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安全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1 15:58:2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育安全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教育安全

幼儿安全教育探析

摘要:由于幼儿年龄比较小,加上缺乏生活经验,特别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分析了幼儿安全教育的内容,包括培养幼儿安全意识与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接着从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幼儿安全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幼儿安全教育;内容;形式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需要通过多方位的培养教育,保障幼儿安全、健康的成长。其中,幼儿安全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安全生活与学习的基础。所以,要重视幼儿安全教育,明确幼儿安全教育的内容,牢固树立安全防范意识,为幼儿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

一、幼儿安全教育的内容

1.培养幼儿安全意识

幼儿安全教育包含的内容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环节出发,让幼儿能够认识到什么样的行为是安全的。比如,在每天早晨入园的时候,让幼儿自己检查自己的口袋中有没有危险的物品,身上有没有携带一些其他的异物,告诉幼儿,携带小刀、打火机等物品是比较危险的,让他们具备最基本的安全意识。同时,还要让幼儿知道在游戏或者运动的时候要听老师的话,不能互相追逐打闹,以免误伤等等。

查看全文

教育安全综治会的讲话

教育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社会的稳定,师生安全、校园安宁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最根本的前提条件。近几年,教育部门在安全工作上做了很大的努力,在涉及面广、资金艰难的情况下确保了校园的稳定,保障了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但也要看到今年的安全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特别是南充地区乃至全省出现的几次安全重大事故,给我们再一次敲响了警钟——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必须常抓不懈!

刚才茂全同志对教育安全工作进行了总结,对几起安全事故进行了通报,并对今后的安全工作作了详细的部署,请同志们认真贯彻,狠抓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几点:

一、加强安全宣传,强化安全意识

教育安全工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政治高度,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从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高度,从对党和人民负责的高度认认真真抓好安全工作。各校要把安全稳定工作作为学校重要的常规工作,抓实抓好。切实加强安全教育,让广大中小学生学习安全常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全体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牢固树立起安全工作“隐患显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学校要积极做好宣传工作,促使社会、家长共同关心支持重视安全工作,形成浓厚的安全氛围,从而提高安全工作的效能。

二、明确安全责任,规范安全管理

各区、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工作领导机构,细化安全工作责任,要坚持“分级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参与、谁有责”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定期安全普查及上报制度、应急预案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安全设施保障制度、危险物品管理制度、安全工作值班制度,真正做到责任明确、管理规范、措施有力、工作到位。

查看全文

中职安全教育和德育教育研究

[摘要]分析了在中职安全教育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现实意义,阐述了中职安全教育和德育教育相互渗透、提升学生安全意识的方法和途径,力求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生;安全教育;德育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安全教育和德育教育之间存在着相互割裂的情况,很多教师认为安全教育和德育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将安全教育脱离在德育教育之外。事实上,安全教育和德育教育是相互渗透的。中职德育教育一直面临着何谓道德观、如何确定实践中的德育教育目标、如何运用德育教育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三重困惑。安全教育为其提供了解决这些困惑的有效途径。安全教育需要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遵守,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并且安全教育在实践中具有客观和具体的评价标准。因此,在中职安全教育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一、在中职安全教育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

中职学生作为特殊的青少年群体之一,他们正处于人格发展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和普通青少年安全需求不同的特殊安全教育需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中职生学习基础较差,受到各种历史原因的影响,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普通青少年相比处于弱势,需要教师和学校的特别关注。在过往的学习经验和生活中,他们可能积累了一些自卑、急躁、敏感的情绪,这些情绪如果不能妥善地加以解决,那么可能对其健康发展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近年来数量上升的中职生夜不归宿、逃课、厌学的事件,正是这种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如果学生具有上述倾向的话,其人身财产安全就存在潜在的风险。2.笔者调查研究发现一部分来自留守家庭的中职生。他们的生长环境缺乏足够的安全教育,给他们的安全观带来偏差,加上受留守人员常见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影响,中职生可能在安全意识上有所欠缺,而其所在年龄阶段还没有积累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可能会被社会不良因素所影响。正是缘于此,如果在安全教育课堂中能够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学生就会形成基本的明辨是非能力和辩证看待世界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被社会不良分子引导或者走上弯路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当中职生能够心无旁骛地学习时,其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都能得到较大程度的保障。

