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2 01:50:3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育事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秋季教育事业计划
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地位并适度超前发展,促进各类教育事业协调稳定发展,根据省、市要求,结合我市“十一五”教育规划,现将08年秋季教育事业计划安排如下:
一、小学教育
2008年秋全市小学一年级城区计划招生30个班,1500人左右。农村计划招生115个班,5000人,班均学额中心小学一般控制在50人以内,村小控制在45人以内。
二、初中教育
2008年全市共有小学毕业生为8499人,其中城区1771人、农村6728人,按有关文件精神,保证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全市拟招收初中学生8499人,其中城区招收46个班(含赞化、南海、阳光对农村招生11个班),计2300人,具体为赞化学校(城区751人+农村249人),南海中学(城区470人+农村230人,其中宏志班1个),城北中学(城区350人),第二中学(城区200人),阳光学校(农村50人)。农村初中招收124个班计6199人。初中班级计170个。
三、普通高中教育
教育事业建设费征收制度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多渠道筹措文化教育事业建设资金,加快本市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的若干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征收范围)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娱乐业、广告业经营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统称经营单位),均须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缴纳文化教育事业建设费。
第三条(征收管理部门)
市财政部门负责文化教育事业建设费的征收管理工作,并委托地方税务部门承担征收的具体工作。
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布置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布置及应用软件培训会。6月份,我省承办了20*年全省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布置及应用软件培训会,我省对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全国会议承办工作,得到了教育部领导和与会的兄弟省市同志的一致赞誉。在这次会议上,教育部领导的讲话和各项培训都体现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做好教育事业统计工作,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工作任务的新的工作思路和设想。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传达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会议精神,分析形势,布置我省教育事业统计工作,进行填报、软件培训,进行统计人员从业资格培训、考试。从时间上看,这是一个常规会议,每年召开一次;从内容和分量上看,又与往年有所不同。这次会议很有必要。下面,结合国家有关精神和我省实际,我讲以下几个问题:
一、我省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简要回顾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其教育部门的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全省教育事业统计工作部门和广大教育统计工作者紧紧围绕教育改革和事业发展大局,积极努力,不断进取,强化服务,提高水平,较好地发挥了自身作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1.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质量得到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按照《统计法》的规定,明确教育统计职能,落实统计工作任务,配备相应的专兼职统计人员及统计设备,做到统计队伍不散、渠道不乱、信息不断,保证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教育统计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从手工阶段加快向计算机阶段过渡;从只有综合报表向综合、基层报表并存过渡;从单任务的DOS操作系统向多任务的WINDOWS操作系统过渡;从分级汇总向超级汇总过渡。从而保障了教育统计数据质量的持续提高。
2.教育事业统计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自20*年以来,省里组织了三次规模较大的统计培训活动,分别为20*年的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统计培训会,20*年的基础教育统计培训会和高等教育统计培训会。通过培训,使教育事业统计人员了解和掌握了统计指标和软件的变化,学习了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熟悉了统计业务知识,取得了上岗资格,队伍整体素质和个人综合素质都使教育统计数据质量有人力资源方面的保障。今年这次培训会,还要与统计局合作,进行从业资格培训、考试,对考试合格人员发放《从资格证书》。
振兴教育事业动员大会发言词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事关我市长远发展大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是在我市教育事业出现严重滑坡的特殊情况下召开的一次总结会、剖析会、反思会,也是在我市全面振兴教育事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动员会、部署会、誓师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市委二届五次全会、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全市教育工作,深入剖析近几年来教育事业出现滑坡的深层次原因,研究部署全面振兴教育事业的目标和思路,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和全市教育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认清形势,振奋精神,努力拼搏,共克时艰,大打一场全面振兴教育事业的攻坚战,共同铸造教育事业新的辉煌。刚才,副市长作了一个很好的动员报告,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思路清晰,措施得力,我完全同意。一会儿,部长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同志们认真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全面振兴教育事业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振奋精神,进一步增强全面振兴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教育兴则百业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的发展水平体现着后劲、孕育着希望、决定着未来。