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问题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1 10:58: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学问题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浅论教学问题研究
声乐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高师声乐课教学。它肩负着培养声乐教师的历史重任,不仅要有使命感,更重要的是要具有丰富的艺术实践、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优秀的教学活动。当然,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共同探索。
在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互动虽然是相互的,但教师一定是起主导作用。所以本文仅从教师教学这一方面,浅议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备课、教学方法、自身素质等几个主要问题,提高高师声乐课的教学质量。
一、备课
备课可以采用自己备和集体备两种形式。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计划的进度、声乐文献及相关的音响和影像资料,独自准备上课的内容。一方面做笔头工作,书写教学计划和教案;另一方面就是一定要将大量的曲目熟练于手,熟练于心,积累丰富的舞台经验,为给学生做示范和答疑解惑做好准备。为了避免单独备课产生的片面性,还需要集体备课,或两三个人,或一个教研组,集体根据相关资料进行讨论,提出不同的想法,集思广益,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备课时一定要符合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试办法等几方面作出详尽而明确的要求。
备课的具体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备课内容不仅要求教师积极地进行舞台实践,还要阅读书报,研究学术动态,观摩音乐会及参加专家讲座,利用多媒体查阅信息,或与其他院校做学术交流。狭义的备课是需要教师针对每一节课做好准备,根据学生的实际练习情况,确定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并写出课时计划,按计划进行。
国际法教学问题
国际法是高等院校法学专业十四门核心课程之一,作为国际法律部门中最为基础的学科,对国际法基本知识、原理的掌握成为学生日后进一步学习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等课程的基础和关键。然而,国际法往往却是教师和学生普遍反映的较为枯燥、难以学习和理解的一门课程。这主要由以下的原因造成:国际法通常被认为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学生易产生学习无用论的偏见;国际法体系庞大,内容较为抽象和零乱且仍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加之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本身就会存在较大的难度;目前大多本科院校双语教学的实施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这些原因导致了国际法课程的教学效果也不尽理想。笔者认为,要想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消除学生的偏见与成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互动的环节构成的。
哲学方法论告诉我们,前者是外因,后者是内因,前者固然非常重要,但后者是关键,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努力程度对教学效果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较大的兴趣时,才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国际法课程来说,教师在正式开始教学内容之前应当帮助学生摆脱对国际法的偏见与成见,激发对国际法的兴趣。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国际法并非像他们想象得那么抽象、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反,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和重要的影响,而且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这些影响将愈加紧密。
在这一点上,可以借鉴美国法学会(ASIL)的作法。为了让人们更加了解和熟悉国际法,美国国际法学会在其诞生一百周年之时曾专门出版过一个名为InternationalLaw:100WaysItShapeOurlives的宣传册。在这一宣传册中,国际法学会详细列举了国际法对人们日常生活的100个方面的影响,以此来表明国际法与普通人的距离并不遥远,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旅行、休闲,还是健康、公共卫生,或是贸易、环境等方面,国际法的影响已经广泛和深入地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体系和内容对于高等院校的法学本科学生来说,国际法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熟悉国际法的基本框架,了解和掌握国际法的基础知识,并将国际法运用于实际,学会分析和解决国际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当然,教师也应考虑到同处一个教室的学生存在着不同层次和需要。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由于日后很少有机会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和研究,因此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其了解和掌握国际法的基本知识。
然而,也会有小部分学生有志于日后在该领域进一步地学习和研究,对于他们来说仅仅掌握教科书上的基本知识是不够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既要防止讲授过于深入、过于理论化而挫败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要防止授课内容不能满足小部分学生的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具体来说,对于那些有志于在国际法领域进行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教师的教学应当适当地深入和提高,在课堂上介绍完相关的知识点后可以提出几个更加深入的问题供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学习,培养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在课后必要时加以个别辅导。相应地,教师还必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有限的课时下,讲授内容应当详略得当。由于国际社会的发展,国际法的体系和内容已远远超出其产生之初时的状况。
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研究
