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素材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1 10:16:0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学素材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学作文素材教学探析
摘要:中考作文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主,而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写作离不开写作素材的积累。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是最好的方式;从书刊、电视、电脑等中积累素材是不错的方式;“虚拟材料”是素材积累的最好形式。
关键词:作文素材积累
一、要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找到你想要表现的内容
文学艺术讲究“真、善、美”第一位是“真”。只有真的,才是善的,才是美的。因此我们要发现的是另人感动的,赞美的东西。所以在生活中找到我们要发现的主旨载体,是非常重要的。初中语文教改后初中语文教材中,就选取了大量的与学生同步的生活题材。因为只有这样,教材才能与学生生活相同,才能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心理素质。作文也如此,学生能把生活中的真人真事选出来,写成文章表达中心,才会感动人,才会收到中心鲜明、内容充实、喜闻乐见的效果。作文水平才会提高,成绩才能上去。
尤其是记叙文,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写日记,观察生活中所有的发生过的现象,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把它们写成文字,在心底留下一个影像。待到作文时,把作文的中心与曾有的影像一对,以生活写“中心”,文章肯定充实而有意义。初中议论文,相对讲有些简单。生活中的例子发生过的事情,比如那些英模人物的事迹,那些罪恶的轨迹……也是学生写作文中典型有说服力的例证。这些例证好似法官手上的铁证,运用到文中非常有力度。总之,作文素材的积累,第一位要向身边事,生活中索取,这是最好的取道。
二、要多看书籍、报刊、电视、网络或其他媒体来提高素材的积累
小学语文教学写作素材研究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写作能力一般。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的写作能力都表现一般。第一,学生在写作锻炼的过程中,缺少自身的思考,在描述架构或者是叙事手法上,表现为过于统一的现象,这就导致很多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得到实质上的提升。第二,在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容易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学习压力,在学习兴趣上无法充分地吸引,还容易导致小学生对于写作出现严重的排斥心理。第三,在写作能力的塑造、积累过程中,并没有积极挖掘小学生的特长,这就容易出现教学的事倍功半现象。(二)素材积累较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的素材积累都没有达到预期要求,这对于他们的成长、进步会造成不利的影响。首先,学生在素材积累的过程中,素材基本都是教师提供的,或者是课本上的内容。这些素材是大家共享的,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容易产生千篇一律的现象,这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巩固。其次,学生的素材积累,缺少足够的主动性。当代小学生的竞争压力较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必须不断地弥补自身的不足,一旦在心理上出现排斥,或者是没有通过良好的途径来完成素材积累,就容易出现气馁的现象,这就会导致小学生在素材积累的过程中,表现出“不作为”的特点,在未来的学习中,也难以获得较大的突破。第三,在素材积累方面,小学生的阅读量不足,途径单一,与教师的交流也较少。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原则
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比较讲究知识的持续性的积累,想要让小学生在写作素材积累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来完成,否则难以在将来的教育工作上获得较大的突破。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当下的教学标准,我认为学生写作素材积累过程中,需要遵守以下原则:第一,日常的教育工作开展,应注重提高素材的分享。任何素材的积累,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通过师生交流的深入,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学习、家庭、课外拓展等,积累不同类型的素材,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中,获得更大的进步。第二,对于写作素材的积累而言,应对学生的方式方法做出有效的纠正。有些小学生完全听从教师或者是家长的指导,缺少自己的思想,在逻辑思维上并不健全。此时,应该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性,鼓励他们对于自己的观点、看法做出良好的发挥,从而在学生写作素材积累方面,获得较大的成就。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指导策略
(一)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指导,应该坚持从社会生活的角度来完成。每个学生上学、放学都有自己的道路要走;在生活方式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对于自身的拓展能力训练,也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完成。因此,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是可行的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现象,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感受,感受大自然的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秋高气爽、累累硕果、冰天雪地等,感受校园、家庭及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把生活中所见到的人物、景物或社会现象记录下来,把自己的看法、体验等内容记录下来。通过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开阔学生的心境和视野,促使他们在素材的积累方面,不断地取得更好的成绩。