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2 04:02:2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育心理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教育心理学

语言教育心理学论文

1引言:语言教育心理学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从语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我们知道语言的获得和珲解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探讨二者的关系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历史上对语言获得进行的定义。行为主义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都认为,语言并非是内在的,而是后天反复的刺激和反应形成的一种结构系统。语言学习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充分的运用大脑机制。而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语言学派则认为人类语言的获得首先是人类具有获得语言的天赋。由此可见,语言既是模仿性行为,也是创造性行为。因此,关于语言获得和理解的研究成果如果应用到语言教学的实验和讨论中,将对语言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一。能够提高语言教学的效果。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帮助学习者掌握一门语言。运用语言进行交流,而对语言达到理解和知晓如何使用才是进行交流的必要前提。Stern认为“没有关于语言学习者和语言过程的心理学理论就很难想象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语言教学”“语言教学理论离不开语言使用和语言学习这些心理学的概念,有关语言使用和语言学习的心理学的思考本身就是任何语言教学理论的核心部分。”我们知道心理学和教育理论处在第一层即基础层,而外语教学实践在第三层,也就是说心理学对外语教学的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第二层及外语教学理论传递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外语教学的实践也会影响外语教学理论,从而对心理学的研究产生影响。

2语言获得和英语教学的关系

语言获得指的就是孩子在什么时候及其如何开始学说话并且理解他们的母语或第二语言。语言获得研究的目标就是描述孩子如何能够说出并且理解语言,如何选择正确的处理策略,并且达到一个新的语言学习的里程碑。在英语教学中,为什么学生会对长的句子产生畏难和焦虑心理,如果这个句子的语法结构复杂,字数和生词出现的频率高。那么对于学生掌握及复述会带来难度。从而也影响他对句子的理解。也就无法达到语言获得,即在实践交流中,类似的表达学生难以完成。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提出知识结构论和发现法,认为教学目的应该兼顾发展学生智力这一内在目的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外在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是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激发学习动机就是要提高学习兴趣。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和难度的加大,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也随之变化,对学习的机械模仿以及直观讲解的兴趣逐步减弱。这时,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牛自觉的进行实践,在实践中感知语言材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和对比,去认识语言规律,掌握语言结构,从而达到语言获得。掌握语言结构。

3语言理解和英语教学的关系

语言理解在语言教育心理学中指的就是我们明白如何去读,去写或是做手势语。理解是一个始于对因素的感知能力而以得到整个句子意思为终的复杂的一系列处理过程。它还包括根据发言者讨论的主题来得出推论,以及根据他的手势和他的情绪状态进行分析并且在脑子里形成一定模式。语言教育心理学家对揭示人们如何从文章和言谈中理解发言者或作者的策略并且在什么时侯真正理解这一过程十分感兴趣。他们想知道理解是在任何时候都能发生呢,还是时尚步骤的显露,如果是时尚的显露,它的步骤又是如何的々在语言理解研究这一环节中令人感兴趣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词汇的歧义。因此,脱离了语境或者对语义结构不清楚的话就很难确定正确的句意。无论是写作还是口头表达,模棱两可的单词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很多人你会有这种感觉:尽管他们讲出的句子语法正确,但对使用的场合是否合适没有把握。由此得知,语言不只是一种言语系统,而且还是一个交际系统。语言的结构反映人们的认知模式,但仅从结构方面我们是不能充分说明语言交际是如何形成的。因为按照乔姆斯基的深层理论,一个简单的语言模式可以表达一系列的功能意义。相反,一个简单的功能意义亦可有多种语言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是我们在教学当中所需要考虑到的歧义问题。除了歧义,还应当考虑句子当中的隐喻,考虑是否还含有其他的寓意。另外那也需要搞清楚单词的意思是如何影响理解力的。理解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大脑活动过程,因此启发我们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更好的更准确的理解第二语言需要从以上几个方面来考虑。加强第二语言的文化背景学习,这是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在交流中造成的误解和摩擦在当今世界相当普遍,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引进文化教学意义重大。对文化因素的追求会极大的促进语言学习。人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就学到了以该语言所承载的思维模式,世界观和一整套价值体系。

