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观念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1 06:49:1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学观念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教学观念

教育局教育教学观念讲话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进行数学思想教育,当务之急是更新传统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等。要明确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的需要。要切实改变过去以考试为中心,以分数为标准,以升学率为目标的教育行为。另外,现代科技高速发展,和用计算机等现代手段辅助教学已成为不可扭转的趋势,因此,要适应这些新变化,教师就必须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二、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联系进行目的性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如斜三角形的应用,简单的线性规划、概率统计、导数、向量、算法等章节的学习,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应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归结为数学模型,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以数学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真切地认识到学好数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关注数学文化价值,增加学生爱国热情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开阔视野,探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轨道,提高文化素养。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介绍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反映数学在人类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同时也反映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这些数学文化的介绍,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努力使学生形成为国家和民族振兴而努力学习的志向。

查看全文

职教教师教学观念分析论文

摘要职业学校有其特殊群体和环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面对的学生素质各异、心态各异,给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职教教师有必要调整教学观,提高教学质量,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职教教师教学观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1.1职教教师对师生关系的认识与学生的个性发展

近年来,合作教学的兴起为我们探求一种合理的师生关系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发展师生之间平等互利、互敬互爱的合作关系,是发展学生个性的良好基础。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仅有一方存在的教育教学是不成立的。师生之间的教学合作,是一种知识传授与发展智能基础上的关系。

首先,在知识传授关系中师生应平等与民主,师生间相互尊重、信任。教师不以权威自居,更不应该以家长作风及其专横态度强制学生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学生也不唯命是从,因为学生有权与教师平等地沟通思想,有权向自己的教师要求他们所希望所需要的东西,他们也有权对问题做出自己独立的思考并对教科书提出批判性意见。教师对学习成绩等各方面表现好的同学可以多加引导,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并充分发挥他们其他方面的长处,而不能对他们产生偏见或歧视。这一点从理论上讲是非常容易的,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做到的。

其次,在智能发展上,学生应自主和独立,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觉进行学习和自我教育,充分表现自己的创造才能;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的独立发展,不必强求全体学生一致,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实现自我发展。师生教学间的平等民主,为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师生关系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应当主动地维护和发展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对传统教学体系下的教师来说,必须放弃陈旧的教学观念,放弃教师权威的思想,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健康的发展。

查看全文

职教教师教学观念研究论文

摘要职业学校有其特殊群体和环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面对的学生素质各异、心态各异,给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职教教师有必要调整教学观,提高教学质量,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职教教师教学观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1.1职教教师对师生关系的认识与学生的个性发展

近年来,合作教学的兴起为我们探求一种合理的师生关系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发展师生之间平等互利、互敬互爱的合作关系,是发展学生个性的良好基础。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仅有一方存在的教育教学是不成立的。师生之间的教学合作,是一种知识传授与发展智能基础上的关系。

首先,在知识传授关系中师生应平等与民主,师生间相互尊重、信任。教师不以权威自居,更不应该以家长作风及其专横态度强制学生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学生也不唯命是从,因为学生有权与教师平等地沟通思想,有权向自己的教师要求他们所希望所需要的东西,他们也有权对问题做出自己独立的思考并对教科书提出批判性意见。教师对学习成绩等各方面表现好的同学可以多加引导,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并充分发挥他们其他方面的长处,而不能对他们产生偏见或歧视。这一点从理论上讲是非常容易的,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做到的。

其次,在智能发展上,学生应自主和独立,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觉进行学习和自我教育,充分表现自己的创造才能;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的独立发展,不必强求全体学生一致,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实现自我发展。师生教学间的平等民主,为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师生关系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应当主动地维护和发展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对传统教学体系下的教师来说,必须放弃陈旧的教学观念,放弃教师权威的思想,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健康的发展。

查看全文

职校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综述

论文关键词:职校教师教学观念策略

论文摘要:面对职业学校参差不齐的生源,职校教师何以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素质的各异、心态的各异,给职校教师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职校教师有必要调整教学观,提高教学质量,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近几年职校的生源数量逐年递减,生源质量一年不如一年,这一生源群体学习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学习需求和发展目标各不相同。如何满足这一学生群体的不同学习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是许多有责任感的教师考虑最多也是最为头痛的问题。

近两年,与企业的合作办学,启发我们探求一种合理的师生关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发展师生之间平等互利、互敬互爱的合作关系,是发展学生个性的良好基础。

1.在知识传授关系中师生关系应平等与民主,师生间相互尊重、信任。教师不以权威自居,更不应该以家长作风及其专横态度强制学生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学生也不唯命是从,因为学生有权与教师平等地沟通思想,有权向教师要求他们所希望所需要的东西,也有权对问题做出自己独立的思考并对教科书提出批判性意见。教师对学习成绩等各方面表现好的学生可以多加引导,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并充分发挥他们其他方面的长处,而不能对他们产生偏见或歧视。这一点从理论上讲是非常容易的,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做到的。

