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创作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1 16:51:5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育创作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全面发展,其中对音乐的学习尤为重视。学生希望通过音乐教育开阔视野,促进更好地发展。在此背景下,一些职业院校加大了对音乐教学的研究力度,力求推动音乐教育新的变革。下文旨在探讨当前我国职业院校中音乐发展的现状,探求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创作教学;音乐教育;意义;发展现状;探讨
在我国音乐的教学中,很多职业院校还停留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下,这严重抑制了音乐教育的开展,面对这一现状,职业院校非常有必要引入新的理念,推进新的变革。尤其要注重创作教学的引入,充分发挥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与价值。
一、我国当前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
音乐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然而在其发展的历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发展一直停滞不前,具体表现在:
(一)音乐教育的教学方式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一些学校,音乐的教学模式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教师仍旧以自我为中心进行音乐知识的灌输,不重视学生对讲授内容的反应,长此以往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这样必将会使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的位置,丧失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另外,在音乐教学中尽管有些学校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并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修正,但仍是以单一的唱歌为主,无法起到音乐教学的根本作用。
音乐教育与音乐创作继承及创新
摘要:在高校音乐教育当中继承与创新思想的实践是音乐教育发展及研究的重要方向。同时,对于音乐的创作来讲,继承与创新也是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对于优秀音乐文化与创作技巧的继承,给音乐学习及创作带来理论支持,而在音乐上的创新精神又给音乐教育和创作以全新的发展活力。本文将通过探讨继承和创新高校音乐教育与创作的意义出发,分析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与创作现状,并针对现状对于音乐教育与创作的继承和发展提出一定建议,希望能够为广大高校音乐教育教师提供一些教学与创作上的参考及帮助。
关键词:音乐教育;音乐创作;继承创新
在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学中,对于优秀音乐教育家及创作者的教学经验的继承及创作经验的学习是高校音乐教育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音乐作为一种通过节奏与韵律传递情感及叙述事情的艺术形式,其在音乐理论与音乐审美上都具有丰富的内涵[1]。在当前的高校音乐教育中,如何能够通过对于传统音乐文化及技艺的继承来衍生新的音乐教育与音乐创作思路是高校音乐教育中不断探索的问题。继承与创新是高校音乐教育的基础,是音乐创作的灵魂。
一、继承与创新对于高校音乐教育与音乐创作的意义
(一)高校音乐教育概述。作为培养音乐教师及相关音乐人才的一种教育内容,随着近几年各类音乐比赛的火热进行及社会对于高质量音乐人才的需求,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地位与所受关注度也逐年上升。高校音乐专业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高校热门专业,而社会各界对于音乐创作的热情与关注度也到达前所未有的高度。高校音乐教育不但需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加强学生的音乐鉴赏及辨别技能,同时也要从音乐创作层面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与创新能力。高校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培养包括了声乐教学到乐器教学的各个部分。学生自身的说唱与表演能力及对于其他人作品的鉴赏与学习能力都是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关键。高校音乐教育利用科学完善教育教学体系让音乐技术和音乐文化得以传承,同时在这种传承下,也在培养着学生音乐继承精神下的创新与发展思路。(二)继承与创新思路下的音乐教育与创作。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继承与创新思想的影响对于高校音乐教育及音乐创作有重大意义。音乐是一种节奏的语言、旋律的语言、音符的美学,在高校音乐教育当中,我们所强调的继承不但是对于音乐技术方面的继承,同时也是对优秀音乐文化的继承。作为一种与美学与感悟相关的学科,音乐的学习需要学习者具有更多的想象力,而支撑这种想象力发散生长的基础就是扎实的音乐理论、音乐文化、音乐技能知识[2]。同时,音乐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节奏语言,其核心关键决不仅仅是继承,而是通过这种继承而产生的音乐创作上的创新。只有不断创作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音乐作品,音乐教育与创作才能得以更好的传播及发展。可以说继承和创新是音乐教育与音乐创作中必不可少的两方面内容。只有一边继承优秀的音乐文化与音乐技能,一边在这种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的创新,才能给音乐发展以不竭的动力。
二、高校音乐教育与音乐创作现状
电视远程教育专栏创作策略
