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情智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1 09:26:0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学情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教学情智投入的价值与路径透析
摘要:情智是情感和智慧的统称,教师教学情智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教学时加大情智的投入,是改革传统粗放教育为精致教育的必要前提。
关键词:教师教学情智投入价值实现路径
教育改革在带来我们对教育本质问题的思考中,逐渐凸显它的人本化教育目的。教育是一种人一人的活动,“实质上是以知识(人类文化)为武器,去捍卫和解放人的主体性,去促进人的素质的和谐发展,去释放人的本质力量,去拓展人的独立个性、智慧人生和精神世界。”土承载这种智慧的教育要求教师具有恰当的情智,教师的教学情智投入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教学情智投入的内涵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投人”是指个体的心理体验,即全身心地致力于某事的意思。概括而言,教学情智投人是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全身心投入自己的感情和智慧,以实现教学目标。感情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主观体验.它由情绪和情感构成,具有积极和消极两面性。教师的感情投人便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和情绪的具体表现。以情优教是教育活动的一个理念,也是山教育活动自身本质决定,教育的培养对象决定教师要投人积极的感情“在形成教育感情观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感情投人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可以说没有对学生的深厚感情就没有教师精益求精的热情。教师热衷什么或嫌弃什么往往受其兴趣的影响,诚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感情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关于“智慧”有学者总结为“积累的见闻、哲学或科学的学问学识,积累的专门知识或本能的反应,学识的明智运用、识别;内部性质和主要关系的能力判断力;心智健全。智慧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即对“当下和未来存在着的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进行明智、果断、勇敢的判断与选择的综合素养的生存状态。”教学智慧投入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生成问题敏锐的体察、明智地判断、果断地处理的一种教育机智的体现。
教师教学情智的价值与路径综述
摘要:情智是情感和智慧的统称,教师教学情智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教学时加大情智的投入,是改革传统粗放教育为精致教育的必要前提。
关键词:教师教学情智投入价值实现路径
教育改革在带来我们对教育本质问题的思考中,逐渐凸显它的人本化教育目的。教育是一种人一人的活动,“实质上是以知识(人类文化)为武器,去捍卫和解放人的主体性,去促进人的素质的和谐发展,去释放人的本质力量,去拓展人的独立个性、智慧人生和精神世界。”土承载这种智慧的教育要求教师具有恰当的情智,教师的教学情智投入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教学情智投入的内涵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投人”是指个体的心理体验,即全身心地致力于某事的意思。概括而言,教学情智投人是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全身心投入自己的感情和智慧,以实现教学目标。感情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主观体验.它由情绪和情感构成,具有积极和消极两面性。教师的感情投人便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和情绪的具体表现。以情优教是教育活动的一个理念,也是山教育活动自身本质决定,教育的培养对象决定教师要投人积极的感情“在形成教育感情观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感情投人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可以说没有对学生的深厚感情就没有教师精益求精的热情。教师热衷什么或嫌弃什么往往受其兴趣的影响,诚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感情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关于“智慧”有学者总结为“积累的见闻、哲学或科学的学问学识,积累的专门知识或本能的反应,学识的明智运用、识别;内部性质和主要关系的能力判断力;心智健全。智慧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即对“当下和未来存在着的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进行明智、果断、勇敢的判断与选择的综合素养的生存状态。”教学智慧投入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生成问题敏锐的体察、明智地判断、果断地处理的一种教育机智的体现。
语文教学理念对语文教师教学的启示
【摘要】“情智语文”中的“情”便是情感,代表着语文的人文关怀与情感,“智”便是智慧,代表着理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理念注重“情”与“智”的培养,为过于强调工具性的传统语文教学与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提高课堂效率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一线教师的语文教学起到示范作用,丰富了语文教育教学的理论。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从孙双金“情智语文”的课堂教学案例和相关理念去研究“情智语文”重要思想,概括“情智语文”教学的一般模式和思想内涵,从而归纳出孙双金“情智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以“情智语文”教学模式为出发点,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力求教学模式上的创新,弥补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不足,并将其运用到真实的语文课堂实践中来。
【关键词】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理念;启示
