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训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1 13:07:1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党历史教训通知

省直机关和中央驻长各单位机关党委(直属党总支部、党委办、党群工作部):

在省直机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暨“创先争优”表彰大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同志提出,省直机关和中央驻长各单位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观看党内参考片《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从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的历史中深刻汲起经验教训,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就贯彻落实张春贤同志的要求,省直工委提出如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各单位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此次活动当作一次特殊的、重要的党课。通过观看和讨论,认真总结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始终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自觉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建设,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贡献。

二、精心组织。各单位机关党委要积极发挥作用,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要确保人员到位、时间到位,使每个党员都受到教育。要安排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党员干部结合单位和自身实际,开展专题讨论。要及时将学习和讨论情况报省直工委组织部(传真:221****,电邮:****@)。

三、合理安排。工委电教中心已从中纪委购买了此影片11套,因借阅单位多,影片数量有限,播放时间长(分八集,共7小时),且不能翻录,请各单位接此通知后,及时和电教中心联系,协商安排借片事宜(电话:221****),合理安排观看时间。

四、严格保密。该片为党内参考片,属秘密资料,严禁在各级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公开播放。

查看全文

教训预防重特大事故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年12月20日17时20分,綦江县罗天煤矿+445m水平六石门K3煤层掘进工作面,在施工防突钻孔过程中,发生煤与瓦斯突出重大事故,突出煤量约200吨,涌出瓦斯量15000m3。当班井下有31人作业,事故发生后有27人出井,其中9人受伤(1人抢救无效死亡),尚有4人下落不明,目前抢险施救工作仍在进行中。据调查,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一是井下防突安全措施不到位,违规操作;二是矿主未执行停产整顿指令。12月21日,王鸿举市长作出重要批示:“这样的矿、这次的事故在我市有典型性,一定要把血的教训变成全市的儆戒。‘四不放过’要从快进行。要立即通报全市。要认真贯彻国务院今天决定的十二条”。

**年12月21日16时30分,城口县高观镇茨竹村村级公路上一农用四轮车翻下悬崖,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据初步调查,这是一起施工车辆违章搭载人员导致的重大安全事故。

这两起重大事故发生在全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认真抓好今冬明春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部署、深入开展煤矿等重点领域安全检查和整治的情况下,影响严重,教训深刻。今年5月以来,我市各地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狠抓安全整改,近7个月各类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呈下降趋势,但安全生产形势依旧严峻,特别是煤矿事故仍处在指标高位。綦江县“12·20”事故、城口县“12·21”事故的发生,暴露出当前我市一些区县、乡镇安全生产工作中仍然存在监管不严、安全措施不到位、违规操作等突出问题。

当前,正值岁末年初,是安全生产事故易发时期,特别是冬季电煤供应紧张,春运高峰即将来临,影响安全生产的不利因素增多。为确保岁末年初的煤矿等领域的安全生产,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抓好今冬明春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32号)、《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黑龙江省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东风煤矿“11·27”特别重大爆炸事故的通报》(安委字〔**〕3号)和全市四季度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深刻吸取綦江县“12·20”、城口县“12·21”事故教训,认真贯彻王鸿举市长重要批示,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抓好当前煤矿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紧急通知如下:

一、严格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

查看全文

发达国家旧城改造的经验教训

旧城改造

改革开放以后,城市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建设速度大大加快,城市更新改造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展开。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土地的有偿使用,房地产业的发展,住房的商品化,第三产业的兴起以及大量外资的引进,使得旧城改造获得新的改造动力和契机,从而推进了旧城改造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外旧城改造的经验教训1958年8月在荷兰海牙召开的第一届关于旧城改造问题的国际研讨会对旧城改造的概念做了比较完整的概括,指出旧城改造是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在城市老化地区实施的有计划的城市改造建设,包括再开发、修复、保护3个方面的内容。德国在对旧城改造问题上就持积极而慎重的态度,各级政府把城市改造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他们对旧城改造执行如下程序:(1)调查研究。对旧城改造的必要性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可能影响作出基本判断,了解城市各个方面的意见并进行汇总;(2)确定旧城改造地区。社区政府根据调查和经济能力规定旧城改造的地区,如果房地产所有者不能承诺按照改造的目标和意图利用建设用地时,地方政府有权实施预购权以及终止租赁合同;(3)整顿措施。在做好相应准备之后,由社区政府负责实施整顿措施,包括拆除有关建筑、居民和商业企业的迁移、道路等基础设施的设置或变更等;(4)建设措施。包括建筑设施的新建、补充和现代化修缮、其他公共设施的兴建等;(5)结束旧城改造。发达国家在旧城改造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第一,把改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质量作为城市改造的中心内容。例如,德国在城市(乡镇)规划和城市建设中,十分重视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注重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在地方规划中,除了有土地利用规划、建筑规划外,都有绿化规划。目前,德国城市绿地面积一般占20%-30%,高的达到40%-50%,人均占有量达100平方米左右。(注:转引李其荣《对立与统——城市发展历史逻辑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57、287页。)在城市建设中,对城市环保和绿地的保护亦有严格的措施和规定。首先,注重城市外围的大环境绿化,郊区也有很好的森林植被;其次,市区保留足够的绿地面积,在旧城改造中不但不能减少绿地,必要时还要开辟新的绿地;三是工业区和村镇也要十分重视绿化,一般都要按绿化规划进行建设与保护。此外,还充分利用天然河湖或人工湖及人造水景,为城市增添几分灵气。第二,把改造旧城与保护历史文化古城风貌结合起来,对重要文物、古迹及古建筑物重点保护,不准改变原有风貌;发达国家——无论宗教文化与历史传统有多大差异,但是在保护古都风貌这一点上并无二致。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对古建筑和城市遗产的保护已逐渐成为世界性的潮流。1972年11月联合国通过了一项“保护世界文化与天然遗产公约”,成立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同年,欧洲各国外长会议决定把1975年作为欧洲建筑遗产年。1977年国际建筑协会制订的历史性规划大纲《马丘比丘宪章》,把保护传统建筑文化遗产提高到重要高度。1978年10月召开了全美洲“保存艺术遗产讨论会”。1979年联合国确定了57项文化古迹作为第一批世界文化和天然遗产,仅亚洲就有18个城市被列为世界性重点保护的城市。1980年法国总统提出把该年作为“爱护宝贵遗产年”。2003年南京明孝陵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成功。这些世界范围的保护活动,使国际上对建筑遗产和古城的保护超出了文化界和建筑界的领域。例如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法国共有12600处古迹和21300座历史性建筑物均受到法律保护,其中大多数是城堡、庄园、宅第和教堂。法国1962年公布了马尔罗法。该法规定对若干城市地区进行全面性的保护规划。1977年通过的法令把巴黎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历史中心区,即18世纪形成的巴黎旧区,主要保护原有历史面貌,维护传统的职能活动;第二部分是19世纪形成的旧区,主要加强居住区的功能,限制办公楼的建造,保护19世纪统一和谐面貌;第三部分是对周边的部分地区则适当放宽控制,允许建一些新住宅和大型设施。(注:转引李其荣《对立与统——城市发展历史逻辑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57、287页。)第三,发挥各级政府及私人的积极性,多方筹集旧城改造资金。开始于1954年的美国旧城改造就是通过地方有关机构和大量联邦政府的补贴来筹集改造资金的。它重整了数以百计的社区形态。据1973年公布的统计资料表明,截止计划终止时,在1000平方英里的城市土地上实施了2000多个更新项目,拆除了60万左右的单元房屋,搬迁了200万居住人口。继而,在同样的土地上,25万单元新房屋拔地而起,另有约1.2亿平方英尺公寓和2.24亿平方英尺商业面积也建于此类土地上。