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1 20:58:0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育教学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教育教学论文

县教育教学论文评选通知

各中心校、完(职)中学,县直学校:

为推动全县广大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总结和交流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经研究,决定举办2009年度全县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现将论文评选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范围

全县中小学(师范)、幼儿教师撰写的学科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案设计)及教育教学管理和研究的有关文章,重点是结合新课改实验方面的教育教学行动研究、教学反思、教学心得及体会等。

二、具体要求

1.报送论文必须由本人撰写,对抄袭论文将取消参评资格。

查看全文

本科医学院校教育教学论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选取广西4所普通本科医学院校作为研究对象,即: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学院、桂林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分别对广西4所普通本科医学院校2009-2011年获得的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和2008-2010年发表的教育教学论文以及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包括由广西教育厅批准的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课题和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的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包括广西教育厅于2005年和2009年公布的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4所高校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情况是分别根据单位“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学院”、“桂林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及出版年份“2008”、“2009”、“2010”在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论文。然后逐一人工排除非教学类论文。为便于统计,对第一作者非该校(包括直属附属医院)的论文以及发表在增刊上的论文予以剔除。本文中核心期刊以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为准。

二、统计分析

(一)获省级教学成果奖情况。4所高校共获得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项目53项。其中,获奖最多的高校是广西医科大学。4所高校按照年度数量分布来看,均呈现递增趋势。

(二)获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情况。2009-2011年3年间4所高校共获得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246项。其中,数量最多的高校是广西医科大学,其余依次为广西中医学院、桂林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除广西医科大学外,从年度数量分布来看,其余3所高校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查看全文

统计学教育教学论文

一、建构主义理论学生“学”的特点

建构主义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本质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认为学生学习有如下特点:

1、学生学习不是从零开始的,而是基于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建构。即学生在学习统计课程之前,头脑里并非一片空白。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各种渠道和自身的实践,对客观世界中各种自然现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建构了大量的朴素概念或前学科概念。这些前概念形形色色,共同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统计学概念的系统。学生的前概念是极为重要的,它是影响统计学学习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前概念指导或决定着学生的感知过程,还会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行为和学习过程产生影响。

2、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主体建构的过程,要突出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充实、丰富和改造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在这种建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对当前信息的理解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超越外部信息本身;另一方面,对原有知识经验的运用又不只是简单地提取和套用,个体同时需要依据新经验对原有经验本身也做出某种调整和改造,即同化和顺应两方面的统一。学生不是被动信息的吸收者,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因此,教师不能直接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要组织、引导,使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

3、学生学习既是个体建构过程,也是社会建构过程。虽然知识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但社会性的相互作用也很重要,甚至更重要。因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社会性相互作用内化的结果(正如统计的特点具有社会性)。此外,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对某种问题可以有不同的假设和推论,学习者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相互争辩和讨论,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更丰富、更灵活的理解。同时,学生可以与教师、统计专家等展开充分沟通。这种社会性相互作用可以为知识建构创设一个广泛的学习共同体,从而为知识建构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积极的支持。因此,课堂上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活动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以及对课堂社会环境和情境的营建是学生获得学习成效的重要途径。

二、建构主义理论教师“教”的特点

查看全文

小学素质教育教学论文

大力推进农村教育改革,提高农村学校素质教育是当务之急。我们知道,在农村倡导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我国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很大。再者,要抓好农村素质教育就必须得引起各方面的足够视。就近几年来说,素质教育重点似乎在城镇各类学校开展地很好,而忽视了农村学校。仅此存在的问题和可能解决的方法,笔者谈点看法:

当前农村学校仍采用以学生成绩来考评及奖励老师的评估办法,教育主管部门考核教师以学生成绩定优,评先。他们极少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怎样?教师眼睛盯得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整日为分数抓学习,为考试抓分数。教师讲课的方法陈旧,学生所学的知识死。课堂上还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死记硬背的东西多,教师照本宣科的东西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应付抽考,有了好成绩才能得到领导的肯定(谁管你教师能力如何?所教的学生的能力怎样?),学生成绩的高低决定着教师的荣辱。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去花费大量的时间创新教学,探索教学新路,搞素质教育。大部分教师没办法跳出考试的圈子里,每天想得是什么能考,可能考什么。上级抽考什么就把精力放在那里。由此造成了只抓主科,忽视小科。素质教育根本落实不了。农村教育若不走出这个误区素质教育就是空谈。

