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1 11:45:1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学研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研究
[摘要]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因为学校经济条件比较差,所以很多教学设备也都比较落后。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无法有效运用教学设备,这样就导致课堂十分枯燥、单一。针对这些情况,农村小学美术教师要学会灵活应变,根据农村特色挖掘乡土资源,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基于此,下文详细分析了对乡土资源的挖掘以及在美术教学中的使用。
[关键词]乡土资源;农村小学;美术教学
农村具有十分丰富的乡土资源,如民俗文化、自然景观、建筑文化等,这些文化在经过一定的转化以后会变成良好的教学资源,并且将其应用到美术课堂教学中会带来很多惊喜,效果也会出人意料。因此,教师要加强对乡土资源的挖掘与应用。
一、乡土资源的挖掘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作用
教育主要目的是教书育人,重点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社会人,换一句话,教育即生活。而对乡土资源的挖掘就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激发美术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其创新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在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中,农村美术教师对乡土资源要进行充分挖掘,并将其融入课堂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给学生营造一个更加有趣的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美术知识。另外,农村乡土资源不断发生变化,可以将更加丰富的资源提供给农村美术教学,加强教学与生活之间的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挖掘乡土资源,丰富美术课堂教学
学校英语教学研究
嘉善新世纪学校立足于“争创全国优秀民办学校,育新世纪中华英才”,十分重视小学英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英语课是嘉善新世纪这所民办学校办学的学科特色之一,学校创办八年来,小学英语这门学科的教学特色已初步形成。
一、明确培养目标,努力形成特色
嘉善新世纪学校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学校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设了英语课,使孩子开始获得基本的英语听说能力。小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尤其是听和说的基本训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对英语的感性认识,打下扎实的语音语调基础,并获得初步的英语听说能力,为继续学好英语作好准备。
嘉善新世纪学校力创小学英语教学特色,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当小学英语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展开的时候,学校发挥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利用小班制的教学优势,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使儿童获得一些英语的感性知识,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引进外籍教师对学生进行口语教学。尤其在小学低年级,充分利用孩子语言学习的“最佳期”,注重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敢于大胆开口讲英语的习惯。
作为一所现代化的民办学校,嘉善新世纪学校选准突破口,创建特色,形成正确的办学思路,十分重视小学英语教学,明确其培养目标是:学生在小学毕业时能用英语进行日常的会话交流,具有初步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学校自办少儿英语节目《LearnEnglish》在校电视台播出;每月定期进行英语手抄报展;在学校推广“校园英语50句”,要求所有的师生在课堂上用英语交流。另外还组织品学兼优的学生参加“剑桥少儿英语等级考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学校还定期举办“少儿英语节”、“少儿英语口语大赛”、“英语书法比赛”,所有的这些活动,都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英语氛围,丰富了学生的英语知识,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使小学生对英语喜爱有加。这些活动充分展示了学校的小学英语教学特色,使学校形象具有明显的个性。
二、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阅读改进教学研究论文
在我国小学教育中,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由语文教学承担,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比重最大,阅读教学的质量,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和发展的质量,不仅是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而且是影响整个小学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中,阅读教学一直处于主要地位,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对小学语文阅读的研究无论是教学理论、教学模式,还是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然而其不适应性也日渐明显。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等。”但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一篇课文一篇课文地按照“讲词、分段、概括段议、归纳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方法”的程序教,学生沿着上述程序学习并背诵现成标准答案,语文教学中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使阅读能力和技巧的培养经常不能落实,学生一学期学习十几节课文,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学习上百篇课文,还是不一定能有效的独立阅读。
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对阅读能力包含哪些内容,如何培养它们并对之进行测量和评价,教学实践中学生表现在阅读上的某些障碍是由哪一方面阅读能力的缺陷造成,教学中应该采取什么样对策等并不了解,在教学中也就很难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养。我们在三十所小学调查了300名语文教师,请他们写出至少五十条描述阅读能力的项目以及学生相应能力欠缺在学习中表现的障碍,大部分被调查教师的问卷表明他们对阅读能力及其在学习中的表现并不十分了解。