发达国家在旧城改造过程中也有不少的教训值得我们去吸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一些大城市旧城中心区的人口和工业出现了向郊区迁移的趋势,使得原来的旧城中心区衰落,表现为税收下降、房屋和设施失修、就业岗位减少、经济萧条、社会治安和生活环境趋于恶化的态势;同时,焕然一新的城市面貌却使人们觉得单调乏味、而且还带来了大量的社会问题,有的西方学者称之为“第二次破坏”(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称为第一次破坏)。例如,近年来,英国的新城建设趋于停顿,其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过去一味注重建立新城,而忽视了旧城改造。这种旧城改造就是“以旧换新”,它接近于建一座新城。结果,建立新城耗用了大批资金,加重了国家的经济困难,反过来也使新城建设无法进行下去。我国旧城改造过程中遵循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1.旧城改造的原则和措施根据国外的经验教训,我国旧城改造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应当以工业企业的结构调整为中心,逐步带动工程设施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发展,尽可能地改善人民的居住和卫生条件;充分体现现代化城市的艺术风格;尽快地把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运用于旧城改造,积极为周围广大地区发展农业创造条件。鉴于以上原则,旧城改造一般应当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旧城工业区的改建措施。由于旧城的工业基础水平不一,布局状况也不一样。因此,要在对旧工业区现状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地考虑生产体系与协作关系,城市交通、公用设施以及生活居住和卫生条件等有关因素,并根据城市不同性质和特点,确定城市工业区的调整方案和分期实施的步骤,以达到工业区合理布局的要求,其调整方式主要有保留、合并和迁移三种。第二,旧城居住区的改建措施。旧城生活居住区改建的主要形式是拆旧更新和加层扩建。在这方面,美国的城市更新计划值得我们借鉴。美国的大规模城市更新发展计划始于1954年。美国城市更新的途径是清理与重建。2002年7月25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颁布了旧城居住区改造的有关法规,对如何保护旧城与建设新城的关系进行了详细规定,以求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同时给旧城居住区动迁居民以适当的货币补偿。第三,旧城基础设施的改建措施。根据国内外的有关经验,旧城基础设施的改建主要可从调整住宅建设和市政建设项目的比例、兴建游艺场和运动场、增加道路的面积以及建地铁这样几个方面入手。2.中国城市规划与旧城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我国旧城改造过程中,私人的土地使用权和私有房屋往往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和尊重。我国旧城改造中开发商与业主关于拆迁补偿的谈判,往往由于政府介入,带有极强的行政色彩,而政府本着土地公有的原则,与业主的谈判实际上不是一种平等的对话。一旦有拆迁户因为开发商没有足够的补偿条件而拒绝搬迁,拆迁方往往给其施加压力,强制其拆迁。具体来说,首先,旧城改造过程中由于急功近利而造成改造规模过大,速度过快,致使拆迁户安置困难,同时也破坏了原有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原有的社会网络。在更新改造的利益分配上,由于缺乏应有的调控机制,开发公司获利丰厚,拆迁户未能得到应有的补偿,导致矛盾激化;其次,在市政设施建设方面,我国许多城市市政建设跟不上生产和生活发展的需要。有的城市,住宅建成后,由于缺水少电等原因而无法住人;有的地方兴建了一些商业服务设施,但配套标准低而不全,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在城市住宅建设方面,旧城住宅建设质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居住需求,住宅小区建设水平不高,商品房空置、开发土地闲置现象日益严重,房地产开发建设并没有同时要求绿地建设,住宅建设中浪费土地现象较为突出,高层住宅数量偏少,居民回迁率低;再次,没有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由于历史文化保护意识淡薄,只顾局部的、眼前的经济利益,在城市历史文化和景观保护区大兴土木,甚至拆除或任意改建已经明确需要保护的历史建筑,严重破坏城市的传统风貌和特色,致使城市特色丧失。当年北京城大拆城墙、2001年定海古城毁于一旦以及近年上海旧城改造中已经存在的这样那样的缺憾都是这个原因。国外旧城改造对中国城市改造的启示认真总结国外旧城改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在我国当前旧城改造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坚持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相结合。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吸取近年来英国在新城建设过程中忽视旧城改造的教训。我们认为,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是城市发展的两个经常性内在动因,城市正是在旧城不断改造与新区不断开发的交替过程中实现规模的逐步扩大和质量的逐步提高。