一、问题情境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必须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教学的事实也表明:只有当学生被设计的课堂情境所感染,思维进入预定的情境之中时,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问题太难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无法正常开展学习。问题过易则无法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问题应能够激发学生的迁移能力,使学生能利用自己的已知进行简单的思考,从而推理出问题的答案,得到新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不断用旧知识发展新知识,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二、问题情境应尽量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的内容设置应尽量反映社会的需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问题情境的设置也应符合这一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多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事件、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还可以把文化科技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中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了解到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
三、问题的设置应体现出特有的数学价值
我们的数学问题情境要注重生活化,同时还要突出问题中的数学价值。如果没有数学价值,那么我们提出的问题就会适得其反,只会让学生听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偏离了我们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创设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情境时,我们还要注重突出问题的数学化,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负数时,许多教师选用天气预报来让学生认识负数。我认为,如果选用天气预报的话,一定要以图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电视中的天气预报解说员,在解说时总是说:“××城市零下××度到××度。”如果仅仅听解说员解说建立问题的话,学生无法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负数的概念。但如果仅用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现天气情况并提出问题,学生又会对负数缺乏在实际问题中的理解。因此,教师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既体现出负数的实际应用价值,又要体现出负数的数学意义。生活化和数学化缺一不可,两者都应注重。
高职数学教学问题探讨
一、高职院校数学教育现状
目前,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论已经不符合现代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要求了,所培养出的数学人才也不适应现代人才竞争市场的需求[1]。针对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现状,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分析:①学校方面,学校没有营造一个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对数学教学管理方面的工作力度不足和不细致,在对学生数学成绩考核方面,也存在片面性等;②教师方面,教师的数学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陈旧是导致数学教学质量差的主要原因,教师不能因材施教,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好的学习氛围等;③学生方面,高职院校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不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学习目标,盲目学习等。
二、高职数学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1.学生的数学水平不一,教师不能因材施教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存在差异的,而这种差异是现实存在的,无法改变的,在这种差异存在的情况下,教师要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案。目前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多数教师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即应试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完全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正确教育方针,其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2.学生缺乏对高等数学教育的正确认识
职校基础化学教学问题分析
一、高职院校基础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高职化学教学认识存在偏差
高职化学教学认识存在偏差是高职院校基础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当前,高职院校基础化学教学由于化学教师认识上的偏差,忽视了基础化学教学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无法发挥基础化学教学的有效性,长期以来片面强调化学教学为专业服务的思想大量存在,如此对基础化学教学的定位模糊,以致在高职教学实践中没有给予化学自身应用的重视。
2.高职化学教材内容较为陈旧
高职化学教材内容较为陈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职院校基础教学工作的开展。从目前高职教材总的情况看,高职化学教材内容陈旧还普遍存在,虽然有些高职院校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采取了一定措施的尝试和改革,弥补了化学教材内容陈旧的不足,但在教材设计理念上仍未脱离传统教材模式的束缚,其知识构建体系仍然以学术性为主,不利于现代化学教学的发展。
3.高职学生化学基础普遍较弱
信息教育教学问题研究
在推进信息化教育的进程中,当大家关心了一阵子硬件环境的建设之后,教学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是事物演进过程的必然,也是教育教学规律的体现。信息化教育成功的标致是其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信息化教育的失败也必然会体现在这两个方面,由此可见,教学问题是信息化教育中的关键问题。如果有效地解决了信息化教育中的教学问题,那么其它一系列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在这个大的问题系统中,存在很多值得研究和讨论的各类问题。