在农村学校班主任的压力大,负担重。每周30余节课。教师每天备课、写教案将花去大量时间,学生的活动也极少。至于对学生的管理也是简单化,家长制。只注重分数,缺少能力培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成绩高、听话就是好学生。上级教育部门评价教师是,班级学生成绩高就是好老师,所谓一俊遮百丑,就是这样。教师每天很累,学生每天更累。教师围绕上级统考学科备考,学生围绕教师辅导抓题去做。每天学生没有属于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更没相应的课外活动。

查看全文

职高学生教育教学论文

一、掌握学生情况,做到因人施教

职高学生中有一大部分人在学习成绩、个性特征、特殊家庭、身体状况等方面有所欠缺。在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之前,要尽快摸清学生各方面的基本情况,尽量获取学生的家庭背景、个人喜好、学习情况、生活习性等相关信息。实际上,在新生报到注册之时,教师给予他关爱的同时,应有意识地留意到学生的各个细节,对学校、老师和学生来说,这就是所谓的“第一印象”,对以后的学习、生活影响都会很大。科任老师也要和班主任一起,积极参与到班级的所有课外活动中。离开课堂这一特殊环境,我们会发现学生“变了样”,座位上呆呵呵的他在球场上变得灵活、机智,好胜而充满朝气,打扫卫生时手脚伶俐,还带领其他同学。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有意无意识地挖掘出他们的闪光点,留意他们的不足,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与学生交流,这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前提。另外,职高学生普遍存在盲目、消极心理,在教育教学的同时,要给予他们更多鼓励和肯定,随时将自己融合到学生中,培养学生合群意识,让学生不感受到孤独、无助,体会到自身价值。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情绪,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教育引导学生,也才能构建轻松、愉悦、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教师要精神饱满、充满活力地面对学生

言教不如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学生心目中理想的老师应该是尽责、耐心、平易近人、幽默而和气的老师。职高班级的课堂教学中,关键是组织管理好课堂,这就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职高学生较为懒散,有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习惯性睡觉,课堂中要维持好纪律,还要营造良好、活跃的气氛,教师本身首先就要有愉悦的心情、旺盛的精力,充满激情地感化学生,即使遇到学生态度较为恶劣,教师也要拿出平静的心态说服教育,这样学生才会敬重你,才会打起精神听你讲课。职高学生基础文化知识较差,在读初中甚至小学时候就不被老师器重,大部分与老师间有距离感。课堂上他们已经养成“你上你的课,我闲我的”的习惯,在教学之前,先把学生吸引过来非常重要。职高学生在个性特征等方面相对较成熟,教师还要注意自身形象,着装要得体,仪表要大方,表情要自然有度,亲切和蔼的笑容能缩短师生距离,教师在学生心中有了美好印象,就能够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上好第一节课

教育教学中,要上好第一节课,犹如演好一出戏,奏好乐曲是关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组织管理好课堂教育教学,先得把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职高大部分学生本身就不爱学习,与老师有距离感,更讨厌课堂,消极心理和自卑感比较突出,他们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帮助、认可和重视,趁着新生存在这些复杂心理时,教师要及时表露出爱心和信任学生。开始时就要鼓励学生,跟学生说:“告别过去,我们要看到的是明天和未来。”激发学生热情,告诫学生:没有学不会的,没有做不到的,随时跟自己说:“我也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另外,班级的科任老师,对自己所教学科提前做好全面认识和规划,明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等,拿出自己最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风格组织好每一次课,让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学生以后才会积极融洽地配合你的教育教学。

查看全文

学前教育教学论文

一、首先需要做到的是端正育人的理念

学前教育阶段既具有职业道德精神之外,还要有更为深刻的育人理念。这里所说的教育理念主要指的是以幼儿的健康发展为核心,促进每一位幼儿个体都能够优化地成长,这是学前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教学时,需要抓住儿童具有吸收力的心灵,通过开始适宜性的课程、教学内容,组织一些丰富的课外活动等,培养孩子们观察、想象以及思维、言表和记忆等方面的能力,此外,也要适当地陪养孩子们在音乐、美术等方面的素养,为每一位幼儿的成长都能够提供较为适宜的发展空间、环境或者一些较为有利条件的支持,让每位孩子都能将自身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够获得最优化的成长,让学前阶段就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做好铺垫。此外,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理性认识以及理想的追求也是需要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作为依据的,要能够因时空背景的不同有所侧重。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课程内容

