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护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2 09:27:0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家庭护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家庭护理

以患儿家庭护理模式探索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儿科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13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9例,女61例;年龄3个月~10岁;病程3~8d。按所接受的不同儿科护理模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给予儿科常规护理服务,护理人员遵医嘱为患儿日常换药,记录其体温、用药及服用情况。观察组: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模式实施护理,方法如下:①入院评估。患儿入院时对其进行全面评估,了解相关护理问题并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②与患儿家长积极沟通。入院后积极与患儿家长沟通,注意稳定其情绪,向其详细介绍临床治疗过程、用药的必要性和方法,在患儿输液和治疗过程中发挥其家长的监督作用。对患儿家庭成员进行宣教,让其了解患儿的护理问题,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③指导并鼓励家长参与护理工作:患儿诊疗过程中常出现哭闹和不配合等情况,应鼓励患儿家长与护理人员进行协同合作,同时护理人员应指导家长采用触摸、语言安慰、亲吻额头等方式安抚患儿,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入院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与患儿家长密切合作,就患儿饮食、睡眠、运动和日后出院护理等问题与患儿家长进行充分沟通,并给予针对性指导,以防患儿病情反复甚至恶化。④每月举办公休座谈会,对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进行满意度测评,让患儿家长对医疗护理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允许家长在患儿接受有创护理操作时陪伴患儿。总责护士参与查房,了解患儿诊疗计划及护理要点,同责任护士为患儿及家长提供必要的护理信息和相关支持,使其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医疗护理决策。1.3观察指标。根据浙江省卫生厅下发的医院护理工作规范与质量评价标准对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进行评分,主要项目有病区管理、基础护理、护理文书和消毒隔离评分。统计两组患儿护理差错发生情况,并比较患儿及家长对儿科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患儿及其家长对护理服务模式的满意度,总分100分,分为非常满意(≥80分)、满意(60~80分)和不满意(<60分)三级,计算其满意度。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护理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检查评分结果比较。护理质量检查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病区管理、基础护理、护理文书、消毒隔离评分和护理质量评分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2.2两组护理差错率比较。观察组护理差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及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表3。

3讨论

近年来,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和认同,其在儿科的应用价值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这也是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目前FCC在国外的应用已十分广泛,是临床儿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患儿护理工作中和促使其恢复健康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其护理目标是使患儿及其家长在生理、心理、精神等方面都处于舒适与满足的状态,其基本原则是鼓励家长参与患儿护理的全过程,同时医护人员为其提供必要的教育支持。既往研究指出[3],FCC在儿科一般护理(例如疼痛护理、围术期护理、ICU护理、新生儿护理等)和儿科疾病护理(例如哮喘病管理、脑瘫康复护理、肾病综合征心理护理)中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儿科患儿以3~7岁居多,其情绪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常出现哭闹、抗拒治疗等现象,家长是儿童的依靠和榜样,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安抚家长情绪,向其介绍患儿疾病相关治疗方法和必要性,指导家长安抚患儿情绪,将常规护理模式与家庭护理紧密结合,不仅可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还能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避免因护理不到位而引发护患纠纷,提高患儿及其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4]。此外,FCC可使患儿家长正面孩子的临床治疗,积极投入到诊疗工作之中,增进护理人员和家长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提升儿童护理能力和护理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护理差错率低于对照组,表明采用FCC模式进行护理可提升儿科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护理差错率,该结论与既往相关研究一致[5]。

