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市场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1 15:08:3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交易市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交易市场

交易市场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维护商品交易市场秩序,保障市场经营管理者、场内经营者和商品购买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的商品交易市场,是指由市场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集中多个商品经营者在场内各自独立进行现货商品交易的固定场所。

本条例所称的市场经营管理者,是指依法设立,利用自有、租用或者其它形式取得固定场所,通过提供场地、相关设施、物业服务以及其他服务,吸纳商品经营者在场内集中进行现货商品交易,从事市场经营管理的企业法人。

本条例所称的场内经营者,是指在商品交易市场内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从事现货商品销售的企业、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

第三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商品交易市场的设置、经营管理、场内交易以及相关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查看全文

交易系统在证券交易市场的作用

摘要:本文描述了交易系统的特征,并且论述了交易系统在交易结果的投资预期值、交易风险的控制、交易心理弱点的克服等三个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交易系统;投资预期值;交易风险;交易心理

一般而言,许多投资者刚踏入证券交易市场时,没有成熟的交易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投资以后,就会逐步认识到建立一个交易系统的重要性。一个成熟的交易系统包括以下四个特征:(1)操作者的交易方法的定性化;(2)交易方法的条理化;(3)交易系统的完整性;(4)交易结果的数理统计下的理性总结。交易系统在投资决策的很多方面起了很大作用,本文仅从投资预期、风险控制、交易心理等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设定了交易结果的投资预期值

在证券市场上,对交易系统而言,一般都设定了投资预期值,它反映的就是分析者所研究的价格变化中的非随机因素。若预期值为正,数值越大,则表明分析者对非随机因素的变化认知度越高。与之相反,若预期值为负,则表明分析者对非随机性价格变化的规律还认识不够,系统要加以完善。很多情况下,投资者根据对以往经验的总结和对交易市场的某部分的认识,就误以为找到了投资获利的秘诀。然而,任何方法如果不进行统计的研究,就只能在某些时候、某些局部的获利,而无法长期可靠地获取收益。投资者经常错误地认为,在投资决策中,最重要的问题是能够预测到市场价格的走势。然而,当他们具备了有关交易系统的基本理念后,就会发现走势预测在整个操作中只占不那么重要的地位,某些成熟的交易系统甚至可以不包括对未来价格走势分析的因素。实际上,如果要设计一个可靠的交易系统,仅仅依靠走势预测进行的市场交易,操作起来会遇到很大困难。在进行投资之前,交易系统就可以用比较客观的方法来检测投资者的操作策略,没有必要用真实的操作资金来挥霍。这个过程类似于流水线生产汽车,大项目的流程是先在实验室里设计和实验,然后进行中试,最后才能大规模生产,规模生产以后就很少反复改动最开始的设计思想了。交易系统如果要设计合理的正预期值,就应该进行测试和检验,市场就是最好的检验员。在进行数据测试时,不要用近几年的和一个市场的数据,要尽可能用更长时间和多个市场的数据;或者用专门的软件生成随机波动特征的数据检验。经过多次检验和修改,交易系统可以被投资者用来描述一个不确定的环境,就符合交易市场的特征了。

二、对交易市场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查看全文

市土地交易市场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规范土地使用权交易行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市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市区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和租赁等交易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市城镇土地资产管理委员会代表市政府负责土地交易中重大事项的决策与协调。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土地部门”)是本市市区土地交易市场的主管部门。市土地交易服务机构(以下简称“服务机构”)是本市市区土地交易的具体承办机构。

第四条土地使用权交易(以下简称“土地交易”)应当遵循依法、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二章功能与职责

查看全文

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趋势探讨

摘要:随着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经济增长从过去的投资和出口驱动的高速度增长方式,转变为依靠内需支撑的高质量增长模式。而商品交易市场作为承接生产端与消费端的交界点,是商品流通的重要一环,对当下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为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降低供给过剩、促进商品高效流通,探索商品交易市场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江苏省商品交易市场的研究发现,创新发展新模式为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商品交易市场;商品流通;创新发展

