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化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2 03:12: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育文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教育文化

语言文化教育探讨

一、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要了解文化与语言的关系,首要解决的是文化的概念,文化涵义深广,与社会的物质、精神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笼统说来,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具体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语言、历史、地理、宗教信仰、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由此可见,文化具有社会性和民族性,社会和民族的多样性决定了不同文化的独特风格与内涵。

二、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鉴于语言与文化之间紧密的关系,教师作为语言的讲授者在平时分工作中应该格外注意对以英语为语言的国家和社会文化的学习、理解、传授。我们虽然不能单纯地把语言视为一种交流工具,但不可否认,语言的交际功能是语言最重要功能之一,而我们的语言教学也通常会把交际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那么怎样才算是成功的交际呢?是不是学生只要掌握的词语的准确意义、用法、句法功能,能够说出符合语法结构的英语语句就算成功了呢?笔者认为,这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因为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环节———我们的交际对象,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如果我们的学生只懂得如何用英语表达,却对英语社会的文化了解甚少,那么在交际过程中即使我们的学生能够用英语准确无误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还是难以避免误会的出现。举个众所周知的例子,询问英美人士的年龄是一种禁忌,在我们的文化中却不是很重视这一点,如果我们只告诉给学生询问年龄用“howoldareyou?”却没有告诉学生不能随便问英美人士的年龄,那么在实际的交际中就很可能出现尴尬的情景。可见,在语言教学中应该充分意识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把文化教育与单纯的词汇、句法教学等结合起来,真正能够让学生学有所用。另外,这些年来的大学外语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当学生对英语语言国家存在误解或偏见,或者学生仅把语言视作交际工具时,学习兴趣会降低,语言水平也很难得到提高;反之,那些对以英语语言国家和社会感兴趣,更愿意了解和接受英语语言文化的学生,会对学习其语言具有更加浓厚的兴趣,随之而来的则是英语水平的提高。可见,语言与文化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该重视文化教育。

