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个性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1 06:17:0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学个性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语文个性化教学思考
【提要】个性化教学不仅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提升我们教师综合素养的重要推手,它告诉我们什么叫教学相长;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高效探索知识,进而为学生的今后学习奠定基础。因此积极探索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个性化教学,是我们一线教师应努力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思考
个性化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尊重每位学生个性的教学,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和需要施教。教师重点关注的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呢?
一、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
1.包容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扎实的专业素养及包容的心态是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教学中,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学习诉求,学生个性化的理解课文,要能以包容、客观的心态去接受。在师生互动中,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内心情感和个性思维,更好的从学情出发,有针对性的进行鼓励和引导,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习效率,譬如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学生认为最后一句是作者弄错了,“淡妆”和“浓抹”有矛盾,我没有立即否决他的理解,表扬他有自己的理解,然后引导他深入理解,这以后这位学生总能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2.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养。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素养,除了专业知识之外,还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譬如教学《燕子》,有学生问:为什么人们只喜欢燕子而不喜欢麻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一些科普知识,让学生明白,燕子是益鸟专吃害虫,麻雀呢则专吃农民伯伯的庄稼,这样就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广博的知识不仅能丰富的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提升教与学的效果,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各方面知识的学习。3.进行针对性教学。个性化教学注重教学的针对性,这就需要我们倾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学情、准备教学。以便课堂上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思维,进行针对性教学,结合学生的个性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和意识
个性化阅读教学
一、求同阶段: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础。
求同:指的是学生通过阅读文本,通过各种学习方式,学习手段,达到对文中作者(或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观点、价值观的认同或引起共鸣。通俗地说,就是理解、感悟作者的价值观,追寻文本意义的过程。在求同阶段的教学我们要经过两个回合。第一回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借助语言文字去理解、感悟作者(文本)表现的主题思想;第二回合:在理解到作者(文本)的主题思想的基础上,去体会作者(文本)的观点思想是通过怎样的独特的语言、构思、手法来表现出来的。比如:第十一册《凡卡》一课,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合作学习不难理解到课文讲的是九岁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及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揭露资本主义罪恶的主题思想。能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资本主义的痛恨,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的思想感情。而之后的体会作者如何运用他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去表现主题思想,是阅读教学着力点,教师应深入地引导学生体会感悟。比如:文中细腻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饱含泪水的省略号的巧妙运用;写作思路明暗线的交错安排;乡村幸福的回忆和城市悲惨的现实的相互反衬;独具匠心的结尾艺术特色等。在体会到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对文本的表现形式或作者表达的思想,作个性化的解读,那么,则是水到渠成了。比如:凡卡寄出的信,爷爷能收到吗?能接回可怜的凡卡吗?或如:作者这样来写结尾好吗?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求异阶段: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关键。