一、引言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地方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以及逆全球化的冲击,我国亟须转变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方式,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商品交易市场作为商品流通过程的重要一环,对我国商品的生产与消费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为更好地提高商品的流通效率、降低供给过剩,国务院办公厅在2016年4月15日了《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意见》。该计划符合我国互联网与各产业融合的趋势,对传统商品交易市场粗放式发展具有一定的冲击。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应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利用信息网络加快转型升级,改进商品流通效率,降低交易成本。2019年2月27日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了《关于推进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平台经济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平台化转型的重要发展方向。我国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一直受限于信息不对称、交通运输不发达等窘境而发展滞后。同时也因为规划不合理、市场准入门槛低、重复建设等自身问题,使得商品交易市场大多处于集贸市场阶段,综合竞争力不足。近年来随着国内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及互联网电子商务的普及,商品的交易成本不断下降,挤压了传统商品交易市场的生存空间。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近年来我国商品交易市场的数量、年末出租摊位数以及营业面积于2012年前后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倒U型趋势,表明我国商品交易市场扩张达到了拐点,同时存在产能过剩,其粗放式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商品交易市场同样面临着产能过剩与去库存的挑战。因此有效发挥商品交易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提高产业竞争力,打造新型商品交易市场势在必行。江苏省作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商品交易市场的建设位于全国前列,因此研究江苏省线下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能够有效指引我国商品交易市场未来发展问题,同时对欠发达地区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在2019年第十一届中国商品市场峰会上,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了“中国商品市场百强榜”榜单,江苏省有14家入围,位列第三,仅次于浙江省35家、山东省19家。而2015年江苏仅入围11家,相对而言,江苏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与浙江省相比仍然有着明显的差距。为引导江苏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商业机构和江苏政府规划部门决策思路,响应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对江苏线下商品交易市场转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江苏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培育新的增长极,打造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二、江苏省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现状

江苏省凭借省内制造业集聚的优势,2018年交易规模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数量达到469家,在全国占比10.9%,仅次于浙江省703家。而销售总额达到2.07万亿元,占比19%,位列全国第一。2005~2018年全国与江苏省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总体而言江苏省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与全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都呈现相同的倒U型增长趋势。其中全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一直增长并且在2012年达到拐点,历史最高数量达到5194家,而江苏省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一直增长并且在2011年达到拐点,最高数量为575家,此后规模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数量都呈现下降趋势。2018年全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相比2012年减少了898家,同比下降17.3%。2018年江苏省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比2012年减少106家,同比下降18.4%。这种增长趋势表明我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扩张于2012年达到高峰,此后进入以市场质量竞争为主的创新增长期。根据表1江苏省2005~2018年亿元规模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据发现,年末摊位数与年末已出租摊位自2011年以来增长比较平稳但近年来略有下降,整体营业面积略有波动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总之,商品交易市场的平均年末摊位数、平均年末已出租摊位数以及平均营业面积实际上都在不断提升,表明江苏省规模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数量虽然减少,但平均市场规模却在不断扩大,竞争优势不断增强。商品交易额虽然在2015年与2016年略有波动,但总体成交额不断提高,2018年总的交易规模已经超过2万亿元,表明商品交易市场交易增长依然强劲。而从事交易人员数与市场个数高度相关,从事交易人员数在2012年达到最高112.4万人,随后人数不断下降。但是市场平均从业人员数量从2005年的1294人扩大到2012年场均最高2000人,随后几年虽然略有下降但总体变动不大。而人均营业面积与市场平均从业人员数量表现不同,人均营业面积不断扩大。按照市场类别可以将江苏省商品交易市场分为综合市场与专业市场,根据表2可以发现2008~2018年江苏省亿元以上综合市场与专业市场数量都是先增加后减少。分析其百分比趋势可以发现综合市场占比不断减少,而专业市场占比不断增加,由此可见江苏省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程度不断增强,可能的解释是因为商品交易市场之间的竞争不断增强,而专业化与品牌化经营成为商品交易市场的主要竞争优势。按照经营方式可以将江苏省商品交易市场分为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根据表2可以看出亿元以上批发市场数量与零售市场数量都经过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表明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的规模扩张都已经达到市场饱和,同时趋向于精细化与专业化发展阶段。根据经营方式构成占比,批发市场占比增加,零售市场占比减少,批发市场依托于制造业集聚优势与不断完善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而获得规模竞争优势。零售市场则面临新的商业模式冲击而不断分化,竞争优势不断弱化。总体而言,江苏线下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到互联网技术引发的线上商品流通的影响,其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查看全文