处理好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的关系,既能够合理调整城市结构及布局,又能够促进新旧区协调发展,加速旧城改造进程。城市旧城改造过程中需要调整城区的空间布局,过量的人口需要疏散,不宜布置的工厂企业要迁出,不足的公共建筑要增加。对于南京来说,在处理旧城及新区建设的关系上,应当适当放慢旧城改造的速度,大力发展新区。对于新区的发展,要在新区规划的指导下,加强统一开发,提高组织管理力度。同时尽快组织编制“旧城更新计划”,从整体上系统地解决旧城更新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南京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应该注重经济与生态效益的统一,“旧城更新”要适应下一世纪的发展需求,从主城区空间发展格局来看,应当将其分为几个圈层,划分不同的保护与更新区域,从而实施不同程度的保护。第二,旧城更新中始终贯穿着“保护”与“更新”的辩证关系:“保护”强调的是历史性与传统形态,它所代表的价值取向是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更新”强调的是时代性与城市功能,它所代表的是现代文明与进步。有人认为,现在我国城市旧城区多为旧建筑,环境质量较差,需要“全面改造”、“彻底改造”。我们认为,这种提法其实质就是把旧城区全部拆除重建。一座城市就是一部历史,建设越久远,历史沉淀越厚实,其传统历史街区的价值也就越高。如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青岛的“里弄”等都具有较高的历史及建筑艺术价值,这些建筑一旦拆除就不可能恢复。当然,保护并不是一切原封不动;除列为文物的历史建筑外,其他建筑还是可以更新改造的,关键是旧城改造要有保护的理念,使城市历史得以延续和发展。这方面国外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如20世纪40年代末华盛顿的规划中,国会山以东一带原来的一些旧住宅曾经被划为将被拆除的“衰落地区”或贫民窟地区,但是后来这个地区的房子并未拆除,而是修缮一新,改造成为高级住宅。这些房子由于地点适中,庭院结合,代表历史遗产而身价百倍。旧城更新的同时要保护好古都的城市格局。北京市的旧城格局与风貌保护,是在动态下进行的,不是在静态下进行的,这就使得保护工作难度相当大,北京旧城原有格局和风貌的空间在一步步缩小,形势十分严峻。这就要把北京旧城原有格局和风貌的保护放在旧城发展的首位,从规划、建设到管理都要谨慎,否则,失去的应该属于保护的文物将永远不会再生。在北京市的旧城改造中,应该重点保护好旧城的中轴线、皇城、四合院、胡同、古树和水系园林。第三,注重改造策略,量力而行、因势利导地进行改造。旧城改造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性原则和效益原则,依据经济实力科学合理地安排旧城改造的工程规模。在旧城改造以前,应当对旧城区进行战略性的规划研究,调查清楚旧城区内的土地使用及建筑现状,统一规划确定需要拆除重建、需要改造、需要保护的地块和建筑;统一确定道路交通、公共服务及绿化开畅空间等系统性设施和空间;要克服和避免大大超越本地经济承受能力和市场吸纳能力的大拆大建现象。改造也不能仅从单纯的经济效益出发,要统筹安排改造的重点、先后顺序、工程规模和方式,商业地区开发与住居地开发要协调进行,黄金地段开发与偏街背巷开发应该协调发展。改造也不能采用推倒重建的单一开发模式,而应该依据旧区内不同情况采取“拆、改、调、留”等多种途径和手段进行综合治理和再开发。第四,注重环境建设,营造一个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越快,旧城改造规模越大,越是要保护生态环境,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或者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因此,旧城改造指导观念不但要考虑经济因素,还要考虑生态环境质量因素;旧城改造方式与旧城发展轨迹相适应,应与旧城发展阶段相适应,要选择最适合旧城可持续发展及其旧城生态系统自我完善的改造方式;旧城改造的建设标准必须以保证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旧城生态环境质量作为标准。目前,我国旧城的绿化面积难以达到先进的定额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市内以小型绿地为主,并与市外的大型绿地相结合,逐步形成绿化系统的办法。市内利用空坪隙地多建小型公园,并进行干道、滨河路绿化、街坊、庭院、房屋垂直绿化等;而郊外则可结合风景区建立大公园、森林公园,以供居民节假日活动之用。同时,在环境建设中特别应当注意不能不顾本地的气候、土壤等生态环境,盲目从遥远的外地全面引进与移植植被。这种做法一方面成本较高,更重要的是破坏原本在本地和谐的植被、昆虫、鸟类等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罗思东:《战后美国城市改造对社会公正的侵蚀》,《城市问题》2004年第1期。[2]黄亚平、王敏:《旧城更新中低收入居民利益的维护》,《城市问题》2004年第2期。[3]王天青:《旧城改造若干问题之我见》,《城市开发》2003年第5期。[4]孙洪铭:《怎样保护老北京?》,《城市开发》2003年第1期。[5]姚昆遗:《为上海旧城改造把脉》,《城市管理》2002年第2期。[6]童本勤:《走向整体的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科学发展观与“两个率先”高层论坛》专集。[7]项光勤:《科学发展观与南京新区建设》,《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科学发展观与“两个率先”高层论坛》专集。