诚如上文所述,学生在充分体会到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观点及为表现思想观点所采用的形式后,对文中所展示的思想观点和作者所采用的表现形式必定会有个人的看法,或赞成或反对,以至于出现超越作者本身的认识局限,产生对文本的二度开发和创造,发掘出文本所蕴含的价值,实现了自我建构。比如:教学第九册《可爱的草塘》一文,学生在对北大荒是一个景色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有了充分地认识之后。有的学生就认为,写北大荒物产丰富的部分即:从“那当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再往哪儿装呀?”这部分不仅是通过物产的丰富来体现出北大荒的可爱,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叙述“物丰”的“趣”事来体现可爱的。他们认为:河水刚开化,藏了一冬的鱼都从水底游上来了。水面上挤挤挨挨的都是鱼,不计其数的小嘴,冒着不计其数的泡泡,波光粼粼。随手的一瓢都是满满的鱼,这是多么神奇!多么有趣的一幅图啊!难道表现的仅仅是物丰吗!还有,“穿得像个棉花包似的,戴上皮帽子、皮手套,提着根棍子到草塘里去逮野鸡,追狍子,”闭上眼睛想想这个“猎手”该是个多么有趣的活雪人。而捉野鸡像拔萝卜似的的形象,也令读者忍俊不禁。这表现的难道仅仅是“物丰”吗!这样的个性化解读没有根植于对文本(作者)的深入体验感悟,是很难想象的。
再比如:第十二册《草船借箭》一文,老师在求同阶段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概括出诸葛亮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周瑜心胸狭窄,忌妒心很强;鲁肃忠厚老实;曹操多疑等性格特点。而在求异阶段,由于有了和文本充分的交流,有的学生就提出鲁肃并不忠厚、老实。因为他不但对自己的顶头上司周瑜说谎,不把诸葛亮借船的事告诉周瑜,(文中句:“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而且对来帮助的友人诸葛亮也并不实情相告,(文中句:周瑜说:“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明明知道周瑜在陷害诸葛亮,破坏大局,也没有告知诸葛亮,这算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吗?若不是诸葛亮神机妙算草船借箭,那么,赤壁大战的历史将可能改写了。试想,没有对文章的充分感悟,能提出这么一个有理有据的独特看法吗!在个性化的解读中,学生已经摸到人物特点的复杂性,多面性,学会了分析人物的辩证法。
语文个性化教学综述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发展人。而教育所培养的人,不应该是机械的,呆板的,千人一面的;而应该是高素质的,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当今社会即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时代呼唤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的改革,尤其需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语文新课程确立了全新的学生观,使学生个性发展成为课程的根本目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改的灵魂。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知识与能力,讲究过程和方法,更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更关注学生素养的提高和个性发展,更注重学生质疑能力、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程环境下,我们要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探究过程。在新课程环境下,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提倡主动的、多样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是时代的要求。
一、学习方式的转变
传统上的教学是灌输式,强调整齐统一,课堂上只有集体行动,而无个体思考,只有老师指挥下的齐步走,而无个体的散步。这种状态,扼杀了学生个性发展,牺牲了学生独特的理解和领悟,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春夜喜雨》许多同学有着自己的品味,理解和思考。因此,教师根本不必要求学生从一个角度、用一种方式去理解,谁又能保证参考答案是唯一标准答案呢?所以语文个性化的课堂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主动学习,而且要有一定的时空让学生选择学习方式。我们在学习诗歌单元的时候,就尝试过学生选择学习法。学生或吟,或读,或书或画,求思或悟。最后的作业也是五花八门,有诗歌赏析,有自己朗读录音,有诗歌意境赏析作画,甚至还有根据诗的内容改写的剧本。这样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留有空白让学生主动地学,使学生找到独特的学习方式,享受独特的学习快乐。
二、倡导个体化研究学习
语文教材无外是例子,我们的教学大可不必挂在课本一根桩上,可以大胆地把教材分为精读和泛读,并补充大量的阅读材料。除了精读部分在教师指导下共同学习外,泛读部分可以由学生自主阅读。此外,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个性阅读,思考,写作,每个学生制定自己的个人读书计划,和教师一起进行修改,然后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具体进行个性化学习。
