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价值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1 07:39:0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学价值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诗歌教学的价值
一、诗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新课标如此关注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这是由审美在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一方面学生作为完整的有机生命个体,审美是其感性生命的一种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要实现学生的完满人性,审美是最好的途径之一,在竞争激烈、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审美有助于学生幸福地生活。此次新课标的一个最伟大之处,便是自始至终贯穿着人本理念。特别是当前学生的审美意识被应试的功利意识所屏蔽,呈潜在状态;学生审美感知力和审美想象力的迟钝和贫弱,审美能力还待提高,审美情趣有待提高。加强诗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诗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文学审美活动有一个规律:即阅读是作家——作品——读者双向交流的一个动态过程,文学作品自身的艺术价值越高,就越能释放更多的审美信息,对读者形成的审美心理张力就越大,也就越能提高读者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一种包括感知、想象、联想、情感、理解等各心理因素在内的、对作品进行完形、对意味进行充分体验的能力。审美能力与审美心理张力成正比,审美心理引起的张力越大,审美能力的提高幅度就越大。如同人的身体一样,各心理因素如果能经常得到一定强度的实践锻炼就会增强素质和有所发展,反之就会衰老,会迟钝或萎缩一样,学生要切实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就必须接受一定强度的审美实践活动,诗歌阅读便是这样的一种审美实践活动,它为学生审美实践的有效锻炼提供了一个绝好机会。教师虽然也可以采用艺术方式请学生欣赏图像文本提高审美能力,但是这些直观性、浅白性、受控性很强的表现形式留给学生的感知、想象、理解、创造的空间明显要小得多,主体审美能力提高的幅度也就要小得多。当电视屏幕直观而又固定化地呈现于人们的面前之时,一种规定性的现实存在替代了无数个心灵的创造,审美能力的提高因而受限。尽管表面看来,声、光、色、乐样样都有,似乎具有很丰富的审美信息,但它给予人的精神自由度是有限的、狭小的。诗歌以其浅白性、直观性、受控性特点成为一种最高的艺术,而诗歌教学这一以最高艺术为教学内容的诗歌教学,无疑是切实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最佳路径。
(二)诗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
审美意识与一般意识有很大的差别,它是人类在审美活动中形成的思想观念,是一种自觉的审美需要。审美需要的客观性,但是审美需要并不总是浮现于人的意识上层,很多时候人们关注的是实用、科学、伦理的领域,忽略了审美活动。诗歌几乎就是美的化身,它所包含的意境之美、音乐之美、情感之美、建筑之美能够强烈地唤起学生的审美需要,它所展现的美恰恰是通过学生的审美实践付出一定的审美劳动得来的,所以会让学生刻骨铭心,甚至终身难忘,从而使学生“嗜美上瘾”,其审美意识由此得到了有力的强化。诗歌教学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诗是一种高雅的文学艺术,它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教精致。诗歌教学通过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不由自主地爱上诗歌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学生的审美趣味由粗俗走向高雅、由低级走向高级、由麻木迟钝引向敏锐丰富、由悦耳悦目的低级层次走向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的高级层次。所以,要养成和培养纯正、高雅的审美趣味,诗歌教学是最好的途径,诗歌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
情景模拟教学在儿科教学的价值
【摘要】目的分析情景模拟教学在儿科教学中使用及与传统教学的教学差异。方法选择我院儿内科系统实习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采取传统儿科学教学方法)与研究组(采取情景模拟教学)。对比两组学生考试成绩及老师教学满意度问卷。结果通过对比两组儿科学理论考试及操作考试成绩,结果发现研究组儿科学理论考试及操作考试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教师教学中的上课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同时自我学习积极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儿科学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教学更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利于老师和学生课堂上的沟通,同时提高对儿科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关键词】情景模拟教学;儿科;传统教学;学生;知识;成绩
