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体系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1 10:37:2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学体系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翻译专业教学体系探讨
摘要:一带一路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翻译人才,而国家和社会也需要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翻译专业人才,因此改革传统的翻译专业教学模式已势不可挡。本文在生态翻译学的角度下认为生态系统的核心内涵是有整体关联的,并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师队伍、教材建设层面探析翻译专业教学体系的创新构建。由此,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翻译专业人才为目标,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翻译教育生态子系统;翻译专业;教学体系
国务院提出高校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即培养掌握法律、外贸、外交以及新工科领域知识的复合型英语人才,以培养适应国家需求、社会需求、市场需求的具有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人才。传统翻译专业教学理念主要是培养翻译专业学生的英语基本能力训练、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毕业生的基本能力是翻译能力或双语能力,但是口笔译能力和信息转换的双语能力并不能真正满足某一特殊领域的国家需求、社会需求、市场需求。高等外语教育的改革方向调整为:传统文科专业到“新文科”专业的转变;从语言人才到“语言服务人才”的转变;从一精一会(英语)到一精多会(复语)的转变。尤其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1]。时代在变革,国家、社会、市场有需求。高校为培养优秀的翻译人才,翻译专业教学体系的创新构建迫在眉睫。所以,翻译专业教学体系除了为本科生探索系统的翻译知识或者研究翻译方法之外,更要满足国家“一带一路”的需求、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并且要具有一定的深度专业知识和广度的相关领域知识。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高校也愈来愈重视翻译专业教学体系改革和创新。
一、生态翻译学与翻译专业教学
本文从翻译教育生态子系统层面进行分析,生态翻译学认为生态系统的重点,在于注重总系统和各子系统架构的连接关系。翻译教育的重点在于,同样注重系统的内在逻辑关系,为翻译教学提供理论与教学方法指导,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可以发现各种因素存在互相制约、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关系,可视为一个整体来翻译和解析出各要素的关联[2]。翻译生态系统,包括各个子系统和翻译本体。目前,全球文化教育产业发展迅速,并逐步深入各个领域,包含技术、科技、经济等,对翻译专门人才的需求已经转向寻求专业翻译人才,从事专业性和实现教学体系应与外部环境积极互动的方向转变。翻译专业教学体系要不断调整,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竞争力,为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所以翻译专业教学的层次和模式都应从整体上看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生态翻译学对翻译专业教学改革的启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翻译技巧教学由基于语法的分项讲解到面向实践的整体关联;二是由译文正误辨析文体效果的综观审美;三是翻译教材编撰由语法体系为基础转向以翻译生态环境为背景;四是转变师生角色,师生关系由“授”与“受”转向适应翻译生态环境中生命体的平等互动,是翻译教学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的自然体现[3]。
二、翻译专业教学体系的现状分析
老年钢琴教学体系分析
摘要:老年钢琴在老年文化活动中是一项十分受欢迎的学习项目。尤其是在最近几年,老年钢琴在整个老年文化活动中的发展是好的,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通过学习钢琴来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来做更加有意义的事情。在这样的趋势下,老年钢琴教学也要不断地进行研究,从而能够有一套更加具体的教学体系。本文就对老年钢琴教学体系进行简单的研究,从学习老年钢琴的意义出发,老年钢琴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最后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有效措施进行详细的说明。
关键词:老年钢琴;教学;体系研究
一、学习老年钢琴的意义
1.丰富老年生活。老年人学习钢琴可以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从目前来看,学习老年钢琴的对象主要是一些退休的职工,他们对于晚年生活有更加高的要求,希望能够通过做一些事情来丰富他们的生活,而且通过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所以学习老年钢琴成为当下比较受欢迎的文化活动。通过学习钢琴,老年人可以尝试到更多新鲜的东西,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新的惊喜。2.锻炼身体。学习老年钢琴对于老年人来说也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同时它也是安全性较高的一种锻炼方式。老年钢琴的学习需要老年人的心,脑,手,腿等各个身体部位统一协调。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需要心里熟记相关的知识,身体熟悉一些动作,这样就让老年人的身心都得到了很大的锻炼。此外,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刺激老年人用脑去学习,去思考,这样的话能够有效地预防一些类似老年痴呆的疾病。3.陶冶情操。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的心理健康在晚年时期显得更加重要。许多老年人从工作当中退出之后,生活节奏就会有很大的变化,这也会影响到他们的情绪以及心理。那么通过学习老年钢琴,可以让老年人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当中,在学习钢琴的时候就会十分的用心,从学习中可以感受到更多的快乐与满足感,这些情感对老年人的心理都是有积极作用的,通过这种学习可以有效地陶冶他们的情操,让他们从心理上去获得一种成就感和愉悦感。
