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践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2 01:39:4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育实践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教育实践

乡村美术教育实践

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以来,我们农村学校也开始转变观念,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美术教育也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努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审美能力及创新能力是我们的责任,那么如何来实施美术教育呢?

一、巧用教材,让学生均衡发展

在我们农村学校,没有美术教具,怎么办呢?我们有其他各科教材,那么我们就充分利用这些教材来教学。在我们的语文、数学等教材里都有很多与美术有关的内容,精美的教材设计和每一课都有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每一课都有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是为了通过直观感受来提高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的,我们正好利用这些插图学习美术知识,这无疑也是一个提高美术学习兴趣的好机会。当然在美术教学中,更需要人文学科的理论基础、语言修养和广泛的社会知识。美术课主要以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作品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两者存在着互补性。这正好体现了美术新课标中学科之间的整合,而且在上课时,利用课文插图结合课文文字内容进行讲解,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语文课本中的《桃花源记》这一课,配备的插图非常美。书中有一整张纸画了一幅桃花图,几棵正在盛开桃花的桃树,背景云雾缭绕……我首先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然后又引导他们感受了图画的美。这样我就增加了美术的内容,在这幅画面中为什么把桃花画得这么美呢?画面中树和云是怎么画的?运用了哪些色彩?这样用有什么好处?如果要你画桃花树你会怎么画?等等。这样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灵活地运用学科知识进行探究性的美术活动,形成综合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图形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二、农村教育,就地取材

在教学工具缺乏的情况下,通常因为没有美术器材而很难开展美术教学,觉得这样上美术课根本没办法上。但是我还是从实际出发,在绘画教学中主要以铅笔、圆珠笔为工具,适当增加线描画的内容。例如,在上手工课时要用到的一些材料,有些学生买不起,我就倡导学生收集一些香烟壳或一次性水杯等废弃物,有的时候学生没有,我就拿报纸、矿泉水瓶、果奶瓶等充当,通过引导教学,简单地示范,拓展学生思维,学生就有的卷、有的折……作出了很多不同形状的手工作品,而且效果非常好。这样既让孩子爱上美术课,也为环保做了贡献。谁说农村的孩子不聪明,只是我们没有正确引导而已。

查看全文

高中英语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述评

[摘要]外语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的衔接性研究是语言教育规划领域的一个新兴话题。文章聚焦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为核心的高中英语教育政策,从教师对政策的认识与评价、教师的教育实践、学生对教学实践的反馈3个方面对高中英语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的衔接性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反思存在的不足,以期对进一步提升高中英语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以及为外语教育规划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育政策;《课标》;教育实践;衔接性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高考英语将实行社会化考试,这一决策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热议。现阶段高中英语教育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原因,外语教学受到不少质疑和批评,外语教育政策的评估与调整刻不容缓[1]。实际上,外语教育政策最终要落实到外语课程政策上,高中英语课程政策主要由《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教材政策及高考英语政策组成,其中《课标》是核心[2]202[6]。但长期以来,中国对外语教育政策与教学实践的衔接还关注不够。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衔接性研究是以问题驱动的,基于语言教育实践并以政策为指向的研究,中国当前以语言教育规划为核心的衔接性研究正当其时。外语教育政策属于公共政策的分支[3]28。公共政策过程包括议程设定、政策制定、实施、评估、调整、终结,其中实施过程是检验政策有效性的最关键环节[4]8,而外语教育政策的实施成效在于其对于外语教育的目标是否实现,这又依赖于政策的上传下达及政策目标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衔接效果[3]125。鉴于此,文章主要以《课标》为政策对象,从教师对政策的认识与评价、教师的教育实践、学生对教学实践的反馈3个方面,对高中英语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衔接性及其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反思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一、高中英语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衔接性研究

