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原则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1 12:17:2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学原则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学政治教学巧用教学原则
内容摘要: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学政治课讲大道理,唱高调,枯燥无味,老师难讲,学生厌学。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在政治课本身,而在于政治老师没有正确运用一定的教学原则进行教学,除了一般的启发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外,许多老师往往忽视了系统性、可接受性这两个原则,而正确运用两原则对开展教学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系统性可接受性
一、问题提出
(一)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学要按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系统性要求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抓好重点,就是要把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当作课堂教学的重点,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重点上,围绕重点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开展讨论,进行作业及其评议,以保证学生正确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重点不一定是难点,它是针对具体的学生而言的,不同学生有不同的难点,每个难点都有不同的成因,所以突破教学中难点要针对学生的困难采取措施,如果学生缺乏感性知识则要加强直观教学,如果系统进行教学,可使学生基础打好、认识能力提高、学习进度加快,效率提高,进而揭示政治知识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这种联系在政治知识的客观性上有因果、递进、继承、发展、并列、矛盾等诸多关系,在教材内容上有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即教材的系统性。系统性原则在政治教学中,不仅对把握政治知识结构,理解政治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完整的政治知识网络非常重要,因为这样的教学在每个环节中都注意到宏观系统性和微观基础性的结合,使具体的政治知识恰当地融入政治知识的系统中,既可见到森林,又可见到树木,使同学们一目了然,既有利于理解,又有利于学生复习,使政治知识记忆更加扎实。因此系统性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求教师必须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二)可接受性原则
试议高校钢琴教学原则与教学策略
钢琴教学的针对性原则是指教师要综合分析学生的共性和个性,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实际水平来制定教学目标,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能接受的情况下才能激发其在热情和积极性。
一、高校钢琴教学的教学策略
(一)讲授法由于钢琴教学的科学性原则,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采用讲授法来讲解钢琴理论知识,首先要让学生系统的了解理论脉络,激发学生的智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中根据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讲授法来描绘形象化的音乐场景,通过语言的勾勒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还要把钢琴演奏的系统知识灌输给学生,确保学生能吸收完整的理论知识。另外,教师采用讲授法还要注重语言艺术的运用,要做到语言的清晰、生动和准确,赋予学生对音乐意境的联想和营造,因而学生在钢琴弹奏中的音色美,主要取决于学生自我的想象和情感的植入,其核心就在于教师对讲授法的灵活运用。
(二)示范法钢琴艺术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正因为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示范法来增强学生对指法的认知。事实上,示范法在钢琴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对其手指变化进行观察,进而模仿,从而获得理性的认识。教师准确的示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掌握程度,使学生在进行指法练习之前能形成表象的认识,并通过自身的不断练习来巩固指法动作。同时,示范法的运用并不仅仅运用在钢琴演奏的手指练习,还可以融入到整个钢琴的教学中,让学生对表象的认知转化为理性的运用。
(三)谈话法谈话法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口头交流的形式来实施教学策略。谈话法的运用有利于教师对教学人物的设计,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能掌握学生的基本思想动态和知识的掌握情况。谈话法在钢琴教学中同样适用,但钢琴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谈话方法,例如钢琴基础扎实的学生之中,教师就可以举例出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作为问题,让学生深入地谈谈自己的弹奏领悟。值得说明的是,采用谈话法要求教师能提前做好课堂准备,把问题和框架进行提前梳理,而且提出的问题也要保证逻辑性,满足学生的认知。
(四)欣赏法欣赏法可以与钢琴教学中的启发性原则相对应,由于欣赏法主要以情感体验为核心,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营造相应的情景,带领学生一同重新认识新事物,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兴趣。欣赏法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由于欣赏对象的差异会形成各不相同的欣赏方式。因此,除却教师通过示范的方式外,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录像等教学手段来启发学生的思想情感。另外,欣赏法还能与其他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但欣赏法运用的前提是,学生对欣赏的对象能熟悉的掌握,包括钢琴作品的时代背景、作曲家的生平经历等,因为只有学生对这些背景知识提前掌握才能在认知活动中产生其他的学习动机,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欣赏法和语言的描述相结合,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开拓音乐的视野。
