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途径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2 02:47:3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育途径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教育途径

创业教育途径探索

一、高校创业教育的问题

1.创业教育的认识误区目前,高校对创业教育还缺乏明确深刻的认识,认为开展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毕业生的创业比例,提高学校的就业率,认为创业教育仅开展技巧、心理、政策、形势分析等方面的指导即可,且大多数还停留在举办创业讲座、创业计划竞赛,简单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办、经营校园小店铺,从事营销练摊活动等基础层面上。创业教育只是开展一些“创业计划大赛”,举办一些“创业设计活动”,设置一些“创业中心”就可以了,这种“创业教育”并不是真正的创业教育,本质上是创业“实务”教育,这种创业“实务”教育因缺少创业理念的指导而只能局限于少数学生,大部分学生只能是“看客”,这种创业“实务”教育只属于精英化教育,并不是真正的创业教育。与此同时,学生与家长也对创业存在认知偏差,认为只有找不到工作的人才去创业,或认为创业就是创办大公司,开商店、办餐馆是从商,不是创业,觉得自己距离创业太远,根本不能实现创业梦想,对创业敬而远之;家长认为找到一份安逸、收入高的工作才算没白读大学,才够体面,而创业就是失业。

2.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缺失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相继开展了创业教育。大多数高校的做法是加开几门与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虽然有些学校将创业课程作为必修课程,面向各个专业开设,但大多数学校将其作为选修课程开设,还有的学校开设了大量的创业方面的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但这些创业课程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编写与选用的教材普遍是将各类创业活动实践资料稍加整理而成的,有些课程只是请专家或成功创业者做报告与讲座。开设的创业课程之间不具有严谨的逻辑结构,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这显然对高校的创业教育发展不利。

3.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创业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而,创业教育要求教师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创业经验,但能够两者兼备的教师较少。目前,我国创业教育教师严重不足,从事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数是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和就业指导的教师,他们既缺乏创业经验,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创业教育训练,他们的教学只能是以理论传授为主,很难将理论知识与创业实践有效融合,只能是纸上谈兵,很难受到学生的欢迎,教育效果自然欠佳。还有些高校聘请成功创业人员做创业教育兼职教师,这些人虽有创业经验,但创业理论功底不足,且忙于公司经营,对创业教育难有深入研究的精力,其创业教学效果也不会太好。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有待全方位提高。

4.创业实训基地建设落后创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实践性,创业教育的目的应主要通过实践性教学来实现,说教的创业教育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学生只有通过创业实践实训,才能获得经验与教训。创业实践实训需要具备基本的条件,其中创业实训基地建设是必备的条件。近几年,我国有些省、市纷纷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也有一些企业成为创业实训基地,还有一些高校也建立大学生校内创业实训基地。但这些创业实训基地的数量远远不够支持创业教育,创建创业实训基地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需要大量的资金。因各个方面的原因,许多高校不能大力投资建设创业实践基地,全国除了极少数高校创业实践基地办得较好外,其他地方,尤其是西部落后省份的高校的创业实践基地的底子相当薄弱[3]。

二、培养创业精神的重要性:高校创业教育的本真目的

查看全文

素质教育下德育教育途径分析

【摘要】所谓德育教育,主要就是对学生政治素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以及心理品质开展教学,在小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小学生数量较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德育教育直接影响国家与民族未来发展。德育教育对小学生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小学德育教学现状作了分析,从素质教育视角提出小学德育教育有效开展途径,为提升小学生道德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德育教育;途径

一、前言

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教育是小学开展教育关键工作,德育教育也是开展素质教育核心内容。从目前来看,小学德育教育仍然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这就使得小学德育教育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小学德育教育对培养小学生道德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相结合方式来开展德育教育。若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那么很难满足新时期教学需求,学校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本主义原则,肩负德育教育责任,创新小学德育教育思路,开创中国特色小学德育教育发展局面。

