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三下乡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2 01:25: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育三下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2011大学生送教育三下乡汇报
曾书记领着我一行人来到老年人活动中心,从农户家中走出来。老年人可以在这里搞搞活动、锻炼身体、看看杂志。老年人活动中心的左边是建的敬老院,楼高五层,墙壁粉刷成温馨的淡黄色,设有单间,用曾书记的话说就是像宾馆一样”老人是财富,敬老是爱心”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人性化因素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体现,希望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为深入贯彻学习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根据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贯彻落实团中央、团省委关于组织开展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关精神,航大经济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赴吉安重点服务队围绕“回顾三十年改革复兴路,神往新世纪农村新未来”主题活动将科技、文化、卫生带下乡。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经历了这一次有意义的难忘的暑期“三下乡”之旅。
经管学院会议室隆重举行了院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出征仪式。月日。
党委副书记上官飞副教授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出征仪式上。实践队员们要明确“三下乡”意义,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大学生社会实践以社会为课堂,以人民群众为教师,以学生能动地参与为主要教育途径,其作为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协助青年学生认识社会、解国情、磨练意志、锻炼能力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勇担强国使命,本次经济管理组建了两支社会实践重点服务队和一支小分队。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分别奔赴吉安县、瑞昌县、进贤县,各队结合实际对课题进行实地调研。
踏上实践征途
三下乡社会实践思政教育功能及路径
[摘要]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该文以实践育人为切入点,调研目前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开展的现状,分析其在育人方面的功能和实施方向,探索建立提升社会实践育人效果的具体路径,建立全面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养成教育、道德素养的三下乡社会实践课程体系,科学有效地提高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政教育功能。
[关键词]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思政教育
一、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含义和现状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使大学生能够将自己在校所学的先进科学的生活观念在广大农村传播,紧密结合他们所学专业技术知识,在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先进科技文化知识和生活观念的宣讲活动。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大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开启了一扇窗口,密切了高等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同时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学生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后备军,应该发挥知识技能的优势,在服务农民群众的实践中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大学生可以改造世界观、价值观,把农村建设的需要和青年学生的成长很好地结合起来,走正确的成长成才道路。拓展和深化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政教育功能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客观要求。在目前大思政的格局下,我国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教育模式面临创新发展的崭新课题,一方面要使社会实践助力高校思政教育,切实发挥“实践育人”的最大优势;另一方面要对高校社会实践教育模式进行规范化建设,尤其是要扩大和提升社会实践育人效果的有效路径。将其成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载体,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价值判断能力和思辨能力,在社会实践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二、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以提升综合素质为重点的实践锻炼,其教育形式灵活,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也更能有效地锤炼同学们的道德践行能力。深化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思政导向和有效路径,可以拓宽和发展思政教育的渠道与空间,使得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场所不再受限于传统的第一课堂。这不仅改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固有思维,同时还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形式。“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广泛和深入开展对于进一步推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化发展,对于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特点和需求的思政教育方法,用丰富的思想资源和鲜活的实践载体,不断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和期待,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对于目前的大学生来说,处于一个信息高度畅通的时代,高效率、多方式、广受众的新媒体使各类信息的传播具有很大的自由性和随意性。观点的复杂多元,给大学生个性化思想以及价值观的形成都有不同的影响。在这种环境下,高校思政第一课堂的工作难度大大增加。要进一步发挥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能量引领作用,就必须改进工作方法与手段。通过将高校课堂思政的教育内核主动融入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锻炼中,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通过社会实践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通过社会实践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高校生教育三下乡个人汇报