查看全文

儿科传统护理与家庭参与式护理的运用

传统护理措施方法单一且针对性较差,多遵循医嘱内容进行护理,缺乏对患儿及家属内心需求的把握,进而导致其应用效果不佳[1]。而近期研究发现[2],通过家属参与协同护理人员共同护理,不仅能够消除家属内心的担忧,还能提高护理效果,对于满足临床及患儿需求有重要价值。为此,本次研究以我院儿科收治的80例住院患儿为例,分析家属参与式护理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儿科就诊的80例住院患儿参照不同护理方式分组。其中,观察组40例,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1~7岁,平均(4.5±1.0)岁,平均住院时间(31±7)d;患病类型:小儿肺炎21例,小儿哮喘13例,其他6例;家庭环境:城市15例,农村25例;父母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2例,高中/中专13例,大专及以上5例。对照组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1~6岁,平均(4.5±1.0)岁,平均住院时间(31±7)d;患病类型:小儿肺炎20例,小儿哮喘12例,其他8例;家庭环境:城市14例,农村26例;父母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1例,高中/中专15例,大专及以上4例。本研究已获患者、家属同意以及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3]:①患儿年龄≤12岁;②患儿及其家属知情同意;③无严重精神性疾病;④住院时间≥1个月;⑤出院后1个月确保能够正常接受随访。排除标准:①合并内分泌疾病或精神性疾病;②合并免疫功能障碍或恶性肿瘤;③无法正常交流或资料缺失。1.3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安排专业的护理人员对所有患儿进行统一管理,直至患儿出院为止。观察组则在传统护理基础上联合开展家属参与式护理,方法为:①入院宣教:并协助患儿进行各项身体检查。为家属讲解患儿所患疾病类型,病程时间以及治疗方式和相关预防方法等,然后为其介绍本次护理基本内容,以此提高家属认知,增加其信任感和参与度。②制定护理方案:护理人员需要邀请家属参与制定护理方案,根据患儿日常生活习惯、病情状态和爱好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不仅能够提高护理质量,还能确保家属能够掌握护理流程和相关措施。③生活护理:参与家属需要按照约定时间更衣、换鞋、佩戴口罩和帽子,进行手卫生后进入病房,而责任护师需要根据家长的情况对其进行细致的心理疏导,并指导家属进行简单的幼儿护理,包括正确的抱姿、更换尿布、喂养、洗澡、口腔护理以及更衣等,待家属熟悉操作流程后,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患儿进行照护;④饮食护理:根据患儿饮食习惯和病情需要,协同家属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并叮嘱家属定期对患儿进行喂食,确保每日营养摄入。⑤参与家属可以自备颜鲜艳的文具或音箱,在患儿觉醒时播放儿歌逗引患儿,或使用正确的方式对其进行抚触和被动操等。护士长则需要主动和家属进行交流,及时告知患儿病情变化,缓解家属心理压力,对于符合出院标准的患儿,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的告知,然后让家长做好出院准备。⑥出院指导:护理人员再次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知识宣教,讲解目前临床幼儿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及如何预防和避免的方法等,同时叮嘱家属注意患儿日常饮食和休息,确保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此促进身心和智力发育。1.4观察指标:①观察2组患儿出院后1个月智力及体格发育增长情况。采用DST儿童智能发育量表评价2组患儿智力和体格增长情况,智力发育包括精细动作、适应性、社交、语言和运动等,各项分值100分,得分越高表示其发育越好。体格发育包括体质量、头围和身长等。②患儿出院前由护理人员对所有患儿家长发放健康问卷调查表[4],评价2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技能以及护理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喂养、常见疾病识别、保暖、急救和发展性照护等,各维度总分50分,得分越高表示其掌握度越好。③自制家属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5],对2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进行评价,包括沟通交流、知识掌握、服务态度以及服务水平等共计10个条目,总分100分,将得分>90分表示非常满意,70~90分表示满意,<7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1.5统计学处理:数据以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儿出院智力发育情况分析:观察组患儿出院后适应性、社交、语言、精细动作和运动等智力发育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2组患儿出院体格发育增长情况分析:观察组患儿出院体质量、头围和身长发育增长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2组家属知识掌握情况分析:观察组家属对各类护理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2.42组家属满意度分析:观察组家属对护理满意率95%(38/40),其中非常满意23例,满意15例,不满意2例,高于对照组的68%(27/40),其中非常满意16例,满意11例,不满意13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查看全文

早产儿家庭护理论文

早产儿各组织器官发育不够成熟,生理功能不健全,生活能力低下,喂养困难,家庭护理问题多,通过母乳喂养随访和咨询热线对331例早产儿进行家庭护理指导和访视,提高家长的喂哺能力,从而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周(196—259天)的新生儿称早产儿[1]。早产儿大多体重在2500g以下,身长不足47cm,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健全,生活能力低下,与足月儿相比,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喂养困难,家庭护理问题多,家长需要更多的育儿知识,家庭护理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

