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系统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1 15:26:2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交易系统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交易系统在证券交易市场的作用
摘要:本文描述了交易系统的特征,并且论述了交易系统在交易结果的投资预期值、交易风险的控制、交易心理弱点的克服等三个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交易系统;投资预期值;交易风险;交易心理
一般而言,许多投资者刚踏入证券交易市场时,没有成熟的交易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投资以后,就会逐步认识到建立一个交易系统的重要性。一个成熟的交易系统包括以下四个特征:(1)操作者的交易方法的定性化;(2)交易方法的条理化;(3)交易系统的完整性;(4)交易结果的数理统计下的理性总结。交易系统在投资决策的很多方面起了很大作用,本文仅从投资预期、风险控制、交易心理等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设定了交易结果的投资预期值
在证券市场上,对交易系统而言,一般都设定了投资预期值,它反映的就是分析者所研究的价格变化中的非随机因素。若预期值为正,数值越大,则表明分析者对非随机因素的变化认知度越高。与之相反,若预期值为负,则表明分析者对非随机性价格变化的规律还认识不够,系统要加以完善。很多情况下,投资者根据对以往经验的总结和对交易市场的某部分的认识,就误以为找到了投资获利的秘诀。然而,任何方法如果不进行统计的研究,就只能在某些时候、某些局部的获利,而无法长期可靠地获取收益。投资者经常错误地认为,在投资决策中,最重要的问题是能够预测到市场价格的走势。然而,当他们具备了有关交易系统的基本理念后,就会发现走势预测在整个操作中只占不那么重要的地位,某些成熟的交易系统甚至可以不包括对未来价格走势分析的因素。实际上,如果要设计一个可靠的交易系统,仅仅依靠走势预测进行的市场交易,操作起来会遇到很大困难。在进行投资之前,交易系统就可以用比较客观的方法来检测投资者的操作策略,没有必要用真实的操作资金来挥霍。这个过程类似于流水线生产汽车,大项目的流程是先在实验室里设计和实验,然后进行中试,最后才能大规模生产,规模生产以后就很少反复改动最开始的设计思想了。交易系统如果要设计合理的正预期值,就应该进行测试和检验,市场就是最好的检验员。在进行数据测试时,不要用近几年的和一个市场的数据,要尽可能用更长时间和多个市场的数据;或者用专门的软件生成随机波动特征的数据检验。经过多次检验和修改,交易系统可以被投资者用来描述一个不确定的环境,就符合交易市场的特征了。
二、对交易市场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交易系统创建必要性分析论文
内容摘要:证券投资有多种方式,而利用交易系统进行证券投资很早之前就出现了,它的目的是降低风险、获得更大的收益,因此获得许多投资者的青睐。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系统交易与分系统交易对投资者效用带来的变化,得出资金收益不能作为衡量投资成功与否的标准、投资者利用交易系统可以更好的控制情感等因素的结论,由此推论:在证券交易中创建交易系统可以显著提升投资者效用,因此是必要的。
关键词:交易系统投资者效用投资策略系统投资
从人类文明历史出现第一次证券交易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早期证券交易主要采取现货交易方式,但随着商品经济及资本市场的发展,证券交易形式呈现出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单一向复合的发展趋势。各国证券交易方式的分类标准出现多元化趋势,既可按单一标准分类,也可兼采多种标准分类,并形成了现货交易、信用交易、期货交易和期权交易等并存的交易形式。
以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为例,截至2008年2月,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已超过3900家,在全球资本市场上筹措资金超过30.4万亿美元。另外,美国政府、公司和外国政府、公司及国际银行的数千种债券也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在如今这样一个证券交易高度发达的世界,各国上万种股票,各个公司、各国政府数千种债券,一起构成了庞大的证券投资市场,其总市场价值约为20.9万亿欧元,日均交易额为1029亿欧元。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证券交易确实是当今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全世界有数以万计的投资者在这个市场中博弈,他们的投资行为是主观收益的,然而客观上却影响了这个世界的进程。
证券投资有证券套利、证券包销、证券发行等多种形式,其中,证券套利有许多种分析方法,主要是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的多种组合。在证券套利投资中,很多投资者坚持一套成型的投资系统,希望将降低风险、扩大收益。然而相对于不采用固定系统的投资者,这种做法是否真的可以达到其预期的效果?如果可以,究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本文通过对证券投资者的效用的研究,结合证券交易系统进行分析,对比两种投资方式对投资者产生的效用不同,分析得出创建交易系统与投资者效用的结论,并提出相关投资建议。
