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济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2 09:37:4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家庭经济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家庭经济

农村家庭经济教育管理论文

【摘要】本文以农村家庭为分析单位,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选取河北省尚义县农户家庭进行抽样调查,进一步探讨农村家庭经济状况对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教育投资过程中,农村家庭经济状况对农村家庭教育投入有一定的影响,但产生的直接影响不显著,只有当家庭经济状况达到相当水平(本研究中的相当水平是年人均收入2000元以上)时,家庭才会决定增加教育投入。同时,一定的经济状况并不对家庭的教育期望和教育投资选择产生较大的后果。

【关键词】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经济状况

著名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现今的父母教育孩子,就是缔造我们未来的历史,因而也是缔造世界的历史”。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天然的基础细胞,她是孩子第一教育者和教育空间,孩子的生活习惯、语言、行为等首先是从家庭中习得,孩子一切美好的力量都是从这里萌芽和滋长。家庭教育的成败不仅关系到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实施,同时也有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每个家庭都非常重视家庭教育。随着家庭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庭消费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对教育投入的重视程度更为明显。家庭经济状况决定了家庭承担教育投资的能力。

本研究以农村家庭为分析单位,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选取农户家庭进行抽样调查,重点探讨农村家庭经济状况对农村家庭教育投入的影响。本文选取河北省尚义县农户家庭进行抽样调查,条件是有子女且子女达到入学年龄的家庭。全县管辖6个镇8个乡、172个行政村,622个自然村,共计农业人口17万。调查取样以经济水平为标准,力争具有代表性:选取经济水平较高的乡镇2个,中等的2个,低等的2个;每个乡镇再按照高、中、低进行抽样选取行政村;所选取的行政村再按照高、中、低三等选取农户。发放调查问卷550份,收回530份,有效问卷511份,有效率为96.4%。课题组由农村经济、教育、统计等专业研究人员组成,统计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

一、农村家庭经济状况

本研究中,主要采用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这一指标来表示。表1是调查对象2006年人均收入情况统计,由表1可了解到农村家庭收入情况。

查看全文

高校贫困生认定制度

为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资助资源,切实保证国家和省制定的各项高等学校资助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实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13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20*〕8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制度。

一、适用范围和认定工作的原则

本实施办法适用于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省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高校)招收的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

成人高等学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含高职)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参照本实施办法执行。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坚持实事求是,确定合理标准,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实行民主评议和学校评定相结合的原则。

二、认定工作的组织管理

查看全文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教育部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资助资源,切实保证国家制定的各项高等学校资助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实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现就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1.本意见适用于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高校)招收的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

2.本意见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

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坚持实事求是,确定合理标准,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实行民主评议和学校评定相结合的原则。

4.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必须严格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查看全文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带来的大学毕业生急剧增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在就业过程中总体处于弱势地位。据相关调查显示,贫困大学生与家庭经济情况相对较好的学生相比,通常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具体表现为就业率低、签约时间滞后、工作岗位较差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若能顺利就业,不仅能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而且能够担负起整个家庭的生活开支,从深层意义上讲,还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和群体特点,来探究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继而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就业,从而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1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对许多贫困家庭而言,不仅要面临高昂的学费、生活费,就是求职过程中的花费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这主要包括报名与培训的费用、制作精美简历的费用、个人形象包装的费用、交通通信费等,这些俨然已成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另一个经济负担。与其他学生相比,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更高,他们渴望能获得一个理想的工作,以改变自己家庭贫困的局面。他们迫切希望能够早日就业,获得较高的经济报酬,以偿还助学贷款、回报家庭,但就业难的现实,使就业成本不断增长。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往往因较大的求职花费等经济因素,错失了很多的就业机会。因而,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由于其贫困的特征,特别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就业能力不足、社会资源匮乏、心理因素、社会偏见等多种原因,与一般毕业生相比,他们往往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和生存压力,相对更难就业。

2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群体特点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有着其自身的群体特点。困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经济因素,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无法摆脱经济窘困给学习、心理、价值观等思想状况带来的影响。