一、信息化教育的观念问题
1、“校校通”不等于“校校网”
有很多人认为“校校通”就是“校校网”。校校通的结果就是使所有的学校联起网来,当然这是有道理的,总有一天所有的学校都要上网,都应有网络的支持,都应有无限资源的支持。但是我们目前是否能做到这一点呢?我们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校校通”不等于“校校网”,没有必要着急忙慌地在条件不成熟的学校实现网络化,实际上,没有网络照样可以搞信息化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之外的信息技术,这个思路对我国广大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根据自身条件进行的信息化教育才真正具有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2、“发达地区可以不使用卫星”
近来听到一种观点,认为发达地区不应该使用卫星,这都是网络时代了,你还用什么卫星呀。我们不能苟同这种观点,卫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技术手段,为什么不用呢?它能够解决很多在传统教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能够发挥很好的教学作用,就连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也还在继续大力开发卫星教学的潜能,而且成效显著。
数学教学问题情景设计剖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新世纪之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在全国顺利推进。新课程改革是社会进步、科技迅速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改变是势在必行的。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及教育理念的载体。新时期下,教育理念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素质教育”主要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发展考虑。课堂问题情景创设式教学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对自主学习环境的营造,正好实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创设问题情景对各科学习都有很大作用,尤其是对数学这样一门逻辑思维极强的学科,它能够把枯燥的数学变得使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学习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数学,并把所学知识点与客观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造能力。
一、数学问题情景创设的意义
问题源于情景问题情景教学的渊源可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的问题教学法或谈话法,苏格拉底曾示范通过提问,可以引导一个农奴的孩子去找一个正方形,使得它的面积等于给定正方形面积的2倍。从后来教育家的主张和观点中也可找到问题情景教学的踪影,如20世纪初,杜威曾提倡过问题教学,其核心就是问题情景,此教学过程的模式为“设置问题情景——确定问题或课题——拟订解决课题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布鲁纳的问题教学法(又称“发现法”)也主张创设问题情景,他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
为什么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景,这是因为它具有以下作用: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能化难为易,能有效调控课堂气氛,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二、职称在教学中如何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问题及对策
初中化学一般是在九年级才开始向学生传授,受到习题短缺和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使学生只能掌握简单的基础知识,在面对较难知识点没有稳定的学习思路。通过改进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对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有着积极的意义。
1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自主动手能力较差。初中化学属于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很多知识点需要借助实验进行直观展现[1]。在实际教学中,部分中学实验仪器配备不够齐全,加上学生动手能力较差,不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点原理的理解。另外,部分中学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时,会进行干预,使学生丧失参与化学实验的积极性;部分教师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验流程进行化学实验,但是没有告诉学生其中的利害关系,导致部分学生刻意违背教师要求,进行违规操作,导致化学实验事故发生,降低课堂教学效果。1.2学生观察能力培养较少。初中是学生各方面发育的重要阶段,因为化学是九年级才开设的课程,很多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方法掌握较少,所以容易挫败学生的自信心,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部分初中化学知识点容易混淆,如果学生不仔细观察,容易将知识点弄混,如在进行氧气制取时,可以选择双氧水、高锰酸钾、氯酸钾三种物质作为制取氧气的材料。高锰酸钾和氯酸钾的反应装置一样,区别在于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在导管口放置棉花进行过滤,如果学生观察不仔细,在进行化学解题时,容易出现错误。1.3忽视学生思考能力培养。初中化学与数学类似,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考能力,部分中学化学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在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较少。尤其在解答化学问题时,为了节省时间,教师直接将问题解答流程、解决思路明确告知学生,而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记忆,随着教学时间的延长,学生会忘记部分解决思路,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下降,不能满足课堂教学要求。1.4课后缺乏知识点总结。初中化学是学生进行后续化学学习的基础。初中化学的概念知识点较多,部分中学化学教师在完成课程教学后,缺少对知识点的集中梳理,造成学生进行课程复习时,只能根据自己的课堂笔记进行复习,使学生很难快速找到复习重点,导致复习质量下降。部分教师虽然进行了知识点总结,但与学生的互动较少,不能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降低了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2改善初中化学教学现状的对策