二、老年钢琴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老年钢琴对于老年人来说有很多的好处,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老年钢琴教学在许多老年人文化活动当中变得越来越受欢迎,但是在老年钢琴教学过程当中,却会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老年钢琴教学质量都会有许多不利之处,下面就对这些常见的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1.记忆性较差。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的记忆力会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逐渐地衰退,但是在进行老年钢琴教学的过程当中,许多知识以及许多乐谱等,都是需要不断记忆的,那么这对于老年人来说,就会造成一定的困难,许多老年人可能学习过几遍之后仍然会忘记,他们的记忆力在逐渐下降,因此大量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对于老年人来说就是一个较大的难题。老年人的记忆性差这也是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2.基本功阻碍情感表现。老年人不同于小琴童,他们经历过人生的酸甜苦辣,音乐及情感的表现对他们来说是相对容易的,音乐表现又必须是基于一定的基本技巧之上的,所以对于演奏者是有一定基本功及演奏技巧要求的。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会发现绝大部分老年人都是从零开始,由于身体机能的局限性,他们学习及掌握基本的演奏技能比较困难,因此,当教学的难度再提升一个阶段的话,许多老年人就会发现自己跟不上整个的教学进度,而且也会发现整个钢琴学习会变得难度更大。这种现象很容易会让许多老年人感受到一种挫败感,这对于老年钢琴的学习来说是十分不利的。3.欠缺乐理知识。很多老年人完全是因为兴趣而来学习老年钢琴的,因此他们对于一些乐理知识完全不了解,这样就会处于一个欠缺乐理知识的水平当中,这对于钢琴学习来说,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是在老年钢琴教学过程当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因此对于他们来说,需要佐以相匹配、针对性较强的乐理基础教学体系,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个教学质量。4.身体协调能力较差。钢琴演奏对于演奏者的整个身体协调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他需要演奏者能够手脚脑同时协调工作,这样才能够完成一个演奏过程。由于年龄偏大,身体协调能力相比小朋友而言较差,所以许多老年人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左右手不协调,手和脚无法准确配合等问题,其实这都是身体协调能力较差造成的。这是老年钢琴教学过程当中最常遇到的问题,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说要想学好钢琴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不断地进行练习,强化训练,不断地提高身体协调能力。
社会保险教学体系研究
【摘要】党的报告指出“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以全国范围内统一制度规定、统一调度使用基金、统一经办管理、统一信息系统为主线,实现全国基本养老保险事业的统筹协调发展”。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社会保险制度建设,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这迫切要求高等院校为社会输送大量精通社会保险的专业人才。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现行保险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分析。其次,本文对现阶段《社会保险》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最后,本文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案例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改革与完善《社会保险》课程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险;课程体系;改革与完善
一、引言
社会保险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制度是现代化国家按照法律准则和程序,通过社会集资办法,对劳动者遭遇生育、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等不可规避的风险,而暂时或永远失去工资收入的提供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是他们仍能保证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制度的总称(林义,2016)。我国早在2009年就已经基本实现全民医保,各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人口总数达到12.31亿。到2015年末,全国各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的总人数超过13亿人,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全民医保继续得到巩固和发展。同时,参加各项基本养老保险的总人数达到8.56亿,参保率达到82%以上。此外,城镇职工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13亿人,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分别达到1.73亿人和1.78亿人。由此可见,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保打过。随着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预计未来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支付压力将持续上升(郑秉文,2017)。基于上述背景,未来我国必将需要精通社会保险的专业人才,以参与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和专题研究。从专业属性来看,保险专业学生将是社会保险实践与改革以及社会保险问题研究的主力军。这迫切要求高等院校对《社会保险》课程教学体系进行适当的改革。另一方面,社会保险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全局分析问题的能力。因为社会保险作为一门综合性的时候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保险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基于此,本文首先目前保险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再分析《社会保险》课程的教学现状。最后提出改革《社会保险》课程的建议,以期为保险学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保险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高等院校金融学院或保险学院开设的保险学专业所涉及的主要课程有《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保险精算》、《财产保险原理与实务》、《人寿保险原理与实务》、《保险企业经营管理》、《保险营销学》、《公司金融》、《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会计学》、《统计学》、《经济法》、《民法》、《国际商法》、《保险学原理》、《财产保险》、《人身保险》、《海上保险》、《再保险》、《责任和信用保险》、《保险投资》、《保险会计》、《运筹学》、《利息理论》、《精算数学》、《生命表构造与设计》、《寿险精算实务》、《资产负债管理》、《损失分布》、《风险理论》、《人口理论》、《社会保险》等。可以看出高等院校保险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更多的偏向商业保险方向,涉及社会保险的课程极少,这不利于学生对社会保险知识的掌握,也不利于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