随着目前医学教育模式的改变,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人才培养目标成为众多研究的重点[1]。同时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教育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个地区医学院校均在积极开始教学改革试点,如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启动“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广西师范大学大学加快"双一流教育培养计划”,目的均是让一学生更好地适应医学事业的发展需求。普通医学高校具备教学、科研和临床服务的三大职能,其中教学工作是基石[2]。情景模拟教学指的是根据教学目标内容设定好一些情景,以直观的形式,使学生融入到该情景中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3]。为此本文拟将情景模拟教学用于儿科教学中,分析情景模拟教学对学生学习成绩、课题学习氛围及学习积极性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8年1—6月来我院儿内科系统实习的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学生学号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采取传统儿科学教学方法),研究组(采取情景模拟教学)。研究组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19~22岁,平均年龄(20.25±0.77)岁;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19~20岁,平均年龄(19.54±0.31)岁;两组学生年龄、性别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传统儿科学教学方法。教师以《儿科学》(第8版)教学大纲进行编写课程计划书,教学中以为板书为主,借助电脑投影仪及多媒体进行教学。1.3情景模拟教学。采取情景模拟管理教学。(1)首先将研究组学生分为两组,每组各15人。预前对学生提供教学病例,病例资料有发病原因、发病后临床表现、入院后查体、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影像学资料等。让学生通过书本、网上查阅资料等方式在上课前进行提前预习。每组成员将整理后的材料汇总,由小组长制作成PPT,PPT中重点记录学习难点和重点。(2)上课开始后,老师对两组学生进行角色分工,具体角色有患者、医生、家属。患者辅助病史询问中的汇报,家属辅助补充说明。医生主要任务为完成病史采集、进行体格检查,向上级医师汇报情况。老师在角色分配中主要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角色,同时进行角色相互更换,以便得到不同体验机会。(3)角色扮演完成后,老师让每组学生轮流汇报学习内容,分享所获得的新知识,提出自己处理意见,老师在此过程中做好记录,分析各组学生临床思维。(4)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进行深入分析解剖,给予总结肯定成果及总结不足。1.4观察指标。在两组患者完善儿科学教学任务后,进行儿科学理论考试(满分100分)及操作考试(满分100分),对比两组学生考试成绩,同时向学生发放老师教学满意度问卷,询问两组学生对老师教学中的上课满意度及自我学习积极性评分,满分均为100分。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教学价值下的幼儿教学论文
一、实施幼儿有效教学的价值思考
在不少幼儿园听课,以及在与幼儿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老师对有效教学都有准确到位的认识。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更多的往往是老师们对有效教学这一概念的直觉理解。他们认为有效教学就是“有效果的教学”,也就是说一节课多多少少总是有些效果的,因此可以说每节课都是有效教学。显然,这一结论与有效教学提出的初衷似乎又是不一致的。于是,另外又寻找到了一个概念“高效教学”,以“高效果”区别于“有效果”。笔者以为,这样的理解不具备应有的深刻性,是将新的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思想肤浅化的一种行为。在笔者看来,有效教学包括了高效的本义,有效教学既包括直观意义上的有效果和高效果,更包括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这种有效性体现在我们的教学设计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这种有效性体现在我们的教学实施能够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做出必要的调整。也就是说,有效应当是符合幼儿教学规律的有效。做出这一判断,正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进一步阐释。笔者反思自己的这段理解,感觉其实并非什么真知灼见。那为什么又要借拙作重作说明与重申呢?是因为多次的幼儿园教学调研结果表明,这一说明与重申具有必要性。是因为我们很多幼儿园的教师,甚至包括一些管理层的园长们对此认识都不尽到位,对有效教学的实施也只满足于表面的热闹和结果的所谓有效。