为深入贯彻学习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根据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贯彻落实团中央、团省委关于组织开展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关精神,市航大经济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赴市重点服务队围绕“回顾三十年改革复兴路,畅想新世纪农村新未来”主题活动将科技、文化、卫生带下乡。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经历了这一次有意义的难忘的暑期“三下乡”之旅。
副书记殷殷教诲三下乡”隆重出征
经管学院会议室G807隆重举行了院2011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出征仪式。月4日。
党委副书记上官副教授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出征仪式上。实践队员们要明确“三下乡”意义,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大学生社会实践以社会为课堂,以人民群众为教师,以学生能动地参与为主要教育途径,其作为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青年学生认识社会、解国情、磨练意志、锻炼能力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勇担强国使命,本次经济管理组建了两支社会实践重点服务队和一支小分队。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分别奔赴县、县、县,各队结合实际对课题进行实地调研。
踏上实践征途
大学生教育三下乡个人总结
根据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为深入贯彻学习宣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团中央、团省委关于组织开展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关精神,市航大经济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赴县重点服务队围绕“回顾三十年改革复兴路,畅想新世纪农村新未来”的主题活动将科技、文化、卫生带下乡。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经历了这一次有意义的、难忘的暑期“三下乡”之旅。
副书记殷殷教诲“三下乡”隆重出征
月4日,在经管学院会议室G807隆重举行了我院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出征仪式。
在出征仪式上,党委副书记上官副教授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实践队员们要明确“三下乡”的意义,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大学生社会实践以社会为课堂,以人民群众为教师,以学生能动地参与为主要教育途径,其作为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帮助青年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磨练意志、锻炼能力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次经济管理组建了两支社会实践重点服务队和一支小分队,以“勇担强国使命,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分别奔赴县、县、县,各队结合实际对课题进行实地调研。
踏上实践征途
文科卫三下乡活动计划部署
按照县委宣传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罗委宣发〔2010〕1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全域建设中国幸福家园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开展好我县的“三下乡”活动,扎实有效地为幸福家园建设服务。现将2010年“三下乡”活动安排如下: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深化“三下乡”活动的重要意义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已成为服务基层、服务“三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和知名品牌,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县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进一步开展“三下乡”活动的重要意义,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积极创新内容、形式、手段和机制,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下乡经常化、制度化。把“三下乡”活动的重点放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农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上,不断增强“三下乡”活动的吸引力和渗透力,把“三下乡”活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精心组织开展“三下乡”主题活动
“三下乡”活动要按照“各展所长,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服务农村,突出主体”的原则,努力变“三下乡”为“常下乡”、“常在乡”、“不离乡”,切实把“送”与“建”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逐渐解决“输血”与“造血”的问题。各单位要对2010年度“三下乡”活动进行统筹安排,认真组织开展好以下主题活动:
(一)1月-2月,组织开展好“迎新春”送文化下乡活动,组织书法、美术作者下乡义务书写春联、赠送书画活动。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模式探索