中职德育教学体系构建
一、中职德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中职德育教学面临诸多方面的问题和压力,使得德育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职生源质量偏低,家长与学生对职业教育认识存在偏差
中职学校学生文化课基础普遍较差并存在严重偏科现象,基本上都没有考上高中,而上中职学校是无奈的选择。大多数学生在初中是受教师冷落,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上得过且过,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上中职学校就是来学技术的,不愿意学习文化课。另外,还有一部分家长考虑到孩子还小,在学校有老师管着就行,孩子不上中职在家也没有什么事可做,甚至还有可能在社会上惹事生非,来中专就只想混个毕业证。
(二)德育课特色不明显
照搬普高德育经验,认为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同属一个年龄阶段,两者在身心特点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德育工作也自然有共性。因此,在德育工作中照搬或过多借鉴普高经验,偏离职业学校德育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未注意到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于普高,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的差异,学生思想、心理状态的区别。有调查表明:中职学生对德育课程不抱喜爱态度,认为学校德育与现实不合拍。
浅析公共艺术教学体系
摘要:公共艺术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性院校自身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其公共艺术教学的特殊性。当前,我们应了解综合性院校公共艺术教学现状,找出不足,加强重视,挖掘优势;完善公共艺术教学体系,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式,不拘泥于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世界接轨,最终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综合性院校;公共艺术教学;拓展
公共艺术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公共艺术教学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环节。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高校的体制改革,各地高校通过各种方式进行重组,形成看如今的多学科综合性院校,目前现有的“综合性院校”大多是从一个个专业学院演化而来的,各院校从合并初期就十分重视大学生素质教育,开设相关的艺术类欣赏课程供全校非艺术专业学生进行选修,如音乐、美术、舞蹈、影视等课程。同时,在课外的艺术文化活动方面也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在综合性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了近20年时间后,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学生艺术素养明显提高,走出校园适应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在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清晰地认识到,综合性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在具体实施和课堂教学之外的延伸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将就综合性院校公共艺术教学课内以及课外拓展相关环节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1综合性院校公共艺术教学的明确定位
中国现有的综合性院校的多学科特点决定了在综合性院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必然要区别于其他专业艺术院校。1.1多学科的“综合性”决定公共艺术教学必须因材施教。很多综合性院校学科多、涵盖领域广。例如,新组建的吉林大学设有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九大学科门类,130个本科专业,180个硕士学位学科点,71个博士学位学科点。众所周知,审美是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的,具有明显的直觉性特征,对于同一艺术作品,不同的欣赏者,由于自身文化程度、民族、地域、经济等条件的不同,其审美能力、审美倾向也自然会有所不同,美感的个体差异性是显而易见的。所以,综合性院校公共艺术课的设置单一、雷同、缺少针对性必然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1.2充分发挥本院校艺术专业的学科优势。目前,综合性院校大多设有艺术类专业,都以培养专业的艺术人才为目标,师生较高的艺术专业水平处于各专业领域的前沿,高水平的艺术创作可以使更多的非艺术类学生直接走入艺术殿堂,感受艺术的熏陶,但很多综合性院校的艺术专业往往自我封闭,缺乏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与交流,使得各艺术类专业对公共艺术教育的巨大影响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另外,很多综合性院校的公共艺术教学机构和艺术学院完全分开,把专业和非专业彻底分开。1.3加强对公共艺术教学的重视程度。综合性院校往往片面强调优势学科的发展,忽视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没有一套针对公共艺术教学的规范管理制度,公共艺术教学常常处于一种边缘状态,这种不重视的状态必然会导致公共艺术教学走进误区。学校以学分约束学生,使得学生在选择课程上不是以个人兴趣为出发点,而是以容易拿学分为标准。学生对这门学科可有可无的一种心态,最终使得公共艺术教学课程形同虚设,这种教育和受教育双方的不重视,会造成素质教育的脱节。
2综合性院校公共艺术教学的课程体系构建
文脉设计的教学体系分析
1建筑学教育中基于城市视角的观念培养的必要性
1.1现实发展对专业教育提出的要求
一个学科的发展往往是在社会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展开的,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深入推进,城乡环境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建筑作为快速发展时期被大量建造的实体,不再只意味着建筑本身。大量“独自跳舞”的建筑在各地不断涌现,建筑与其所在的城乡整体环境、历史文化背景的紧张关系越来越多地被呈现出来,并被公众所关注。基于城市视角来对待建筑本应是建筑学专业所应有的观念,但在中国快速发展的环境中,常常被忽略或被误读。学科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势必对相应的专业教育提出要求,因为只有在大学本科的入门教育中重视了这些问题,基于城市视角的建筑观念才能提早养成,从而影响大量的建筑实践。在近年的发展中,一些建筑师和设计机构已经在做出应对,也已经有不少好的案例出现并受到好评,想让这样的少数好案例成为未来发展中的普遍现象,建筑教育上的重视是必不可少的,在当前的发展时期也已经势在必行。
