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内容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1 23:49:1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育内容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教育内容

党员教育的内容

党员教育的内容,是根据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中心工作,以及党员目标和党员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而确定的,它服从和服务于党员教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党员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并随着党的中心工作和党员思想实际的变化而不断充实和发展,根据党章和党的十五大精神,党员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所谓理想,就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有科学根据的向往和追求。换句话说,就是人们所向往、所追求并为之而奋斗的目标。理想是有阶级性的,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不同,理想也就不一样:有的崇高、有的卑微;有的正确,有的错误。不同的理想,指引人们走不同的道路,对人们的行动起不同的作用。崇高的理想,对一个人来讲,可以培养高尚的情操,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在残酷的革命战争年代,许许多多的革命战士和共产党员,能够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和极端困难的环境里坚持斗争,前赴后继;无数革命先烈能在枪林弹雨中,在敌人的刑场上,无所畏惧,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崇高的信念:黑暗的旧社会一定要灭亡,光明的新中国一定要诞生,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就不可能懂得人生的伟大意义,要么碰到某些挫折,就灰心丧气、悲观失望,从而消沉下去;要么只能在生活的大海里随波逐流,庸碌无为地度过一生,甚至"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随时都有失足落水的危险。我们要教育党员做一个高尚人,纯粹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就必须首先教育他们做一个有崇高理想的人。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就是为这个伟大事业而奋斗的坚定信念和目标。这个伟大理想有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和将来的远大奋斗目标。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规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党的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和理想,也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集中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所谓理想教育,对全国人民来说,主要是进行共同理想的教育。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这是党的远大奋斗目标,即我们党的最高理想。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个最高理想都是我们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我们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共同理想奋斗的时候,绝不能忘记这个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理想教育,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主要是进行共产主义理想的教育。现在,有一些共产党员,把自己降低到普通群众的水平,只讲共同理想,不讲共产主义理想,甚至说共产主义理想是空的,看不见,摸不着,做不到。这些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全忘记了入党时的誓言,忘记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

为共产主义而奋斗,既包括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也包括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那么,在党章上为什么要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作为自己的远大理想呢?这是因为,在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全体人民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水平,都得到极大的提高,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产品极大丰富,劳动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从而消除了社会主义存在的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不仅消除了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而且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本质差别也消失了,再也不会产生人剥削人、压迫人的现象。这是多么无限美好的社会制度啊!我们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奔向共产主义开创了新天地,争得了幸福的今天,难道我们不应该继承革命先烈的事业,艰苦奋斗、勇于拼搏,为实现共产主义,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吗?想一想为革命捐躯的先烈,看一看各条战线的英雄模范,如果我们胸无大志,碌碌无为,还在那里一味追求个人私欲,只是在个人小天地里兜圈子,难道不感到有愧吗?我们应该树雄心、立壮志,把实现壮丽的共产主义社会,作为最终奋斗目标,并且要真正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

二、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育

查看全文

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育内容

1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国际教育(TeachingChinesetoSpeakersofOtherLanguages)是在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推广的基础之上的新的提法。它指的是指面向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教学。不仅是一种语言教学,更是一种文化教学,或者是文化传播。因为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工作者不仅仅停留在校园内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课堂的汉语教学,还会走出去,走进社区,走进凡是有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需要的任何一个地方,所以它既有别于国内的对外汉语,又不同于简单的汉语国际推广。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当今,汉语国际教育更能加快汉语及汉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

2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定位及文化内涵

汉语国际教育的重新定位使得它既不同于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学,也非粗泛而表象的语言文化推广。故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内容也应有新的定位。尽管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一直存在着争议,但比较认同的是与语言教学和语言交际密切相关的那部分文化。这样的定位对担负着传播中华文化任务的汉语国际教育来说,显得狭隘了一些。

什么是“文化”?中外为其下的定义数不甚数。可见其复杂。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豢勒(E,B,Tavlon认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当代美国人类学家艾尔弗克罗伯认为文化包括各种外显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其核心是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观念。(辞海》是这样解释的:文化是指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我国国学大师季羡林认为:“文化是非常广泛的,就是精神方面,物质方面,对人们有好处的,就是文化。”从以上中外对文化的阐释可见,文化是复杂而广泛的,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核心是价值观念。也可以这样说,凡是民族的,有吸引力的,为异国学习者所需的一切文化内容皆为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内容。因为汉语国际教育的对象已经不仅仅局限为象牙塔里留学生,还包括从事与汉语有接触的各行各业的外国人士,甚至是与汉语毫无接触,仅仅是对东方文明古国怀有好奇心的老头老太太们。