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的培养得不到实现,将影响写作能力的培养,以至于造成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花费两千多学时学习本国语言而不能学好的局面。
我们把阅读定义为从词、句、段、篇中提取意义的过程,从而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按照词、句、段、篇的序列与阅读过程中理解、概括、推论、评价等认知因素结合分解为(1)理解词语的能力:正确认读词语的能力、正确理解词语的能力、辨析词语的能力、鉴赏词语的能力;(2)理解句子的能力:建立句子概念的能力、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复句成份间关系的能力、理解句子深层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结构的能力、鉴赏句子的能力;(3)概括段义的能力:概括自然段义和概括逻辑段义的能力;(4)理解篇的能力: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理解逻辑关系的能力、鉴赏文章思想感情和文艺形象的能力;(5)推论能力:依据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得出某种论断的能力;(6)评价能力:对文章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个人看法的能力。
在实验班的语文教学中有目的的系统培养学生的上述阅读能力,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小学生阅读能力诊断测量量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状况进行测量评价,对学生在阅读方面的障碍进行诊断,提出教学对策,针对不同学生阅读能力的不同发展状况和障碍,实施不同步的教学和补救措施。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与对照班学生有着极为显著的差异。
园林快题设计教学研究
摘要:快题设计作为园林专业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性思维、考查学生综合知识、提高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三亚学院着力于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对快题设计课程进行探讨以期更符合社会需求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园林;快题设计;教学
为了适应时展需求和行业发展需要,增加校企合作和实践教学等方式来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表达和实践操作能力。也为逐步实现大学人才能够走向社会的理念,着力于培养综合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提升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是目前园林快题设计课程教学的发展方向[1]。
一、园林快题设计课程的重要地位
快题设计是指设计人员在规定的时间(一般是3个小时或者6个小时)内完成指定的设计内容,最终成果是一套相对完整并能反映设计主要内容的方案图纸。近几年中国进入加速的城市化时期,城市建设加快发展,园林城市逐渐增多。特别是一二线城市不断接受国外的设计模式以及高效的工作节奏,设计师逐渐要具备准确敏锐的设计思维。行业日益竞争的环境下,房地产、设计院等企业开始挖掘高效人才,力求短时间达到质量的保证和创意的突破。快题设计对于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发掘多角度并且快速分析问题能力、强化手绘表现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设计评价能力等确实有非常好的指导性作用。
二、园林快题设计的教学研究
初中物理兴趣教学研究
初中物理学习是一个重要阶段,是在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但物理学科中的理论内容较为深刻,对于刚接触物理的初中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物理教师需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初中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将其探索热情以及积极性调动起来,使教师的教学有成效,使学生的学习有效果.本文主要对初中物理兴趣教学策略进行讨论与总结.
一、悬念设置
兴趣教学要求教师转变思想,不断地进行自我提升,将自身的知识面拓展、更新,充分了解教材的内容与知识点,并且能够将深刻晦暗的理论以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制造悬念,以历史故事或实验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将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生关注这些问题并积极思考,在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中领悟教学知识.例如,在讲“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准备吸管和纸张等.教学中教师提问吸管吸水的道理,随机选择几个学生来演示实验,再由教师提问吸水这一行为在嘴巴不接触吸管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完成,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其注意力、好奇心均被调动起来,主动发散思维解答问题,出现了许多千奇百怪的回答.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讲解其中的原理,学生恍然大悟且兴致高涨,提高了教学效果.悬疑设置要求教师将教学的方式多样化、丰富化,并且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有充分的了解,并结合其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其好奇心理.在设计教学悬念时精心把握细节,紧抓学生思维的热点与焦点,与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点等相结合,由浅入深深化课程教学.
二、趣味设置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通过录像或实验等环节进行趣味设置,不但能够让学生对学习保有兴趣,也能转变教学氛围,使其轻松有趣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教师可装作一时不察而以黑板擦的背面来对黑板进行擦拭,黑板会因教师的擦拭而发出尖刺的声音,黑板上的字依然会存在,学生会因教师的举动而感到有趣好笑.这时教师再纠正自己的动作,以正面进行擦拭,黑板很快就擦拭干净了.通过趣味设置的方式引起话题,带入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师可提问:为什么擦黑板时必须要用正面才能擦干净,为什么用背面擦没有作用?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对问题进行探究.也许学生并没有关注过擦黑板这一小小的行为中蕴涵的道理,擦黑板的动作也并没有人做过专门的教授,好像自然就学会了,殊不知生活中许多不起眼又非常寻常的事情中都蕴涵着许多的道理.教师可以类似的事情为例,启发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多思考,也许就能得到许多不同的收获.趣味设置的基础是对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的熟悉与掌握,教师要抓住其中的闪光点,将学生心理需求与教学需要有效融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与解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感受知识获取的乐趣.