2.1贫困大学生的学习状况

查看全文

疫情防控期间高校精准资助体系探析

摘要:党的以来,党中央多次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资助”来源于“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资助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就疫情防控期间高校精准资助出现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切实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得到相应的帮助,强化高校疫情防控期间精准资助体系建设,做好“扶贫”“扶智”与“扶志”,发挥高校资助育人的作用。

关键词:疫情防控;高校;精准资助

1疫情防控期间高校精准资助面临的问题

1.1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无保障。2020庚子春节,受肺炎影响,广大学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宅在家中”,但是对于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宅在家中”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学习上和生活上面临巨大的经济困难。首先,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收入单一甚至无收入来源,受肺炎疫情影响,其父母不能提前复工赚取足够的生活费补贴家用,尤其对部分建档立卡家庭来说,延迟复工复产更使得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其次,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遭遇家庭重大变故,甚至家庭成员感染的情况,高昂的治疗费用使得家庭经济不堪重负;最后,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勤工俭学赚取部分生活费满足日常生活所需,但是疫情防控期间“不出门”使得他们失去了补贴生活费的好机会,“只消费零收入”使得这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经济上巨大的压力。1.2缺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专业性指导。各高校积极响应“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网上学习”成为新时尚,但是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困扰。一方面,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它们更需要专业性指导来完成毕业论文,解决就业问题或者学习深造问题,尽管“空中双选会”、网上视频招聘等层出不穷,但是部分高校存在宣传力度不够、宣传途径单一、效果落实不够详尽等问题,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家庭条件限制,无法及时有效获取实时信息并就自身实际情况作出择业决定,而且由于其自身阅历较低,对毕业、就业等问题甄别困难且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对于非应届毕业生来说,当下最重要的是完成网课的学习并对未来发展做好规划,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会受到家庭网络影响,通过借用别人的无线网络或者使用流量而造成信号不畅,尤其对于偏远山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他们可能面临更大的信号不畅问题,这就使得这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能及时有效参与网课的学习,影响自身专业发展,不利于专业素养的培养,还有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缺乏自身约束力,而且其家长不能给予指点监督或者管理方式不当,尤其是一些孤残家庭,由于家中劳动力短缺,会出现学生担当家里“顶梁柱”的现状,这就使得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考虑自己的事情,进而消沉颓废,荒废学业。1.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尽管“史上最长假期”增加了学生与亲人相聚的欢乐时光,但是对于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首先,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原因无法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而产生自卑、孤独、焦虑等心理,产生诸多负面情绪,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其次,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性格内向,使得其在面临择业、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问题时不能积极求助老师同学的帮忙,致使其产生诸多心理困扰,影响其进一步发展;最后,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缺乏与外界沟通或者同亲人关系不和谐而变得萎靡不振、消极抑郁。

2疫情防控期间高校精准资助出现问题的原因

2.1高校资助摸排范围受限、资助力度有限、资助形式单一。高校资助坚持使用传统的资助模式,尽管传统的资助模式可以减轻高校老师的工作量,而且传统的资助工作模式运行起来得心应手,但是在疫情防控期间,传统的资助模式不可避免会产生诸多问题。第一,高校摸排工作主要是通过学生主动申报的方式进行,这不可避免会面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及时或者不想反应自己的实际诉求、部分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获得补助而提供虚假材料以及高校对材料的真实性和学生实际困难程度甄别困难的问题;第二,高校资助项目繁多,资助资金有限,这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的资助金额有限,只能起到临时性补助的效果,勉强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对于家庭遭遇重大变故的学生来说,资助金额的作用就变得微乎其微,资助金额不足以缓解其家庭经济困难现状;第三,目前高校主要是通过发放补助金额的方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物质上帮扶,但是在“扶志”与“扶智”等方面缺乏专业性教育指导,这不利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方面发展。2.2高校缺乏“文化扶贫”机制体系建设。育人是资助的永恒目标,但是大部分高校仅仅致力于在“扶贫”方面做好做优,而忽略了“扶志”与“扶智”的资助育人目标。首先,高校资助队伍未能与教学团队做好交流互通,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面临各行其是的问题,任课老师不能准确把握所授课班级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状况,无法就其面临的学习就业等方面问题进行专业指点和辅导帮助;其次,高校缺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诚信感恩意识教育,部分受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把受助当作理所当然的事情,甚至对比自己获得资助金额多的同学怀有敌意,缺乏励志勤学、诚信感恩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最后,高校缺乏对优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一些励志感恩、志愿服务事例未能够及时收集并借助新媒体做好有效的宣传,使得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缺乏自强不息、拼搏奋进的精神。2.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未能及时反应自己的诉求。目前,大部分高校采用学生自己申报进而学校审查,最后做出资助决定的资助工作模式,但是单纯依赖学生自己反馈难免在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方面面临不足。一方面,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缺乏对学校机制体系建设的认识,不能准确定位各部门机构的作用,认为自己的问题反映是给学院和学校添麻烦,宁愿忍气吞声也不肯上报自己面临的困难,使得其在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错过了机会,不能通过相应补助缓解家庭经济困难的现状;另一方面,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心理方面的困扰,他们不想让老师同学知道自己的家庭状况,而高校了解学生家庭状况的渠道又较为单一,这就使其不能够得到有效资助;与此同时,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缺乏对认定材料的重视程度,认定材料的不足或不实使得老师不能准确把握其实际家庭经济困难程度,进而影响受助金额确定。