二、小学德育教育现状

1.小学德育教育方式过于单一。由于小学德育教育方式过于单一使得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着非常大的挑战,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开展德育教育是不够的,无法将德育内容有效渗透于其他学科。传统德育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德育教育需求,无法有效开展德育实践可能,这就使得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从目前来看,小学生大多是通过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德育活动,若是小学德育教师一味采取单一化教学方式,那么就使得学生德育知识与具体行动之间存在着脱节,教育形式化问题较为严重,小学德育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2.小学德育师资力量过于薄弱。从目前来看,小学教学中并没有设置专门德育课程,也并没有专门德育教师。很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成绩,认为开设德育课程是浪费时间与浪费资源,这就使得开展德育工作遭遇非常大的阻碍,形式主义问题较为严重。3.缺乏完善德育教育环境。科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以及网络信息技术进步使得校园中充斥了色情信息与暴力信息,对培养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中,过分溺爱使得小学生养成不良习惯,诸如,没礼貌、自私等等,学生家长也并没有认识到德育教育重要作用,小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失。

查看全文

“小学教育”教师技能训练途径途径

摘要:创新背景对“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教师技能训练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求“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具有更加全面的综合素质。文章在分析创新背景对“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职业素养影响的基础上,结合创新背景“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教师技能的内涵,阐述了“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教师技能训练途径,以期提高“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创新;小学教育;教师技能;内涵;训练途径

从上世纪末南京师范大学晓庄学院开办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以来,我国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已经历20年的发展,为我国基础教育培养和储备了大批高学历的教育人才。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教师技能训练是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措施。与其他师范专业相比,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主要培养全方位发展的小学教师,对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

1创新背景对“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诉求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定格在“本科”,定向在“小学”,定性在“教育”,目的是培养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与教育发展需要的小学教师,具有职业性、实践性、综合性、学科性鲜明特色。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创新背景下小学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应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应然诉求[1~2]:1.1具有扎实的综合知识。小学教师应具有小学各阶段、各学科教学任务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体系,主要包括通识类、教育类和实践类等知识。扎实的综合知识是小学教师创新的基础,小学教师掌握的知识越丰富、知识结构越合理,越容易观察和发现新问题,以便更好的满足当前教育创新的需要。小学教师不仅要掌握小学教育专业知识,还应具有丰富的社会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不断构建自身的多元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当代小学教育发展的需要。1.2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中小学教师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并将良好的思维习惯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只有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在创新背景下,小学教师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更重要的是解惑、启疑,要将小学课堂由权威型向民主型转变,激励小学生去思考和探索科学知识。1.3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小学教师除了承担小学课程教学任务外,还需承担校本课程研发、个性化教育实施、社团活动组织等多项工作,因此要加强自身实践教学能力,这是提升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关键。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应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形成对小学教师职业的感性认识和经验体验,有利于在职业生涯中带领小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小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小学生将创新性的意识转化为实践性的现实行动。1.4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小学生接触新事物的途径愈发广泛,知识也日益丰富,小学教师需建立起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现有知识体系,成为知识的主动获取者,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小学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基础,直接影响着中学和大学阶段的教育发展水平。在创新背景下,小学教师需要完成从“教书匠”到“研究者”的转型,要具备专业化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深入研究小学教育现象及其规律,逐渐提升小学生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的能力。

2“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教师技能内涵

查看全文

善良教育在小学教育的养成途径

摘要:善良品质古往今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崇尚善良也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主导价值取向之一,因此,善良教育有着久远的历史。然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善良教育出现了缺失,尤其是在小学教育中,这种缺失极为明显。继续发扬善良教育的传统,培养学生的善良品质,已成为现阶段基础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善良;善良教育;小学教育