【摘要】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我国高职院校用来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大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良好品格,激发其社会责任感。大学生们通过“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其开阔眼界,丰富课外知识,积累更多理论知识,培养自主学习意识,进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从对各大高校的教学研究中观察看,通常大部分高校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理论知识,使自己的知识体系变得更加完善。但当下社会中的大学生普遍缺少社会实践经验,缺乏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就导致高校学生很难将课堂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效结合起来,无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加经验并大幅度提升个人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意义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中央宣传部、中央科技部、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等十个部门联合下发的重要举措,各大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暑期开展相应的暑期实践工作,各大院校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三下乡”活动自开展以来,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有了相当大的进步,我国众多农村的发展进程已经从刚开始的实践摸爬滚打阶段,到了现在逐渐走向专业化、规模化以及长久化的发展模式。该项活动使我国部分贫困山区得到了在医疗救助、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旅游业、精准扶贫等多个方面大范围的帮助。总之此次“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使学生、群众、社会等多方受益。通过“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社会的认识与了解,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实践过程达到将知识合理、完美地运用到实践中。所以说,高职院校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与定岗实习的完美结合,可以使定岗实习期限有效延长,从而更好地实现工学结合的目标。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家庭、社会、政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培养自身的奉献精神与责任担当的重要活动。因此,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很难完成这样一项伟大的任务的,它还需要当地政府的支持以及社会上各大企业的关注与投资。此外,现在仍然存在很多家长不理解孩子进入贫困山区的行为,不支持孩子参加“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他们认为孩子放假应该多休息,不应该去偏远地方受苦受累进行支教,他们对孩子的思想教育仍然停留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错误教导上。所以在这方面,各大高校应当积极进行宣传,并组织学生参加此次活动,把“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到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中,呼吁当地政府、各大企业与社会人士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宣传该项活动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并对此项活动进行资金捐助与投资,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二)学生对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认识的不够通透,缺乏意识上的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当代高职院校中的学生习惯了应试教育,他们更愿意将大把时间放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上,而不是放一些时间到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他们同样更加重视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他们更加没有意识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必要性。因此,学校应当在大学适当地开展一些必要的社会实践大课堂,并将该课程设为学生必修科目,这样便可以有效防止大学生因缺少社会经验,一进社会进入传销组织的不良事件的发生。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便是这样的一项社会志愿服务和考察活动,高校应当加强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三)各大高校开展的“三下乡”暑期活动的服务内容有些类似。各大高职院校容易进行模仿,他们没有很好地结合自己所在的学校本身的一些办学特色来开展“三下乡”活动扶持服务,各项服务没有很好的针对性。各大高职院校在开展暑期社会活动中,应当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有针对性地进行扶持与帮助。(四)高校暑期实践活动组织的活动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创新性与趣味性。各大高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内容容易出现模仿现象。虽然我国对“三下乡”活动的主题都会根据每年社会发生的热点进行确定,但是从对各大高校组织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研究中发现,关于国家下发的“三下乡”文件中部署的工作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从中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大部分高校认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属于学生个人行为,各大高职院校并没有用心去组织,所以才会导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缺乏趣味性与创新性。并且经研究调查发现,针对某些支教团队中的个人而言,他们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持,并没有把真正的文化知识送下乡去。
派活动交流材料
民建*省委从*年开始组织送医、送科技、送文化“三下乡”活动至今已第九个年头了九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坚持把组织开展“三下乡”活动作为发挥参政党职能做好智力支边扶贫工作一个重要方式中共*后我们在“*”重要思想指引下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进一步增强“三下乡”活动信心努力拓展“三下乡”活动领域精心策划“三下乡”活动内容孜孜以求“三下乡”活动实效把省委会每年组织开展“三下乡”活动作为一个“品牌”加以培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尽快改变西部地区贫困落后面貌发挥积极作用
回顾九年来工作我们主要做法:
一、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号召持之以恒地开展“三下乡”活动
民建*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部署按照民建中央“为国出力、为会争光、发挥优势、尽力而为”基本思路积极探索为社会服务新途径在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同时组织会内专家深入老少边穷地区开展“三下乡”活动于1997年9月在羌族聚居贫困县——*北川县进行了第一次尝试其后在绵阳市平武县雅安市宝兴县、雨城区凉山州西昌市、普格县等省内7个地市所属11个区县为当地汉、羌、藏、回、苗、彝等人民群众义诊8243人次为贫困学生、乡镇卫生院捐赠学费和医疗器材九年来我们真切地体会到老少边穷地区群众急需医疗健康服务、急需农业科技致富、急需丰富文化生活办好“三下乡”活动需要更加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会员真情参与、无私奉献才能不断取得更大成效
二、注重“三下乡”活动内容创新“三下乡”活动形式
九年来民建*省委开展“三下乡”活动从单一型转向多样化活动内容逐年有所丰富、活动形式逐年有所创新开展“三下乡”活动前几年主要以“送医下乡”为主从20*年开始我们把“三下乡”社会服务工作与参政议政工作相结合在义诊、讲学、捐书同时组织专家教授开展农村卫生、经济、社会等方面调研工作先后就“推行农村合作医疗”、“我省农村公共卫生状况”、“我省少数民族地区重大疾病防治”、“促进农民增收政策落实情况”等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走访、座谈形成了《关于建立和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对策和建议》、《关于改善我省农村公共卫生状况提案》等专题调查报告和社情民意送有关部门并作为提案和大会发言材料提交到省政协全委会上受到了有关部门肯定
派开展三下乡扶贫活动经验材料
民建四川省委从1997年开始组织送医、送科技、送文化的“三下乡”活动,至今已是第九个年头了。九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坚持把组织开展“三下乡”活动作为发挥参政党职能,做好智力支边扶贫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式。中共十六大后,我们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进一步增强“三下乡”活动信心,努力拓展“三下乡”活动领域,精心策划“三下乡”活动内容,孜孜以求“三下乡”活动实效,把省委会每年组织开展的“三下乡”活动作为一个“品牌”加以培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尽快改变西部地区贫困落后面貌发挥积极作用。 回顾九年来的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号召,持之以恒地开展“三下乡”活动
民建四川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的部署,按照民建中央“为国出力、为会争光、发挥优势、尽力而为”的基本思路,积极探索为社会服务的新途径,在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组织会内专家深入老少边穷地区开展“三下乡”活动。于1997年9月在羌族聚居的贫困县——四川北川县进行了第一次尝试。其后,在绵阳市平武县,雅安市宝兴县、雨城区,凉山州西昌市、普格县等省内7个地市所属的11个区县,为当地的汉、羌、藏、回、苗、彝等人民群众义诊8243人次,为贫困学生、乡镇卫生院捐赠学费和医疗器材。九年来,我们真切地体会到老少边穷地区群众急需医疗健康服务、急需农业科技致富、急需丰富文化生活,办好“三下乡”活动需要更加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会员真情参与、无私奉献,才能不断取得更大成效。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二、注重“三下乡”活动内容,创新“三下乡”活动形式
九年来,民建四川省委开展的“三下乡”活动,从单一型转向多样化,活动内容逐年有所丰富、活动形式逐年有所创新。开展“三下乡”活动的前几年,主要以“送医下乡”为主,从2002年开始,我们把“三下乡”社会服务工作与参政议政工作相结合,在义诊、讲学、捐书的同时,组织专家教授开展农村卫生、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调研工作,先后就“推行农村合作医疗”、“我省农村公共卫生状况”、“我省少数民族地区重大疾病防治”、“促进农民增收政策落实情况”等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走访、座谈,形成了《关于建立和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对策和建议》、《关于改善我省农村公共卫生状况提案》等专题调查报告和社情民意送有关部门,并作为提案和大会发言材料提交到省政协全委会上,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
我们还组织会内外医学专家教授讲学,对农村医护人员进行培训。近年来,在“三下乡”活动中,医疗专家共做了55场专题讲座,培训医务人员4077人次。“三下乡”活动为提高农村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和理论水平做出了新的贡献。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教育与实践分析
一、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2005年,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描绘出了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党的报告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又进一步丰富了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农村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大学生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能够运用学习到的科学文化知识来教育引导农民,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通过深入基层投身我国新农村建设,也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又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总体而言,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以深入基层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大学生对它的认知程度却并不高,经过前期调研,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城市里生长的学生对农村缺乏深入了解,认为农村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城市都有较大的差距,大多数城市学生并没有投身农村建设的志愿;二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通过高考进入了城市后,逐渐习惯城市生活,相当一部分学生急于摆脱农村,不愿意再回家乡参与本地建设。针对以上问题,各高校都在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基层、了解新农村建设,而暑期“三下乡”就是其中一个有效途径。