三、情境趣引在教学中,开门见山是不少
微格教学研究论文
编者按:20世纪80年达国家的师范教育,是培养新教师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学微格,即构成教学过程的最基本单元;教学微格评价,即对师范生毕业教学实习中较有代表性的最基本的教学单元(情境),用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具体评价、诊断的一种教学评价方法。20世纪90年代,这种培养新教师的方法被运用到在职教师的培养中,通过录相定格、回放,对老师的某些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情境,用教育、教学理论作出有针对性的具体评价与诊断,理论联系实际,具体、形象、生动,成为现代教学研究的种方法,有力地克服了传统教学评价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宏观评价与微观诊断脱节、评价教学与改进教学脱节的不足,既是一种教师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的好形式,也是一种教师迅速提高教学水平的好形式。教学微格研究在我国刚刚起步,正在由一所学校范围内的教师培养向更大范围的教师培训的方向发展,并逐渐成为教师个人自我进行教学评价与反思,迅速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一种重要形式。
[作者简介]赵丽敏,女,1954年生,硕士,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领域:基础教育理论研究,中小学课堂教学理论与应用实践研究。近年来,有40篇学术,著有《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素质教学论》。
[微格情境]这是一节语文课,上课铃响之后,史老师兴奋地说:“昨天大家预习了《穷人》这篇课文,听说大家都有许多感受,谁愿意把自己的最深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同学们争着举手。
一生:“我感到桑娜的品质非常可贵,她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
一生:“作者对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得特别精彩。”
一生:“文章写得很短,但内容非常非常深刻。”
畲族舞蹈传承与教学研究
摘要: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财宝,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除了汉文化外,少数民族的文化同样值得关注。近年来,随着国家推行的文化战略的实施,关注少数民族文化,落实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分析少数民族畲族舞蹈的传承和与教学有关的研究。
关键词:畲族舞蹈;民族文化;文化传承;教学研究
源于畲族人民日常生产生活而创立的畲族舞蹈是畲族人民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其起源结合了祭祀、庆典、丧礼以及生产劳动等活动之上。在新中国成立后,畲族人民在新时代的社会环境下又加入了一些现代社会素材的因素。从艺术价值来看,畲族舞蹈以人体为中介,在舞姿上很好地表达了典雅婉约,雄浑粗犷和激昂矫健的风格特色,它很好地体现了畲族人民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将其作为学校的舞蹈教学研究对象具有很好的可行性。
一、畲族舞蹈的动作起源和特色
畲族舞蹈和畲族文化的山歌的关系密切,两者最早起源于畲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后来经过逐渐的积累和发展成为了专业场合的重要感情表达形式,在唱歌的时候通过扭动自己的身体,让感情的表达更加自然和浓厚。在早期的发展中,畲族人民将感情崇拜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对巫师的尊重上,后来这种逐渐流行的方式也开始普及到丧葬和庆典的环节中,再到后来,社会更加开化,畲族舞蹈成为了人民生活生产中的一部分。从历史传承来看,畲族舞蹈的起源较长,其体系较为完整,在总的畲族舞蹈风格下,不同场合的舞蹈也有着自己的特色。1.祭祀舞。祭祀舞是畲族舞蹈的主要起源场合,它占据了畲族舞蹈中的很大的比例,其祭祀的对象主要是畲族的始祖盘瓠,该传统最早在唐代就已经成型,如今畲族舞蹈中的一些经典,比如《日月舞》、《龙头舞》、《龙伞舞》和《迎祖舞》等都是建立在祭祀盘瓠的背景上。在进行这类的舞蹈表演时,往往能看到表演者以队形的方式展开,在舞蹈方式上多以行进和原地踏步的方式进行,其舞步较为自由但在节奏感上很强。在乐器伴奏上,多采用传统箫、笛、唢呐等乐器进行,另外配上一些有板有眼的古典,可以说是很好地还原了早期畲族人民的祭祀场景,观看这类舞蹈时,能感受到浓浓的民族特色,其场面也有相当的震撼力。2.丧礼舞。畲族的丧礼舞多表现对亲人的追思和造慰死者的亡灵,或驱除邪气,祷祈子孙平安。丧礼舞在畲族的历史中最先源于举办丧礼的法师的一种舞步,法师一边在跳舞的过程中一边要将杯中的清水洒向大厅的每个角落,称为“洗坛”,含义为清洗和驱邪。在传统的起源上认为,丧礼舞在舞步上应当遵循“九宫”的原则,即是八卦加上中宫,该舞步变换频繁但是刚健而自然,在节奏上也明快而清晰,充满一定的美感。起初,该舞蹈主要是以独舞的方式呈现,后来发展为多人舞蹈,主要为六人,在舞蹈中,这些人佯装驱赶阴兵的使者,在畲族的舞蹈文化中《造水洗坛》、《造坛》、《造井》以及《统兵舞》就是丧礼舞的代表。3.生产劳动舞。一般来说,在各个民族的舞蹈文化中,都少不了反应生产劳动的传统舞蹈,由于这样的舞蹈最贴近实际,所以能得到很好的发扬。在畲族的历史文化中,打猎和栽竹是常见的两项活动,以此发展得到的《猎步舞》和《栽竹舞》广为人知,这些贴近生活的舞蹈在节奏上会根据舞蹈的剧情节奏频繁变化,可以带给观众强烈的畲族传统生活气息的感受,让人体会到畲族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将这些充满正能量的舞蹈引入学校切实可行。4.新时期的舞蹈。在新中国成立后,各族人民投入到了大生产的行列中,在这个辞旧迎新的伟大历史时刻,畲族的先进知识分子在传统畲族舞蹈的特点上结合了国家在新时期的社会风貌,发展了一套新时期的畲族舞蹈。这些舞蹈较好地反映了时代精神,拜堂、换灯、献茶、敬酒、送客等礼节都成为了融合新时代的元素主题,其中比较优秀的代表有《婚礼舞》、《丰收舞》。这些舞蹈较好地相比于传统畲族舞蹈做出了一定的创新,在风格上很好地彰显了现代文化的风格特色。