电视节目作为重要的新闻传播载体,在人类社会文化传承中担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科技不断进步,传媒手段不断增多,互联网等传媒的加入,广播电视媒体的作用受到冲击,电视远程教育专栏因创作策划的特殊性,也面临一些问题,急待进一步改进。
一、电视远程教育专栏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与其他专栏类节目相比,电视远程教育专栏因其表现内容的权威性和表现形式的严肃性,在创作中的问题也有其特殊的一面,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形式过于单一带来的模块式表现。比如因内容主要为新闻、专题、知识等,导致表现手法单一,内容过于单调。二是语言过于书面带来的语言式播报。电视栏目为保证其权威和严肃性,很多内容都是从报纸新闻中提取素材而产生,过于书面化的语言易与受众产生隔阂。三是色彩过于单调带来的视觉化疲劳。当前远程教育专栏的栏目头等制作方面,过多使用了单调的一两种要素,背景或子栏目组成较为简单,有千篇一律之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四是表现过于生硬带来的说教化影响。受传统意识的影响,电视远程教育专栏说教色彩还是比重浓重的,多数表现为课堂的形式。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和受众对象的改变,过于注重说教,反而容易导致观众反感,其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二、电视远程教育专栏节目的问题分析
办好电视远程教育专栏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整体而言,当前电视远程教育专栏节目竞争较其他专题弱,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收视的要求。究其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内容限制。如前所述,电视远程教育专栏是以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电视节目类型,受抽象化、概念化、难以模拟化等因素制约,需要极大的人力物力投入、高度的表现技法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才能驾驭。而某些特定的知识领域和门类甚至完全无法利用平面的具象化形象去指代和表现,也因为其表现不够充分或者不够直观从而不便于受众理解。这都先验性的决定了电视在传播这些特定知识信息方面具有着原生缺陷。二是受众限制。电视远程教育专栏的理解和接受需要一定的既有文化水平,也更需要一定的专业水准。这一点决定了他的受众群相对于电视剧、电影、娱乐类等节目的受众群的整体数量较少。这无疑增加了电视远程教育专栏的接收成本,即便利用终端扩展等方式实现了受众接触的扩大也不易通过受众最终的选择性理解和记忆屏障实现其根本的知识传达效果。这同样先天性地限制了电视远程教育专栏的成功率。三是体制限制。我国现行的电视体制属于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在这一体制下,电视远程教育专栏频道,在与以娱乐主打的电视台或频道进行同平台竞争的时候,因其相对枯燥和难以表现故而难以取得对等的“收视率”,从而面临着被体制淘汰的危险。作为具有相当程度社会公益性质的电视远程教育专栏,自我创新需求不足,节目本身上质量不高,说教式信息,这种自我定位无疑是行不通。四是技术限制。当前,电视远程教育专栏电视类节目开设越来越多,不少县级电视台出开设了这一节目。由于受本身人才和技术力量的限制,对不少电视台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随着影视技术和艺术的不断发展,表现内容和表现手段的多样性,在技术方面的解决不彻底,这种限制可能会是无法克服,甚至致命的。
三、电视远程教育专栏创作策略
舞蹈教育的音乐特征分析及创作
一、中职舞蹈教育中的音乐特征
(一)舞蹈音乐是舞蹈和音乐的有机结合
中职舞蹈教育中的音乐实际上是两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也就是说音乐是为舞蹈而创作的,通过美妙的音乐能够将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传送给观众。
(二)舞蹈音乐是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一般来说,舞蹈音乐都是比较欢快的,其旋律也是动人的,很多老师在舞蹈中加入音乐来充分凸显艺术的魅力,使得这两种艺术能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他们都是在意识形态的基础上来刻画相应的想象和思维模式,能够充分地表达文字所无法表达的内容,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三)舞蹈音乐是相辅相成,难以比较和排序
美术传统教育与创作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东西方文化的全方位交流,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也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这也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也正是中国的文化艺术进一步走向世界的关键时期,任何不重视传统文化的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都是短视的,是没有前途的。
关键词:美术教育;美术创作;传统文化;思考
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常常是影响美术教育及美术创作的主要原因;从我国古代的美术作品中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宋代由于宋徽宗的“不爱江山爱绘画”以及画院的设立,花鸟画异常繁荣。唐代经济发达、政治稳定、绘画尽显盛世华丽;明清淡出政治的文人画超凡脱俗。时代总是把最深的烙印刻在美术作品中,而美术作品又总是最为深刻地反映着时代的脉搏;在我国“”时期,美术作品充斥着的是“高、大、全”,“工、农、兵”,以及光辉的领袖和英雄形象;也正是那个时期政治的生动体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东西方文化的全方位交流,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也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这也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也正是中国的文化艺术进一步走向世界的关键时期。那么,在这历史转型时期,我们要怎样对待传统文化呢?