二、实施幼儿有效教学的途径探寻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很容易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即在领略到了有效教学的本质理念之后,具体的实施有效的途径应当是怎样的?也就是说必须走什么样的路,才能达到幼儿教学的真正有效?结合理论与一线幼儿教师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有效的幼儿教学途径有以下一些。一是教学设计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即针对幼儿的教学活动设计在内容确定、策略选择等问题上,教师心里要有明确的活动目的(保证自己明确知道通过教学活动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与活动程序(保证自己明确知道什么时候该做哪些事情)。一般说来教师在教学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关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针对这个教学活动,幼儿有什么样的生活经验;二是教师可以设计怎样的活动来提升幼儿的生活体验;三是在一节课或者一个教学内容(分几课时完成)中的重点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四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以什么样的方式介入到幼儿的活动中等。根据笔者这些年教研工作的经验,我们有时发现不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经常出现程序混乱,以及遇到特殊的生成无法发挥即时智慧将幼儿的思维引向教学目标的情形,本质上讲都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少明确指向性的原因。二是在教学实施中要有适当的融合性。幼儿教学面对的对象比较特殊,概括地说就是面对的是缺少具体的生活经验,但有着丰富的思想世界的儿童。在这个世界中有着儿童自身的认知规律,有着一个成人难以完全理解的生活世界。在对笔者所在地区的不同幼儿园进行调研并总结之后,在外出对一些优秀幼儿园考察并比较反思之后,我们发现一种有规律的现象,即有丰富经验的幼儿教师总能巧妙地把握幼儿的认知特点,而且根据她们的把握也总能在课堂上恰当地引导幼儿进行学习活动;而像刚刚走上工作岗位这样缺乏经验的年轻幼儿教师,虽然其中也不乏一些优秀的教师,但他们在幼儿心理把握上总有所欠缺或把握时机有所滞后。通过对大量教师的口头调查和比较分析,笔者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经验的老师能够掌握幼儿的心理规律,能够与幼儿的活动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而教学新手缺少的正是这一点,那些优秀的年轻教师虽然也能够对幼儿的即时表现有所反应,但她们多是利用间接经验进行判断,因而必然地出现反应滞后的情形。因此在我们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或者在对各幼儿园的校本培训进行指导时,总是特别强调幼儿教师要注意一手资料的积累,注意自己与幼儿活动的融合性。我们认为,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幼儿教学才能真正地走在有效的道路上。三是在课后要进行必要的反思。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有效的幼儿教学的保障力量。事实上,在上面提到的有经验的老师更多的是基于经验的反思,而不仅仅是经验的积累。因为在与各幼儿园长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听说不少具有相当教龄的幼儿教师教学水平有停滞不前的情形。因此,在区域推进幼儿有效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把教学反思作为一个重要的抓手,通过搭建一些平台,如通过教学反思设计比赛、教学观摩后的即时反思比赛等,来促进面上的幼儿教师的成长,从而为有效的幼儿教学提供师资保证。
三、对推进有效教学的反思
在对有效教学进行反思的过程中,笔者提醒自己这一工作不能成为跟风性质的工作,不能为有效而有效。因此,在对园长和全市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笔者不断强调这一观点,并要求教师们要基于自己的直觉经验进行思考。事实证明,这一思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当然,由于能力所限,我们在推进有效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欠缺,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
学前教育游戏教学价值分析
【摘要】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也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前教育的教育模式也从传统的教育模式转变为游戏教学的模式。教师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加入游戏,可以极大地吸引幼儿的兴趣。把游戏引入到日常的上课中,让幼儿真正地参与到游戏中,有效学习知识,同时培养自信心。游戏与课堂高度的契合,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游戏教学价值分析
一、学前教育中游戏教学的意义
学前教育中游戏教学,应当从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出发,充分利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小趣闻,增加幼儿的乐趣,从幼儿日常生活中引申出一些小游戏为突破口,与幼儿园的课程相融合,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游戏化,趣味化。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同时提升教师课程建设的水平,我们通过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和课程实践水平,来提高学前教育中游戏教学的质量。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的过程就是教师成长的过程,尤其是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课程意识、教师的专业水平、专业能力提升的过程。游戏教学核心是能让我们的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以及贴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因此,不是说幼儿园课程贴一个游戏教学的标签,或者游戏活动多一点就是游戏教学了。课程游戏教学不是用游戏去替代其他课程实施活动。游戏教学即让幼儿园课程更加适合幼儿,更生动、丰富、有趣。《指南》中强调,幼儿的学习应该以幼儿发展为基础,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学习不一定是游戏,但游戏一定是学习。所以学前教育中游戏教学的发展虽然是门新课题,但它的发展是快速的,见效是显著地,所以积极地推动学前教育中游戏教学是任重而道远的。