(二)指导学生重视阅读。一般而言,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过程中,必须重视阅读的培养。有些小学生并不喜欢阅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未能通过积极的方式来完成,学习的可靠性、可行性出现严重的下降。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重视阅读,督促他们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人生经历、作品风格等内容,也可以根据这首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大胆地联想,充分发挥想象力,鼓励学生收集更多与这首诗意境相似的诗词,还可以鼓励学生收集更多的描写西湖美景的诗词,这样为学生的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小学生在素材的积累过程中,不断地从阅读角度出发,在自身的综合素质巩固上,取得更好的成绩。(三)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应继续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加强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科学性。第一,读书交流活动的举办过程中,学生可以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而后对内心的感悟和读书获得的成长、帮助等,做出积极的分享,与同学、教师进行探讨。这样能够为小学生创建一个较大的学习平台,对于日后的知识综合教育奠定基础,提高教育的综合成就。第二,读书交流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合理规划多方面的内容。定期开展活动,激发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坚持多读书、读好书,不仅为其他同学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同时可以促使自身的素材积累,表现得更加广泛。第三,交流活动的总结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应确保每一次的活动有主题、有目标、有总结、有收获,为每一次活动的开展留下期待。
校园生活素材优化小学作文教学
一、慧眼看校园,积累习作素材
校园中每天都会发生很多的校园事件,只是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注意。著名的思想家罗丹曾经提出过这样的观点:美时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所以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敏锐观察。所以如果希望拥有丰富的写作原素材,作为学生首先应当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具备发现美的慧眼,这样才能够有效捕捉并灵活地运用于个人习作中。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种形式进行校园习作素材的积累。校园环境:充分展现并捕捉校园美景以及学生的飒爽英姿,再现运动场景,品悟文化长廊;校园文化:追溯历史,感悟发展,展现变化,寻访校友;校园弊端:聚焦校园不文明行为,脏话连篇、考试作弊、欺凌弱小等;校园时事:展示任务风采,表彰明星班级;校园轶事:校园生活的点滴,班级故事的戏说。基于以上形式的分类,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感受到校园中存在丰富的写作素材。除此之外,还可以促进素材的序列化,使教师能够基于整体展开技法的指导教学。
二、感悟校园生活,升华习作素材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敏锐的慧眼,使他们能够善于发现并有效捕捉校园生活中的亮点,以实现对写作素材的有效积累。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心灵的细腻感,让他们能够对校园生活产生更深层面的感悟,能够获取个性化的感受,这样才能够使已获得的素材提升一个高度。只有在生活中融入情感,才能够获得更深刻的感悟,才能够从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发现喜怒哀乐,感受人性的真善美。笔者在指导学生展开习作的过程中,要求他们尽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园生活中,使他们能够有效地激发参与其中的兴趣,全面提升参与度,并将从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和感悟融入于个人习作中,这样才能够使校园生活和写作之间形成有机交融。例如,每一年的清明节,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开展扫墓活动,目的地和学校之间距离较远,为了表达对烈士的崇敬,同时也为了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学校要求学生以徒步的方式开展扫墓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和自然之间形成亲密接触,在行进的过程中必然也会发生很多故事。到达烈士陵园之后,学生们能够更充分地了解这些英雄的事迹,能更仔细地观察他们的长眠之地。正是拥有这样的亲身经历和情感体验,所以在这次活动的习作练习中,学生们拥有丰富的表达内容,甚至佳作连连。很多学生通过徒步的过程有所感悟:为了目标的顺利实现,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甚至还联系到马云的例子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证和阐述;也有的学生选择描述徒步过程中的所见以及所闻,基于现实之路联想到人生之路;还有的学生将关注的重点放置于扫墓的那一刻,感悟到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得来充满了艰辛……
三、表达校园生活,妙用习作素材
建设一座高品质建筑,既需要优质的材料,同时也不能缺少科学合理的设计。学生们的习作实际上和建筑的建设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他们需要敏锐的充满智慧的双眼,这样才能够充分地打量、仔细地观察美丽的校园,从中捕捉有效的生活亮点,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除此之外,他们也需要敏感的心灵,能够对校园生活进行品评和感悟,这也是对原有素材的有效升华;更重要的是,学生们还需要拥有精巧的双手,这样才能够对校园生活做出精致的描绘。而作为教师,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要对学生的建设过程给予方法的引导,使学生可以有效掌握表达方法以及技巧,这样才能够使素材得到充分良好的利用,才能够展示具有个性化的表达,才能够使习作充满真情实感,使阅读者如沐春风。例如,在引导学生针对“校园里难忘的一件事”这一题目展开习作时,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把握题目中的关键限制词,那就是“难忘”。虽然在校园生活中,学生们会经历诸多的事件,有开心的,也有不开心的;有校园运动会,也有军训生活……不管是怎样的事件,首先应当发生在校园中;其次要能够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者能够从中有所感悟,这便是展开写作练习的关键切入点,切不可随意选择其中一个事件泛泛而谈。