查看全文

困难学生的教育管理与资助体系建设

摘要: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属于高校学生里的特殊群体,学校对该群体的教育及管理应持续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予一定程度的资助,是国家所推行的绿色通道政策,是国家及人民极为关注的惠民政策,同时也是高校重要的教育任务。但是,因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诸多问题,这也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有很多不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主要是确保教育公平、公正及确保社会和谐,基于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管理及资助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探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及管理问题,并提出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策略,以期提升国内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管理水平,加强其资助体系构建。

关键词:高职院校;家庭困难学生;教育管理;资助体系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较为特殊,随着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化,使得该类群体规模逐渐扩大,该方面问题的持续显现也引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新型资助体系构建非常重要。因此,树立以人为本理念且遵循机会均等与成本分担等十分重要,将无偿资助及有偿资助有效结合,不断健全相关法律及制度,从而使得国家及社会和个人需承担的责任充分明确,持续规范资助工作以提升资助效益。因此,分析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管理与资助体系建设对国家教育管理水平提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1.确保教育公平、公正

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这充分体现了教育具备极强的公平性,教育公平亦可促进人类全方位发展,加快社会进步。很多经济困难家庭因经济困难而使得孩子丧失了接受教育的权利,他们辍学打工而造成总体文化水平偏低,或者是不通文墨而制约社会发展;也有的学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考上大学,却因高昂的学费及生活费使得家庭负担不了。高职院校实行资助工作可有效缓解贫困学生生活困难问题,从而提升其文化素养及道德素养,也确保其完成学业。所以,资助及育人工作的充分结合可实现教育公平。

查看全文

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意见

为认真做好我省*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资助资源,切实保证国家和我省制定的各项*学校资助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实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现就我省*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本意见适用于根据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职业学校和*专科学校招收的本专科学生。

二、本意见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

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坚持实事求是,确定合理标准,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实行民主评议和学校评定相结合的原则。

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必须严格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一)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学校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和管理全校的认定工作。

查看全文

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分析论文

一、农村家庭经济状况

本研究中,主要采用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这一指标来表示。表1是调查对象2006年人均收入情况统计,由表1可了解到农村家庭收入情况。

二、农村家庭收入与家庭教育投入

由表2可知,家庭教育投资各个项目总的百分比分别为:家庭人均收入在50~500元的为154.3%、家庭人均收入在500~1000元的为135%、家庭人均收入在1000~2000元的为130.1%、家庭人均收入在2000~3000元的为200%、家庭人均收入在3000~4000元的为218.2%、家庭人均收入在4000~5000元的为200%、家庭人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为200%。表2中所列各项投资内容,都是需要经济力量才能实现的,按理家庭收入状况直接决定着各项内容的投入量,但值得注意的是,从表2可见,家庭收入在2000元(包括2000元)以下的家庭各项投入并没有随着家庭年人均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也没有随家庭年人均收入的减少而减少。显然,在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过程中,把这部分家庭作为考查对象的话,家庭收入与家庭教育直接投资并无多大关系。由表中观察到,只有家庭人均收入达到2000元(不包括2000元)以上水平家庭,才会增加家庭教育投入。据调查,该县农村家庭人均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属中上等收入家庭。所以得出结论:在一般中低收入家庭,家庭收入与教育直接投资没有多大关系,只有在中上等以上收入的家庭,才会有直接的关系,家庭才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适当地增加教育的直接投入。