研究假设
交易系统创建必要性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证券投资有多种方式,而利用交易系统进行证券投资很早之前就出现了,它的目的是降低风险、获得更大的收益,因此获得许多投资者的青睐。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系统交易与分系统交易对投资者效用带来的变化,得出资金收益不能作为衡量投资成功与否的标准、投资者利用交易系统可以更好的控制情感等因素的结论,由此推论:在证券交易中创建交易系统可以显著提升投资者效用,因此是必要的。
关键词:交易系统投资者效用投资策略系统投资
从人类文明历史出现第一次证券交易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早期证券交易主要采取现货交易方式,但随着商品经济及资本市场的发展,证券交易形式呈现出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单一向复合的发展趋势。各国证券交易方式的分类标准出现多元化趋势,既可按单一标准分类,也可兼采多种标准分类,并形成了现货交易、信用交易、期货交易和期权交易等并存的交易形式。
以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为例,截至2008年2月,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已超过3900家,在全球资本市场上筹措资金超过30.4万亿美元。另外,美国政府、公司和外国政府、公司及国际银行的数千种债券也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在如今这样一个证券交易高度发达的世界,各国上万种股票,各个公司、各国政府数千种债券,一起构成了庞大的证券投资市场,其总市场价值约为20.9万亿欧元,日均交易额为1029亿欧元。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证券交易确实是当今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全世界有数以万计的投资者在这个市场中博弈,他们的投资行为是主观收益的,然而客观上却影响了这个世界的进程。
证券投资有证券套利、证券包销、证券发行等多种形式,其中,证券套利有许多种分析方法,主要是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的多种组合。在证券套利投资中,很多投资者坚持一套成型的投资系统,希望将降低风险、扩大收益。然而相对于不采用固定系统的投资者,这种做法是否真的可以达到其预期的效果?如果可以,究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本文通过对证券投资者的效用的研究,结合证券交易系统进行分析,对比两种投资方式对投资者产生的效用不同,分析得出创建交易系统与投资者效用的结论,并提出相关投资建议。
研究假设
交易系统创建分析论文
研究假设
根据损失厌恶(LossAversion)理论,人类对诸多风险进行选择时,对损失存在着必然的厌恶感,具体来说,损失造成的效用损失程度是等幅收益的2.5倍。所以,在对比分析交易系统的作用时,笔者认为应该以投资者效用为比较标准,而不是直接的数字收益。这样才能更真实的反映交易系统对投资者的实际作用。
假设1:投资者对损失的厌恶程度是等幅收益效用的2.5倍。
投资者效用,衡量投资者从投资组合中获得的心理满足程度。根据市场参与者的风险偏好,投资者效用可以分为三类:风险喜好、风险厌恶和风险中性。
即使经济学假设投资者是理性的,但是由于人类本身就是非理性的,所以风险中性的情况在真实的市场中是不存在的,投资者一般也只分为两类,积极型和保守型,即分别对应风险喜好和风险厌恶。本文将对这两类投资者的效用分别进行系统与无规则的对比分析,探究创建交易系统的必要性。
假设2:投资者分为两种,风险厌恶与风险喜好,并且二者对风险的厌恶与喜好程度相同。
碳排放快速认证及交易系统研究
【摘要】为缓解整个碳排放的认证与交易系统带来的压力困境,本文对区块链技术融合碳排放交易进行研究,提出以联盟链技术为基础,初步探索建立碳排放的快速认证及交易系统,改善现有碳排放所带来的压力,以此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碳排放交易;快速认证;区块链技术
1国内碳减排认证和交易现状
1.1概述
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正式确定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特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由每个试点省市发改委的组织下,以产权交易所和能源类央企为主牵头设立了交易所。我国主要是控制碳排放交易体系配额总量(含直接发放配额和储备配额)附加自愿减排(CCRE),根据各试点市场的交易规则,可在一定额度内抵消碳排放配额。
1.2配额分配
碳排放交易系统建设研究
碳排放交易体系构建的经验