我院2003年10月至2005年5月接产早产儿331例,其胎龄、体重、分娩方式及性别分布详见表1、表2和表3,有47例在儿科接受过7—30天的住院治疗后转入家庭护理,2例极低体重儿家长自动放弃住院治疗,通过母乳喂养随访和咨询热线对331例早产儿进行家庭护理指导和访视,目前死亡9例,成活322例,成活率97.28%,死亡率2.72%。

2家庭护理

2.1注意保暖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差,棕色脂肪少,基础代谢低,产能量少,而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同时汗腺发育不成熟,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常因寒冷而导致硬肿症的发生[2],家庭护理中特别要注意保暖。

查看全文

家庭医疗居家护理角色研究

【摘要】2016年日本老龄化率已经达到27.3%,预计2025年,日本战后婴儿潮时代迈入75岁大关,将衍生出长期照顾及临终安排的问题。自1976年以来,日本人居家死亡逐渐被在医院死亡取代,经过这几年家庭医疗的发展,2016年,在家死亡的比率已升至12.7%。但是,日本将在2040年迎接人口死亡高峰,届时每年将有167万人死亡。因此,2012年日本政府强力推动“社区整体照顾系统”,居家护理在家庭医疗中责任重大。2016年日本有8613家居家护理机构,护理57万在家疗养的患者。作者通过综述日本过去居家护理的发展状况,旨在为我国居家护理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老龄社会;家庭医疗;居家护理;社区护理;居家养老

人口老龄化的同时伴随着失能人口的增加,我国只用了18年(1981-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的速度不断加快。中国社会科学院预测,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1]。到2050年,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急速高龄化是我国必须谨慎规划与处理的问题。2016年日本高龄化率已经达到27.3%,2025年开始,战后婴儿潮迈入75岁之后,将衍生出长期照顾及临终安排的问题,1976年之后,日本人的居家死亡逐渐被在医院死亡取代,但经过近年来家庭医疗的努力推动,至2016年,日本人在家死亡的比率又升至12.7%,在医院死亡的比率已经低于八成[2]。2025年,日本将开始进入“多死社会”(多死社会是指老龄化社会之后的社会形态),估计将在2040年到达高峰,届时1年将有167万人死亡,即使医院维持满载运营,医疗机构增加一倍,相较于2010年,也将会多出48万死亡人数[3]。因此,日本过去的经验和困境,值得我国借鉴。20世纪90年代日本家庭医疗的出现是以连续性护理到临终为目标,通过365天、24小时不中断的服务来处理居家个案的状况,同时联合其他专业的介入,希望落实“在地终活”(即:在家中或社区内生活到最后一刻)与居家临终护理[3]。家庭医疗不只是一种医疗服务,且是一种以患者的“家”为中心的护理体系。20世纪50年代,日本有8成的人在家中出生,但到1976年,医院出生的比例开始超越在家的比例,之后在家中出生的人数持续减少,同样的至2005年约8成的患者在医院过世,相比之下,在家过世的比例仅12%。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调查显示,有40%的民众希望能在家庭中接受照顾,60%的民众希望临终时尽可能待在自己的家中[4]。如今,家庭医疗已成为目前日本厚生劳动省“社区整体照顾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日本家庭医疗费用的支付主要来自医疗保险。居家护理是支持家庭医疗运作的重要角色,也是最典型的服务项目。以下介绍日本的居家护理概况及运作。

1日本居家护理的发展

日本的居家护理与出院准备有密切关系,与家庭医疗的发展,更是相互关联。20世纪70年代,日本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1983年针对出院患者提供连续性护理,国民医保为此支付“出院患者持续的护理指导费”。随着人口结构持续高龄化,1988年开始支付“卧床老人居家护理指导费”。1989年,日本厚生劳动省开始“长者健康福利推广十年策略”,是黄金计划(GoldenPlan)中的一部分[5]。1992年,支付分为医疗部分的“卧床老人居家诊疗管理费”和护理部分的“老人居家护理疗养费”。1994年,家庭医疗扩大保险支付项目,在“老人居家护理疗养费”的基础上,新增“居家护理疗养费”,扩大了居家护理照顾范围,可以为高龄者之外的对象提供服务。2000年,商业保险公司开设护理(介护)保险之后,居家护理的费用开始由医疗保险与护理保险两种途径支付,其中护理保险优先使用。随着2006年创设“家庭疗养支持诊所”,护理服务的需求更显重要。2012年确立以国中学区为单位,建立“社区整体照顾系统”,其中配套之一为创设“定期巡回、随时访问的居家治疗与护理服务”,结合居家治疗与居家护理的整合式服务,实现长期医疗护理一体化介入[4]。2014年,创设“机能强化型居家护理所”,每个护理所配置7位护理人员可以24h出勤(入宅服务)。