2.1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初中化学的部分课程需要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可以根据实验内容设置问题,以问题引导的形式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使学生在自主实验的过程中掌握化学规律,为学生解决化学问题提供支持。例如,《走进化学科学》课程中有涉及澄清石灰水与CO2反应的实验。某中学化学教师在进行该课程教学时,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在讲述完操作流程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化学实验。利用CaCO3和HCl制取CO2,在气体稳定释放后将导管通入Ca(OH)2溶液当中。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溶液在通入气体之后开始出现浑浊,随着气体输入量的增加,溶液越来越浑浊;在某时间点溶液中的浑浊物开始减少,使溶液透明度逐渐增加,但始终不能恢复到澄清状态。该中学教师提出此实验涉及几个化学反应的问题,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回答共涉及三个化学反应,教师依次写下CaCO3+2HCl=CaCl2+CO2↑+H2O、CO2+Ca(OH)2=CaCO3↓+H2O与2CO2+Ca(OH)2=Ca(HCO3)2三个化学方程式,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加深了该知识点的学习印象。化学实验是学生直观掌握知识内容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利用联想记忆进行解答,提升化学问题的解决效率。2.2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初中化学属于比较基础的课程,但同类知识点拥有较多的出题模式[2]。教师在进行化学知识点讲解时,可以根据知识点设置不同的化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题目观察,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该知识点不同变化模式下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某中学教师在讲述完《中和反应》课程后,在黑板上写下恒温条件下,4mol/LHCL溶液与4mol/LNaOH溶液,按照5:6比例进行混合后溶液呈酸性还是碱性的例题,要求学生自主进行解答。学生结合中和反应原理,抵消同体积的两种溶液,以剩余溶液呈现的酸碱性表示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在学生得到正确答案之后,教师再次在黑板上写下在常温条件6mol/LHCL溶液和4mol/LNaOH溶液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混合后溶液pH值为7,则两溶液之间体积比例为多少。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发现两种题型都在考察中和反应的相关知识点,使学生自身的解题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提升课堂教学效果。2.3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初中化学课程有很多都是概念性知识。教师可以将课程知识点进行分层,由浅至深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探究,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巩固基础知识。例如,某中学化学教师在进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课程教学中,在黑板上写下例题:某千克煤炭中含有硫杂质20g,在理想状态下进行充分燃烧,可以产生多少千克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在该例题中共涉及到两个化学方程式,分别为S+O2=SO2和C+O2=CO2。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生成的二氧化硫为40g,同理可得二氧化碳的生成量为3593g。因为题目计量单位为千克,所以计算结果需要进行换算,即生成二氧化硫0.04kg、二氧化碳为3.593kg。学生在独立计算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化学题目的计算思路,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提升了自身的思考能力。2.4学生进行课后知识总结。在完成初中化学章节学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程知识点总结,借此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某中学化学教师完成《碳和碳的氧化物》章节学习后,要求学生自主进行课程知识点梳理。与教师授课一致,学生将所有知识点罗列在黑板上,小组委派代表讲解每一个知识点内容。同时,该教师扮演学生角色进行提问,如果台上学生无法解答该问题,则由能其他同学上台进行解答,继续其他知识点的总结;若所有人都无法解决该问题,那么该教师在学生完成总结后,统一讲解此类知识点,加深学生学习印象。除此之外,该教师积极做好知识点拓展工作,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延伸。如在石灰水实验中,始终无法得到澄清溶液,教师可以将该问题作为课下作业,由学生自主进行研究,使学生在享受探究乐趣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思考能力。
3结论
小学体育教学问题及对策
一、小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1.体育教学及活动时间受限。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和健身习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大多数学校的小学日常体育活动时间为一小时,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状况,尤其是较高年级的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往往与文化课的教学时间和课程紧张程度有关,学习紧张的情况下就会压缩体育锻炼的时间,学生作业压力大也会导致体育锻炼时间的减少。尽管学生都很喜欢体育运动,但若学校和家长都只重视学习而忽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就很容易导致学生背负较重的学业压力,缺乏体育锻炼,以致出现肥胖、近视等身体素质下降的现象,最终还是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2.体育教学安全问题。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不受过多的限制,体育锻炼还缺乏相应的培训和指导,在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事故,如跳绳、球拍的乱用乱放,导致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极易由于踩到而滑倒;在进行接力训练的时候,很容易由于碰撞及交接不当而导致受伤,这些都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安全意识而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对安全问题没有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也反应出在新课改背景下一些素质教育教学工作的内容安排落实不到位的问题。3.教学内容问题。小学体育教学水平与教学条件也有着很大的联系,在大多数小学教学课堂上,若遇到风雨天气,大多数学校或教师的选择是安排在室内自习,这就压缩了体育教学本来就不多的课堂时间。在很多的小学体育教师的意识里体育课只是室外的体育实践课,没有室内体育理论课的概念,在室内自习的时候也没能利用好室内教学的时间来给学生讲授体育安全知识和体育理论。一些学校虽开设有室内体育课,但由于有些教师对体育了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不是很清楚,不够专业,导致室内体育教学质量较差,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解决小学体育教学问题的对策