二、学前教育中游戏教学的现状
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学前教育的发展也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与重视,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过程中重要的引导者,也是组织者,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幼儿的学前发育,教师消极的表现对幼儿情感的影响尤为明显,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过于教条,会直接导致幼儿厌恶游戏,体验不到游戏的乐趣,对幼儿日后的学习还会产生不好的影响。由于我国二胎政策的放开,导致幼儿数量的激增,幼儿园的幼儿数量随之加大,导致有些幼儿园过于拥挤。幼儿在玩耍的过程中很多游戏无法进行,制约着学前教育中游戏教学的发展,只有不断的有效利用幼儿园的园区面积,积极的扩建园区,增加幼儿园的数量,给幼儿一个宽敞的活动空间,再加上幼儿教师的正确引导,以身作则,才能使学前教育中游戏教学得到有效的发展。
教师教学价值的意义及途径综述
摘要:教学价值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教学主体与满足教学主体某种需要的教学客体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必须依赖于教学主体的实践活动。教师教学价值的实现体现了人的价值,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推进;其实现的途径是:树立人本主义的教师观、发展性的学生观、自为的专业发展、适度改革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教学价值;专业发展;意义;途径
教学是一种价值负载的活动,因此教学是事实存在与价值存在的统一,而不是与价值无涉的纯粹事实。但对于教学价值的研究往往局限于学生的价值实现,如学生的知识价值、能力价值、品格价值等,即使把教学价值与教学过程价值等同的学者也只关注教学中学生价值的实现问题,而对于教学过程的必然主体—教师的关注较少。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加强教师教学价值实现的研究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价值不是一个实体范畴,而是反映主体人与客体物之间关系的范畴,是客体物的属性与主体人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客体价值的大小等于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要研究教学价值问题的思维切人点,就应该是首先要明确教学现象中的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找到价值关系的准确定位。价值主体可以从社会与个体两个层次来加以分析。以社会为主体,教学价值是指相应层次有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对社会人才素质和人才种类需求的满足程度,或者说是社会从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利益。从个体角度来说,“教学价值是指主体的教学需求通过教学过程得到满足,而形成的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利益关系”。而价值客体则包括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以及师生自身的内心客观世界。因此,可以把教学价值定义为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教学主体与满足教学主体某种需要的教学客体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必须依赖于教学主体的实践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教学价值指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主体的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关系,通过教师需要获得满足,从而使自我生成、自我发展,追寻生命价值实现与生命意义充盈。
一、教师教学价值实现的意义
1.体现了人的价值
教学价值下程序设计教育研究
摘要:教学价值分为社会和个体两个层面,是一个多元的范畴。技术取向和大众文化是程序设计教学价值的两个方面,程序设计课程的愿景是如何更好地实现它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教学价值;程序设计;愿景
1引言
教学是一种具有价值负载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学价值可以从个体与社会两个层面来进行分析:以个体为主体的教学价值是指主体的教学需求经过教学过程得到满足,从而形成的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利益关系,这里的客体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以及师生的内心世界等;以社会为主体的教学价值是指社会从教学活动中获得的利益。多元性是教学价值的主要属性,不同历史阶段、不同教学主体、不同教学环境甚至教学主体的不同需求等都决定了这种多元性属性。教学价值的任何一种取向都不能成为教学活动的唯一目的。