三、文化教育的内容与教学形式

作为英语教师,不论讲授何种课程,针对什么样的学生,我们都应该不失时机地进行英语文化教育。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开设专门的文化课程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有助于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英语文化学习,但绝不能把文化教育的任务全部交给一名教师、一门课程来完成;而对于数量更多的非专业的英语学习者,开设专门的文化课程就目前而言并不现实,那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对学生的文化教育渗透到英语课堂上,充分利用各种时机、手段、材料、设备等为学生介绍英语国家文化。本文要讨论的重点就是在公共外语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都包含哪些内容呢?这一问题离不开文化的涵义,即我们提到的“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语言、历史、地理、宗教信仰、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由此可见我们语言教育本身就是文化教育,除此之外,关于英语国家的文化的教育应该涉及到以英语为母语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像是希腊罗马神话、圣经故事、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知识、民间故事与民俗、节日、生活方式、影视文学作品等。文化教育的教学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形式。首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据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多留心那些学生感兴趣的文化知识,从教材中的一个小的知识点,扩展出更多的文化知识。比如讲到了单词wedding,那除了讲解本词的意义“婚礼”,我们还可以为学生简单地介绍下英语国家的婚俗,可以选取一些传统的内容进行讲授,例如,“约会、求爱与订婚”的婚前三部曲,或者婚礼的形式,如世俗婚礼和宗教婚礼;也可以选取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比如,婚礼誓词、抛花束或者撒米的习俗、结婚纪念日等。有时候,还可以依据教材和教学时间进度做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文化专题,以《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基础教程》第七单元为例,这个单元主要是介绍西方的节日,情人节、愚人节和万圣节,节日往往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那么除了课本内容,还可以介绍一些其他的节日,假设讲授这个单元时刚好是在12月左右,就可以给为学生介绍一下圣诞节的由来、习俗等。第二,鼓励学生独立进行文化学习。现代校园建设为学生带来了许多学习上的便利,不论是图书馆还是网络,都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知识来源,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把这些资源利用起来。比如,在《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1》(全新版)中,第三单元以“探索”为主题,课文A《麦哲伦的疯狂》主要讲麦哲伦航海的故事,对西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麦哲伦航海并不是偶然事件,其中有很多的历史原因,也涉及到一定的地理知识,那么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查阅关于麦哲伦航海背景的作业,这样学生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了解到很多课本上没有的文化知识:大航海时代、奥斯曼帝国、文艺复兴、地圆说等等。第三,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扩展更多的课外知识,使我们的教学内容丰富起来。健康有趣的影视作品、旋律优美的英文歌曲、内容丰富的报刊杂志、风靡全球的畅销书等,只要学生感兴趣,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先来谈谈英文报刊,报刊因其时效性和信息量大等特点,一直深受广大读者欢迎,一份难度与学生水平相当、内容新颖的报刊,是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提高英语水平的重要工具,教师应该多多鼓励学生阅读英文报刊,我们可以选取英语报刊的部分内容为学生导读,也可以推荐学生自己阅读。以2014年9月17日的《21世纪英文报》为例,其中有一篇文章名为“Festivitiesworld-wide”,文章主要介绍了英美国家的大学生是怎样举办聚会的,我们可以在为学生讲授大学生活时,加入此文章,介绍下英美国家的聚会,也可以在介绍各类节日时,与学生一起阅读这篇文章,比起单纯的文字介绍各类聚会,这种由英美人士写的文章更加生动、有说服力,也更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利用影视作品进行教学无疑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形式之一,我们未必一定要为学生放映一整部影片,更多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选择教学需要的一小段,比如前文提到的我们在为学生讲解婚礼时,就可以选择几段经典的婚礼片段进行欣赏;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选择适合学生观看的整部影片,通过影片赏析为学生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以经典影片《阿甘正传》为例,其中就涉及到大量的社会历史只是等,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从中可以学到很多课本上没有的文化知识,更加深入的理解美国文化。

查看全文

地域文化教育综述

一、地域文化教育的价值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规约生成不同文化,带有浓郁地域色彩的地域文化在长期的演进中反映了生活在该区域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浸染着本区域的乡土人情,建构了色彩斑斓的地域文化。“地方文化不仅以外在可见、可触摸的形式存在于个体的生活中,影响并塑造个体,而且还以无形的、潜在的方式规约并影响着个体,从精神观念的深处塑造着个体的人格与心灵。”[1]因此地域文化教育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维生素,它能满足学生不同需求,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实施地域文化教育也是践行多元文化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多元文化教育倡导教育的民主及文化的平等,旨在强化多元文化的交流、互动及彼此吸纳从而保护、传承和创新文化。在色彩斑斓的文化大观园中,作为枝枝红杏的地域文化更是不可或缺。“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沐浴家乡的阳光雨露成长起来的莘莘学子理所当然应该熟悉家乡的民风民俗、历史渊源和文化传统。因此因地制宜地进行地域文化教育,锻造学生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修养就势在必行。

二、地域文学凸显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地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恒久的地方传统,不但表现为一般的文字、图像资料和传说故事等语言形式,还表现为特定的社会风俗、习惯,人文、地理风貌,文化遗存、遗产和传人等实体形态。”[2]这些或隐或显的地方文化记忆要想为孩子们所喜闻乐见,必须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通过一定的文学手段,使其蕴含在传说故事中,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成为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读物。地域文学能够引领孩子们进行地域文化巡礼,也就成为传承地域文化的有效形式,文学深层的文化底蕴通过文学的手段得以传承,文学用其诗情画意的语言彩绘出地域文化的特质,凸显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因此依托地域文学进行地域文化教育,不仅可以发挥文学的人文教化功能,还可以建构正确的地域文化价值观,培育乡土文化的认同感。本文依托淮河流域文学探讨地域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式,以期把淮河流域文学中静态、潜在的地域文化资源予以现代性转换,体现其地域文化的综合性价值。