(一)教师对高中英语教育政策的认识与评价

中国高中英语教育政策由中国教育部基础一司和二司制定[5]248。2003年,教育部颁布《课标》,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它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李娅玲指出中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主要表现为自上而下的“内输入”模式,缺少自下而上的意志上传[3]176-183。教师是《课标》客体的重要组成,是将政策转化为教学实践的关键群体[6],同时,教师也会作为政策制定的主体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对政策的认识与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教学实践,对此进行考察对政策的落实尤为关键。从既有文献来看,此方面的成果还比较少。罗桂秀通过问卷考察了40位教师对高中英语课程政策的态度与认识[6],研究发现:在《课标》方面,大多数教师认为《课标》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过高,最难实现的课程子目标是语言技能目标与文化意识目标,《课标》的制定未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60%的教师认为《课标》中最难操作的实施建议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在教材方面,多数教师认为教材存在缺陷,教材内容和课后练习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在高考英语方面,多数教师认为选择题题型并不能有效考察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高考试题与教材的课后练习并未有效衔接,也没有很好地体现《课标》规定的课程目标。徐冠兴调查发现,天津市部分参与课改的高中英语教师对《课标》理念的贯彻存在偏差[7],对其规定的课程目标认识不足。张曦元也发现,教师对《课标》认识不足[8]。不过陈芳发现,教师理解和实施《课标》的能力自评在多个方面与所在学校学生的英语能力无显著关系[9]。这些研究显示,尽管《课标》政策引导着课程教学,但大多数高中英语教师对此教育政策的认识相对不足,评价褒贬不一,进而可能影响政策在教学中的实践。

查看全文

教育技术理论与教育技术实践研究

摘要: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经历了很长时间的讨论,尤其是在教育技术领域。而在这一领域中,实践和理论之间的脱节,也是成为了一个教育的十分棘手的难题。理论和实践本应该是相互联系的。当然在这其中还是有很多的因素导致了这样的一个结果的产生。首先,就理论而言,现如今我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建设依旧没有达到一个很好的规模,同时在各个层次的理论发展方面也并没有趋于成熟。而教育技术学科的建设也依旧处于一个初级的阶段,正因为如此,在学术的研究领域,依旧存在着学术浮躁的现象,同时在学术评价方面也有着一些误区。而在某一方面的应用理论却没有和具体的实践领域相结合,同时在教育方面,对于教育技术的实践理解还不是很清晰。这种种的因素就是导致实践和理论之间脱节的原因。因此,对于教育学科整体的一个发展而言,必须要加强学科的理论建设。只有建设更加健全,更加成熟的教育学科理论体系,才可以将其真正的用于学科实践的过程当中。

关键词:教育技术理论;教育技术实践

而对于教育技术学科来说,其所要面对的外界压力也是很大的,教育理论常常面临着外界对于教育理论脱离于教育实践的质疑。而正是因为外界的质疑,所以教育工作者们对于教育理论和实践这方面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也是其常常反思的问题。如何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起来,是他们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解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当然,众多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一问题的反思,也使得解决的进程大大加快。

一、理论与实践不可分割

首先我们对于理论和实践的本质定义应该有所了解。首先,理论的本质以及功能是对于客观规律的把握,而对于实践来说,它的主要作用是将这个理论可以很好的应用到对应的社会实践当中去,以求在社会上实现这一理论想要实现的一个目标。然后通过在现实社会当中的实践,将这一理论不断的完善,以求推进这一理论的进一步的深化。这二者是一种互补的关系,理论与实践是不可分割的。只有这二者之间相互促进才可以真正的形成一种健康的发展模式。实践和理论注定是需要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而对于教育技术领域的实践和理论的脱节本就是一种不合逻辑的现象。然后实践又反过来不断深化和完善理论并促进理论向前发展。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整个过程就是在这种理论与实践循环往复的互动中实现的。众所周知,教育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可以得以发展,而实践活动则需要依托于原理来进一步的完善实践所需要的要素,而每次实践的完成,对于理论的补充也是具有很大的意义的。教育技术学科总共分为三大层次,这三大层次分别是包含了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和技术以及设计开发。而理论原理则是在整个技术学科理论体系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应用理论提供科学基础,而应用理论则是将基础理论在社会实践当中产生效果的一种更深层次的发展。而对于技术以及设计开发来说,这一层次主要是将理论发展为可以实际使用的一种形式。当然对于技术设计与开发研究而言,它所涉及的范围是很狭窄的,一般只能够影响有限的范围,也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当然就逻辑关系来说的话,应用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研究都是根据原理来提出的。黑格尔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人类若有导师的话,那就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是因为他们叙说的是关于思维,关于世界运行这样一些问题的根本原理。就像对于亚力士多德来说,他所研究的都是一些原理性的东西,而这些原理性的东西则正是现代学科发展的基础所在。而基础理论及原理不管在各个学科都是应用理论发展的先决条件。