二、中职安全教育渗透德育教育、提升安全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查看全文

通识教育中的旅行安全教育思考

摘要:文章从教育模式、学科属性、教育内容等方面探讨通识教育背景下的旅行安全教育。研究认为:通识教育中旅行安全教育的教学对象具有学生与游客的双重主体身份,旅游客体应选取常见旅游资源,将旅行安全与旅游文化相结合进行隐性教育为主的安全教育,构建以生命财产安全为主体的多元安全观,并尽可能以第一视角进行课程讲授。未来的课程模式可考虑切块链条模式,扶持跨学科“金课”,课程内容更加专业化、系统化,并结合教育实践,进一步改进课程建设。

关键词:通识教育;旅行安全;旅游文化;选修课;课程建设;教学模式

一般认为,我国本土通识教育源于1995年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试点改革[1],由此而论,中国本土通识教育实践已有20多年历史。由于我国教育结构和教育形态的特殊性,高中紧张、大学宽松的客观现状,加之大学所在地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等因素,实际上当前中国学生在大学期间会更加主动、独立地出游,与此相关的旅行安全问题,也应成为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识教育背景下的旅行安全教育,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关系到其综合素质的养成。在旅游人数众多、安全隐患四伏、旅行安全教育普及率低的情况下设置旅行安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在通识教育中开展旅行安全教育,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1通识教育中旅行安全教育概论