三、基于淮河流域文学的地域文化教育初探

淮河流域东北连齐鲁、西北接中原、西南接荆楚、东南通吴越的地理环境,形构了淮河地域多元文化(如荆楚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中原文化、老庄文化等)交融互渗、兼容并包、开放创新的地域文化特征,加上频繁的自然灾害、恶劣的生态环境以及艰辛苦难的生存条件,锻造了淮河流域忧郁而达观、热烈而沉稳、兼容而执拗、勇武而贵和的复合型地域文化精神。淮河流域文化既承载着中华文明和文化神的共同形态,又表现出与其他地域相异的文化表征和不同的地方意识。这些丰富多彩的内蕴在多元文化交织、碰撞、融合中异彩纷呈,彰显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如何发挥淮河流域文学的审美、教育及认知价值,适应地域文化的多样化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同时强化地域文学的文化选择、传播和创新功能,把这些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内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我们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查看全文

冰雪体育教育文化传承研究

当代经济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而发展的,人的需求特征是主要因素,但文化也在逐渐影响着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使文化得以一直存在,因此高等教育正是通过文化传承来培养能力素质全方位的人才来促进社会主义的精神与物质文化上的发展。文化不仅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更包含了人们在世界发展进程中所呈现出的价值观及行为标准。文化与教育息息相关,相辅相成。教育需要文化提供活力源泉,同时,教育也为文化提供了载体,让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因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承载了人们对文化的追求。体育串联着文化与教育,高校体育教育更是把健康放在首要位置,同时也应该均衡发展高校学生生理上、心理上以及社会适应性的健康教育。就目前看来,冰雪体育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所产生的最直接、最明显的效果就是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1实现生命体验

文化是生命的体现,而归根结底文化就是人的自我生命存在及其活动。体育涵盖着生命的本质,生命也是体育的固有品格。冰雪体育应该向着充满活力的发展状态努力,并注重体育教育教学过程的学习体验。真正的教育是面向人的,教育的根本是有自我的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成熟的教育应该向着完整的生命,具有自我的生命,有创新能力的生命而发展。要实现这些,冰雪体育教育应当树立新的观念,以生命为本,从生命追求的角度出发,改变固有的仅针对体能提升和运动技巧的锻炼,增加对生命意义的探索。生命的首要目的是健康,其次应当将生命的追求从生理到心理发展,让每个人都能享受身心健康的美好,这是冰雪体育教育的追求和意义。冰雪体育教育不光在引导大学生自然生命的朝向,更是全方位的生命教育,注重大学生的社会和精神生命的发展成长,使其生命层次更加均衡,更加完善。教育者应当从教转为学,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本性、爱好、价值观等,充分引导其个性的发展,并根据每个学生个性上的差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略。促进学生对生命本质和生命活力的理解和追求,使其生命得到应有的意义,成长得到活力。冰雪体育教育是生命层次上的教育,传道授业,锻炼能力,熟用技术只是最基本的要求,而更深层次的目标是让学生感知生命的真谛,充分发挥其生命的个性,不论是在自然生命、社会生命还是精神生命上都能有均衡追求和发展,让生命的质量得以提高。教育者应当让生命和体育完美交织,展现其意义,让学生在冰雪运动中感悟体育的魅力,迸出生命的火花,在成功中体验失败,在失败中享受成功。体验养生、娱乐、活动、旅行。体验合作、自由、发展、义务。体验生命的奋斗、生命的奋发图强、生命的力量。感受生命在发掘过程中的全面性以及持久性,在生命建构过程中感受其带来的意义和道理。在冰雪体育运动的锻炼中,让大学生能够完全展现自己的实践技巧和个人魅力,使其生命能够通过冰雪体育运动展现不一样的价值。每个学生个性不同,情感不同,教育要因人而异,尊重每个人的差异,开发每个人的个性,让每个人均衡发展。充分发挥冰雪体育运动的精神价值,不仅让每个大学生的体质得到发展,更要让其生命质量得以提升,增强大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和感受,使其爱护生命、尊重生命,了解生命的深层意义。