二、理论研究存在的不足

查看全文

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与实践

一、我国双创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双创教育模式陈旧

目前,我国双创教育模式还不完善,仍处于探索阶段。在教学模式上,无法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专业教育、实践能力、理论知识等培养目标不平衡。双创教育的教师资质不足,使学生在受益的空间存有局限性,社会上年轻的创业人才寥寥无几。通过综合案例分析,在教育中“注重理论、忽视实践”的现象较为普遍。如上所述,“双创”模式一般根据统一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创业教育尚未与不同专业课程进行整合,教学过程中被以往的模式所束缚,无法整合互联网信息手段[1],教学模式过于偏执,创新的本质没有得到充分落实,高校课堂参与度普遍较低,课堂效果较差。

(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欠缺

完善的支撑体系和互联网平台,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高校要为创新创业提供条件,建立独立的专业科研与实践基地。在项目初期,学生对“双创”理解主要来自教科书上基础知识和课堂相关理论讲解,尽管高校已有专门的教育课程,并且有很多学生参与这个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的学生只停留在课堂上的理论讲解和教学方法的层面。因此,学生们迫切需要一个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方式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双创实践活动和专业知识与技能,将“互联网+双创”的教育理念融入学习当中。

(三)缺乏良好的双创教育校园文化氛围

查看全文

教育戏剧在基础教育的实践

【摘要】教育戏剧是一种在传统教育实践过程中融入戏剧元素的方式。教育戏剧能够将教育与戏剧的优势进行结合,从而使教育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能够在戏剧参与的过程中达到教育目标。教育戏剧转变了原有教育理念中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带给基础教育新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教育戏剧;基础教育;理念;实践

教育戏剧在基础教育中的有效运用,需要从明确教育戏剧的实践理念、构建教育戏剧的实践队伍以及创新教育戏剧的实践方法等层面着手,发挥出教育戏剧在基础教育中的价值,使教育戏剧成为基础教育开展的重要支持和补充,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教育戏剧概述

在教育戏剧运用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领会和把握,更多地依赖于全身心的投入,从而使得这种教育形式能更多地激发出学生的能动性和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形成有效的思维能力培养,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育戏剧模式下,学生不再觉得知识枯燥乏味,而是能够通过戏剧表演、戏剧角色的理解等方式,将思维拓展延伸至更广泛的教育内容中,从而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二、教育戏剧在基础教育中的价值

查看全文

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的实践特征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在实践上已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其实践特征主要表现为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已初步形成,融合发展的基本理念已形成共识,融合建设的核心内涵已得到体现。主要问题表现在融合的政策与法规建设还缺乏专门性和针对性,融合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还缺乏社会性和有效性,融合的教育机构和师资人员还缺乏职业性和专业性。

【关键词】职业教育;社区教育;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政策法规

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是职业教育积极服务社会、加强与社区的深度合作、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构建社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当前,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深度融合的理论已经比较成熟,政策发展方面也在逐步完善,实践改革正呈蓬勃发展之势,表现出了较多的特征,但也面临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的实践特征

