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见解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1 07:14:1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学见解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课改教学见解
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发展学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目前人们的标准来看,教学质量的核心就是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但坚持课改,并不排斥追求学习成绩和升学率的提高,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本来就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现在校长和老师中有一种将改革和和质量相互对立的观点,认为搞课改势必会影响质量,要质量就不要搞课改。他们片面追求考试成绩,不惜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加班加点、加大作业量、减少学生的休息时间、死记硬背、搞残酷的应试训练,令学生苦不堪言,教师也身心俱疲,这些违反科学的行为是不能真正提升教学质量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如何既搞改革,又保持较高的质量,这需要老师的智慧。大量的实践证明,只有将提高质量与实行改革紧紧捆在一起,通过改革来提升教学质量,才是根本的出路。只要改革现在的课堂教学方式,把学生的才能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自觉、自主、自愿地进行学习,体验并享受学习的乐趣,何愁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不提高。怎样才能将推进课改和提高质量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一必须改革,第二成绩不能降,至于怎么改,就由老师“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我们在以后的教学时,也要将关注学生成绩的提高和追究其提高成绩的途径、方法结合起来,因为在不实行改革的前提下,只谈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很容易导致上面所说的那些违反科学的行为愈演愈烈。在课改中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分析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学生是我们工作的助手,教与学是一对矛盾,没有学也就无所谓教。要想让学生学好,就必须了解学生,做到对每一个学生都能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针对的教学。怎么样才能了解学生呢?
与学生谈心是了解学生的第一步。与他们谈心就是谈心,不能带有目的性,随便谈,可以谈家庭、谈社会、谈他们的同学,在谈话中了解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学习观、家庭观。通过谈话了解他们最想要的是什么、通过谈心了解他如何与家人相处、通过谈心了解他们对学习的看法与做法。
分析是全面了解学生的金钥匙。通过与同学的谈话,了解其内心世界,通过家访了解他们在家的表现,通过其他同学的反映了解他们的日常行为,通过对这些的综合分析,就可以对学生有一个基本情况的大概了解。
了解学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第一次的了解后都要做好记录。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去正确认识学生,掌握学生的变化。
小学国画教学见解
新的课程改革提倡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在广泛的美术文化氛围中学习美术,重点是让学生从单纯的学习美术技能技巧的层面发展到学习美术文化的层面。小学生重点是从课堂学习中了解我们的美术发展史,认识我们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特别是国画的教学。国画是我国的国粹,让学生了解中国画艺术是很重要的,那么是否就不需要学习技能技巧呢?我觉得学生正应该从技能技巧的学习中了解中国画的传统文化。
在五年级三个班的中国画教学中,我有目的的进行了实验。有的班级的课堂教学我还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演示每一种题材的具体的绘画方法和步骤,然后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和步骤进行临摹,自己可以进行尝试性的变化和创作。另外一些班级的课堂教学,我讲解最基本的技巧和绘画步骤,但是不给学生演示绘画方法和步骤,学生自己分析课本上的作品,然后用自己的方法临摹、创作作品。公务员之家:
通过这几节课的练习,发现有些学生入门很快。很快就掌握了中国画的最基本的蘸墨、行笔技法,虽然造型不太准确,有些幼稚,但是能表现出中国水墨画的笔墨情趣,能表现出墨色的浓淡变化。而有些同学完全是凭着自己的直觉摸索练习,除了几个以前学过中国画的同学,其余的同学所创作的作品,并不能表现出中国画的笔墨浓淡变化,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圈涂出来的,但是有些作品表现的很大胆。
从这几节课的比较来看,在新课改的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重要。但是在美术课堂中,还是不能忽视教师的演示作用,这样可以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绘画技巧和绘画方法,但是应该注意的是不能把学生教“死”了,没有创造性。应该是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的绘画技法后,鼓励学生大胆的创作,从中体会一下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在美术教学中不可少,但是很容易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教出来的学生都是一个模式,画出来的作品都与老师的相象,没有融入自己的东西,这应该是我们美术教师特别注意的一点。