3文化教学的具体内容

查看全文

小学教育内容设计及教育策略

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推移,人类社会的竞争亦日趋激烈,但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左右人类的生死存亡的这一规律永远影响着人们的活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美好愿望。要想在当前这种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拥有一席立足之地,就必须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拥有娴熟的生活技能,形成健全的人格。众所周知,获取这些生存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和健全人格的最终途径莫过于两种:一是直接经验,即通过亲身经历,在不断地失败和挫折中领悟;而是直接经验,即通过家长和学校的教育间接获得。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所需知识量的庞大,时间和精力等实际条件的限制,个体不可能通过亲生经历掌握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知识和技能,大多数则要依靠学校教育来实现。小学教育是人生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和成长意义重大。小学阶段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到以后的教育,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对教师和学生的考核重点倾向于可量化的文化课成绩,忽视学生其他方面技能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所以,现实教育往往只注重孩子的分数,对孩子其他方面的缺点未能及时予以补充,对孩子某些的未能及时予以纠正,甚至过分追求孩子的成绩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针对当前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在此系统地阐述自己对小学教育内容和教育策略的一些愚见,如有不当,望各位老师、读者批评指正。

1小学教育的内容设计

1.1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和人提高类生活水平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学校教育中,首要任务就是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悟人类的经验,掌握相应的技术。这方面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来实现,比如学习语文可以使学生掌握人类的语言,进而更好的与人交流。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这方面也得到了各级教育部门、老师、学生及其家长的重视。

1.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探究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和探究真理的主要动机,在学习知识和探究真理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可以积极地投身于学习之中,并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相反当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时,学习积极性低,而且学校效果很差。此外,小学阶段培养起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学生以后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小学教育阶段,一定要培养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查看全文

现代远程教育内容探讨

现代远程教育具有覆盖面广、教学形象直观等诸多优势已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方式。去年我县将现代远程教育引入农村党教系统后,对促进农村党建、保持党员先进性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在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改革党教内容就是其中之一,新形势下如何改变其内容僵化、教条、过时的现状,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农村党教内容存在的几个问题

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上世纪80年代我县农村党教内容所遵循的原则和重点,到目前已经跟不上形势发展的步伐,严重阻碍了新时期农村党建工作的开展。

1、政治教育与时代脱节。目前农村党教工作所处的时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新旧体制交替和价值取向多元的形势,特别是在城乡差距日益扩大的形势下,我县农村特别是广大西北山区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心理出现迷航,信念开始动摇,对农村发展前景产生了悲观情绪。而目前我县农村党教内容除了文件和报纸外,较少有通俗易懂、形象直观的多媒体电子辅导资料,对反映发展要求的中央和地方一系列政策、对改革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党员致富典型、对信念坚定、一心为民的优秀党员事迹等内容设置过少,农村党员干部政治教育教条化、空洞化和抽象化,没有达到增强党性、提高觉悟的目的,党员先进性和示范带头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2、技能教育与市场脱节。在当前农产品进入卖方市场的情况下,我县农村技能教育没有紧跟市场需求,干部群众接受培训的热情不高。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三轻”:一是轻特色农业种养培训。我县农村党教所用技术培训资料,为上面统一印制,多系鸡鸭水稻等大宗农产品生产方法,较少有市场紧俏对路的农产品精细种养技术;二是轻标准农业生产培训。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以下简称“三品”)在西方和在我国大中城市深入人心。而目前我县“三品”生产技术应用除在九峰实业等农业企业比较普及外,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还知之甚少。三是轻农业加工培训。特别是缺乏茶叶、柑桔、马头羊等大宗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培训,农产品附加值难以得到提高。

3、素质教育与人本脱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照人本要求,当前我县农民素质教育存在三个不足:一是权利意识教育缺乏。权利意识是现代公民主体意识觉醒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县农村党教工作对农民权利意识教育没有引起必要重视,培养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新型农民任重而道远。二是规则意识教育缺乏。特别是在我县农村经济生活领域,有相当一部分农民规则意识非常淡薄,缺乏诚信,农产品掺假、或以次充好等交易欺诈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地方形象,阻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三是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缺乏。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卫生意识十分淡薄,饮用水、厨房、厕所不符合生活卫生的基本要求;部分农民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染上了嗜烟、嗜酒的恶习。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严重损害农民身体健康,而目前这些教育在农村党教内容没有中得到应有的体现。