(一)碳排放交易机制的设置当前我国规划中的碳交易机制包括两类试点,一是国家层面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一是地方层面的强制减排交易机制。经验证明,要使碳交易机制在一定经济范围内发挥激励减排作用,必须建立强制减排交易体系。而强制减排交易体系可以采取碳排放的总量限制交易或基准信用交易两种形式。总量限制交易指政府对排放量规定一个上限,然后在该上限之下确定额度分配,当这些额度分配完毕就可以自由交易了。[1]现有的国际碳交易市场中,以欧盟的碳交易体系为代表的绝大多数碳交易市场采用的是总量限制交易。一个经济体无法实现全局总量限制时,则可采用基准信用交易方式进行。[2]基准信用交易是总量限制交易的一个变种,它指政府根据个体的排放水平划定一个特定的碳排放基线,并按特定程序进行监测和计算参与方的实际碳排放量,在履行期限届满时,若企业实际碳排放低于碳排放基线,可以将剩余碳信用额度进行交易获取收益;若企业实际碳排放超过设定碳排放基线,就必须购买缺口的碳排放量,以保证履行政府设定的碳减排目标。[3]当前,但凡采取碳强度指标的国家和地区,采用的都是基准信用交易,如瑞士、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和加拿大的阿尔伯塔省。碳强度是指每一美元经济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中国目前采取的是碳强度指标,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方法与经验值得我们在设置碳排放交易机制时借鉴。(二)区域间市场衔接2011年中国确定的首批七个碳排放交易试点省市目前已经或正在启动成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立以区域为单位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时,因为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情况差别很大,必然会出现交易机制的差异,碳排放标准的差异,核实、监督、处罚机制的差异,以及对产业的配额分配的差异等等。目前各省区市均是本着本区域的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区域内碳排放交易市场,这就意味着未来中国在形成全国性大市场时必然会出现矛盾和纠纷,因此在当前各省区市的交易机制及相关制度建设过程中是否需要有中央制定的统一的指导原则值得关注。欧盟排放交易体系采用分权化治理模式,成员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体制制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排放交易体系中如设定排放总量、分配排放权、监督交易等方面有很大的自主权,这是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与其他总量交易体系的最大不同。其他总量交易体系如美国的二氧化硫排放交易体系,都是集中决策的治理模式。采用分权化治理模式,欧盟既可以实现总体上的减排计划目标,同时又能考虑各成员国的差异,从而有效地平衡了各成员国和欧盟的利益。欧盟交易体系的分权化治理思想,体现在排放总量的设置、分配、排放权交易的登记等各个方面,这种在集中和分散之间进行平衡的能力,使其成为排放交易体系的典范。[4]
甘肃碳排放交易市场体系的构建
甘肃碳排放交易市场体系需要在市场制度框架构建,该体系主要包括市场核心区、监管措施和奖惩措施三个方面。在交易市场核心区,主要是交易机制的选择和价格形成机制的构建。对甘肃省而言,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偏向于重工业化,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选择总量控制的交易机制会影响甘肃经济总量的发展。因此交易机制选择基准信用交易机制是甘肃目前的必然选择,也就是根据不同的行业制定各行业每单位经济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标准,通过限制单位经济活动的碳排放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各企业根据自愿减排和强制减排原则以及自身条件进行选择,并在碳排放市场进行交易。碳排放交易市场是碳排放交易市场体系的核心,企业和项目在这个平台上进行自主交易,碳排放权的交易价格可在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下竞争定价,在这方面可借鉴国外如欧盟一些国家和我国北京、上海等地区的碳排放交易试点的经验。我国因为碳交易时间不长,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交易体系,企业不具备完全依靠市场进行自主交易的能力,政府相关部门不具备市场有效监管的能力,因此甘肃在碳市场建立初期不可能一步到位,形成有效的市场运行机制,建设之初不可能实行完全的市场化,相关部门需要协调、控制碳价格的剧烈波动,将企业的减排成本控制在一个合理区间。当市场发展、发育到一定阶段,企业熟悉和适应了碳交易,相关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比较完善时,才可进一步推动价格市场化,相关部门对价格由控制转变为监管,将价格波动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即可。此外,在碳排放交易市场体系中,监管措施和奖惩措施是保障基准信用交易机制顺利、有效实施的条件。监管措施一方面需要对碳排放交易市场各交易主体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保证依法交易。另一方面对碳排放要进行科学的检测,建立碳测量中心,提高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支持更好的碳排放监测,以确保一个公平的碳市场。而且有效的监督、检测、核实是实行奖惩措施的依据。奖惩措施包括处罚制度和激励制度的设置与实施,对于达到碳排放标准或超标的企业或项目,可按照交易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对于不能达标的企业或项目进行必要的处罚。
甘肃碳排放交易的约束条件