2程序设计的教学价值
1981年,在洛桑举行的第3届世界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上,A•P•Erhov(伊尔肖夫)在其报告“程序设计——人类的第二文化”中提出了“人类生活在一个程序设计的世界”的观点。伊尔肖夫指出,在现代,人们除了“必须具有的读、写、算传统意识和能力外,还应具有程序设计这种第二种文化”。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程序设计实质上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计算机程序设计本身;第二层是指有序地安排现实生活。然而,人们对程序设计往往只有狭隘的第一种认识,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人类生活在一个程序设计的世界中”:社会的组织结构、知识的学习方法、科学的探究发现等都是面向程序的,甚至平常我们做事时也不知不觉地把事情分成许多小步骤,然后再按步去完成,正如编程时总是将大问题分割成小问题,从而形成解决问题时相对独立的模块,然后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解决一样。这种程序设计的结构化思维和方法可极大地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和生存能力。但是在程序设计的教学活动中,人们往往带有强烈的唯技术中心为核心的倾向,更关注的是程序设计课程中复杂的知识与技能,这种唯技术中心的教学完全忽略了对主体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工作中,人们善不善于编排与执行自己的程序,是能否高速有效地完成任务之关键。我们理应将程序设计的结构化思想向人类生活作深层次的迁移。帮助学生培育一种程序设计意识与能力是程序设计课程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生活算法”应贯穿在程序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总之,程序设计的教学价值应该有两个很重要的方面:技术取向的教学价值和大众文化取向的教学价值。因此,程序设计课程应包含技术取向的内容和大众文化取向的内容两个方面,轻视任一方面都是片面的。
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
摘要:好玩是幼儿的天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幼儿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在外国的发达国家早已经开始在幼儿的教学中渗透进了游戏教学的元素,但在从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历程出发,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思想和经验的束缚,使得游戏教学这一理念在幼儿教育中依然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而,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之下,怎样有效将游戏的教育理念渗透到学前幼儿教育之中去,成为了众多幼师们首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文章就将针对游戏教学法怎样应用在学前幼儿教育之中的意义和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幼儿教育;应用价值
一、关于游戏教学方式有效运用在幼儿教育之中的价值体现
(一)根据相关的研究资料和数据显示,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之中若有效应用到游戏教学的这一方法,其能够将教育和游戏两者之间的教育价值充分的挖掘出来,并在整合充分的基础上,为优秀的幼儿教育的这一教学目标达到提供条件。
(二)由于教学同游戏相比,自身所具有的某些内涵价值是不相同,因此,可以说它们是分属于两种不同性质的项目表现,由此在幼儿整个的发展教育中各自起到不同的作用。
(三)我们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将幼儿的教育活动主要划分成了以下三方面的典型特征:1.在传统的幼儿教授过程之中,相关的教育工作是在国家出台的有关幼儿教育大纲的总体要求下而实施的教学内容,这样的一种教学内容均是在有计划、有目的以及经过精心安排等情况下制定而成的,并没有遵循幼儿自身的实际喜好表现进行,因而幼儿在传统的教育中逐渐成为了被动方,他们被迫接受了各种形式的教育内容。2.幼儿教育的发起人主要是幼儿教师,其对于幼儿的功利性目标以及认知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传统的教育活动便是教师将重要的教育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效传授给幼儿的过程。3.较强的强迫性是传统教学方式的一大特征,教学过程中的纪律性是幼儿教师过于强调的话题。
研究大学教学价值定向的演变
关键词:大学教学价值理智培育技术获取欲望释放
摘要:从影响当前大学教学方方面面的价值取向看,大学教学要坚守古代的“理智培育”价值取向,这是大学教学永葆魅力的根源所在。同时,大学教学要张扬现代的“技术获取”价值取向,这是作为生活世界现象的大学教学的重要使命之一。第三,大学教学要倡导后现代的“欲望释放”价值取向,这是大学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保证。因此,大学教学价值取向并非还原为欲、技、道中的某一维,而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
在不同的时代,大学有不同的教学价值取向。具体来说,古代是“理智培育”价值取向,现代是“技术获取”价值取向,后现代是“欲望释放”价值取向。当前,这三种价值取向都潜在地影响着大学教学的方方面面。那么,大学应遵循什么样的教学价值取向呢?