2加强人格培养

人格是人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形成的,即人格是文化的积淀。体育文化旨在健全人格,而冰雪体育在健全人格和塑造人格方面较为突出有效。在冰雪体育教育中,高等院校不仅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教育,更要以文化为理念,加强在文化知识和精神素养方面的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内在人格。一方面让学生在寒冷的冰雪运动中尽情拼搏,锤炼其勇敢奋斗、乐观无畏、坚强挺拔的精神;另一方面在师生同学的团结互助之中加强其团队凝聚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善良友好、互助友爱等品质。通过冰雪体育运动,让大学生在自我人格塑造的同时,也能加强其在团队合作方面的能力和品质。经过冰雪体育运动的锻炼,大学生的心理品质也逐渐完善,进而在人格上得到完美提升。冰雪体育运动应当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在人格培养过程中,加强其自主能力,发挥其创新能力,让大学生在运动中逐步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注重大学生本性的发展、调整和提升,以人格为教育起点逐步完善大学生的个人品质,是冰雪体育教育的人文价值所在。以大学生人格培养为主要内容,乃是冰雪体育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传承。

3弘扬人文精神

查看全文

高校生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关系

高校作为文化的集散地,其校园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而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校园建设的重要途径,既相互区别又互相联系,我们应该用对立统一规律辩证地看待二者的关系.

1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立性

首先来谈文化教育的概念.文化有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之分,广义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等等.大学文化教育侧重于狭义文化的范畴,即通过传授文化知识,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同时大学文化教育中所包含的物质文化教育、行为文化教育和制度文化教育等也是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文化教育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是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主要内容.其次再谈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思想即人的一种思维活动,政治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上层建筑,是为巩固国家政权所采取的策略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总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即高校教师和管理者指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立场和价值观,从而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理论及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以文化育人,无时不在进行着文化选择”[1]大学应该确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导文化,承担起实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2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性

2.1文化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高校是一个社会思想的源泉,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所在地,高校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文化教育,即以文化为手段教育大学生.高校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文化教育可以使大学生透过物质文明感受历史的厚重,使大学生汲取新知并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文化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文化教育有助于传承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在大学校园中物质文化包括校门、图书馆、园林建筑、纪念馆及雕塑等等,这些是高校经历磨难的积淀和见证,是大学精神的一种外化,召唤着大学生铭记过去的艰苦年代;在学习历史和政治等文化课的过程中,教师传授有关革命历史的和政治斗争的知识,使大学生潜移默化中感受着老一辈革命者的光荣传统和勇于开拓的精神,进一步使大学生认识到胜利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坚定不移的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并高举社会主义旗帜,继续传承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第二,文化教育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思想政治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2]健康积极的人文景观氛围,不仅能使人身心愉悦,而且可以激励大学生更好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的精神文化建设集中体现为,在工作和教学中积极发扬学校的办学理念,树立积极向上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寓教于乐,从而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激励大学生提高个人精神境界,这样各种文化因素“最终形成一种合力,影响着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政治观念等”[2],文化教育不断丰富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使大学生参与其中,从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第三,文化教育有助于开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领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到新的阶段,我们的思想价值观念会出现新问题、新矛盾、新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和需要,开拓新的领域,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导向.文化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服务”[3]文化教育只有紧跟时代步伐,把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广大师生的生活和工作中,才能培养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查看全文

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音乐教育研究

摘要:多元化教育是如今我国教育的主流形式,随着各国之间经济贸易等多方面往来日渐密切,各地不同的风俗理念与人文经济相互交叉融合,最终演变成了如今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同样吸收了不同文化的精髓,成为了一门严谨的教学科目。与其他学科并行,音乐教育同样需要融合多元化教育理念来跟随形势的改变。本文仅以笔者观点,阐述目前处于多元文化教育模式下的音乐教育理念。