教学设计伦理原则探讨
一、教学设计的伦理特质
(一)教学设计是一种伦理行为
伦理行为是指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发生的,有利于他人、社会或者有害于他人、社会的行为。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伦理行为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这一行为是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进行的;第二,这一行为会对他人或社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教学设计恰好可以满足这两个条件。第一,教学设计是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进行的。教师是教学设计的主体,其设计过程离不开主体的思想、观念和情感的影响,这其中也包含着教师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因为教学设计是一个主体对另一个主体施加影响的预设,在设计过程中必然会运用道德意识进行判断:这一教学对于学习者而言是否是合理的。这也就涉及第二个条件,教学设计会对他人或社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教学设计会对学习者产生影响,使其在知识、技能、情感或态度等方面发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变化。同时,教学设计也会对教师(或教学设计者)产生影响,因为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自身对教学、学习等的认识理解会不断地加深,进而将这些体现在其教学设计中。基于以上两点可见,教学设计是一种伦理行为。
(二)教学设计过程是一个伦理决策过程
“教学设计的精髓在于选择,在于决策。”教学设计过程是教师不断作出选择的过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乃至教学评价每一个环节教师都面临众多的选择,如何取舍,其本质是一个伦理决策的过程。因为“伦理行为产生的心理机制就是伦理决策”。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目标对不同目标分类的倚重、教学内容对伦理价值的涉及和解读方式、教学媒体设计和开发中的伦理倾向、教学实施和评价所体现和依据的伦理关系、教学系统中师生所展示的伦理风貌”都涉及伦理问题,而作为决策者的教师则依据已有的经验、观念等不断作出自己的选择,这些选择的集合形成了“合伦理”或“不合伦理”的教学设计。虽然我们在评价教学设计时常用“有效”、“高效”、“低效”等词语,但这一评价方式偏重于教的视角,对于学习者而言其影响如何,“好与坏”、“善与恶”等带有价值色彩的词语则更为切合。因为教育教学的对象是人,其目的是人的发展。而学习者的特点各异,这样的发展自然不能用“高”、“低”或“快”、“慢”来衡量,只能从学习者自身出发,教学是促进还是抑制了他的发展,即教学设计对学习者产生了积极抑或消极的影响。
(三)教学设计是以“助人”为目的的伦理活动
试探英语口译教学指导原则
摘要:口译是一种综合运用语言技能和知识的活动。口译教学已成为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英语口译的特点和原则,探讨口译课堂的一些教学方法。
关键词:英语口译;特点;教学方法
一、引言
伴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活动也日益频繁。大学针对英语专业开设口译课程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精通汉英两种语言,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能够流利的进行英汉互译的涉外人才。因此,大学英语口译课程承担着培养这种人才的任务以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各种对外交流活动的需要。目前,社会及市场对口译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市场需求定位也越来越高。口译人才的培养,尤其是高规格口译人才规范化培养已经迫在眉睫。而很多大学英语口译课程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够明显。因此,笔者试图通过分析英语口译的特点和原则,谈谈自己对口译课堂的一些教学方法的认识。
二、口译的特点
口译是一项很特殊的语言交际活动。说其特殊是因为口头翻译工作有以下突出特点。
议合作原则英语阅读教学
摘要:合作原则是人们在交际中应遵守的重要的语用原则,它不仅可以在听说这两项直接交际活动中使用,而且还可以在读写这两项间接交际活动中使用。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题材,补充文化背景知识、设置阅读目标、培养学生预测文章的能力是搞好英语阅读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合作原则;阅读教学;交互
1合作原则理论美国语言学家、哲学家H.P格莱斯提出,为了使交际双方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达到既定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即每一个交谈参与者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所说的话应当符合这一次交谈的目的或方向,这就是合作原则(cooperativeprinciple)[1]。
格莱斯认为,人们在谈话过程中遵守的合作原则包括四个范畴,每个范畴又包括一条准则和一些次则[2]。
一是量的原则(QuantityMaxim),即所说的话应当包含交谈目的的一切需要的信息;所说的话不应当包含超出所需要的信息。二是质的原则(QualityMaxim),即不要说自认为是虚假的话;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三是关系原则(RelationMaxim),即要有关系。四是方式原则(MannerMaxim),即要清楚明白。尽量避免隐晦和歧义;要简练和井井有条。
但在实际交际中,人们并非都严格遵守这些原则的。当另一方察觉到对方的话语没有遵守合作原则时,他就要迫使自己超越对方话语的表面意思,去领会说话人的深层含义。正如格莱斯所说:“如果在言语交际中一方表面违反了合作原则,那么他必定是要表达超越字面的隐含意义,或曰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implicature)”。例如:A:Wouldyouliketoinvitemeupforacoffee?B:Oh,I’mafraidtheplaceisinaterriblemess.