在学前教育教学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集多种优势为一体,教学时,借助这种教学手段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的直观、形象地呈现在每一位孩子面前。多媒体辅助教学还能够将一些较为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使得抽象的内容更加的形象直观化。此外,由于教学容量比较大、还能节省一些板书的时间,因此,深受大家们的喜爱。在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时,要充分将多媒体课件的功能发挥出来,以此来不断地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播放flash动漫,以此来适当地调节紧张的学习氛围,使孩子们的神经系统都能够得到休息。其次,需要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flash动漫,然后再充分利用这些动漫为教学服务,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探究“幼儿期记忆发展”时,就可以让孩子们去欣赏《小猫钓鱼》的动漫,这样也利于帮助幼儿有效地理解“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及防止”。最后,借助多媒体课件可以播放一些幼儿歌曲、儿歌等。孩子们听到熟悉的歌曲时,他们也就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既能活跃教学气氛,又能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

三、加强联系,巩固效果

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天就形成的,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从一个较为陌生逐渐到熟练的过程,然后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完成则需要反复进行训练,逐渐强化才能得到。比如,有一些儿童在玩玩具之后,并没有把这些玩具放回到柜子里。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有意识地组织儿童进行收拾玩具的意识,经过多次实训练习后,孩子们也就渐渐养成不用教师提醒,在玩耍后都能够自觉及时地将一些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此外,为了进一步巩固孩子们的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也要及时进行抽查,有不好的行为习惯及时约束他们,渐渐地,幼儿也就慢慢养成了好习惯。教师也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小活动,然后再借助各种各样的激励手段,去激励每一位儿童,对一些表现较好的儿童要给予表扬与肯定,并且适当地给予他们一些物质奖励。对于一些较差的,教师也要及时给予帮助,让他们都能够产生强烈的自豪感与荣誉感。

查看全文

语文审美教育教学论文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内容之一,需要各学科教师共同努力。下面谈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体会。1、在语文教学中,注意传授美育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一种善于在生活、自然、艺术中发现美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一种感觉上的能力,而且是一种对美的本质的认识能力。一个人的审美能力与其美学理论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美学理论水平高,审美能力就强。现在学生审美能力总体水平不高,有必要在学校普及美学理论知识。诚然,美学知识的教学主要由美育学科的教师来承担,但其他学科的教师也有这个责任,应该为普及美学知识作出贡献。而且美育和德育、智育有互相促进的作用。在学科教学中传授美育知识并不影响本学科的学习。语文学科历来提倡与美育相结合,在语文教学中传授美育知识是必要的、可行的。在语文教学中,以何种形式传授美学知识呢?在卫生部颁发的专业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通过优秀作品的教学,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品德熏陶,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的途径是范文的学习,传授美学理论知识也要通过范文的学习来传授。然而,语文课毕竟不是美育课,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寻找最佳的切人点、适当地讲授美学理论知识。2、利用课文内容进行人格美的教育人格是一个人的根本之格,人格美能唤起人类最珍贵的感情——敬重;能化为强大的道德力量,激人向上。学生在校学习阶段,正是确立人生价值观时期,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人格美的教育。语文课文的内容,蕴含着丰富的人格美育资源,语文教师可通过课文内容进行人格美的教育。教师利用课文内容进行人格美教育时,要遵循美育的规律,按照审美活动的心理过程进行诱导,才能收到良好的美育效果,忽视了这一点,那是德育而不是美育。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设计好教学程序,上课时注意观察学生的情感反应,适时诱导学生感受人格美。2、利用课文体裁、语体进行形式美的教育形式相对于内容而言。在这里指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方式,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形式美是文章的外在美。进行形式美的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审美能力。语文课文在体裁和语体运用上,蕴含着各种不同的形式美资源。例如:记叙文中的形象美,说明文中的科技美,议论文中的思辨美,应用文中的庄重美,各具特色,是语文教师进行形式美教育的极好材料。在教学中,笔者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发掘发现形式美,再指导学生写作创造美的方式进行形式美教育。例如:卫生管理应用文的教学,一般人都认为应用文没有文学作品的形象和情感,难以进行美育。然而,笔者认为只要肯挖掘,就会发现美。应用文同样蕴含着丰富的形式美,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在讲应用文的结构时,笔者以图示的方式,把标题、正文、署名和日期图示出来,引导学生发现应用文结构的均衡美;从应用文表达方式、句式等语体特点上引导学生发现应用文的文雅美、简洁美;从公文的行文规则中引导学生发现并欣赏公文的庄重美等等。通过引导,学生发现了应用文的多种形式美,学得愉快,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获得了艺术享受。学生在感受了应用文的各种形式美后,都有一种创作欲,跃跃欲试。此时,教师就要适时地进行指导,由发现美过渡到创作美,把应用文理论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每讲完一个类型的应用文,及时让学生练习写作,鼓励学生发挥审美创造力,写出美文。由于写作是学生的自觉行为,所以效果很好。2,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现代设计.美术的社会作用:美术不仅与人们的精神生活有关,而且与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美术的社会作用,除了体现在一般艺术作品所共有的教育作用、认识作用和审美作用以外,它还具有其他艺术所无法比拟的实用的价值,那就是人类还要创造出更多更好更美的各种物质产品,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这在工艺美术和建筑中体现得尤其明显。现达国家迅速兴起并获得很大发展的服装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商业美术、环境艺术等新的美术领域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人们常说:“爱美是人的天性。”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都需要更多的美。创造美的任务虽然不完全依靠美术,但是,美术却是创造美的最重要的手段。因此,美术的社会作用,归根结底地说,是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密切相关的。