关键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教育视野

自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完善以来,越来越多的音乐高校开始加强对实施多元化音乐教育这一理念的重视。但如今的高等学府不同于专业的音乐院校,在专业的音乐人才培养方面手法并不成熟,往往投入不菲,而得到的效果却微乎其微。相对的,普通高校在培养一些专业性较弱、但能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和基础音乐技巧的可开发性人才方面更占优势。所以相比于在普通高校中实施专业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进行多元化音乐教育显然更易于培养大量的基础性人才。由此可见,多元化音乐教育在高校教育中有着乐观的推广性与实用性。

一、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的音乐教育概述

多元文化的理念,是多种文化融合的产物。它不同于任何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习俗,也不符合当下的任何一种文化理念。多元文化教育,是近些年新生的教育模式,旨在应对文化交融的崭新局面。作为多元文化的一个典例,多元音乐文化满足多元文化产生与发展的每一个必要阶段,是多元文化的一个标准产物。为应对其教育教学方面新出现的问题,现对多元文化视野下的音乐教育加以概述。

(一)音乐教育内容。音乐形式在各地有着不同的区分,但其内容往往大同小异。对学生的音乐教育内容,无非包括动作、语言、乐器三方面。但由于多元化教育的前提以及多元文化的融入,对学生的教学内容就需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和当下的需求。以笔者观点,国内高校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更应注重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及吸收。每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同样满足多元化教育的需求,且其历史悠久,发育成熟,利于开展教育。且在各国文化相互冲撞的当下,只有一心致力于发扬发展本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才能在保证传统音乐文化得到弘扬的同时,也能在多元文化的流行趋势下保守住自己的地位不变。众所周知,我国地理区域跨度较大,文化水准差异较高,五十六个民族文化差异的存在使得我国具备先天性的多元文化。这些民族中,大多数都具有各自的音乐文化传承、语言习惯,个别的还有自己的乐器传承。这是一个进行多元化音乐教育的优势所在,也是教育内容的一个丰富源泉。我们应当对多个民族的文化差异在肯定和尊重的前提下进行开发与传承,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国外的优秀理念和优秀文化因素,丰富现有的内容,来达到进行多元化音乐文化教育的目的。

查看全文

传统文化教育缺失对幼师教育的影响

摘要: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广泛渗透到包括伦理、礼仪、习俗,以及哲学、教育等在内的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我国现今的高职幼师教育中,也必须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对策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广泛渗透到包括政治、伦理、礼仪、习俗,以及哲学、教育等在内的社会的各个方面。我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诸子百家学说众多,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以儒家学说为主、兼收并蓄、和而不同的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庸之道和“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要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视德育。“德”被看做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核心要素。一个人的才能必须在高尚的德行指导下才能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效果。如果一个人有才而无德,那么才能越高,对国家和社会的危害越大。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一个人的教育首先要从道德层面开始。对孩童发蒙的教育就开始进行了道德教化。三字经,百家姓以及诸多家训故事都说明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下,伦理的教育是首位的。可以说,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基础性的、伦理性的。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奠定了一个人的道德底线。在我国现今的高职幼师教育中,也必须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