查看全文

教育心理学基本方法

摘要:教育心理学作为19世纪政治、经济、教育与心理学融合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在经历了附庸到独立的蜿蜒曲折的过程之后,逐步成为一门独立且体系完整的学科。纵观当今时代,教师不再仅仅是文学家韩愈笔下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执行者,更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责。因而,教师学好教育心理学并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好教育心理学,是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与教学实践能力的有力保证。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概述;作用;方法

纵观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格局的构建,促使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的沟通交流日益频繁。由此可见,文化知识之于世界各国的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纽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离不开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引导。现笔者以教育心理学的概述为切入点,论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及研究方法,力求阐明教育心理学之于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定义。教育心理学,顾名思义就是教育学与心理学融合交叉而成的学科,亦被划分为应用心理学中的一种,且素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广义的教育心理学以教育实践中呈现的各类心理、行为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囊括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心理学。而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以学校教育中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基本心理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二)研究内容。概括而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就是以学与教为核心而展开。所谓的“学”即为学生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受其个体差异(包括性别、知识积累状况、智力水平、兴趣爱好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的影响,对于教师借助教学情境所传输的知识、技能会有不同程度的接受状况和态度。所谓的“教”即为教师以教学环境为依托,借助适宜的教学媒体实施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执行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肩负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的重责,更肩负着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学习态度的重责。而且教师为了提升教学的效果,做好教学评价以及课后反思亦是十分有必要的。而如何实现“学与教”的完美契合,也正是教育心理学所致力研究的内容[1]。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查看全文

日本教育心理学论文

一、日本教育心理学概况

1、日本教育心理学情况简述

20世纪初,日本就开始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1916年成立儿童研究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教育心理学受施太伦(L.W.Stern)、桑代克(E.Lee.Thorndike)、布勒(C.M.Bühler)等人的影响,发展了智力测验、心理测量、性格学。战后,出版了大量关于教育心理学的书籍,如波多野完治主编的《现代教育心理学大系》;依田新编的《教育心理学》;中野佐三编的《教育心理学事典》;田中宽一主编的《实验儿童心理学》以及其他教育发展心理学丛书。在日本心理学书籍中,教育心理学书籍最多。90年代以来,吉田章宏(1991)和伊藤隆二(1996)等教育心理学名家也多次呼吁要注重日本本土教育心理问题的研究。1959年成立日本教育心理学会,这是仅次于日本心理学会的一个专业学会,1994年统计会员达4500人。该学会每年举办一次全国性学术年会,刊发《教育心理学研究》季刊至今。心身缺陷者的特殊教育在日本也受到重视。日本几乎所有师范学院都开设特殊教育课程。一些大学设特殊教育系,授与硕士和博士学位。1971年建立了一个完善的国立特殊教育研究所。1963年建立特殊教育学会,学员约有1000人,并出版会刊《日本特殊教育杂志》。为心身缺陷者专门设计了各种心理测验,如日本设计的盲人智力测验不仅用之于日本,也在美国使用。日本文部省从1995年开始以流动性的方式向各省的一些小、中学以及高中派遣教育临床心理学专业人员开展有关心理咨询工作。不少中小学校也开设了(或正在设置)专门的教育心理咨询室,为中小学生及其家长排忧解难,帮助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心理的顺利发展。

2、日本教育心理学研究动向

(1)日本教育心理学研究动向情况。20世纪70年代以前,日本教育心理学主要围绕着发展、学习、人格适应与教育评价四大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其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研究领域不断扩大。90年代日本教育心理学年会有关学术论文的分类大致有九个方面,具体是原理与方法、发展心理、教育与人格心理、教育社会心理、教学心理、学习心理、教育测评、教育临床心理、心理障碍与教育。其中研究学术论文数量排名前三名的依次是发展心理、教育社会心理和学习心理。日本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上世纪90年代以后,讨论的焦点逐渐集中在有关法则性研究与个别性研究、实验研究与相关研究等问题上。所谓法则性研究,即是超越事物的个体特殊性而追求其共性以及一般规律的研究。这类研究的特征是力求客观地、自然地反映事物,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故多采用实验法探求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个别性研究则注重于探求事物之间的个体特殊性和差别性,因此常运用相关研究的方法来分析事物的特定性质。数据显示,对于身体运动、感知、言语、情感表现、人格、社会行为等领域的研究,采用实验方法居多。其次是观察、调查方法的运用。