查看全文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8篇

第一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研究

一、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问题与分析

如今,政府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力政策,在如此有利的环境下,我们必将不会错过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契机。如今我国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迅速发展的脚步主要呈以下趋势:1.从功能定位上来讲,以前单向的企业用人正在向整体需求过渡;2.从程度上来讲,曾经分散型的合作正转向密集型的合作方式;3.从合作的形式规模上来说,从以学校为主的合作模式向以群体为主的合作模式转变;4.对于职业教育院校校企合作的内容而言,渐渐由课堂的需求转向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教育校企合作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主要是因为在管理模式、法规章程以及合作方式上的改变与创新。但尽管目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势态良好,步伐稳定,但从整体上分析,我们却依然未找到可持续性的合作体制机制,同时也依然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难以持续稳定的发展前行。校企合作的有利条件还有待进一步建立,这主要表现为:一来是还未深刻认识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内部要求;二来是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系统的宏观管理体制;三来是由于还未建立具有统治地位的合作机制体系;四是有待完善的残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制;五是得不到充分发挥的行业组织。由上可见,我们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依然不够完善,不论是外部的管理体制还是内部的合作要求,我国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都还有加强修复的必要,还有使其更加进步优化的空间。

二、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措施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中不变的旋律。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努力完善职业教育合作校企的法规制度,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我国当前正在不断探索有效的校企合作方式。努力寻找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我国国情的体制与机制的模式。在整个进程中,我们很容易观察到,当前大多存在着学校热烈而企业漠然的现象。很多职业院校伤透脑筋却找不到能够与企业合作的路径。与此同时也很难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适应企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通过深入的探讨,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一)职业院校应当主动且频繁的与企业单位沟通交流,全方位合作职业院校应当转变观念,建立正确的教学观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前提;与企业进行主动沟通、积极交流、深入合作,树立为服务企业的意识;深入了解企业文化、企业需求,与其进行全方位的深层次合作;共建管理制度,共设组织机构,构建与完善制度保障体系,使学校文化与企业精神相互融合。

查看全文

高效教育教学论文

一、有效教学行为,始于有效备课

有效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怎样才能算是有效备课呢?备课应该做好上课的充分准备,争取让备的课都在课堂上能用上,备课不能做无用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教师就可以有目标地教,学生可以有目的地学,教学中要真正关注学生,要了解学生哪些部分比较薄弱,哪些地方需要巩固,要让学生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带领他们温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去,而且还有利于教师的业务水平的提高,可谓一举两得。备课就是为了让学生扎实地学习新知识,所以备课应该在立足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让教师教得高效,向四十五分要效率。