2日本的居家护理设置

查看全文

产科家庭化护理模式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产科护理管理中家庭化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产科收治的80名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家庭化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化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改善产妇负面情绪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率。

关键词:产科;护理管理;家庭化护理模式;护理效果

做好产妇的护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优质的护理服务不仅可以减少产妇痛苦,而且可以提高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水平[1]。家庭化护理模式属于新型的护理服务,该模式以产妇为中心,针对产妇身体、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综合需要,为产妇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为了探讨产科护理中家庭化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医院对产妇采取了家庭化护理服务,取得较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医院产科的80名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人。对照组年龄22~34岁;孕周37~42周。观察组年龄23~35岁;孕周36~42周。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产妇入院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实施家庭化护理管理。(1)产科病房的家庭化布置:为了满足产妇及家属需要,为产妇布置家庭化产科病房,配置日常家具、家电,如24h热水器、电冰箱、饮水机、电视机、微波炉等,使产科病房家庭化,同时在护理上结合产妇身心需要给予其人性化、家庭化的护理服务,满足其身心需要,让产妇感觉置身家中,降低其陌生、不适感[2]。(2)产前健康教育:产前密切关注产妇的生命体征和胎儿状况,采用多样化方式实施健康教育,耐心讲解分娩过程、注意事项、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和方法等,让产妇及家属了解分娩的相关知识,产生良好的安全感。同时密切关注产妇的心理需求,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让产妇放松心情,减轻心理负担。(3)分娩指导:临产时在责任护理的同时让家属陪同,给产妇以支持、鼓励和安慰,减少产妇紧张、惊慌等心理。(4)产后育婴技术指导:产后或剖腹产术后对产妇及家属实施相关的育婴技术教育,在家属的帮助下,协助产妇完成母亲角色的转变,掌握正确合理的育婴方法[3]。1.3观察指标。(1)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观察和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后焦虑及抑郁程度,继而评估产妇的心理状态。(2)采用问卷方式,评估两组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例数×100.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两两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社区家庭医生护理干预研究

社区家庭医生模式护理干预;血糖水平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且多发疾病,以血糖水平增高为主要特征,严重威胁病人身心健康。因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用药治疗,但病人认知水平有限,因此会影响治疗效果[1]。而要想对病人血糖水平进行有效控制,则需要辅助护理干预措施。本文对此予以研究,现作如下说明。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2018年1月~2019年11月中心卫生院内科40例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病例择取时间段为,将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20例)中,男11例,女9例,病例择取年龄49~70岁,平均(58.48±6.89)岁,病例择取病程2~20年,平均(12.48±1.82)年;研究组(20例)中,男12例,女8例,病例择取年龄50~71岁,平均(58.55±6.75)岁,病程1.5~20年,平均(12.29±1.79)年;对一般资料予以统计学分析,组间无意义。1.2方法。对照组(20例)实施常规护理,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制作宣传板报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研究组(20例)开展签约社区家庭医生模式护理干预:①签订协议。本着病人本人自愿原则与社区签署家庭医生护理服务协议,其中对医护人员责任予以明确要求,并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制定护理计划,并要求家属家属。②护理干预措施。在饮食方面,以病人身高、体重等情况为依据,对每日摄入热量进行计算,制定健康食谱,确保营养摄入充足。在运动方面,结合病人喜好,制定运动计划,如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注意控制运动时间及运动量。在用药方面,向病人说明用药方法、剂量、频率等,并告知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1.3临床观察指标。①空腹血糖;②餐后2小时血糖。1.4统计学方法研究所得数据均经统计学软件(SPSS17.0)分析,涉及到计量、计数两种资料,分别以(x±s)、(%)两种不同方式予以表达,另外经t值、x2两种不同方式予以检验,如果检验所得结果P<0.05,则表示有意义。