(一)实行碳排放交易对经济发展的约束目前实行碳排放总量控制对甘肃的经济总量、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外贸出口和就业方面将产生负面影响。多年来,甘肃经济主要依靠采矿业和制造业两大传统工业,根据2011年《甘肃发展年鉴》统计数据整理知,采矿业和制造业两大传统产业2010年就业人口434061人,占在岗职工总数的23.09%;城镇项目固定资产投资6377830万元,占城镇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的25.09%,同时外商投资126262万美元,占外商投资总额的20.08%;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6%左右。可以看出传统工业对甘肃经济发展和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但与此同时,采矿业和制造业等传统工业的能源消费总量、煤炭、焦炭、原油及电力等主要能源品种的消费量约占总量的75%,因此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地方和企业对经济发展目标的追求会阻碍低碳政策的执行,而如果简单地强制实行碳排放总量控制或基准与信用额度交易在当前发展水平下又会约束经济的发展。(二)资金与技术的约束碳排放主要指的是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京都议定书》附件中强调除二氧化碳外,还有甲烷、氧化亚氯、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5种温室气体。对于碳排放的控制,从资金和技术方面看,甘肃的政府和相关行业还存在很大的难度。对政府而言,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核算、跟踪企业的碳排放量以确定企业的碳排放配额是建立公正、开放的碳交易市场的前提条件。对于甘肃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方面都难以达到。对高耗能企业而言,节能减排的实施、技术创新同样离不开资金和技术的大量投入。目前,中国的节能环保产业还在起步阶段,欧美国家在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等环保产业的技术转让中设置众多的技术壁垒。因此,资金和技术的约束将成为甘肃相关部门和企业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瓶颈。(三)目标与适应性的约束作为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产业,采矿业和制造业等传统高耗能、高污染工业一直对甘肃经济产生重要的作用。虽然近年来甘肃工业固体废物、废水、废气及主要污染物处理量逐年增加。但如果目前强制实施碳排放总量限制或单位经济活动排放量,部分企业因为资金和技术的制约将很难达到要求的标准,并且当前法律、法规制度的欠缺也不能很好地支持碳交易的实施。2010年9月,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表示,中国实现减缓温室气体增加的目标将很难并且成本高昂,将设定绝对排放上限和碳交易市场列为远期计划。对于甘肃这样的落后地区,企业、社会、政府各方面的适应性要在一段时间后才可能出现。
外汇交易市场发展趋势论文
一、概述
在过去的30年里,建立于全球货币交易市场基础之上的各国政府债券市场、区域货币市场和全球股票市场日趋繁荣,成为债务和股票资本的重要来源。
外汇市场所具有的深度、流动性和透明度使得投资者能够在外汇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发现众多的跨境投资机会,政府和企业则能够以合理的成本举债和获得权益资本,这促进了尚处于早期阶段的国际投资的繁荣。
除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外,各类全球性投资者诸如养老基金、共同基金、个人投资者和公司的财务部门也已成为包括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在内的各交易所的客户。这些客户业已成为外汇市场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并将继续决定全球外汇市场的发展趋势。
二、客户是创新的驱动者
20世纪70~80年代,外汇市场客户对于交易的三大要求是:价格的品质(买卖价差小和流动性高)、价格的连续性(在市场剧烈波动时仍保持价格品质),以及定价的速度(客户希望在30秒内即通过电话获得银行或经纪人的报价)。
期货交易所治理结构演变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在对国外期货交易所治理结构变革背景、原因分析的基础上,考察了我国期货交易所的演化历史,指出现有行政主导下的期货交易所治理结构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政府加强对期货交易所行政监管的结果。随着期货交易法律、法规的完善和交易所面临竞争的加剧,我国期货交易所会员制治理结构存在基础已经发生改变,因此有必要对我期货交易所治理结构进行公司制改造。
关键词:期货交易所治理结构电子交易系统法律非完备性
近年来一些学者提出我国的期货交易所也应顺应国外的潮流,把期货交易所改造成公司制交易;但另外一些学者认为,期货交易所公司制改造的条件尚不成熟,当前应进一步完善其治理结构,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会员制交易所。本文将对国外期货交易所治理结构变革的背景、原因以及我国期货交易所治理结构演化进行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期货交易所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国外期货交易所治理结构变革的背景