语文学科是门重要的社会人文学科,是学好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也是从事工作与继续学习的基础,对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地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作用。《全日制义务教有语文课程标准(2021年版)》中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现在的一些语文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容易忽视人文性的特点,或是强行灌输指明课文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是简单地囫囵吞枣“背诵”课文思想感情,而不切身体会其内在的含义。这种教学模式缺乏学生个性化文本解读的乐趣,阻断了学生与文本、教师之间情感对话的生成。而孙双金教师的“情智语文”教学模式,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人的情感和智慧有关。通过一定的教学技巧和方法,师生在融洽的课堂氛围内,激发学生自主体会的情感,“以情启智,以情促智”使师生能够快速进入文本,并融入课堂情境中,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实现语文课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一、含义概念梳理之“庐山真面目”
刘勰《文心雕龙》记载:“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所以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和思想见解,而读者也应从情感出发,联系自身经验和文本,进入作品的情感世界中,而这样的“情深意浓”的教学模式可以唤醒学生藏在内心深处的感情,点燃智慧火花。“情智语文”的“情”便是情感,代表着语文的人文关怀与感情,“智”便是智慧,代表着理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虽情与智的内涵相异,但是二者又存在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孔子曰“智者乐”,智慧使人快乐,而乐又是一种情,情与智水乳交融于一体,才能凸显其教学效果。孙双金这样诠释:“情智语文就是充分挖掘语文课程的情感和智慧因素,调动教师的情智才能,营造积极的情智氛围,追求情智共生,情智和谐发展的语文。”
二、情智语文的教学模式
教师课堂情智投入的价值与实施途径
摘要:情智是情感和智慧的统称,教师教学情智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教学时加大情智的投入,是改革传统粗放教育为精致教育的必要前提。
关键词:教师教学情智投入价值实现路径
教育改革在带来我们对教育本质问题的思考中,逐渐凸显它的人本化教育目的。教育是一种人一人的活动,“实质上是以知识(人类文化)为武器,去捍卫和解放人的主体性,去促进人的素质的和谐发展,去释放人的本质力量,去拓展人的独立个性、智慧人生和精神世界。”土承载这种智慧的教育要求教师具有恰当的情智,教师的教学情智投入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教学情智投入的内涵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投人”是指个体的心理体验,即全身心地致力于某事的意思。概括而言,教学情智投人是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全身心投入自己的感情和智慧,以实现教学目标。感情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主观体验.它由情绪和情感构成,具有积极和消极两面性。教师的感情投人便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和情绪的具体表现。以情优教是教育活动的一个理念,也是山教育活动自身本质决定,教育的培养对象决定教师要投人积极的感情“在形成教育感情观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感情投人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可以说没有对学生的深厚感情就没有教师精益求精的热情。教师热衷什么或嫌弃什么往往受其兴趣的影响,诚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感情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关于“智慧”有学者总结为“积累的见闻、哲学或科学的学问学识,积累的专门知识或本能的反应,学识的明智运用、识别;内部性质和主要关系的能力判断力;心智健全。智慧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即对“当下和未来存在着的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进行明智、果断、勇敢的判断与选择的综合素养的生存状态。”教学智慧投入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生成问题敏锐的体察、明智地判断、果断地处理的一种教育机智的体现。
“1+N+分层”模式在“新三生教育”的运用
摘要:在当前融合教育背景下,培智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发育障碍,表现为发展的起点低、发展速度慢、发展达到的水平低,而单一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针对这一现状,立足培智学校校情和培智学生的实际需求,构建“1+N+分层”教学模式,并运用于实践,满足智障学生的个性发展,解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培智学校的“新三生教育”提供新的途径。
关键词:“1+N+分层”教学模式;培智学校;新三生教育
在培智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结合培智学校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以“新三生教育”为指导思想(即基于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生命常识、生存技能和生态发展为主要任务),从智障学生的学情出发,在学生真实能力水平上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情感,积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需求,促进他们不同程度的提升。
一、培智学校智力障碍学生特点分析
培智学校的每个学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发育障碍,如认知能力差、感知觉弱、注意力分配能力差,记忆功能弱等,且每个学生的残疾类别不同、障碍不同、智力等级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年龄不同,发展程度不同等。如何满足智障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最大限度地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生存技能,促进其生态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1+N+分层”教学模式的内涵
情感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中的作用
摘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心理学家卢家楣教授说过:现代情感心理学揭示了情感的九大功能(动力、强化、调节、信号、感染、迁移、疏导、保健、协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要充分运用好其中的功能,就能体会到情感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中的作用。
关键词:情感教育;教学方法
一、情感教育的渊源
