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革新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1 06:13:3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学革新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教学革新

会计实习教学革新

一、回归“原点”:转变模式

摒弃传统的教学实习模式,构建“先理论—后实习—再理论”的教学模式,将实习贯穿到整个理论教学中去。对于会计实习课教学,教师应该在某一章知识点梳理后,结合目前会计实务中的常见问题,设计几个有针对性的课题,让学生进行操作,然后将实际操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予以归纳,并结合会计专业课的基础知识进行剖析,学生加以纠正后再次进行操作,做到“实际操作中有理论,理论教学中有实习”。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会计理论的理解,也提高了实际操作的技能,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实践性教学不应该拘泥于某一种形式。第一,实践性教学可以在课堂中进行。第二,上机操作作为一种主要形式,理论课上学到的基本知识可以在上机后得到巩固和提高。在手工帐操作完后再到计算机上完成一帐套,以体会二者的联系与区别。第三,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实践中去锻炼自己和提高自己。

二、找准“圆心”:改革课程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必须改革现有的课程。以编写教案为例,教师可以把课程中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讲明白后,不要采用专一的会计案例,而是先把有关企业会计制度学精吃透,把某企业、事业单位实际业务为例题,写成活页式的教案。再结合现实生活中事例,比如一个小手工作坊、一个小商店、一个饮食服务店,一个家政服务团等,把他们可能有的业务归纳出来,以此为依据加入教案的编写,再编制相应的作业题,一个行当作为一个案例,从建帐体系到凭证处理,写成讲义式案例,通过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合理安排练习时间和作业布置,既传道解惑又好似就业指导。对于目前的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按“大专业、小专门化”的目的要求,对“小专门化”中的一些共同性的基础课程,进行科学、合理、有机地综合,削枝强干,删繁就简,实行模块组合。首先,选择一种逻辑思维主线来安排课程内容,大多是以知识的系统性为主线并辅之以必要的技能训练,同时渗透能力培养。其次,将几门学科知识融合为一门新的学科或冲破学科体系的束缚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实践证明,在有机整合后实施教学,真正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既节省了教学课时,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划好“弧线”:优化教法

传统教学方法一般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其主动性和能动性未得到充分的调动,从而学习的效果不太好;笔者认为会计实习课应是以学生为中心,理实结合;边讲边练,练中有讲,讲中有练;再利用实物、模型、幻灯投影和电视录像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查看全文

中职版式设计教学革新思考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涌现,慕课模式的大规模在线课程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基于此,本文将分析中职版式设计教学的现状,了解课程教学中学生基础薄弱、教学方式单调、课程之间缺乏连贯性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推动中职版式设计的慕课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慕课;中职;版式设计教学

MOCC为“慕课”,属于“大规模的公开在线课程”。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慕课不仅规模较大,尤其是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公开授课,在网络平台上共享资源,通过网络的教学载体传递信息,教学内容在慕课中呈现。而教师在进行慕课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根据版式设计专业设计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从而实现中职教学课程的完善。

一、中职版式设计的教学现状

中职学生具有文化课程基础薄弱的特点,大部分学生选择平面设计专业并不是出于对专业的喜爱,这就导致学习过程中没有相应的热情,且学生大部分没有美术基础,艺术与文化修养薄弱,中职学生与大学生不同,其年龄更小,对于问题把握更侧重于基础性[1]。(一)学生基础薄弱。中职教育也更加重视对技术的应用,重视实践教学,更多是以Illustrator、Photoshop等软件教学,导致学生缺少专业基础知识,普遍存在涉及能力低,学生重于技术模仿,很难发挥自身创意,导致在学习版式设计教学中,其创作的作品千篇一律,并没有突破性的提升[2]。(二)教学方式单调。学生更习惯教师一边授课一边操作的方式,动手实践仅仅是对教师设计操作的描摹复制,没有属于自己的设计思路,这种方式教学内容单调枯燥,学生没有灵感,习惯性在拿到项目后按照以往的方式进行操作,成为操作机器。但版式设计属于理性思维的过程,需要学生具有逻辑思维的把握与推敲。(三)课程之间缺乏连贯性。版式设计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学生需要对平面设计的基础知识,如字体、图形、色彩等有所了解,但是在教学中课程却缺乏连贯性,导致学生并不能实现知识点的衔接,降低了学习效率。(四)教学实践趣味性差。版式设计中具有多种设计理念与设计方式,教给学生知识时,学生却缺乏相应的热情,这些知识点具有重要作用,若是教师并没有与学生特点相结合进行教学,很容易出现教学内容枯燥乏味,降低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况。

