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模式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1 23:38:3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育模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教育模式

教育模式思考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坚持“边建设、边探索、边学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创新思路,以实现信息入户为目标,积极探索实现远程教育功能最大化的办法,形成了六种建设和运行模式,走出了一条扩大覆盖,延伸服务,有效实现远程教育服务功能的创新之路。

一是通过广电模式,实现教育资源直接入户。瓜州县根据农村有线电视网络覆盖面广、基础设施条件好的实际,开通远程教育专用频道,接收转播国家和省级资源,插播当地“乡土教材”,实现远程教育与广电有线网络对接,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坐在家中通过电视就能收看到远程教育节目。

二是通过党员信息示范户模式,充分发挥党员在远程教育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从政策、资金上积极鼓励、引导和扶持有条件的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购买电脑或机顶盒,接通宽带,以电信模式在家中新建远程教育信息接收点,建成党员信息示范户,利用远程教育提供的服务和信息帮助党员进一步增强带头致富的能力。同时,为每个党员信息示范户确定10-15户农户作为信息帮扶对象,要求每月至少为帮扶对象提供**条以上的技术信息或市场信息,带动周边农户积极利用信息发家致富,通过示范引导,强化远程教育的服务效果。目前,全市已建成党员信息示范户****个,为周边2万户农户提供了信息帮扶服务。

三是通过行业协会信息服务模式,培育新的信息传递渠道。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村专业协会中建立终端接收站点,帮助行内人员了解市场行情,学习掌握生产技术,产品信息,并根据产业和行业的不同特点,对行内成员开展专业化培训,通过协会内部的沟通渠道向参加协会的农户传递生产、销售等市场信息,把远程教育服务延伸到了农户家中。目前,敦煌、玉门、金塔等县市的葡萄、棉花、辣椒、韭菜、运输等协会,已经建立起了远程教育终端站点,运行效果十分明显。

四是通过“小学生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模式,实现远程教育信息互动传递。金塔县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和群众的阶段性信息需求,定期编印《致富信息导报》,在辅助教学网站上,由终端站点接收打印后,通过小学生信息小分队分发给农户,同时收集农户的信息反馈单,由终端站点管理员汇总后逐级上报,实现远程教育信息的双向传递,突破了“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五是通过村级站点功能扩展模式,实现信息的发散式传播。建立信息制度,通过信息公布栏、有线广播、手机短信等及时为党员群众提供信息服务。敦煌市为所有的乡镇和行政村免费配置信息栏,在3个农产品流通市场建立LED显示屏,及时在公众场所致富信息。金塔县建立了“手机党校”,定期向党员干部群发教育信息。建立远程教育培训内容公示制度,由站点管理员提前公示集中培训的时间和内容,方便有培训需求的党员群众提前做好准备,及时前来参加培训或获取信息。肃州区、玉门市在部分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以网吧模式建立终端接收站点,随时为党员群众上网学习查询和信息提供方便,拓展了站点功能。

查看全文

精准扶贫教育模式研究

一、渝东南民族地区教育现状

(一)教育扶贫投入不足,教育资源配置匮乏。对渝东南民族地区教育支出调查发现,相对于重庆市整体经济而言,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较低,教育投入水平也有一定的差距,教育支出不足。政府需重视教育扶贫在渝东南民族地区扶贫中的地位,教育扶贫是基础。精准扶贫供给与教育产出之间存在一定的错位。由于教育扶贫投入资金分配制度缺失,教学设备和互联网教学资源落后,校级实验室和实训室建设未得到重视。渝东南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学设备急需更新换代,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缺乏,是人才培养的阻力之一,教育扶贫资金不到位,影响了国家扶贫的效果。(二)教育的发展赶不上经济发展速度。渝东南地区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高,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人才稀缺。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近几年以10%的速度增长,同比其他地区差距缩小。渝东南民族地区教育体系初步建立,教育经费不足,办学条件差。教育发展落后于人才的需求,旅游人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校企合作数量少,学生就业能力不够。渝东南民族地区人才流失严重,经济较快发展的同时,人力资源的待遇低,岗位职员幸福感低。(三)教育扶贫管理体制不健全,扶贫开发效率低。渝东南地区居民住宅楼修建较好,学校设施简陋,扶贫资金不到位,学生数量少,教育落后,出现了“民富校穷”的现象。“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忽视了以镇、村为单位的学校教育,降低了镇、村教育责任意识和升学率。教育经费管理混乱,资金使用情况不够透明,经费监督机制缺乏。扶贫开发缺乏统一管理,村、镇乡村中小学人数不能组建班级,农村教育扶贫力度较小,效率较低。