以管理学院2017年至今仍在持续开展的暑期“大学生深入基层看变化”三下乡活动为例,对于提升当前大学生对新农村建设的认知就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再以“我看拆迁”活动为例,作为广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拆迁”问题易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求知,尤其是面对媒体大量报道的“暴力拆迁”、“钉子户问题”等负面新闻,亟需大学生探明其真相,了解家乡拆迁中出现的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途径深入思考,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增长见识和才干。(二)以实践技能提高大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实践技能对大学生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也非常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社会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相结合,组织学生定期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合作技能,强化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建立较为完整的实习、实践、实训教学及其保障措施,使其更加自如地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极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在“我看拆迁”三下乡活动中,学院选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团员作为学生团队成员,远赴河南焦作修武县开展拆迁问题调查,学生作为当地居民,亲眼见证了亲友在拆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当地政府的政策实施情况。专业教师引导学生在基层调研中通过对十八大以来“拆迁”的社会现状、相关法律的实施情况以及群众对相关法律的知晓程度和拆迁政策实施过程中群众的反映等相关调查,引发学生探究现行法律的实施情况及规范拆迁的有效方案。在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促使“拆迁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达成政府和公民在利益上的均衡,并通过政策执行的调适过程中减少社会分歧。让学生了解拆迁政策有利于实现政府和公民双方的目标,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有利于加快城市建设、城乡一体化进程。学生们在实地带着问题学,老师们再加以引导,把实际情况和课本知识联结起来,真正做到了把理论学习转化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本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以知识传播促进农民的整体素质提升和乡风文明建设。新农村建设的难点之一是农村管理体制较为落后,效率不高,旧有的政治模式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经济发展。许多农村干部政治觉悟还不够高,政策理论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处理事务多靠经验和关系,面对复杂的政治环境,不能高效妥当的解决问题。如何正视这些情况并提出解决办法,参与过“三下乡”的学生们在回校进行成果展示时往往会给我们很好的启示。中国农村太需要年轻的掌握科学管理方法的大学生人才了。虽然在“三下乡”活动中,由于时间安排,大学生们在农村往往不能停留太长时间,但认真开展实践活动的大学生们用民主、平等的现念、科学的管理方式以及过人的胆识影响着村民们的固有观念,用自己的思维、理念和生活方式滋润农村的文化田野。我院历届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就屡次体现着传播“现代化管理”、建设“乡风文明”的主题,比如2016年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基层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调研”等活动都蕴涵着文化下乡的深刻意义;又比如2017年我院赴“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实践队”,实践成员通过与当地村民进行多次交流,发现大多数村民不会使用POS机或是网银支付,采用现金交易方式为主。但是一些外销小型工厂和电子产品商店交易金额较大,若使用现金不太方便且安全系数较低。经过与当地政府和邮政储蓄银行沟通,该队决定开展为期两周的POS机和网银支付使用宣讲活动。实践结束后,当地村民对此活动表示认可和感谢,使用现金交易的固有观念也得到了改变。
二、当前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存在的问题
全国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已开展多年,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的重要途径,其成效较为显著,但在活动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社会认可度不高,社会支持系统还不够健全。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实践活动理念正被广泛接受和传播,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参与“三下乡”实践活动的认可度普遍不高。社会组织及机构经常质疑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也就不愿意尽最大的努力来支持帮助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中,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和地方企业虽然鼓励大学生来参加社会实践,但是真正落实具体支持措施的并不多,地方资金的投入也非常有限。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点的开拓也较为困难。一些地方单位和企业为避免安排接待、提供交通食宿等麻烦,对大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敬而远之,这种情况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以“大学生深入基层看变化”这几个队伍的开展情况来看,一方面学生团队去的均是农村地区,住宿条件较差,且暑期天气较为炎热,交通不便利,客观上来说,如果没有当地政府的支持,单靠学生团体确实存在实际困难;另一方面,三下乡动员期间,团队成员需要联系一个目的地作为接收单位,但经常会出现单位拒绝接收的情况,极大影响了队伍的积极性,很多队伍因此而申请取消了项目。比如2017年暑期我院就有两个队伍因为联系单位不接收,被迫取消活动。这样的例子在历年“三下乡”活动中并不鲜见。(二)高校自身活动经费紧张,学生团队负担较重。国家鼓励各高校需要建立规范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以此来促进大学生积累社会经验、培养实践技能,但是,这是一个漫长并且耗费极大的工程,缺少强有力的社会支持,完全倚靠高校自身,难以做到对社会实践的大量投入。以我院为例,“三下乡”活动要求每个队伍开展时间不得少于两周,非重点项目无经费支持。一般来说,队伍里面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城市,车费、住宿费和饮食费会增加负担。