1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已初步形成

我国社区教育目前是一种“1+3”级管理体制,即国家、省(市、自治区)、区(县)、街道(乡镇)四级管理体制。负责全国社区教育的管理机构是教育部,具体负责的管理机构是“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这种管理体制的优势在于有利于职业教育有效融合社区教育,实现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亲密牵手”。将社区教育纳入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有利于社区教育职能的充分发挥,这种“政府主导型”的管理模式,有利于社区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利于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及运行经费的保障,有利于区域内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资源的整合,更有利于推动全社会终身教育理念的发展及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各社区教育示范区结合地区特点,创造性地开展了社区教育发展模式的探索,构建了多种有效的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新模式。如青岛市四方区的“多元联动”模式,就是由政府发动,教育部门推动,相关部门联动,社区组织活动,人大、政协联合督察活动。杭州市下城区的“互动共进”模式包括以街道社区为中心的综合协调型、学校与社区横向互动型、以社区学院为龙头的层级联动型、居委会教学点居民广泛参与型四种社区教育模式。上海的区域性“优势功能组合式”发展模式包括以闸北区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引领式”、以徐汇区为代表的“一体两翼推进式”和以浦东新区为代表的“社会主体参与式”。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来看,“一体两翼推进式”的社区教育管理模式较为普遍。它主要以区学习办和区社区教育委员会为决策主体,以社区教育管理办公室作为一翼,分管社区教育具体工作;另一翼是社区学院,具体负责社区教育培训以及教育科研和社区学校(居民学习中心)业务指导等。不管哪种发展模式,都非常强调建立专业化、实体性的社区学院及其龙头作用,强调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整合各类教育资源。

查看全文

《教育漫话》对幼儿教育实践的启示

一、《教育漫话》中的幼儿教育思想

在《教育漫话》中,洛克着重强调了体育和德育的培养,把体育放在优先的地位,他赞同人的幸福在于“身体精神都健康”的说法,并把健康的身体看作是“能工作”、“能忍耐劳苦”的先决条件;他特别重视德育,把德行排在各种品行的第一位,认为知识与德行相比居于次要地位。在知识学习和教育方法上,洛克也提出了许多建议,他强调激发儿童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儿童的兴趣,照顾儿童的实际能力,主张多鼓励、诱导。

(一)健康教育是全面发展的先决条件

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洛克把体育放在优先的地位,他在开篇就提出“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很有远见的,他特别指出,我们要工作和幸福,必须先要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在世界上做个人物,也必须要先有强健的体格。洛克是一个唯物主义思想家,他专心研究过医学,很重视健康教育的细节。他反对娇生惯养,主张儿童从初生起就应开始锻炼。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将健康教育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二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洛克又根据当时的具体生活情况提出具体要求:儿童要多过户外生活,接受空气、日光和水的锻炼;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清淡;睡眠要充分,睡硬板床,要早起;衣着要适体;药物要少用,要多运动等等

。他强调要给儿童以原则性的指导,使他们在生活上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道德教育是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查看全文

职教艺术设计教育实践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是‘个崭新的事业。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通过转变办学观念,进一步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人才培养的模式等,于2001年6月起,经学院领导批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艺术设计教学的改革与研究”的教学研究项目正式立项。几年来,我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了一系列的专业调研和论证,在优化专业结构的同时,抓好课程建设,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狠抓教学质t,培养高素质的艺术设计应用性人才,使教学改革成果落到实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以”年8月本研究项目获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