三、提倡个性化作业
作文个性化教学探索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的个性也是千差万别,文章也应是风格各异。但中学生写作构思雷同、选材雷同的文章比比皆是。写亲情,就是父母关心学习(送牛奶、讲道理),关心生活(病熬药、冷盖被);写挫折,就变成了“励志名人”的“宣讲大会”。写作本是学生自我成长的需要,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展示自我个性的平台,结果变成了一种“鸡肋”式的机械操练,成为一种缺乏冲动而不得不完成的学习负担,使作文教学不但起不到育人的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学生的个性,遏制了学生的创造才能,也与高考作文“自主”“真实”“创新”的原则背道而驰。针对这一弊端,笔者在作文个性化教学上摸索出“四化”路子,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写作内容真实化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作文讲真话、述真事、抒真情,“自由表达作文内容,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真实是个性的前提,没有真实就没有个性。因此,写作力戒“假话、空话、套话”,一定要讲真话,“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叶圣陶)。真话的源头在生活。“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真实的水来”,“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抒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叶圣陶)。有人说,中学生“阅历不够、思想简单,没有东西可写”。其实,不是“没有东西可写”,而是缺少发现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不善于捕捉真情实感和独到的体验。发现即充实,不断发现,不断充实。如何发现?钱理群先生说,“把引导学生发现周围世界以及自我内心世界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发现大自然,发现自我,发现社会与发现大师”。大自然是一部丰富多彩的百科全书。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潮起潮落,斗转星移,四季更迭,春华秋实……无不给予我们的启迪。在万物争春的季节,徜徉于田畴原野,欣赏“山花烂漫”“万紫千红”的美景;在晚霞沉寂的时分,面对大江东去,体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阔;在倥偬繁忙的日子,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享受“静听花开花落,笑看云卷云舒”的恬淡与安宁……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这是要引导学生经常思考的人生哲学问题。“人贵有自知之明。”“我”有什么优点或缺点?我有什么长处或短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像曾子一样,每天不断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才能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发现自己的内心,发现本真的生活。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如果一个人被抛弃在一个孤岛上,他就不会专为自己而去装饰他的小茅棚或是他自己,不会去寻花,更不会栽花,用来装饰自己。只有在社会里,人才想到不仅要做一个人,而且要做一个按照人的标准来说是优秀的人。”(康德《当你步入人生》)大至国家和国际,小至学校和家庭,每天都会发生许许多多的事情,都会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奋,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明辨是非的要求。为培养学生发现的习惯和感悟的能力,笔者要求学生每日必做两件事:一是“检索”,对一天从起床到睡觉中的所作所为、喜怒哀乐进行一一回顾;二是“反省”,对回顾的内容进行“检视”。“检索”是梳理,有利于学生发现生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应能力;“反省”是筛选,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充实生活,然后把所思所想记录在周记本上。
二、训练目标梯级化
从认识的角度讲,人的认识总是多层次的,是不断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从个人生活讲,“各人的经验有深浅广狭的不同”,“情感的强弱周偏各人不同”(叶圣陶);从写作现状讲,学生写作的兴趣有高有低,作文的能力有大有小。因此,在制定学生写作发展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写出富有个性色彩的文章。笔者采取“目标梯级法”。每届学生接手后,首先摸清学生的写作情况,然后依据学情和写作训练规划,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类,从而拟定不同梯级、不同阶段的训练目标。学生的写作训练目标分成三个梯级:第一个梯级,要求“写得清”,即给一个话题(文题),能够写得清楚,能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有条理地写出来,力争做到结构、语言等没有毛病。第二个梯级,要求“写得好”,即给一个话题(文题),把想说出来的话较好地写出来,如写人能做到如见其人,写事能做到如临其境,说理能感染有力。这个阶段,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写作要求及写作技巧,掌握认识世界、分析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思维方法。