能作为最高的或最优先考虑的原则,如收入均等;有些内容又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完全做到,如机会均等。经济上所说的效率一般是指人、财、物等资源的有效使用和有效配置。它之所以成为重要的经济政策目标,是因为高效率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

公平与效率作为经济政策的两个目标,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常常要找到它们之间的平衡点,有人认为偏重于公平,如罗尔斯,有人认为偏重于效率,如诺齐克,还有坚持“第三条路线”的,如阿瑟·奥肯认为“在平等中注入一些合理性,在效率中注入一些人道。”不管怎样,平等与效率之间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尤其在经济政策的实践过程中,为了追求效率不顾公平,为了实现公平牺牲效率,这些都不利于社会的发展,所以我国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价值目标,而且实践证明这是正确的。效率优先指的是在制定经济政策时,要优先考虑它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尽可能选择最能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政策。兼顾公平指的是在制定政策时,要考虑到它对社会的影响,为了消除贫困,缓解社会矛盾,改善社会底层的生活状况,值得以一定的社会效率为代价。

二、经济政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查看全文

反垄断法多元化价值目标透析论文

[摘要]反垄断法立法目的具有宣示性和导向性,为所有的实体规则和程序规则提供价值基础。由于国情和社会、经济制度的差异,每一个国家的反垄断法价值目标都是具有独特性的。中国目前正在抓紧制定符合自己的制度、传统和目标的反垄断法。因此本文通过阐述反垄断法固有的、特有的价值目标,分析了我国反垄断法的草拟稿与送审稿的不同之处,考察我国反垄断法的现实基础,对于中国的反垄断法立法目的的现实性及可操作性,提出自己的设想以对中国将来的反垄断立法有所反思和借鉴。

[关键词]反垄断法价值目标效益竞争

引言

美国著名法学家博登海默曾说:“任何值得被称之为法律制度的制度,必须关注某些超越特定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相对性的基本价值”。①法律基于满足社会的需要而产生,法律价值自然是法的精髓所在,寓于法律之中。因此,在变动不定的法律条文背后,总是沉淀一系列法律的基本精神。这些基本精神指导着法的制定、修改以及实施,因此法的价值取向是任何法律所无法回避的一个基本问题。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于要不要制定反垄断法,制定一个什么样的反垄断法,学术界以及有关的职能部门进行了很多研究和探讨,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由于我国没有经过足够的资本集聚和资本集中过程,还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加之市场经济不发达,垄断还未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也未对我国经济造成明显的损害,因此并不急于反垄断,也不急于制定反垄断法;另一种观点认为,尽管垄断在我国尚未成为普遍现象,但毕竟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随着经济市场化的加快,垄断也必将逐步蔓延并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危害,因此反垄断及制定反垄断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经十分突出地表现出来。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分歧?这就是对立法的目的、意义等理解不同。因此,科学地理解反垄断法的价值,不仅对我们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的反垄断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我国的反垄断立法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反垄断法固有的价值目标

查看全文

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价值浅议论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相关者利益

摘要:本论文从现实经济状况、衡量标准、企业治理结构等角度阐述了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根本对立点,从而明确指出财务管理目标向企业价值最大化演进是必然趋势。

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管理活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其目标必须与企业的目标相一致。近年来,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说法没有统一,因此有必要结合我国国情对其现实目标的选择加以分析。现就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来谈谈看法。

一、具有代表性的几个财务管理目标观点

1、利润最大化目标

利润最大化目标是指通过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不断增加企业利润,使利润达到尽可能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企业有了自主权,有了自己的经济利润,人们逐渐认识到产值最大化目标模式弊端太多。于是企业的理财目标就自然转向了利润最大化。但是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利润是一个绝对数,未考虑同投入资本的关系,不能科学地说明企业经营效益的高低,不便于企业的比较。

查看全文

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的价值评价研究

1.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1.1目标成本管理概况

目标成本指的是企业对产品生产完成之前所做的相应预算,一般应用于企业财务管理,经过长期的实践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管理方法。目标成本是除去完成产品生产后的目标利润后的预算成本。通过对目标成本的认真落实、总结分析、有效控制及考查考核等,实现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为更好地发挥目标成本管理的优势,企业需要制定奋斗目标,动员企业的各个部门、员工积极地参与其中,以奋斗目标要求自己,规划和控制支出费用,节约不必要的开支,降低成本。想要真正实现目标成本管理,不仅需要实现成本目标、销售目标,还要完成相应的质量目标和技术目标,这样才能使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使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有所发展。因此,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制定合理的奋斗目标,制定实现措施,更好地实现目标成本管理的重要作用。