二、渝东南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模式的构建

(一)扶贫投入增长机制建设。针对渝东南民族地区教育资金不足的问题,应打破传统的资金链条,逐步建立起由社会帮扶资金、财政资金等多元支撑的教育扶贫资金机制,使教育扶贫步入规范化、市场化和可持续化的道路。善于利用国家资金扶助的教育项目,使教育扶贫攻坚项目建设真正落到实处。设立教育扶贫基金,在使用方面重点支持留守儿童学校扩建教学、生活设施。(二)构建民族文化教育教学机制。精准扶贫资金需增加民族文化保护板块,优化民族文化课堂教学机制,将课堂多样化教学方式与民族文化传播相结合。建立民族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如黔江区民族博物馆、修缮花灯博物馆等,提升民族教育的知识性。营造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进一步挖掘、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扶贫需带动民族文化教育发展,促进经济与民族文化教育的良性互动。

三、深化教育模式措施

(一)增加教育扶贫攻坚资金,拓宽资金渠道。要改变渝东南民族地区的教育基础,需有充足的资金保障。按照精准识别分类施策的原则,对渝东南地区贫困家庭建立精准扶贫学生档案库,录入全国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并且实行动态管理。增加教学仪器设备和互联网投入,实现贫困学校通网络,逐步实现教育现代化。(二)加快教育发展速度,增强多元化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的发展需跟随经济发展脚步,人才的培养需顺应市场的要求。教师作为教育环节的重要部分,是保证渝东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健康的关键。精准扶贫政策下,应加大对教师外出学习的扶贫力度,鼓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开展多元化教学方式,增加教学实践能力;加强师风师德教育;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基本工作条件,增加福利等,以稳定教师队伍,减少教师流失比例。(三)关注少数民族留守儿童教育。渝东南地区外出打工中青年较多,家长应选择合适监护人,学校教师也应给予关心和帮助,学校尽可能地成立专门负责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中心,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当地政府应严厉打击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禁止未成年人进入。家庭教育与学习教育相结合,扶贫帮扶应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家庭。学校与家长不定时多沟通,共同提高学生学习和生活状况。对留守儿童的隔代监护人进行有效培训,对留守儿童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总之,渝东南民族地区教育模式还需不断探索,政府、学者以及家长需共同努力,在现有扶贫政策下,找出合适的办学模式和扶贫机制,提高渝东南民族地区教育水平。

查看全文

期刊编辑教育模式

一、媒体融合要求必须对期刊编辑进行继续教育

在媒体融合时代,期刊的编辑模式、发行渠道、传播方式、受众范围、管理体制和机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此背景下,编辑理念的更新,编辑手段的转变,编辑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迫切需要继续教育。编辑继续教育正是基于期刊编辑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期刊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活动。媒体融合对期刊编辑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媒体融合发展新形势下的编辑工作,期刊编辑必须培养新技术应用、资源整合、用户服务、传播互动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1)期刊编辑必备的基本媒体素养包含了对所在期刊新媒体技术平台APP应用软件、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等的日常运营维护。编辑使用新媒体技术,能够大大提高编辑在选题策划与约稿过程中的办事效率。在媒体融合下,期刊编辑只有及时提升自身的技术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才能不被同行赶超和淘汰。(2)期刊编辑力和运营力体现在期刊内容与传播渠道资源的全媒体整合,期刊编辑要利用网络资源、各类新媒体终端、微博热门话题、微信点阅量的数据以及新闻网站的用户留言,各类信息平台的前沿信息进行检索选题并通过不同媒介,传送给读者和作者,从而获得支持。媒体融合时代期刊编辑需要整合优势传播资源(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站等),打通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内容与渠道的联系,提供个性化、立体化的服务,实现期刊内容的多渠道整合营销,创新期刊传播的途径和手段。(3)期刊编辑要具备高水准的用户服务能力。编辑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通过开展新媒体用户情况问卷调查,分析有效用户群体的特征,增强对用户多方面情况的了解,秉持专业的服务态度,增强对用户的服务。(4)期刊编辑要具备跨媒体的传播互动能力。基于媒体融合技术和视角,期刊编辑要创新办刊思维和媒体传播方式,运用新媒体技术抢占信息传播制高点,对期刊内容进行广泛融合,充分利用微博、QQ空间、微信、官方网站等平台大力推进期刊内容的宣传,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手段、平台、渠道来拓宽社会化传播渠道,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迅速融合发展。