希腊神话中的一位王子皮格马利翁用象牙雕刻了一个美女,雕刻时他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和感情,雕成后每天捧在手中用炽热的目光看着她,后来这个美女竟有了生命。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用“皮格马利翁”命名这种心理效应,即由于尊重、信赖和热爱教育对象,加强“人际期待”,造成教育对象出人意料的进步的效应。此效应的实质就是以爱为中心的陶冶教育和在潜移默化中暗含期待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效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同情人、关爱人是教育的血和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二、情感教育的需求
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项试验研究:首先,他煞有介事地对一所小学的学生进行了一番所谓“智力发展预测”;然后,随意拟了一份名单,并告诉教师,名单上的这些孩子都是“有最佳发展前途者”。其实,其中有些孩子智商并不高。然而,教师得到这样的暗示后,对他们便不知不觉产生一种“暗含的期待”。8个月后,试验者发现名单上的这些学生,不仅性格开朗、活泼、与教师感情融洽、适应性强,而且他们的求知欲旺盛,学习成绩明显提高,智力发展很快。教师“暗含的期待”产生了积极效果。可见,学生智力与身心的健康发展需要情感教育。
初中英语智慧课堂研究
【摘要】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深化,由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意识、思维质量等构成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对中学英语教育教学做出了新的规划,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从教学手段的智慧化和教学模式的智慧化两方面阐述了设计与构建适应新时代潮流的智慧课堂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智慧课堂;综合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1]中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质量、学习能力等四个方面。
一、教学手段的智慧化
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只是单纯地将教学内容,如视频、图像、音频、文字等展示给学生。而智慧化的课堂教学是利用信息技术常见人性化、个性化、信息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在互动的环境中学习。1.“微课”助力学生课前预习。英语教师每天布置预习作业时,可把做好的3-5分钟“微课”传给学生,让其在家里自主学习“微课”,这样,课堂教学内容会更丰富,教学效果也会更好。例如,在教牛津版8AUnit4Howtomakeafruitsalad一课时,笔者制作了“微课视频”———制作水果色拉的全过程,学生自主预习,并罗列水果色拉的制作步骤。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第二天教授新课时自然地引入主题“DIY”。2.希沃白板5助力学生课堂学习。希沃白板5是针对于信息化教学需求设计的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的一种平台。教师可以利用它的课堂活动功能实现课堂的游戏化及互动化。笔者以分组竞争活动为例,最利于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笔者以此设计“找出动词正确的过去式”活动。让两组学生代表分别站两侧,点击掉下的动词过去式,在规定的时间内点击正确的加10分,点击到错误的扣5分,时间到则显示胜负。通过设计此类竞争活动可以提高课堂的互动性,让课堂更有智慧,更加高效。3.“口语100”助力学生课后巩固“口语100”是专业人工智能技术支持的智慧学习空间。其采用世界领先的智能科技来打造智能听说教练和多项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并与认知、教育及行为心理学的教学设计相结合,促进学生提高外语的学习成绩并受益终身。它还有高效的听力提升办法,即便在外面散步也可以随时练习。另外,其可以通过网上的虚拟环境、观摩范文及互相点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模式的智慧化
人机协同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
摘要: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挖掘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精准化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缺乏学生学情数据驱动教学的问题,故探索一种教师与计算机合理协同的工作模式意义重大。文章基于“人机协同”理念,以某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实际情况为切入点,构建小学英语写作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基于人机协同的小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型,最后开展作文教学实践。研究表明,此模型能够精准定位写作的薄弱点,为教师开展精准化教学和学生个性化补救提供了数据支持,从而促进了小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人机协同;小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型;作文评价指标体系;智能诊断
人类从信息时代步入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支撑并加速了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技术融入课堂成为未来课堂的发展趋势。人工智能作为未来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助力教师高效开展教学,充分发挥教师和人工智能的优势,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及全面发展[1][2]。汪时冲[3]在新型“双师课堂”中,提出基于人工智能的教育机器人将承担部分教师的职能,这意味着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空间中会出现新型的“人机协同”工作模式。目前,人机协同的教学模式仍处于起步阶段,探索人工智能与教师协同工作的模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的四项基础能力[4]。其中,写作作为书面表达的一种形式,能够有效地反映出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同时,英语写作也是英语教学中的重难点,其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也逐年上升。遗憾的是,英语写作教学情况不容乐观。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结合项目组采集到的2000份英语作文样例,分析发现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仍面临一些问题:①作文批改主体各执己见,评分标准具有主观性;②缺乏数据支持,无法准确掌握学情并定位学生的薄弱点;③强化采用“题海战术”,缺乏有针对性的知识补救策略。为应对上述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困难,本研究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提出人机协同支持下的小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型,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师双方的优势,实现人机协同化教学过程,提高作文批改的科学性、准确性、客观性、全面性和持续性,将批改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实现教师的精准教学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一人机协同支持下的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理论支撑