(2)20世纪90年代日本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积极表现。一是有关学习与教学的心理研究几十年来一直受到日本教育心理学界的高度重视。日本教育心理学注重教学和学习过程的认知心理学研究,深入探讨教科学习以及知识、理解等认知操作的内部心理机制。如光田、谷口等人(1992)的研究表明:在文章理解的过程中,插入提问和具体事例可以有效地帮助理解和回忆。言语表现的研究集中在作文、造句和书写等方面。此外,积极开展有关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与学习策略指导以及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心理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二是日本教育心理学工作者针对学校教育中,诸如旷学、欺负同学、学业不振、早恋以及自杀等“学校身心疲劳”一直有增无减的现象,从学校心理学中的教育社会心理学、教育临床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神藤等人(1996)用因素分析法对欺负弱小同学问题进行了考察,结果抽取出欺负行为正当化、缺乏正义感以及支持欺负行为等主因子,并发现这些因子与“学校身心疲劳”现象的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日本教育心理学在学习与教学方面的研究的特点还有在认知心理机制基础上还导入发展的变量;增强学生学习个别性差异与教学策略针对性的研究;打破传统学习理论,多角度多层次的开展研究工作等。

查看全文

教育心理学学习的心得感言

在师大学习教育心理学,收获很多,学习到了许多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对自己曾经的教学工作行为进行了一定的反思。通过学习,能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多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的行为,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热爱学习,懂得学习,并且能够成为自己的未来的设计师。

在学习中,我发现学习动机理论的应用,对职业中学的学生尤为重要。职业中学的学生大多是学习上的失败者,他们很少有学习的成功,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机和热情。运用学习动机理论,适当地采取一些策略,能够更好地让我们的学生关注学习,关注发展,关注自我突破。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教材的解读,我懂得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

认知好奇心是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为。“情境”不仅指实际生活情境,还包括模拟交际情景、表演情景、直观教具情景、想象情景等。情境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最有效手段,还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积极参与的好方法。

2、运用强化原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查看全文

教育心理学发展管理论文

摘要: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论文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有:内容体系的系统性与整合性不够突出;过多地仿效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而忽视人的特性;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的程度不高;本土化研究不够深入。解决教育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这些问题是我们心理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问题;对策

一、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根源

(一)内容体系的系统性与整合性不够突出

我国教育心理学的体系缺乏统一的核心内容,其系统性和整合性不够,还没有建立起一个“范式”。有的学者认为,这种庞杂、零乱的现状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统一的心理现象被分割成易于实验和易于控制的小块,研究者各自为政,联系甚少;第二,研究课题繁杂多样:从小学生的记忆实验到中学生的思维研究,从教学技术到学科教育心理,从学习的神经心理学到教学策略的研究,五花八门的课题充斥于教育心理学领域。虽然多样性是学科进步的标志,但我们不得不说教育心理学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核心[1];第三,不同时期心理学研究范式的更迭(从行为观到认知观、人本观,再到社会文化历史观等),导致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侧重点发生变化,使得不同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理论局限性。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之所以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范式”,一方面是因为它的研究对象非常复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它既研究施教者和受教育者在教和学过程中各自的心理活动,又研究二者在相互交往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人内心的复杂性、人与人交往的复杂性、教与学情境的复杂性,必然导致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是因为研究者认识的局限性。我们对一门学科的认识往往是由简单到繁杂、由零散到系统,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就全部认识清楚,这决定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同样有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此外,研究方法和手段的限制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查看全文

教育心理学教学改革论文

一、教育心理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与课程中存在问题。我国现在使用的教育心理学教材主要注重两方面的内容,其一,强调实际服务,其二,偏重研究基础。我国过去的教育心理学课程大部分以面对教育实际为出发点,认为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规律和现象都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所以教育心理学的教材通常是从基础知识、技能培养、思品教育、审美水平、个别差异等方面进行组织,这样,实际上教育心理学就失去了其学科本身的学术价值和学科价值。随着西方心理学的研究深入并且传入我国学术界,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家为充分体现其学科的心理学特性并突出本学科的科学特性,走向了学术的另一个极端,即重视在实验室里的研究,相对忽视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需要,使得我国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与西方的“教育心理学”越来越接近。