区域商品交易市场建设研究

国内主要石化商品交易市场的建设经验

1.上海石油交易所上海石油交易所成立于2006年8月,采用公司制管理模式,由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中海石油化工进出口有限公司、中化国际石油公司和上海久联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交易所的经营定位为以现代交易技术为基础,为石油石化产品现货交易(含中远期订货)提供交易中介服务的大宗商品市场。交易品种包括燃料油、石油沥青、乙醇、乙二醇、甲苯、苯乙烯、二甘醇、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精制液化气等。交易所目前拥有连续现货交易系统、即期现货交易系统、中远期现货交易系统、商品信息系统等4套交易服务系统。上海石油交易所的发展得到了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2003年,上海市政府将交易所创建工作列入《上海市发展服务业行动纲要》之中,2006年浦东新区政府将交易所纳入国务院批准的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单位,大力扶持交易所的发展,并给予特别财税优惠政策扶持。上海石油交易所的发展目标是立足能源现货市场,依托国内大型能源企业,服务能源产业发展;以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现货竞买交易为突破口,由易到难、由单一品种到多品种、由现货竞买交易到多种现货交易方式,打造国家级能源要素市场和定价中心。2.大连石油交易所大连石油交易所2007年7月投入运营,是继上海之后全国第2家集贸易、物流、信息为一体的石化产品交易平台,是目前我国北方最大的石化类产品交易市场。大连石油交易所在原大连保税区石化产品交易市场的基础上变更成立,是由中石油集团所属的辽河油田投资设立的全资公司。交易所采取会员制的经营运作模式,原大连保税区石化产品交易市场的100多家会员企业全部转为大连石油交易所会员,目前共有会员企业230多家。交易所从事即期现货和电子撮合交易活动,经营定位是为石油化工产品交易提供交易场所和交易保障的现货交易市场。主要交易品种为燃料油、沥青及化工产品。大连石油交易所的发展目标是成为燃油、沥青及化工产品的交易中心、价格中心、信息中心。根据大连市政府的规划,大连石油交易所将与大连商品交易所计划未来推出的石油期货形成互动,以完善大连的石油期货、现货市场体系,把大连建成东北石油及石油制品交易中心。3.北京石油交易所北京石油交易所2010年7月投入运营,是国内第3家石油交易所,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和中海石油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央企与北京市国资公司、房山区国资公司、中油燕宾公司共同参股经营。交易所致力于石油化工产品的即期现货交易,定位为集华北地区石油化工、塑料、橡胶及相关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大型电子化的交易所,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现货贸易和中远期贸易解决方案。交易所重点推出原油、成品油、综合类化工产品、燃料油、润滑油五大类交易品种。北京石油交易所依据《北京“十一五”时期工业发展规划》和《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成立,北京市政府、房山区政府对交易所给予会员优先采购、视同金融企业、财政直接奖励等特别财税优惠政策扶持。4.上海期货交易所燃料油期货2004年8月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燃料油期货,成为截至目前国内唯一一家经营石化商品期货的交易所,交易品种仅为180CST燃料油。尽管品种和交易场所单一,但燃料油期货仍然呈现出茁壮成长的特质,燃料油期货推出5年后,上海燃料油交易规模已经跃居全球第3,仅次于纽约轻质原油期货和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同时,依托我国巨大的燃料油市场供求,燃料油期现货市场实现良性互动,带动了“中国价格”和“中国标准”的形成。国内很多企业已经开始使用上海燃料油期货价格作为定价依据,一些企业参考远期合约的价格与客户签订3个月甚至更长期限的定价合同,还有很多现货企业要求国外燃油进口商的产品必须符合上海燃料油标准交割品的品质。随着对燃料油期货市场参与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现货企业感觉到,单一的燃料油期货品种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业内人士呼吁,政府应加快推进原油、汽柴油、沥青等石化期货品种上市的步伐,更大程度上为现货企业发展铺平道路,保驾护航。