1“以评促教”助力英语写作精准教学形成性评价发生在学生对知识的形成和构建过程中,强调对学习的反馈和矫正,是一个不断改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5]。美国肯塔基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心理学教授Guskey[6]曾将掌握学习实施过程与干预反馈(ResponsetoIntervention,RTI)模型、设计理解(UnderstandingbyDesign)过程做了比较,认为它们都强调形成性评价的“反馈—矫正”机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而作文写作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在“评价—反馈—矫正”的过程中逐渐提升。其中,评价在学习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有效、科学的诊断评价结果可以帮助教师定位写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实现精准化教学;同时,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写作英语作文方面的优势和短板,明确自主学习的起点和方向,提高学习成效。2“人机协同”促进英语写作教学效率提升“人机协同”是指人的“智慧”与机器“智能”之间的相互协同。其中,机器通过计算、分析学生多种评价数据,挖掘学生的写作规律;而人类基于数据反馈的信息,通过个人智慧进行科学决策,以实现人机协同化[7]。早在20世纪60年代,人机协同理念就已经得到了国外专家学者的重视,并开展了一系列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如Rust[8]对人机协同展开了实践探究,他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从较低级的智能工作开始取代部分人类工作,帮助教师分担机械和重复性的工作。Fu[9]的研究表明,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在线测试系统设计,能有效解决来自教师单一教学模式的挑战和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其它问题,并智能诊断出学习者的薄弱项。而朱永海[10]认为,人机协同教育可以产生“1+1>2”的效果,人类智力和机器智能相结合,可以真正实现人机结合和左右脑的多元智能结合,实现学生的差异化培养。人机协同即借助技术辅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达到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目的。目前,国外已开发出多个英文作文评阅算法和系统,如PEG、IEA、E-rater、Jess等[11]。作为教学辅助工具,这些作文评阅系统能够帮助教师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唐锦兰[12]将自动评价系统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发现基于自动评价系统的教学应用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对教学过程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综上所述,“人机协同”能够有效促进英语写作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基于人机协同的小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型的构建
高职高等数学有效教学实施模式探索
摘要:高职高等数学课程迫切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高职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低效”及教与学不协调的现状,构建了在调查学生学情基础上确定教学起点、分层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学情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和组织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灵活有效实施教学的高职高等数学有效教学实施模式,并按此模式进行了教学实践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高职;高等数学;有效教学实施模式;案例
1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迫切性
1)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社会对高职高质量人才需求的要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发展有着直接和紧密的联系。社会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增大的同时,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课堂是质量生成的关键环节,课程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高职培养目标和人才质量。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院校理工科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其课堂教学效果影响着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再发展能力的提升,也必然影响着高职人才的职业素养培养和职业技能培养,提高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效果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从规模扩张阶段进入质量提升阶段的迫切要求。2)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现状提出的迫切要求目前,在高职多样化生源背景下,不同生源学生在教育背景、智能结构、数学基础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高职高等数学课堂教与学之间存在不协调情况:一些教师对学生学情了解不够充分,教学时设定的教学起点高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按照一元教学目标教学,教学过程中沿用以往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没有按照高职学生特点和需求进行加工和整合,高职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总体呈现“低效”现状。高职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将教学效果、效率、有效益的意识与教学相结合,重视教学过程的有效性,进行教学改革研究,按照一定的有效教学实施模式教学,提高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效果,进而提升教学质量,是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现状提出的迫切要求。