历史教学影视素材作用
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普及,日常教学经常会使用到影视材料,影视资料是一种集视听效果于一体,能通过声音和影像把一些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生动、具体、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教学资源。那么,影视材料这样一种教学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具体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一、符合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好奇心强,对于新事物、新方法和新手段比较感兴趣,吸收也比较快。影视资料是动态的、立体的、有声的。是形、事、图、文的完美结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使学生精神为之一振,提高注意力,引起大脑皮层兴奋,形成非常深的记忆,也会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使用影视材料使学生学习历史不再是枯燥的书本知识、单调的图片和教师语言描述的糅合,而是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生动画卷,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了更为直观、形象的了解。因此,影视材料视听并用的特性不但能通过塑造历史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能让学生更容易形成历史表象,加深对历史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据心理学研究:单用听觉,三小时后能保持所获得知识的60%,三天后下降为15%。单用视觉,三小时后能保持所获得知识的7O%,三天后则下降为40%。如果视听并用,三小时后能保持获得知识的90%,三天后为75%。上述结果说明,视听并用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教学信息,并有利于学生对这些教学信息的记忆。
二、有利于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影视材料是教师拥有现代化教育观念、接受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掌握最新的知识和史学理论提高业务水平和课堂教学艺术、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特征之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影视材料有利于教师增强创新意识,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形成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发展的新的教学思路,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有利于丰富并活跃历史课堂。
生活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应用
摘要:一些学生认为物理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用处不大,这其实是因为在实际的物理教学过程中生活素材的应用很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在准备物理课程教学时,多思考本次教授的知识在生活中有哪些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应用。特探究生活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要求。
关键词:生活素材;初中物理;应用要求
初中物理这门学科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物理知识又是抽象不易理解的,如果教师只运用教材进行物理教学,学生的物理水平、物理能力都很难得到提高。初中物理学习是一个特殊的学习阶段,教师要注意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最初印象,以促进其后续的物理学习。教师如果能够在物理课堂上应用生活中的素材,就可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初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有哪些具体的应用,进而理解学习物理是非常有用的。教师在物理课堂上使用生活素材,还可帮助学生强化自己学习的物理知识,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生活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生活素材,可帮助学生明白物理的价值与作用,明白学习物理的作用与意义,让学生知道物理知识对于他们的日常生活是很有用的,让学生知道他们每天学习的知识非常有用。可丰富物理课堂的内容和形式,帮助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会合理地运用自己学习过的物理知识。
二、生活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要求
少数民族音乐素材视唱练耳教学探讨
我国视唱练耳教育体系深受西方欧洲音乐的影响,它是欧洲现代视唱练耳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但也正因如此,导致了我国的音乐体系被冠以西方公式化的名称。中国的音乐大多依靠于西方音乐体系的生搬硬套,缺乏带有民族特色的中华优秀音乐文化。视唱练耳教学强调的是对音乐的听觉训练,因此,需要正确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强化此方面的内容。在西方音乐逐渐成为主流的趋势背景下,中国学生对于民族音乐越来越陌生,严重缺乏民族认同感。因此,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冲破传统束缚,让学生越来越多的认识到我国本土音乐文化的优势,改变传统以西方音乐为主的教学模式,跨越中西方之间音乐的障碍,学会用中国传统音乐和思维习惯来表达,摒弃“套用西方,先入为主”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对中国音乐产生更多的优越感,尽快形成中国音乐思维。
一、少数民族音乐元素融入视唱教学中的意义