1.1形式之辨:模式之“选”。尽管课程层面无力解决选择宏观教育模式的问题,但还是有必要讨论一下,现有的教育模式与旅行安全教育的匹配性问题。就旅行安全教育而言,其模式之“选”,无论何种模式,实际上选的是必修还是选修。原因很简单,若是必修,则是公共基础课,实现的是不同学生的基础性、普及性教育,必修之下无论何种模式学生都要学,属于因教育需求而设课;若是选修,则走的是自由选修之路,实现的是以感兴趣、要学分的学生群体为主,属于课程等待学生,这种情况下实现的是兴趣的扩展、内容的深化,达到由表及里的效果。在当前的教育现实下,受师资条件、教学质量要求等限制,自由选修成为事实性选择,但却未必是科学性和符合教育现状的需求性选择,从教育受众而言也没有实现通识教育所承载的“forall”面向所有人的目的[1]。另一方面,通识之“通”,其主旨意趣有贯通之意,意在疏通文理、融合学科专业界限,若要达到此目的,则应在方法论、价值观等基础方面发力,教育传递的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宗”。但很显然,既定学科之下要实现这种跨学科、跨思维的圆融贯通,是何其难也。仅凭旅行安全的单兵作战,并不能形成有效的通识系统,分科划类之下的自由选修,也不利于知识生态的养成。此外,旅行安全教育,其既要区别于传统安全讲座,又要实现人文素养的熏染,通识之下的多目的承载,也使得旅行安全教育并不容易。总之,旅行安全教育,无论何种模式,将其置于公共基础课的范畴才有利于其发挥通识教育的作用;在整个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中,要明确其在课程系统中的定位和意义,再进一步设置其内容才更科学合理。但从师资、现状而言,这些条件在当前都无法达到,以至于教学极有可能变为形式性教学或泛知识化教学,达不到通识教育应有之要义。1.2学科之争:旅游,还是安全。谈及旅游学科,首先想到的旅游管理,其核心课程涉及旅游学原理、旅游行为学、旅游目的地管理学、休闲服务管理学、服务业经济学等内容,旅游管理的一级学科是管理学,其管理学、社会科学意味浓厚[2-3];而安全学科,往往发端于工程安全,又逐渐上升到安全科学,以至于目前其一级学科为“安全科学与工程”,在我国研究生招生中仍被列入工学之内,其核心课程可围绕安全学、安全工程学、安全工程等方面展开,包含设备安全、社会工程安全、系统安全、人体安全等内容[4-5]。两学科在管理学视角有交叉,但在研究对象、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二者的共同点却较容易识别:第一,都属于交叉学科;第二,在我国的学科建设时间都相对较短;第三,学科视角下具有统摄指导作用的系统的研究方法、研究范式仍不成熟。尽管如此,二者目前都可以学科的形式出现,而旅行则连学科都算不上。谈旅行安全教育,就要思考一个逻辑:是采用旅游的视角讲安全,还是利用安全学的原理来讲旅游?前者倾向于旅游管理,典型的成果如郑向敏著的《旅游安全学》,但其课程内容却偏重于旅游安全行政管理、旅游企业安全管理、旅游保险和旅游风险管理[6-7]。后者倾向于采用安全学原理来解决、解释旅游安全问题,由于安全学科与工程的紧密性和安全与旅游的跨学科性,目前国内主要采用案例积累、定性或半定量分析、简单模拟等手段研究旅游安全问题,其焦点也主要在旅行者专项旅游活动安全、旅游安全实证案例、旅游安全保障等方面,源于工程视角的安全学诸多原理目前在旅游安全研究中的应用还相对较少[8-9]。无论是采用已有约20年经验的旅游安全学,还是采用安全学原理,这种偏重于一隅的观点都不合理。理由如下:其一,现有的旅游安全学偏重于旅游管理,经营单位、管理单位的主体意味浓厚,与通识教育中的大学生这一特殊的教育对象不匹配;其二,诸如“安全学原理”之类的安全专业课程,理论、工程内容丰富,但对于理工科院校而言并不能弥合课程体系中人文类课程的缺失;其三,以上两种选择,偏重于任何一方的教育都会落入专业教育的圈套,在教学实践中就可能沦为专业课的翻版,达不到通识教育的目的;其四,旅行安全集合了旅游与安全两种元素,其跨学科特征更加显著,用一个学科难以全面概括其内涵,交叉学科也使得其不可能独立存在于某一个学科范畴;其五,通识教育为基础性、广泛性、融通性教育,在通识教育中教育内容的通识特性要明显高于专业特性,这是由受众的广泛性和多元性所决定的,已有的教学经验是基于专业教育构建的,并不完全满足通识教育的需求。