二、现行期刊编辑继续教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正在实施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要求,[2]在报纸、期刊、图书、音像、电子、网络出版单位从事出版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要求每年参加不少于72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以此作为编辑出版职业资格登记、责任编辑注册和续展登记的必备条件。全国各地出版业务主管部门每年都组织当地出版编辑人员进行培训,或自己组织培训,面授,或发文组织参加总局(总署)培训中心网上平台选课学习。自开展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以来,期刊编辑通过参加网上学习和所在新闻出版主管部门举办的24学时面授学习或参加一些经总局授权的期刊学会、培训机构举办的继续教育学习,取得了继续教育的学时数,完成了每年的继续教育任务,知识面得到拓展,编辑业务水平也有所提高。但在具体的继续教育培训实践中,也还存在亟待改进的问题。(1)内容缺乏针对性,学而无用,继续教育成了“走过场”、“凑学分”。笔者从2010年开始参加新闻出版总署培训中心网上远程继续教育(选课48学时)和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组织的面授学习(24学时)。综观近三年来自己的学习经历,感觉学习的内容范围很宽广,课程包括了期刊经营管理、行业动态和行业管理、数字传媒与网络出版、领导讲话、出版法律法规和部门管理规章等十几个类别近300门课程,涵盖了出版行业的所有门类。由于每个编辑一年必修48学时,课程选择除了必修与编辑业务相关的课外,还要选择与编辑工作无关的学时才能凑够学时数,不然就不算完成当年继续教育。课程设计中与期刊编辑业务相关的课程在整个设计的课程中仅占20%左右,对期刊编辑来说,可供选择与实际工作有关的课程相对较少。许多课程虽然具有拓展知识面的作用,但与编辑实际工作相距很远,虽然内容“大而全”,但难以达到提高编辑能力的效果。这几年培训课程内容更新少,每年网上学习都存在重复选课,加上学习测试的方式简单、难度极低,学不学、听不听都能通过考试。主观上造成了交完360元给总局培训中心就几乎能完成48学时,学习中出现了学而无用的情况,为应付完成每年任务而“走过场、凑学分”,达不到通过继续教育提高编辑业务能力的效果。(2)培训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对实际工作缺乏指导性,培训重形式、轻实效,调动不了编辑学习的主动性。期刊出版主管部门每年开展的继续教育培训是一年的必要工作,多具有计划性和任务性,必然存在形式、数量和质量问题。作为管理部门的组织者更多考虑的是完没完成当年的培训工作,开展了几次培训,有多少人参加了培训,是否取得实效则不是关注的重点,而参加培训者关注的是能否完成一年一度的培训,顺利获得学分,以便获得三年一次的续展登记或注册。因此,培训成为期刊出版主管部门不得不进行的工作,对编辑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调动,编辑为获得学分、完成注册和续展登记而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培训这样一个被动学习的局面,既浪费了管理资源,也浪费了编辑宝贵的时间。期刊管理部门费了很大力气组织培训,结果学员学得辛苦,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的状态,培训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一些专题式的面授培训,虽然内容很好,也可以拓宽编辑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但由于培训缺乏对实际编辑工作的指导作用,编辑虽然受到了一些启发,但实际操作起来仍然不知所措。如通过对开放存取、数字化出版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虽然对期刊发展趋势有一些大致的了解,但广大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对如何具体实施、应对和实现,却没有明晰的思路,难以收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三、媒体融合时代期刊编辑继续教育的模式与途径