(一)多元文化音乐结构性的建立。现代音乐教育体系越来越意识到弘扬本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我们应该首先对民族音乐进行基础性学习,只有了解了我国民族文化历史,才能够更好地学习世界民族音乐。不断领略不同文化下的音乐,了解各个国家的音乐发展史,结合各个国家的优秀音乐来完善本民族的音乐发展。在我国的典型民族乐器中有很多都是外来乐器,而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对音乐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能够将其为我所用,而这也越来越体现出视唱练耳课程的重要性。(二)音乐审美感的培养。视唱练耳课程不仅仅要让学生了解旋律节奏的视唱,还要让学生知道每个阶段的音乐风格及特点,通过全面的学习可以大力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在学习过程中,先要了解音乐的风格特征,让学生知道带有地域特征和时代特征的音乐语言,不断了解真正的音乐艺术特色,将音乐审美感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视唱练耳课程中,知道音乐的独特性和民族性,并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光大。(三)民族音乐风格的形成。著名音乐老师樊祖荫曾编写过一部关于民族音乐的教材,书中曾写到视唱练耳课程不仅仅是为了达到音乐训练的目标,还能够锻炼学生的音准和节奏,而更多的是为了让学生见证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了解我国传统音乐的风格特点。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对于民族音乐风格教育的重视。为了缩短我们与教育目标的距离,应该不断加强音准、节奏以及各声部关系的训练。学生可以将“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学习方法同时进行,走出去,强调的是学生可以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感受当地的音乐文化,切身体会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了解当地音乐文化历史的发展进程;请进来,是指可以将民间艺人请到课堂当,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民族音乐,通过实践学习增强专业水平。
二、视唱练耳课程中少数民族音乐资源的开发与应用途径
(一)改变教学观念。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引入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素材,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加了解、更加热爱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同时,还能够实现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弘扬。除此之外,还能够使视唱练耳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因此,视唱练耳教师应充分分析现阶段视唱练耳教学的状况,充分认识到将少数民族素材融入到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转变自身的视唱练耳教学观念,对音乐教学体制进行改革,以实现将将少数民族音乐素材合理地应用于视唱练耳教学中,改变以往以西方音乐教学为主的教学观念,实现对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国已经有一些少数民族院校开始转变其视唱练耳的教学观念,例如在内蒙古、云南等地区已经开始创办以民族音乐为主的器乐班、声乐班等,时至今日,已经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从最近几年所举办的视唱练耳艺术周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方的视唱练耳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不再单一地培养学生的技能,对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的情感表达十分关注。西方在视唱练耳教学理念上的改变,对于我国视唱练耳教学理念的更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二)增加教学内容。对于学习音乐的学生来说,接受传统民族音乐的视唱练耳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少数民族音乐素材仍是其音乐学习的主要内容。因此,应将少数民族音乐素材融入到视唱练耳教学中,并将其编写到学生的音乐教材中。音乐教师应将开发与挖掘少数民族音乐素材为己任,并将其列为工作的重点内容。在开展视唱练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在教授少数民族音乐素材时采用一定的教学技巧,例如,在正式讲授视唱练耳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应向学生介绍该民族素材产生的地区的地域环境、风俗习惯、语言文化等,让学生对该少数民族音乐素材有一定的了解,这对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少数民族音乐素材与学习视唱练耳教学内容有着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将少数民族音乐素材融入到视唱练耳教学中,还能够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增添民族民歌的体裁、结构、调式、音阶等音乐教学内容,这些内容的增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视唱练耳内容的学习,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种类的民族音乐风格,对少数民族文化有更深的了解。(三)注重教学过程的循序渐进。将少数民族音乐素材融入视唱练耳教学中,使得视唱练耳内容的学习难度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少数民族音乐形成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视听练耳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循序渐进地将少数民族音乐素材融入其中,并由浅及深地传授给学生。在将少数民族音乐素材融入到视听练耳教学内容中之后,教师应以音乐节奏的难易程度为依据,分配给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让学生在适应自身学习程度范围内学习视听练耳课程。与此同时,教师应反复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在观察、记忆、训练的一系列教学教学过程中牢记视唱练耳课程内容与少数民族优秀音乐素材内容。
三、结束语
地方素材在地理教学的应用探究