如我院“赴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考察城乡建设及拆迁问题暑期社会实践队”成员有来自湖北、安徽、云南、河南等地,他们在活动中期计算过活动经费,发现每个人每天的住宿费至少为30元,饮食费用20元以及车费20元,加上往返的车费,整个项目完成大概需要一千五百元左右,对于家境较为困难的同学来说大概是两个月的生活费。因为根据项目调研内容,每天需奔赴不同的单位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城市规划地,耗时两周才完成整个项目的调查部分。因此,部分同学考虑到费用问题,在活动前期就没有进行项目申报。(三)团队成员自觉性不高,对“三下乡”重要性认识不足。当前社会纷繁复杂,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进取意识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独生子女的衣食无忧、长辈的过度关爱使得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过于强调个人享受,缺少友爱与互助意识,缺乏感恩心态和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往往遇到的情况是:很多团队在放假前都制定了详细周密的计划,但真正临近出发时,部分团队成员可能因其他安排随意更改行程,严重影响了其他成员的积极性,导致后期活动开展效果大打折扣。如我院“赴湖北省十堰市大学生生源地扶贫政策的变化暑期社会实践队”,临近活动开展前几天,队员们的时间发生冲突,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看法,不做出让步,局面僵持。最后虽经指导老师的调解确定了新的时间,但多数队员的热情已被浇灭,在后期活动结束进行总结时,该团队也未积极申报参选优秀团队。(四)缺乏有效专业指导,“三下乡”格局层次不高。学生以学为主,大学生“三下乡”应与所学专业相结合。学生以学为主,大学生“三下乡”应与所学专业相结合。同时,学生们带着从课堂学习的科教文卫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来到农村实地考察,想要把课本和实践结合起来是一项艰巨的调研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必须要有专业教师的指导和监督,才能在“三下乡”的实践工作中取得扎实又具有现实意义的成果。然而,很多高校注重于理论基础的教学,忽略了大学生的课堂实践能力,缺乏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环节,因此每一位老师没有重视社会实践的要求。再者由于学校在这方面缺乏激励机制,专业教师的参与程度和热情并不高,很多老师不愿意承担“三下乡”的指导工作,导致了课本教学与社会实践相分离、管理队伍不成体系、流动性较大的状态,影响到了“三下乡”活动的整体效果。在“三下乡”活动中,许多高校都是选派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活动,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专业限制,缺乏专业教师的理论及专业优势,不擅于指导学生发现课题和捕捉信息,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往往存在抓不住主要矛盾的情况,在指导学生做调查研究、科技支农、法律服务等工作的时候常常显得力不从心。正因为认识到专业指导的不足,2017年暑期“我看拆迁”活动中我院特别安排了专业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参与团队全程调研。从本学院的实际情况和过去两年的实践经验出发,并参考其他高校进行的相关实践育人工作的模式和管理方式,活动分工如下:全体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调研;课题负责人负责统筹规划,负责召集定期会议,讨论执行项目方案;专职教师负责理论方面的指导,重点为学生讲解公共政策的制定及执行等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教授、副教授可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撰写。学生团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各地调研获取一手资料,对材料重点进行实证分析。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广大群众特别是拆迁群众对国家拆迁政策的的建议和意见等,同时了解政府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最终解决的方案;采取比较分析法对“十八大”前后拆迁工作现实情况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发现新政策的优势,从而增进青年学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回校后通过交流、成果展示等环节获得反馈和改进意见,并召开专题交流会和分享会形成最终的研究成果。
三、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发展途径探索
2018年1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国家发改委等15部委部署开展2018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开展‘三下乡’活动作为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民生工程,加大投入力度,出台扶持政策,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农民。”进一步明确了三下乡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内容实在、针对性强、效果明显,深受农民群众欢迎,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外,对于大学生来说,“三下乡”活动不仅仅是一次文化、科学、卫生的“三下乡”,更是一次爱的“三下乡”。如何有效地把“三下乡”现有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中进行有效延伸,实现大学生实践活动与新农村建设的双赢,我们将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一)多渠道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三下乡”与新农村建设。大学生虽觉得新农村建设对于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对于新农村是什么、怎样建设新农村缺乏具象的认识,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并不愿意到农村开展活动。即使有意愿,意愿也是非常薄弱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地区的发展还是相对落后;二是由于大学生对于新农村的建设认知程度还不够。所以提高大学生对于新农村建设的认知程度是当务之急,大学生越深入了解农村,越了解农村发展如何,越知道如何建设新农村,并且在了解的过程中,无形中不断提升自身投身新农村建设的意愿。比如,在“我看拆迁”暑期三下乡活动中,团队成员到达河南省修武县开始了为期十天的实地考察生活。他们马上发现2017年是修武县的改革年,城关镇城区面临着道路扩宽,改造燃气、下水道管道以及网线等改造问题,小组重点关注的内容是关于修武县运粮河的改造问题,同时这也是修武县改革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在走访调查中,团队成员了解到修武县为了更好更快地完成拆迁工作,每个单位都分配5—10户的拆迁安置任务,团队所联系的政府部门之一修武县科学技术协会也有相应的5家拆迁任务。