一、传统文化教育缺失对高职幼师教育的影响

教师在人类文化继承和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在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中,在促进人的发展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学龄前的儿童心智发育水平较低,在他们的心里,教师的话就是真理,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教师就是智慧的象征和高尚人格的化身。尤其是师德面貌,对孩子的影响巨大,教师仁爱、温良的品行有利于儿童健康性格的形成,反之,会给孩子一生蒙上心理阴影,造成不可逆的恶劣后果。所以,幼儿教师更应把传统文化中崇高的精神和优秀的品质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并付诸行动。传统文化中对道德教育的要求,是最为基本的,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完整。对于儿童的道德教育更是如此。“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俗语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幼儿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教师教给幼儿的是做人的根本,幼儿教师要以身作则,感染和引导幼儿建立道德善恶观念,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而在当前的高职幼师教育中,由于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其道德教化的基础功能受到了严重削弱。对于今天的幼儿教育而言,在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现实中,隐含着潜在的危机。首先经济的高速发展造就了一批区域经济中心,这些中心城市往往集中了某一区域内的最优质资源,包括就业、医疗、经济、教育等方面。大量人口向中心城市汇集,在中心城市造成了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在这种环境下,高职幼师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后果明显的就是幼师教育功利化。一方面,目前我国幼儿教育资源紧缺,公立幼儿园数量较少,经过正规教育培养的幼儿教师人数较少,远远不能满足适龄儿童就读的需要。因此,幼儿教师的就业形势非常乐观,高职幼师生往往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形下,高职幼师教育更多地体现了职业化的性质,即将教育的目标侧重为培养更多的具备具体教学能力的高职幼师生,担任幼儿教师。由于职业技能教育的直接性和实用性,对高职幼师生的职业技能教育成为了高职幼师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对于长期性基础性的道德教育则涉及较少。高职幼师教育目标的定位出现了偏差,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得高职幼师教育不再是德业,而成为了更为功利的职业。另一方面,在目前我国高职幼师教育的内容中,大多数课程是关于如何教育幼儿的方法和技术手段。高职幼师生接受的教育模式仍然是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了道德的教育只是冷冰冰的机器。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得高职幼师生缺乏对幼儿老师职业的正确认识。在一些高职幼师生看来,幼儿教师和其他职业一样,仅仅是能够让自己安身立命的职业一样。而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其他职业一样,属于职业技能的一种。这种冷冰冰的职业观正是屡见不鲜的幼儿教师虐童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缺乏道德感的教育,使得幼儿教师忘记了自己是幼儿道德引导者的身份,而没有道德感的教师也不可能培养出有道德感的学生。缺乏传统文化教育的幼儿教师,缺乏对幼教工作的重视和敬畏,将会对幼儿教育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

二、高职幼师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对策

查看全文

浅谈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音乐教育

【摘要】现今,在我国教育中多元化教育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各个国家间的经济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各个地区之间的人文经济及风俗理念彼此融合交叉,进而呈现出多元文化。在高等教育中,音乐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存在一个共同点,就是吸收了多元文化的精华,所以,音乐教育应顺应全球化趋势,将多元化教学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多元文化;教育视野;音乐教育

随着教育事业愈加完善,更多的音乐高校认识到强化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必要性。然而,对于具有较强专业能力与水平的学生的培养,相较于音乐院校,高等院校的培养模式依就存在诸多不足,虽投入大量的财力,但未得到理想的效果。相对的,普通院校虽在一些专业性培养上比较薄弱,但具备基础音乐技巧、乐理知识的可开发性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由此可见,相较于在普通院校开展专业知识教学活动,给予学生多元化教育,有利于培养更多的具备较强专业能力的音乐人才。

一、简述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各种各样的文化间不断地融合、碰撞、交流及吸收。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每一种文化均保留着本身的特质与魅力,其对自身存在的价值进行彰显。这一文化异质性对人类文化的多元性进行了塑造。当前,各个民族的意识觉醒,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更加紧密,全球范围内开始高度关注多元文化,并推动了多元文化教育的广泛应用。现今,虽未对多元文化教育进行统一标准的定义,但我们可以通过梳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从而对多元文化教育加以理解。在本质上,多元文化教育指一种教育理念上的独特取向,这一教育理念要求学生与教师在学习、教学中应充分尊重每个国家的文化,并对各种文化进行了解,秉持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彼此学习与借鉴,做到求同存异,确保所有的受教育者均拥有平等的教育机会,以此推动各民族之间文化的协同发展。从教育内容角度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涉及到现代音乐、古典音乐、本民族音乐、其他民族等音乐,其属于一种兼容并蓄且全面的音乐教育模式,这一音乐教育模式的主要作用为:对学生的审美视角进行拓宽,对多重音乐感进行构建,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使之能够应对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为能提升整个民族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应积极运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以此促进本国音乐教育的蓬勃发展。这一理念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有:

(1)满足当前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需求。当前,人们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各种文化之间频繁的交流与碰撞,文化多元化已是全球的关键共识。基于此,积极促进多元文化教育模式的进步是顺应时代进步的步伐;同时,在高校教育活动中开展多元文化教育,可促使学生以更开阔的视野看待每个区域与每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在极大程度上推动各个民族之间的互相借鉴与学习,强化各个民族间的合作与交流。

查看全文

讨高校英语教育的文化教育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英语不仅是交流信息的重要工具,而且可以有助于学习者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加深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精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这说明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文化教育,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文化教育,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1语言教学与文化教育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教学中必须有文化教学,教师在教授语言的时候必须教授该语言所代表的文化。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应放在同等高度上,实现两者的完善结合,才能减少学习中的错误,更有效地进行交际。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中,理解课文中的词、句及全文只求表面意思,不能理解深层涵义。

2大学英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语言教学不仅包括语言知识的教学,而且包括文化知识的教学。教学实践也证明,影响学生交流的主要障碍就是隐含在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势在必行。

(1)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密不可分。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操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它们的“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因此,为了能使学生透彻地掌握语言知识,教师应向学生介绍相关文化知识。

查看全文

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音乐教育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开放,我国文化也开始与各国交流,各国各地文化的互相交融现象也越来越常见。全球不同地区的文化产生了不同风格与特点的音乐,形成了多样化的音乐体系。在这种发展状况下,对学生的音乐教育也应该在多元化的音乐背景下进行。因此,本文对多元文化下的音乐教育进行大概的论述,并针对这一背景与概念探究如何更好的进行音乐的多样化教育,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扩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关键词:多元文化;音乐视野;音乐教育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教育概述

首先,多元文化教育是相对于单一本土化的音乐教育来说的,其本身也是多样化的,不同的文化孕育了不同的音乐风格与表现形式。我国是一个由汉、藏、维吾尔、彝、佤、高山等族组成的国家,其中,每个民族都有其他民族无法替代的音乐特色,这些民族的优秀音乐都应该纳入我国现有的音乐教学材料中,成为我国不同文化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多元文化的主要内容主要反映在不同地区与民族的动作、语言、乐器三方面。在多样的文化教育背景下,音乐教育的内容也应该适应经济与文化全球化的变革,根据时代的需求进行改变。多民族下形成的多元素文化中,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语言、民族舞蹈、民族乐器等,这些都是多元文化下的民族音乐优势。最后,多元文化下的音乐教育还反映在音乐教育的不同形式上,传统的音乐教育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音乐学习需求,因此,随着音乐教育的多样化发展,教学形式也随之改变。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对音乐教育进行多元化的改革,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不断更新有效的教育方法。

二、多元文化下提升学生音乐水平的具体措施

(一)树立音乐的多元化观念

查看全文

传统文化教育在思政教育的实现途径

【提要】经济全球化,也推动了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碰撞和交融。想要增强国家的核心力量,提升我国的世界地位,仅仅依靠经济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因此,本文对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途径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今后我国传统文化教育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分析

(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

与初中和高中不同,学生进入大学,就相当于进入了小型社会,大学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物以及在互联网上接触的各种信息都会对他们的思想意识造成冲击。大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够在这一阶段对学生的三观进行正确引导,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以及社会的发展都极为不利。中华传统文化是经过几千年历史沉淀的优秀文化,将其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另一方面也能够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二)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