2.在智能发展上,学生应自主和独立,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觉进行学习和自我教育,充分表现自己的创造才能;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独立发展,不必强求全体学生一致,应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实现自我发展。师生教学间的平等民主,为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师生关系关键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应当主动地维护和发展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对传统教学体系下的教师来说,必须放弃陈旧的教学观念,放弃教师权威的思想,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健康的发展。

查看全文

初中田径教学教师观念分析

摘要:在以往的初中田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田径教学的目标常常难以实现。笔者在教学反思工作中认识到,初中体育教师在以往的田径教学工作中存在着许多落后的教学观念,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做出改变。

关键词:初中田径;教师观念;转变

一、融入学生,改变教学形象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部分教师常常认为教师必须要在学生中建立威信才能更好地管理班级,开展教学,因此体育教师常以严肃刻板的教学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严肃刻板的教学形象虽然能很好地制约学生的行为,但是也令初中田径课程缺乏生机,学生往往会因教师的严厉严肃而对体育学习失去兴趣,教学效率难以提高。教师应该首先改变自己的教学形象,以温和友善的形象融入执教班级的学生之中,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上好田径课程。笔者在田径教学中为了改善体育教师在初中学生留下的刻板印象,常常在教学之前利用幽默的教学语言介绍一些与田径运动相关的知识,与学生进行友好的交流。例如在长跑训练时,笔者会融入学生的长跑队伍参与到学生的训练中,在共同训练的过程中激励学生、鼓舞学生坚持完成长跑。在笔者融入的长跑训练中,学生在教师的共同努力和鼓励中提高了运动的积极性,在积极的运动心态中很好地完成了长跑训练。教师通过改变课堂教学语言、融入学生训练的方式能有效改变体育教师的严肃形象,受到初中学生的信赖与喜爱,让学生对田径学习充满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因材施教,改变教学结构

因材施教,改变教学任务的结构,为班级中的学生划分体育学习层次,有利于每个学生得到更适合个体的体育学习,促进身体健康发展。在以往的田径教学中,教师常常在班级中制定统一的教学任务,这种统一的教学任务结构忽视了班级学生每个个体的身体素质差异性,不利于每个学生的田径水平良好发展。教师应该将班级学生依照身体素质划分对应的层次,制定难度不同的田径训练。例如在实心球项目的学习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各不相同,如果强制要求学生使用相同重量的实心球,重量过高会导致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难以实现教学任务,重量过轻则会使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得不到有效的训练。针对这种教学问题,笔者依照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制定了不同的分组,并为每个组别制定相应的实心球重量: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适当的增加实心球重量,使学生可以稳步提高力量与技巧;为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减轻实心球的重量,引导学生以技巧训练为主,在技巧不断上升以及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后逐渐增加重量。通过在实心球训练的过程中为学生划分任务层次,有效地使每个学生得到了适合自己身体素质的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的实心球水平都有所提高。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重视学生的个人身体素质,在田径学习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设置合理的教学任务结构可以使每个学生的田径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查看全文

教师教学观念转变论文

一、领悟师生互动的本质内涵是转变教学观念的根本

师生互动是在班级的组织形式中产生的,不仅有着社会关系中的人与人之间互动的一般属性,更具有其自身的特殊属性。从课堂教学这个层面上分析,这种互动的特殊性是它内在本质内涵的必然反映,其基本特点可具体概括以下三个方面:

1、师生互动的理解性。

师生互动是一种非直接的互动,它是以语言符号为沟通媒体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对对方及其符号的理解与领会,决定着互动的维持与延续。而教师与学生的年龄、阅历、知识、经验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有时教师意欲达成,学生却对同一语言符号的一致性不能理解或理解不到位。这就需要教师明确自己表达的目的与意图,创设特定的语境,审视特定的“符号”,调动储存在学生大脑中的信息,进行理解和意会。有一次听:一位教师的课时,教师发觉课堂的纪律不好,便对全体同学说:“我们看哪一组的纪律最好?”一位学生却马上站起来说:“第二小组的纪律最好。”这里,教师关心的是整个课堂的纪律,示意课堂上要安静。这位学生却关心的是言语的表面含义,所以理解上出现偏差。可见,互动双方有时作为中介的语言总是赋予自我理解的意义后,作出自己的选择或行动。只有当双方取得一致的理解时,才有可能达成师生互动的原本目的。