一、善良教育的概况

(一)德国的善良教育。德国的善良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善的理念”。他认为善是积善于世、造福于世的根本动因。18世纪法国启蒙教育家卢梭从性善论的角度提出教育的任务应该使人“回归自然,恢复天性,摒弃恶发扬善”,提出道德教育的三个任务:培养善良的情感、善良的判断和善良的意志。[1]后来德国哲学家康德继承了卢梭的观点,指出教育的任务在于将潜藏于人性中的善性激发出来。[2]二战后德国的善良教育内容上包含爱护动物、保护环境、同情弱者、宽以待人、反对暴力;教育方式上采用道德渗透与惩罚相结合。这种建立在对历史深刻反省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育体系实质上是对人性的重新认识与思考,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与借鉴的。(二)我国古代的善良教育。中国的善良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老子《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荀子的“积善成德”也倡导宽容与善良。儒家核心思想“仁爱”充分的体现了善良教育的内涵与本质要求。孟子旗帜鲜明地用性善进行了概括,还指出人人先天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以及是非之心四个善端,但是仅有善端不够,还需要通过教育扩充善性。“四书”之首《大学》开篇说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从要求发扬光大人的善性到治民爱民再到各司其职、尽善尽美,这是对善良教育的要求由低到高、内涵由简单到复杂、教育对象由个人到群体社会的过程,最终体现儒家封建道德的至善境界。另外,我国古代的一些童蒙教材也涉及了善良教育,如王应麟的《三字经》,开篇即“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可见,我国古代很多文人义士都很重视对人的善良教育,并将善良教育与伦理道德教育相融合,提到了很高的地位上。

二、小学生善良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大多数的小学生能够做到尊老爱幼、乐于助人、践行善良,道德水平正在逐步改善和提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各种深层次的原因,也存在和出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道德问题:(一)现代社会功利主义思想的侵蚀。市场经济如同一把“双刃剑”,在促进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人们价值观的扭曲,诸如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及消费主义思想的泛滥。出现如:“善良在这个社会是无用的”、“金钱至上”、等价值观。在学校教育系统里,教育机构、教育者们更关注的也是升学率和学生成绩的高低。这些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人生境界、美好品质的向往和追求。[3]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暴力色情文化及冷漠思想也无孔不入,好奇心强且分辨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小学生受到各种负面思想的侵蚀是无法避免的。(二)家庭教育的失衡与不当。小学生主要是指7到12岁的儿童,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尚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并在小学三年级左右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关键期内进行善良情感教育的效果是最明显的。家庭是学生接受善良教育的启蒙学校,家庭环境中的某些不当教育和环境中的不良因素,是造成小学生难以开启善良心性和践行善良行为的重要原因。(三)学校关于善良教育缺乏力度。“九层之塔,始于垒土”,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处于基础性的关键地位。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加以善良情感的直接教学与渗透教育,对学生未来善良品性的发展将起着奠基性的作用,然而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中,学校对善良教育重视的力度严重欠缺,教育的方式欠妥,并没有发挥善良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启蒙作用。这种缺失性表现在过分注重智育轻视德育,过分注重考试分数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忽视善良教育体系的构建,教育的形式化严重,以及部分教师师德缺乏,这些现象都严重阻碍着善良教育的前行。

查看全文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途径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两种不同方法,但是在本质上还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因此,加强这两种教育方式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进行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也是当前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也是进行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进行这两种教育方式的融合,不是进行简单的相加,而是在更高层次上的结合。本文分析了进行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的可能性,并论述了这两种教育方式融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科学教育;人文教育;融合;途径

目前,在社会的发展中,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也经历过融合、再到分裂的过程,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实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逐渐变成了一种社会需要,实现高等人才的培养,就要加强这两种教育方式的融合。因此,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探讨和分析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效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进行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的现实需求

在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中,进行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本来就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而且这两种教育方式相辅相成,具有不可分割的特性。但是由于当前我国的教育体系设置和发展不平衡,导致教育中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影响和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因此,进行这两种教学方式的融合是非常必要的。

(一)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查看全文

幼儿感恩教育途径探讨

感恩教育,顾名思义是教育者为了唤起受教者感恩意识而实施的一种人文教育。为了让幼儿了解“恩”,认识“恩”,感受“恩”,学会“施恩”“报恩”,幼儿园需全面开展幼儿的感恩教育。在幼儿时期实施感恩教育,是每一个幼儿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