聋校语文教学见解
在聋校的语文教学中,老师最头疼的就是学生由于听觉上的障碍使得在写作中的语序经常是颠三倒四,到了高年级也同样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语法问题。我也不例外会为这些问题烦恼,经常会在脑子里思考在教学中该采取怎么样的教学模式?在我的教学中我是要求学生以说为主,虽然他们都是聋哑学生,说话对他们来说他们首先会有自卑的心理,我们班上就有这样的学生,每当我上课让他站起来读课文的时候,他首先给我的第一个手势意思就是(我不会说,所以我说的不好)然后就摇头。我一直都给鼓励他,只要学生发音正确我都会表扬他,渐渐让他树立说话的自信,由于他不爱开口读课文,所以他在写作上出现语序的错误要比那些喜欢读书,说话的人要多得多,以下是他在三年级第一单元写的一篇看图写几句话:提示:这是一个什么标志,请根据你平时了解的知识写几句和它有关的话。
晚上的时候,我和爸妈一起打开电视里看2008年的北京奥运。五个是颜色的蓝,黑,红,绿,黄色的。
我们看很高兴。
首先他对题目的要求不能理解,这是在考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题目是他们以往没有接触过的,对他们来说本身就有难度,看到他写的这几句话,我真的很为他感到高兴,首先他比原来写的句式通顺了很多。他能达到这个教学要求我也就已经满意了,我不能要求学生能将我教的东西完全吸收,只要我看到他们的进步就达到我的教学要求。
在我的每堂语文课中我都要和学生一起一遍一遍的陪读,从读课文的语速,发音,感情中去理解课文的意思。把语文教学变成一堂说话课。和前面的学生相比较,在课堂上爱开口说话的学生在写作上就大不一样了,同样的作文她写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效果:公务员之家:
2008北京奥运
2010小学数学教学见解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小学数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下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教学经验。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1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深究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见解
一、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性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是我们学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初中数学大纲中指出:“要学生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适应社会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基本需要。”可以说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内容和重要途径,因为应用题反映了周围环境中常见的数量关系,需要用不同的数学知识把实际生活和一些简单科学技术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既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又初步培养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应用题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有用的,数学离我们并不遥远;还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等。而这些都是作为现代社会中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的公民必须具备的能力和品质。
二、当前应用题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的应用题基础薄弱
长久以来,传统的教育模式导致了学生重课本、轻生活,因而生活阅历有限,对应用题的背景和情境不熟,教师们常常在教学中抱怨“学生应用题的阅读理解能力差”。实际上,很多时候并不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差,而是学生阅历不足造成的。另外,很多学生遇到文字比较长的应用题不知道怎样去分析,去寻找题中的数量关系,不知道怎样把实际问题化成一个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我曾做过一次调查,针对所教的初一两个班的学生,入学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试应用题的得分情况是这样的:
考试中遇到应用题,有信心,可以很快找到解题方法的占21%;信心不足,但会尽力去想办法解决,争取多得分的占42.1%;没有信心,根本不知道应用题该如何下手的占36.9%,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多数学生对解应用题存在畏难情绪,信心严重不足。
小学语文教学见解
摘要:为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笔者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现状入手,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希望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教学现状;策略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现状