(二)教学方式与评价的问题。教师在课堂进行讲演是我国在教育心理学教学中长期采用的方式。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内容中往往要涉及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合作学习与探索、人本主义的学生中心等主题,但是在实际的课堂中,又常常是教师拼命说,学生拼命记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心理学的绝大部分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只是纸上谈兵,学生不能充分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核心知识,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也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对我国教育事业的长久发展具有极大的阻碍作用。此外,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评价一直采用笔试考试的形式进行,而考试的内容基本上也是对基本概念和内容的考查。在此种教学方式下,考试前临时突击,考后全部忘掉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与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去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充分发挥创新、创造能力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此种教学模式不仅对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没有提升作用,对高等院校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有极大的阻碍。

二、教育心理学进行教学改革的途径

(一)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教育心理学是以学生学习特点、规律和条件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其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发展与教育、一般学习心理、分类学习心理、学习理论与教学、教学心理与教师等方面的内容。“心理发展与教育”主要是阐述维果斯基、皮亚杰、柯尔伯斯等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一般学习心理”涉及到学习的动机、学习的迁移、学生的生理机制等问题;“分类学习心理”会涉及到建构知识体系、学习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方式、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学习过程和促进以上方面的条件;“学习理论与教学”部分主要是关注基础理论知识,压缩旧理论的部分,突出新的理论和观点;“教学心理与教师”主要涉及到教学的设计、个别差异、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教育。学习与教学心理在整体上前后呼应、相辅相成,在结构上,课程互为一体。

(二)重视实践操作。解决教育教学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进而达到提高学习和教学质量的目标。所以,教育心理学的主题应该是问题解决、学习态度、知识学习、动机激发、态度与品德等内容。例如,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要能通过组织系列直观、概括的活动能将简单的知识有效地掌握,也要对知识如何整合、概念如何产生等重点问题重点关注,对高级知识、高层次的学习过程和自我调节的学习过程给予充分的关注,并放在一定的高度。在“动机激发”中,对如何运用已有的成功案例对动机进行合理有效的激发是要特别重视的问题,例如,根据成败归因论组织进行归因训练,根据自我效能的相关理论进行自我形象的提升。在“态度与品德”的学习过程中,要对品德结构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并且要对社会规范对个人品德内化的过程和相关的理论进行相关的说明。此外,以上各方面的内容都需要有教育实际案例的支撑,编写相关的思考题、案例和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多形式的学习活动,通过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使学生在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中真正具备实践的基础,对理论的理解有极大的帮助。

查看全文

师范生学习教育心理学论文

【摘要】在教育普及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将关注点从能否接受教育转移到如何接受更为优质的教育上,这就为即将走上讲台成为教师的师范院校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一直以来都是师范生的必修课。但尽管如此,依旧有很多学生对教育心理学学习的必要性认识不够,甚至存在误解。本文拟从教学、师生交往、班级管理等方面分析由于缺乏教育心理学知识所导致的教育问题,从而论证师范生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必要性,以期通过本文纠正、提高学生对于教育心理学的认识。

【关键词】优质教育;师范生;教育心理学;必要性

一、前言

随着义务教育的不断推行,教育普及化程度亦日益加深,与之而来的是人民受教育权利的保障以及对于现有教育的不满足,如何解决现有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为人民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就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即将走上讲台成为教师的师范院校学生所需要思考的问题。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一直以来都是各大师范院校学生的必修课。但尽管如此,很多学生依旧对这门必修课的必要性缺乏认识,甚至存在误解。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师范院校学生学习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的必要性做一个分析探讨。师范生,即将走上讲台,成为教师的一群人,他们的学习活动理应以提高自己的教育工作能力为目标。因此,他们需要学习教育知识,掌握教育规律。但仅仅掌握了教育规律就可以了吗?显然不是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落脚点在于“人”。不难看出,这里的“人”指的是受教育者。也就是说,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受教育者,那么如何关注受教育者呢?注意他们的外在行为表现,对正面积极的行为加以引导、鼓励,对负面、消极的行为给予批评?殊不知这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教育。如果我们需要了解学生出现负面、消极行为的“本”,就需要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然而,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很多教师并不重视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一意孤行、想当然的进行教育工作,从而导致了很多教育问题。