滨海新区石化商品交易市场的建设路径

依据我国石化商品交易市场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结合滨海新区的基本条件和现实需要,滨海新区建设石化商品交易市场应采取即期现货市场快速启建、中远期现货市场重点培育、期货市场适时推出的市场建设路径,用5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建成生产商、贸易商、投资商、金融商、需求者等多元主体参与、交易品种多样、期现货交易并举的现代石化商品交易市场体系。1.快速启建即期现货市场市场演变的规律性表明,在现代市场体系构建中,即期现货市场作为市场交易的必要途径,率先、充分发育是非常重要的,是中远期市场、期货市场等更高市场形态不可或缺的基础。滨海新区石化商品交易市场发育程度很低,即期现货市场的缺失给供求各方的交易带来不便,生产者迫切需要石化产品方便多样的销售渠道,消费者迫切需要获得石化产品的采购渠道。因此建立公正透明、顺畅有序的即期现货交易市场是当务之急。目前,我国石化商品即期现货市场无论在组建方式还是交易技术方面都已臻完善,滨海新区应直接借鉴各地成熟经验,立足本地规模化石化产品品种,及早开办即期现货市场交易平台。2.重点培育中远期现货市场中远期交易是在将来某一时刻交付商品的交易,其介于即期现货交易与期货交易之间,克服了即期现货市场受交割时间约束大、难以对供求矛盾和价格波动进行有效调整等弊病,有利于为供求双方建立稳定的买卖关系,是规范化的现代市场形式之一。滨海新区应把中远期现货市场作为培育重点,主要基于3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可以和即期现货市场形成互补,有效弥补滨海新区现货市场发育不充分的缺陷,有利于促进滨海新区建立中长期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和商业石油储备。二是价格调控比较容易,可以把油品交易价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中准价8%的范围内,使之符合国家现行油品价格政策,并能同国家油品流通体制改革和价格体系改革步骤相衔接。三是为开展期货交易准备条件。从中远期现货交易切入,逐步探索场内交易与场外交易、石化业与金融业合作发展,是实现即期现货交易、中远期交易、期货期权交易、现代复合(场内、场外)交易等多种交易方式相结合的市场模式的必由之路。3.适时推出期货市场期货市场具有现货市场无法比拟的价格发现和风险转移功能,是现货市场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期货交易与中远期现货交易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本质的区别,标准期货是金融的衍生工具之一,金融性大于商业性。石化商品具备商品期货可长期储存、易于分级和评价、规模化交易、价格波动频繁的特性,完全可以通过期货市场进行交易。但在我国,由于市场准入和油品价格仍未完全放开、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尚不健全等原因,石化商品期货市场仍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但随着我国石化产业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加剧,建立石化商品期货市场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和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的“增长极”,未来需要在现货市场充分发育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区位、资源、产业、政策优势申请设立期货市场。