这些工作人员负责向居民介绍拆迁政策,并且认真细致地核算拆迁具体赔偿费用,并且妥善安置,成员们有幸跟随这些拆迁工作人员来到拆迁户王阿姨家中。政府妥善安排了具体的工作人员,有问题直接找负责人,不会出现对拆迁户提出的问题置之不理的情况,政府责任到人,给拆迁户们吃了一颗定心丸。这样的实地调研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了基层工作模式的变化,有效提高了大学生对新农村建设的认知程度,也增强了他们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愿和热情。(二)创造性探索科学化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运行体制。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高校要制定详细的社会实践方案和系统化的社会实践教育目标,形成科学化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运行体制。以本校为例,每年的“创青春”、“互联网+”等活动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业创新能力等等,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除此之外,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类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充分把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从2016年开始,本科学生必须完成至少12个二类学分,才能毕业。这是促进“三下乡”活动的一次有益尝试。二类学分政策要求本科生在大学四年内共需修满12分,其中必修类8分,包含四类———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国防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其中“三下乡”活动属于社会实践类,占2-4学分,活动结束后,学校会对项目成果进行审核,经过各团队PPT答辩,最终评出的校级优秀团队每人均获得两个学分;对于积极参加并很好的完成了任务但因实践成果不够出彩的队伍每人给予一个学分认证。经过学生申报,相关部门审核、认证,院系审核、集中提交数据,教务处学分认定,录入毕业生的二类学分数据,作为学生毕业的依据,记入学生档案。这样的学分制度有利于同学们更加积极地参加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从中感受该活动对大学生的影响。自二类学分2016年试行,我院今年“三下乡”活动共立项133支队伍,经过项目申报、审批,活动结束后材料提交,学生进行学分认证申请,2017年我院856人成功认证二类学分社会实践类,其中40人因项目获奖每人均认证2分。(三)全方位保障激励“三下乡”活动扎实开展。调查发现,一些高校对于“三下乡”活动的宣传工作不到位,对社会实践不重视,认为其可有可无,仅仅是横幅、广告牌、网络宣传等等,没有加强实践育人的总体设想和长远规划,影响活动的开展。以我校为例,每年5月召集各团支部团干进行“三下乡”活动动员大会,会后要求他们在各支部积极展开动员;6月进行项目申报,经学校审核,确定立项;7、8月各团队自行赴实践地开展活动,期间需将安全情况汇报给学院三下乡工作专项小组;9月提交活动成果,经过材料评选,PPT答辩,确立优秀团队;10月进行表彰大会,一等奖团队奖励1500元,二等奖奖励1000元,三等奖奖励800元,优秀团队奖励500元,以及其他个人奖项每人奖励200元,例如先进个人,优秀调研报告等。在11月份时,各个学院会自行组织分享会,邀请获奖的优秀队伍讲一讲活动开展的经验、注意事项以及一些趣闻,利于下一次的“三下乡”顺利开展,最后由团干部们学习了解后,在各支部进行分享宣传动员,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三下乡”活动的印象,提高积极性。总之,“三下乡”这种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活动成员出于完全自愿并且热爱这种实践方式,把自己在城市的所学的科教文卫知识带到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体验当地人的生活,调查研究农村生活的现状,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提升了大学生的社会工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大学生全方面发展,同时更多的为基层群众服务。从总体上看,大学生“三下乡”是一个常抓常新的课题,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我们应当按照课程化建设、社会化动员、项目化管理、基地化建设、专业化服务、多元化推进,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工作,把大学生“三下乡”与社会主义建设下的新农村建设更好的结合起来,双向受益。
科技委实践三下乡活动总结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精神的重要载体。开展这项活动,不仅可以促进乡风文明,繁荣农村文、科、卫等工作,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党和政府与广大农民群众的联系、密切干群体关系,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建设。我县年“三下乡”活动,从1月14日开始,为期四天,分赴界头、猴桥、北海、曲石四个乡镇开展活动。整个活动坚持“三贴近”原则,注重社会效益,“送”、“建”结合,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使“三下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把“三下乡”作为解决农民“学科技难”、提高农民素质、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如何使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农民的文化生活与小康富裕生活相匹配,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农民的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本领与与解决“学科技难”有机结合起来,由一位副局长挂帅,相关科室人员组成的县科技局三下乡小组,具体负责此次活动。
二、着眼长远,“送”、“建”结合,不断夯实农村科技文化工程建设的基础。我局“三下乡”活动,指导思想十分明确,并不把它作为权宜之计,而是把这项工作当做解决农民“学科技难”,送知识、送实用技术下乡,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工作来抓,成立了“三下乡”工作领导小组,抽派了专门的工作人员,同时,结合单位职能开展有关的“科技下乡”活动,开展科技咨询。
三、活动的效果。在为期4天的“三下乡”活动期间,我局结合各乡镇产业发展的实际,赠送了《科技报》三下乡专刊2000余份,发放了县解五难(学科技难)惠民工程实用技术系列丛书《草果栽培与加工》、《核桃丰产栽培技术》、《红花油茶丰产栽培技术》、《农村生产生活小百科》各2000份、计8000份,开展技术咨询200人次。
四、体会和建议
1、应结合各地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加大各种实用技术的科技普及力度,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引导农村加快科技兴乡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