2、师生互动的形成性。

师生互动既反映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成为文化人或知识占有者的同质倾向,也反映了他们之间文化类型的差别或文化品味的异质现象。但是作为教育主体的行动者,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处在不断成长和发展之中,只是两者发展的需求不同,所以追求的目标亦不一样。教师关注的往往是独特的教育效果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学生向往的是知识技能的获取和良好的自我形象。尽管如此,双方都在借助对方的交往不断地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所以,教学过程既是教师教育风格和社会影响的形成过程,又是学生学问和个性形成的过程,师生互动则是一种以成长和发展为目的的互动。

查看全文

创新学习观念改变教学方案

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我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数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从1986年起,我所教的班级不留笔头家庭作业,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主要做法是:在课堂教学中,更新观念,改变教学策略。即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作用,适应儿童的学习,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学习。

一、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学校是由教师和学生两部分组成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从学生的发展着想,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经验证明,数学知识几年不用,大部分就会被遗忘。而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能使人终身受益。国外一位著名的教育者认为:所谓教育,就是学生忘掉所有“书本知识”以后剩下的那一部分。如果我们向学生传授的只是书本知识,长期不用,几年以后学生就会一无所获。所以我们的教学,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2.有良好的心态。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只是语言上的,最主要还是行为上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具有感染力,即使是每节课老师站在讲台前的这一段时间的精神面貌,都直接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学习效果。我牢记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把所有个人和家庭的烦恼与痛苦统统留在教室的门外”。我在每节课前除做好教案、教具准备外,尽量控制不愉快的心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境。努力使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充满生命的活力。只有教师的情感到位了,学生才能产生学习的激情,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样便达到了教与学的双向优化,使教与学进入一种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查看全文

数学教学观念研究论文

一、改进师生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沟通的形式是制度化了的形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讲台为中心。教与学的关系不是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而是指导与被指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这种关系渗透着教师的权威,即在教学形态里教师是权威的代言人,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新标准揭示出了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活动的教与学不仅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的关系,也形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等多重的网状关系,而教学就是在这种网状关系中进行的。现实的教学分析表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教学过程既不是单纯的学生,也不是单纯的教师。教师和学生是教或学的中心人物。怎样改进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

第一要注重同学生的交往。教学中应有互动、协调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教学,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都具有独立人格价值,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和表达的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径是交往。如果师生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将严重剥夺学生的自主权,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摧残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将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将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改变师生关系因此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让学生体会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种分享理解。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

第二在教学中要改进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有所提高,学习更有自信心。《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教学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评价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又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既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倡导学生在评定中学会合作与交流;评定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生活中的图形》一章的学习评价可分几个方面进行:上课回答问题的情况;在家折叠与展开图形的情况(可由学生评比);小组讨论时的发言;书面测试;作业情况;以及同老师的谈话等等。

第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在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改变教学形式,重视数学活动。

查看全文

浅谈时空观念初中历史教学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它能否在课堂中有效“落地”事关学生能否对所学知识进行宏观认识与微观理解。正如广东省深圳科学高中姚晓岚老师所言,时空观念素养的形成有益于“让学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认识历史;能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对史事作出合理的解释;能运用时空观念洞察历史趋势,认清历史方位和时代主题,从而增强历史自觉性”。[1]那么,究竟该如何去培养初中学生的时空观念呢?在教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时,笔者精心设计了相关的教学案例。此处,笔者不揣浅陋,与诸位同仁分享自己的一些做法。不当之处,恳请指正。

一、精选史料搭平台,厘清先后次序

在备课《古代印度》时,笔者发现本课立足于文明史观,相继介绍了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森严的种姓制度、释迦摩尼创立佛教三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如此内容设置,有助于学生宏观认识古代印度的文明。唯一不足的是,本课没有清晰的时间线索,这种缺失容易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时空观。例如,有关孔雀王朝基本统一印度的内容被放置于第一部分,而佛教创立则被置于第三部分。如若不采取相关教学措施,学生依据定势思维,则会颠倒二者的先后次序,误认为佛教创立在孔雀王朝之后。为此,笔者摘取了相关史料,以此来搭建二者间的关联。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早年好战杀戮,统一了除南亚次大陆的整个印度,晚年笃信佛教,放下屠刀。又被称为“无忧王”。阿育王在全国各地兴建佛教建筑,据说总共兴建了84000座奉祀佛骨的佛舍利塔。为了消除佛教不同教派的争议,为佛教在印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阿育王邀请著名高僧目犍连子帝须长老召集1000比丘,在华氏城举行大集结(此为佛教史上第三次大结集),驱除了外道,整理了经典,并编撰了《论事》。[2]通过上述材料的呈现,学生最终构建出了以下思维导图:理解历史史实应该置于当时当地的历史情境中加以考察,与此同时我们又应该从整体的角度思考这一历史史实与其前后的时间联系、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空间联系。在历史教学中,依托“四向评史”法审视历史史实,既能把握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又能较好地培养学生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这也成为让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的一个有效实现路径。又如,在学完第18课《美国的独立战争》、第19课《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后,部分学生始终认为法国大革命早于美国独立战争。此外,由于启蒙运动内容被穿插于第19课的第一子目,如若我们不补充相关材料的话,学生可能会误认为美国独立战争发生于启蒙运动之前,他们也更难以知晓启蒙运动在美国独立战争及民主共和制建立中所发挥的作用。有鉴于此,笔者精选了相关启蒙思想在北美十三块殖民地广为传播的史料,以此来避免学生形成错误的时空观念。由此可知,适当提供相关课外史料,并据此来建立逻辑关系易混项之间的联系,这将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当然,在选取史料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它是否能搭建起逻辑关系易混项之间的关联。最后,在史料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厘清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