二、现有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面。1.超前教育。不少家长反映,幼儿园的教学中已经开始涉及小学水平的加减乘除了,而小学的学习难度基本和正常的中学水平趋于一致。这种现象被称为“超前教育”。超前教育是教育行业“揠苗助长”的一种心理反映,是完全违背教育规律,违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1]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学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才具有抽象思维,但在超前教育中,一个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学生很有可能被迫使进行抽象思维。这样的结果是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认为自己很笨,认为学习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从而出现厌学情绪,影响到后续的发展。2.未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当下,有很多教师为了节省时间,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上课时“直奔主题”,跳过新课导入这个环节,或者为了应付任务,象征性地几句话草草了事,导致很多学生还未进入新课学习状态,教师已经开始讲授新课了。与此同时,新课导入的缺失还会使得学生难以将新知和先前知识或者实际生活经验建立联系,从而出现理解不透彻,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效果也必然不理想。3.作业质量差。布置作业是一堂课结束前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本来在于使学生进行新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同时进行查漏补缺、暴露出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在接下来的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听讲,也可以使教师得以及时调整教学,对共性问题集中讲解,对个别问题个别辅导,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缺乏相应地教育心理学知识,仅凭主观意愿进行作业布置,从而导致所布置的作业量要么过大要么不足,难度要么过高要么过易等一系列问题,作业也因此逐渐失去了本身的价值。与此同时,难度过高或过易的作业效度也不会很高,不能真正检查出学生对于新课知识是否掌握,还会有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风险。4.不能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记忆。虽然我们一直强调要摒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知识记忆在学习基础阶段乃至后来高年级学段学习中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有关知识的记忆往往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缺乏有效的指导,因此,往往耗时大还收效甚微,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记忆负担。有些同学既使勉强记住了,时间一久就又完全忘记。究其原因,还是缺乏对知识的有效加工和相应的记忆策略辅助内化。当然,也有一些比较负责任的教师会在知识记忆上为学生提供帮助,但受自身专业素养所限,真正能帮到学生的地方并不多。说到这里不难发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并非知识记忆本身存在弊端,而是一味死记硬背,毫无方法技巧地记忆知识存在弊端。然而遗憾地是,目前很多中小学还存在着学生死记硬背记忆知识的现象。(二)师生关系方面。近年来,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事件频繁出现在新浪微博等网络媒体上,师生关系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究其原因,多是由于师生之间交流出现问题所致。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忽视学生自身的思想、意识、主体地位。久而久之,自然引起学生的反感,从而激化矛盾。因为缺乏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很多教师并不了解学生的发展规律,不了解学生发展存在阶段性和不平衡性,不能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从而错失教育的最佳时机。另外,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存在很大的发展潜能,因此,身为教师的我们不应该以静态的眼光看待动态发展的学生。然而,现实的教育中却有一些教师在面对成绩一向不好却突然取得高分的学生时,进行公然质疑甚至嘲讽批评。试问,这样的态度又怎么会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呢?(三)班级管理方面。教师尤其班主任除了要求具备教育教学的能力外,还要具备班级管理的能力。一个缺乏有效管理的班级是无纪律的、涣散的,不利于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因此对于他们的管理更要注重选择合适的方法,一味的批评指责、“硬碰硬”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会使得事态进一步恶化。而教师太过随和,“好说话”,又会使得教师的威严形象在学生心里大打折扣,从此更难约束他们,引发更多的班级管理问题。

查看全文

高校教育心理学改革路径

摘要:教育心理学是高等院校教师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以培养职前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实践教学能力为核心目标建设,是提升职前教师和教师教育者专业素质的关键课程。随着新政策的推出,改革后的教育心理学考核中,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研究探讨基于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下的教育心理学教学改革问题迫在眉睫。基于此,该文在分析高校教育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心理学教学课程改革路径展开积极探索,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以不断提升教育心理学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达到新教师资格考试培养要求。