2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有效教学实施模式探索
我国教学有效性研究主要针对中小学学科教学有效性,关于职业教育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较少。当前,我国正处在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期,而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存在“低效”现状,针对高职高等数学教与学的不协调的现状,要提高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需要在相关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重构新的符合学情、教与学相符的能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教学实施模式,即有效教学实施模式。2.1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有效教学实施模式的理论依据选择。整合的思想:职业教育研究的理论焦点和趋势是整合[1]。课程整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是内涵发展的根本,是特色建构的抓手,是教育创新的纽带,是学生生涯发展的基础,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2]。因材施教思想:陶行知认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草树木一样,需要按照不同的花草树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浇水、施肥和培养教育,这就是“因材施教”。教学做合一思想: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认为,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学做合一”强调在“做”上下功夫,关注学法,需处理好知和行的关系[3]。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类的智能类型分成8种: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省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每个人在这8种智慧上所拥有的量各不同,组合和运用它们的方式也各有特色。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索、发现和意义的建构。职业教育要创新理论和实践离不开整合思想,教师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一定要按照教育对象——学生的特点和情况因材施教。面对当前高职多样化生源的学生,大部分高职教师对教学颇感困惑,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要满足多样化高职生源,进行有效教学,非常有必要学习和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高职院校学生虽然文化基础知识(所谓IQ)相对较差,但他们并不是“笨学生”,只是其与所谓“好学生”相比,智能结构存在差异[4]。高职教育者要善待差异,以学生为本,建立多元教学目标,发掘学生潜能,使每个学生成为优秀的自己。学生要学好相关课程也要按照自身的智能结构特点,从自身出发,主动积极建构知识。同时,职业教育提倡通过“教、学、做”方式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应选择整合的思想,通过整合实现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实践的创新和持续发展,选择陶行知“因材施教”“教学做合一”思想、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作为理论指导,探索具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针对高职多样化生源的、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与学相符的能提高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教学实施模式。2.2构建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有效教学实施模式。依据整合的思想、“因材施教”“教学做合一”思想、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从高职学生实际学情出发,以低起点为原则确定教学起点,把握教学重难点,设定分层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以学生如何能更有效地学会为中心,教师作为引导者、促进者组织实施教学,构建如下可以使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教与学相符的有效教学实施模式。
培智学校绘画与手工课堂融入德育教育
摘要:教师既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是德育工作者,尤其是在培智学校,智力障碍学生具有诸多反社会化的行为和情感需要教师引导。所以培智学校美术教学不能只关注学科自身,还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的社会生活需要贯通起来,不仅让学生可以掌握学科知识,还能让他们的行为和情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德育;智力障碍学生;美术教学;绘画与手工课
智力障碍的学生表面上看,好像不懂感恩、不懂珍惜、不懂友谊、不懂爱和付出等,其实是由于智力的缺陷导致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不够,经常出现一些消极的情绪和不正确的表达。在特殊教育学校,很多时候教师处理的比较多和棘手的问题都是情绪和行为问题。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对智力障碍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他们驱除不良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树立积极向上、健康正面的形象。众所周知,智力障碍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比较弱,思想品德教育学科在培智学校是很难开展的,只有把德育融入学科教学和生活实践中,引导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学习情景中学习,才能得到正确的运用与表达。