继续教育是媒体融合时代更新期刊编辑知识,提高业务素质之最重要的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继续教育模式多种多样,期刊出版行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进行培训,全面开展继续教育,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编辑自身的知识领域,不断提升自己能力水平。(1)长期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长期教育相对短期培训而言,是比较系统的专业学习。是指期刊编辑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在职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利用工作之余或节假日进夜大、电大接受函授教育和远程教育,脱产教育、出国深造以及挂职锻炼等。媒体融合时代,期刊编辑可选的继续教育方式种类繁多,选择的机会也较多,编辑要充分结合自身的特点,将长期教育与短期培训结合起来,吸取短期培训的优点,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重点和把握科技前沿信息,同时根据自身和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接受何种长期教育。期刊编辑除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质以外,也可以从期刊行业内举办的有关新技术、新业务的短期培训中学习,系统全面地补充新的基础理论知识。[3]要争取、创造机会,积极参加专业方面的学术会议,与会期间同专业领域的专家、教授进行沟通,了解科技动态,加大约稿、组稿的广泛性及提高这些稿件的质量。期刊编辑还可利用业余时间攻读学位或双学位,在与工作相关及感兴趣的领域里扎实理论基础,并在工作中践行理论。(2)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目前多数期刊出版社都存在编辑人员不足的情况,长期脱产学习培训既不现实也不可能。编辑可以根据单位和个人的实际情况,可以出去参加交流培训,期刊社也可以把专家和专业老师请进来进行互相探讨,做到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统一。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满足绝大数编辑的需要,也可以满足因编辑部人员紧张而走不出去的编辑业务提高的需要。(3)自主学习与单位安排相结合。媒体融合时代,在继续教育的学习中,期刊编辑不能单纯应付单位的考核,拘泥于形式,只在课堂上学习。巩固和融会贯通学习,编辑必须克服各种外界条件的影响及自身的限制,挤出时间和精力,注重知识的更新和平时的积累。即使完成了单位安排的继续教育,编辑也要在业余空闲时间,自觉自愿地自主学习,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自主学习是以编辑个人作为学习的主体,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自己做主,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促使自己在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等方面得到改善与发展的行为方式。[4]它是不同于传统学习的现代化的一种学习方式。进入媒体融合时代,不断出现新的学科,产生交叉学科,编辑为了适应新要求,必须自觉不断地自主学习。随时进行是自主学习最大的特点和优势。期刊编辑要利用平时点滴的碎片化时间,读报、看书、上网或利用手中的移动设备关注时势政治热点问题,学习新知识、新技术。[5]媒体融合时代,提升期刊质量,需要期刊编辑业务素质同步提高。在“互联网+”时代,期刊编辑应该借助手机微信公众号、同行QQ群这些自主学习的便利条件,通过阅读编辑类刊物、中国知网信息、专家审稿意见、学术会议信息,以及撰写文章等多种渠道自主学习。

查看全文

高等教育教育券模式选择研究

[摘要]本文从教育券的产生和发展入手,对现今教育券存在的两种主要券模式即自由市场模式和收入关联模式在产生背景、政策主张和实施条件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合现阶段我国高校的分布状况以及我国高等教育学费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根据东中西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券实施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东中西各地区的人均GDP和恩格尔系数来确定教育券的面值。

[关键词]教育券自由市场模型收入关联模型

目前,教育、医疗、住房被媒体戏为压在人们身上的“三座大山”。在三大问题中教育问题又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从1997年高校扩招开始到现在已持续十年。扩招中出现的生源素质下降、学费涨幅快、整体教育质量下降,导致偏离扩张的目的。怎样把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引入教育券制度是一种新的尝试。教育券(Educationvoucher,又译作教育凭证)的做法是政府把教育经费折算成一定数额,直接发放给学生或家长,而不是学校,可以用来支付学费和相关费用的一种有价证券。由于教育券不直接发放给学校,学校则向政府兑取与券值相等的现金。[1]