有些高年级小学生受到家庭教育的熏陶,他们有着良好的课下阅读文学作品的习惯,不仅阅读一些具有娱乐性质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而且还涉及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比如,《中华上下五千年》《读者》等,所以这些学生的文化素养出类拔萃。但是,并不是每个小学生都有这样良好的家庭教育,所以,为了能够让每个高年级小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应该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通过教学过程让他们对语文、对那些优秀的文学著作感兴趣。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教学过程形式化语文是提高高年级小学生素质,培养他们文化素养的重要载体,所以重视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非常重要。有些语文教师并没有刻意地去培养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只是单纯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形式化严重。教学过程对于学生的影响很大,只有当教师能够重视教学,并且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他们才可能爱上语文、爱上阅读。小学科目较少,主要的课程有语文、数学以及英语。语文作为“支柱性”课程,其对于小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有些小学语文教师的这种教学态度却使得语文教学的作用发挥不出来,“机械式”的教学导致学生“机械式”的学习,使得学生也把学习语文当成一个学习任务而不是享受,所以课堂学习氛围沉闷,师生之间课堂互动环节几乎不存在。(二)教学方式老套,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虽然很多小学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有些教师不能使多媒体设备的作用完全地体现出来,所以导致自己的教学能力并没有因为多媒体设备的出现而有所提升。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更喜欢老师能够把教材上的那些文字以图书、小视频、动画等形式表现出来,而且如果能够把声音出穿插其中就更能吸引学生听课的兴趣。然而,大部分的高年级小学生教师都未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把多媒体设备很机械地当成一个“黑板”来使用,而对于学生而言,多媒体设备就相当于是把他们过去的黑板变成了一个投影仪大屏幕,教师可以通过切换课件而提高教学的效率,而教学效果并未得到提高。
二、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时间和对学习过程中能够保持住兴趣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尽可能地用最短的时间把最有价值的知识教授给学生,而不是把教学内容完全地分配到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要把重要工作“往前赶”,而在课堂最后十几分钟时,可以采用别的教学方式重新吸引学生的听课兴趣,比如给他们讲一些历史故事、神话故事等,让他们始终能够保持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兴趣。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效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扩充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读与写的能力,并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是开展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语文教材里的内容一般涉及范围不太广,所以如果一味地教授学生课本上的内容,那么长此以往,学生对于语文教学过程的兴趣必然会直线下降,不利于高效语文课堂的获得。因此,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个问题,把一些有教育意义并且能够吸引他们的课外内容添加到教学内容体系当中,扩大教学内容,把这部分内容穿插到教材内容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参考他们的意见,保证所选择的课外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同时还要有吸引力。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教师可以为学生每周安排一两节课外阅读,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自由阅读他们所喜欢的文学作品,从而激发他们对于语文的兴趣。(二)改革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影响也很大,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老套,难以吸引学生的听课兴趣。教师应该多了解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技巧,把一些枯燥的文字内容用其他形式表现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当然,适度的课堂互动对于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很有必要,所以教师可以参考翻转课堂教学方式,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完善教学过程。