关键词:高校;教育心理学;课程改革;分析

1引言

2015年,教育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教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制度,即教师资格“国考”。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后,师范生毕业后自动获得教师资格证的特权将一去不复返,而非师范类高校或专业的毕业生也可以通过教师资格“国考”获取教师资格证。但是无论对于师范生还是非师范生来说,教育心理学知识都是其在教师资格证考试和未来教师职业生涯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改革后的教育心理学考核[1],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要研究探讨教育心理学教学改革的问题,以确保教育心理学课程能帮助学生适应新教师资格“国考”要求,提高高校教学质量[2]。

2高校教育心理学教学现状

2.1课时有限,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查看全文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属于典型的交叉学科,既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点,由属于心理学的范畴,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诞生已经有十余年的历史了,其研究领域也得到了不断的扩展。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依然属于一种新型学科,其研究也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其中也存在一系列的争议性问题,也有一些难题。基于这一背景,全面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现状、热点问题既是这门学科的发展需求,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渠道。

1.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面临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新型学科,处于初级研究阶段,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科学体系不完备

科学体系对于学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兼具思想政治与心理学两个学科的特征,这一问题已经受到了相关学界的认可。但是,对于其具体的内容体系与学科体系,依然处在一个探索性的阶段,不同的学者都有其各自的间接,论证也不够权威。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应该以人的个性化发展为基础来探索一种意志心理、情感心理、群体心理、个性心理、认识心理以及交往心理;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需要以教学标准作为大纲,其涉及的因素有教育环境、教育者、教育对象与社会要求,在这门学科中,需要加强对信息接受、信息传递、教育者心理、教育对象心理、教育环境、教育过程的研究,从这一层面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1]。

1.2缺乏实证性研究

查看全文

茶文化在教育心理学的运用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的质量,因此,教育部门应该对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越发重视,将茶文化与教育心理学结合起来,达到优化我国教育心理学具体内容和教育结构的目的。教育心理学在我国教育心理学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是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动力之一,而茶文化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之一,其具体内涵也对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茶文化;教育心理学;应用价值和理念教育

心理学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却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基于这一状况,我国各大高校必须要积极配合教育部门,找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来完善我国的教育心理学系统,提高我国高校的教学质量。茶文化在我国具有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其中蕴含的具体理念对于教育心理学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茶文化也和我国文化体系中的教育内容有很大的关联性,因此,茶文化在教育心理学的应用价值是极大的,而且将茶文化中的理念融入到教育心理学中也是极为必要的。

1茶文化在教育心理学的应用价值和理念融入概况

1.1茶文化的发展概况。我国是一个历史极为悠久的国家,同时我国也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国家,其中茶文化是极为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茶文化中蕴含着的具体内涵博大精深,与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有很大的关联性。教育部门聘请专业的人员对于茶文化的具体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茶文化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其具体实用价值被我国社会上的多个领域认可。茶文化的内涵还在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不断更新着,茶文化已经作为一种规范的教育理念被广泛应用到教育心理学当中去,同时在高校的教学活动中,我国的茶文化与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结合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教育中的具体元素和茶文化的具体内涵挂钩,二者的创新性融合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丰富了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具体内容[1]。我国的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早已渗透进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具有一套自己独立的文化体系,其具体理念和实用价值在教育心理学中都得到了体现。除此之外,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丰富自己原有的体系,在时代元素的融入下,茶文化也有了全新的时代内涵,所以茶文化将自己的特色理念与教育心理学结合起来,这为茶文化赋予了更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1.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完善,而教育心理学由于其特殊的地位也逐渐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我国现有的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教育效果也不够理想,这说明我国的教育心理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教育心理学在教育界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但是心理学这一方面具有特殊性,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效果,必须要在教育心理学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完善我国的教育体系。教育心理有多种表现方式,其具体内涵也是极为丰富的,这就对教育体系的完善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主要还是教育元素太过复杂的缘故[2]。教育心理学要想获得系统化地完善和发展,就必须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并且必须要设置具体的实践方案,同时也要注意茶元素的具体融入。首先我们需要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教学理念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知,完善其具体的教学模式和教育内容,促使我国的教育心理学不断走向成熟,改进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找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特点,全面提升其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茶文化在教育心理学的应用价值和理念融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