一、现有教育券制度两种主要模式的比较

在国外,教育券机制已经存在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弗里德曼倡导的市场机制模式,即通过“教育券”开拓教育竞争市场,提高教育效率;另一种是皮科克和怀斯曼倡导的收入关联模式,即通过公共政策的有效控制,帮助弱势群体获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此外詹克斯还提出了对经济条件不佳处于劣势的学生还可获得补偿性教育券。由于也是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提出,所以我们也把其归入收入关联模式。[2]这两种模式的都有各自的产生背景、政策主张和实施条件。

1、两者产生背景的比较

查看全文

教育行动中教育模式的完善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师培训均面临着理论如何向课堂实践转移的突出问题。将课堂视为可供“野外”考察的学习生态圈,通过行动研究的方法,构建以课例为载体、理念引与行为跟进相统整的教师教育模式,为解决转移问题提示了一种有价值的选择。

关键词:教师;行动研究;教师教育模式

一、困惑与思考

(一)问题与困惑

教师在职教育有多种形式,如短期课程培训、单元式工作坊、教学观摩和研讨会等等,所有这些形式都要面对理论到实践的转移问题。实际上,大部分教师在参与了这类培训后,都感到很难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的课堂上,这似已成为不易消解的困惑。这一现象,国内有,国外也存在。

(二)消解困惑的现有研究及其讨论

查看全文

德育教育模式

一、讲文明、讲礼貌──“Sorry”,“Thankyou”不离口

在任何一门学科中都多多少少的渗透着德育因素,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更好的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促进学生情感品质的形成。如教学“I’msorry”这一礼貌常用语时,由于这个短语在我们生活中的出现率较高,所以对于它的读音、意思教师都不需要太多的解释,而如何正确的使用,什么时候使用成了教师教学的目的。我创设了以下几个不同的情境进行了表演。情境一:下课的时候,Mike不小心碰到了正在写作业的Sarah,他们该怎么做,怎么说呢?情境二:Zoom和Zip约好8:00去动物园,可是Zip等到8:30了Zoom才来,Zoom该说什么呢?学生们在可爱的头饰面前,争相扮演角色,并进行极为生动的表演。---I’msorry.---That’sallright.(——对不起。——没关系。)….通过表演学生们可以知道应用的场合极多,并大多是用来表达自己做错事时的抱歉心理。由此学生们在情境表演中养成讲礼貌的习惯,并知道做错了事应该诚恳的道歉,从而逐步养成理解、关怀的情感品质。

同样对于“Thankyou”(谢谢你)这一更为常用的礼貌用语,在教学上,教师也应侧重于学生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并时刻加以提醒:如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说“Thankyou”;接受别人的赞美时,要说“Thankyou”;接受别人的礼物时,也要说“Thankyou”。即使是自己的父母,也别忘了说“Thankyou”。因为只有对生活时刻怀有感恩之心,才能真正体验心灵上的满足与快乐。

二、尊敬师长,关爱他人——Lovemakestheworldgoround.

的确,只有“爱使世界运转”。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自我意识较强,他们往往不懂得关心别人、爱护别人。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加以引导,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同时更让学生得到良好道德情感的熏陶。如在教师节,引导学生动手制作贺卡,并写上祝福语:“HappyTeacher’sDay!”(教师节愉快!);在母亲节、父亲节更可写上:“Iloveyou,mom./Youarethebestfatherintheworld!”(我爱你,妈妈/你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情境表演,排演儿童剧目等。

在PEPBook2“Unint2Myschoolbag”中,我们学了六十以内数字的表达,以及各种书本、文具的名称。有一个情境对话ForHopeSchool,学完后学生们意犹未尽,并向我询问第二天是否可以真的为贫困地区捐款捐物。考虑到孩子们还是一个消费者,不宜捐款或刻意买东西来捐,面对孩子的美好的愿望,这不正是一次情感体验的良好时机吗?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吗?于是我决定举行一次校英语跳蚤市场活动。让孩子们捐出自己部分心爱的书籍、玩具或者文具用品,然后贴上价格标签,写上一句祝福语,放上学校的货架进行出售。并由热心捐物的同学担任销售员,销售过程中他们必须和“顾客”用英语进行交流,最后将销售所得的钱款以学校的名义捐给希望工程。如此种种,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和想象力,而且还促进他们形成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的情感品质及对美好事物的认知情感。使他们真正懂得因为有爱,世界才会运转。