回顾我国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近10多年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一系列重大的变革和发展;国外美术教育体制和模式的涌入,美术作品的传播,都对我国的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从我们艺术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都进行着变革;比如中国画的基础教学中融进了西式光影素描的训练,写生静物色彩的训练,焦点透视和解剖学的学习。这些当然是非常必要的,不仅拓宽了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和形式,也为中国画的创新提供了很有利的准备。但是通过近些年的现状分析,却不禁令人担忧:盲目的“中西结合”,表面的追捧,使得大批的中国画作品失去了本民族的精华,生硬地搬用西洋画的颜色,追求前卫,摹仿流行;而把我们本身的几千年文明遗忘殆尽,一些美术院系的文化课被称为“公共课”,实际上成了获得学分和文凭的附加手段,笔者从1991年至今担任中国画的教学工作,对大学美术专业学生的文化水平、特别是传统文化的苍白深感吃惊:一提国画只知道竹子、兰草、梅花、松树;画荷花,竟有十几幅题款是“出淤泥不染”,一问此诗句出自何处,无一人能答;震惊之余,笔者只有在坚持大纲的前提下无奈地给学生们增开甚至小学就应该知道的唐诗宋词专题讲座了!考察了一些其他学校的毕业生,恐怕只能用《卖油翁》里的一句话来形容:“无它、唯手熟尔”。
一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清华美术学院风波令众多的美术工作者和美术专业考生、学生大呼“体制”!其实,冷静地思考,这真是一把“双刃剑”!其间可谓正邪参半;文化要求确实挡住了一部分具有专业天分的学生,但从另一面讲,我们难道要培养的是“唯手熟尔”的匠人吗?更何况,目前不仅是院校美术教育严重的文化缺氧,就连美术创作也显示出文化的贫乏!一些展览干篇一律;松还是几千年的松、竹还是几千年的竹;传统中国画最富特点的精致装裱不见了!代之“全金属外壳”,诗书画印的整体“手足不全”,题款已经把听熟的古诗句反反复复使用了若干遍,有的不明就里、又怕雷同,干脆“无题”。
印更为其甚,问过一位多年从事国画创作的先生,中国画上的印有何意义;可惜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曾见过一幅水墨画《螃蟹》题诗“看你横行到几时”,已有剽袭之嫌,更有一个印章“出入大吉”,看来是和画中物“唯与此同类”吧!印章在中国画中的意义,确实在文献及论著中难以找到,但其内容起码应该与画紧密联系,互为补充、增加画意。而对于印章在中国画中更深一层的意义,笔者有一些个人的浅见;“印”当有“证”的内涵;名声最大的当属帝王使用的玉玺,这个印是盖在圣旨上的,没有玉玺加盖的圣旨那是不具备真实性和行政效果的;直至州、府、县衙都有官印、公文必须有大红官印才是正式的官文,它代表正规性、权威性,到了今天各级政府、各部门单位都有公章,盖上公章表示认可;在传统的中国画中仍然具有此种意味,印章表示了画家对作品的肯定和认可,具有严肃性和正规性,画废了的习作是不会有印章的,从形式上我们对比有无印章的中国画便不难看出这一点。而且由于传统中国画家的清高和独特的气质,他们的印章往往不愿与官印同称为“印”而借用印章的材料和雕刻的工具称之为“金石”以脱俗。另外有许多的古字画印章特别多,例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局图》,上面甚至有乾隆的御印,那是拥有者、收藏者证明自己拥有的记号而已,当然与画家的初衷有天壤之别,是一种历史的奇迹。
儿童美术教育创造力培养思考
【摘要】儿童美术教育是儿童成长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师通过美术教育使儿童掌握一定的美术创作方式,利用美术教育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创造力,为儿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文章在分析儿童美术教育中需要注意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儿童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
【关键词】儿童美术;美术教育;创造力
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教育活动,是儿童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着重对儿童美术创作能力的培养和发掘,引导儿童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是最具有创造力的发展阶段。儿童美术教育活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启发并引导儿童进行丰富的联想,从而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成长基础。教师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应采用启发、联想、求异等多种方法,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把握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儿童美术教育的问题,充分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这对提高儿童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其认知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1]。
一、儿童美术教育中需注意的问题