1.2现状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建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原因会是多方面的,但如果向上追溯的话,与教育上存在的问题是有较大关联的。当前建筑学本科教学体系中,城市设计课程一般是独立设置的,而建筑设计课程的训练则常常是按照类型逐步深入的。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题目的分别独立化设置,使学生较难理解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不能清晰认识到城市视角的观念对建筑设计的重要影响,也较难训练学生从复杂城市环境入手分析建筑问题的能力。
2文脉设计理念的阐释
科学教学中多媒体体系探究
一、评价指标
体系建立的原则完备性:教育价值是对一个过程或系统在应用于教育时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后果及有关事物的衡量与判断,是一种全面的完整的认识。为了便于观察与分析统计处理,评价人员将其划分为从不同阶段、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观察、分析、判断的评价指标。因此,在确定多媒体课件评价指标体系时,就必须从各阶段、多层次、多角度出发,形成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合理性:首先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目标的具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应该与评价目标保持一致。具体地说,所有的指标总和应该等于评价目标。如果总和大于评价目标,说明有多余或重复的指标。如果总和小于评价目标,说明在指标体系的设计时遗漏了重要的指标。其次,评价指标体系应体现出正确的教学观,要与信息化、国际化、社会化及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的现代教学观相适应。教师观方面,强调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念,满足学生的多样需求。学生观方面,强调以学生为本,理解和尊重学生。再次,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要考虑同层次指标间的相互独立性。同层次指标间不能出现因果关系,不能重叠,不能交叉,不能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可操作性:评价工作是一项细致、繁重的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时应考虑其可操作性。可操作性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评价内容应是可观察记录下来的行为表现和现象;评价内容应当相当精细,以便进行分项等级评定;评价内容中所收集的各项信息与数据应易于处理分析。可比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可比性原则要求体系中的每项指标,必须反映被评价对象的共同属性,或被评价对象共同属性中的共同东西。每提出一项指标,就必须同时对其规定相应的尺度。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适用于人文社会科学多媒体教学课件
目前,获取评价指标体系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是一种以函件形式展开的专家调查法。主要有两组成员组成,组织者与专家组。组织者负责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回收以及数据的统计分析。专家组提出意见与建议。各专家通过组织者反馈的信息,进行匿名交流。组织者需要进行好几轮的咨询与意见反馈,直至各专家的意见趋于集中。另一种是由美国教育家泰勒(R.W.Tyler)和布鲁姆(B.S.Bloom)提出的,即以教学目标为准绳,逐步分解细化至具体可测的子目标群,从而获得详细的指标体系。本文依托后一种方法,并参考专家意见而获取评价指标。1.确定总体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年》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这是新的时代对素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应该有着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更应该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具有创新人格的全面发展的人。2.总体目标的分解良好的课件应考虑到学科内容的需要及学生学习的过程,本文在分析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特征的基础上,以不同学习理论流派的不同观点、教育的基本规律及有效教学过程为依据,参考专家意见,对多媒体课件分别从教学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人文性5个方面来划分,将其定位为一级指标。教学性:多媒体教学课件是一种计算机软件,有着与其他计算机软件共有的特征,如功能性、正确性、有效性等。但作为一种教学软件,其首要的目的是辅助教学,教学功能是其首要的功能。很多课件在制作时过于追求技术性与艺术性,而忽视教学性,导致多媒体课件成为只具有观赏价值的计算机程序,没有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因此,在评价体系的设计中,教学性应放在第一位。教学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教学目标明确:紧扣教学大纲,体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内容及呈现形式:内容及表现形式具有吸引力,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能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思路清晰,剖析原理深刻,教学关键突出。促进知识的保持和迁移:提供多重可扩展信息,激发创造性思维。符合教学法原则:遵循循序渐进性和启发性。
三、结语
本文在充分认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德尔菲法展开人文社会科学中多媒体课件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在方法上有一定的创新性,该指标体系针对人文社会科学建立,并在北京农学院文法学院的课堂上进行了应用,旨在能通过合适的评价体系,促进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呈现了整体提升的良好态势,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已经是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定位。201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提出了“能力为重”的理念,要求幼儿园教师“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重构实践教学体系、落实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从强调“能力为重”这一角度出发,作为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理应打破原有的注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不成体系,不受重视的现象,构建全学程、宽覆盖、多维度、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1构建“多维度”的实践教学体系目标