一、唤醒幼儿的感恩意识

对于儿童来说,教师是除父母之外的最亲近的人,在孩子的眼中,教师无所不能,教师是他们心中的圣人,所以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孩子都将在无形中影响孩子。想要唤起幼儿的感恩意识,那么教师就必须是一个怀有感恩之心的人。所以,教师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应该时刻关心幼儿,对身边的一切持有一颗感恩的心,在受恩时言谢,而幼儿又是天生的模仿者,在老师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幼儿的感恩意识就能得到唤醒和培养。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不仅要有教师的正确引导,还要有父母的助力。感恩父母是我们一生都在践行的事业,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会忘记父母的恩情,而对于一个不具备社会认知能力的孩子来说,感恩父母就需要从身边的人身上学习。而父母是最好的榜样,所以在培养孩子感恩意识的道路上,还需要父母的耐心指点和督促。比如,吃饭时,有没有谢谢妈妈精心准备的晚餐;节假日时,有没有给亲朋好友送上祝福;收到他人赠送的礼物时,是否向对方表达自己的喜爱和感激。在平时生活中,父母要教育孩子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并知恩图报。

二、开展感恩活动

在实施感恩教育活动中,可以开展一些专门的感恩励志的活动,外聘幼儿专家给幼儿以心理引导。收集一些与感恩有关的传统故事,如《羚羊跪乳》《乌鸦反哺》《一饭千金》《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等,在讲故事时或其他活动中对幼儿教育启迪,唤醒幼儿心灵深处的感恩之心,促进幼儿感恩心里的发展。还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的节假日,如学雷锋日、感恩节等节日,组织各种感恩活动;可以引导幼儿在亲朋好友的生日时亲自为这些人制作生日礼物,表达自己对她的祝福和感谢她对自己的照顾关爱。另外,教师还可以给孩子留一些有特殊意义的作业,比如为为妈妈洗脚,给爷爷捶背等。

三、让感恩成为习惯

查看全文

试论教育生态学下英语教育途径

【摘要】生态教育学的最基本理论就是平衡。研究表明,生态平衡与教育理论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生态学的平衡理论对于教学具有指导意义。从这一角度出发可以发现教育中存在的不平等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大学教学的发展,在英语教学中,存在明显的等级划分、校园学习环境缺失,教学缺乏针对性等问题,使教学失去平衡,基于教育生态学的英语教育改革具有必然性,笔者将其改革途径做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以人文本

从教育生态学的理论出发,英语教育改革是一个整体,就目前看,这一整体存在明显的失衡现象。与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具体相同之处,教育生态环境由于人为原因遭到破坏,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感觉不到自身的价值,社会整体对于英语的重视程度提高,但是学生自身的概念模糊,学习方向存在偏差,很多学生背诵大量的单词但是缺乏表达能力,导致教育生态中人才需求明显失去平衡。语言与环境之间存在莫大的关系,校园语言环境的缺失是英语教育失衡的又一大原因。可见,维持教育生态平衡,构建和谐的语言学习环境,实现高职英语教育的改革是高职院校的基本任务之一。

一、教育生态学视角的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环境

教育生态学是从生态讯教学研究教育的规律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一门学科,这一全新的视研究表明生态学与教育学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它的存在具有合理性,作为活动主导因素的人与教育环境之间可视为一个生态系统,而只有保持生态系统内各个要素与环境之间的平衡才能存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一定社会的教育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实现教育生态结构与教育生态功能的最优化特征,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是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以培养语言综合性人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与翻译能力,适应我国的商务发展方向。教师和学生是这一生态环境中的主体,具有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学生内部和教师内部同样形成一个生态,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将影响教育生态环境的构建,而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则决定了生态发展方向和发展效果。对于英语教学来说,应重视教学生态环境中的所有因素,保证学习结果。文章探讨了教育生态平衡问题,并提出了现代英语课堂生态环境构建中的问题,阐述了教育生态学下的英语教育改革。

二、英语课堂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传统文化教育在思政教育的实现途径

【提要】经济全球化,也推动了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碰撞和交融。想要增强国家的核心力量,提升我国的世界地位,仅仅依靠经济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因此,本文对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途径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今后我国传统文化教育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分析

(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

与初中和高中不同,学生进入大学,就相当于进入了小型社会,大学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物以及在互联网上接触的各种信息都会对他们的思想意识造成冲击。大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够在这一阶段对学生的三观进行正确引导,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以及社会的发展都极为不利。中华传统文化是经过几千年历史沉淀的优秀文化,将其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另一方面也能够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二)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