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

在我国高等教育已趋向大众化的今天,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面向市场,寻找社会需求,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职业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市场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道路。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完全一致,那就是素质加能力加专长。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艺术设计领域中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贯穿人文素质和艺术设计专业素质的培养,注意熟练的专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的培养,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材的编写和选用等一系列教育环节,都要围绕这个培养目标来确定,为社会培养外向、复合、应用型人才。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专业结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找到它们的最佳结合点,深人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在专业设置上应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以实用学科为主导,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1.视觉传达专业与广告学专业结合的优化整合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专业,是在艺术设计高等教育中一个较为成熟的专业。长期以来,以培养从事广告、包装等行业的视觉设计的专用人才,主要研究包装装满等视觉传播媒介外的形式美设计,而很少涉及市场的需求调研、消费者心理的分析以及传播的内容、方式、功能和传播规律等问题。而广告学专业的教学是一门以研究大众传播媒介、广告策划和创意、广告管理执行为主的新兴学科。它更注意培养学生理性的市场调研、市场分析、产品形象定位和广告策划与管理。同时也强调广告的创意和创造性方法的训练,主要培养从事广告策划创意和管理的广告人。如果视觉传达设计注重的是纯审美的设计与制作,那么广告学则注重创意与策划。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人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所从事的广告、包装、平面设计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已不再是昔日的单纯的广而告之和商品装满,而已扩大到企业或机构的一切产品服务及事业推广等各个领域,已逐渐成为与企业、市场营销密切相关的,整合营销、传播设计的一部分。客观上,市场所需的优秀设计人才是既有视觉形式美的设计能力,更要懂得消费市场、消费心理、广告策划、媒介传播、经济营销和设计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我们将广告学专业的内容介人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中,把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从孤立的艺术设计范围中纳人至整合传播、市场营销与视觉设计的集合体,并从传播、市场、创意、数码技术等方面注人生机,使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和广告学专业在教学结构上优化整合,形成新的学科特点,并根据市场的变化,将课程溶人到专题设计中进行,从理论教学与实践两方面考核学生的设计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艺术设计与计算机应用双专科二十一世纪,随着整个人类社会进人信息时代、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影视化等多媒体艺术设计,对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提出了质疑,培养什么样的艺术设计师?艺术设计师应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质?如何改变艺术设计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具有我系特色的,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求的新的艺术设计新体系,是本项目研究的重点。在本项目立项的同时,于2001年9月招收了第一批学制四年的艺术设计与计算机应用双专科学生,2(X)5年7月,首批学生将圆满完成学业,获取双专科文凭。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其应用主要有图形图像、视频音频、二维三维、静态动态等任意形式的组合,为艺术设计增添了一种全新的媒介,使影视、广告、动画、网页、产品、环境乃至各种图形图像和文档设计的表现有了质的飞跃,我们在重视培养学生手绘技法和模型制作的传统技能的同时,要求学生学习各种计算机软件,目的是将学生从传统的“绘、写、刻、印”等概念中解放出来,从而获得表现的自由和便利,并运用计算机辅助手段进行全新的创作,掌握和精通计算机艺术设计的技能。经过几年的探索与不断地革新,使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的课程以实用性、实践性、先进性、复合性、创造性为主要特色,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课程于2002年7月获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优秀课程一等奖,近几年又不断充实新的内容,进行国际交流,由德国资深平面动画设计师Mr.瑙。,月Cke在我系开设多媒体与动画课程。同时派相关教师到上海交通大学学习多媒体互动课程,了解国内最新的多媒体设计信息,充实到教学中去,该课程的教学课件已于2004年9月获得江苏省高等院校优秀课件的“好课件奖”。20()3年7月艺术设计与计算机应用双专科的学生参加江苏省高校大学生计算机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对于民办院校的学生能在这种比赛中脱颖而出是很不容易的。

3.根据市场需求,增设多媒体设计专业去年下半年在学院领导的统一部署下,我系组织学科建设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对无锡新区及有关企业、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及有关企业、上海有关设计公司等进行调研,深人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寻求新的专业增长点,通过对苏州鸿鹰动画制作有限公司、苏州宏广动画制作有限公司、无锡火鸟动画制作有限公司,无锡圆造动画制作有限公司、无锡东强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考察,我们发现这些单位缺乏经过高校培养的,有系统专业知识的设计师和技术人员,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我系和无锡东强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无锡火鸟动画制作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我们和这些公司的设计人员一起讨论培养计划,制定教学大纲,进行课程的规划和设计,并确定教学实践的时间和具体事宜,同时邀请这些公司有实践经验的设计人员担任我系有关课程(例:动画造型设计、动画技法、动作设计等课程)的教学,打破专业教学只有同类专业教师主讲的惯例,使学生能及进了解到设计最前沿的信息、表现形式、操作技能,同时定向为公司培养他们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互相合作、互惠互利,我系于2以抖年9月正式招收多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