查看全文

非洲教育研究内容分析

一、样本的选择及其分析

本文以非洲、撒哈拉以南非洲、东非、中非、西非、南非、北非,以及非洲五十多个国家名为关键词,搜索了中国知网从最早收录时间起(1979年,但非洲教育研究的相关文章最早刊登于1981年)到2012年期间所刊登的文章,从中筛选出与教育相关的文章,摒除编译信息之后,共搜到382篇关于非洲教育研究的期刊论文。其中,最早的非洲教育研究于1981年《西亚非洲》第三期,篇名为《南非教育制度中的种族歧视》。分析这些文章可发现,发表于20世纪80年代的非洲教育研究文章内容多为在翻译基础上的简单概括性介绍,这部分文章总数为20篇,占总数的5.2%;发表于20世纪90年代的非洲教育研究论文有40篇,占总数的10.5%,文章内容多为介绍非洲地区主要国家的教育改革,这部分文章主要由《比较教育研究》(时为《外国教育动态》)刊发;其余的314篇论文都发表于2000年以后,占总数的82.2%。由此可见,非洲教育研究的兴盛是在2000年以后。在样本的分析上,本文将搜集的382篇论文中所包含的信息分解为论文数量的年度分布、研究者所属的单位、研究者的合作形式、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论文所刊发期刊五个大类,并进一步依据其内部维度进行细分。然后,本文计算了上述各个分析单位出现的频次及其在总量中的比例。在进行资料统计时,笔者对预定的分析类别做了适当的修正,如研究方法的类别,预定的类别中有定量分析一项,但是笔者在统计的过程中发现,非洲教育研究相关论文中还没有真正使用定量分析方法的论文,因而取消了这一分类。最后,依据上述的统计资料和相关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梳理其内部变化的特征,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后续发展的启示。

二、主要研究结果

(一)非洲教育研究核心作者群体

1.研究人员所属单位

本文统计了382篇非洲教育研究相关论文作者(以第一作者为准)的所在单位(详见表1),发现非洲教育研究核心作者最为集中的单位是浙江师范大学,该校人员发表的文章数为104篇,占文章总数的27.2%,数量远远多于其他研究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非洲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于2003年,是国内首家专门研究非洲教育问题的学术机构。2007年,该中心发展成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成为中国高等学校中第一家综合性的非洲研究院。此外,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央教科所(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以及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等单位也有若干学者进行非洲教育研究,其所发表成果数量虽远少于浙江师范大学,但也是非洲教育研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查看全文

探索社区教育内容嬗变

社区教育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蓬勃发展,虽然社区教育在20世纪初才被正式提出,但无意识形态的社区教育却早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纵观中国社区教育的发展历程,无不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作为社区教育的核心———社区教育内容,也在历史的轨迹中演进,社区教育内容的不断完善,引起了人们深入的思索,赋予社区教育更丰富的内涵。

一、中国古代———以生存为本的时期

社区教育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蓬勃发展,是一种教育与社区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形态。众所周知,我国社区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产生的,但作为一种教育与社会结合的社会文化现象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我国古代社会就出现了。在我国上古时期,已有划地分耕,共营生活,守望相助的美德。到周代,已划分地区,五家为比;五比为问;四间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施行教化。我国古代的“乡校”、“乡约”、“社学”等都具有社区教育的色彩。古代虽然出现一种教育与社会结合的社会文化现象和社会实践活动,但从社区教育的萌芽伊始,就表现出具有较高的生活化气息。人们通过生产劳动、乡规和民约等自然形式,习得简单的生产技能和初步的文化知识。受封建教化思想的影响,他们封闭在自己天然形成的区域内,在生产生活中习得社会伦理、民族风情,养成行为习惯,代代相传,也使得我国传统的乡土文化保留下来,形成现代社区教育内容的区域特色。可见,以地域为纽带,又具有血缘性社会关系的社区,具有保守性、封闭性,极强的凝聚力,人们接受教育,是以生存为本,淳朴的民情文化和道德约束成为社区教育重要内容。

二、中华民国成立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以振兴中华民族为本的时期

中华民国成立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社区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伴相生,以振兴中华民族为本,社区教育内容主要是围绕通俗教育、平民教育和民众教育展开。