探究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见解
21世纪是信息技术时代,信息化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作为今后学习、工作及生活的一种必备技能,各学校已经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不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命令、操作,而是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达到多方面素质的共同提高。激发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有兴趣地学习、使学生接受多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一、针对学生实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尽管教材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不是随意进行的,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去考虑教学内容的详略,不能一概扩展内容,也不宜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
二、整合其他科目,加强情感教育
信息技术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整合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它和数学、英语、美术的关系绝对是密不可分的。在计算机课中,老师同样应该渗透其他学科的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各方面能力。情感教育在各个学科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在计算机学科中也不例外。根据计算机学科的自身特点,学生的合作意识是逐步加强的、他们的探索精神是不断培养的,这些教育是要渗透在每一节课、每一项任务中的。
三、精心设计任务,培养学生能力
阅读评课发言教学管理论文
精读课、略读课的教学都是阅读教学,积累·运用中的“读读背背”,“阅读短文”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也属阅读教学,既然都是阅读教学,就有其共性的东西;既分作不同的课文类型,又该有其各自鲜明的特殊性。看阅读教学的课上得好不好,既要看其共性体现得怎么样,又必须看个性体现得怎么样。一、阅读教学的共性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阅读教学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1、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一是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保证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的;二是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三是要正确发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二、各种类型课文的特殊性(一)精读课1、精读课的特点(1)教学目标的多样;(2)教学形式的丰富;(3)学生活动的充分或语文实践的多样;(4)文本解读的深入。2、精读课的教学(1)继续加强词句训练;(2)根据思考·练习安排教学思路;(3)加强朗读、默读训练。3、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整体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二)略读课1、略读课的特点(1)教学目标相对集中;(2)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和相对单一;(3)教学形式相对单一。2、略读课的教学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着重指导学生把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应用于阅读实践。3、略读的评价: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三)“读读背背”1、“读读背背”特点。不求理解,侧重记忆。2、“读读背背”教学特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忆。(四)“阅读短文”1、“阅读短文”特点(1)扩展阅读;(2)具有检测功能。2、“阅读短文”的教学特点比“略读课”还要更放手,提示阅读要求后让学生自主读书,在反馈中适当指导。三、课文特点:1、精读课《桃花心木》是一篇借事喻理的文章,其所在课文组的重点训练是“阅读要有一定的见解”。从种树人如何给桃花心木苗浇水、这么浇水的道理,以及作者从中领悟到的育人道理,是文本内在的意义。引导学生发表阅读见解,是本文学习指导的重点要求。2、略读课《乌塔》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其所在课文组的重点训练也是“阅读要有一定的见解”。从十四岁乌塔一个人独自游历欧洲的经历中以及她对这件事的见解中,感受西方儿童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主意识,是文本内在的意义。引导学生发表阅读见解,是本文学习指导的重点要求.在对课文文本意义的把握上,“阅读提示”只要求想想课文写了一些什么事,对这些事有什么看法,并未要求对文本意义进行深究,也未要求探究重点词句意思,未要求进行人物评价,未要求语言积累。