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和加剧的严峻形势下,长期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各方面压力越来越大。要加快我市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步伐,迫切需要教育事业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各类人才。同时,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关乎群众切身利益,承载着千家万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老百姓最关心的是子女的成长,最舍得投入的是对子女的教育。每个家庭都渴望子女能上一个质量高的好学校、进一个管理严的好班级、遇一批水平高的好老师、有一个发展快的好前途。一个学生读书,全家人关注;一个学生的前途,决定着一个家庭的命运。可以说,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小到一个家庭、一个人的成长,都与教育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因此,我们必须从未来的发展考虑,从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出发,牢固树立“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希望”、“抓教育就是抓发展、出人才就是出政绩”的理念,切实把教育摆上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振兴教育事业,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近年来,我市的教育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全省其他市相比,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步子慢了,许多方面的工作滞后了,整个教育工作的位次一滑再滑,特别是去年的高考达线率滑至全省倒数第一,引起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反响,也集中暴露出我市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具体讲,主要表现为“五个不到位”:一是教育规划不到位。全市至今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统揽全局的教育发展规划,全市教育多年来处于无序发展的状态之中,比如教育资源布局不合理,学校设置上的重复建设、盲目建设,城乡教育发展差距的逐渐拉大,师资队伍缺乏完善的培训体系,普职比例的严重失调等,就去年的普职比例来讲,全市为1:0.35,距省政府1:1的要求相差甚远,这些都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二是教育投入不到位。从总体情况看,近五年全市教育总投入64.3亿元,生均经费1392元,比晋中市平均水平低将近1000元。由于教育投入不足,加之历史欠账过多,全市80%的公办学校设施不达标,义务阶段有70%的学校装备不达标,还存在相当面积的危房和预制板结构校舍,一些校舍处在采空区、库坝区,很多偏远山区的农村学校条件更差,连最基本的教学条件都不具备,甚至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三是师资建设不到位。近几年的急速扩轨,加之教师配备补充机制不完善,教师队伍素质不高,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整体素质普遍不高。全市现有的44781名教职工中,代教就有5652人,占到教职工总数的12.6%,在全省排在最前位。全市中小学校程度不同地存在一些教师在编不在岗、教学不出力、校外代课、有偿家教等不良行为。四是布局调整不到位。目前全市小学复式教学点仍有546个,占到全市小学总数的近22%,“包班制”现象较为普遍。城市教育资源不均衡,市区公办中小学建设严重滞后,近十几年来政府没有投资建设一所中小学,致使市区初中、小学班容量严重超编,平均班容量达到了80至90人以上,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管理。五是质量提升不到位。高考和中考成绩虽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教育教学质量。就高考而言,去年全市达线率为11.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滑到了全省倒数第一,而且考入清华、北大的只有3人,为近年来最少。就中考而言,去年全省统考中,600分以上的考生运城就有5700多人,而我市只有700多人,学科平均分差15分以上。这些问题已严重制约了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及时加以解决。
在看到问题和困难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市的教育事业发展面的诸多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党的十七大对教育工作作出了战略部署,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明确了新的目标和思路;二是国家和省里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民生的要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增加了对教育等事关民生的社会事业的投入;三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已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教育落后的严峻形势,制订出台了《关于全面振兴教育事业的决定》,振兴教育事业的决心和力度前所未有;四是我市文化底蕴深厚,教育传统优良,曾是全省教育先进地市,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非常关心和重视,这些为教育事业的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中学教师教育事业演讲稿
各位评委、各位来宾:
大家好!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老子、孔子和庄子都曾提出过构建和谐社会的设想,西方学者柏拉图也曾提出过建立理想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张。实现社会和谐,建立美好社会,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追求,也是当代共产党人的社会理想。在新的形势下,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任务。学校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不仅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未来和谐社会的建设,关系到我县的前途和命运。
曾几何时,饶河两岸沃野千里,饶州大地商贾云集。学馆林立,学子万千;崇师重教之风鼎盛,教育源远流长。陶侃、范仲淹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美名远扬;姜夔、洪氏父子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光耀千秋;这一切,得益于我县学风、教风醇厚的教育事业。然而,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功利十足的经济浪潮扑面而来,我县经济发展初见端睨时,再纵观教育的发展,你会觉得一种不和谐的感觉悄然而至;教育质量连年下滑,教育乱收费一度盛行;无序竞争层出无穷,师德师风每况愈下,优质生源大量外流。……学校无计可施,家长无所适从,莘莘学子一脸茫然,有识之士忧心忡忡。鄱阳教育何去何从,教育振兴路在何方?