二、有效教学要立足课堂,必须把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教师的常态课堂要达到以下几点要求。第一,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力求给每个学生创设发展空间,在教学中遵循普遍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及教师个人的风格选择恰当的教法、学法,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升,以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第二,精讲多练。教师的“精讲”,要注重深钻教材、掌握教材、了解教材本质,注重提高学生练习的目的性、层次性和针对性;“多练”不仅课堂上练习的时间多些,还要注意练习的方式多样化。第三,师生互动。教师在落实教学行为、实现教学目标、体现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注重教学的目的性和必要性;课堂上师生要充分交流,通过言简意赅、生动形象的师生评价、生生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研究的空间。第四,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倡导多种媒体合理综合运用,为教学服务,做到用好用精,既要发挥传统媒体的作用,又要呈现多媒体课件色彩鲜明、直观性强、便于操作演示。二者相辅相成,彼此补充。第五,目标达成。目标制定要符合教材特点,学生学情,要明确学什么、怎么学、达成什么样的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恰当、合理;情感态度目标切合实际。第六,课后反思。教师要通过课堂上的情况,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提问,还有对自己教学成绩的总结,全面反思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同时结合学校或个人的小课题研究,有的放矢地思考。通过反思体现研究过程,以发现研究问题、积累教学经验,助推专业成长。

三、有效教学要师生平等对话,和谐互动

新课程中,提倡学生做课堂上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但是,很多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主体意识,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做不到积极主动地思考,回答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来引导学生进行参与课堂教学,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说出他们心理思考的答案,让课堂成为师生交流思想、探讨思想的舞台。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师生之间共同的合作,只有师生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模式,才能实现师生之间平等、自主的思想交流,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耐心,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在学习中成长,在课堂上培养性格,学习知识,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共振,思想和思想之间的沟通。理想的教学形式肯定是立足在实际上的,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走入学生心灵的土壤,融入学生的生命,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是教育者不懈的追求,教师要善于捕捉一切教育契机,利用各种教育策略来培养学生,在最大程度地开发每一位学生潜能的同时,也收获为人师的快乐。

查看全文

钢琴教育教学论文

一、钢琴教育教学中创新模式的重要性

在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钢琴课是众多艺术课程中最能够直接激发学生创新灵感、培养创新能力、增强创新热情、提高创新思维的一门艺术课程。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们审美水平的日益提升,一味地按照音乐符号本身进行的钢琴艺术创作与演奏,显然已无法满足广大听众的音乐审美需求。这就必然对广大钢琴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需要其对音乐作品的写作风格、表现手法、创作意图、艺术内涵等进行更深层次的梳理与探究,并将自身对作品的表现与演奏理念融入其中,进行再度创作,从而使音乐作品在原有艺术风格与表现内容上显得更为形象与生动。此外,对于任何音乐艺术来讲,其最终呈现给广大观众的音乐作品都不能脱离艺术创作者本身的感悟与创新,钢琴艺术也不例外。同时,在钢琴演奏的实际过程中,由于不同演奏者对于同一首作品的理解与感悟是不尽相同的,因而也必然会在其二度创作中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与内涵。因此,为了进一步全面提升高校学生在钢琴艺术方面的创新才能,努力培养其创新意识与思维,广大钢琴教师有责任与义务在钢琴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积极建构与思考钢琴艺术的创新模式与理念,从而推动我国钢琴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

二、高等院校钢琴教育教学创新模式的建构

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一切教育模式与教育手段都是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展开的,它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中心环节。这就要求广大钢琴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作用,按照实际需要不断转变教育思路、更新教育方式方法,不失时机地建构出全新的钢琴艺术创新模式与理念。

(一)钢琴教育中充分发挥启发式与引导式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与引导式教学都是现阶段创新性教育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传统的钢琴教学过程中,钢琴教师往往是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与理念进行教学,学生只能服从,缺少对音乐作品独立的理解与思考,这种教学模式显然已不适应现阶段的钢琴教学。因此,为了顺应新时期钢琴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广大钢琴教师要将启发式与引导式的艺术教学模式引入到课堂中。启发式与引导式教学与过去传统钢琴教学中的单一示范模仿式教学有着较大的差异,它要求在钢琴教师的正确启发指引下,学生依据自身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悟将同一部音乐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音乐审美来,而且学生要在其演奏中全身心地感受与领悟不同演奏方式所产生的不同的审美艺术效果,最终演绎出一套全新的、适合自身学习与演奏的方式方法。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还十分注重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了使演奏者更好地诠释与完成音乐作品,还要求学生在学习与处理音乐作品时要将自身情感体验融入钢琴演奏中,因为学生只有以生活中实际的情感体验为基础,才能更好地激发其对音乐作品创新的灵感,增强其对音乐内容创新的意识与思维,从而更好地把握住音乐作品整体的艺术风格与色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