少儿声乐教学原则分析
1.声乐趣味教学
趣味性练声——练声是声乐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练声训练,可以打好歌唱的基础,逐步提升歌唱能力。然而传统的练声曲对于少儿而言,未免太过枯燥,易导致孩子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状态不积极。趣味性练声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们开拓创新,充分运用编创能力,编创出具有趣味性的练声曲。趣味性歌唱教学——声乐趣味教学,一环扣一环,任何一环都不容疏忽。趣味性歌唱教学,即声乐教学中的教唱环节,这一环节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选取具有趣味性的歌曲进行教唱。歌曲的选择在少儿声乐教学中尤为重要,不仅要选择适合少儿学唱的歌曲,而且要注意歌曲的趣味性。少儿对于歌曲的学习十分挑剔,歌曲是否受少儿喜欢,不仅影响教学效果,甚至会影响少儿对老师的喜爱程度,进而影响其学习的动力。当前少儿声乐教学中用的教材几乎都是少儿声乐考级教材,在此基础上有的教师可能会加上一本儿歌教材。笔者建议教师们在考级教材的基础上再加入一些时代之音,选择孩子们喜欢并且适用于少儿声乐教学的歌曲(如《熊猫咪咪》《亲亲猪猪宝贝》等)进行辅助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闲暇之余多听赏少儿歌唱类节目,多关注少儿歌曲审美的动向。另一方面可以改进教学方法,选择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例如教师教旋律学生唱词,教师和学生一起演唱,加入趣味性的动作编排教学等。
2.声乐审美教学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进行音乐教学”与“从乐(yuè)中学”教学原则所表达的内涵一致,声乐教学同样应该以审美为核心。声乐审美教学可以从两方面得以体现:欣赏教学——音乐作品“细节”的表现手段是音乐语言。音乐语言即旋律线、节奏型、速度、节拍、音色、织体等元素的有机组合。通过音乐语言我们可以了解作品的情绪特征。少儿声乐教学可以适当加入欣赏教学的环节,让学生多接触、听赏优秀的歌唱表演、歌舞剧、音乐剧等,创设美的情境,通过对旋律、节奏、速度、音色、音强等音乐语言的感知与欣赏,了解音乐作品的情绪特征,领略声乐艺术的美感,提升学生的声乐审美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常规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所谓常规的声乐教学,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包含导入、练声、教唱环节的声乐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中,一方面我们要注意教学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教学中对于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同样需要予以重视。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关导向,既不能让学生觉得教学太枯燥,又要将音乐语言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小养成专业学习的习惯。很多学生声乐过了六七级,却连基本的节奏型都弄不明白,这是我们少儿声乐教学的失败。作为声乐教师,我们有义务让学生获得更专业的知识和更好的学习体验。除此之外,家长在孩子的声乐学习道路上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如果选择学习声乐,家长就要对孩子的声乐学习上心。只有家长予以足够的重视,孩子才会坚持学习。其次,家长在配合完成好教师布置的任务外,还应当随时注意培养孩子的音乐审美意识和兴趣爱好,可以让教师选取一些既有趣味又能提升孩子审美的音乐,在课外时间放给孩子听。少儿声乐教学之路任重而道远,在这里我们只是提及皮毛,对少儿声乐教学的首要原则进行阐述,希望能为少儿声乐教学理论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作者:刘浪琴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简述少儿声乐教学原则
声乐的本质是一门艺术,而非技术。它与技术的区别就在于它的音乐本体属性,即声乐是一门强调乐感、强调律动、强调音色的技术。心中无音乐、歌声中没有韵律的歌者只能称之为机器,而非艺术家。因此从少儿开始、从启蒙开始,就应该强调从乐(yuè)中学,重视音乐本体特征的教学,以音乐、声乐的旋律美、节奏美、律动美等来吸引学生,充分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从乐中学”落实到具体的声乐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声乐趣味教学
(1)趣味性导入。导入部分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学、诱发兴趣、导入新课。趣味性导入即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点进行引导、发散,使学生在一节课的开始,就能迅速主动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具体方法包括:歌曲欣赏导入法,即选择动听的、能充分唤起孩子兴趣的歌曲进行听赏,导入新课;歌舞表演导入法,即通过教师、学生或者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歌舞表演的方式进行导入;游戏导入法,游戏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先学游戏后学歌曲,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2)趣味性练声。练声是声乐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练声训练,可以打好歌唱的基础,逐步提升歌唱能力。然而传统的练声曲对于少儿而言,未免太过枯燥,易导致孩子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状态不积极。趣味性练声显得尤为必要,这就需要教师们开拓创新、发散思维,充分运用创编能力编创出具有趣味性的练声曲。(3)趣味性歌唱教学。声乐趣味教学,一环扣一环,任何一环都不容疏忽。趣味性歌唱教学,即声乐教学中的教唱环节,这一环节可以从两方面入手进行教学:一方面,选取具有趣味性的歌曲进行教唱。歌曲的选择在少儿声乐教学中尤为重要,不仅要选择适合少儿学唱的歌曲,而且要注意歌曲的趣味性。少儿对于歌曲的学习十分挑剔,歌曲是否受少儿喜欢不仅影响教学效果,甚至会影响少儿对老师的喜爱程度,进而影响其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在歌曲的选择上需十分谨慎。当前少儿声乐教学中用的教材几乎都是少儿声乐考级教材,在此基础上有的教师可能会加上一本儿歌教材。我们不能否认考级教材的专业性,书中的歌曲的确能够检验和提升孩子们的声乐水准。不论是考级教材还是各种儿歌教材,显而易见被写入教材的歌曲相对比较久远,在声乐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着实比较难满足少儿的审美需求。笔者建议教师们在考级教材的基础上再加入一些时代之音,选择孩子们喜欢并且适用于少儿声乐教学的歌曲(例如《熊猫咪咪》《亲亲猪猪宝贝》等)进行辅助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闲暇之余多听赏少儿歌唱类节目,多关注少儿歌曲审美的动向。另一方面可以改进教学方法,选择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例如教师教旋律学生唱词、教师和学生一起演唱、加入趣味性的动作编排教学等。