19世纪的法国村民说:“假若关闭了最后一家咖啡屋我们并不在乎;关闭了最后一个教堂我们也不怕;但是关闭了最后一所学校,我们则会因睡不着又去拼命了。”这是法国人最早的生存意识。二战后的日本人也常常对自己的子女说:“孩子,快快长大吧,穷困的日本需要你!”从这些小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是教育让他们变得强大。
当我们走在田间或者大街上时,常常可以看到一个个双手粘满泥浆的放牛娃,可以看到一个个叨着烟蒂,到处乱窜的孩子,可以看到一个个疲惫万分从网吧逃学出来的学生;每每看到这些,作为一名教师,我就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我感到这是教育的悲哀、教育的失败,无言之中有一种冲动在撞击我的胸膛,热血在血管里涌动。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0万人口的大县来说,没有教育的发展,哪有鄱阳经济的腾飞!没有教育的振兴,哪有和谐鄱阳的建立!
城市教育事业管理论文
一、城市教育管理的概念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一切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在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出来。
城市教育事业管理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城市教育管理是以整个城市教育管理系统为自己的管理对象,包括城市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两个部分,它是指以城市政府为核心的城市教育管理机构,依据国家关于教育的法律法规,对城市教育活动和教育事业、学校等方面进行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的活动。狭义的城市教育管理专指学校管理,它是以学校为管理对象,以实现学校目标为管理目标,对学校的制度、机构和人事等进行的管理。
二、我国城市教育管理的现状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很快,除了有政府办园的形式,还出现了集体和私人多元体共同办园的形式。近10年来,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事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建立了多层次、多形式、学科基本齐全的体系。2000年,我国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进行了大范围的改革调整,多所高校合并重组。2005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273所,比上年增加37所。普通高等学校1792所,比上年增加61所,其中本科院校701所,高职(专科)院校1091所。成人高等学校481所,比上年减少24所。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766个,其中高等学校450个,科研机构316个。《教育法》第19条规定,城市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发展并保障公民接受职业学校教育或者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市教育无论在办学形式、办学规格、办学渠道上,成人教育和业余教育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
三、我国城市教育事业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教育事业建设项目立项报告
大庙乡“十一五”教育事业建设项目立项报告
为了进一步加大办学力度,消除全乡中小学危房,解决全乡寄宿制学校师生住房拥挤与饮用水困难等问题,不断改善全乡办学条件,为基础教育创造一个和谐的发展环境,大庙乡确定以下教育事业建设项目:①全乡中小学的危房改造及饮用水建设;②中学的校园围墙、校门建设。
一、项目建设条件及必要性
大庙乡地处偏远,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缓慢,办学起步较晚。从1998年掀起“普九”高潮以来,全乡人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尽管如此,全乡仍有危房面积3041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1694平方米。按照上级文件规定,d级危房要求立即停止使用,封存处理。目前,全乡学生生均占有校园面积仅8.2平方米,学生住房每生仅有0.5平方米,师生住房全部是土木结构危房,立即停用,中小学将无法正常开课。中学的六配套建设因缺乏资金一直搁浅,学校的安全隐患也因硬件建设问题无法及时整改,对学生也不能实施封闭管理。学校信息闭塞,校园网络不畅通,严重影响教师捕捉教育教学信息。鉴于此,全乡中小学危房改造建设项目已迫在眉捷,将此立项是十分必要的。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二、项目建设内容
1、中学学生住宅楼、校园围墙、校门建设;
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区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十一·五”期间(2006年--2010年),是xx区教育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是各项教育改革继续深化的重要时期,也是为我区教育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使我区教育事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取得更大、更快、更好的发展,特制定《清浦区“十一·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
一、“十·五”教育改革和发展简要回顾