查看全文

激励教育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激励教育是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在心理学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当前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所进行的教育改革探索。激励教育就是创设一种积极的教育时空环境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主体动力和内在潜能,培养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促使他们在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和个性特长都获得全面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主人。

激励教育模式就是依据激励教育涵义,由目标系统、操作系统、调控系统等组成的教育过程的组织方式。

本文阐述了激励教育的涵义;介绍了激励教育模式的构建;论述了激励教育与素质教育在思想观念、目标要求、结构特征等方面的关系;提出了激励教育模式在实践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些思路;探讨了在当前普及中学教育的条件下,如何改善学生学习心理品质,优化教学过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具体做法。

激励教育模式是我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和育人目标提出的一种教育模式。

一、激励教育与激励教育模式

激励从字面上理解为激发鼓励之意。在心理学上,激励就是用诱因来诱发和激起有目标指向的行为。具体说就是通过一定的外在因素去诱发活化其相应的动机,产生行为的推动力,它所强调是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拓展人的内在潜能,从而促使人们在学习上、工作上取得成就。

查看全文

诊所式法学教育模式研究

摘要:从美国传入我国的诊所式法学教育模式是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的一种,以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技能为中心,符合我国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但在本土化中遇到诸多问题,在非政法类的工科院校落实更具难度,本文拟就非政法类院校法学专业低成本法律诊所的运作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诊所;法学教育;非政法类院校

诊所式法学教育是美国的法学院兴起的一种新的实践性的法学教育模式,其特点在于无论课堂教学还是诊所实践,均侧重职业能力训练,使用真实的案件和背景材料,让学生会见当事人,调查取证、询问证人,参与谈判、调解甚至审判。以学生为主导训练其律师的思维和从业技能。而随着我国法学教育的应用型、职业化要求的提升,法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被提升,诊所式法学教育模式便引入我国。

一、诊所式法学教育在我国的实践和发展困境

(一)诊所式法学教育的中国模式。诊所式法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技能、职业道德,提供法律援助,促进社会正义。这种教育模式对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缺失具弥补性,因此,我国各高等院校借鉴“法律诊所”教育模式,开设相应的课程,并依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探索各自法律诊所的运做模式,形成各自的特色。比较典型的模式有:综合诊所模式、专门诊所模式、特色诊所模式和社区服务诊所模式。综合诊所模式的实施者为法学教育实力雄厚的法学院,设立的诊所依托强大的科研、教学机构可承办民商刑事等各种类型案件,有比较充足的经费和相对比较完备的设施和师资;施行专门诊所模式模式的学校一般结合学校教育资源和本地情况设立相关部门法诊所。例如:劳动法、环境法诊所;特色诊所往往体现该校特色,例如: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社区服务诊所是就近或在有特色的社区设立诊所实习基地,将法律知识应用到社区建设中,为社区和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实现了社区法律服务与法治事业的共建。这四种法律诊所各具特色,其共同之处在于都和其自身所处的地区和学校本身实际情况相结合,在最初引进的各高校施行过程中产生了良好效果。但是由于中美在法律传统、教育理念、法学人才培养目标、法学人才培养基础方面存在的诸多差异以及更多的设置诊所的高校在师资、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诊所式法学教育的本土化产生困境。(二)诊所式法学教育在非政法类院校实施的困境。1.经费问题。诊所式法学教育模式较为昂贵。美国法学院的学费高昂,民间也有向高校捐款的传统,可以维持较高的运行成本。在中国的法律诊所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法律诊所活动的开展需要的办公场所和设施,学生需要调查取证、承办案件,指导教师对案件的全程参与指导等都需要经费,而我国各高校的经费来自学费和财政拨款,学费不高,来自民间的捐款很少,非政法类院校法学专业能够获得的资金支持更是比较有限。没有稳定的、充足的经费支持,诊所教育持续发展下去难度可想而知。2.指导教师问题。法律诊所需要有法律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来指导,其最合理构成是除法学专业原有的教师队伍之外,还应另外聘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律师。我国法律诊所教师大部分为法律院系的教师担任,本身需教授传统的法学理论课程,还要专心学术研究,较少具有司法实务经验,即便有兼职律师的实务经验,往往因诊所教育的报酬问题以及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全程的监督和指导,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不愿意担任。在非政法类院校中这样的问题更为突出。3.学生受众范围问题。诊所式法学教育是一种专业化、精细化的教学模式。由于它需要老师的一一指导,在师资和设施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有太多的学生参与,在诊所实践中只适合采取类似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小班”方式教学,与通常法学课程教学几十人甚至大合堂教授不同,这就意味着只有少部分法学专业学生有机会选修诊所课程。4.法律诊所案源问题。诊所式法学教育需要使用真实的案件和背景材料,让学生办理真实案件和法律事务,在实践中训练律师的思维和技能。但是一方面因为法律诊所的宣传不够,另一方面当事人不愿意将案件交由没有执业经验的学生办理,导致国内很多法律诊所面临案源不充足,学生也无法在真实的案件中学习法律知识和技巧,无法培养律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心。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往往导致诊所的名存实亡。对以上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经费问题应是阻碍诊所式法学教育在我国各高校发展的最大困境,非政法类院校尤甚。经费困难不仅会直接影响诊所办公设施和硬件条件的提供,还对诊所教师规模、教师对诊所投入、学生受众范围、案源选择等产生影响。