家庭对子女的学习实行奖励既有精神方面的,也有物质方面的。因此与家庭经济也是相联系的,是不是家庭经济状况越好,越会实行奖励呢?本研究统计显示并非如此,见表3,家庭年人均收入超过2000元的分别有88.9%、86.3%、85.7%、82.6%的对子女的学习实行奖励,而年人均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分别有87.0%、87.5%、85.7%的家庭对子女实行奖励。数据显示,家庭收入状况对家庭奖励子女学习没有什么影响,或影响不大。

综合表2、表3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农村家庭智力投资虽然是一种经济活动并与经济密切相关,但在教育投资过程中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对直接投入产生什么影响,只有当家庭经济状况达到相当水平(本研究中的相当水平是年人均收入2000元以上),家庭才会决定增加教育投入。

查看全文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

摘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作为高校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是国家关注的重点,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能够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价值观的新道路。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探索

1引言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他们由于经济贫困而导致精神与心理上也出现一定程度的“贫困”。他们深知在漫漫的求学路上,“贫困”给他们的学业造成的困扰;在匆匆的青春年华里,“贫困”给他们的人生带来的不一样的色调。完成学业,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被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们普遍认为是摆脱贫困的最正确、最恰当且最切实可行的方法,因此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对工作的渴望更急切、更强烈。而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而言,他们获得的就业信息均是由高校提供,因此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会对这个群体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2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对家庭经济困难与就业的重视

2.1提出国家解决贫困与就业的方针

查看全文

积极心理学下经济困难大学生精神帮扶

摘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人数也在不断攀升,他们已成为社会十分关注的群体。国家出台一系列资助帮扶政策减缓了他们的经济压力,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保障。现有的经济资助满足了他们的物质需求,但尚未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当前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上的“贫困”,滞碍着他们的成长成才。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开展精神扶贫,培养其积极心理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精神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贫困;积极心理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人数也在不断攀升。近几年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力度,几乎所有高校都建立起了以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困生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体系,解决了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经济困难等问题,为他们完成学业提供了保障。但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当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除了经济上的贫困,他们在心理上也存在着“贫困”。党和政府的一系列资助政策,保障了他们不会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但这种偏重经济的资助模式难以很好地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贫困”问题。“心理贫困”滞碍着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如何使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塑造积极的人格特征,并养成向上的人生态度?这不仅是高校工作者面临的育人问题,也是整个社会都需要关注的现实问题。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贫困”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帮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贫困”状况及其原因分析

(一)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贫困”状况

近年来,国内相关学者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研究显示,他们心理健康状况呈负性变化,他们除了承受来自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也面对着来自人际、环境、学业等各方面的挑战。李小青等发现湖南部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强迫症、焦虑、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6个方面表现出严重的心理问题。黄秋莲对某高职院校调查发现,占相当数量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存在焦虑和苦闷、自卑敏感、思维单一、认知偏激、正性情绪少等心理问题。李明对革命老区某高校调查显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和敌对性等6个因子上与全国青年组常模存在差异。韩力争等对南京某高校调查显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显著低于非贫困生,在主观幸福感水平上,比如生活满意度水平,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显著低于非贫困生。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他们在适应能力、人际关系、学业就业、人格和价值观等诸多方面明显低于非贫困大学生;在偏执认识中常伴有负向心态,表现为不适应、脆弱、自卑、焦虑、追求虚荣、产生嫉妒、自我封闭等心理;在行为方式上主要表现为:遇到挫折极易受到伤害或打击,在人际沟通上不积极、不主动,敏感而多疑,在对问题的认知上容易产生片面性的看法,时常表现出“习得性无助”,容易压抑自己,缺乏主观幸福感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