1.2目标成本管理的主要作用

企业经济发展就需要相应的资金投入,产品成本是指在生产销售中所产生的必须支出及相应的劳动力的消耗。在企业的经济发展中,如果生产产品的费用很高,入不敷出,企业资金周转链断开,将会面临破产倒闭,所以严格控制成本,最大力度的降低成本,使企业利润上升,成为企业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企业的奋斗目标不仅是代表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是一个企业的思想文化和经营内容。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经营目标,目标成本管理就是在保证低成本的经营活动,从而实现企业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

2.实现目标成本管理的措施

查看全文

设计教学价值目标及学生创新锻炼

人的意识决定人的行为。而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行为意识,就会去从事什么样的行为活动,从而也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结果。创新意识培养是艺术教育中最深层、最内在的核心问题。创新能力的养成实际上是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核心价值目标,也是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艺术设计人才素质需求的具体反映。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艺术设计等这类美术专业的课程里,关注学生审美想象能力、创新思维方式方法等事关艺术创造的问题就更为突出。立足于当代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及高等艺术教学的规律,以创新实践精神为指导,以前沿设计理念和新技术应用为契机,依托社会文化产业发展,构建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艺术创造意识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是我们一直以来积极坚持探索的艺术设计教学实践课题。

一、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价值目标的定位

就高校艺术教育而言,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当是一个人系统开启智慧潜能的过程,而不应是简单的知识与技能的累积。每个人的大脑都是极其赋有创造潜能的,所以有效的学习过程必定是一个人的智能获得积极开发的过程。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使我们认识到:以各种类型知识、技能形式学习的核心,最终要构建的是一个以个性和能力为特征的个人的智慧系统。这一系统既有严谨的基础文化与科学知识,又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和人文修养,更要有主动的求新、创新和开拓意识。从我们国家对当代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出发,结合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实际,同目前国内多数高校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定位认知一样,我们也认同这样的定位描述:具有一定的现代艺术设计技术、技能,并能运用专业技术、技能从事相关的艺术设计和制作;具备较强的专业思考能力和判断力;具有正确的社会意识、人文意识、公益意识、自我意识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可持续性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掌握新科技的能力,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合理地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这其中思考力和判断力源于正确的思维方式,是获得正确解决设计问题的方向并最终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较强的专业思考能力和判断力、适应能力和团队精神都是艺术设计的系统性所决定的,设计项目实施的多重性注定了每一个优秀设计项目的顺利实现,都需要全面的能力和多种专业人才的协调合作才能完成艺术的创新。艺术设计的生命力根源于创造,创造是实现艺术设计领域差异性的重要途径。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实现这些目标。近年来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经验证明,只有把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融汇于具体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可持续的学习能力、掌握新科技的能力、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创新学习意识的培养作为实现的前提。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艺术教育的核心所在。

二、实现艺术设计教学价值目标的措施

人的审美能力和思维方式方法的健全,当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应当是在人生活的全过程的各个环节间中,通过对艺术世界的持久关注、通过对人文与当代科技的热切吸纳、通过人与人的更高层面交流,以及通过各种媒体对新的信息获得等等。但进入高等艺术院校的学习系统,就应该使学生在系统的状态下获得的这些知识与信息及时得到梳理和净化,使之由无程而有序、由混杂而清晰、由盲目而能动、由意义模糊而价值明朗。系统知识传授的同时也是思维方式和知识理解方法的展开,完成对一个问题的理解与掌握,其方法是多样化。在注意接受者生理特点与智力结构多样性的基础上重新定位教学的目标层次,把技能指标中所包含的共性原理及视点意义上的相关知识加以分离和升华,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知识内存的意义,培养其主动的求知和探索意识,成就其艺术创新能力。我们倡导的创新型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教学应更加注重教学的过程性、学习的能动性、延伸性、持续性。多采用开放式、项目式等实践性、针对性强的教学。具体强调在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一)强调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创新

查看全文

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社会价值目标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种不断推进的现实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又是一种凝聚社会力量的价值目标,是历史运动与价值目标的统一。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大大深化了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价值目标的认识。

一、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发展是贯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红线和主题。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牢牢抓住发展这个主题。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的主题和核心,就是发展。

十六届三中全会继承了我党在发展问题上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在总结我国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站在时代高度总结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大大深化了对发展地位、内涵和本质要求的认识。围绕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问题,科学发展观都赋予“发展”以更加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它把发展看成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过程,主张要从社会生产各个部类、各个地区、各个方面的联系,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当代与后代的联系中把握和推进发展。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顺应世界潮流和时展趋势的明智选择,是科学发展观合乎逻辑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又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取得辉煌成就的大好形势下,在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下,在机制体制不断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在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日益增强、社会诉求日益增多、各种思想文化观念碰撞日益剧烈、各种矛盾不断出现的情况下提出来的。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在于:(1)是充满发展和创造活力的社会,即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物质财富相对丰裕;(2)是促进公平和正义的社会,即社会各阶层的不同利益和矛盾得到有效整合;(3)是有序、安定的社会,即通过社会组织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使不同的利益群体和个人各得其所、和睦相处;(4)是民主法治的社会,即社会成员的民主权力制度化、法律化,社会成员之间和睦相处;(5)是诚信友爱的社会,即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6)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从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一个合乎逻辑的必然过程,也是创新理论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确立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查看全文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明价值目标体系的建构