摘要:地理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应用广泛,但学生对此的认同感并不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地理知识生活化,把生活案例渗透到地理原理的教学中,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地理”。而教学过程的具体性、实践性强,既要结合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又要拓展视野,多方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在此过程中,地方素材是教会学生“生活中的地理”的最佳资源,不仅取材难度小,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效果好。但在实际教学中,少有教师探索将地方素材进行化零为整、拓展分析的途径。因此本文笔者将从用地方素材分析其在高中地理教育中的应用途径的角度,结合高中教学中案例教学、问题研究等常用的教学方法,讨论并探索此应用途径,以此为教学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素材;应用途径;高中地理
一、狮岭地方素材概况
从地理的视角看,地方素材就是从本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中获取的各类信息的总和。地方素材突出的就是“地方”特色,素材来源于本地的生活生产活动中,已经被学生耳闻目睹的现象,包括一些地方自然景观、生活现象、经济现象等。这种“地方”素材可以作为一个沟通学生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桥梁,把生活中的现象与科学世界中的规律、原理对应,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意识和能力。下面是笔者整理的能获取的狮岭地方素材基本涵盖的内容及呈现形式。
二、自然素材在教学中的应用思路
在将本地自然素材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需要对素材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有明确的定位,在此定位基础上将地方素材创造性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从定位上说,地方素材是连接学生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桥梁,故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遵循所应用的地方素材要有利于学生建构起对科学知识生活化应用的观念。在地方素材融入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笔者对此的思路有以下两种。1.根据地理原理辨别生活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了地理理论知识后,把地理原理迁移到生活中,用原理解释现象。基本步骤:先行知识点——迁移运用——解释生活现象。2.以小见大的原理迁移教学一般情况下,学生较为熟知的生活世界都是在小区域的范畴之内,但是课堂所学的地理原理基本是以大区域为背景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大区域的性质与小区域的特征连接起来,将大区域尺度缩小到小区域,实现区域地理教学中的知识迁移运用。从自然地理环境方面分析,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有其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特征,这些自然方面有很多的素材可以使用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例如狮岭镇地处于广州花都区,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那么学生就可以根据学过的气候类型及分布的知识,判定本地的气候以及其呈现出的冬夏季降水特征,再联系学生不同季节所感知到的降水情况,就可以使得学生把自己的周边生活与所学地理学科知识联系起来。再如岭南地区是以红壤为主,红壤看起来是什么样的呢?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狮岭本地的土壤类型,学生就容易想到广州狮岭是岭南的一个小地方,那土壤也应该是红壤。那其实生活中见到的山上的土壤就属于红壤了。因此教师可以有意地搜集自然地理方面的数据、图片、视频素材,就可以有序地穿插进高中必修一的各单元的教学中,这能让学生更深入掌握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分析和判断技巧。下面是根据广州狮岭镇的自然地理特征,笔者总结的以小见大的教学推理思路。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写作素材的方法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平时若不注意写作素材的积累,等到写作时,就会出现没有内容可写的问题。为此本文探讨了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以期帮助学生养成多阅读、多积累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
一、学生写作基本情况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组成,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验,但是从大多数学生写作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比较低下,写出的作文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因为不会写、写不好,还导致学生对语文写作滋生出畏惧、抵触等情绪。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
(一)从语文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开阔眼界、丰富认识,从而积累写作素材。同时阅读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和借鉴阅读材料中精彩的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起到提高学生自身写作能力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挖掘和积累可用于写作的素材,而阅读材料应包括但不限于语文课本、其他学科的课本以及课外读物。1.语文课本语文课本是开展阅读与写作结合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开展语文学习活动的主要载体,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的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情感浓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挖掘和积累素材。