2结果

对空腹血糖予以统计学分析,干预前,研究组为(7.89±0.88)mmol/L,对照组为(7.90±0.53)mmol/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为(5.14±0.89)mmol/L,对照组为(6.52±0.83)mmol/L,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餐后2小时血糖予以统计学分析,干预前研究组为(11.23±0.83)mmol/L,对照组为(11.26±0.85)mmol/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为(8.62±0.73)mmol/L,对照组为(9.89±0.80)mmol/L,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查看全文

早产儿家庭护理研究论文

早产儿各组织器官发育不够成熟,生理功能不健全,生活能力低下,喂养困难,家庭护理问题多,通过母乳喂养随访和咨询热线对331例早产儿进行家庭护理指导和访视,提高家长的喂哺能力,从而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周(196—259天)的新生儿称早产儿[1]。早产儿大多体重在2500g以下,身长不足47cm,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健全,生活能力低下,与足月儿相比,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喂养困难,家庭护理问题多,家长需要更多的育儿知识,家庭护理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

我院2003年10月至2005年5月接产早产儿331例,其胎龄、体重、分娩方式及性别分布详见表1、表2和表3,有47例在儿科接受过7—30天的住院治疗后转入家庭护理,2例极低体重儿家长自动放弃住院治疗,通过母乳喂养随访和咨询热线对331例早产儿进行家庭护理指导和访视,目前死亡9例,成活322例,成活率97.28%,死亡率2.72%。

2家庭护理

2.1注意保暖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差,棕色脂肪少,基础代谢低,产能量少,而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同时汗腺发育不成熟,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常因寒冷而导致硬肿症的发生[2],家庭护理中特别要注意保暖。

查看全文

永久性膀胱造瘘家庭护理

1临床资料

本组18例均是老年男性患者,年龄58~89岁,平均71岁。其中,前列腺增生13例,膀胱癌2例,尿道狭窄3例。

2方法

资料收集与评估方法:评估患者的病情、家庭情况,包括经济情况、心理素质,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职业、社会背景,根据其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及行为习惯等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教育对象为患者和家属、生活照料者。教育时间从患者手术后第4天开始,并在出院后2周/次的访视或电话随访中得到反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充教育及并进行效果评价。

3家庭护理指导

3.1心理护理由于排尿方式的改变带来许多不便,患者需终身带管,定期换管,加之造瘘口的不良气味,自身形象的改变使他们敏感、悲观,患者身上带着尿管和尿袋,有怕被人嫌弃的想法,易产生自卑感和孤独感,对今后生活顾虑较多,导致患者的精神痛苦远大于肉体痛苦。护理重点应着眼于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从心理上完全接受。针对上述心理状态,应鼓励患者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现实,保持造瘘口无异味,尿袋妥善放置不外露,可佩戴尿袋罩布以维护其自尊心,可以参加有益于健康的活动、社交等,并会受到人们的尊重[1]。让患者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爱,树立患者的生活信心,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多与患者谈心,生活上多予以协助,鼓励患者多些爱好,如看电视、看书。能行走的患者,可适当到户外散步。在患者患病时,患者最需要关怀,家属是患者的精神支柱,鼓励家属充满亲情和爱心,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协助患者尽快适应生活习惯的改变,讲解造瘘管及尿袋的性能,使用方法,护理不当可能发生的后果等,患者变换体位时,应注意尿袋的位置,防止尿液的返流,而导致尿路感染。保持室内清洁,减少污染机会,指导患者每日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共同做好造瘘管的护理。