2.声乐审美教学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进行音乐教学“与“从乐(yuè)中学”教学原则所表达的内涵一致,声乐教学同样应该以审美为核心。声乐审美教学可以从两方面得以体现:(1)欣赏教学。音乐作品“细节”的表现手段是音乐语言……音乐语言即旋律线、节奏型、速度、节拍、音色、音强、和声、织体等元素的有机组合。通过音乐语言我们可以了解作品的情绪特征。少儿声乐教学可以适当加入欣赏教学的环节,让学生多接触、听赏优秀的歌唱表演、歌舞剧、音乐剧等,创设美的情境,通过对旋律、节奏、速度、音色、音强等音乐语言的感知与欣赏,了解音乐作品的情绪特征,领略声乐艺术的美感,提升学生的声乐审美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2)常规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所谓常规的声乐教学,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包含导入、练声、教唱环节的声乐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中,一方面我们要注意教学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教学中对于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同样需要予以重视。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关定向,既不能让学生觉得教学太枯燥,又要将音乐语言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小养成专业学习的习惯。很多学生声乐过了六七级,却连基本的节奏型都弄不明白,这是我们少儿声乐教学的失败。作为声乐教师,我们有义务让学生获得更专业的知识和更好的学习体验。除此之外,家长在孩子的声乐学习道路上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如果选择学习声乐,家长就要对孩子的声乐学习上心,只有家长予以足够的重视,孩子才会坚持学习。其次,家长在配合完成好教师布置的任务外,还应当随时注意培养孩子的音乐审美意识和兴趣爱好,可以让教师选取一些既有趣味又能提升孩子审美的音乐,在课外时间放给孩子听。少儿声乐教学之路任重而道远,在这里我们只是提及皮毛,对少儿声乐教学的首要原则进行了阐述,希望能为少儿声乐教学理论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随着声乐艺术的发展和普及,少儿学习声乐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少儿声乐教学发展却不够完善。家长在选择教师时务必慎重,切勿让不合适的教师和教学方法毁了孩子的歌唱发展道路。
作者:颜碧波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原则与策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游戏教学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手段来进行数学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提升,学生们就可以实现更高质量的学习。游戏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它,学生们可以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师生互动也就会变得越来越有效。在构建趣味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设计游戏教学环节,打造轻松充满乐趣的教学课堂,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并加深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热情。教师对学生智慧的培养要无形地渗透在游戏教学活动的每一步,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让学生们获得更多的经验,使的思维通过锻炼变得更加成熟,让其拥有更多的智慧。在其经验和能力得到提升以后,他们就可以用自己的创新思维来解决棘手的问题[1]。小学生主体具有特殊性,对于枯燥的数学知识,其主动学习的兴趣较小,只有当他们感受到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目的的有趣性后,他们对老师组织的各种教学活动充满热情与兴趣。游戏化数学教学采用一种让小学生感到亲切的学习方式,赋予了数学学习生动性与游戏性,突出了学习情境的构建。利用数学学习游戏化,打造游戏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开阔创新的思维模式并在其中感受趣味课堂的魅力,从而提升学习的兴趣与效率。以下是在设计游戏化教学环节应当注意的原则以及一些具体策略和建议。
一、开展游戏化教学的应该注意的原则
(一)游戏化教学的主体应当是学生
游戏化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游戏化教学环节的设计者和引导者。不能本末倒置,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游戏化教学环节应当适当
游戏化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进行游戏教学,应当与其它教学方式相结合。
大思政理念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原则
摘要: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强调“立德树人”,注重知识传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是当前教学改革中高度关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从“大思政”理念下的“课程思政”改革的新要求、课程定位、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课程思政的原则、课程思政的途径等方面探索医学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新时期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课程思政;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
1大思政理念下的课程思政改革新要求