儿童美术教育的活动丰富多彩,由传统的儿童绘画到当下流行陶艺、扎染、编织等,在实际的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思考这些美术活动对儿童的成长发展产生的影响,通过这些美术教育培养儿童的思维与创造力等[2]。(一)知识结构。首先,在进行美术教育前,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儿童性格特征、相关的知识水平、创作能力等,将儿童美术教育的知识结构进行合理化分层。之后,对儿童美术教育目标进行分层,根据每个层次分为难易、轻重不同的教学目标。如在课程《有趣的纸盒》的美术教学中,将儿童分为两个层次,针对具有一定手工能力的儿童,教师启发和引导他们进行废弃纸盒的加工和变身,鼓励他们放开思维、大胆想象,如将纸盒变身为动物、日常电器用品、城市建筑等;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儿童,教师鼓励他们利用常用的作画技巧,对纸盒进行色彩组合和搭配,进而学习色彩的表现创作,从创作中感受色彩带来的快乐,激发他们的美术学习兴趣[3]。(二)创作基础。儿童的创造力是丰富的,但需要儿童在美术创作中具备一定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才能展现自己的美术创造力。因此,教师在美术教育中需要培养儿童基本的美术创作基础,如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儿童独立动手、动脑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写生、参观美术馆等活动,引导儿童观察日常生活,展开自己的想象,感受丰富的文化,充分培养创造意识,进一步充实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三)教学内容。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儿童对美术创作失去兴趣,将直接影响美术教育成果。因此,教师在教学素材、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此外,教师准备的教学内容等都会成为儿童美术创作中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如在《我的自行车》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方式,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同时教师和儿童共同收集各式各样的自行车模型、玩具,并进行课堂小展示,有目的地设计和紧扣主题内容,使儿童置身于实物展示的环境中,在对自行车进行观察的前提下,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四)想象力和表现形式。教师在美术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不可将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强加给儿童,而要通过美术教育中的表现方式提升儿童的想象力,培养儿童的美术创造力。如在课程《神奇的家》《未来城市》的美术教学中,笔者计划给儿童展示相关绘画作品,但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并未采取这一方式,因为担心束缚儿童的联想与想象。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儿童采用包括绘画、手工制作等表现形式,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构思与设计,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五)重视评价。教师对儿童美术创作的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保障。首先,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对他们的创作活动进行适当的鼓励,使他们对自己的创作更具有信心和兴趣。其次,儿童美术创作完成时,教师需要了解儿童美术创作时的心理活动,耐心倾听儿童创作的意图,让儿童释放美术创作的激情,解读儿童美术创作的构思和创意等,有利于儿童进一步的深入创作。最后,教师不能轻易对儿童的作品下结论,不可采用传统和成人的标准、眼光去评价他们的作品,而要更多地关注他们在创作中呈现出的特殊之处,如大胆的想象、独立的思考等,并给予积极的鼓励。
二、儿童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
高校版画创作教学策略分析
[摘要]在建党百年的伟大机遇下,全国高校都积极响应国家开展党史学习的号召,在美术院校中,探索如何使党史教育与版画教学相结合,是一个教学新命题。本文针对高校版画创作教学的特征,反思当今的教育现状,提出以党史学习带动版画创作教学的策略,探索主题引入下的高校版画创作教学新思路,以期寻找到一种更为系统全面的版画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建党百年;党史学习;版画创作教学;教学策略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国家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亦是开启教育现代化征程,谱写新时代教育追赶超越新篇章的战略机遇期。对中国高校美术学科版画专业而言,版画创作教学的成功与否是检验版画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在这项教学中包含了主题引入和技术过程实施两个层面,主题引入是指母题方向和创作观念的确立,技术过程实施则是指版画技法学习和渐进有序的技术活用。高校创新性教改中关于版画创作教学策略的研发,其实质是建立在艺术创作选题方向和方法论上的创作教学活动。在建党百年之际,教师可将思政教育与创作教学有机结合,将党史学习纳入版画创作课堂教学,以创新美术教学形式。