二、畲族舞蹈的传承意义
少儿武术教学研究
摘要: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当中有的只注重一般的教学方法或者单方面强调少儿自身的特点,这都是不全面的。本文通过分析研究,阐述了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如何进行教学与训练。
关键词: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教学方法
要在武术上有好的发展,从少儿抓起是很重要的,因此,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在训练当中我们应积极的总结经验和规律,不断的改进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从而促进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结合一般的教学规律进行武术教学与训练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认识兴趣,即“求知欲”。针对某些学生提出武术套路是“花拳绣腿”的想法,一方面讲解套路中有技击含义的动作,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武术套路的演化与形成过程,使学生了解并认识到武术不仅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而且有着广泛的实战意义,利用武术攻防动作的示范与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2)抓基本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加强基本功,基本动作训练,有侧重点的选择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和简单组合动作,以及配合“内外合一,神形兼备”的基本练功方法,进行重点训练。所以,抓好基础训练是学习武术技能的前提和保障。
教学研究组总结
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基地,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组织。
近年来,我科常组在学校教导处的悉心关怀指导下,在本组的积极努力下,在合作研究型教研组建设方面,大有改观。本组从以下几个方面回报。
一、以加强科学知识、业务理论学习,武装组员
曾几何,有人说过:“要使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不知过了多少年,又有人说,要使学生一桶水,老师要有一条河。也许若干年以后,又有人会说,要使学生一桶水,老师要有大海那样的深,大海那样的广。可见,老师的知识需要不断更新,不断的发展。一个拥有扎实功底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得心应手,反之,寸步难行。为此,我组本学期加强了科学知识和业务理论学习。我们学习了美国小学主流科学教材:《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笔记大自然》。我们学习了《教学设计原理》、《小学自然教材教法》等相关业务知识,并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作了《加强主题设计,提高教学有效性》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切磋,我们努力突破教学常规,用科学理论业务知识武装自己。
二、以课堂主阵地为背景,开展合作教研活动
1)更新组员教学观念,突破教学常规
中职语文有效教学研究
摘要:我们以2013年至2017年间已发表的关于“中职语文有效教学”的论文为考察对象,主要从“教学现状透视”、“学生专业主导下的有效教学的可行性分析”、“课堂模式”、“教学策略”四个方面,作初步的梳理和分析,或可了解相关研究动态的一个侧面,提供学界所需要了解的信息。
关键词:中职学校;语文;有效教学;综述
有效性教学(effectiveteaching)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论,并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一股研究潮流,之后逐渐影响到我国[1]。受此理论影响,教师们开始尝试运用“有效教学”理论,开展教学活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2]。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在新课改背景下,追求教学有效性已成为广大职校教师的共识[3]。有学者将2012年以前的有关职业学校语文有效教学的研究论文进行了详细分析[3],鉴于此,我们搜集了2013年至2017年已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共108篇论文[4]。本文拟对相关研究成果,作初步的梳理和分析。
1研究成果的量化分析
我们将2013年至2017年已发表的108篇论文进行细化分析,按每年的数量进行统计,分为“期刊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三类,统计结果如表1。从表中可知,近5年来,2013年和2014年研究成果居多。自2014年至2016年皆有高校硕士学位论文问世,但数量很少。期刊论文的作者均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很少涉及高校教师,仅有6篇高校硕士学位论文,博士论文则无成果问世。
2研究成果的内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