二、创造历史情境,回到“历史现场”

在学完拜占庭帝国后,笔者发现学生对所学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存有张冠李戴的现象。给其提供疆域图,竟不能分清亚历山大帝国与罗马帝国,遑论它们与波斯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之间的关系。为此,笔者给学生提供了这些帝国的疆域图,并布置了以下问题:穿越时空,如果你生活在不同时代的拜占庭城市(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4世纪、公元2世纪、公元6世纪、公元7世纪、公元1453年),请结合所学,发挥想象,描述一下你在不同时代的所见所闻。此问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笔者的帮助下,学生大都交出了满意的答卷。示例:(1)如果我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此时我们正被波斯帝国所控制,它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在公元前525年,帝国攻占埃及,埃及灭亡。(2)如果我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此时我们正被崛起于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帝国所控制,它曾在伊苏斯战役中以少胜多打败波斯帝国皇帝大流士三世。随后,我们的帝国又攻占了北非埃及,最远打到了印度河流域,最终它成为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东西方文明也随之走向交汇。(3)如果我生活在公元2世纪,此时我们正被罗马帝国所统治。而在此前,随着亚历山大帝国的灭亡,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崛起。直至此时,我帝国已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地中海已成为我帝国的内湖。我帝国最北可抵达不列颠。(4)如果我生活在公元6世纪,此时我们已隶属于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拜占庭帝国,我的家乡也是帝国的都城。我的帝国虽不及罗马帝国那么辽阔,但仍然地跨三大洲。此时最有名的皇帝是查士丁尼,他曾颁布了四部法典,合称为《罗马民法大全》。(5)如果我生活在公元7世纪,此时的拜占庭帝国已经面临外部危机,阿拉伯帝国日益崛起,并开始侵占我帝国控制下北非及西亚等处的领土。帝国已岌岌可危。(6)如果我生活在公元1453年,此时拜占庭帝国已被土耳其人所建立的奥斯曼帝国所灭亡,我的家乡被土耳其攻占,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以上示例是某一学生的作品,语言尽管不够老练,但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已经进入“历史现场”,以当事人的口吻来描述他们所亲历的那些事儿。基于以上做法,我们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历史已不再是那些死气沉沉的知识。笔者相信,通过以上做法,学生已熟悉各大帝国政权更迭的史实,时空观念也在不断形成。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多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打开学生的思维之窗,以此来发展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三、加强中外关联,放大时空视角

查看全文

语文观念教学管理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要深入发展,涉及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里只谈谈教学观念的转变,也就是教学观念的更新。为什么不提人们常说的“更新”,而提“转变”?那是因为“更新”可能引起误解,认为只能以“新”观念去代替“旧”观念。这种理解的“代替”是有片面性的。转变观念则不仅要接纳新的、合理的观念,而且也包括呼唤那些被人们冷漠了的、而仍有其存在价值的传统观念的回归。

中学语文教学观念包含着某些理论性问题的探讨,也包含着某些支配着教学实践的认识。特别是后者,往往直接驾驶着教学改革的动向。

下面谈三个方面的观念转变的问题。

一、要转变“唯本”的观念“本”指课本,即教材,教科书。课本对教学来说显然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课本,课大概就没法上了,学生也失去了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依据。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曾把课本视为法律,不按课本进行教学是违法的行为。新时期以来教科书有了变化,人们有了新的认识。教材在教学改革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都希望教材编得更好一些,更有利于教学一些。现在已经有几套不同的教材可供选用,教师教学更方便了些。但不管怎样,不重视教材,把课本视为可有可无的观点是不对的。

有过一个提法: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纲”指教学大纲,“本”指课本。为了规范语文教学和语文测试,使之能沿着规定的路发展起来,用意是良好的,只是执行起来问题并不少。

从另一方面来看,把“本”提到如此重要的程度,也显然有负面作用。无论什么事,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就会走向自己的反面。课本在教学中能起到多大作用,也应作具体的分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