第三个梯级,要求“写得有特色”,即鼓励学生在前一层次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写作规律,能用富有个性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写出有特色、有风格的文章来。第三梯级并不要求每个人都能达到(实际也不可能做到),但至少要对三分之一以上的人提出要求。这三个梯级不是固定不变的,有它的层次性和阶段性:一是每一个人不同时期处在不同阶段;二是从全班来讲,每个阶段都有三个不同梯级存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笔者又将每个梯级的目标细化,分阶段、分类别、有针对性地训练,从而由点到面、由浅入深,构成了一个写作知识训练网络。如,第一梯级的“写得清”阶段,训练内容分文章的语言、结构、选材、写作手法等类别;在此基础上再细化为训练的层级目标,并形成系列,如作文的结构如何做到首尾呼应、详略分明、过渡自然等。每个梯级阶段对不同写作的内容(训练点)达标要求也不相同。如作文语言训练,对第二梯级“写得好”的要求,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炼词(字),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灵活,富有表现力,语意明确;第二层次,炼句,要求做到语句生动形象,善用修辞,描写细致,句式灵活,语意流畅;第三层次,炼意,要求做到“形质兼备”,极富意蕴,启人智慧,令人回味,语意丰厚。对每个层次又细化为具体的知识训练点,如第二层次“炼句”,分善加修饰语、善用修辞、善用句式和善于具体化描写四个知识点。这样,目标梯级化,知识网络化,训练系列化,从而实现写作的个性化。
三、拟题设计层次化
生物教学个性化教学论文
一、针对学生学习差异,以分层模式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应当布置不同难度与容量的课后巩固作业,使巩固内容与目标体系相吻合。在生物学习检测中也应当体现分层原则,采取不同难度试卷进行考核的方式,检测学生在自己目标任务内达标情况,同时保护了学生的学习自尊心,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强化能力培养要求,以合作模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应当体现学生的能力培养,实现知识、能力与情感的三维一体目标。针对过去一段时期以来“满堂灌输”教学盛行的状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强化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给予学生合作探究的机会,依靠学生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习目标。首先,要建立合作学习的载体。为了配合生物个性化教学的有效开展,笔者对学生学习的载体进行了优化,学生不再是单个进行学习,而是通过小组集体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研究。设计合作小组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集中学生的集体智慧,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并且在小组的集体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相互学习,借鉴好的学习经验与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提高生物学习技巧。其次,要设置合作学习的线索。在每一部分生物内容的学习中,教师都要设置学习的线索,交给学习小组去开展深入研究。在学习线索的设置上,教师要将全部的知识要点融合进去,并且体现内在的联系,保证学生能够按照思考题的提示,逐层深入地开展学习,并解决难点问题。例如在教学《我国人口的现状与前景》时,笔者结合教学目标向学生出示了一组探究题:
1.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舞蹈教学中共性与个性的培养
一、舞蹈概述
1.舞蹈的概念
在舞蹈艺术中,舞蹈的形成是编导从生活中提炼并加以总结的典型化人体动作。舞蹈创造中还融入了作者的感情和立足生活实际时形成的自己意念的符号。总体来说,舞蹈是一种富有节奏和一定韵律的艺术。在舞蹈中,人体可以通过自己动作的变化,通过抑扬起伏、动静刚柔等不同的力度、速度和能量的变化,来抒发人的内心世界对外部生活的丰富感情的体验和变化,以此来展现社会生活情境和矛盾冲突。
2.舞蹈的划分
20世纪末,各国舞蹈家和理论实践家,以一种当代舞蹈思维审视了舞蹈历史,并开始对既定的思维审美习惯进行重新评价,伴随着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对舞蹈分类依旧不能统一起来。各国舞蹈家对舞蹈的分类依旧不能统一起来,目前比较流行的划分方式:第一,从历史发展进行的角度划分为古代物和现代舞;第二依据风格和不同特点,主要划分为古典舞、芭蕾舞、民间舞和现代舞;第三,依据不同的体裁,划分为叙事舞蹈和抒情舞蹈;第四,依据舞蹈的表现形式划分:独舞、双人舞、集体舞、组舞和舞剧。
二﹑舞蹈教学概述
舞蹈考级教学共性与个性培养研究
摘要:中国舞协所颁布的中国舞蹈考级教材是当前舞蹈练习的重要蓝本,根据中国舞蹈考级教材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共性的素质,使学生懂得如何跳舞。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并不相同,也要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兼顾,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全面成长。
关键词:舞蹈;教材;学生
自从中国舞协颁布中国舞蹈考级教材以来,我国舞蹈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参考标准,对于推动我国舞蹈事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舞蹈学习时,教学通常都会围绕中国舞协所颁布的中国舞蹈考级教材开展。这有助于更好地抓住学生的共性培养,同时越来越多的教师也在进行个性化的探索,有意尝试探索更好的舞蹈考级办法,这为日后的舞蹈教学和考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1舞蹈考级教学中的共性培养