1.中华民国成立初期社区教育的内容———通俗教育中华民国成立初期,各种政治势力交相更迭,而建立国家的政体和发展文化需要以中华民族的国情为基础,国民素质问题成为这一时期教育的关键。因此,孙中山开始倡导社会教育,认为教育不仅培养学校人才,还应当在校外设书库、夜校、公共讲堂推广通俗教育达到开启民智的目的。中华民国成立初期就形成了社区教育的雏形。自1912年开始,教育部颁布了各种通俗教育法令章程,如:《读音统一会章程》、《通俗教育演讲所章程》、《通俗图书馆章程》等,创办通俗教育研究会及开展通俗教育活动。1915-1919年各地通俗教育研究会,在民众中推广通俗教育活动,内容包括小说、戏曲、演讲,范围涉及国民国事、法律、生产生活知识、体育卫生知识和劝诫等。

查看全文

中美家庭教育内容对比

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具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美两国由于在文化传统、观念意识、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两国在家庭教育内容方面同样存在差异。本文基于中美家庭对教育内容不同的理解,进而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概述

家庭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教育,是一个双向的过程。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内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是一个单向的过程。本文所提到的家庭教育指狭义的家庭教育。

二、中国家庭教育的状况

根据2015年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第二次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数据,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和行为整体状况趋好,且父母对于自身教育职责的认识趋于理性,在家庭教育内容方面,家长注重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孩子明辨是非、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等。调查数据显示,78.3%的父母希望孩子成为敬老爱幼、有家庭责任感的人,76.1%的父母希望孩子成为身心健康、阳光快乐的人,65.7%的父母希望孩子成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人。但目前的家庭教育也存在一定的倾向性问题,调查表明,很多父母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甚至有不少父母“陪孩子写作业”,部分父母怕耽误孩子学习,缺乏对孩子生活技能的培养,导致很多孩子的家务劳动能力很差。家长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辅导孩子学习时力不从心”“太忙、没有时间”“不了解孩子的想法”,且农村父母遇到的困难比城市父母更多。2018年11月27日在京举办的中国家庭教育学会提出,积极推进新时代家庭教育支持服务工作,要切实把立德树人贯穿家庭教育全过程。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指出,家庭教育的关键是德育教育,核心内容是培养孩子的好思想好品格好习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把立德树人贯穿到家庭教育全过程、各方面。

三、中美家庭教育内容的异同及产生的原因

查看全文

中学田径教育内容拓展运用

田径教学内容是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体育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围绕具体的体育课程目标,以田径运动作为身体练习、技能学习、教学比赛的形式,经过组织加工以后,可以在教学环境下进行的内容的总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倡导的是“目标管理”的教学机制,因此,“目标统领教材和教学方法”是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原则。根据课程标准学习领域和不同水平目标对学生主动全面发展的要求,对现行初中田径教材的拓展开发可实施“变形”的途径。

1.初中田径教材单元内容拓展方法程序

传统田径教学内容的设计只考虑了教学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却忽略了学生的需要和发展,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致传统的初中田径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新型初中田径教学内容在选择、拓展与开发中应避免上述问题,要淡化竞技技术体系,提高初中田径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拓展、开发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激发学习动机,真正做到为课程服务、为学生服务。基于田径运动的特点,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初中田径运动项目的基础性、实用性、健身性、娱乐性、竞技性等是改革和拓展初中田径教学内容的合理举措。

在实践中我们尝试以主题单元的形式设计田径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开发,下面是以娱乐、游戏为主题的单元内容拓展与开发设计的方法程序。

步骤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跑、跳、投项目,选择、收集学生喜欢的游戏、娱乐素材。如踢毽子、跳绳、跳皮筋等。

步骤2:对娱乐、游戏素材进行整理、分类与相关的田径运动技术相结合,拓展开发出新运动项目。如“跳跃类”“奔跑类”“投掷类”等。

查看全文

探析职业指导课教育内容

一、职业指导课的具体目标与任务

1、根据问卷调查统计的情况分析,对学生进行学校、专业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职校不同专业不同阶段的学习要求,了解所学专业在社会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认识本专业相对应的职业群及相关职业群的素质要求,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端正学习态度,巩固专业思想,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综合职业素质。

2、以调查、测试及在生活中发现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个人的兴趣、能力、性格等,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自己;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增强其主动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选择学习方向和就业方向,主动发展自己。

3、对学生进行礼仪、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对学生进行创业指导,使学生明确创业的意义,了解创业基本素质要求,培养创业能力,掌握创业方法和途径,在步入社会后真正成为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一代新人。