二、基于慕课的中职版式设计教学革新分析

查看全文

中职学校艺术教学革新

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人才的重任,强化中职学校艺术教学创新,可以提高中职学校毕业生艺术素养,全面提升毕业生竞争力,搞好艺术教学创新是中职学校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1艺术基本概述

艺术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主观能动地反映,是人们表达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形式。艺术的重要价值在于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能够为社会提供和谐优美的精神盛宴,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完美地呈现自己的审美情趣与审美理想,人民群众通过艺术欣赏从而可以获得美感,陶冶个人情操,放松心情,提升生活品位。同时,艺术还具有让人们通过艺术活动进一步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了解人生,使人们通过艺术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有很多的历史和现代名人,因为一场优美、成功的戏剧,或者是一场感人至深的电影,而对人生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出奋发向上的人生动力,不断开拓进取,改写了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使他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

2艺术的分类

艺术的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艺术分为以下一些类型:一是以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为依据,将艺术区分为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空间艺术(雕塑、绘画)和时空艺术(戏剧、影视)。二是以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为依据,将艺术区分为听觉艺术(如音乐)、视觉艺术(如绘画)和视听艺术(如戏剧)。三是以艺术作品的内容特征为依据,将艺术区分为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抒情诗等)和再现艺术(绘画、雕塑、戏剧、小说等)。四是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将艺术区分为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和静态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实用工艺等)。因此,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应当把艺术形态的物质存在方式与审美意识物态化的内容特性作为根本的依据。艺术分类的意义在于通过揭示各门艺术自身的特性和发展规律,以及它们各自不同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从而更加深人地认识和掌握各门艺术的审美特征和美学实质,进一步推动各门艺术的提高和发展。

3中职学校艺术教学现状

查看全文

中学教学内容革新

在网上流传着这么一些对话:

一位大学生说:“教授,我们期末试为什么要考这些用不上的内容?”

教授说:“有用的不考自然也懂了,要考的都是没用的。”

这些话虽然不完全对,但明显是对我国的教育制度有一定的批评,对同学们所学的内容存在很大的质疑:学习的内容用不到实际上,得不到社会的认同,学来有什么用呢?岂不是造成教育浪费?为什么不学些分数等于能力或接近能力的实用的知识呢?

人们把中学学的科目叫做基础课,但现在一点都不基础,而是非常专业,专业到在日常生活中用不上的程度。如有的学生读完高中,连最基本的礼貌礼节都不懂,可礼貌礼节这门课在大中专课程表里,是当作专业课来教;又如应用文,在初高中只是当作非重点说说罢了,有些学生连写请假条的格式都不太清楚,但应用文在很多文秘类工作上运用得比较多,应该受到重视的。因此,我们能不能把一些所谓的基础课与一些所谓的专业课调整呢?就如礼貌礼节应该成为基础课,每个学生都应该懂得,都应该熟知。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学习是为了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可以灵活运用,正所谓“学以致用”,但学了用不上,或者不常用的话,那些知识是不是没必要在中学里学呢?是不是应该把那些很专业的,日常生活用不上的知识放到大学里给专修的学生学习和研究呢?

查看全文

古代文学教学革新构思

在高校中文系中,古代文学是基础性的主干课程,它具有传承性。古代文学是我国民族文学的灿烂遗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肩负着传承文化的重要任务和使命。因此,对于高校中文系的学生而言,掌握文学史知识并且学会如何鉴赏文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功利主义思潮等影响,高校的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但是,古代文学在现代的高校教育中正在“边缘化”,所以,作为高校为了加强学科的建设以及人文学科的影响力,应该加大对教学改革力度,从根本上扭转现阶段古代文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高校古代文学教育现状及其改革的必要性

1.高校古代文学教育现状分析在经济改革的浪潮中,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趋于实用性和多样性,而作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古代文学面临着压缩学时的困境,从教学内容上来说,对这门课大多是从重点词、句的解读的教授,其并没有注重对其内在的文化内涵进行理解性教学;从教学手段来说,主要采用的是背和记相结合的模式。再加上大学扩招,学生的基础下降,这就造成了高校学生专业课学习的不合格。简单枯燥的教学方法也使很多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生反而追求一些对自己具有实用价值的英语等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

2.高校古代文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随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变化,许多大学生都没有看完四大名著,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学习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并不是为了获得文学修养,学生甚至认为学习古代文学没有前途,因而对其的学习热情也不高。这样的教学显然不利于学科体系建设,因此对高校古代文学教育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高校古代文学教育改革构想与实践