四、十册第二组训练重点: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只要是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来的见解,不管和课文(老师、同学、其他人)是否一样,都是学生自己的见解。五、对八节课的教学评八节课的教学评点如下:八节课都是在没有提前熟悉所借的班级上的,可都上得比较顺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反映了实小学生较高的素质;课的教学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而且较好得体现了课文类型特点,体现了老师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比较娴熟的教学艺术。1、精读课的教学易老师的教学思路是:第一课时: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初读课文——质疑问难——指导写字;第二课时:复习导入——感悟道理(感知事实、明白道理)——创设情景、表达阅读。林老师的教学思路是:第一课时:揭示课题、介绍桃花心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体会用心(提出研读问题、感悟种树人的用心);第二课时:积累词语→概述复习→再研读课文→感悟哲理→总结全文、拓展延伸。两个老师的课都在努力实践新课标,努力体现大修订教材的特点,都非常重视读书实践,都关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都重视多媒体的运用。在教材处理与教学策略、方法的运用上,又各具特点。从教学内容上看:易老师的课以文本意义的理解为主,和课堂上作写字的指导。林爱花老师的课既关注文本意义的理解,又注意扩展延伸,课前讲《夏令营里的较量》,课中有作适当的联系,课后作业增加了一篇阅读短文。两个课时的教学内容的分配也不一样,前者第一课时没有要求深入探究课文的思想内容,后者作了一定的安排。前者教学中初读充分,体现循序渐进,后者体现对研读专题的着力探究。从教学策略与方法上看:两个老师都非常明确本文借事喻理的特点,都非常明确本文教学重点、难点的所在,在突破重点、难点方法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方法。易老师采用的是:(1)循路法,即从语言文字入手,感知作者认识的变化,跟作者一起感知种树人浇水的事实,聆听浇水的道理,跟作者一起联想育人的道理,从而明白本文所要阐发的道理;(2)表达阅读法,易老师在课的结束前,创设“假如作者来到你们中间,你会对他说什么”的情境,引导学生表达阅读的感受。林老师采用的方法是:(1)专题研究法,抓住重点词语“不确定”确定研读专题,围绕“不确定”这个词语体会作者是怎样明白种树人那样浇水的用心,又是怎样从种树这件事懂得育人的道理的;(2)扩展阅读法,选用的短文《懒老师》,文旨也是培养自主能力,要求学生把学习《桃花心木》的读书方法迁移到《懒老师》的学习上来。两位老师的课体现不同的教学风格,易老师运用常规教学法,“旧瓶装新酒”,“旧瓶”指的是传统的教学理论。叶圣陶老先生有句名言,“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沿着作者思路一步步地去探索作者的思路和文本的意义。“新酒”即新教材、新理念,在新理念指导下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是与时俱进。在易老师的课中,学生自主学习充分,感情朗读充分,几次合作学习有效。教学中,易老师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关键词语“不确定”“独立自主”的词义,效果相当好。要是“语重心长、生机勃勃、优雅”等词语能随文指导学生理解,词语教学会显得更加到位。林老师的词语教学,几关注关键词,还重视其他生词的教学,要是关键词“不确定”的教学不是由老师例举极端的例子而是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理解,这方面会做得更好。两节课林老师力图体现研究性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法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关注过程。由于是借班上课,又不能提前熟悉班级,在体现自主研读方面放得不开,很像“抓住关键、辐射全篇”的另一种常规教学法的课,老师牵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学生研读过程体现不充分。“抓住关键、辐射全篇”教学法的运用,要特别注意环节的衔接与过渡,否则会由于跳跃性比较大而显得教学层次不够清晰。研究性学习法在我国明确地提出来也才几年,在小学尚未有成熟的经验,特别是在小学的语文的课堂上的研究学习,还有待深入的探索与实践。力求指导学生研读,体现了老师大胆的探索精神,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在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传统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又要不乏对新教法的探索。2、略读课的教学两位老师分别上《乌塔》。苏老师的教学思路是:自读课文、捕捉信息→朗读课文、探究信息→个性阅读、升级信息→拓展延伸、运用信息。陈老师的教学思路是:激情导入、明确要求→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再读课文、交流感受→三读课文、质疑解疑→总结延伸、布置作业。两位老师的教学都能较好地体现阅读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大意,即抓住课文写的几件事;都能较好地体现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如何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课文“阅读提示”中提示的是想想课文写的几件事,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学中在一一梳理出课文所写的事以后,再就所写的事情谈看法,然后或者是引导学生归纳乌塔的特点,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向乌塔学习什么;或者是引导学生思考:一个人独自出游,应备怎样的能力,进而引导讨论像乌塔那样年纪的少年,可不可以独自出游?