一、坚守古代大学教学的“理智培育”价值取向
自苏格拉底以降,“理智培育”就贯通到大学教学价值取向中。这在于:大学教学是人性养习场而不是人力储备场,不是创造物质财富的工厂,也不是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的智囊团,甚至也不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实验室,因为这样的价值可由其他同样的机构完成。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就在于它的教学性,在于通过教学提升学习者的思想,教化其精神,陶冶其性情。
一般来说,一个有理智的人有两个特点:第一,适应力强。受过理智培育的学习者,虽然不会一蹴而就成为律师、政治家、医生、商人、工程师、教师等,但他能从事上述的所有职业,而且能够泰然处之、应付自如。第二,气质高雅。理智能让学习者有教养的才智,有灵敏的鉴赏力,有率直、公正、冷静的头脑,待人接物有高贵、谦恭的风度,而且在克己自制中,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园。
苗族舞蹈教材教学价值与特点
【摘要】苗族舞蹈历史悠久,有着“东方迪斯科”的美誉,不同地区的苗族舞蹈,其风格也有所不同,形式繁复多样、风格各异。由于苗族人民艰辛而又悲壮的迁徙历史,从而造就苗族舞蹈具有刚毅沉静、粗犷豪迈的风格特征,致使苗族舞蹈作为教材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与特点。自2003年苗族教材作为单元课内容,正式进入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本科进行教授后,苗族舞蹈进入专业舞蹈院校已是必然趋势,2018年6月,苗族舞蹈女班教材正式出版。笔者将对该教材的教学价值与特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苗族舞蹈;教材建设;训练性;胯
一、苗族舞蹈教材的教学价值
(一)身体的训练性。通过此表格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训练的重点,以汉族胶州秧歌、蒙古族、苗族三个民族的舞蹈运动方式来看,其训练部位和运动方式各有侧重,差异性明显。苗族舞蹈具有很强的训练性,可以弥补对胯部、腰部、膝部等部位的训练,更全面地开发学生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控制和关节灵活能力。第一,胯部训练。目前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以藏、蒙、朝、维、傣、汉等几个民族中的教材为主要内容,但都缺乏针对胯部的训练。苗族舞蹈以胯部运动为主要发力方式,以“顶胯”和“拧胯”为主要动律,恰恰能弥补这一空缺。例如横摆韵律就是以顶胯为主进行的左右横向运动,从而与双手的摆动产生顺边或反向的韵律美;由拐腿带出的拧胯动作,小腿向上踢至90度,同时上身俯身回旋后拧,脚下腾空而起,全身运动以胯为动力点,配合甩手、跳转、翻身、跺脚等动作时需要速度和力度,动作变化多、关节运用多,动作之间的衔接转换相当频繁。可见,苗族舞蹈能对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的综合协调配合能力和表演能力达到良好的训练,同时将力量与速度有机结合在一起,需要极强的控制能力,还能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肌肉控制性、爆发性、稳定性、协调性、灵活运用性等综合素质能力。第二,肩部训练。苗族舞蹈的肩部动律主要有拧摆和颤这两种运动方式,“苗族舞蹈中肩部节奏性、多样性的律动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教学中,通过对这个动律的练习,有利于训练学生肩胛后背的灵活度,也能促进学生在做甩臂动作时更加具有美感,在放松与缩紧的转换中锻炼上肢肌肉的收缩性与延展性,使之配合踩踏步与腰胯的律动,在一顺边的不协调动作中寻找和谐。”①第三,一顺边的特点。“顺边”是指手和脚同出一侧所形成的一边顺,在很多民族里都有,例如傣族、藏族、土家族等,但是苗族舞蹈中“顺边”的动律几乎贯穿在每一个动作中,并且加入了“拐”的动律,即手肘关节和膝关节形成动势做反向运动,手臂成“卐”或“卍”的反盘运行方式,同时以腰部为轴心带动上肢和下肢同边舞动,配合大腿外旋、小腿内收、脚背内扣的特殊形态,巧妙运用顺边的动作来保持平衡,使身体间的协调配合形成苗族特有的动律。此外苗族民间舞中有很多拧转、翻身的动作,如侧翻转、回旋转、拧转身等,这些翻转动作都是建立在“一顺边”的动势基础之上的。在学习这类动作时,能够对身体拧转、翻身的速度有所训练,而且一顺边的动作、全身合力方向一致的发力方式,属于民族民间舞蹈的典型动作技巧,具有较强的风格性。(二)节奏鼓点的掌握。