建党百年主题版画创作教学开展的背景及意义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高校版画创作教学的发展多从本体语言上寻求突破口,积极探索版画概念拓展的可能性,有意无意地放弃或回避了自新兴木刻运动以来的革命文艺主题,改变了版画在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固有文化形态。文艺主题传承的断层使版画丧失了原有的宣传教育作用和教化功能,乃至于出现了当代中国版画艺术“形式繁荣”“内容空泛”“精神缺失”的尴尬现状。追根溯源,产生这一现象的本因在于学术界对西方艺术学理论的全面接受和艺术教育思维与方法的全盘西化。但是,目前这种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下国家对文艺发展的要求——文艺创作要表现伟大民族和伟大时代的新需求。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高校版画创作教学应秉持“双管齐下”的教学理念和开阔的视野。所谓“双管”,既包含版画技艺的有效传授,又能对学生的创作思想加以正确引导,使其在积极向上的精神作用下主动学习,这是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环境和文化建设语境下,对高校版画学科发展的重新定位与思考。高校可以建党百年为契机,开展主题版画创作教学,突破当前教学的困顿与瓶颈。通过党史学习开展版画创作教学的意义在于:(1)传播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和弘扬中华文化。这既是版画创作教学的研究内容,也是版画学科新的研究方法,学生可在创作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表现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2)打破当前常规的以本体语言探索为目的教学模式,用党史主题带动创作,推进教育教学的创新性改革。(3)重新熟悉中国近代史,通过党史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4)促使学生熟读中国现代版画史,丰富其大脑图谱库存,增强对经典主题艺术作品的学习和理解。(5)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其活化版画技艺、增强造型能力,能够创作出具有时代气质和感染力的优秀作品。(6)逐渐形成基础扎实、方法合理的主题性创作教学体系。
建党百年主题版画创作教学的开展策略
美术教育对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利用
摘要: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繁荣,各地区有着丰富且极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合理挖掘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并将其应用于学校美术教育工作中,有利于学校创建更具特色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拓展教学内容。该文分析如何开发可被用于美术教育中的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有效利用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开展美术教育的相关教学措施,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美术教育;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利用;开发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倡导下,近几年美术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学校、美术教师的关注。美术教师开始积极探寻提升美术教育教学质量的相关举措。以地域特色文化资源为例,其具备时代性、地方性以及独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合理选择与开发可作为教育资源的文化资源并应用于教学,是构建先进、特色化的学校美术教育体系的必经途径。
一、科学、合理开发地域特色文化资源
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涵盖地理资源、文化资源两方面,为源于生活的美术创作提供了创作参考的资源。教师科学、合理地开发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并将其引进学校美术教育课堂,一方面可丰富美术课堂的资源,让美术创作广泛涉及地理景观、人文特色、本地物产以及民俗等方面;另一方面有利于构建特色化的学校教育体系,突出学校教育的风格。通常来说,可被作为美术教育资源的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涵盖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地理风土文化资源,如当地特色自然景观、名胜、市场、田园山水等。第二,传统民俗文化资源,如建筑古迹、传统特色工具等。第三,地域艺术文化资源,如当地艺术家所创作的雕像、壁画等。教师需以美术教材内容与教学侧重点为中心,从多种文化资源中选择出最具有教育价值且与教学内容最为契合的文化资源,并不断提升个人知识水平、教学水平,更为直观、灵活地将教材与文化资源进行结合,共同为学校美术教育工作服务。
二、借助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开展美术教育的具体措施
探讨美术心理学与美术教育的关系