比如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有精读课文《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还有选读课文《列夫·托尔斯泰》,这些都是以人为主体的文章,里面包含了大量精彩的人物描写。比如在课文《藤野先生》中,鲁迅先生用“一个黑瘦的老师,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来写对藤野先生的初印象,短短不到百字就通过外貌、动作、声音描写,将一个正直甚至带着些刻板的学者形象展现在我们读者眼前,之后鲁迅先生又紧接着通过留级学生对藤野先生的描述,即“这藤野老师,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让自己对藤野先生的印象与他人对藤野先生的印象相结合,使藤野先生生活简朴、一心向学甚至不修边幅的形象变得更立体、更丰满。那么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作者都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藤野先生的哪些特点,从而帮助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展开随文小练笔,让学生也写一写自己的同桌,从而让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将从阅读中积累的素材应用在自己的写作之中。2.其他学科的课本在日常教学之中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实现跨学科教学是新课标对当前学科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意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将其他学科的知识纳入到语文课堂上来,引导学生对其他学科的教材进行积极挖掘与利用,同样也可以实现积累写作素材的作用。学生要想写出一篇内容饱满、情感丰富的文章,就必须有大量的知识储备,而学习地理可以让学生足不出户就了解世界各地的地形地貌、风土文化;学习历史可以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见证国家的兴衰荣辱;学习音乐可以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音乐家的音乐风格;学习美术可以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画家的艺术流派,等等,这些都是可以拿来写作的素材,都会为作文添光加彩。3.课外读物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还应将阅读范围从教材上拓展到更多的课外读物上。有些学生家长认识到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会主动给学生买一些自认为对孩子学习有帮助的图书,比如《满分作文》《优秀作文》等,希望孩子通过阅读这些作文书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实际上这些书籍根本提不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反而容易产生学生抄作文的现象。为此,教师不妨为学生介绍一些适合他们年龄段的、又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的书籍,而且如今市面上的图书、期刊多种多样,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些感兴趣的读物,从而将课下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更积极地开展课外阅读。为了提高阅读质量,帮助学生树立起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的意识,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阅读任务,以此督促学生认真对待课外阅读。
经济法教学案例素材选择
经济法是法学体系里的一个分支,也是法学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公共学科,与别的部门法相比,经济法更具有灵活性和实践性,属应用性学科。经济法教学既要求学生对相关法律理论知识有较扎实的掌握,也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案例教学法是适应经济法的这种特点而产生与发展,并且在经济法教学中逐渐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使经济法案例教学取得更理想的效果,就必须注重案例素材的选择。
经济法案例教学又叫做实例教学或个案教学,是指教师将实际案例引进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实际案例进行剖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深化理性认识,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灵活应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要求师生形成互动模式,生动的案例素材使课堂增添活力与生机,启发性和自主性有利于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内驱力,更有效地掌握知识。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经济法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实践性强经济法案例素材的来源通常有司法系统的实际案件、电视媒体宣传的经济法类案例、教材中出现的一些经典案例以及其他渠道搜集的相关案例,将这些案例进行简单改编,隐匿其中的真实人名、地名,就可以成为教学案例的一线素材。纯粹的经济法理论知识太过枯燥,掌握起来有些机械易遗忘,通过对具有相对真实性的案例进行分析,联系相关的理论知识,可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灵活且深刻地掌握,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类似的法律问题,学会自己灵活学习法律、灵活运用法律。理论知识本来源自于实践,最终目的也是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更好地指导实践。学生面对真实案例时,犹如身临其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分析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2.针对性强案例教学具有针对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所选案例素材要跟所传授的理论知识密切联系,通过有针对性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二是所选案例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是没有任何限制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传授的知识让学生在掌握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在生活中能够实际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领悟能力。俗语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的目的就是传授学生如何在课堂内外自我学习。案例教学具有这种较强的针对性。