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素质大部分是在学生阶段形成的,尤其是像我校这种寄宿制的学校,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这对我们开展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帮助的,教师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基本品德素养;当然也是有不利因素,学校生活单纯,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相对就比较匮乏,所以教师就要创造条件,将德育教育贯穿在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设置多样化的德育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建立健全的德育教育体系[1]。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以培智学校新课标“绘画与手工”中“以学生的生存与发展为中心”的智障生教育理念为依据,将绘画手工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学生学习社会生活必须具备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思想品质,让他们保持对生活的信心和热情。把德育教育融入绘画手工课中,实际上有诸多可行性的依据,如现在有很多正向性寓意的绘画作品,学生通过对作品的解读可以了解到作品背后所包含的积极意义。另外,富有美感的绘画作品可以净化心灵,引起观画者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目的。
一、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构建德育教育
道德的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抽象,对缺乏想象力及抽象思维能力的智力障碍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难度是相当大的。美术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情感需求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根据他们对生活的感悟来拉近生活与美术教学之间的距离,进而对学生的先备知识结构进行整合,最终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2]。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教师还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战场的作用,善于发挥美术课传授技能的优势,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知识的同时,将德育知识融入教学中,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在课堂上学生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行为和情绪问题出现,作为特殊教育教师,我们要有足够的教学敏感,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一)习惯的养成。我校是一所托养性质的学校,学生的吃、穿、住、行都有专门的人员照料,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被照顾的习惯,就连丢垃圾、收拾碗筷之类的小事都要交给身边手脚勤快一点的同学来做。美术课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课程,责无旁贷地要在日常的课程中将优良的行为习惯贯穿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的行为教育[3]。例如,在教学“我是收拾小能手”一课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平时做过什么劳动,教学生通过记忆描绘劳动的场面,然后鼓励学生努力去发掘自己的潜能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学生感受到劳动是无比光荣的事情。结合本校的特点,笔者与负责内务的教师一起组织“卫生小能手”评选大赛,让学生在劳动中激发创作潜能,并在劳动中培养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再如,在教授“蔬菜印画”一课时,笔者把学生平时吃的蔬菜带到课堂上,对于我校认知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很多蔬菜他们都是不认识的;甚至很多学生只吃肉,不愿意吃蔬菜,更不知道这些蔬菜是农民辛苦劳动种出来的,浪费现象也很严重。鉴于此,笔者首先用一首《蔬菜歌》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明白蔬菜拥有促进身体生长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所以我们要好好吃饭不能挑食,更不可以浪费,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每种蔬菜的纹理形状,再教学生如何将蔬菜好看的纹理印制到画面上。(二)思想品质的塑造。我校学生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和身体残疾,作为弱势群体,他们在学习上一般都比较被动,缺少追求和进取心;生活上也是倾向于被照顾的心态,自我保护能力差,缺乏危险意识。在实际的观察和教学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缺乏恒心、抗压能力差、自卑心理严重等。为了让智力障碍学生正视自己的缺陷,正确看待周围的人和事物,进而形成一种快乐的、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培智学校应帮助其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我校有很多学生喜欢画画,但是缺乏恒心,经常一张画画到一半就放弃,做别的事情的时候也是这样,缺乏自信和恒心。鉴于此,笔者给学生观看野兽派画家亨利•马蒂斯优秀画作的同时,给学生分享了他的励志故事:他不断尝试,创作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绘画,一生创作出500多幅作品,终于成为伟大的艺术家。然后教学生努力克服身体上和心理上的缺陷,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态度。智力障碍学生大多缺乏环保意识,缺乏垃圾分类的概念,即使知道垃圾要分类,以他们的知识储备也不知道该怎么区分。为了让学生真正树立环保意识,做好垃圾分类,笔者协同语文教师一起做好垃圾分类普及教育。在美术课堂上,笔者用“环保绘画”作为美术课堂教学的切入点,通过PPT照片欣赏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教室、走廊、楼梯道、饭堂、宿舍等学生生活学习场所随地可见的生活垃圾,让学生深切认识到随地丢垃圾、不注意卫生、不注意环境保护对我们生活造成的影响,启发学生参与话题讨论:这样的校园是我们想要的吗?我们这样做对吗?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又要按照政策对他们的思想与行为提出要求,让学生在思想和认识上都得到升华,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逐渐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
二、在课堂评价中构建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