4、培养学生毕业时能根据社会需要与个体特点,正确选择职业的能力。在国家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掌握求职就业的方法和技巧,学会推销自己,最终实现就业。

5、及时向毕业生提供人才需求信息,开展职业咨询、心理辅导,并向社会推荐学生就业。同时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他们就业情况和职业适应情况,从而适时、适度地调整学校课程设置和学科内容,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效益的目的。

查看全文

美术教育艺术内容引进作用

在当下我国现当代艺术迅猛发展,受教面越来越广,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给各个行业带来有益的、积极的长足发展。这其中尤其是教育领域受益匪浅,当然也引发了一些学者的深思和争议,这同时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深思的,我们如何在现今教育中引入现当代艺术?现当代艺术在现今的教育教学中究竟起到什么作用?现今我国的美术教育在经历了一九五几年的苏式美术教育教学之后,表现出的科学严谨性,有着一系列的教学模式,再经过苏中关系的紧张和国内的文化运动的动荡,美术教育也就基本停滞,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美术教育教学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完善,直至今日我国的美术教育教学已经非常成熟,空前受到重视。在国外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融合的作用下,我国美术教育教学的思想和教学模式已经走向多元化和全面发展化。由于长期受到强调架上绘画教学、追求形的再现这种苏联绘画艺术的熏陶和影响,造成了我国美术教学一度陷入了缺乏教学创新和绘画取材单一及没有艺术风格的局面,而我们传统的点、面、线美术元素又局限着我们的艺术思维和艺术创新,这样的艺术发展中面临的窘境恰恰是当代艺术就能突破的瓶颈。我们的艺术绘画作品在取材用材上都是一致的,但是艺术家的绘画风采却是各异的,这就取决于每位艺术家的受教文化和生活感悟。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高校教育理念也正在逐步地发生改变。而对于高校美术教育来说,传统的教学已经出现了很多的弊端,例如学生的视野小、创造能力差等。而笔者认为,将现当代艺术引入到高校美术教育中就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格局,并带来新的理念和发展。而现当代艺术对于高校美术教育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以下笔者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开阔学生视野,强调开放性与包容性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东西方文化正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融入到对方的领域中,而对于我国来说,西方现代艺术的引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西方现代艺术中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艺术活动众多,创作形式也多变并且灵活多样,对我国艺术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而当代艺术本身就具备包容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它对任何艺术观点都不予排斥,并且可以共存,当代艺术还具备传统方式不具备的表现形式,例如行为方式、装置方式以及观念摄影等。但它也具备传统的绘画和雕塑方式。在绘画上,当代艺术已经开始采用新的方式进行,例如光、电、数字信息等。当代艺术告诉我们,美术正在和其他领域逐步进行融合,而美术本身的内容也在逐渐增多。现在伴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艺术的门类也日新月异,表现形式也呈现多元化,美术和其他艺术形式的交流也不断地融合着、创新着,给予了美术更为广阔的艺术内涵和表现形式,细分似的特点将不再是过往艺术学科的代名词了,艺术领域的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已经是当下的学习趋势。基于这一发展趋势,目前我国的高校美术教育不再如过去一样进行了细致的划分,而是朝着专业模糊、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的领域发展。所以高校美术教育必须要让学生通过了解现当代技术,从而扩宽学生的艺术视野,让学生看到以前不曾看到的广阔空间。

二、新媒材和新形式的运用可以促进创新和创造

任何艺术都需要创新和创造,只有人超越了俗世思想的羁绊,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作品。而我国传统高校美术教育中,都会以素描、色彩为基础进行教学,也就是说学生每天接触的媒材只是笔、纸、颜料等常见的材料。学生长期只接触这些单一的材料和工具,就会产生一种失去兴趣和信心的情况,学生的情感一直处于压抑的状态,对于学生的美术学习来说会产生极大的阻碍。而现当代艺术就采用了不同于传统的表现手段,现当代艺术针对材料会做到无所不用,特别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先进科技融入艺术当中,例如激光幻影技术、摄影技术、多媒体、虚拟技术等都被现当代艺术充分地利用。现当代艺术这种利用新媒材的观念对于高校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巨大的影响,新媒材超越了传统的材料,将学生从点、线、面的传统元素中拉出来,让学生感受另一种充满想象力的世界。这对于学生的创造力具有积极的影响。当学生的思想不再禁锢在小小的画板上的时候,学生的思想就如脱缰的野马,可以自由驰骋。

三、从艺术的角度理解认识社会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