1.改革教学方法高校古代文学教育方法上应该突破单一的教学模式而将现代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交叉融合,优化组合教学方法。古代文学的教学内容复杂且涉及面广,这也就要求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具有文学基本功。比如要求学生诵读名篇,感受古文的音韵美,体会作家的风格特征。教学实践表明,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古代文学课程而言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它还是存在着信息获取量小的特点,没有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使古代文学的学习成为死记硬背,为了避免这样的后果,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介入,这样能够从视觉、听觉和触觉各个方面使学生进行信息接收,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查看全文

统计学教学综合革新透析

统计学作为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类共同的核心课程,是管理者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工具。然而,学生普遍的感受是统计学概念抽象、公式多而复杂、不好掌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足。其次,学生对统计学这门核心课程,缺乏认识,未能深刻了解统计学的作用,往往以满足于通过考试或者取得相应的学分为目的。第三,对文理兼收的专业,文科背景的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看到公式就头疼,对统计学有着本能式的排斥,缺乏学好统计学的自信心。

针对以上现状,作为一名统计学教师,就必须在教学改革上有所突破,以教学改革带动、促进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

1改革考试模式。引导学生学习

考试虽不是教学的目的,但考试的形式和内容却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传统的统计学考试,通常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常用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简答和计算,考试的内容以客观题为主。这种考试方式对于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缺陷,这种客观题的最大特点是,标准答案具有唯一性,学生答题不必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也无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只需死记硬背书本中的概念、公式和习题就可以了,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课程的过程中,为应付考试搞题海战术?把精力过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这与统计学的教学目的,即培养学生掌握统计基本理论并能运用统计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差甚远。

改革考试模式,可以大胆地加入调查报告、专题论文、案例分析等考试形式。学生成绩的测评应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学习过程中提交的报告或论文、上机操作和卷面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采用这样的考试模式,必将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考试内容上,应侧重检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而知识标准化的客观题不宜过多的作为统计学考试的内容,最好使用结合实际经济生活而设计的主观应用题,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

2改革教学的形式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查看全文

古代文学教学革新构思

在高校中文系中,古代文学是基础性的主干课程,它具有传承性。古代文学是我国民族文学的灿烂遗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肩负着传承文化的重要任务和使命。因此,对于高校中文系的学生而言,掌握文学史知识并且学会如何鉴赏文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功利主义思潮等影响,高校的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但是,古代文学在现代的高校教育中正在“边缘化”,所以,作为高校为了加强学科的建设以及人文学科的影响力,应该加大对教学改革力度,从根本上扭转现阶段古代文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高校古代文学教育现状及其改革的必要性

1.高校古代文学教育现状分析在经济改革的浪潮中,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趋于实用性和多样性,而作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古代文学面临着压缩学时的困境,从教学内容上来说,对这门课大多是从重点词、句的解读的教授,其并没有注重对其内在的文化内涵进行理解性教学;从教学手段来说,主要采用的是背和记相结合的模式。再加上大学扩招,学生的基础下降,这就造成了高校学生专业课学习的不合格。简单枯燥的教学方法也使很多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生反而追求一些对自己具有实用价值的英语等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

2.高校古代文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随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变化,许多大学生都没有看完四大名著,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学习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并不是为了获得文学修养,学生甚至认为学习古代文学没有前途,因而对其的学习热情也不高。这样的教学显然不利于学科体系建设,因此对高校古代文学教育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高校古代文学教育改革构想与实践

1.改革教学方法高校古代文学教育方法上应该突破单一的教学模式而将现代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交叉融合,优化组合教学方法。古代文学的教学内容复杂且涉及面广,这也就要求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具有文学基本功。比如要求学生诵读名篇,感受古文的音韵美,体会作家的风格特征。教学实践表明,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古代文学课程而言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它还是存在着信息获取量小的特点,没有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使古代文学的学习成为死记硬背,为了避免这样的后果,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介入,这样能够从视觉、听觉和触觉各个方面使学生进行信息接收,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查看全文

会计实践教学革新思维

1实践教学任务构建

会计实践教学不是会计理论学习后的大型作业,它应该是会计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它承担着会计理论教学无法完成的或完成效果不好的教学内容,与会计理论教学内容一起构成完善的会计教学体系。一个效果良好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应该完成以下教学任务:

1.1实现会计职业认知

作为职业教育的教育对象,学生进入会计专业后首先应该对会计职业有所认识。会计职业认知的实习是学生进入会计专业后首先要完成的实践教学内容。即使是浮光掠影的参观实习,能亲眼看到会计的工作环境,接触会计的工作内容,能与实际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亲自接触,都能使学生对会计的职业认识大为增长。让初次进入专业学习的学生对学习内容和方式有初步的认识。让他们初步勾勒出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