1.1加强体质、改善体态、塑造健康体魄。首先,中国舞蹈考级教材中的一些内容与体育运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身的血液循环,同时还可以更好地使学生拥有优美的形体,培养学生独特的内在气质,调节一个人的神经和内分泌,不断提高学生肌肉的耐力和敏感度。这样既可以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的身体变得更加的挺拔,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调查显示,对于同年龄段的少儿,参加舞蹈训练的比不参加舞蹈训练的要长高4厘米左右。由此可见,根据中国舞蹈考级教材所要求的内容进行系统训练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身高。其次,按照中国舞蹈考级教材有助于克服学生驼背或者是凹胸等不良姿态,而这些不良姿态会影响到学生的身高以及生长发育。一般来说,通过中国舞蹈考级教材训练的舞蹈学生在仪表和举止上基本都端庄得体,走路时候的气质与没学过的学生存在明显的差距。最后,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肌肉的灵活和协调,有助于学生的指关节、膝关节等各个环节的灵活。坚持按照中国舞蹈考级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训练可以增强他们的体力,有助于促进肌肉以及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等身体机能的发育,有助于促进呼吸的加快,有助于增加胃肠的蠕动,有助于刺激学生的神经系统,使他们的机体不断健康成长。[2]1.2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促进和发展。依据中国舞蹈考级教材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包括学生的团体意识,对于音乐和语言方面的兴趣等。首先,舞蹈是一种动态的艺术,本身就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依据中国舞蹈考级教材,学生所学习的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也不是一种技巧,而是给学生留下了一种创作的可能。学生完全可以根据一段音乐自编自演舞蹈,可以充分发挥他们自我创作的热情,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美感,同时也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增加他们对于生活的想象,使他们热爱生活,增加对于美的追求。其次,中国舞蹈考级教材中有一些是集体表演舞蹈,这些集体舞蹈可以使学生更加注重团队意识,在舞蹈的过程中观察是否队形整齐,是否动作一致,使得学生的共性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将自己融入集体之中,可以使个人的训练与集体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长此以往,学生的集体观念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不断增加,会自觉树立起良好的集体意识。[3]通过中国舞蹈考级教材可以更好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共性,可以将舞蹈教学与素质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从学生个体出发,在普及艺术教育、强化审美教育功能方面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一致认可。
2舞蹈考级教学中的个性发展
语文个性化教学课堂共性化研究
个性化教学,就是个性化的教师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手段,通过个性化的教学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文本解读和个性化的写作表达,从而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健康个性。从教师、学生、文本三个方面来考察,可以发现语文个性化教学具有如下几个课堂共性化特质。
一、教师个性神采飞扬
语文教师独具个性魅力,是实施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先决条件。语文教师的“个性”是指教师各种优秀素养综合表现在课堂上独具风采的人格魅力。语文教师的教学个性魅力来源于其对语言文字和社会生活的独特感受力以及语文方面的特长。这种个性魅力可能表现在教学语言上,可能表现在表情教态上,也可能表现在文化修养以及个性心理上……最重要的是表现在教材理解上。
二、师生关系民主平等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理念在课堂的体现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突出平等的教学活动个体的身份,摒弃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姿态,才有可能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开展个性化阅读和写作的语文学习活动。
三、教学组织不拘一格
钢琴教学共性与个性关系论文
摘要:钢琴教学中,由于不同的学生相互间存在一些差异,所以不能固定一种方法去教学,必须把握好教学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这样就会使教师的头脑更为灵活,教学手段就会更加高明,教学过程的准确度会把握得更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更加易于接受,学习进度也会得到提高。
关键词:钢琴教材技术方法共性个性
一、教材使用方面的共性与个性关系