教学中似乎适宜就一个论题深入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问题单一,讨论也易深入。不过陈老师的教学也是可行的,先探讨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然后讨论像乌塔那样年纪的少年可不可以独自出游,两个问题的结合也比较自然。苏老师放的比较开,个性化的阅读体现比较充分。本文所写的事比较散,要抓住课文写乌塔的几件事是不容易的,因此,在引导学生默读,筛选主要信息方面应多花一些时间。感情朗读本文未做要求,如果多花一些时间筛选主要信息回更符合本课的教学要求。此外,筛选的信息不应该是零星的,应引导学生整理,使之系统化。此外,陈老师的课如果课堂气氛活跃些,教学效果会更好。3、“读读背背”和“阅读短文”的教学两个老师上积累·运用二的第一题和第二题。积累·运用二的“读读背背”安排读背五句我国古代有关学习的格言,通过反复诵读达到背诵目的是本题教学重点。阅读短文《鹏程万里》教学重点之一完成练习1,二是理解“鹏程万里”成语意思。谢老师的教学思路是:“读读背背”的教学:1、导语引入、揭示课题→初读→品读→熟读→在情景中运用→总结→延伸;短文的教学:初读短文→了解大意→细读短文、有所感悟(质疑问难)→联系实际,深入感悟(联系课文感悟、联系课文对比、联系生活升华)→激励延伸、总结全课。傅老师的教学思路是:“读读背背”的教学:启发读活→比赛激趣→导入课题→自由朗读格言、体会句子意思→检查学生朗读情况→指名说说对格言的理解→学生识记格言→检查识记情况→读体会、引方法→在情景中运用;“短文”的教学:导入→自由读文→指名读、正音→指出合作学习要求,提示阅读方法→汇报学习收获→在情景中运用。在教学内容上,教学”读读背背”,都重视对“读读背背”中的格言的熟记和一定程度上的句义的感知;教学”短文”都能围绕练习进行.在教学策略方法上,“读读背背”部分,都重视兴趣的激发和避免单纯的枯燥的读、背,都重视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格言,积累的目的是运用,在情境中运用能强化积累。谢老师的情境创设和相关的名句联系更为紧密,更容易引起学生对相关格言的联想.“短文”的教学,也都重视在情景中运用“鹏程万里”这一成语,巧妙地让学生理解“鹏程万里”的意思。“大鹏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之外”是理解的难点,谢老师指导学生联系王之焕《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句,使学生比较顺利地突破短文理解上的难点,但在突破难点之后没在展开。傅老师用画面情境帮助学生突破难点,难点突破后多侧面的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鹏是一种什么鸟,虽然不是理解的难点,但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体现主要信息的筛选,要注意答题的完整性,指导自主学习时老师应做要求的提示,反馈时要引导学生整理、归纳。傅老师注意到了这一点。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谢老师剩了五分钟,如果把这些时间分到格言的诵读和短文信息的筛选上,或短文练习1后半题的发表见解上,效果也会更好.短文具有检测功能,既然是检测,应以独立学习为主,而不能以合作学习为主,也不宜一老师的导为主。这是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
引导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试用修订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发展语文能力的需要。所谓阅读要有独立的见解,指的是在读书过程中,学习的结论不是老师直接给的,也不是拘于教科书中的现成答案,而是经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得出来的,是个体对阅读材料的独立的认识和见解。
鼓励学生阅读勤于思考,有自己的独立自己见解,是古今中外有识之士的共识。如我国先哲孟子强调“心之官则思”,又如法国近代教育家卢梭指出:“为了使一个青年能够成为明智的人,就必须培养他有自己的看法,而不是硬在他采取我们的看法。”
早在15世纪的苏格兰W·德拉蒙德说过:“不愿思考推理的人是顽固的,不会推理思考的人是愚昧的,不敢思考推理的人是奴隶。”在阅读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有独立的见解,我们要创设条件,优化教法,让学生敢想、会想、肯想。
一、尊重思想自由,使学生敢想
在弘扬学生主体的实践中,对如何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不少人作了有益的探索。但对如何鼓励和保护学生的思想自由却少有涉及。只有允许思想上的自由,才会有心灵上的解放,才会有真知灼见的出现,而被禁锢的思想是产生不了独立的见解的。这是已被无数的历史事实所证明的。
要使学生敢想,老师就必须热情鼓励和细心呵护学生的思想自由,对他们不能有意或无意地哪怕是丁点儿的伤害。正如美国学者奥尔科特所说:“真正的教师保护着学生,不使其受他人的影响。”
阅读见解引导管理论文
试用修订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发展语文能力的需要。所谓阅读要有独立的见解,指的是在读书过程中,学习的结论不是老师直接给的,也不是拘于教科书中的现成答案,而是经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得出来的,是个体对阅读材料的独立的认识和见解。鼓励学生阅读勤于思考,有自己的独立自己见解,是古今中外有识之士的共识。如我国先哲孟子强调心之官则思,又如法国近代教育家卢梭指出:为了使一个青年能够成为明智的人,就必须培养他有自己的看法,而不是硬在他采取我们的看法。早在15世纪的苏格兰W·德拉蒙德说过:不愿思考推理的人是顽固的,不会推理思考的人是愚昧的,不敢思考推理的人是奴隶。在阅读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有独立的见解,我们要创设条件,优化教法,让学生敢想、会想、肯想。