查看全文

家园合作礼仪教育的途径探讨

【摘要】深化家园合作背景下的幼儿礼仪教育需要选取正确的教育方法与教育途径。首先,应当确立正确的教育合作背景下的礼仪教育的基本理念,同时,要提升家园合作礼仪教育的可操作性,并且要加强幼儿园和家长的密切配合。这样才能够促进礼仪教育的不断渗透。

【关键词】家园合作;礼仪教育;途径;研究

在展开对于幼儿的礼仪教育时,家园合作很有必要。这不仅在于幼儿园和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都有着非常直观的影响,这也在于只有从这两个方面共同推进,对于幼儿的礼仪教育才能够真正发挥好的功效。在家园合作的礼仪教学中,教育方法与教育途径的选择非常重要,并且两方面的良好合作与配合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只有确立正确的家园合作的方法与途径,这样才能够真正让家园合作背景下的礼仪教育收获好的功效。

一、确立合理的家园合作礼仪教育理念

首先,很有必要确立合理的家园合作礼仪教育的基本理念,这将会让教育过程更有针对性,也是保障礼仪教育收获更好的成效的根基。幼儿园和家庭是孩子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两个场所,幼儿时期的孩子的各种生活习惯以及基本观念的形成也直接受到这两个环境的影响。正是因为如此,只有以家庭和幼儿园为共同的出发点,这样才能够让礼仪教育更好的得以渗透。一方面,幼儿园应当成为礼仪教育的主要阵地,孩子们在园内教师要充分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并且纠正孩子的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家庭应当对于幼儿园内的教育内容加以巩固与强化,要让孩子们在家里也能够很好的将从幼儿园内学到的内容加以实践。只有明确家园合作礼仪教育的基本理念,这样才能够让礼仪教育收获更好的成效。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礼仪,应以幼儿园为主导,而幼儿教师是本课题实施的关键因素。想要让家园合作背景下的礼仪教育更好的得到落实,这首先需要教师主动学礼、守礼“、正人先正己”,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落到实处。教师的专业化不仅仅体现在教育孩子的技能方面,还应该在言行举止方面做出表率。这样才能够让孩子们在幼儿园内受到更好的影响与熏陶,这也会促使孩子们形成更多好的行为习惯。在这样的基础上幼儿才能够进一步将这些好的行为习惯带入家庭环境中,这才是礼仪教育有良好落实的一种体现。

二、提升家园合作礼仪教育的可操作性

查看全文

幼儿教育提升途径分析

摘要:随着幼儿数量的不断增多,根据幼儿教育的现状我们找到加强幼儿教育的有效途径,促进幼儿的全身心的全面发展,幼儿教育是人发展的主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是重要的,所以,我们会不断探索,寻找提高幼儿教学的有效途径,加强幼儿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幼儿教育;有效途径;讨论分析

解决了温饱的问题,人们开始注重教育的问题,一切的教育从幼儿开始,加强幼儿教育是很多人关注的问题。幼儿教师需要创新性的思维,思考更多的幼儿教育教学方法,为加强幼儿教育贡献一份力量,我们加强幼儿教育方法的实行,促进了幼儿教育得到有效的提高。

1幼儿教育的现状

1.1教学内容的杂乱:教学内容是根据幼儿的发展规律确定的,幼儿能学习知识、增长能力,幼儿数量的增加迅速涌现出大量的幼儿园,它们大多良莠不齐,而且教学内容杂乱,没有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以及发展规律制定教学内容。比如,幼儿应该接触简单的加减乘除、幼儿歌曲、幼儿舞蹈、简笔画和手工操作这些教学内容。最后是汉语拼音学习量的增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大量的英语学习,内容杂乱任务量大。

1.2教育理念的缺失:教育的核心就是教育理念,没有理念的支持,教育是不能长远发展的。好的理念可以促进幼儿教育更好的发展,我们缺失一个较成熟的理念,帮助我们加强幼儿教育的发展,间接提高幼儿教育的教学效率。比如,缺失帮幼儿建立自信心、正确的价值观、德育等等理念内容,需要这些理念对幼儿进行加强教育[1]。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