“大思政”教育理念,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国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以及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的教育。简单概括,“大思政”教育理念就是指一切“正能量”的教育内容,即“思政元素”[3]。“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核心内涵都是育人,但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思政课程”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4]。而“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并不是增开课程,也不是增设活动,更不能简单等于“思政+课程”,而是在专业课教学与改革的各个环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是新时代“大思政”背景下的创新教育新理念,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转变。这一转变意义重大。“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强调“立德树人”,注重专业知识传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是一种隐性的引导[5]。“课程思政”是在非思政课教学内容讲授中融入思政元素,以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方式去引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知识传递功能的同时,传递思政教育的“正能量”[6]。切忌在专业课中空喊政治口号,而忽视专业课本身的教学规律与教育特点,要通过隐性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改革历经了教学规范、理论探索、改革深化和全面推广4个阶段。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扬弃和突破了传统的教育理念,结合专业课程实际搭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载体,进一步明确了专业课程同样担负着德育育人的功能,打破了专业课与思政课完全割裂开来的现象。正如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所说:“高校所有课程都要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必须同频共振”。
2大思政理念下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医学统计学作为医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如何发挥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以及日常教学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是新时期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需要关注的新课题。
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原则分析
【摘要】个性化教学是适应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基础的教学方式,有利于从整体上实现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获得进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个性化教学,要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把握学生的个性化言行,遵循个性化的教学原则;满足学生的学习意向,促进学生思维的有效发展;量身定制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教学策略
个性化教学是适应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基础的教学方式,有利于从整体上实现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获得进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机会,抓住学生思维的成长点,并进行个性化的引导,了解不同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思路,尊重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的逻辑思路更加清晰,让学生的数学潜能在教师个性化教学中被激发,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数学素养。
一、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不同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创新探索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同一个班级中,有学生基础知识扎实牢固,成绩优异,也有学生理解能力一般。对此,教师要接受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并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内心想法,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审视自己的数学学习,找到自己的思维缺陷,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提升,完善数学知识体系。例如在小学数学第二学段教学中,学生的运算量增大,开始学习两位数乘以两位数,或两位数乘以三位数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把握数学规律,提高数学运算能力,教师会针对一些特殊数字的运算进行专题教学。但是在专题学习中,基础运算掌握不熟练的学生很难跟上教师的课堂节奏,如探究十几与十几相乘的时候,教师可以开展个性化数学教学,通过举例让学生体验并探索其中的规律。教师要求学生先计算12×15,学生通过列式后得到答案为180。教师提问:有没有不列式就能得出运算结果的方法呢?学生表示没有。教师让学生在11~19的范围内随机说出两个数,为同学演示自己对这两个数相乘的口算过程。在学生惊讶之际,教师揭示其中存在的规律,进而引导学生对数字相乘的规律进行探究。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学情,制订有效的探究计划,教师可先给学生展示12×15的计算技巧,引导学生对计算过程及其规律进行探究和总结。可让学生组建小组,互相交流探讨。在学生总结出规律后,教师可进行简单的检测,邀请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口算16×13,11×14和11×17,检验学生是否掌握运算规律的同时,引出11与两位数相乘的这一特殊运算规律。教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进行思路引导,使学生发现11与两位数相乘的规律,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促使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的运算能力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升。
二、把握学生的个性化言行,遵循个性化的教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