二、非政法类院校实施诊所式法学教育的设想

查看全文

简述音乐教育的模式思考

当代美国中小学音教育的模式是什么?答案为:多模式就是其中小学音乐教育模式。当代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主题又是什么呢?答案为:“创造”就是其主题。本文——“多种音乐教育模式中的创造主题”将对当代美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模式及其成因作一简要的分析,以期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有所裨益。

一、“分散”导致音乐教育的多种模式

美国是一个教育行政权高度分散的国家。它有50个州,州以下为县。从教育体制上讲,州以下设学区。全国共有600多个大学区(中小学生万人以上),3000多个中等学区(中小学生2500至10000人),12000多个小学区(中小学生2500人以下),学区的教育权利机关是教育委员会,负责制订教育政策和教学计划(含各科教学大纲)。

美国联邦教育部对各州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等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各州可以制订自己的教学计划和大纲,但这种计划与大纲是非粗略的,对各个学区只具有指导性,并不具有指令性。只有学区才是真正的教育实体。哈佛大学著名儿童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博士在其《中美艺术教育的区别》一文中这样写到:“美国教育的高度分散与此(中国)形成鲜明对照,50个州的方针各不相同,有时16000个学区也各行其事,这造成了很大的自主权。差异不仅被容忍,而且受到鼓励,地方性也受到尊重。正因为教育行政权的如此高度分散,再加上多种民族,多种文化的背景,因而,导致中小学教育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现象,音乐教育模式自然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现象。

在美国学校音乐教育的众多模式中,如下几种占有主导地位:即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斯教学法和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模式既各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又相互交融混合,它们交相辉映,使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园地呈现出色彩纷呈、生机勃勃的景象。上述几种音乐教育模式虽多系外来的,但由于与美国的实际结合紧密,早已被兼容、吸收成为美国音乐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当把它们看作是美国式的音乐教育模式。

二、“创造”成为多种模式的主题思想

查看全文

高校教育改革模式研究

摘要:教育是国家进步的源泉和发展的动力。因此,我国高校应加快对于教育模式的改革。本文主要提出了我国高校教育模式改革的相关措施,并分析了未来我国高校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校;教育改革;模式

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模式的相关措施

(一)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先进技术

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许多新技术出现在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比如互联网、多媒体等,能够很好的促进人们的交流和沟通,并且实现资源共享。在我国高校的教育教学中,要不断紧跟时代的步伐,将先进的技术手段引入到课堂上,不仅能够为教学带来方便,还能够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我国高校必须在教学和教育管理中学会应用新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高校的教育改革。此外,在教学中应用网络和多媒体等先进技术,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便于教师丰富教学方式,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环境中,增加对知识的吸收程度和理解深度,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有效性。网络和多媒体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督促学生对于新技能和新技术的掌握,促进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的改革和更新。所以说,将新技术引入我国高校的教育教学中,可以促进教学改革更好的向前推进和发展,各高校也要多多关注相关新技术的出现,只有这样才能更快的掌握和引入。

(二)对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