建设滨海新区石化商品交易市场的对策建议

1.集资组建公司制交易市场遵循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由滨海新区大港地区和保税区主要建投公司、四大国有石化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化工集团等机构共同出资,采取分散化的股权结构,组建现代公司制的石化商品交易市场。2.实行会员制经营管理模式我国石化产品的生产和贸易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四大企业集团为主体,隶属于这些企业集团的全资和合资企业总数逾千家,可先从中吸收有实力的优秀企业作为交易市场会员商。以后随着市场准入条件的逐步放宽,还可接收具备资质的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成为会员商。对其他暂不能直接入场交易的企业,可委托有资质的会员商交易。3.给予经营企业和会员商财税优惠政策扶持为促进滨海新区石化商品交易市场实现更好起步和经营上的良性循环,最大限度地吸引石化企业入市经营和会员商入市交易,建议对交易市场的经营企业和会员商给予财税优惠政策扶持。特别对新入市的大型会员企业、为交易市场提供专业物流服务的仓储及货物运输类企业、提供融投资及理财服务的金融类企业以及在交易市场内举办石化商品展示会、交易会、博览会的主办单位和参展单位,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4.将保税政策叠加到交易市场滨海新区拥有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等各种类型的开放功能区,应利用国家赋予滨海新区进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制度创新的政策条件,把免验进口许可证、免进口配额管理、合理自用物品免税、入境保税、出境提前退税等开放功能区特殊政策植入交易市场,从而赋予交易市场新的特色和更大的发展空间。5.将设立石化商品期货市场纳入综合配套改革依照《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原则上可安排在天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商品期货作为金融衍生品之一,符合我国金融改革的探索方向。滨海新区应充分分析现阶段构建石化商品期货市场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超前研究如何推出适应市场需求、条件比较成熟的期货品种,并将建立北方石化商品期货市场写入综合配套改革金融专项实施方案,争取国家的考虑和支持。

查看全文

产权交易市场精细化管理研究

一、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成本精细化管理是指实施成本管理的人员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运用专门的方法,将成本管理工作做到精准细致,即将精益化的管理理念贯穿于成本管理流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实施需要企业细化成本管理,具体来说,就是在确定成本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将企业经营全过程各个环节发生的全部成本通过精细化的预算、分析、核算和控制,向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准确而详细的成本信息,利用成本明细数据为管理层的决策服务,帮助企业创造竞争优势。

二、产权交易市场成本的特征及分类

作为价值发现的平台,产权交易市场提供的产品是产权交易服务,交易资源共享程度高,各项投入具有综合性,共性费用较多,大多数需要分配计入各个项目。按照费用能否直接归集于具体的项目,可将产权交易成本划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用于产权交易和辅助交易等方面的费用,是产权交易市场为实现产权交易目标的直接开支,包括公告费、委托审计、评估费、委托拍卖费、文书制作费、前台员工的劳动报酬、社保、差旅开支和经纪会员佣金等。间接成本是指用于完成产权交易市场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而发生的费用,是为实现产权交易目标所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开支,维持交易市场运行耗费的要素成本和管理方面的日常支出,包括办公差旅费、邮电网络通讯费、水电费、物业费、会议招待费、汽车燃料及保养修理费、建筑物及附属设备的维护和修理费,以及房屋与建筑物及附属设施、一般设备、专用设备和其他长期资产等的折旧和摊销。

三、产权交易市场成本精细化管理的一般原则

(1)全面管理原则。全面管理是指全员、全过程、全要素的管理。全员管理是指从领导到每个员工都要参与成本管理;全过程管理是指与产权交易活动有关的各个环节都要实行成本管理;全要素管理是指产权交易活动所耗费的全部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都要纳入成本管理。全面管理有利于实现产权交易市场在业务领域上全面覆盖,在管理层级上全面贯穿,在管理环节上全面控制的成本精细化管理系统。(2)目标管理原则。目标管理是指管理层确立了企业的组织目标后,将其按照部门和个人分解成若干分目标,并以分目标的完成情况作为部门和个人考核、评价和奖惩的依据,以确保组织目标有效实现。产权交易市场的成本精细化管理,首先,应当以企业经营战略目标为中心,运用系统方法,建立分层的成本预算目标,确保目标的责任到位。其次,要赋予成本管理人员一定的权利,通过权利的分配来调动成本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履行责任的动力,从而有效地完成组织任务。最后,还要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并对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和修正。(3)协同管理原则。协同管理就是针对成本控制体系的各个环节所进行的管理,其目的就是通过协同化管理策略减少企业成本管理各节点之间的冲突。要实现产权交易市场的成本精细化管理协同运作,必须以协同机制为前提,以协同技术为支撑,以信息共享为基础,在成本预算、成本核算各节点建立口径一致,动态可比的技术平台,借鉴项目管理的理念与方法,把产权交易活动按照交易类别分类,再将每个项目在该类别下单独立项,通过每个项目收入确认、成本预算、成本核算的同步运作与信息协同,提高成本管理决策的快速性和有效性。