查看全文

国考面试经验教训

国考面试已经一周了,这是第一次参加面试,成绩不算太低但也不高,没有幸运地成为留下来的那三分之一。不过也收获了一些经验教训。希望对以后的面试有所帮助,也希望能对各位考友有所启发。

1、精心准备,熟悉题目。套用家宝的一句话,就是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局面想像得更复杂一些。那么,之前的准备就更加要充分一些。感觉自己的失败就是准备得不太充分,以致于到了考场看到有那么多人,平日里的侃侃而谈就变成了考场里的废话连篇没有秩序。所以,还是要好好准备一番,各种问题如何去回答,要做到烂熟于心,能够像条件反射一样马上想到,否则到考场,加上一紧张,则就会变得乱七八糟。

2、关于着装。面试的男生都是西服,女生则比较多样化,不过感觉还是套装比较保险。网上都说女生是要大方得体。但关于何为大方得体,可能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是套装则是大家所普遍认同的。其实我穿套装不是很好看,但是至少不会因为着装而扣分,那就不错了。

3、回答问题要简洁而有条理。我想这大概是我当时最致命的地方吧。因为准备也不怎么充分,紧张之下就很难很快地组织答案,所以没有第一、第二、第三之类的,是想到什么说什么,就很没有条理和逻辑,这是面试的一个大忌。虽然我在模拟面试的时候都是很有条理,但是一紧张,就乱了自己阵脚了。另外,回答问题一定要简洁。因为我平时在外面兼职带课,就养成了唠唠叨叨的习惯,有的话就反复说。而这大概是面试的另一个大忌。因为一个上午的题目是一样的,考官要听十几个人回答相同的问题已经够烦的啦,每个人的回答重复性也是有的,如果你一个人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还要重复个好几遍,我要是考官我也会烦的,那还怎么指望拿什么好分数啊。再说,公务员是需要谨言慎行的,讲话啰嗦的人他们大概也不会太喜欢。

4、答题时间要控制好。我因为没条理,又重复,还喜欢展开,结果就把二十分钟都用上了。现在想想还是不好。把要点讲到就好。二十分钟的答题时间大概在十五分钟左右是最合适的。这个我想可能要事先训练一下如何把握时间。

5、回答问题时可以联系时政热点。回答时主考官一直很严肃而面无表情,只在我讲到国家如何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时,注意到主考官眼前一亮。但是,因为后面又说错话了,于是他也就不怎么理我了。我想,这些考官们平时肯定也是比较关注时政的,那么面试时联系时政的回答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和认可。

查看全文

汇率制度变革教训论文

自从2002年底日本财长提出人民币升值的要求以来,人民币汇率问题就成了一个世界性的热点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又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人民币汇率稳不稳,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能否保持一个稳定的改革环境,能否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能否提高企业特别是出口型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事关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民族利益。因此,如何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变压力为动力,就成了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问题。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预期,我们该如何应对?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可以从亚洲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汇率制度变革中吸取一些经验和教训。