查看全文

冠心病患者家庭护理论文

【摘要】目的:主要观察冠心病患者在家中的护理效果。方法:用随机的方法把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按照家庭的护理要求进行。结果:观察组冠心病复发率低,发作时比较轻微。结论:正规合理的家庭护理干预能很好的控制冠心病的发作,对冠心病的治疗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冠心病;家庭护理干预;意义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多发病、常见病,而冠心病引发的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其发病往往多在家中。家庭护理是护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下对患者实施非住院护理的方法,家庭护理与临床护理从形式和护理质量上有一定差异,从患者的角度看,患者会产生亲切和信任感,产生互相支持、相互依赖的情感。近年来我们对4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家庭护理干预观察,现将我们的体会做一小结与广大医护同道共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本组共40例,均为临床诊断的冠心病患者及出院后的患者。用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男16例,女4例,年龄43岁~69岁。其中高血脂18例,高血糖3例,高血压14例。每月去一次患者家中为患者提供家庭护理、管理及指导督促服务。对照组:男18例,女2例,年龄43岁~69岁。其中高血脂16例,高血糖2例,高血压13例。不予管理指导,0.5a去一次家庭随访。两组1a一个间期,作一总结观察对比。我们主要的措施如下。

1.1督促指导合理安排生活制度随着疾病谱的转变,心血管疾病逐渐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其病因不再像感染性疾病那样明确,它是多种与生活行为密切相关的致病因素,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可促使疾病的发生发展,如果消除这些因素以后就可以缓解甚至阻止疾病的发生发展。20世纪50年代Minnesota和Framingham研究进一步证实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吸烟、饮酒、情绪等日常行为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归因危险达到50%。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定心脏病为生活方式性疾病之一[1]。所以做好合理的生活安排,对预防和控制冠心病的再发尤为重要。首先睡眠要充分,每天最好要保证有7h的睡眠时间,利于体力恢复。但白天不要过多的睡觉,以免夜间失眠。饮食一定要定时定量,要避免暴饮暴食,饥饱不均,少食高胆固醇的食物与动物脏器及脂肪:如蛋黄、鱼子、肥肉、肝、肥肠等。身体肥胖者应给低热量饮食,节制饭量、控制体重,多吃些鱼、豆制品、新鲜水果、蔬菜有利于保护机体的免疫功能[2]。食盐的摄入每日以6g~8g为宜。坚持每天到户外吸收新鲜空气循序渐进的适量活动。根据不同的病情,采取散步、做广播体操及太极拳等方式进行锻炼,使气血流通利于疾病的康复,但要避免过量和剧烈运动,寒冷刺激等,注意劳逸结合。要禁烟酒,避免增加心脏负担,引发各种心律失常、心绞痛等。

查看全文

家庭医生团队社区护理模式研究

社区医院作为我国的基层医院,承担着基层医疗卫生的任务,护理服务对象为社区居民,旨在为社区居民提供最佳的优质护理服务,以达到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目的。对于慢性疾病患者而言,社区医院的治疗费用以及治疗环境较为满意,是理想的医院,随着我国慢性疾病患者人数的增多,社区医院收治的患者人数也不断增多,采取新型的护理模式十分必要[1]。本次研究中,探讨基于家庭医生团队的社区护理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例3月社区收治6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中,年龄29~82岁,平均(50.83±2.91)岁,男14例,女16例;研究组患者中,年龄29~82岁,平均(50.56±2.35)岁,男15例,女15例。将研究中的数据资料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后得出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研究组采取以家庭医生团队的社区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基础护理模式,研究组的具体措施如下:首先要了解患者的疾病基础状况,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将患者的个人信息以及职业等记录在案,为患者制定护理计划,在社区创建家庭医生团队,医生应为全科医生,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指导。在患者来院随访时,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以及用药指导,加强对患者的生活指导,通过与患者进行交谈,了解患者的认知水平,按照患者疾病的特点,为患者进行针对性的用药指导以及生活指导,建议患者在家中可自行进行运动锻炼,坚持锻炼身体,以提升免疫力。对于高血压患者,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应遵医嘱,长期、规律、按时用药,不可自行停止用药,以免血压控制效果较差;对于糖尿病患者,护理人员应嘱咐其改善不良饮食习惯,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1.3观察指标。护理满意度评分由护士发放至患者进行评估,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让患者自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认可度越高。使用SF-36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在护理干预下,生活质量的改善状况越好。1.4统计学方法。护理满意度评分使用(x±s)表示,用t检验进行计算,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3.58±4.85)、生活质量评分为(78.18±3.91),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1.58±1.94)分、生活质量评分为(84.58±1.8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