由此而论,旅行安全教育为交叉学科的跨学科通识教育,单一学科及现有的专业课教育模式并不适用于旅行安全教育,基于现实需求,已有学科基础的内容重构方为较为适宜的途径。1.3通专之辩:旅游,还是旅行。旅游与旅行之辩,时至今日尚无定论。早在1975年,国内外关于旅游的定义就多达43种,张凌云认为,旅游的本质特征包括:空间位置暂时移动性,目的性,旅游资源支撑性,客源地、媒介、目的地的完整空间性,经济、文化、社会系统的整体性等,同时其认为人的基本生理需求是构成旅游定义的关键[10]。文风认为,旅游和旅行随着人类历史发展而逐渐分野,但二者是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系,旅行的关键在于“行”的移动性,而旅游的关键在于“游”的观览性,二者的判定取决于主体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11]。徐菊凤认为,从词源、词义、常识而言,旅行包含旅游,旅行又可分为广义、中义、狭义三层,其中狭义和中义的旅行与旅游没有本质区别[12-13]。史甜甜等认为,旅游并不属于舶来品,但在不同时期其意蕴并不相同,改革开放以来增加了经济性和整体性,旅游的概念也走向多元化发展[14]。刘德谦通过词源学、认知语言学等视角研究认为,现代汉语中的“旅游”包含旅行和游览[15]。关于旅游与旅行之辩,笔者认为:(1)上述争议一般为学科研究中的争议,将这一部分争议引入到旅行安全的教育中,有舍本逐末之感,而且以学科十数年悬而未决的内容引入课堂,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可能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2)通识教育视角下,往往为常识性、大众性视角,那么以包容度更广的旅行与安全搭配,要比旅游安全的范畴更广,有利于内容的多元重构。(3)不可否认的是,政府乃至国际组织统计中的旅游活动,往往与经济性密不可分,即使众多学者认为“不赚钱”是旅游的约束条件之一[16],但经济消费却与旅游密切相关。相对而言,旅行在当前语境中淡化了消费性,短途游、周边游、户外游、免费游等低成本甚至是无成本的出游也属于大学生游览活动的主要形式,这个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同属于本课程讨论的范围。(4)反之若以旅游安全而论,则其管理学、经济性、专业意味浓厚,容易演变成已有的“旅游安全学”。因此,在内容方面,淡化旅游与旅行的学理之辩,而以包容性更强的旅行安全为题,要比旅游安全的适用面更广,也更适合于通识教育。1.4内容之选:重理论,还是重实践。由前述分析可以看出,通识教育视角下,旅行安全教育并不适用于某一学科专业的纯理论分析,为提高教学效果,应以实践类内容为主。而且通识教育视角下更应该将学生视为普通游客,而非旅游从业人员,教学对象不仅是学生,更应该是游客。对教学对象而言,应从范围的广度上关注所有游客中的学生群体,并有针对性地关注学生群体中的游客,这种教学对象的定位和逻辑决定了通识教育的内容和深度。在内容上重实践而轻理论,有助于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实现基础性的教育。因此,在内容整合重构中,应以案例、身边人、身边事为切入点,由表及里,重视科学思维但不应盲目迷信于已有研究中的“知识”。对于已有的专业性研究,注意适当吸纳已有的研究和成果到通识教育中来,吸收的内容以引导、启发为主。由于内容上重实践而轻理论,实际上就造成学习的深度不够。通识教育深入程度不够的问题属于通识教育中的通病,目前尚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另一方面,仅有旅行安全,其专业味道还是过于浓厚,而且与旅行者向往新鲜精神刺激的追求也不相符。因此,在课程中又引入旅游文化,通过文化与安全的搭配,实现贯通文理、交叉融合的效果,即综合确定课程为“旅行安全与旅游文化”。但值得注意的是,旅游文化本身学科内容也较为庞杂,此时旅行安全容易沦为“小甜点”。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需在课程设计环节进一步优化内容,并增加实践、实例。