钢琴作为一种重要的演奏乐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学习钢琴的人数也日渐增多。作为钢琴教育中所使用的教材,经过在实践中的反复总结,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共性的系列类型。目前,通常在钢琴教学中使用的教材,从初级到高级可分为四个类型:手指练习类(包括音阶、琶音等练习);巴赫(复调)类;练习曲类(拜厄、车尔尼等);中外名曲类。这四大类是每个钢琴教师必须使用的教材范畴,在这个框架下,我们还要考虑到一些不同情况来安排不同的教材。
在钢琴教学中必须根椐不同的年龄、能力,根据不同的音乐素质及条件,灵活科学地组合选用教材。钢琴教学从学习者年龄来划分,可分为幼儿、儿童、少年、成人四个阶段,对不同阶段的学琴者来说,不能简单地使用同样的教材,采取生搬硬套和齐步走的方法。如我国目前对幼儿和儿童的钢琴启蒙教学,入门阶段有些教师使用我国创编的《钢琴初级教材》等,但多数教师普遍采用汤普森教材。汤普森教材又分为大汤、小汤两类,小汤的难易程度较大汤又要浅一些。有的教师对于幼儿和儿童一律使用小汤,其实,对于能力较强、音乐素质好的儿童可以直接采用大汤。一般的儿童就是使用小汤也不要每条都弹,要有目的的选弹,然后应很快过渡到大汤,少年也可直接采用大汤。拜厄教程也是初级阶段普遍使用的教材,对于幼儿和儿童以及少年都是属于必用教材,但对于成人而言,则不一定要按部就班地弹完拜厄的每课练习,而是应根据成人的能力、音乐素质等来选用。能力、素质好的学生,在掌握了钢琴的基本弹奏方法后,如音阶、琶音等,就可直接选用类似车尔尼599的教材。还须注意,在练习时应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分为浏览性和重点性两类来练习。总之,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不能生硬地按一种教材模式进行教学,一刀切地使用一种教材会造成时间的浪费进而影响进度。
教材的选用对于师范院校的学生也极为重要,师范院校的学生虽属成人类,但其中也存在着许多特殊性,钢琴水平参差不齐,还有的是从零学起,所以不能按一种教材模式去教学,如果说一个进校时已经能完整准确地弹奏乐曲《解放区的天》的学生,让其再从拜厄开始学习,结果可想而知毕业时的钢琴水平。所以作为教师更应该把握好教材使用方面的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精心地为学生安排好不同的钢琴教材。
共性与个性声乐教学论文
一、共性与个性在高职声乐教学中的关系
(一)高职音乐教学需要对共性与个性进行统一
不少教育工作者对共性与个性的问题认识存在误区,认为个性与共性是相对立,相矛盾的,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经常性的对个性或者共性进行偏重,过分强调其中的一种而忽视另一种。但是从现代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以及相关教育专家学者的研究结果来看,教育教学中的共性与个性其不仅不应被当做相互对立的两个面,相反有关教育工作者还应对其进行协调并统一。因此在高职院校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有关声乐教师也应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高职院校声乐课堂上进行共性与个性的结合,使得二者可以相辅相成,统一发展。具体来说,在实际的高职院校声乐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共性化的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以个性化的关注,并利用课堂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明确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掌握不好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以满足不同学生对课堂学习的需要。同时,高职院校声乐教师还应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了解,鼓励学生挖掘自己特色,创造自己的风格,让学生在共性中凸显个性。
(二)高职音乐教学个性与共性统一的意义
1.发掘学生潜力,促进学生发展。共性学习是进行高职院校声乐学习的基础,这主要是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共性问题,将共性的问题给予统一的解决,更加有利于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展开。但是通过实践研究,个性与共性是不可分割的,不同学生对相同知识的学习所表现出的接受程度就会有所不同,所以需要教师的个性化指导。此个性与共性相结合是现代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有效地打好学习的基础,对声乐基础知识进行扎实的掌握,同时,由于教师注重因材施教,因此使得学生的潜力被充分的发挥,一些学生在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下,可以很快的找出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扬长避短,通过不断对自己进行完善,提升自己在声乐表演上的造诣,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发展。
2.迎合教学需要,符合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职教育教学的重点,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都应围绕这一中心展开。传统的共性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但是在提升学生个人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存在弊端。高职声乐教师将教育教学中共性与个性相统一后,既可以在课上对学生进行统一的教学,也可以通过针对性的关注,对个体学生进行培养,兼顾到了学生共性与个性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