查看全文

学院创业教育实践探讨

一、高校创业教育的价值理性

高校创业教育是对接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的一种更高层次的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高素质的人的教育,其对象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属于人才培养教育的范畴。二是高校创业教育是一种旨在提高人才开拓性素质的教育,这些素质包括丰富的社会阅历填充、发展机会的敏锐感知和捕捉、知行合一的实践思想养成与能力锻炼等,是一种以现行高等教育基本素质培养为基础且又增添时代要求的主体超越性教育,并不与专业教育、学术教育孤立,而是站在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依托高校教育框架体系进行战略性思考和规划,以追求创业教育目标的发展和分步实现。三是审视创业教育的运行逻辑,其逻辑起点为高等教育受体的素质培养,以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并能推动社会前进的人的培养为终点,中间环节即是联结起点和终点的创业教育:不断培养和提高高校学生现在和未来开创事业所必须的开拓性素质。“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素质,高等学校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从注重知识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的转变,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在现行高等教育框架体系下,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关键途径。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为开展创业教育,相继设立了实验室、实训基地,强化学校与社会机构、企业的合作,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综观国外高校创业教育成果与经验的取得,皆因教学与实践的协同运作。为此,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创业教育,应审慎选择发展路径,关注专业教育基础上的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与资源整合,推进创业教育。

二、工商管理专业创业教育实践环境

创业教育实践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领域协作、多方面资源整合,为创业教育实施奠定基础。

(一)学科互融与资源整合

学科体系便于融合。创业教育是通过包括创业学、创造学等多学科知识的教化与社会实践锻炼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体系,与工商管理专业存在学科重叠和交叉,比如管理学、社会经济学、财务管理、综合实验等学科,诸多交叉学科的设置与开展,利于提高创业教育教学工作效率,有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创业教育的顺利推进提供良好的实体基础。社会资源整合优势凸显。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培养目标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联系紧密,加之该专业一般具有优越的资源优势:社会科学课题研究提供的社会调研与实践机会、丰富的校友企业家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校企合作带动等,为实践创业教育创造了较好的外部条件。

查看全文

创业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

摘要:“三行三众”创业教育模式确定了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构架了创业素养培养平台、创业技能培养模块及创业实践培养窗口”的“三驾马车”,建立健全了创业教育校系二级组织机构,规划完成了创业教育总路线图和实施路径,打造了“双轨双导”校企联动创业实践综合基地,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时代变革要求、学校育人追求和学生发展渴求的五年制高职创业教育之路。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创业教育模式;实践研究

1问题的提出

创业是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繁荣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获得职业生涯发展飞跃的重要途径,创业正面临着充满挑战的历史发展机遇。《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学校要加强职业指导工作,开展创业教育,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小城镇、农村就业或自主创业。”在五年制高职推进创业教育是贯彻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具体体现,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动力源,更是每一名学生实现人生精彩的助推剂。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是独立设置的专科层次普通高校,学院实施“小学院、大学校”的办学模式,下设若干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学院的分院,并设若干个办学点。目前,在校五年制高职学生近20万人,学生年龄处于高中至大学二年级阶段,在特定的教育环境和年龄结构下,学生有着独特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如何结合各地各校的校情学情,将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有机融合,使创业教育在五年制高职生根发芽,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这是需要正面回答的现实问题。通过四年多的调研、规划、实施和完善,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创造性地构建了五年制高职“三行三众”创业教育模式(见下图)。此模式结合五年制高职实际特点,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系统设计,让每一名学生在校期间都能接受创业通识教育,都能参与创业教育主题活动,都有机会成为创业实践者。在整合校内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引进社会资源,不断提升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创业教育的落地生根,持续推进。

2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所在常州、无锡、苏州等地七所分院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步借鉴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园、常州龙城学生创业科技孵化园等,采用比较研究法,多维度比较普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社会机构等不同层面和类别的创业孵化基地、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教育)园,确定五年制高职创业教育的定位和特点。采用定性分析法,内外兼修,内在打造素质平台、技能模块和实践窗口,外在健全机构、完善制度和引入资源,理顺内部结构和外在要素,齐步同行。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课题、教学、活动的立体推进,在实践中系统实施,全面提升。由“三行”和“三众”组成的创业教育模式确定了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构建了创业素养培养平台、创业技能培养模块及创业实践培养窗口的“三驾马车”,建立健全了创业教育校系二级组织机构,规划完成了创业教育总路线图和实施路径,打造了“双轨双导”校企联动创业实践综合基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