一、亚洲国家在经济发展中进行汇率制度变革的教训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洲的国家或地区都在努力谋求自身的经济发展。总体上取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20世纪60年代以来,泰国、新加坡和韩国连续40年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7%以上的水平。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经济增速明显加快;60年代日本经济年均增长率在10%以上。这些国家的快速发展,都获益于稳定的发展环境,包括稳定的汇率制度。而汇率制度改革导致经济发展受挫的尤以日本和泰国最为典型。

自1949年4月25日起,日本在美国占领当局的支持下,实施振兴日本经济的“道奇计划”,将日元兑美元汇率锁定在1:360水平,这一固定汇率一直实施到1971年,共达22年之久。固定且较低的汇率使得日本企业能够长时期不必担心汇率的变化,而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提高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扩大产品出口等方面,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据统计,1955-1960年,1961—1965年、1966-1970年,日本经济的增长速度分别超过了8%、10%、12%.但是,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在产业结构与美国趋同的情况下。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并向所有重要工业领域扩展。在这一背景下,日元被迫走上了升值之路。日元的升值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始于1971年2月。1971年12月西方十国财政部长在华盛顿史密森博物馆召开会议。决定将日元汇率升值16.8%,即1:308,并以此作为基准汇率,可上下浮动2.25%.此后,由于美国贸易逆差继续扩大,美元汇率仍继续下滑,从1美元兑360日元升值为306日元。这一时期实行的是固定汇率。

第二阶段为1973年2月到1985年9月。1973年2月美国宣布美元对黄金贬值10%,日本也只得让日元向浮动汇率制过渡,逐步升值为1美元兑240—250日元。

查看全文

班主任心得和经验教训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最苦的岗位。教书生涯迈进第三个年头,今学期初尝班主任之职,可谓是在艰苦中摸索,尝到了苦与甜的体验。班主任,一个沉重的名词,一旦成为一个动名词,也就是意味着最富有挑战性与最耐久的工作,而我,虽苦却乐在其中,因为班主任工作事件中得到许多宝贵的经验,让我在往后的日子里有继续努力的力量。这学期的接的班在初一时是纪律很差的班,下面谈一下一个学期以来的班任心得和经验教训:

一、一期来的工作情况

1、重视和搞好班干部的发掘、扶持和培养。

我首先选择一些品学兼优、责任心乐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担任班干部,要求他们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鼓励他们要大胆工作,有要严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我还定期开班干会,一方面从他们身上了解到更多班的动态,有可以让他们总结每星期班的好、不好的方面及下星期要能力的方向。另一方面指导他们工作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

2、深入了解学生,多和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以便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3、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查看全文

农村建设教训论文

发达国家的乡村规划建设为中国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启示。著名外国规划师留下了这样的忠告:你们应该更关注其他国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尽可能避免重犯其他国家已经犯过的错误。

一、可持续发展的村镇规划建设价值取向

在发达国家村镇规划中,判断可持续发展有2个不同的角度:一个是以生态为中心;一个是以人为中心的。“生态中心论”以环境可承受和环境得以改善为前提来判断可持续发展,如决定人口和经济增长的限度:“人本论”以满足当前人的需要但不损害后人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为前提来判断可持续发展。两个不同的立足点的差异之一是尺度不同:“生态中心论”的尺度是区域的或全球的,而“人本论”的尺度是地方的,一个村、一个镇和一个城市。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去规划设计社区时大都采取“人本论”的立场。

英国的《21世纪地方发展纲要》从4个方面考虑可持续发展的村镇规划设计:

(1)在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中,应采取生态学的方式去考察社区,重新研究社区与它的背景的关系,如自然景观、生态系统、水和能源等。

(2)在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中,应尽可能强化地方社区的独立的和综合的功能。一个地方对汽车的依赖会产生环境污染、交通设施使用不平等、过量使用土地和能源等问题,因此,避免地方社区的区域功能衰退,减少对汽车的依赖,是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去规划设计社区的重要内容。