查看全文

我国水权交易市场探究论文

【摘要】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但其水资源较为贫乏,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水资源分配体制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通过发展水权市场,采取水权交易的方式来重新配置水资源正是缓解我国目前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发展水权市场的必然性及其重大意义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对水权分配市场的管理并就水权交易市场的构建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关键词】水权交易;水权分配市场;水权交易市场;水权交易合约

我国是一个贫水国家,水资源危机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水资源如何在市场经济模式中得到最优配置并产生出巨大的综合效益,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2000年11月24日,浙江东阳和义乌之间进行了水权交易,南水北调工程也即将进入水市场进行水权交易,这些都表明我国在水资源经济管理上加大了力度,并向市场化迈出了一大步。然而,目前我国的水权交易正处于探索阶段,为此,本文从发展水权市场的必然性及其重大意义、水权分配市场的管理以及水权交易市场的构建这四个方面对我国水权交易的发展作了初步探讨。

一、发展水权市场的必然性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农业时代,由于人口少,水资源的用途局限于饮用、农业灌溉,对水的需求不大。而与不大的需求相对照,由于农业时代生态环境比较好,水资源的供给相对要多。因此较小的对水的需求与较大的自然水的供给,使得花费其余稀缺资源保护水的努力是不经济的。工业时代,水资源的用途越来越多,对水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自然水的供给能力越来越弱化,水资源的绝对稀缺度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一套法律上强有力的产权制度,则由于存在的“囚徒困境”:一方面将导致资源的滥用,并使当前和长期的资源最优利用成为不可能。另一方面会加剧个人或群体在使用资源上的摩擦和对抗,并出现用暴力手段占有资源以及设置、维护某种排他性的产权。因此,当稀缺资源一旦达到导致人们相互对抗的水平,产权的出现便不可避免,尽管产权的具体形式可以有很大的不同。由于水资源越来越稀缺,加之水资源需求弹性小和不存在替代效应,这样不同利益单位的经济组织就有了界定水资源产权的冲动。

西方产权经济理论曾指出:在资源稀缺、同时又缺乏滥用资源的有效约束条件下,要创造资源的最大财富产出,就必须进行资源保护的投资,也就是建立资源的排他性所有权,在明确所有权后,受利已利益的驱动,创造资源的有效使用动力。马克思认为资源稀缺决定了资源配置的经济意义和经济学基础,这是一种机会成本的选择。康芒斯则把所有权看作是资源稀缺的制度反映,而产权的交易和转让正是资源配置的重要和基础环节。在资源财产权得到明确而清晰界定的条件下,只要这些权利能自由交换,作为市场层面(即外部性)的生产者或消费者就能通过交换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查看全文

商品交易市场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了规范市场经营管理和场内经营行为,维护商品交易市场秩序,保障市场经营管理者、场内经营者和商品购买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商品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根据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含义)

本办法所称的商品交易市场,是指由市场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场内经营者集中进行现货商品交易的固定场所。