电子交易系统的引入是必要条件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上的期货交易所陆续开始采用电子交易系统。在电子交易系统下,交易指令的下达、交易的撮合都是由计算机完成的,打破了传统交易系统的空间约束,对交易者数量的限制也不复存在。在引入电子交易系统后,电子交易网络上增加一个新会员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所以交易所就失去了向新加入会员收取会员费的基础;同时,交易所增加新会员的空间和数量约束被打破,外部的竞争就会更激烈,交易所放弃收取会员费,而只能收取基于交易的可变费用,即手续费。此时的交易者更象交易所的客户,而不是会员。由于电子交易系统是一个独立的、有价值的私人物品,交易者不能无成本的“克隆”,所以它的所有者可以象普通的赢利性公司一样,通过向交易者提供交易服务来获取收入。
深究国内医药电子商务发展状况
医药电子商务主要是指以医疗机构、医药公司、银行、药品生产商、医药信息服务提供商以及保险公司等为网络成员,通过Internet网络应用平台,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开放并易于维护的医药贸易电子商务平台。这样不仅可以增强药品采购的透明度,减少购销环节,降低药品流通的成本,而且对规范我国药品生产、流通、销售中的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提高我国医药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1医药电子商务模式
电子商务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消费者、制造商、零售商、中间商、银行、税务、政府部门等从事商业活动的每一个领域。按照电子商务服务的对象范围可以分为最常见的企业对消费者间的电子商务(或称B2C模式)、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或称B2B模式)、消费者间的电子商务(或称C2C模式)。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还出现了诸如企业与政府间的电子商务、消费者与政府间、政府与政府间、企业与企业和消费者间的电子商务。
医药电子商务模式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B2B模式,是医药企业间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服务及信息的交换。以本企业为中心主导,把药品批发价格在自己开设的网站上供下游客户浏览,并接受客户的在线订单,收益主要来源于客户的服务费和交易中介费,如原料药生产厂家将原料卖给成品药生产厂家。这是医药电子商务的主流模式,占整个医药电子商务交易额的85%。第二类是B2C模式,网上药店对终端消费者的交易,网上销售随着网络的出现而迅速发展,已经有了专门销售药品和保健品的网站。这种占整个医药电子商务交易额的5%左右的模式就是B2C模式。
2我国医药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现状
医药行业推行电子商务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发达国家,制药企业和药品批发企业采用电子商务已是普遍现象。数据显示:全球最大的20家制药企业已开展电子商务,欧洲药剂师协会下属的药店,90%以上都开展网上药品预订服务,美国有1000多家网上药店,市场规模将近1700亿美元。而在中国,由于网络药品交易刚刚放开,医药企业还处于犹豫不决阶段。2006年,中国医药B2C开始出现,北京京卫大药房第一家获得了网上药店的资格。截至2007年年底,经审核批准,可提供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的网站全国一共有1257家,其中提供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网站有406家;可以提供互联网药品交易的服务网站有14家,其中针对消费者的网上药店只有7家。我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尚属起步阶段,但其中也蕴藏了巨大的商机,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医药业采购市场总额为280亿美元,到2010年将会达到600亿美元。
国际证券交易所组织特性论文
以哈佛大学的梅森(Mason)和贝恩(Bain)为代表的现代产业组织理论把产业分解成由众多企业组成的特定市场,构造了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简称SCP框架)。本文在证券交易所企业属性的基础上,以产业组织理论所提供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路径,分析全球各主要国际性证券交易所的市场结构、竞争与合作行为和交易所运作效率的关联性,得出国际证券交易所的产业组织特性的规律性认识,以期为我国证券交易所的发展有所借鉴。
二、国际证券交易所的市场结构:是垄断还是竞争
所谓市场结构,是指在特定市场内企业与企业之间在数量和规模上的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竞争形式和竞争程度,并对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特征。描述市场结构的指标很多,本文考虑市场集中度、规模经济、进入壁垒等。
表1近年来国际证券交易所的市场集中度(%)
附图
数据来源:根据FIBV网站(www.world-)年度数据中公布的1999年57家,2000家53家,2001年51家国际证券交易所的数据整理、计算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