《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能方面提出具体要求,这些具体标准的践行在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应得以重视。以《专业标准》作为引领,学前教育实践教学应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两层体系。总目标应从认知、情感、能力三个维度进行构建:
1.1认知目标
激发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强烈动机,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加以运用、体悟、修正、创新,开拓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学前教育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促进缄默知识的获得。通过实践体悟,引导学生在实践反思中有理论的提升。
1.2情感目标
数字媒体技术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摘要:为提升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综合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构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提出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构建多维度层次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表明,以成果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能够促进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和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成果导向教育;实践教学;数字媒体技术;教学改革
1引言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二级学科。为了满足行业企业对掌握数字媒体核心技术、具有较高人文素养与艺术创意能力的数字媒体技术领域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教育部于2012年设立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不少高校的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均参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而没有考虑到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计算机技术在数字媒体领域的应用人才,具有鲜明的应用型特征,需要以学生的技术综合应用能力为核心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满足数字媒体技术行业的高级技术人才。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OBE)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其教学设计和实施的目标是学生经过教育过程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1]。OBE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是一种教育范式的革新,是切实以学生为中心的先进工程教育模式[2]。如何针对当前实践教学组织相对松散和缺乏持续改进等问题,结合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应用型特点,融合OBE理念,构建紧密结合、层次递进的实践课程体系,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需要深化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如何培养具有较强数字媒体领域的技术应用能力人才,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2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现状
随着工程认证的推进和“新工科”的建设,高校逐渐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3]。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实践教学管理和评价难度较大,部分高校的教学组织过程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实践教学组织方式多样,实践教学效果有待提升。与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方式较为灵活,使得教学质量难于评价。因此在教学管理中常常存在更重视理论教学而相对放松实践教学的管理,导致实践教学的管理和组织相对松散,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2)实践教学以“知识+实验”为主,缺乏创新能力培养。工科专业教学体系的设计遵循“课程导向”的原则,导致在实践教学中,部分实践课程仍然沿用传统的“知识+实验”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根据理论教学的知识点设计实验,学生根据实验步骤完成,验证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这种以教师为中心和以知识点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4]。虽然现在部分课程的实践环节也采用了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但由于数字媒体技术相关知识内容更新较快,部分的实践项目缺乏持续改进和更新。数字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科学与计算为基础,融合设计、艺术和媒体为一体的新兴复合型应用型专业。实践性是该专业的重要特征之一,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该专业的首要目标[5]。在大学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是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小议高校多媒体教学指标体系
论文摘要:探讨了高校多媒体教学课件评价的重要性,提出了制定多媒体教学课件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介绍了一套较为全面的多媒体课件评价指标体系的参考标准。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课件;指标体系
1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于高等学校的教学中.并以其强大优势在教育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高校多媒体课件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深入探索、研究多媒体课件评价技术,正确评价多媒体课件对提高多媒体课件的质量与管理,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2制定课件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建立多媒体教学课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保证科学、全面、准确、有效评价的基础,因此制定多媒体教学课件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