2旅行安全教育的逻辑、内容、实践及效果

查看全文

教育部安全教育通告

今年是全国第十个“安全生产月”。根据中共市委宣传部、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七部门《关于印发市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的通知》精神,经研究,决定在全市各学校幼儿园开展以“安全责任、重在落实”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教育)月”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和主题

活动时间:6月1日至6月30日;活动主题:安全责任、重在落实。

二、活动内容

(一)营造“安全责任、重在落实”的浓厚宣传氛围。6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全市各学校幼儿园要在学校显眼位置悬挂“安全生产(教育)月”主题内容,同时在学校公共宣传栏或宣传橱窗开辟内容丰富的“安全生产(教育)月”专栏,大张旗鼓地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二)集中开展师生安全教育周活动。6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各学校幼儿园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加强师生的安全教育。当前在重点抓防溺水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和防暴力伤害教育的同时要抓好学生的消防安全、防雷、防台防汛、防地质灾害等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和疏导学生心理问题,不断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

查看全文

教育片安全教育感想5

教育片安全教育感想5(看《安全教育》片有感)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去看了安全教育的电影。这部电影向我们介绍了一些基本、简单的自护自救的常识,提供了预防以及应付各种危险的常用措施和方法,如:家庭生活安全;户外活动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知道了危险它不在远处,就在我们的眼前,如果你去注视它、瞪着眼睛去看它,它就会躲开你,而你忽视它,它就会来袭击你。在我们的生活中,论不能忽视它,更不能小看它,随时都要有“注意安全”的意识。名师点评:读后感或观后感,既要写“读”或“观”的内容,又要写读后或观后的“感想”,重点不是读或观,应该是“感”。这篇观后感,首先把握了教育片的精髓,然后紧密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悟出了“生活中时刻要有安全意识”的道理。文章中心明确,从结构上看完整自然,层次清楚。不足之处在于感想的内容篇幅过短,全文缺乏精彩语句的支撑,显得有些苍白。

教育片安全教育感想5(安全教育观后感)

月1日下午四点四十分我们观看安全教育影片,使我大为震撼。

在统计中得知每年由于车祸而死亡人数多得惊人,而且大多数都是中小学生。一名叫钱红艳的小女孩因为车祸而失去了自己的双腿。她的爷爷让她下半身躲在篮球里,用篮球来代替自己的双腿来走路,人们都叫她“篮球女孩”。她是多么可怜,因为车祸,把她的自信心碾得粉碎,让她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我们应该遵记交通法规,不让悲剧重演。

在夏天游泳是中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之一了。而溺水身亡的人数等于每天一个个班级里的一位学生不见。在游泳中我们不能在没有大人的看护下进行比赛,在遇到有人落水时要呼喊大人来帮助,我们还要学会对溺水者进行抢救。只要学会做到这些要求,我们就能在夏天游泳时有保障。

查看全文

教育局教育安全综治工作讲话

教育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社会的稳定,*安全、*安宁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最根本的前提条件。近几年,教育部门在安全工作上做了很大的努力,在涉及面广、资金艰难的情况下确保了校园的稳定,保障了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但也要看到今年的安全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特别是南充地区乃至全省出现的几次安全重大事故,给我们再一次敲响了警钟——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必须常抓不懈!

刚才*同志对教育安全工作进行了总结,对几起安全事故进行了通报,并对今后的安全工作作了详细的部署,请同志们认真贯彻,狠抓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几点:

一、加强安全宣传,强化安全意识

教育安全工作要从实践“*”的政治高度,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从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高度,从对党和人民负责的高度认认真真抓好安全工作。各校要把安全稳定工作作为学校重要的常规工作,抓实抓好。切实加强安全教育,让广大中小学生学习安全常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全体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牢固树立起安全工作“隐患显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学校要积极做好宣传工作,促使社会、家长共同关心支持重视安全工作,形成浓厚的安全氛围,从而提高安全工作的效能。

二、明确安全责任,规范安全管理

各区、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工作领导机构,细化安全工作责任,要坚持“分级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参与、谁有责”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定期安全普查及上报制度、应急预案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安全设施保障制度、危险物品管理制度、安全工作值班制度,真正做到责任明确、管理规范、措施有力、工作到位。

查看全文

教育局安全教育活动通知

各位老师:

随着冬季的来临,各地安全事故接连不断:*月*日,上海商贸学院由于在宿舍里使用大功率电器引起火灾,造成4名学生死亡事件;*月15日,杭州杭州地铁工地塌陷事故已造成4人遇难;*高级中学发生重大失窃事件;大学城纺织学院发生学生轻生跳楼(未遂)事件;我校南北校区先后出现学生出水痘病例。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中小企业倒闭,许多发生在年底的集中盗窃案件已经提前开始发生(*月*日内保会议提醒各单位和个人要加强对集体和个人财物的管理)等。针对目前严峻的安全形势,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要求各处室、各位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加强安全教育。具体做到:

1.对学生加强提高消防安全意识,不要在宿舍内使用明火;不要违章使用电炉、电热毯、热得快等违章电器;不要私拉电线,以防止火灾发生。

2.手机、CD机、照相机、MP3、笔记本电脑等贵重物品及钱包,切记妥善保管,不要随意放在桌上、床上等显眼处,以免被他人“顺手牵羊”;箱子、抽屉等要及时上锁,防止失窃(公安局提醒,许多外地民工拿不到工资回家过年,容易引发盗窃案件)。