【摘要】美术心理学作为美术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美术教育发展意义。本文对美术心理学与美术教育的基本概念进行了基本阐述,并强调了美术心理学对现代美术教育的影响。本文从美术作者创作心理、美术作品社会心理、学生自身内心感受三个方面,以现代美术教育角度,体现美术心理学与美术教育的关系。
【关键词】现代美术教育;美术心理学;美术教育;关系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创新,美术学中的现代美术教育也在为实现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以培养综合型美术人才为目标,结合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现代美术教育的日益发展,使美术教育者对美术心理学产生了一定的重视,在美术教育中,分析探讨美术心理学与现代美术教育的关系,并研究其影响与作用,从而对现代美术教育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美术心理学与美术教育的基本概念
美术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美术学科,主要研究作者在美术创作时的心理活动、美术作品本身体现的社会心理活动、欣赏者欣赏美术作品时的心理活动等,美术心理学研究过程主要探讨部分情绪的相关活动规律。美术教育是借助美术教师讲解美术作品,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无声的与美术作品创作者对话,并间接产生沟通交流,美术教育下的学生与创作者沟通交流不需要面对面进行,只需要学生具备美术学基础与美术学理论知识,能够对隐含于作品中的创作者内心心理活动进行自身的领悟,并且需要学生能够对相关作者的创作心路历程进行认同与欣赏。
二、美术心理学对现代美术教育的影响
幼儿歌曲创作历程发展对策
【摘要】随着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凸显,社会各界对幼儿培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此发展背景下,歌曲作为辅助学前教育开展的重要手段,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在学前教育中,歌曲教学可以通过灵活的旋律为幼儿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活泼的曲调也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能在学习中拥有更高的关注度。从整体上看,幼儿歌曲创作呈现出的均是乐观、积极的特征,但是在新中国幼儿歌曲创作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因素影响创作效果。本文立足于新中国幼儿歌曲创作历程进行研究,主要分析新中国不同阶段幼儿歌曲创作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剖析幼儿歌曲创作的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幼儿歌曲;创作;发展历程
唱歌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方式,幼儿也如此,唱歌是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通过甜美、清脆的童声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同时也能从中获得演唱时的成就感。儿童歌曲的创作及历程前人有过一些研究,但是研究方向更多的还是把幼儿、儿童、少年期混为一谈,对于学前儿童歌曲的研究并不深入和具体,本文主要从分析儿童歌曲创作历程入手,分析其中属于幼儿歌曲创作的部分,通过创作历程研究得出有利于幼儿歌曲发展的方向和策略。
一、20世纪初期幼儿歌曲创作
这个时期幼儿歌曲创作受学堂乐歌的影响开始萌芽。学堂乐歌主要是指20世纪初学堂中传唱的歌曲,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紧密相连。受时代环境影响,这些作品均采用西方一些国家的经典曲目。音乐教育家沈心工作为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在音乐教育中倾尽了毕生心血。他是最先针对中小学生及学前儿童特点,以接近口语式的新词来编写乐歌教科书的音乐教育家。由于他十分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在歌曲创作和教学中都紧扣孩子的心理特点,编写的歌词意浅而不俗。他从描绘孩子的现实生活入手,呈现出平易近人的特点,创作出的《竹马》等歌曲都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学堂乐歌时期,幼儿歌曲的创作秉持中西合璧的原则,推动了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随着接踵而至的五四运动,幼儿歌曲创作又发生新的变化。在歌曲创作的过程中,民族元素的应用成为这个阶段重要的特征,走出西方音乐形式的束缚,推动了幼儿歌曲民族化的发展。黎锦晖是这个阶段幼儿歌曲音乐创作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在歌曲创作中把握了孩子活泼好动的特点,将舞蹈与歌曲创作相结合,创作出儿童歌舞剧。黎锦晖所编写的歌词大多数都通俗易唱、非常口语化,剧情的发展也很适合儿童的理解力,音乐语言比较简练、生动、明快,他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了沈心工等音乐教育家在学堂乐歌方面重视儿童特点的优秀传统。他创作了不少儿童歌舞剧。例如《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等,这使得幼儿歌曲创作的发展又迈上了新的台阶。
二、20世纪30—40年代幼儿歌曲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