1.丰富课堂内容,重视兴趣培养。小学体育教学课堂应当从实际出发,改变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培训模式和培训内容。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和课程,请有教学实践经验且熟知基层学校体育教学状况的教师参与培训工作。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针对不同的班级或学生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法,发挥学生的运动优点,开发运动潜能。平时应积极总结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定期进行研讨交流,不做表面工作,切实解决在教学中存在的共性或急需解决的问题,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小学体育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基本能力,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体育教师应根据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特点多采用游戏法、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竞赛法、激励法等教学方法,使小学生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玩中体验体育运动带给他们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2.培养年轻教师力量。培养小学体育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出了要加强体育理论知识学习外,还要注重提高教师教学的实践能力。在实际教学工作进行过程中,多给教师们创造进修学习的寄回,拓展小学体育教师的视野,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以及相关的教学理论和基本方法。小学青年体育教师是一个可开发、有前景的教师群体,要特别重视对这类教师的培养,培养方式要多样化,各学校之间定期开展培训和交流活动,让经验丰富的老师能给这些年轻教师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以提高现有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此外,年轻教师之间的交流能让他们保持工作热情,提高教学质量。3.加强管理,提高认识。“少年强则国强”,安全问题应当放在小学体育教学的首位,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管理者应当严抓教学安全和学生健康工作,提高管理着的安全意识,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加强责任心,重视教学安全和学生健康,在教学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及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以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郭伟江.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15,(04):67.
谈论教师教学问题与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大力倡导教师开展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成为反思型教师。为了解现阶段农村小学教师开展反思性教学的现状,笔者于2008年利用带领师范生到浏阳农村小学实习的机会,对浏阳葛家乡中心小学的32名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认为目前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不够强烈,反思性教学开展得不够理想。为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高等师范院校应肩负起重任,为农村小学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提供专门的培训,使其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反思意识,并使他们掌握一些切实可行的反思方法,为他们成为新课改要求的反思型教师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和帮助。
一、浏阳葛家中心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现状调查
笔者此次针对葛家乡中心小学32位教师开展的教学反思现状调查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1)对“教学反思”这一概念的认识程度;(2)教学反思所涉及的内容;(3)开展教学反思所运用的方法;(4)对开展教学反思的意义与价值的认识和了解。此次调查采用书面问答的方式进行,发放问卷32份,回收有效问卷32份。所有调查结果如下:
1.教师对“教学反思”概念的认识程度为了解教师对“教学反思”这一概念的认识程度,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问题一是“您是否了解‘教学反思’这一概念”,选择“非常了解”的有16人,选择“略知一二”的也有16人,没有选择“不了解”的。问题二是“若您了解‘教学反思’这一概念,您是在何时通过何种方式接触到这一概念的?”有20人选择是通过“工作中阅读教育类报刊、书籍”,12人选择是通过“在职教师培训”。问题三是“您认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否必要”,选择“没有必要,浪费时间”的只有4人,28位教师认为“很有必要,且帮助很大”。
2.教师开展教学反思所涉及到的内容在教师的反思内容调查中,32位教师全部选择反思的内容“将涉及或通常涉及‘教学行为方式方面的,教学目标方面的,教学内容方面的,教学心理环境方面的’,其中还有两位教师补充了反思的内容,一位教师补充反思的内容还包括“学生在学习中过程中的反应和教学效果”,另一位补充的内容是“教学方法及学生的学习情况”。
3.教师所运用的反思方式、方法在回答“您会选择或通常以什么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这一问题时,有14位教师选择“撰写教学日志”来反思教学,13位教师选择“撰写教育案例”,5位教师选择“网络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