查看全文

农业发展教训论文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将深刻地影响我国经济的诸多方面。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但非农业强国,对于目前世界上农业现代化的趋势应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扬长避短,明确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方针政策。本文仅就智力农业、精细农业、信息农业、生态农业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以此为政策、规划的制定者们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农业现代化的本质也就是科学技术化。未来农业将是以现代科技及其应用技术装备起来的崭新产业。农业的发展大体经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化农业三个阶段。原始农业主要靠大自然的恩赐,传统农业以经验为基础,现代化农业则是依靠科学技术。

一、美国农业发展的教训

以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美国为例,美国农业具有很高的劳动生产率。但是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以美国为典型的农业发展模式越发显示出其存在的问题及危机。

美国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和工业生产十分相似,即投入一定数量的物质和技术,产出一定数量的农产品。有的美国生态学家认为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和采矿作业十分相似,即从土地中榨取、剥夺而且带来破坏;以长期和未来的损害换取短期和眼前的利益。建立在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化学化这两大支柱上的农业现代化,基本上成为工业生产的一个变种,因而发生在工业生产中的污染、损害生态环境的现象,也都在现代化农业中出现;由于农业生产空间广袤,因而造成了更大的危害。其主要问题是:

(一)破坏土壤,加速地力衰竭土壤是有“生命”的物体,如果使用得当,土壤会愈来愈肥沃;反之,会愈来愈衰竭。美国现代化农业大面积的连年单作,大量使用化肥、除草剂,加上长期的机械耕作,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流失现象。美国每年流失的土壤,高达31亿吨。美国衣阿华州的土壤原来十分肥沃,经过长期的现代化农业的运作,损失了一半的表土。平均来说,衣阿华州农民每生产一蒲式耳(每蒲式耳为35.238升)的玉米,要流失一蒲式耳的表土,种植大豆损失表土更多。美国中西部一带农田的表土,早年深达6英尺,是世界上罕有的肥沃土壤,目前表土只剩下6寸,其余的,都在冲刷过程中流失。据专家估计,美国由于土壤流失造成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400亿美元。虽然50多年来,美国一直努力防止土壤冲刷,每年用于这方面的费用高达10亿美元以上,但是,由于现代化农业造成土壤破坏的根源没有消除,因此,一切治标措施都收效不大。

查看全文

欧盟区域经济的经验与教训诠释

摘要:欧盟是当今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从区域化合作开始到一体化进程,开启和引领了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也是当今全世界各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中最成功的典型,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正与日俱增。本文以欧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欧盟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经验和教训。研究欧盟的区域均衡经济政策,探讨区域开发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落后地区,均衡区域利益分配和资源流动格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欧盟经验教训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ropeanUnion—EU)是由欧洲共同体(Europeancommunities)发展而来的,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欧盟至今已经进行了6次扩大,现拥有27个成员国,人口达4.8亿,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欧元,成为全球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欧盟的区域发展经验对于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欧盟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经验

1.完善的机构设置,为跨界治理提供制度基础

当今世界组织间网络合作的成功典范莫过于欧盟的区域合作。在纵向上,欧盟区域合作的组织体系形成了超国家、国家、跨境区域、地方等多个等级层次,实现了各个层次的权利平衡和利益表达机制的畅通。就横向看,欧盟的区域协调组织名目繁多,在整个区域合作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反馈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日益彰显出公共部门、私营机构与第三部门的“合力”作用。在这些组织群体中,区域协会、银行、利益团体、政策联盟、政党、公共舆论等形成几股重要的力量。这一系列区域合作的制度框架,形成了一套稳固的制度基础。

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教训预防重特通知

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县府各部门,县属各厂矿、中学: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吸取綦江县罗天煤矿“12·20”煤与瓦斯突出重大事故和城口县“12·21”重大交通事故教训预防重特大事故的紧急通知》(渝办发〔**〕260号)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区、各单位实际,认真组织学习传达,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当前,正值岁末年初,正是安全事故易发时间。各级各部门务必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时刻绷紧安全工作这根弦。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及时制订各项预案,全面开展安全大检查,积极督促有关单位整改安全隐患,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于发生安全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的地区和单位,县政府将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依法严肃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