3.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课等时间,加大对学生的安全防范教育(交通安全、运动安全、饮食安全、防盗防偷防诈骗、防火等)和法制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4.教育学生注意个人的卫生工作,防止水痘等疾病的发生。

查看全文

教育局学生安全教育通知

安全是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在实际生活中,安全非常重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将伴随着人的一生。如果遇到危险,发生安全事故,人身或财产受到严重损失,势必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可见,安全问题对于人来讲是多么重要。安全是一个大学生完成学业的保证,安全是一个大学生思想进步、健康成长和立志成材的基本条件。

主要讲三个问题:1、形势和意义;2、学校安全工作的措施;3、主要的安全防范问题。

一、社会治安形势和安全教育的意义

整个社会的治安形势,经过多年严打、整治和综合治理,已经出现好转势头。表现在一般刑事案件发案下降,老百姓的安全感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强,治安问题基本上是在可控制的范围内。但由于我国仍然处于一个改革全面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结构急剧变动、新旧体制交替并存的社会转型时期,诱发、滋生违法犯罪的社会消极因素仍然存在,治安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特别是刑事犯罪和治安问题具有明显的反复性特征,因此,违法犯罪活动在一定条件下仍有可能反弹。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与社会融合的程度越来越大,市场经济的触角迅速地伸入校园,校园已由过去封闭型的“世外桃源”变为开放型的“小社会”。高校周边治安环境更加复杂,学校周围小餐馆、小旅社、网吧、歌舞厅林立,不少闲杂人员混迹其中,伺机作案。社会上的服务行业,校园里几乎都有,各类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包括学生)参与其中,使得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更加困难,防不胜防,有的不法之徒伺机作案,大学生往往成为被侵害的直接对象,人身和财产安全常遭受不法侵害。

因此,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让同学们正确认识社会治安形势,学习必要的安全知识,掌握必备的安全防范技能,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对于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做好自身的安全防范工作,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对大学生的不法侵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查看全文

浅析小学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的结合

【摘要】安全重于泰山。小学体育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本文分析了体育活动中影响学生安全的因素,就如何将安全教育与体育教育有效结合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体育;安全教育;因素;结合措施

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树立学生长期锻炼的意思,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新课改的实施对体育教学提出新要求:体育教学中,学校及教师要预防各种安全问题,确保学生健康、安全。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一、在体育活动中,影响学生安全的因素

1、环境因素。有的学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器材配置不完善。体育器材数量严重不足,运动场地不达标,活动场地小,而造成学生间的碰撞机会就多,这些都存在安全隐患。有的学校,体育教师缺乏管理意识及能力,有的班级人数较多,给教师的管理工作增加难度。2、社会因素。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安全很是关注,孩子只要在学校出一点小事故,家长就不依不饶,责怪学校及教师管理不到位。有时出现较大意外伤害事故,家长就干扰学校正常工作,制造社会舆论,给学校及教师工作带来麻烦。为避免意外事故发生,学校及教师只得把体育活动中易发生伤害的教学内容自动过滤掉。3、学生自身的因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很是兴奋快,因此,在一些体育项目或比赛中,学生的自制力下降,情绪比较激动,不能很好的控制自身的行动,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安全隐患。小学生缺乏基本的安全常识,有的对安全问题没有深刻认识。有关球类的集体运动活动,学生勇于抢夺,不可避免的进行身体接触,情绪极度兴奋,影响学生感知及和动作,容易出现一些意外伤害事故。这些发生意外后,才认识到保护自身安全的重要。为了避免发生这些以为,对于一些活动剧烈的体育项目尽可能减少。

二、在体育活动中加入游戏元素,提升学生对安全的认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