1.2改变学生对经济业务的认识方式

在会计的理论教学中,无论是知识讲授还是案例分析,受教学方式和条件的限制对经济业务的描述都以文字描述的方式为主。这种方式有利于初次接触经济业务的学生了解业务的内容、处理方式,便于老师讲解。但弊病在于学生的思维容易形成惯性,习惯了必须把经济业务用文字描述出来,才能理解业务,进行会计处理。而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会计是通过经济业务所产生的原始凭证来判断业务内容和流转程序,这与学生在理论学习中所接触的经济业务有很大的区别。在会计实践教学中,文字描述的经济业务会以高仿真的原始凭证的形式出现,使学生逐步熟悉根据原始凭证判断经济业务的内容,改变他们的思维惯性,使他们熟悉和掌握实际工作中经济业务的表现形式。

查看全文

艺术类英语教学革新

高职院校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为目标,做出了巨大成绩和贡献。我国高职英语作为高职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社会对英语需求的不断调整,我们现行的高职英语教育不能很好适应形势的变化,高职英语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面必须不断调整、创新,而艺术类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显得更为迫切。

一、艺术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当前面临的困境

1.教学层次千差万别,针对性差。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相对较为复杂,招生对象层次差别较大,学生中既有高中生、中专和技校生,也有初中生。对于艺术类高职院校而言,情况就更不容乐观。英语教学具有很强的连贯性,高职英语教学的内容本来应该是在一定的中等程度和能力教育水平上的延续,而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处于不同的水平线上,却要杂烩在一起统一教学,教学中难以找寻到恰到好处的结合点,这给实现英语教学目标提出了很大的难题,也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2.重专业轻文化思想严重,兴趣不足。艺术类院校专业练习占据了学生的主要精力和大量时间。众所周知,英语学习需要大量的时间记忆单词,听说读写,用专业训练之余的少许时间来学习英语是远远不够的。艺术类的学生偏科现象极为严重,往往以专业课的优劣来衡量自身的水平,对英语学习也不喜欢、不重视、不主动,对英语学都采取敷衍的态度,兴趣淡漠。即使有时间,学生也不愿意用来练习口语或记忆单词,在正常的英语课堂中,有些学生也只是“人在曹营心在汉”,不能全心全意、认真有效地学习。

3.学生综合水平普遍较低,能力缺乏。艺术类学生的文化基础大都非常薄弱,学习成绩较差,有的学生连初中英语学习的目标都没有达标,词汇量严重不足,在课堂上不能正确使用词汇。有的学生甚至在入学就读高职前从未接受过系统的英语听说读写训练,既听不懂句子,又讲不出单词,影响了他们的基本学习能力。他们对英语教学内容只能理解和掌握很少部分,对老师的提问没有勇气回答,课堂气氛很不活跃,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严重地影响了英语教学计划的正常进行。

二、改革艺术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对策

查看全文

研讨课教学革新及实践

1问题的提出

大学第一年是学生社会生活的重要转折期。如何利用这个关键时期对新生开展有效的教育,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能否尽早地融入校园生活,学生的潜力能否尽早地被挖掘,学生是否能尽快地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新生研讨课(FreshmanSeminars)教学模式得到推崇和实践,这一教学形式通过小班教学、师生互动的研讨课,师生得以近距离沟通,新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安全感;学生有机会展现自我,能够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同,找到归属感。国内外新生研讨课的成功经验有力的证明,新生研讨课是引导新生的一种有效形式。

然而,从近几年各大高校新生研讨课的探索和实践来看,不难发现,该类课程的实践基本集中在本科院校,其设立新生研讨课的动因是“让学生尽快完成向学术角色的转变”,对高职院校如何开展新生研讨课尚未有涉及。众所周知,高等职业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它有别于普通教育,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在新生入学教育教学模式方面也是如此。鉴于此,为进一步深入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2010级新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并学会自主学习,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于2010年10月首次开设了13门新生研讨课,其中《,走进工商管理》是针对本校工商管理专业群(包括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四个专业)大一新生开设的一门新生研讨课,作为该门课程的教学组织和实施者,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高职院校开设新生研讨课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2《走进工商管理》课程的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明确“岗位、职业、工商企业和专业课程设置”之间的逻辑关系,明了工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各个职能部门的作用以及相应岗位员工应具备的技能和素质要求,引导新生了解所学专业所面向的岗位、职业现实要求,激发专业学习兴趣。同时建立一种师生沟通的新渠道,提供教师和新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机会,能够问所想问,知所想知,初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实现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转变;让新生学会项目学习的方法,为后续项目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3《走进工商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

查看全文