苗族舞蹈独特的节奏鼓点,能训练学生对节奏的把握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苗族的节奏性乐器主要是木鼓和铜鼓,鼓点节拍均以4/4拍、2/4拍多见,也有少量的3/4拍、混合拍和变换节拍。相比之下木鼓鼓点节奏更为刚劲有力,节奏型也较丰富多变。铜鼓鼓点节奏虽不复杂,但因其雄浑悠远的乐音以及强弱拍规律的倒置而产生的鼓点节奏,使其独具特色。不同的苗族地区,鼓点节奏韵律不尽相同,其中贵州省黔东南苗族地区的鼓舞最具有特色。苗族舞蹈鼓点节奏的多变性以及敲什么鼓点就踩什么舞段的方式,可以充分训练学生对节奏的反应能力,以便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例如十六拍踩鼓的鼓点打法:咚咚咚咚/嘎滴嘎滴咚/嘎嘎滴嘎咚/滴嘎咚/滴嘎嘎嘎咚咚。要求学生嘴里能数出鼓点,甚至要亲自尝试击打。演奏手法有敲鼓心(“咚”,表述右手击鼓)、敲鼓边(“嘎”,表示左手击鼓)、鼓棒互击(“滴”,表示双捶互击)等,以获取丰富的音色效果。这种以鼓导舞的表现方式,鼓点就是舞之音乐,舞之灵魂,舞随鼓点变化而变化。在苗族音乐的鼓点中,优美独特的鼓点使舞蹈动律更有节奏感,更具有民族的特色化。
二、苗族舞蹈教材的特点
(一)民族性与地域性。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黔、滇、渝、桂、湘、鄂、川、粤、琼九省(市、区),其历史悠久。由于苗族人民在历史上频繁迁徙,因此它的舞蹈种类也很繁多,“苗”只是这个民族的统称,不同地域的苗族人民都有着自己的称谓,如黔东南地区的苗族人总是包裹着黑色的头巾、穿长袍,被称为“黑苗”;格江县周围的苗族人由于衣领是白色的,因此被称为“白领苗”。此外还有“高坡苗”“车江苗”等根据地域不同而划分的苗人称谓。苗族所处的位置大多在崇山峻岭之间,正是因为这种交通闭塞、与世隔绝的地域环境,造就了苗族文化与艺术的封闭性和排他性。与很多山地文化的民族一样,苗族也出现了群落式的文化断裂,自身内部产生了异化,不过也正是如此,使得苗族的舞蹈派生出了很多“亚舞蹈形态”,即使在同一动作动律下也隐含了不同的有意味的形式。因此,苗族舞蹈中包含了很多反映农耕劳作以及跋山涉水的内容,还有与农耕文化相关的模仿动物、敬畏自然、生产劳动等内容的舞蹈形式,而恰恰是这种生活状况才赋予了苗族舞蹈独特的动作动律特点。苗族舞蹈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与民风民俗,受巫文化与信仰崇拜而产生的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特点和地域文化色彩,使苗族舞蹈在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中成为具有特色的舞蹈之一。(二)针对性与适用性。苗族教材在不断的实践检验过程中,其教学功能得以延展,具备针对性与适用性的特点。“本科教育下的民族舞蹈教学及教材突出两大特点:技能的深入与提高;知识结构系统化。从训练角度的宏观层面而言,技能的深入与提高就是通过民族民间舞教育这样一个由众多知识散点合成的教育体系,体现学生肢体综合能力及情感表现。就微观层面而言,通过民族舞教学及教材,使学生对民族舞蹈的舞蹈语汇以及特有表达方式具备广度与深度的掌握。”②目前综合性艺术院校或地方性艺术院校的民族民间舞教学,基本上是以“单元课”或“综合课”的形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如延边大学艺术学院的民族民间舞教学的设置与内容是针对自己的培养方案而建设的,其民族民间舞教学以朝鲜族舞蹈教学为主,补充苗族舞蹈这样的教材进入课堂,不但能使少数民族学生了解其他地区舞蹈的风格特点,也能打破学生固有的身体发力方式,增强身体表现力,增加更多的可能性。同时有利于学生对苗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取向有一定的认知,并形成较好的身体与知识储备,这对于本科知识结构系统化有很大帮助。同样,中专教学主要侧重于技能传授,苗族舞蹈对于身体的训练价值在上述中已例证,在此不过多赘述。由单一动作的解放肢体逐步过渡到对身体各部位的支配阶段。此外,教材自身严密的逻辑架构和训练难度的递进,使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可根据教材的先后顺序加以实施,并根据不同中专院校的学制、学时和学生程度灵活调整教材内容。(三)补充性与传承性。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材目前基本以藏、蒙、朝、维、汉等几个民族的教材为主要内容,但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众多舞种,仅仅用这几个民族的舞蹈教材代表中国民族舞蹈教材是不够全面的,因此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材的构建还有很多需要补充和完善的地方。