同志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纵观国际社会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实际,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总结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丰富实践,前瞻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光辉未来,以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对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了全面而深刻的系统阐述,为弘扬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系统确立,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理论宝库,对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用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去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意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导人民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尚和安定有序的良好社会秩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廓清了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热爱祖国、积极向上、服务人民、团结友爱是社会风尚的主流。但与此同时,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就业形式、生活方式、运行和管理机制日趋多样化,催生了多样化的观念、意识和社会文化,这些观念、意识、文化的价值标准大相径庭,某些消极颓废的思想文化意识和行为不断滋生出来。一些人价值观扭曲,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大行其道;一些人背信弃义、唯利是图、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一度成为社会公害;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黄赌毒屡禁不绝;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对这些现象,社会观念有时也良莠不分、是非不明、善恶不鉴、美丑不辨,一度出现了许多模糊的甚至是极端错误的认识,甚至把生物进化原理机械地搬到人类社会,认为市场经济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子",更甚者宣扬什么"腐败促进经济发展",呼吁"性产业合法化"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腐蚀了人们的思想和灵魂,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也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确立,彻底廓清了这些模糊认识,系统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

(二)继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泱泱华夏,浩浩炎黄,文明之光绵绵五千载,为中华文明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宝库。多少圣哲先师观天地、察古今,建立了博大精深的人文思想体系;多少仁人志士明是非、辨荣辱,成为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楷模。今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作为执政的指导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提出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这就需要我们正确鉴别和准确把握先进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继承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指导,系统地总结了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从国家、人民、科学、劳动、和谐、诚信、道德、法纪、勤俭等关键范畴入题,深入阐释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特质。

(三)构筑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明价值目标体系,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道德的层面切入,又超越道德的范畴,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明价值目标体系,涵括了道德与法制、文化与经济、社会与人生、群体与个体的诸多领域,对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什么是乐、什么是苦,什么是荣、什么是辱,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卑鄙,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什么是有价值的人生、值得为之不懈追求,什么是没有意义的人生、需要警示人们慎行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构建了既有先进性要求又有普遍性意义的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信仰和精神支柱,成为广大社会公众思、言、行的价值目标和行为准则。

查看全文

企业并购整合价值链应用论文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价值链与企业战略并购;基于价值链的并购战略的制定;基于价值链的并购整合运作等进行讲述,包括了企业核心能力的识别、目标企业的选择、多元化战略的价值链分析、基于资源互补目标的资源整合、基于内部基础价值链的资源整合、基于行业价值链的资源整合、基于价值链制定可行性并购战略等,具体资料请见:

论文摘要:本文以价值链理论为基础,以价值链优化为出发点,从基于价值链制定企业并购策略和进行企业并购后资源整合的角度研究了企业的并购整合运作,为优化和整合企业价值链、促进企业创造更大价值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现代企业资本运作的新思路。

论文关键词:价值链企业并购整合

一、价值链与企业战略并购

运用资本创造价值的过程是由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的价值活动组成的,包括以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为内容的基本活动及以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内容的辅助活动。即资本运作是以价值链为纽带,通过转换资本形态或者对资本进行优化配置,从而提高资本的运作效率、实现资本增值最大化目标的一系列活动。因此,基于价值链的资本运作就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核心目标,以企业价值链识别和分析为基础,研究进行资本运作的环境,制定相关资本运作战略,同时通过对价值链的管理与优化,支持企业资本运作战略的实施。

企业并购是指企业之间通过收购、兼并或合并来拓展经营和实现生产与资本的集中,并购作为外部交易型资本运作战略的核心,是企业实现资本扩张的有效途径。基于价值链的并购就是出于这样一种战略目的,通过并购整合目标企业拥有的某种有利于企业价值凝结和形成的核心资源,以获得或者强化企业的战略资源,从而实现价值链的优化和企业各类资本的最大化增值。

查看全文

财务管理论文:论科学发展观下财务管理的目标

摘要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下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公司和社会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财务管理目标社会价值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它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和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要相互适应,要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是指发展必须保持持久性和承续性,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正确处理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既要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又要改善、优化结构,提升增长质量、提高增长效益,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也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2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