一、尊重思想自由,使学生敢想在弘扬学生主体的实践中,对如何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不少人作了有益的探索。但对如何鼓励和保护学生的思想自由却少有涉及。只有允许思想上的自由,才会有心灵上的解放,才会有真知灼见的出现,而被禁锢的思想是产生不了独立的见解的。这是已被无数的历史事实所证明的。要使学生敢想,老师就必须热情鼓励和细心呵护学生的思想自由,对他们不能有意或无意地哪怕是丁点儿的伤害。正如美国学者奥尔科特所说:真正的教师保护着学生,不使其受他人的影响。鼓励和保护学生的思想自由,首先,在教学中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考。如教学中老师的反馈不要过早,以保证学生能在不受老师的影响下作深入的思考;老师对学生的答问不要过早表态,要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以保证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比较,从而认识各种见解的价值。其二,在学生的认识发生错误时,老师更要明确:对每个人来说,自己的任何思想都是宝贵的,对学生不指责,更不嘲讽,而是小心翼翼地把他们往正确的方向引,由他们自己纠正不正确的想法,自己悟出正确的见解。二、教思考方法,让学生会想宋代学者陆世仪说过:悟处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意思是说独立的见解是想出来的,不去想就谈不上什么见解。教给思考方法,让学生会想,学生的独立见解就会如不竭的山泉汩汩流淌。1.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去想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是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可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如《挑山工》一课,在引导学生比较挑山工和游人的不同走路方式、速度和结果,从而理解课文的中心(不管做什么事,都是朝着一定的目标坚持到底)后,老师可启发学生:还可以从什么方面去比较,可以得出什么样的认识?如果从登山的目的去比较,就会得出另一种认识。挑山工以挑货上山为谋生手段,当然得一个劲儿往前走,而游人是以登山为休闲方式,当然是走走停停。目的不同,行为方式也就不同。2.从发散思维的角度去思考发散思维提一种多向开展的思维,它不墨守陈规,不拘泥于一种想法,而是广开思路,从多方面进行思考,从不同方向进行探索,对问题作出多种答案。如教完《圆明园的毁灭》,笔者曾提出这么一道问题:从《圆明园的毁灭》,你想到什么?启发学生:(1)从文章内容和标题的关系去想;(2)从圆明园的毁灭的原因去想;(3)从圆明园的奢华去想;(4)从圆明园的毁灭的结果去想。学生认识之深刻出人意外。如有的学生说,根据课文的内容,标题应改为《圆明园的美及其毁灭》,如果保留原标题,课文应修改,主要写毁灭过程;又如有的说,圆明园是清政府自己毁灭的,清政府如果不是腐败无能,外国侵略者也打不进来。3.从非逻辑思维的角度去想爱因斯坦根据自己的科学实践,深有感触地说:我相信直觉和灵感。这直觉和灵感就是非逻辑思维。小学生也可以运用直觉思维。直觉思维不像思维那样严谨,没有经过明显的推理过程就直接提出结论。在直觉思维过程中,主体不能明确它是怎样进行的,也不能用语言将该过程和得出结论的原因清楚地表述出来。但是它在认识事物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学生许多不同一般的见解都是直觉思维的产物。如教完《西门豹》,老师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一个学生说:西门豹太残酷了!问他们为什么,他再也说不出来了。这个同学用的就是直觉思维。老师抓住这个话头,启发学生:不给河伯娶媳妇,还有其他办法吗?有的同学说,可以事先进行宣传工作,让大家知道河伯娶媳妇是骗人的;有的同学说,可以把带头搞迷信的人抓起来,关他几年,其他人就会害怕,不搞了;有的说,应该修水利,不发大水了,老百姓也就不会想着给河伯娶媳妇的事了。对学生直觉思维得出的见解,还要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加深对事物的认识,能把见解清楚地表达出来。小学生直觉思维,经常无意识地运用联想的方法,如看到冰河解冻,就会想到冬去春来,想到万物复苏。因此要经常引导学生联想,以利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三、激欲励志,让学生肯想激欲,就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英国学者约翰逊说过:人生是从需要走向需要的进程,而不是从满足走向满足的过程。要使学生勤于思考,对事物有独立的见解,就必须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保持对新知的渴望。让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首先是要启发学生乐于质疑,欲求真智,必先疑之,凡事都问个为什么,凡事都创根问底。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就会永远有刨根问底的劲头。其二,思考即生活,要鼓励学生把思考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享受思考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其三,要鼓励学生以思考为荣,以有自己的见解为荣,除了思想以外,我别无财产,但这就是使我满足的巨大财富。励志,就是磨励意志。美国著名学者爱默生说过:世界上最艰苦的事是什么?是思想。思想的果实是甜的,但思考的过程却是苦的。没有刻苦的精神,思考就会深入不下去,甚至半途而废。在学生想不下去的时候,我们要鼓励他们坚持到底,再给时间让他们思考。独立的见解是智慧的花朵,只有苦的砥砺,它才能孕育和开放。总之,只要我们创造条件让学生敢想、会想、肯想,学生就会逐步有自己的独立的见解并乐于表达出来。在不同见解的交流碰撞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像种子那样萌芽成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