3.新颖性新颖性是经济法案例教学比较典型的特点之一。经济法案例教学所选的案例通常是一些活跃在当前法律实践中的案例,而市场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经济活动纷繁多姿,与之相关的经济纠纷自然也是各式各样,具有超强时代性。具备这种特征的案例素材往往能够给学生一些新鲜的印象,唤起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主动性。新颖性是经济活动本身特点的一种体现。
另外,教材内容连贯性、任务性也不明显。因此,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组织人员编写适合的教材。在教材编写上,应充分征求任课教师、计算机专业课教师、企业人员和高年级学生的意见,编写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高职教材。在教材内容编写上,应采取以任务或案例形式组织。可以针对当前数据库系统应用的特点,联系企业实际,构建案例或任务。这样,教材既没有脱离理论基础,又联系了企业实际;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系统整体意识。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教材能够做到随时更新,保持知识前沿性。
化学史素材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的应用
【摘要】为了研究化学史素材融入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方式及意义,本研究选取了空气、质量守恒定律、水的组成中的教学片段进行设计并应用。结果表明将化学史素材作为引课或过渡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将化学史素材逐一呈现,学生可以体会到概念的发展及演变过程;将化学史素材与知识和用途有机融合,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真正体会到科学的探究过程。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史;素材;教学实践
公众的科学素养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所以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初中化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旨”[1]。何为科学素养,包括哪几方面?国际公众科学素养中心主任、美国芝加哥科学院副院长米勒教授认为公众的科学素养至少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对科学术语和基本概念的基本了解;二是对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了解;三是对科学对社会影响的基本了解。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自然辨证法研究一书中提到,化学史,就是化学科学的发展史,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对大自然的化学知识的系统的历史描述,其中包括各种理论、应用创新过程,化学家为真理奋斗的精神。通过剖析化学史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该定义中提到的各种理论正是科学素养的第一方面,化学家在研究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所应用的创新方法正是科学素养的第二方面,化学家为获得真理的奋斗精神正体现了科学素养的第三方面,所以化学史在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中占重要地位,同时也说明将化学史融入课堂是非常重要的。虽然近些年来一线教师越来越重视化学史教学,但目前将化学史融入化学课堂的教学现状却不乐观:形式单一,大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功能单一,大多教师都认为引入化学史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于建军[2]《中学化学史教育教学现状及问题研究》一文中提到将化学史融入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已经得到大多数教师认可,但是这种“兴趣”并不是学习的兴趣,而是应对学生学习疲惫的无奈之举。武盼盼在《化学史融入初中化学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一文中对内蒙古地区10所初中的学生和教师进行调查,结果也表明学生对化学史有浓厚的兴趣,但是当前化学教学中存在化学史教学方法单一,化学史融入教学的程度低等诸多问题。所以本文重点研究将化学史素材融入初中化学教学的几种融入方式。
一、将化学史素材作为引课或过渡的教学资源,可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被激发出来,四十分钟的课才能称之为有效。何为好的引课,好的引课需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而化学史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素材来源,同时也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保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结合化学史料主动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使学生保持对新知识的好奇心进而学生快速地融入课堂。下面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空气》教学片断为例:【引课环节】重现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分解氧化汞实验。“在1774年8月1日,我试图从水银烧渣中提出“空气”,我马上就发现,用这个透镜,空气很快就被赶出来。当我已经得到我所用装置的容量的三四倍时,我放水进去,水不能被吸进去。但是我难以形容的惊奇是蜡烛在这种“空气”中以极强的火焰燃烧。早在1775年,普里斯特利发现,老鼠在这种“空气”中活的时间为相同容积的普通空气中的两倍,并且在被取出以后还能复活[2]。学生活动1:阅读史料并回答下列问题:(1)请猜测史料中的“空气”是什么物质。(2)根据史料推测出“空气”的性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3)根据史料推测出“空气”的用途。
二、将化学史素材逐一呈现,学生能够体会到化学概念的发展与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