本办法所称的市场经营管理者,是指依法设立,利用自有或者租用的固定场所,组织场内经营者集中进行现货商品交易,从事市场经营、服务和管理的企业法人。

查看全文

商品交易市场问题与对策

一、重庆商品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商品交易市场总体规划

当前重庆商品交易市场总体建设规模偏大,投资速度过快,这与商品交易市场缺少总体规划不相协调。在协调如此庞大的建设规模,与日益稀缺紧张,成本不断攀升的土地供应、市场经营主体的形成和培育、以及消费需求的增长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

(二)市场定位不清晰,专业程度相对较低

重庆商品交易市场类型以专业市场为主,但是专业市场比重相对较小,专业市场作用发挥有限。2006年,重庆专业市场52个,占总数的68.42%;到2012年重庆专业商品交易市场占商品交易市场总数的68.42%,与2006年相比没有相对变动。同时商品交易市场专业细分化程度不高,尤其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市场不多,经营商品雷同化现象比较普遍。部分地区追求大而全的综合商品交易市场,相应地出现了一些大规模的商品交易市场,原来的市场正在被占地更大的市场所替代,这些市场投资忽视了市场细分,给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风险。通过计算重庆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指数发现,重庆市场专业化指数远低于商品交易市场发达的北京,天津,上海等直辖市。

(三)市场建设以硬件为主,软实力建设不足

查看全文

产权交易市场发展

一、发展历程: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产权市场的发展相互促进

纵观上海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可以看到它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性进展。从1994年上海城乡产权交易所成立算起,产权交易市场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94~1996年。上海城乡产权交易所一诞生便处在矛盾中:一方面,上海正处于国企改革的关键阶段,需要一个有效的产权交易机构为盘活国有资产、规范国有企业购并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服务;而另一方面由于四川乐山出现了所谓的“箩筐交易市场”(即当地产权交易所绕开证券监管机构,将未上市的国有企业产权拆细,公开交易这些企业的股票),国务院明令禁止新设产权交易机构。因此,尽管上海有推进和规范国有企业产权交易的需要,但仍只能进行农村集体资产的交易。

直至1995年7月,原国有资产管理局草拟了国有企业产权转让办法,上海市委才能放手把产权市场作为促进国企改革的一个环节。1996年3月,在城乡产权交易所的基础上改组成立了产权交易所,标志着上海产权市场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1996~1999年。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建立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监管体系,以盘活存量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主要目标,以国有企业间的产权交易为主要特征,以政府行政撮合为主要交易手段。从1996年开始,上海市政府出台了近10部有关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的政府规章,其中有9部是在1999年前制定的(产权交易法律事务,张海龙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这些规定是:《上海市产权交易管理办法》、《上海市产权交易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市产权交易市场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产权交易过程中产权变动和工商变更工作的通知》、《上海市产权交易规则》、《上海市产权经济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破产企业产权交易实行规则》、《上海市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界定暂行办法》、《上海市国有资产产权纠纷调处办法》)。内容涉及产权交易规则、产权经纪机构资格认定等,不仅为上海国有企业产权交易创造了较为完备的法制环境,更为以后产权交易市场的规范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在此期间,产权交易规模迅速扩大,上海产权交易所的交易额从1996年的近40亿元猛增到1999年的270多亿元。

第三阶段:1999年至今。这是上海产权交易市场的转型阶段,随着政策重点转向鼓励并购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产权交易机构的功能、成交机制和交易主体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在功能上,从最初的主要服务于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转变为促进各种所有制的产权交易和资本流动;在成交机制上,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竞价方式取代了政府的行政撮合;在交易主体的所有制形式上,从以公有制企业为主转变为面向各类所有制企业。标志着上海产权交易市场进入转型阶段的主要事件有三:一是1998年专门针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全过程的政府法规,即《上海市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简称十八条)的出台;二是1999年底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促进资本在高新技术领域进入和退出的有形产权市场的形成;三是2002年4月上海市政府《关于外资并购本市国有企业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使国际资本进入上海资本市场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当前另一个显著特点是跨地区的产权交易渐成规模,上海产权市场在全国产权交易中地位不断提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