“十·五”期间,xx区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投入大幅增加,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一)教育改革取得新突破。五年来,我区采取公开招聘、民主选举、任前试用、公推公选等多种形式,实行校长选任制和目标责任制,建立了学校干部能上能下机制。面向全市公开选聘了市一中、市二中的校长职务;从2002年开始,全区29所中小学,采取民主选举的形式选举了学校所有校长,调整了23所学校的一把手,调整面达80%。通过校长选任制度改革,中学校长的平均年龄下降了近5岁,小学校长的平均年龄下降了近10岁,学校领导干部全部具备教师资格证书并全部经过任职资格培训合格。对学校中层干部全部实行竞聘上岗,一批年轻有为、敬业勤勉、德才兼备的教师走上了领导岗位。按照“按需设岗、竞争上岗、择优聘用、严格考核”的原则,全面实行以全员聘用制、岗位责任制和校内结构工资制的教师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少数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教职工被转岗分流。全区有61名教职工落聘,87名教职工被校内外分流,3名教职工待岗。改革了内部分配制度,加大评聘分开力度,实行高职低聘和低职高聘,全区有65名教师被低职高聘、67名教师被高职低聘,拉开了教师的收入档次。我区的教育改革,在区内外引起较大反响。
(二)办学条件得到新改善。按照“城区做大、农村做强、重点做优”的总体思路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先易后难”的指导思想,实施布局调整,五年来,先后撤并危房面积大、办学效益低、布点不合理的小学50所,其中村级小学35所,由原来的56所调整到21所;城区小学9所,由原来的15所调整到6所。中学由17所调整到14所,还根据城市发展形势,新建学校4所,扩建学校3所。强力推进名校工程,五年来,全区投入近二亿元,用于新建学校、危房改造、“三新一亮”、“六有”和学校信息化工程,拆除危房12122平方米,大修房屋14050平方米,新建校舍66627平方米。投资8000万元新建了浦东实验学校,投资2000万元扩建人民小学,投资309万元完成“三新一亮”和农村中小学“六有”工程。信息技术教育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城区中小学、农村乡镇中学及中心小学都有了微机室,配置了各类计算机1500多台,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普遍开设了计算机课程。调整教育结构,优化中小学布局,有效整合教育资源。
发挥财政职能服务教育事业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财政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作一简要发言。
一、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不遗余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一)教育支出逐年增长,历欠比例逐年下降。年的教育支出为万元,当年欠拨万元,欠拨经费占预算的,到××年末,教育支出为万元,五年间,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翻了一番,××年欠拨教育经费万元,占预算的。财政欠拨教育经费的比例逐年缩小,比年欠拨比例下降个百分点,到今年的月份,当年教育经费月份按进度应拨万元,已拨万元,今年月份消化了历欠教育经费万元。
(二)力保教师工资,改善教学条件。全区在校教职工余人,全年仅工资支出就达万元,而我区本级收入仅万元,除教职工之外,还要保证全区各级机关人员吃饭,钱从何来?一靠自身努力,二靠上级财政支持,我区自身财政自给率仅,都要依赖上级财政。因此,财政部门花了很大精力,发扬见官矮一级,逢人便汇报,不怕冷遇,不怕挨批评的精神,见缝插针,据理力争,向市、省争取转移支付,并与教育部门一道尽可能的多争取项目投入,尽可能好的解决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通过努力,教师工资得到保障,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二、继续发挥财政职能,更好地为教育发展服务,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我省教育事业发展方向、基本思路、工作重点,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目标,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纲要》和《****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教育事业取得的成绩
****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大力实施“科教兴滇”和“人才强省”战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省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基本实现“两基”,基础教育取得历史性成就。
****末,全省人均受教育年限为6.61年。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各级人民政府对义务教育的职责进一步落实。112个县(市、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86%,127个县(市、区)实现扫除青壮年文盲,青壮年文盲率降至5%以下,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2.1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48.74%,全省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以下简称“两基”)。
(二)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瓶颈”初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