明文军教授也说:“对于中国民族民间舞教材的组织和编撰,一方面需要建设具有训练性、代表性、系统性的实用教材,另一方面则需注重创新、体现特色,将学科、专业近期产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及时补充到已有的教材中,以满足多样化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的需求。此外,还要贯穿“上得去”“下得来”的教材建设理念,即教材建设内容不仅要充分体现舞蹈专业性、职业化特点的高水平、高质量、高规格,同时还需融合生态民族民间舞的民俗性、仪式感、多样化,只有如此才能编写出特色鲜明、风格独特、目标明确、实用可行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材,使其成为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必要保证。”现今,苗族舞蹈作为舞蹈教材走出了苗寨,进入了专业舞蹈院校的教育体系中,传授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身体的运动,用肢体感受、领悟苗族传统文化,对苗族传统文化起到了很好的继承与弘扬。因此,苗族舞蹈教材的建设有利于完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材体系的构建,在对学生实施训练价值的同时,还将散落在民间宝贵的舞蹈素材,经过搜集、提炼、加工和组织,在保存民族风格基础上进行艺术化发展,使民族传统文化、节庆活动、风土人情、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民族性格,得以传承和传播,并能使人们更加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的良性循环,对苗族的传统文化起到了极大的传承价值和保护作用。
会计教学中德育教育价值研究
摘要:教育的最终目的为明辨善恶及真伪,而道德就是一个人的行为准则。每个工作和行业都有他的道德标准。做老师的有师德,做医生的有医德,作为一个会计,也必须具备一定的道德标准。所以会计教学中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德育教育;会计教学
1.引言
看一个国家民族的民风如何,就要看人民的道德指标;每个人的道德观都是和从小的教育息息相关的。虽然以后可能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但道德教育的影响还是更深刻。所以必须要注重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能影响一个社会的精神文明方向。我国要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重点抓德育教育。
2.会计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会计这个职业来说必须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特别是现在社会的发展,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的职责也越来越重。会计在企业公司工作,不仅要负责凭证审核、账簿登记和纳税税审等工作,还要参与到管理工作中。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人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现在的经济活动都是通过会计工作来反映的。若会计人员的道德思想不够端正,在职业道德上有缺陷,那么会产生多大的损失?会计信息一旦失真,不仅对企业产生影响,也会对社会甚至对国家造成重大损失。金钱的诱惑力是很大的。会计的工作无时无刻都在跟金钱打交道。在会计教学中就要加强德育教育。会计职业道德主要体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等。现在社会的不良思潮很容易误导在校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还未完全步入社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定型,学校若是不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会很容易让他们步入歧途,受到社会不文明现象的影响。一旦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影响,那么直接会损害人民利益,影响经济发展。现如今的腐败问题和一些会计信息失真的信息不计其数。贪污腐败这都跟会计工作息息相关,也只有他们能在财会上作假造假。所以对于会计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